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有什么西方借鉴中国的例子,其成败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m.monk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图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钻井技术。

在电力提灌技术普及之前,中国四川地区是欧亚大陆距离大海和盐湖最远的内陆农业人口密集区,偏偏四川人还很喜欢割据,所以对井盐的需求非常大,拥有领先世界的深井开凿能力(否则被贸易封锁只能投降了)。在手工业时代,四川工人就开凿过千米深井,远远超出当时欧美的矿山技术水平。近代传教士断断续续地把相关技术带回欧洲,帮助西方突破了许多技术难关。甚至欧洲从第一次工业革命(采煤)向第二次工业革命(采油)的跃进,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中国输出的关键技术细节。

前工业时代的千米钻机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技术可能是欧洲自己研究出来的,但钻井技术西传有非常可靠的历史文献证据。而且,就像中国一旦停止引进欧洲火炮技术,火器就停滞一样;欧洲一旦停止从中国输入钻井技术,在关键技术细节上也会停滞一个多世纪,需要靠第二次引入中国技术来解决问题。这足以证明中国输出钻井技术的事实。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有专门的论文介绍这段历史:

中国深井钻探技术的起源、发展和西传

。我这里略微摘录一下,非常推荐阅读全文:



在工业革命之前,由于战争频繁,内海面积大,欧洲在铸炮/机加工/军舰制造等方面领先于其他文明区域,但总的来说,欧洲并没有全面的技术优势,欧亚大陆各个文明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否则欧洲文明也不会通过国际贸易赚那么多钱了。但商业毕竟只是个转手利润,归根结底还是制造业改造社会,所以欧洲当时没有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地位。只是因为1770年前后,金属加工技术触发了工业革命,欧洲才真正获得了压倒性的力量,统治世界一个多世纪。这个技术突破点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事后被各路人马包装成制度先进性的必然结果,进而渲染为全面的技术优势,结果就是欧洲向其他文明的学习被忽视,钻井技术只是其中一个案例而已。

【图文】钻井发展史

从中国技术发展而来的冲击钻井法一直用到20世纪。

相关回答:

有哪些 19 世纪出现的科技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还在使用? - 马前卒的回答

历史上有什么东西一直被摆在不重要的位置,后来突然发现它的用途,而后被广泛使用呢? - 马前卒的回答

user avatar   nuofukadun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的明治维新,从中国(清朝)引入了对西方词汇的汉语翻译。日本的引入是如此成功以至于多数中国人都以为这些词是日本人首先翻译的, 甚至连日本人自己都信了(前不久在知乎还碰到一个日本人如此)。

以前看到过文章,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渊博的“大儒”们是如何信达雅的将西方词汇翻译成汉语,不然今天中国人就无法说话了。看了后面的内容,就可以知道这些所谓的日本大儒根本就不曾存在过。 首先,日本不像当时中国一样存在一个庞大的知识阶层(科举); 其次,大规模翻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再者,汉语本身对于日本人来说就是外来词语,用这个外来的东西再去翻译第三方的语言,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中国的洋务运动要远早于日本维新。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下面列出的词语仅仅是极小一部分,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一下原始资料,相信收获更多。

作者:sahwn wang
链接:中国向日本二次输出的汉字词语有哪些? - sahwn wang 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首先厘定了“几何”这个科学名称,并创制了诸如“点”、“线”、“直线”、“平面”、“曲线”、“对角线”、“并行线”(平行线)、“直角”、“钝角”、“三角”、“面积”、“体积”、“相似”、“外似”等等新词汇,引入了西方科学的新概念;

1613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也创制了诸如“平方”、“立方”、“开方”、“乘方”、“通分”、“约分”等等新词。

1602年利玛窦为李之藻印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撰写的总论和各部分说明,厘定了“地球”、“南北二极”、“北极圈”、“南极圈”、“五大洲”、“赤道”、“经线”、“纬线”等等一批地理术语,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著的《浑盖通宪图说》中出现了“天体”、“赤道”、“子午规”、“地平规”、“天地仪”、“地球仪”等天文地理术语。

1627年葡萄牙人傅讯际和李之藻合译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名理探》就出现了“明确”、“解释”、“剖析”、“推论”等词,

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于1623年译著的《西学凡》和《职方外纪》二书,已经创制了诸如“原罪”、“采取”、“处置”、“救世主”、“造物主”、“公法”、“文科”、“理科”、“法科”、“法学”、“地球”、“大西洋”、“热带”等词汇

---------------------明,清分割线-----------------

在中国人士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的配合下,西方人士马礼逊、丁韪良、傅雅兰(评论有人指出应为傅兰雅)等译著了诸如《万国公法》、《佐治刍言》、《微积溯源》、《三角数理》、《电学》、《声学》、《光学》、《以太说》、《地学浅释》、《化学鉴原》、《公法总论》、《几何原本》后九章等等西方书籍文献。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译著,于1864年刊行的《万国公法》,就厘定了遗产、惯行、关涉、管制、限定、权利、交战、固辞、国权、遵守、臣民、专管、宣战、大局、追求、通知、特派、法院、民主、友谊、维持、异邦、会议、管辖、议定、权威、权利、公法、国政、国法、国民、战时、战争、法院、盟约等新词,并传入日本,被日本视为国际公法范本。

之后日本于1866年出版的《毕洒林氏万国公法》和1868年出版的《泰西国法论》采用中国《万国公法》相同的法律词汇术语达250余例。

傅雅兰等译著,并由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于1885年出版的《佐治刍言》,创制新词涉及面颇广,如数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学科名称至今仍被沿用,创作了“执照”、“国债”、“银行”、“资本”、“价值”、“物价”、“公司”、“股份”、“工资”、“巡捕”、“空气”、“机器”、“铁路”、“汽车”、“纺织机器”、“煤气”、“自来水”、“自来水公司”、“自来火”等等词语;

首次提出了“动产”、“不动产”的概念,称“动产”为“能移动之产业”,“不动产”为“能传授之产业”,并多次采用了“资本”这个词,提出了“资本”的概念:“所谓资本者,不弟钱财已也,凡值钱之物,如舟车、房屋、铁路及宝石之类,皆可谓之资本。”可当时“资本”一词并未被国人采用,严复、梁启超等均采用“母财”,后来才被传到日本的所谓日源汉字“资本”所取代。

《微积溯源》中厘定了变数、函数、微分、积分、系数、极大值、极小值等术语。《电学》厘定了电极、电线、电钟、摩擦生电等。这些书籍都传到日本,其中的汉语新词也随之直接被借用到日语中去了。

1843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建的墨海书馆,中外人士合作译著刊行了《大美联邦志略》(1851年)、《博物新编》(1855年)、《续几何原本》(1857年)、《植物学》(1858年)、《代微积拾级》(1859年)、《代数学》(1859年)、《全体新论》等书籍,厘定了圆锥、曲线、轴线、代数、微分、积分、系数、椭圆、级数、常数、变数、植物学等等一批术语,并传往日本,为日本人所采用。

1844年美国人在澳门开设的花华圣经书房,1845年迁往宁波,1860年迁至上海,改名美华书馆,印刷出版了几十种自然科学书籍,如《万国药方》、《格物质学》、《代形合参》、《八线备旨》、《心算启蒙》、《五大洲图说》、《地理略说》等。1877年在上海成立的益智书会,为当时诸多大学堂编译教科书,如《圆锥曲线》、《金石略辨》、《天文揭要》、《光学揭要》、《西学乐法启蒙》、《中西四大致》、《治心免病法》、《化学卫生论》、《热学图说》、《植物学》、《代数备旨》等。

1822年出版的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纂的《华英字典》(共三部分六卷),已经将“使徒”、“铅笔”、“消化”、“交换”、“审判”、“法律”、“水准”、“医学”、“自然的”、“必要”、“新闻”、“风琴”、“演习”、“半径线”、“精神”、“单位”、“行为”等词汇与英语进行了对译。

之后,1844年美国传教士卫三畏编纂的《英华韵府历阶》将“文法”、“新闻纸”(到现在日本的报纸还称为“新闻纸”)、“金刚石”、“内阁”、“领事”、“码”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48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编纂的《英汉字典》将“直径”、“本质”、“知识”、“机器”、“干事”、“物质”、“平面”、“白金”、“偶然”、“教养”、“交际”、“天主”、“默示”、“同情”、“小说”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69年间出版的由德国传教士罗存德编纂的《英华字典》将“园艺”、“侵犯”、“蛋白质”、“阳极”、“映像”、“副官”、“银行”、“麦酒”、“公报”、“想象”、“碳酸”、“阴极”、“克服”、“保险”、“白旗”、“自由”、“文学”、“元帅”、“原罪”、“受难”、“原理”、“特权”、“宣传”、“右翼”、“法则”、“记号”、“随员”、“寒带”、“热带”、“吨”、“恋爱”、“读者”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72年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编纂《华英萃林韵府》将“电报”、“电池”、“光线”、“分子”、“民主之国”、“地质论”、“物理”、“光学”、“理论”、“动力”、“国会”、“会议”、“纳税”、“函数”、“微分学”、“代数曲线”、“沿海”、“罗盘”、“闪电”、“午线”、“抛物线”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17]。这些辞典都东传日本,被日本各种英和、和英辞典的编纂所借鉴,为日本学习西方的思想、科技,创造新词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自己开办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海军衙门、税务总司、京师大学堂编译馆、上海的南洋公学、湖北官书局、北洋官书局等。据统计,仅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从1855年(咸丰三年)到1911年(宣统三年)近60年间,共有468部西方科学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其中总论及杂著44部,天文气象12部,数学164部,理化98部,博物92部,地理58部;所译之书内容广泛,包括算学测量、汽机、化学、地质地理、天文、航海、博物、医、工艺、造船及水陆兵法等共180种。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学名词,都是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最初定下来的。




日本目白大学陈力卫教授也证实:“当时日本外务省官员柳原前光曾将江南制造局所译的书籍十数种购回日本,用作教科书和同类学科书籍翻译时的参考。”“据调查仅19世纪出版的汉译西书就有155种被日本人翻刻利用,通过加注释、加日文翻译解释等程序后,其中的‘汉语’词便也随之直接地借用到日语里去了。”

事实完全可以证明,许多所谓的“日语外来词”,都是“出口转内销”的“中国产品”。即使没有日语外来词,中国人照样可以翻译西方科学文献,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正常交流,照样可以做实验报告博士论文。

中国向日本二次输出的汉字词语有哪些? - sahwn wang 的回答

user avatar   li-qiang-77-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到旧照片里,我爷爷姥爷帅的秒杀很多明星啊!你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年轻的时候长什么样子呢?请放上旧照片。
user avatar   lu-sen-lin-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民不是移民,中国显然不应该接收任何形式的难民,难民经历了太多人性中的极端状态,人性中的残忍被激发的更多,再加上宗教与战乱因素,为了生存难民的底线会更低,为了生存难民不惜恩将仇报、鸠占鹊巢,其对于稳定的社会有巨大的破坏性。

—————————————————————————————————

难民如果席卷欧洲,欧洲没落,欧洲储备的大量人才,中国要做好准备。

中国要为未来潜在的优秀移民提前做好准备,所有移民至少符合以下标准:

1、接受归化。接受中国法律、传统和习俗的归化,华文参加水平考试;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进行郑重的归化仪式,宣誓并视频记录这一过程。

2、有一技之长,科学技术领域优秀人才优先。优秀人才需要中国指定科研、技术或教育机构进行鉴定。

3、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4、在移民中国之前,没有触犯过法律(以中国现行法律为准)。

5、符合以上四条者,到中国后需要数年的准备期方可有资格加入中国国籍。

6、6岁以下健康儿童(以中方骨龄测定为准),以及符合1至4条相貌姣好的25岁以下女子。

7、宗教类神职人员、有反华行为及反华言论者禁止移民。

——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爱,以上是移民的标准。


——————————————————————————————————

另外,中国作为一个各种人均指标都较低的国家,按照“谁提出问题,谁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原则”,哪个国家指责中国多,哪个国家就应该帮助中国解决一部分问题。这些国家要真金白银的给中国出钱,不出钱不帮助就别BB,还要中国人自己勒紧裤腰带独立自主的自己解决。美国作为经常指责中国的国家,我觉得美国应该尽力帮助中国,比如至少接收中国1个亿的“难民”,如果美国接收不了也不想出钱,最好闭嘴。


user avatar   ran-lee-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REDGODv5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user avatar   qin-ji-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




  

相关话题

  有哪些牛逼的中国学者写的外国历史书籍? 
  为什么现在研究中国史的人中很多偏重研究近现代史? 
  如何评价《非首脑会谈》的新中国代表王心遴? 
  有哪些像「我爷爷三岁那年被鬼子打死了 」这样无厘头的台词? 
  《武林外传》中同福客栈(七侠镇)究竟在哪个地理位置? 
  如果当年吕后不杀韩信,而让韩信远征匈奴,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 
  《水浒传》中的小霸王周通,和《三国演义》中的小霸王孙策,相比如何? 
  底层女性怎样追求女权? 
  如何解读林徽因群发电报? 
  当今社会要弘扬、传播传统文化有多难? 

前一个讨论
乘坐民用飞机时哪些细节让你感动过?
下一个讨论
民国时期的教授工资真的比现在大学教授高吗?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