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与吸收不好
日本、韩国、越南被中国影响后,自比“小中华”是很正常的文化现象。大抵相当于“新垣结衣是我老婆”。
这种心态政治化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被中国打的时候强调“南国山河”、“岂狄夷而无君”;需要欺负虾夷、女真和占婆的时候,“小中国”的认同又十分有用了。反正人嘴两张皮,为了利益,怎么说故事都能说圆。
中国人对它的反应才是值得研究的:
崔永元曾经说过,自己小时候兄弟姐妹吃过一口的东西,从来不吃,嫌脏;自己父母再吃一口,反而又觉得干净、可以吃了。有些人看待中国文化就是这个心态。
“唐在日本”,而“唐朝”文化,本身就吸收了很多西域、突厥、鲜卑的元素;
“明在朝鲜”,而“明朝”文化,本身就揉合了蒙元治下各民族的文化。
而这些本来就不是百分百纯“汉”的文化传到日本、韩国,却成了值得向往的东西,这在逻辑上不通。还不如说就是因为日韩做得好而崇拜他们。
近代以来,中国国内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分锅”问题。许多中国人之所以认同日本的“小中华”思想,是因为“大中华”挨打、落后,有一口锅需要甩。而这口锅最好甩给少数民族统治者最轻松。
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少数民族统治者,甚至给了中国一个短命的汉族皇帝,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却没有因此缓解。
同样,80、90、00年代,初开国门的中国人看到了中国和日韩之间巨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以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自然也会把这种差距归咎于少数民族统治者,或者“外来的”左翼革命思想。这也是一种“分锅”。
到了10、20年代,和日韩之间的差距肉眼可见地缩小,而这和学习日本的“小中华”方面又没有任何关系,除了留了一地仿日的“唐风”建筑之外。
两类词的来源不一样。英语的底层是日耳曼语,然后诺曼征服之后又被讲法语的贵族深深影响。
pig这个词来自日耳曼语。现在德语的“猪”也还是pig。饲养动物能直接接触这些活物的基本都是农民。所以他们对动物的用语也就保留下来了。
pork这个词来自法语。古时的肉食者基本非富即贵。他们见到的基本都是烹饪好的熟肉,而平民很少能吃到肉。所以对于肉类的称呼更多地来自于贵族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