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有一人,家世显赫,自小聪明。与当时名人,谈笑风生。
小时候去见某前辈名人,跟守门人说“我是你们家老爷亲戚。”得到了接见。“啥亲戚啊?”“我祖宗给你祖宗问过礼!”
前辈名人还算客气,说这孩子“锐气尽出,目无尊长,一定能成大器!”——我觉得最后这句话言不由衷。
这人成名,是因为跟哥哥一起收留了某被迫害逃犯。出事了,他跟哥哥还有老母亲争着要担责任。最后哥哥被处决了,他自己成名了:真是个有担当的好孩子啊!
后来当了地方官,搞搞教育,还挺好的;偏决定以平天下为己任,于是出兵处理地方盗贼。战败。战败。战败。城池被围。好在他为人好,名气大,有平时受他恩惠的人跑去叫救兵。解决了。
最后自己的城还是被攻占了,妻儿都被捉了。
回中央做官吧,文章写得好,但在实际操作上,每天跟宰相过不去。
宰相的儿子打赢了仗,娶了对家君主的儿媳妇。他就来冷嘲热讽,“哟呵,这不就像是周武王搞定了纣王,把妲己给了周公吗?”
宰相要远征北方平异族,“哟呵,您还真去呀,搞得跟苏武牧羊那会儿似的。”
宰相因为粮食紧张、喝酒误事,要禁酒,“哟呵,圣人都喝酒呢。夏朝商朝都因为女色丢了天下,您这逻辑,是不是要禁止婚姻啊?”
史书说他“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想平定天下,但才华不够,没成功。志大才疏这个成语,就由这位开始。
当然,这位私下里是个大好人,而且确实懂事。小时候除了能跟前辈名人认祖宗,还懂得让梨呢。
那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孔融孔文举了。
送个彩蛋。
击鼓骂曹的狂生祢衡,说只有孔融和杨修算是有才华。这三个人最后或多或少,都是因为触了曹操的逆鳞,被搞掉了。
从道义角度,他们都算奉事汉室的贤人。但从事实角度,公元195年后若无曹操(与荀彧)平定四方,确实天下就没有汉室了。曹操虽然篡汉,到底是在他活着的时候,让汉室名义上续了二十来年。而他们三位志在平天下,确实也没为匡扶汉室干成什么事——主要就是吐槽曹操了,而已。
大部分人分不清「野心」和「欲望」的差别,以为自己的「欲望」就是自己的「野心」。
我理解,「欲望」在于得到,而「野心」在于实现。前者专注的是一个结果,后者专注的是一个过程。前者强调0和1的差别,让人始终心怀不甘;后者强调0到1的差别,让人始终心有所向。心怀不甘,所以才不断抱怨实力不够;心有所向,所以才不断探索前进路径。
综上,我理解心怀「野心」的人不会太在意自己「没有实力」,因为他们很清楚「没有实力」是理所应当的——有实力的话野心岂不是早达成了?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探索方向」,抬头看路,低头拉车,如是而已。只有心怀「欲望」的人才会始终斤斤计较「没有实力」,因为「没有实力」实际上映射的是「没有得到」,因此他们才会看不清「没有实力」本应是实现欲望过程中最基本的常态。
每天看书,每天锻炼
怎么看待?这种话他要是敢当着我的面说,我就敢当面打爆他的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