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啥感觉美国现在恨不得中国彻底废掉才甘心,中国现在对美国有这么大威胁吗? 第2页

        

user avatar   wang-yun-sha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没有意识到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威力,这本质上是第二条轨道,是可以釜底抽薪的。

广大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当然是发展经济提高收入,可是这需要资金和技术。

以前只有欧美能够提供,其中美国是主导,提供资金技术的时候往往附带极为苛刻的条件。

等发展中国家辛苦干活经济有点起色,手里有点钱了,又被一波金融收割一夜回到解放前。

中国呢?房价高出天际、各种蒜你狠豆你玩其实是资本过剩,整天供给侧改革是产能过剩。

可那些发展中国家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我们生产的手机、电器等产品流口水,苦于没钱买。

现在他们不必去借条件苛刻的美元贷款,直接借人民币就行了,反正还得请我们去搞基建。

有了道路、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人力和自然资源就能开发出来赚钱,也就有了购买力。

既帮助人家发展了经济,自己的产品也有了出路,还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一举三得嘛。

但是如此一来羊都进你家圈里了,美国还怎么剪羊毛?十几条航母战斗群做你家的牧羊犬?

强行分割线+修改说明:应评论里的强烈要求要求,将最后的问号改成了问号,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有对美国的恶感,都是因为特朗普,美国与中国肯定是战略对手,但毫无必要缠斗如此,美国不可能不明白,只是现在总统失控。

你说,他会被如何清算,美国才能重新赢得国际尊重?

所以,一定会把他送精神病院。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去西藏中印边境没多久的时候干过一段时间参谋,跟着一起搞指挥所演习,成天成天的推作战想定。那段时间接触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M国的支持和怂恿下,Y国怎么怎么地……


当时我就在想,这个M国怎么就这么讨厌呢?你说你没事干整天支持怂恿这个,支持怂恿那个,你吃饱了撑的吗?甚至有一段时间我自己都觉得这些想定都是特么瞎编的,胡说八道嘛,M国离那么远呢,八竿子打不着,差不多在地球另一头,他整天跑来支持怂恿Y国干嘛?有点类似于小学数学课本应用题那个意思,一边放水一边排水的小明,一边追一边跑的小刚兄弟。


当然,后来真实发生的事实跟我们的想定完全一模一样,无论大局势还是小事情,没有一样不跟想定里的事情一模一样,由不得你不信了。


M国确实就是手长,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他一样会伸手过来。




M国对中国的压制可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而是从蒋介石滚蛋以后就开始了,力度从来没有放松过。M国对中国的政策一直是“彻底废掉”,至少要废到印度那个水平,只不过在动机上,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对美国的威胁到底是什么”上存在着争议。


这种争议贯穿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始终,最开始当然是从意识形态纷争开始的,后来又因为共同的敌人而有所缓和,目前正在趋近于真相。现在的互联网上大家对于美国为什么会觉得中国是个致命威胁大致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主要还是三种说法:




第一个是意识形态,当然这是最浅显的也是美国最希望你信以为真的。稍微一较真这个说法其实是靠不住的,实行传统君主制、封建君主掌握一切权力的沙特美国能够容忍;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他也能容忍;实行寡头政治的伊拉克(萨达姆前期)、伊朗(巴列维王朝)他能容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印度(你没有看错)和现代越南他还是能够容忍。在意识形态方面你不得不承认美国简直就是丽春院里的头牌,完全就没有不接的客。




第二个是经济利益,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发达国家粉碎机”。这种说法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缺陷:“只有中国才能生产这么廉价的工业品吗?”很显然,并不是的,理论上讲所有国家都可以生产这些廉价工业品,比如说印度、巴西、非洲。当然有人会把“民族性”作为一种补充条件加进来打补丁,认为只有中国人才这么勤劳朴实肯干,这种说法也不能算错误,同时拥有巨大人口基数和勤劳朴实文化的,确实只有中国。但是这个补丁同时也动摇了说法本身:如果这种说法是完美的,它为什么需要一个补丁呢


实际上,如果确实是出于经济利益而被美国视为威胁,对付中国完全不需要这么咄咄逼人,这么穷凶极恶。


美国人曾经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为此构建过“两道岛链”。

第一、第二岛链实际上并不仅仅是个军事封锁线,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封锁线,是一个军事与经济捆绑相结合的联盟体系。第一、第二岛链上的国家和地区是经济军事都跟美国捆绑在一起的,深入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你就可以发现,他们实际上在经济上也是互补的,是可以构建一个经济体系来迫使中国失去至少是一部分成本优势的。


所谓的TPP正是出于这一目的。

最终美国自己退出了TPP,他自己也明白,如果不咄咄逼人、穷凶极恶,是没有办法废掉中国的。制造业低成本优势的确是中国对美国的重大威胁,但是这个威胁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而仅仅是根本原因的一个表象而已。针对表象的措施不会有什么成效,相反,不解决根本问题,表象只会一直存在。




第三种说法是出于地缘政治,也就是“离岸控制”、“世界岛”学说。美国作为一个远离欧亚大陆的国家,如果不能插手欧亚大陆事务,不能分化、瓦解、挑拨亚欧大陆国家间,放任亚欧大陆形成一个经济上的整体,美国将彻底被边缘化。


实际上这才是美国恨不得中国彻底废掉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对美国的最大威胁,当然这是美国自己以为的。


这里面隐含着一个非常大的谎言:海运成本低于陆运成本


美国总是不遗余力的让人们相信,海运成本要低于陆运成本,大的经济联盟必须要以海运作为基础,陆运仅在一个国家内部实施,空运作为补充,给出的理由是海运成本低廉。确实,如果以每吨货物每公里的运费计算的话,海运价格要低得多,然而这里刻意漏掉了一个事实:时间成本


在不计时间的情况下海运确实比陆运便宜很多很多,但是计入时间,情况就颠倒过来了:常规商船货轮的经济速度仅为20节左右,差不多37公里/小时的样子,算上通过运河、海峡必要的等待时间,进出港口的低速航行时间,商船的货运周期通常都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如果改用陆地铁路运输的话,同样的距离计算单位往往是“周”。


站在美国自己利益的角度讲,美国必须要努力构建一套以海运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否则他就无法继续插手亚欧事务了。所谓的“由海到陆”是有极限的,人类历史上海权与陆权的斗争一直都非常激烈,海权对陆权优势最大的历史时期就是现在,海军对陆军的力量对比差距最小就是在航空母舰出现之后。我们来看现代海军实际上能够影响陆地多深呢?美国现在的舰载机F35最大作战半径仅为1100公里左右,这个数据你不要太当真,真的飞这么远能够执行的作战任务是极其有限的,而且火力密度非常非常低。火力密度计算有个公式,涉及到武器平台的时候要复杂一些,就是火力密度=平台在位时间÷24X弹药数。F35在挂载4枚JDAM的时候在1100公里作战半径极限上留空时间以分钟计,在这个距离上想要达到压制地面防空火力的火力密度,美国再来100个航母战斗群都不够的。现有“福特”级以一艘航母搭载60架F35计,完好率出动率都按照100%计,想要在1100公里作战半径上达成最基本的压制火力密度,需要以对地攻击构型一半、对空构型一半的平台配置,对地攻击构型飞机留空时间30分钟,想要在这个距离上构建一个长100公里、宽20公里的“空中打击走廊”,每枚JDAM有效攻击半径按照15公里计算,一艘福特级能够提供的火力密度仅有0.004枚/平方公里

这还是在敌方完全没有防空、没有伪装、没有防护,美国海军小伙子们24小时不睡觉、F35飞机全天候随便用都不出一丁点故障的理想状态下。


怎么说呢,听个响吧


但是如果是在海上就完全不同了,海军的火力密度计算不是这样来的,不是按照地理面积计算,而是按照“作战单位”计算,也就是“艘”、“条”。同样是1100公里极限作战半径,对海任务的火力密度就是8枚/艘,2000倍的差距,不要说压制防空火力,整个舰队都给你沉喽。


所以以美国的全部国力,他也只能控制海洋,他国力的上限就是控制海洋。想要控制陆地是超出了他极限的,这一点在二战中已经验证过一次了,整个诺曼底登陆的规模跟苏军对德反攻比起来微不足道,只不过电影给吹得特别大而已。


如果美国失去对海洋的控制,或者世界贸易不再依赖海洋,美国就完蛋了。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考量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是靠着战略欺骗来崛起的,就是所谓的“国运”,这种说法有意无意低估了中国在崛起路上的艰辛。稍微回顾一下历史,中国什么时候有过“苟”的机会?美国什么时候没有把相当大的注意力放在中国身上过?所谓的“韬光养晦”根本就不是网上以讹传讹的那个意思,是不把实力随便输出出去,而是专注于解决国内问题,并没有想要隐藏自己实力的含义。


你藏得住吗?


韬光养晦政策贯彻最彻底的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前几年,这段时间同时也是所谓“公知”最猖獗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掌握不到中国真正的实力呢?你怎么藏呢?韬光养晦,实际仅仅是不把实力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不急于拓展国际空间,专注解决国内问题,而不是什么“苟”。


美国一直非常清楚中国的实力,也一直都十分忌惮中国,中国的崛起全靠的是硬碰硬,阵地是我们一口一口啃下来的,这里面没有一丁点投机取巧。


《那年那兔》毕竟是儿童向的作品,你当了真是不对的。


你手都抠他大腚上了他TMD不知道你当他是傻子吗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考量一直是“不要太弱、不要太强”。中国的崛起完全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美国的战略愚蠢只是个辅助条件。


美国对中国的策略,与他对待亚欧大陆别的国家并无二致,弱的时候扶一下,强的时候打一下


这种策略的出发点是保持欧亚大陆的战略分裂,不允许亚欧大陆出现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国,防止在大国的主导下失去对亚欧大陆的控制权,防止形成亚欧大陆经济体,防止海权的衰落。但是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误解,这个误解实际上处于资本主义思维方式的桎梏,是一种思维定式,跳不出来的,这个误解就是“只要大国不出现,海权就不会旁落、陆权就不可能复兴”。


实际上陆权替代海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中国的产业链成本优势究竟在哪里


生产力要发展,时间成本的价值就会越来越贵,产业链不再仅仅是准求完整,而且要追求效率,这才是中国低成本优势的核心所在。产业链又大又全并不等于成本就一定低,基于时间成本的产业链效率在低成本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得多,而且这种优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是越来越大的。


大国出现不出现,陆权最终都一定替代海权;正是因为陆权必然替代海权,这个大国一定会出现。


现在的产业链闭环是:原材料制备、开采——原材料粗加工——原材料精加工——零配件制备——零配件组装——集成组装——销售,闭环之外是研发与标准化。竞争在每一个环节展开,竞争优势则主要体现在研发和标准化方面,而规模仅仅是在标准化实现之后才能谈得上规模。比如印度的规模大不大?但是他有规模优势吗?他完全没有标准化的努力也就没什么规模可言,更不要提基于标准化的研发了。

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本质上是标准化的优势,不单单是指的国标、国军标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而是整个体系的标准化。如果你会观察,你就能发现中国从头到脚都是标准化的,中央人民政府和最基层的乡政府配置是完全一样的,甚至中央权力机关与基层权力机关的构型都完全一致。中央有人大、政协、政府、党委,乡政府也有人大、政协、政府、党委,同样的立法、司法、行政体系、执法机构都是一杆子捅到底。


这一点远远比落实到纸面上的工业标准要厉害得多,也更难做到得多。


在标准化体系之上是从研发到生产最终到产业链末端源头的全面优势,这种优势就是生产力优势。这么笼统的说可能大家不是很明白,我们还是来举例说明,比如我们最为津津乐道的“发达国家粉碎机”,盾构机。中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取得技术突破,然后立刻就能杀得老牌发达国家片甲不留,是怎么做到的呢?盾构机分解到极致无非就是钢铁、橡胶、润滑油、电缆,从这里开始工业化标准与行政标准化,就已经介入了。一个研究所想要研发盾构机,他只需要一台进口盾构机就行了,技术资料上面有的东西比如说尺寸、力矩、金相以及其它可以测量出来的东西直接测量,不能直接测量的就推算一个大致区间然后去做实验最终匹配,我们管这个叫做“逆向工程”。逆向完成后去寻找合适的材料、配件,有一部分又是可以直接买到的,因为行政与技术都是标准化的,他身在广东想要去黑龙江采购一点问题都没有,工业标准是一套,行政体系也是一样的。


不能直接买到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来研发,这种研发实质上也是开放式的,需求方甚至只需要提供一个需求,自然有人来满足你的需求,无非是时间和成本的问题而已,因为大家的标准是通用的。


最终我们制造出产品,同时又形成了新的标准。


我们管这个叫做“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做到,连苏联都没能真正做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和卫星国例如东德、捷克都没能像今天的中国一样同时做到工业标准化与行政标准化,总有不标准、不匹配存在,他们的研发到制造总是破碎的。当然他们的工业标准化有一段时间比中国做得好得多,但是并没能保持住优势,更不要说比美国做得好。行政标准化则一直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1960年之前就建立了现在这种统一的行政架构,苏联则一直到解体都没能完成。


行政与工业的双重标准化解决了生产力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部门(实体)小群体利益与社会大集体利益的矛盾。我们实际上并不提倡社会大集体利益占全面主导,也不提倡小群体利益占主导,也就是所谓的“公有制与私有制并行”,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是从法律角度对小群体利益与公共大集体利益的平衡基础,两者之间有主次而无主从。这个平衡点就在于“合法”,这就为生产力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与苏联奉行的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美国奉行的私有财产高于一切形成了根本区别。


在这个基础上就是工业标准的唯物主义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点在世界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同样作为工业标准制订非常严格美国,他的工业标准实际上更多是在照顾小群体利益,是具有很强的“行会”特征的。




标准化竞争会导致时间成本越来越重要


一旦竞争上升到标准化的层次,这就成了一个竞争陷阱,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首次在战场上使用坦克一样,很快所有人都不得不装备坦克。


一旦中国人开始了标准化竞争,其它国家要是不想死,就必须要也进行标准化竞争。


我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去思考别的国家怎么去实现他们的标准化优势,像越南,事无巨细的学习中国;像印度,主要靠喝恒河水,这都不是我需要思考的东西。


我需要考虑的仅仅是这一股标准化竞争展开以后,时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再像以前海运那样疲疲沓沓的、慢条斯理组织产业链,肯定是不行了


消费品迭代将会越来越快,因为中国人已经开始了竞争,到最后甚至美国自己都不得不加入到这一场竞争中来,否则就会被淘汰,被中国人或者其他人赶出市场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想办法去提高自己的标准化水平,从而获得更快的研发生产周期,提高商品的迭代效率,缩短迭代周期。你要是不这么做,你很快就会发现你的东西卖不出去了。


那么最终就是时间成本越来越难以接受。


一批物料,从澳大利亚出发到达中国制造成零配件,然后到马来西亚和越南组装,再运回欧洲去消费?依靠海运的话,差不多得1年时间。


当你到达欧洲市场的时候你发现,你所谓的“新产品”,6个月以前就已经开始销售了……


这场竞争已经开始,这场竞争远远没有结束,目前领跑的是中国,以后领跑的不知道是谁,不一定是中国,也有可能是印度,是俄罗斯,是阿富汗,这个我管不着。但是,海权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产业链与生产力要求更快的运输物流通道,也就是陆权。




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快”


谁迭代快,谁活下来,在这个困局里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人员和物流速度。人员都好办,飞机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物流瓶颈必须要解决,否则就是个死路一条。

就这,一卡卡你几天,你遭得住?


美国现在撕下了任何温情脉脉的面具,张牙舞爪的扑向中国,就是因为他们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了,生产力在抛弃他们


中国敢拍桌子顶回去,也是因为我们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了,生产力在我们一边


海权衰落、陆权兴起,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展开的标准化竞争演变成生产力竞赛,这个过程就已经开始了,谁的效率更高谁赢。浪费在海运上的物流时间成本越来越不可接受了,开玩笑呢,要是你是在无法理解这一点,你买个快递吧,三天到货跟一周到货,你选哪个?


现在你站在美国的角度上,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呢?


你是不是需要尽力去制止这种“标准化竞争”,让中国破碎,让中国的标准化倒退,让中国的标准化优势消失,从而减缓这一场竞争,让海权多撑几天?


user avatar   lov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内部很割裂的。


一边需要和中国合作以获取利益。一边巴不得中国嗝屁。


我们对隔壁日本还不是?这几十年一边使劲吸引外资,其中日本人占了很大比例。一边恨不得日本消失。


日本和韩国还不是?一边恨不得对方尸横遍野,一边日本半导体企业和三星你侬我侬。


成年人了,明白一个道理,在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中,不是只有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是只有一种声音。


问题是媒体让你看到了哪种声音。


我国真的想要强大,需要的是年轻人,你们真正去了解我国的对手,了解敌人的真实行为。而不是连敌人在干嘛都不知道,看到媒体说啥就群情激奋了。


了解对手,才能打败对手。狂妄地盲信媒体,忽略事实,对我国的发展毫无意义。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堂堂正正的阳谋,是最让人害怕的。

当年苹果发布iphone 3G的时候,索尼爱立信的一群高管看完发布会,晚上焦虑的睡不着觉,一起开会,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完蛋了。

几年后索爱果然如愿以偿的完蛋了。

美国的精英当然不会像索爱高管那么怂,混吃等死。

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下一步,就是有效整合世界岛。

1,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之一是逐步打通世界岛的传统贸易,减少物流关税和中间商成本,统合欧洲、非洲亚洲的原料和工业品市场。一旦世界岛整合完成,市场、原料、生产力、劳动力都是能够自我循环的,美国会变成一个远离世界中心的孤岛。

2,一带一路同时在进行第三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过程会提升当地人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增加人类整体消费,提升整个消费蛋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靠美国的借债刺激消费,这是可持续增长的最优路径,也是真正双赢多赢的国际新兴关系的基础。恰恰这是掠夺型经济,也就是美国依赖的全球化所做不到的。

3,中国的低价工业品正在各个领域打掉传统欧美的工业剪刀差,使他们经济掠夺亚非拉的能力下降,这是新时代的农村包围城市,这需要很久,但无可阻挡。

4,维持二战后的世界秩序和贸易体系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在全球化导致美国实体工业外移之后,美国的工业品收益已经无法维持这个成本,而互联网、新兴工业、金融收益都在避税,因此美国会逐步进入赔钱维持秩序的尴尬角色。


5,在高端研发和标准研发上,未来30年,中国很有可能能将中美差距缩小到肉眼可见,这是最致命的,这代表着未来工业革命的红利大头不能由美国独享。

这几条都是阳谋,美国精英都看得到。

要是你你怕不怕?

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趁着还有先发优势,趁着中国还有一些河殇,赶紧动手,可以理解。

动手早点,烈度高点,还能谈谈条件啥的。

大势没办法扭转了,但抵抗越激烈,也许他们个人要的好处就越多。。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早上,我去开一个座谈会,讲的是一个项目,很多专家、学者、社会人士一起讨论,有位文科学者质疑技术的可靠性和成熟度的时候,项目的总工程师随口一句:“不用怀疑,我们这项技术世界第一……什么欧盟标准美国标准,都不如我们的国内标准严格……”

大家听了,居然没人表示惊讶,因为习以为常了,就像我们发电输电技术世界第一、通信技术世界第一一样,没什么好怀疑的。我们的市场全世界最大,我们的需求世界最大,我的资金人才投入世界最大,只要技术瓶颈攻克了,时间长了自然就是世界第一了。

有个东西,叫做“规模优势”。

举个例子,大家都做包子,东京山本老人的包子很牛逼,式样精美,面粉白净,肉馅鲜美,纯手工制作,工匠精神,单价很高,利润很高,在小众群体里很受欢迎,但产量不高,一天顶多卖100个。

天津王二麻子也做包子,他简单粗暴,全部大机器流水线生产,雇佣很多工人,大家有组织有纪律,协同工作,面粉一般,肉馅也一般,呼啦啦做出来,呼啦啦上蒸笼,呼啦啦卖出去,味道很一般,胜在薄皮大馅用料足,工薪阶层吃早饭都需要。王二麻子利润也不高,每个包子赚点小钱,但他每天卖1万个,1万个包子就是一万点小钱。

中国的生意,一开始从来就不能走“高端路线”,而是要看大多数的需求,走大多数的路线,占大多数的市场。只要占下了大多数的市场,中国的某个产业就天下无敌。

王二麻子的包子比山本老人的好吗?不是,是因为王二麻子产量高,价格便宜。就这么简单,你别看王二麻子包子口碑不好,没有情怀,很多人一边吃一边骂,但他总得吃啊,王二麻子这钱就赚进了腰包啊。有了这钱,他可以继续换新的生产线,开发别的产业,做油条、做麻花、做馓子、做豆腐脑……还能拉动上下游产业一起发展。

一旦王二麻子搞了科技创新,搞了品牌战略,做出了“自研包子配方”,相关企业接了他的单子,搞了“超级包子生产线”,那么山本老人的生存空间就很小了,王二麻子的包子不但天下无敌,还养活了本国上下游无数供应链企业。

中国的产能太大了,市场太大了,需求太大了。以至于劣势都能转化成优势,一旦形成优势,对手就没法逆转了。再举个例子,当年我们的液晶面板,一直被韩国打压,我们开始自研,开始自主生产,韩国就开始使用“白菜价降维打击”,逼我国面板企业破产,而我们卖韩国的电视机、手机、屏幕,价格却又贵到了天上。但我国的面板自主研发战略一直在稳步推进,直到京东方完成了技术突破,我们能够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就轮到我们用“白菜价”来占领市场了,韩国面板企业的优势,就再也回不去了,我们乘机还推动了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的大幅降价,那些收智商税的“洋垃圾”,再也不能在国内市场上横行了。

你知道的,中国一开始就是这个策略,“八亿衬衫换飞机”。现在呢?飞机咱们会造,衬衫也没有落下。

不要觉得这是个辛酸的故事,这恰恰是世界第一工业国崛起的起点,这就是“积小胜为大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世界工厂”的故事没有什么好传奇的,就是靠“量大”、“价廉”、“更新快”。只要能够进入的产业,早晚都被做成世界第一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产能,世界第一低价……

“规模优势”的意思是,只要我出货量够大,我利润再低,我也能干死你,而且我的质量工艺也会越来越强,直到完全取代你。在中国,只要是正常的不坑人的商品,是不愁销量的。如果做出了出色的产品,是一定会挤压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和产业链的。

这是个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用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帮助后人挖掉大山,让他们走到世界之巅。​

你要知道,有很多西方所谓的高利润、高净值产业,其实自己早就没有生产线了,都是拿到中国来代工,自己只出个设计方案,这几年甚至连设计都不愿意设计了,代工厂这边从设计到制造一条龙,然后那边贴个牌。

这就是他们的制造业“空心化”,意大利是发达国家,大家都知道他们的高利润奢侈品,可是这些东西,渐渐他们也不能生产了,虽然高利润一直在赚,但总有被反客为主的一天。

道理如此简单,为什么美国人不这么干呢?他们是曾经的世界第一工业国啊?因为一百年过去了,美国人不一样了,躺在金融的血袋上吃的太饱了。美国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能劳动、能战斗、肯进步、有组织有纪律有信仰的“工人阶级”了。


说真话,美国没有中国这群伟大的劳动人民,拿着微薄的工资,数十年来任劳任怨,做出整个工业体系所有工业分支上的全部产品。

在现有工业体系细分的情况下,要想具备全品类生产能力人口基数必须超过10亿。全世界只有中国和印度具备这个条件。 在智能化和信息化时代,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工程师红利,中国每年毕业几百万理工科学生,为工程师储备大量人才。

很多人也担心,随着中国产业链的升级,中国也会像美国一样“产业空心化”,产业会向东南亚转移。其实不用太担心,产业去中国化喊了多少年了?印度、越南想做“世界工厂”想了多少年了?实现了吗?这一切还与这个国家的安全局势、经济前景、劳动力素质、工业规模、配套体系息息相关,想取代中国,你得先土地革命、普及教育、基础建设、重工业先行———先造出一个新中国才行。目前在东南亚,还没有这么一个国家,甚至是几个国家,可以吃下中国的生产力。

你想想,如果中国完成了产业升级,掌握了上游技术,就算我们不是威胁,在他们眼里也是“威胁”了,因为我们的体量、我们的生产力......太“可怕”了。如果我们的人民也要获得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那么他们就更加无法接受了。

中国的工人,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人,有组织、有纪律、肯学习、听指挥、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而他们的需求,比起美国那些全天开空调大排量汽车每天扔食物的“工薪阶层”,少太多太多了。我们的人民,是真正的“有德之人”,我们配得上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国际地位。

我们这群人,听得懂道理,明白大局,一道命令,就能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两个月里不声不响,不但有效控制了疫情,还保证了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行。国外说我们“停摆”,其实我们自己知道,大机器一直在运转啊。

西方世界,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奇观。

我们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其实就是我们这群读过书、肯干活、肯进步、爱上网、不迷信、能共情、有理智、学过两句“实事求是”、能解二元方程、追求美好生活的十来亿人民。

我们理应过上更好的生活。


user avatar   tian-jia-y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件事,其实要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来说。

政治上,许多人感慨美国富有远见,早早就设置了台湾,日本,韩国,菲律宾这样层层封锁的岛链,限制了中国的发展,但其实这有些自作多情,因为这些岛链,最早是为了对付苏联,朝鲜战争后,变成了对付苏联和中国的同盟。

所以,当中苏交恶后,中美关系迅速好转,度过了一段蜜月期,因为美国早拉拢中国对付苏联。1991苏联解体后,中国迅速调整,韬光养晦,才避免成为下一个目标。

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少在那个时候,中国还是美国看不上的对手,因为美国还想把中国纳入到他的全球化体系中,说明中国对他不是威胁。

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我国国内群情激奋,但依然保持了克制,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隐忍,加上美国后来又陷入了伊拉克的泥潭,给了中国非常宝贵的发展时间。击垮苏联后,美国飘了,全世界到处布局,忽略了中国。

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时,欧美对于中国的报道还是偏正面的,虽然反华的媒体很多,但没有什么台北法案,也没有几个领导人公开反华,因为那时候中国还不是威胁,曝光率也不是很高。

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时美国才开始反应过来。日本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美国是安全的,因为日本被美国军事控制,而且国土人口都不足以威胁美国。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是非常可怕的。

于是,我们看到,奥巴马开始重返亚太,美国从中东腾出来的手,开始有意识的对付中国,那时候,中国的周边不太太平,两个自治区,还有钓鱼岛,黄岩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出来了。

这个时候,中国明白了,经济再发达,没有话语权,没有强有力的盟友,也是百搭。所以后来,中国搞了一带一路,这个东西除了卖货,还有个很重要的使命:交朋友。

一带一路硕果累累,欧洲从希腊开始,被慢慢渗透,于是有了法国意大利的加盟,德国也开始动摇,而一带一路最大的成就,当属联合了俄罗斯。

有人说,中国联合了俄罗斯,所以被美国打压,这是错误的,是因为美国欺人太甚,老在中国周围搞事,才让中国不得不联合俄罗斯。

当然,交朋友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日韩,君不见,当年朴槿惠和野田佳彦与中国关系多么好。但美国实在无法容忍自己的盟友倒向中国,于是两人纷纷下台,萨德系统上马,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韩自贸区胎死腹中,才让美国满意。

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中国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倒戈,菲律宾、新加坡就是证据。

你说,这样的情况,美国能不担心吗?

然后,再来说说经济。

这个世界,之所以有发达国家的人,每天不咋干活,不创作价值,也可以过的很好,是因为有第三世界的人在养着他们。全球化,让发达国家领先的科技产品占领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而这些产品,往往成本很低,利润很高,这些利润把发达国家的人养的白白胖胖。

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三世界的人们拿着微薄的工资,生产苹果手机,但却买不起苹果手机的原因,他们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了高利润的产品,而这些利润都流向了发达国家。

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掌握了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高科技的生产资料,然后又用全球化,把这些利润极高的产品卖向全世界,全世界的人不得不用明显高于成本价的价格来购买,等于我们掏钱,养了发达国家。

而中国有个外号,叫发达国家粉碎机,我们有全品类的工业体系,任何技术我们一旦破解,就会迅速压低价格,和发达国家的产品形成竞争,这样一来,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就消失了,价格下来了,他们就无法享受那溢价的利润了。

在这里预言一下,依赖财阀,主要是三星和造船业的韩国,可能是第一个被中国粉碎的发达国家。

最可怕的是,中国不满足于当世界工厂,开始在科研上投资,并支持龙头科技企业,比如华为。一个华为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几个十几个华为,所以美国打压,不过是杀鸡儆猴,未雨绸缪。

大家可以去搜索中国智造2025,大概可以了解一些。

但是,依旧有人对中国的未来不看好,他们觉得,中国发展太显眼,美国一定会尽全力打压,中国未必挺的过去。

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比较乐观,原因有二:

1.美国正在衰落。这不是耸人听闻,衰落是和以前那个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上畅行无阻的美国比。

虽然美国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经济持续走高,但这是有代价的。特朗普奉行美国至上,与盟友交恶,信用受损,放松对日韩的控制,中东撤兵,种种迹象都表明,美国无法在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缓和国内社会矛盾的同时,兼顾保持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奥巴马选择了后者,把国际影响力看的很重,所以美国民众不满意,于是特狼谱上台了,更多精力放在国内,于是美国民众很满意。所以,我觉得,美国下一步还会继续走这条路,逆全球化,美国至上,继续制造业回流美国,为了选票。政治上的封锁会减弱很多,这让中国的压力小了很多。

最近,日本居然邀请中国访日,菲律宾也倒戈了,这就是特朗普放开日韩的结果,奥巴马的重返亚太,造成的影响开始松动了。

而特朗谱打贸易战,更多的是为了美国自己经济增长,而不是打压中国,因此牺牲一点,其实没关系,贸易战的杀伤力,不如奥巴马的背后暗算。

2.中国有国运。碰上特朗普上台,再遇上疫情,贸易战,刚好让中国顺水推舟,也玩一把逆全球化,顺理成章的提高关税,减缓进口,让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缓一口气,减少外来企业的竞争,好好发展一波。

欧洲那边,华为卖的不错,东南亚是小米的天下,抖音席卷日本美国,这都说明,中国的路走对了。

有人担心美国的军事打击,平心而论,美国现在自己都自顾不暇,除非美国核心利益受损,或者有人对美国用武,否则美国绝不会先动手打五常。真打起来,中俄联盟,法国中立,英国......不好说,美国还没有傻到这个地步,因为中国迎头赶上就出兵。

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美国没出兵,中国下一步对台湾动武,美国也绝不会出兵。

至于台湾香港,不用理就对了。香港政府还在我们掌控中,他作为自由港依然大有价值,台湾……估计是下一步中美博弈的政治工具,就看中国怎么用了。




user avatar   lu-angus-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恨的是中国搞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第一个主战场,目前来看是压缩中低端产能。已经滞销的中低端产品还源源不断扩大产能,这显然是郭嘉不能忍的,但这对美国影响也不大。

供给侧改革的第二个主战场,目前来看是搞进口替代,也是我本次要重点分析的。

下图是人民日报二零二零年四月十四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扩大内需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回就说得很透了:减少无效和中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那么这篇评论员文章是什么含义呢?它表达了党对这次疫情的应对思路:疫情在全球蔓延和持续,出口遭到暴击已成定局,那么国内必须用扩大内需的方式来部分对冲出口下滑。

但扩大内需不能像二零零八年四万亿那样,给过剩产能再火上浇油,这是无效需求。而是只能扩那些中高端需求。但国内必须中高端供应也跟得上,否则就相当于扩大进口了,哪有什么拉动国内经济的效果。

分析完党的定调,再看在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前,国内这些有效和中高端市场需求又是谁来供应的呢?毫无疑问是靠进口来供应的。

先不说各种中高端芯片了,工程机械上用的各种液压部件完全摆脱进口了么?各种中高端轴承追上瑞典或日本美国的水平了么?

那么在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后,会达成什么效果呢?首先是国产货替代进口货,给国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质就业机会,接着国产货反攻到国外,进一步扩大国内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至于许多人热衷说的:创造出新供给,从而引导出新需求,开辟出新赛道。这本质上是商业冒险,并不适合作为国家战略。毕竟新供给在哪里谁也不知道,郭嘉为此而下注的话,只能给骗子提供一场狂欢。

现在回头看,供给侧改革的样板是谁?是华为这样的企业。国内电信设备市场从最初全部依赖进口,到国外厂商败退出中国,到中国反攻发达国家市场,这不就是一个扩大中高端供给的典型案例么。

那么供给侧改革动的是谁的奶酪?毫无疑问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西方发达国家看来,你需要卖中低端产品时就倡导全球化,你不想买我们的中高端产品时就反全球化,不能直说进口替代就说供给侧改革,连肉带汤都一锅端,连骨头渣都不给我们剩下。

现在再看看美国用各种手段压制华为,就很好理解了吧:它是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样板,如果不打垮它,中国企业都有样学样争做华为,那将来可怎么得了。

美国禁止荷兰向中国出口最高端光刻机,也不是怕什么光刻机技术泄露,中高端芯片本来就是扩大中高端供给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头戏。

美国还曾计划禁止向中国大客机出口先进航空发动机,也并不是怕航发技术泄露,而是忌讳中国在大型客机上实现进口替代,甚至反攻到国外。后来一方面是通用电气现在日子实在困难急需订单,另一方面中国大客机上有大量美国部件,这才放行了。


user avatar   zegbul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美之间讨论威胁,如果只从两国间的实力对比啥的角度来看都是虚的,流于表面的,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包括西方)最大的打击是釜底抽薪。

中国一旦成功崛起,直接影响最大的不是美国,而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间接才是影响到美国。

长期以来,现代化路径只有一条成功经验,那就是西方模式,所以在国际舆论上,西方化=现代化=成功。

这个过程,我们最熟悉的外国例子就是日本,脱亚入欧。日本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生,同时也是学西方标兵,不仅学的好,最后还能跟老师过过招。所以同样是好学生,日本作为一个纯东方的国家,可以在政治上划入西方,而纯正英国血统的印度就不行,最多媒体上帮他吹几句。有这样一个榜样在,更是说明了“要成功,就要跟我学”的道理。

而我们中国,洋务运动之后也认识到了器不如人,制度也不如人的道理,再加上打败自己的是西方的好学生日本,因此从维新运动开始,到建立民国,都是企图复制日本的成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甚至还有人鼓吹全盘西化,我觉得说不定是基于这个逻辑:日本脱亚入欧但是还是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我们被西方欺负就算了,日本也来凑热闹?日本西化了一部分,都这么厉害,那我们全盘西化,岂不是更厉害?

“肯认错了,方才肯死心塌地的去学人家。不要怕模仿,因为模仿是创造的必要预备工夫。”
“试想想,何以帝国主的侵略压不住日本近60年的发奋自强?何以不平等条约捆不住日本的自由发展?”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1930

中国近代以来的探索,都是向西看,哪怕太平天国,也是借助西方的宗教。后来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且成功中国化之后,我们才能说找到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这还仅仅是摸到了方向。因为这条路刚开始也不顺,建国后一边倒,全面学习苏联,走了些弯路,后来几代人慢慢筚路褴褛,添砖加瓦,才走出一条路来,然后还成功了。

因此,对于广大第三世界来说,中国道路直接动摇了西方道路唯一论,提供了新的参考对象。

当然,苏联曾经也是一个参考对象,五六七十年代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里面,一堆国家独立后国名里面带有社会主义字样,或者宪法规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或者由社会主义政党领导,比如萨达姆曾经就是阿拉伯社会复兴党(Arab Socialist Renaissance Party, 看,是socialist不是social)成员,现在叙利亚的总统阿萨德是党的总书记……这个党曾经在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非半岛国家里面遍地开花。苏东剧变后,这些五花八门的山寨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弦易辙,名存实亡,回到西方道路上来。

对权力理论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权力有三张面孔:赢得冲突,限制选择,塑造常态。赢得冲突主要是硬实力对抗,也是最浅显和直观的,比如战争,我打得赢你,那么你就不得不听我的;限制选择也简单,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只有西方道路以供参考,我给你规定了民主自由才是唯一道路,我自己就是成功的例子,你敢说半个不字?我说华为威胁国家安全,你们不准选,谁支持谁反对?(虽然破功了,但是内在逻辑是一样的);塑造常态指权力拥有者可以塑造其他人的利益和观念,类似于拥有定义是非曲直的权力,或者能够达到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的状态,属于软实力。

具体到现实中来,这三个面孔在美国身上有如下表现:赢得冲突方面,利用美国超强的军事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实力,对地区性强国,妨碍或动摇美国统治力的国家和组织,进行干涉或打击,比如冷战,比如南联盟,比如中美贸易战等。限制选择方面,由于西方道路的唯一性,导致其天然具有某种意义上的正当性,任何打算另辟蹊径的,都面临各种质疑或者打压,咱们中国前几年取得的什么成就,在西方媒体上必然要加一段质疑,别人怀疑你,不相信你真的能做成,做好,这几年好很多了,因为他们发现中国真的说到做到,稳步推进。塑造常态方面,西方动不动就拿民主自由人权等等说事,因为这些是西方成功中的伴生产品,不由得让人认为,要像西方一样成功,就要学习西方的一切。

权力运行的结果类似于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因为权力拥有者要保护自己的权力。先来的人把规则制定好了,后来的如果实力不够只有跟着玩,但是老油条们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要割韭菜很容易。因此,美国的霸权通过这三个方面把持了其他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方式,而这当中有很多利益可以巧取豪夺,比如最近特朗普的弹劾门,本质上就是在乌克兰的“民主化(将其定义为伟光正的民主化,而不是某一派夺权,就是权力的一个方面)”过程中,亲欧派为了换取西方支持,出卖国家利益把当时副总统拜登的儿子安插到天然气公司里面当独立董事,然后特朗普为了收集黑材料打击拜登,打电话给乌克兰总统要求调查。

中国的崛起,除了第一个暂时没有完全突破之外,剩下的两个,都有所突破。而且这种突破是釜底抽薪,另起炉灶式的。我以前回答过一个问题,针对极端宗教思想,能否用极端的共产主义针锋相对?我当时的回答是,用极端对极端,不管谁赢,在旁观者眼里,只会看到极端有用,而不是宗教或者共产主义有用,那么他们面临问题的时候,就会倾向于也用极端方式。(最近英国和西班牙也不太平,明显他们也从某些地区的骚乱中得到了启发)如果要解决掉宗教极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极端失去作用,失去用武之地。

中国的崛起就有点儿这个意思。首先,第三世界有了新的选择,不用跟着复制西方模式。美国喜欢拿不民主来当借口,全然不顾资产阶级革命后,很长一段时间,西方民主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集中制,例如1711年英国规定郡议院的候选人必须拥有每年600镑以上的不动产收入,市镇议员则需要达到300镑。这个数字在当年属于什么水平我不清楚,不过这里还有一个旁证:1867年的法案规定,每个郡凡年收入在5镑以上(包含农民或手工业者)或在城市中租用房屋并支付年租金10镑以上的人(包含工人)才拥有选举权。就算这样,英国拥有选举权的人也才只占到总人口的13%。然而,现在美国及其舆论界根本不管那么多,只要不是普选就是不民主,而普选呢,又方便安插代理人,这就是非传统西方国家搞民主失败的原因之一。第二,非西方国家在观念上也有了新的角度,比如以前都强调的人权主要是政治上的,中国最近几年开始强调发展权是基本人权,一些穷国小国也开始接受了。

中国动摇了美国权力的根本,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其他国家没那么听话了,比如禁华为禁不动,间接影响是美国地位不如以前,霸权难以维持。同时对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来说,也就是降低了他对全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而美国恰恰是靠着吸引全世界优秀大脑而保持科技军事上的优势,从而为其权力服务的,现在这个优势受到了挑战,然后还有一些潜在挑战者也看到了中国道路的优势,说不定也会学一些过去,设想,万一某一天美国优势丧尽,以美国目前的人才梯队和国内政治状况看,很容易万劫不复。

所以美国为什么要搞中国?不搞的话,自己的优势就将被动摇,就要沦落。搞或死,不搞必死,等死,死搞可乎?

延伸参考

《从权力的三张面孔看美国的地位走势》,作者达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

查权力面孔的时候发现的文章,这位大佬写得比我详细


user avatar   liranm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表面复杂的问题有时候很简单。先考虑几个简单问题:

世界上最强大两国,毫无疑问是美中。

那么,我们去问日本人,韩国人,印度人,越南人,欧洲人,澳大利亚人,巴西人,沙特人,科威特人:你们认为中美两国哪个是你们的敌人?谁威胁你的安全?谁会入侵你们的国家?

答案是一致的:二选一,选中国。

这是事实,世界上多数有头有脸的国家都亲美反华。少数明面亲华,暗中通美,比如巴基斯坦,允许美军驻扎。

同样是经济军事强国,为什么中美两国如此不同?

答案极其简单:政治。

别再睁眼说瞎话了,各位。这是文明和政治的冲突,简单明了。这是事实。因为我国与以上国家不同。

总结一句:中国不仅仅是美国的威胁,也是多数国家的敌人。例如美国是德国的竞争对手,但中国才是敌人。




        

相关话题

  既然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工底子,为何不多出口点武器赚外汇呢? 
  我国现在各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为什么还说处在发展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在哪? 
  为什么中国的人力成本比美国的便宜,但衣服、鞋子、电子产品的物价却比美国贵? 
  为什么美国是英国殖民者建立的,但国内人口最多的却是德裔呢? 
  美国中情局将「黑监狱」囚犯当作「教具」,供审讯人员练习酷刑,如何正确解读此事? 
  美国的流浪汉是怎样成为流浪汉的? 
  如何看待2019年2月m2增速8.0%? 
  中国的城市各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日本是地域狭长且多山的岛国,渔业发达可能还好理解,那么日本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 
  在美国,合同约定放弃陪审团审理,这种约定的效力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特朗普公开指责鲍威尔并声称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下一个讨论
你怎样看待用三观正不正去衡量电视剧、电影品质的现象?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