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一些传统食品在中国人中不再受欢迎? 第2页

        

user avatar   lin-jiu-xiang-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在故事会看到一个笑话,题目叫《荤刑》

说的是官老爷发明了一种刑法,叫荤刑。简单来说,就是给犯人送饭的时候,给饭里泡猪油,再整块大肥肉,总之怎么油腻怎么来。然后说是效果拔群,当地富家子弟给治的服服帖帖的。

后来说是从别的县来了一波饥民,打了人了,给判了荤刑,日子美起来了。最后他们头磕在地上:“老爷,再判我们几年荤刑吧”

假装有分割线

话说回来,传统食物我们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家菜,一类是民间菜。

官家的菜普遍受欢迎,也精致很多,相对的味道也清淡一些。我们品这些菜的时候,就有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觉。

民间劳动人民吃的,就带有很多地域特点了,许多都是当地人才吃(混的比较惨的连当地人都不肯吃),外地人吃不惯,味道也偏重,配色选材什么的也不是那么讲究,只要没毒基本都吃(有毒的已经被自然选择掉了)。更何况有些特定时段吃的传统食品就有些荤刑,甜刑,齁刑的成分在里边(我声明一点,我对月饼、粽子、汤圆等各类节庆食品没有任何厌恶的情绪,甚至还很喜欢吃)。

说句题外话,外国的菜肴肯定也能分贵族与平民两类,只不过兴许平民的影响力并没有像我们先人那样强,或者说二者交流那么密切(科举所带来的阶级流动,还是很强的),又有可能富久了被人为选择了?或许是真的厨艺太差了?总之,平民的菜品没有像我们这样保存下来。所以我们的传统贵族菜才是对标现在流行的西餐的存在,我们的传统民间菜是对标一些可能已经不存在的菜,所以对中餐各种抽象的批评我是不承认的。这段话属于我的私货,你们批判性地看就行了。

其实造成许多传统菜消亡的主因,还是我们工业化了,生产力大幅度发展真的不是闹着玩的。我虽然对现状各种不满,但我承认,我生在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我的牢骚是吃饱饭的牢骚,我的愁是不用担心饿死,不用担心冻死,不用担心烈日下体力透支,不用担心随时被莫名其妙的疾病带走的忧愁。总之,虽然这个时代很糟糕,但是退回以前是万万万万不可以的。

至于那些快成非遗的食物该怎么办?从方法论上讲,我的建议就是与时俱进和讲好故事。

与时俱进指的是把一些不符合现代口味,审美,营养的内容去掉,增加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元素。不要太拘泥于所谓的“传统”,不行你可以一边卖传统型,一边卖芝士口味的嘛,总归不能一成不变的,得尝试。抱残守缺也是守,以攻为守也是守,千万不能被所谓的“正宗”放弃改良的步伐。

还有一点就是故事编的好一些,别天天乾隆下江南,朱元璋去乞讨的,太假(换溥仪试试?(评论区有人指出溥仪的不妥,是我的疏忽了。我起初只是想找一个有机会出宫,离现代比较近的皇帝,忘了溥仪的特殊身份了))。总结一下,食材与厨艺决定下限,故事决定上限。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这个问题说明你去过香港,但没进香港人家里看看原因。

原因很简单…人家房子小啊!

20平能隔出三室一厅,100平的,那都叫千尺豪宅了。基本我们看见最多的是30-50平的居民楼。这面积在大陆这边的高楼是单身公寓,可人家香港这边可能四世同堂啊。

你想想,每个房间10平不到。分体空调最小也1p了,装起来开冷库吗?


user avatar   srghhh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远看张牙舞爪,近看基操勿六。

这个玩意其实中消协几乎每年都发,变着花样发。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一次是315,一次是双11。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论炒作,还是得向媒体老师们看齐!


user avatar   xue-ba-34-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主提问专业户啊,不推销你的全面战争不罢休啊,啊哈哈


user avatar   fa-shi-mao-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主提问专业户啊,不推销你的全面战争不罢休啊,啊哈哈


user avatar   yzz-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蜀地广人稀呀,就像现在中国胡焕庸线以西领土占64%,人口占6%


user avatar   zhou-zhi-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槽点,慢慢说

ps5有没有2080性能我不知道,但考虑到索尼一贯的吹牛本能我倾向于没有,至于题主说的是不是很多人不懂电脑,我想说,是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懂,不止如此绝大多数人都没搞懂游戏机立足于市场的关键点在哪。

国内玩家对游戏机的理解的最大盲区在于他们认为性能才是游戏机的一切,这我一直吐槽很久了,这压根不存在,以至于每次看到什么pc性能碾压游戏机,如果游戏机没了独占就会死,或者xbx性能完爆ps4pro(题主你还打成ps4por了),所以xb要碾压ps4了诸如此等言论,这些都是国内奇怪的市场导致的,众所周知,国内流行的游戏大多是网络游戏,传统买断制市场不大,导致国内单机游戏玩家(不包括十几年前的各种cs红警侠盗猎车手之类的)处于一个小众的状态,导致现在一讨论单机游戏不管怎么样先看画面,能不能数毛,这种奇怪的习惯也延伸到游戏机上,觉得游戏性能这么弱,一定会被pc击败的,然而事实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游戏机依然是传统游戏最主要的平台,为什么各大开发商都喜欢吹游戏机,因为利益是绑一起的,假如老黄花重金买断一款大作,该大作的性能优化标准只针对某一款显卡,使用该显卡运行该游戏能获得绝佳的视觉体验,同时该开发商还能获得一部分显卡的销售分红,换我我也吹这个显卡,至于你说为什么索尼微软总喜欢吹性能,那不是废话吗,王婆卖瓜啊,不吹性能吹,不管最终有没有达到那个效果,先吹一波再说。


user avatar   li-su-fan-37-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梵高生前还没卖出过两张以上的画,不佩叫大师;北斋多次把名字卖出,不佩叫大师;今敏的作品也不卖座,也不佩叫大师…手冢治虫公司经营不善,应该被拉下神坛……


user avatar   zheng-chen-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




        

相关话题

  如何反驳比烂的逻辑? 
  什么是“中国七块论”? 
  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放弃中国国籍而想方设法做美国人? 
  为什么允许一个外国人有中国心 却鄙视有外国心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体格会赶上甚至超过欧美人的体格吗? 
  如果世界组成联军反抗五大常任理事国,那么五大常任理事国能支持多久? 
  中俄海军 10 艘舰艇同时通过日本津轻海峡,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大学的食品科学领先全球,可中国为什么没有领先全球的大型食品公司? 
  如何看待有人威胁「会针对法国巴黎大区的中国人发动袭击」?目前当地治安状况如何? 
  为什么感觉中国人月薪过万很普遍了? 

前一个讨论
如果小米上了美国的实体清单,你会像支持华为一样支持小米吗?
下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 3 月 9 日的美股期货「熔断」?





© 2024-12-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