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狗十三》? 第1页

  

user avatar   philaro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8-12-17更新:

看了大家的评论,集中回复两个问题:

(1)影片安插楼上疯子学鸟叫的段落,用意何在?

之前看的点映场,导演曹保平和编剧焦华静都在场,有人提了同样的问题。编剧给的解释是:整部电影都太实了,所有的意象和隐喻都指向确定的答案。所以想放一个相对开放性或超现实的段落,增加文本的趣味性。至于怎样解读,大家各自发挥就好。

在我看来有点类似《路边野餐》里关于野人的设定,真或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意象营造出的悬念感或者捉摸不定的心绪,是导演希望观众拥有的走进文本的心态。是一种编剧技巧,很多人对此都注意到了,说明目的达到了。

如果真要解读的话,或许大致可以理解为:成长总是伴随着旧有的信念被推翻的过程,而且真相往往很荒谬。就像李玩本以为是鸟叫,最后发现不过是疯子学出来的;就像大人们试图用骗小孩子的方式让李玩顺从,本质上倒是一种『巨婴』的行为方式。很荒谬,也很真实。

(2)看到有人说看这样的电影感觉绝望,到底有什么意义?

好的电影从来不提供答案,而是提出一个好问题,引发观众自己的思考。

《狗十三》就是这样的电影。

如果看过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人开始反思自己正在施与或接受的教育,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至于答案,观众自己去寻找,这个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也不是电影的责任。


(以下为原答案)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

这是印在《狗十三》海报上的一句话。

看到这句话,我想起2015年的国产片《黑处有什么》,与《狗十三》一样,它也讲述了一个女孩痛苦的成长故事。

有趣的是,《黑处有什么》把女孩的成长故事和一起连环杀人案并置,以谋杀的残忍来映衬成长的残酷。

这种并置很有意思,使得肉与灵的消灭互为镜像。

到了《狗十三》中,导演曹保平选择了另一种对位镜像的方式,即“人与狗”。

这种对位方式,肯·洛奇在其名片《小孩与鹰》里早有示范。

片中的小孩与鹰看似是豢养关系,实际上小孩就是待飞的鹰,而鹰就是未老先衰的小孩。

只不过肯·洛奇将焦点对准社会结构的不公,而曹保平探讨的是中国式家庭以温情之名对孩子行戕害之实。

从这个意义上讲,《狗十三》还有另一个名字——《女孩与狗》。

片中的狗,就是女孩的另一个分身。

在面对狗所象征的“自我”的丢失时,这个女孩做了最后一番徒劳的挣扎。最终,她彻底失败了。而对大人们来说,她只是顺利长大了。



影片中的女孩名叫李玩,与堂堂和高放相比,她有着远超过同龄人的成熟。

她爱看《锵锵三人行》,爱听摇滚乐,爱读霍金的《时间简史》……

在堂堂和高放一个用买醉来告别、一个用纹身来铭刻他们的幼稚爱情时,李玩看似搅在其中,其实始终是个局外人。

导演曹保平也运用了大量的浅焦镜头,来营造李玩与周围空间的疏离感。

这个独立的女孩不可能像堂堂那样,早早便熟稔成人世界的人情世故,并自愿成为默契的“帮凶”。相反,她必然要经历反抗,并最终以更惨烈的代价接受“长大”,以成就其天真的悲剧性。



影片中的李玩痴迷于物理学,却在父亲胁迫下改报了英语小组。为此,父女俩闹得很不愉快,于是父亲送给他一条狗作为补偿。

李玩给狗起名“爱因斯坦”,以此重申自己对物理的热爱。

由此开始,我们会看到类似的“替代性补偿”在影片中接连发生。

先是爱因斯坦不慎走丢,大人们没有去找,而是试图用一双轮滑鞋来补偿。

发现无效后,他们又买来一只相似的狗,并谎称是爱因斯坦。

最终,劝说无用,父亲终于大打出手,用暴力终结了李玩的“任性”,之后又承诺带她去看天文展览以示和解。

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内心真正的缺失一再被大人们漠视。这条漫长的“补偿链”被一次次偷换概念,渐渐成了一笔还不清的坏账。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大人眼里,孩子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就像小猫小狗一样,受委屈了哄哄就好。

但实际上,孩子的成熟度远高于大人的想象。他们什么都懂,只是大人们选择视而不见。

影片中,李玩在经历了找狗的绝望后,渐渐想通了,并用书中看来的道理劝慰自己:“在这个宇宙之外,一定还有无数个同样的宇宙,包含我们所有可能性的集合。这样,没有完成的事就会在某个宇宙里被完成, 错误的选择也会在某个宇宙里被纠正。这样想,心里就会好受一些了。”

可等待她的是什么呢?

影片紧接着的一场戏,就是父亲对李玩的毒打。

明明一个孩子刚从深渊爬出,看见了一点光亮,大人却在毫不知情也无心过问的情况下,亲手将一切毁灭。

这才是亲子鸿沟酿造的最最残忍的事情。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观众会对影片中的大人感到愤怒。

但其实我觉得《狗十三》这部电影把握得很好的一个平衡,就是并没有把“大人”当做邪恶的对立面来看待。

相反,影片给了他们足够的理解。

父母离异后,爷爷奶奶是李玩实际的看护者。并且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他们对李玩格外疼爱,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

而父亲由于工作繁忙,并且和情人有了新的生活,对李玩疏于照顾。但他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影片用短短两场戏为我们阐明了背负在父亲身上的隐形压力。

第一场戏是女儿终于恢复如常,英语考了年级第一。开车路上,喜不自胜的父亲对女儿唱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这场戏其实挺狠的,它让盘旋在父权之上的那团专制阴霾无处遁形。而接下来父亲说,“不知怎么突然间想起这首歌来了。”

轻描淡写,惊心动魄。那一刻你会明白,对于成长在动乱时期的父亲,无形的暴力已成为他潜意识里的恶魔。

第二场戏是那场商务宴会,一桌子人说着奉承话,讨张哥开心。父亲一脸赔笑,说,“没有你张哥,就没有我的今天。”

这话是句马屁,但也多半不错。要知道在中国想做成点事,不搞定关键位置上的人,是很难的。

这两场戏共同构成了来自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的压力,通通施加在父亲的身上,使他无力也无暇给予女儿健康的教育。

也正因如此,爷爷奶奶的过渡疼爱也好,父亲的无能为力也好,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向李玩提出同一个要求:你要听话!迅速地听话!不假思索地听话!

这样,爷爷奶奶才没有白疼你;这样,你才学会了不让爸爸操心。



听话,懂事,长大。

这三个词在大人们心里构成了一条严格的因果链。

一个孩子如果听话了,说明他懂事了,而懂事了,证明他长大了。

听话、懂事,都是好词。但只要拨开它们温情脉脉的外衣后,就会发现它们的本意实在触目惊心。

听话是什么?听话是:你可以闭嘴了。

懂事是什么?懂事是:你得学会察言观色,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

而这两个词加起来又是什么?

就是片中被反复提及的那个词:伪善。

是的,这是大人们绝想不到、也绝不愿意看到的教育成果。可惜,他们的所有做法,却在逼着孩子往这唯一一条通向成人世界的路上走。

而这所有的教育成果就体现在,当父亲唱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后,女儿还要微笑着说“我觉得挺好听的呀!”



它就体现在父亲和情人生了昭昭却瞒着李玩,等到孩子生日酒席上,父亲把李玩直接拉到现场面对突然其来的真相,并隐隐向她传递一个信息:今天是个合家欢的好日子,不许闹别扭。好了,你可以开始笑了。



以及最后的最后,李玩得了物理奖被保送重点高中,庆功宴上并不知情的叔叔端上一盘狗肉。熏得黑黑的,毫无生气的狗肉。李玩犹豫片刻,一口吃下去,并笑着说了句,“谢谢叔叔。”

至此,一场成人教育终于走完了它全部的流程,而庆功宴就是所谓的“成人礼”。这场成人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格外残忍,是把那个已经“死去”的自我献祭给众人,用众目睽睽下的认输来换取成人世界的门票。

从此在大人们眼里,你才真的长大了。

你终于可以体谅那一句“我都是为你好”的话语的分量,你终于可以在遭受委屈后迅速收拾好情绪向前看,你终于可以对一切内心无比厌恶的人和事,也报以难辨真假的微笑。

这一切正如你曾经可以因为好恶而拒绝一杯牛奶,而此后你将不再有同样的勇气去拒绝饭桌上递来的一杯酒。



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这样长大?”

而大人们会说,“因为我们也是这样长大的。

你看,冰场上的昭昭不是也在教练的冷眼之下,苦苦哀求却得不到拥抱吗?

是的,他也会这样长大。

所以不用抱有幻想了,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的。你听了这话或许不会变得开心,但是否因此获得了一点安慰呢?

如果是的话,那就无奈的接受吧。



《狗十三》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勇于直面现实的国产片,但它又并没有一味沉迷于说教或批判,而是以一种更审慎的态度表达了某种无奈。

影片最后,李玩在街上偶遇了走失的爱因斯坦,它已经在新的主人那里拥有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贝贝”。李玩并没有上前讨要,反而说起,“还好它没有认出我。”

她依然相信爱因斯坦在另一个主人那里或许能得到更好的对待。就像平行宇宙里的另一个自己,已经过上了另一种可能的人生。

之后,她独自走到街角,用力哭了一场,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了镜头里。

画面一转,停在了一面墙上。那墙上贴着一张寻狗启事,已经被风沙啃咬殆尽。

这时一个声音传来,仔细听,不是楼上的疯子学出的鸟叫声,也不是摇滚乐愤怒的嘶吼,而是一个成年人拍着你的肩说的一句话。

那句话是:“往后啊,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


——————————————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子戈说电影】

欢迎关注交流~


user avatar   F_falc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本来写了一堆中规中矩的文字,那种稳当的文字。

但是在我休息了2小时以后,我决定重写这个回答。

因为我想,一定有人,经历过李玩的路,一定还在痛苦之中。

还是写点有意义的吧。

而李玩经历的,

影片中李父所代表的,强制粗暴的伤害。

影片中爷爷奶奶所代表的,必须妥协式的伤害。

影片中继母代表着,被价值被否定与内心被忽视的伤害。

这种伤害也是一直如影随形的伴随了自己很多年。

这个回答在某个程度上的,自揭伤疤,其实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尽可能少的伤害成长的童年。更多的家庭和睦。少来一些老来遗憾。

那种和睦的温暖,甚至有时候是我羞于启齿的去求的东西。


1.

我们从强制性粗暴力量的伤害谈起来吧。

李父强制让自己的孩子把兴趣从物理改写成英语,却自称为他好的时候。这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要求,强制性的,粗暴的。这一幕立刻让我揭开了伤疤,我那同样理想正确的"梦父",则在我小学二年级时候就让我做奥数题。我极为厌恶这一切。

李玩喜欢物理,学了英语。我擅长写作文,得学奥数。糟糕透了。在影片那个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极为流行。这种强制性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要求给我的童年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为我做不出,就意味着挨揍。

为什么要揍我?无非就像是李父一样,有一个我家孩子就是必须优秀的心。强制性的:只不过李玩不挨揍,我挨揍。在老爸被生活压力,婚姻琐碎磨平了耐心的夜晚,当我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某个奥数题的思路,在他再三解释解题思路后,我依然不明白的时候,那一顿打基本跑不了。

我给你们说几个典型的事情吧。

有一次,我老爸看到奥数的报纸上一道奥数题,就让我解。我自然解不出的,在其他的答案里我提过,他是那种翻翻书就能把注册会计师过了的人。自然认为我也必须具有这种智力的能力,显然至少在数学上我没有。

我依然记得,那个晚上,我坐在卧室对着阳台门的紫色书桌上,(小学时候家里家装都是紫色的,因为我喜欢,他们物质上对我真的从不亏待,跟李父一样,是极好的哈哈),然后我爸说,我再给你五分钟,算出来。我算不出,于是我老爸一巴掌打我脸上,五指印,大概恨铁不成钢吧。然后那个晚上经历了多场这样子的"再给你最后五分钟"的体验。

刺激吗?就那么的疼,第二天早上我脸上都有巴掌印,顶着去上学的。

我经常因为解不出奥数题,而被揍的很惨,他上班的时候会留给我奥数题,让我做,下班会来检查。如果运气好,这一次我解的出,那么我还玩的挺开心,如果解不出,等待下班的那个时间,就像等待一场拷问到来的煎熬。我现在还记得有一个晚上,一张不大的桌子,我再一次算错了题,我爸气的一巴掌拍的桌子。那张桌子,居然弹了起来。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力量真的强大。

有时候能够幸免于难,真的让我临时想出来了,当我老爸点头露出如同李玩拿下省一物理奖时,一样的欣慰高兴的反应。那一刻,能够去洗澡睡觉,简直是解脱。我妈妈为了安慰我,还问我,是不是解除题目来很有成就感?觉得很有趣,有挑战,你就会越来越有兴趣的。也会越学越好的。我只能说是,我吸着鼻涕哭着应着:嗯。

不过你们说,我会觉得有成就感而不是厌恶至极的求生欲吗?还有你们真的见过两个屁股蛋子被揍的紫黑的嘛?我得过此殊荣,真的不敢坐,只敢趴着。

更加不幸的是,我还有一个别人家孩子的哥哥。苍天啊。

依然是一个暑假,当一个优秀的哥哥拿着满分试卷不小心刺激到了望子成龙,且年轻气盛的父亲时候。于是我再一次进了小黑屋,我被要求一小时完成他那张近乎满分的卷子。我哥跟我不是一个省的,他期末考试的卷子能拿来用我做吗。这种想法,在面对一个认定"虎父无犬子"的老爹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后,我爸看着卷子的脸色越来越糟糕。于是,那一夜又是我生命中,用喉咙划破夜空的夜晚。

那一年奥运会,我的小伙伴总爱问我,今晚你家是男子单打,还是女子单打,还是混双。而这一切基本上取决于,那种奥数卷子到底打算放过我吗。对不起,我越写反而越想笑。我把气氛搞坏了。

我也会因为在听题目讲解时候愣神,挨上一巴掌。甚至会因为生活的琐碎与压力,那一天我不得不都得小心翼翼的躲着我老爸。但是一旦让他发现我躲着他,有时候也会挨揍。我自己养着的儿子敢躲着我?

于是,这一幕幕从小学频繁发生,到初中间歇性发生,到最后高中厌学,叛逆,数学最低分来交出了这份"你一定会喜欢的,会有成就感的",答卷。

我,喜欢文的。我作文写的好。

虽然现在想起来很好笑,也给过我很多的爱与温暖。但是这些,依然给我带来极大不确定性的伤害,与造成了很大的心里阴影。以至于,成年后,经常下意识的回忆起这一幕幕与感受,总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会有一种糟糕的感觉涌入心里,形成一股极大的伤害性的力量。非常可怕。刹那之间,你会觉得你的那颗心,变得压抑,总之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调伏它。

所以,那些还极爱使用暴力的,使用粗暴强制的办法的父母,我只能劝一句,不要再用这种暴力了。这种伤害甚至在以后多少年,都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调伏。因为李玩们,不想变成一个,受过暴力而成为施暴者的人。


2.

比起粗暴的伤害带来的皮肉之苦。

对成长最为残酷的,其实是一种自己珍惜的一切被践踏与轻视的痛苦。

这是一种,被价值被否定与内心被忽视的伤害。在我看来这种伤害,远超过挨揍。

挨揍与被强制的粗暴,我现在甚至可以笑着说。而渴望亲人理解支持,却被忽视的伤害。却永远是个痛。以至于我根本不想再多沟通了。对不起,狗丢的太久了,我找的太久了。我还在努力找回来。

我人生经历的痛苦,有两个是让我想起来就毛骨悚然的,其一,是牙痛。其二,就是心理疾病。我理解各种心里问题,因为你一开口,你说你的想法与理解的时候,永远都是:你想太多了。这一句的杀伤力,可以抵过所有挨过的揍。

因为挨揍的太多,长期恐惧压抑的太多,你从小学间歇性这么给揍到高中试试?平时还好,但是间歇的气氛冰点,是令人窒息的。就连你为了给自己倾诉,就像李玩的那条狗也能给弄没了。在初一的时候,偷偷写了一本日记,然后被翻出来,好好受了一番教育。我这种耻辱感,我现在还难以接受。因为我在那个日记里,写下了一个我喜欢的女生的名字。写下了对她的喜欢。

从此我以后,我在这方面的信任与自尊心,算是全完了。你放心,即便今天,他们也不会明白,为什么看了你的日记,会让你觉得自尊心没了?这不是一家人好好沟通吗?面对这种情况你让我怎么说。就像李父说的,孩子嘛,哄哄就好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好了吗?我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皮鞭抽过,我现在内心哄哄好了吗?暴力比起这些事,简直是小事。

在守持着老旧教育观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与你总是想太多的精神主导下。心里总是要出问题的。终于它开始出问题了。

我现在还记得,我说,我好痛苦。我就是心里难受,我坐在那里,我刚要认真学习,我就感到害怕,恐惧。于是我开始无法晚上待在教室里,我害怕周围有人,在家里的时候我又开始害怕家里有人。我父母就出去散步。但是我依然控制不住那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于是开始躲小屋子,钻厕所里,甚至最后想躲到冰箱纸盒里看书。

就这个局面了,我却得到了一句:你想太多了。

事情的解决不浪漫,直到我已经完全是一个动不动情绪崩溃的人,就是哭,长沙湘雅二院,是主治疗什么的,当地人很清楚。我最大的安慰就是,医生说,在你这个年纪,能够得这个病,智商都不是一般的高。可是,我会在乎这个吗。富马酸喹硫平片,药我没敢吃,我现在还记得,它会丧失学习与平衡能力。我最大的优势没了。于是我忍,控制不了恐惧感,我就哭。一直到大一结束的时候才好,后来偶有复发,再后来到现在都好了。那种心理阴影,至今如影随形。我看过锁在办公室抽屉里的病例好吗。看过很多遍。

李玩,不也是这样子的处境吗。她其实反而幸运的多。

当一个人,想得到亲人的理解却不能的时候,或者只能得到,你必须接受"我作为你亲人,我是理解你的,是你自己跟我们过不去"。这样子的感觉。大概跟李玩只是想找自己的狗,却被强制接受了新的狗一样。

那条狗,就代表着她的安慰,谁不需要一个安慰与理解呢。

于是我也后来长大以后,什么都不爱跟家人说,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远离家门,我说我感冒了,却挨顿骂。因为我没照顾好自己。越来越就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了。

正因为我在这一块很有缺失,我比谁都强烈渴望着有一种,不用言说的理解。下意识的,疯狂的想填补这一块。我又那么复杂与敏感,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可以不用言说的理解,我是能瞬间体悟到的,因为太缺失,就很敏锐。有默契的人一句,嗯,我在听,我都知道。就能让我感到幸福。所以,我更容易亲近那些真正互相感受到我的人,即便是她们对我的感情,是在骗我的,我也会经常心甘情愿。

也正是如此,每每我看到有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热闹,啥也能说。我就羡慕的不得了。我希望,那些爱着自己孩子的父母,却不知道如何做的父母,能够更好的让一家人和睦。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3.

这个回答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指责,恰恰相反,而是希望李玩们去理解李父们。

我之前写的部分,确实写的时候心里难受的,还有很多更糟心的,我都不想写。我反而更多的希望,作为李玩角色的我们,应该早点懂得,去原谅那些错误。

因为你知道吗,父母上班有多累,他们根本没有那么的心思经历,来折腾你的事。不

是他们不愿意爱你们,听你们,懂得你们。

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们实在没有多的精力了。他们是在太累了。

想想你们上班疲惫的一天,回去面对一个吵闹的你,一个烦恼的你,一个折腾不停的你。他们分身乏术,精力体力,私人生活,时间都给了你。平心而论,我从小到大确实像李玩这种小孩,比较敏感复杂,对很多事思考观察的太多,想抓到我,真的太为难我父母了。

那么疲惫的生活,再面对你的种种特别。谈何容易呢?

当我的发小,让我接一下,带个两岁孩子,就从虹桥机场送到浦东机场转机的五小时里,我仿佛耗光了全部的精力与体力。我一刻不停的,不敢视线离开那个孩子。怕他磕着,摔着,想给他好吃的,好玩的,害怕他的哭闹,尖叫,让我在公众场合不知所措。换尿布的时候,还要找人帮忙,等等太多了。

我还记得,我也差不多这么大的时候,跟着妈妈去旅游,看着商场模特愣神了,走丢了。那是多么大的害怕与担忧给父母呢?

我的妈妈虽然总是说,你想太多了,但是却在我高手的半夜,带我去医院还被坏人追。在我想吃饺子的时候,跑很远给我买。

我的爸爸,虽然总是揍我,但是我想要什么都给我,我双十一仅仅是给他买了一双鞋子,我能感到他的开心与欣慰。

这样子的事太多了。

父母恩德,恩重于山,他们错误的教法,是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我们自己就没有错过吗?我们为什么要成长,我们成长就是为了去能够理解体谅别人,记得别人的恩情,原谅别人的过失,这才是成长,是父母传承的教育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我为我成长中,给父母带来的所有伤害与疲惫,感到抱歉。他们对我的伤害从不是有意的,只是他们也是俗人,会累的。他们恩重如山。晚辈自当有孝心。


4.

这个影片并不是为了批评,而是探讨,与架起一座桥梁。

更像是一个过来人,旁观者,告诉你,孩子们,和解吧。生活不容易的。

他们是爱着你的,你的委屈很大,他们也很累。但是他们很爱你的。

你们还记得影片开头吗,李父听到李玩出生的哭声,那一笑。他们告诉我,我出生的时候,我爸一听我出生了,就转身跑到外公外婆家去报喜,也许太高兴了,到了一问,男孩女孩却不知道?于是又转身跑回了医院。

我终于有一天,明白,有些体谅与理解,不要再去渴求了,需要得到无言默契的理解的李玩们太多了。但是李父们,太累了。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早一点,具有承受一切的能力。其实,总是现在,我总是去主动回忆一些他们对我的好,关心,和爱护。就好像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让内心多充满一些感恩,就能让一家人更亲近的多的。

其实人年纪大了,他们眼泪流的比你多,想要调伏自己的内心,改变自己的观念,会格外累一些,困难的多。他们依然很爱你,依然毫不犹豫的想为你付出。但是总是恨自己能力不够,不曾责怪你的。

为什么,而我们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不能变的智慧与柔软一些呢。懂得如何去爱,从来都是很难很智慧的事。

家和万事兴,其实决定于李玩的我们。

这是一个,一家人,应该分开去看看的好电影。


对了,在我童年的时候,楼下的饭店真的有一条黑狗,我一叫它,它就冲出来陪着我。那是我当时的爱因斯坦,后来有一天它不见了,我到处找,他们告诉我,被送去宰了。我失落了好久。心都空了。但是我父母不喜欢狗,我其实现在,依然想要一条爱因斯坦陪伴着。


user avatar   qhx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user avatar   teng-xun-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理解:显卡产生了200幅画面(200FPS),而你显示器只有120HZ刷新率,所以并不是所有画面都会显示出来,是有跳过的,但整体上你看到了更多的内容,所以这也是流畅度的提升
比如说30FPS的游戏明显没有60FPS流畅
但如果是显卡能做到200FPS,144HZ显示器会比240HZ显示器感受更差一些,是因为240能完整呈现每一帧画面,而144是跳跃式的




  

相关话题

  如果大陆也可以拍《阿甘正传》,那应该怎么拍,结合哪些史实比较靠近原版的风格?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结尾很少是和反派大boss的最终一战? 
  如何评价电影《过春天》? 
  为什么豆瓣对周星驰和成龙的评价差距如此大? 
  于谦的演技是个什么水平? 
  为什么我能够接受超级英雄的设定逻辑,而不能接受电影中违背日常逻辑的错误? 
  如何评价电影《真人快打:毁灭》? 
  如果将西方童话(动画)故事里面的人物服饰换成东方风格会怎样? 
  如何看待豆瓣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自中国电影网的文章批评恶意刷低《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的评分? 
  赵薇凉了,大家会觉得是一个时代结束了吗? 

前一个讨论
你家猫有哪些可爱的行为?
下一个讨论
淘宝上有哪些奇葩的买家秀?





© 2025-01-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