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个头,算是切题。
——
以下为扯淡
阅兵后一直想聊聊星空迷彩,看啥时候吧,估计有空就补两句,不成篇。
先说一句,新迷彩是07的发展。
迷彩两个方面,一个是色彩,另一个是纹理,都是对背景环境的规律性表达,这么多年来大家围绕视觉生理学和视觉心理学总结了很多理论都被应用在迷彩上,使得迷彩设计越来越科学化。当然,依然有一些几十年前凭经验或者灵感弄出来的天才迷彩到现在也不觉落伍。
譬如这种二战末期的党卫军雾边迷彩,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评价也绝不落伍。
先说色彩,迷彩色彩最终的效果是迷彩本色和周围环境的反射光以及大气底色共同构成的;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和辨识度是不一样的,不仅是不同色相,对不同饱和度以及亮度也一样。
再说纹理之前得插一句人眼分辨率,得益于苹果对视网膜屏的宣传,大家对人眼分辨率比较好理解,它是一个角度值,对应不同的观察距离可以算出图像的最小分辨尺寸,理论上一百米分辨率极限是三公分。这就是说,对于一百米处的观察者来说,三公分以下的花纹就是不可分辨的了。
这是对点而言的,如果是线分辨率则要进一步提高,这也是现代迷彩避免线条的原因。
当然,如果使用了望远镜,那就还要算上仪器的视角放大倍率,这也是现代迷彩花纹尺度越来越小的原因。
色彩与周围差异就形成了纹理,这种差异的和谐性就决定了迷彩纹理的质量。和谐性不仅指迷彩与背景环境的统一和谐,也指迷彩自身的统一和谐。从林地到荒漠再到沙漠、雪地,不同环境间纹理的差异性波动基本上是从高到底,也就是说林地的纹理要比沙漠的更复杂。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大尺寸的割裂迷彩、笔刷迷彩、大斑迷彩这些都只能适应较远距离,或者较简单的环境。想进一步压缩注意距离或者适应复杂环境,就必须细化纹理,小斑点、小条纹迷彩由此诞生。
关于纹理的和谐性,就顺便说一下纹理的方向性吧。我们对背景环境做网格划分,可以定义出其中任一网格与周围八个格子的差异性,并由此定义出该格子的方向,这种方向的延续性就形成了背景环境纹理的方向性。简单来说有条形、块形和一种扭来扭去的曲线区域,我国以前也叫过柳叶、杨叶、枫叶,当然更出名的叫法就是虎斑、大色斑、变形虫斑(精斑、小石斑也算)……
虎斑其实是一种方向感过强的纹理,不仅对环境的选择性比较强,其自身对纹理拼接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后来大家都缩短虎斑纹理长度,做小虎斑来降低其方向性。属于很帅,但不讨好的纹理。
在这里说一下全地形吧。人眼对不同色彩的辨识度是不同的,特别是在色立体中比较相近的颜色,譬如偏绿的黄色和偏黄的绿色,本身就比较难分辨。前面我们说了,我们看到的颜色受环境光颜色的干扰,偏绿的黄色和偏黄的绿色在黄色背景光下会更偏黄,在绿色背景光下会更偏绿,这种双环境的适应性就是全地形迷彩的基础。
这张照片很好地体现了环境光对效果的影响。
但是黄-绿渐变过渡的底色印染属于高成本的流派,有没有低成本的呢?
有,答案就是灰色。没有色相属性的灰色也很容易被不同的环境光影响,虽然效果差点,但是成本低廉啊。
这就是号称通用的07林地
既然不成篇,我还考虑个屁的逻辑啊,就直接插这里了。
迷彩图样都是由一定尺寸的母版二方延续、四方延续印出来的,所以就会有重复。从上图来看,迷彩图案就在肩膀到下摆处重复了。
感谢海南航省空摄影协会的大佬出图,看阅兵迷彩荒漠版,迷彩图案在前襟领口下和下摆处就重复了,也就是说图版大小和07是差不多的。
19阅兵的新迷彩清晰照感觉比J-20的还难找,在这里感谢央视记者@魏帮军 大佬的19林地照片。
19阅兵迷彩也没官方说明,姑且认为浅绿+深绿占主要面积的是丛林迷彩,深绿+褐色占主要面积的是林地迷彩。
直接来一张07林地和丛林的合影,感谢@白阳玄0509 大佬的图。
两者背景复杂程度相似,技术水平一致,主要在细节上略有区别。
色相:灰(黄?黄绿?)、绿、褐、黑,都是四色迷彩,无论是林地灰还是丛林黄都被各自的军兵种拿来做“通用迷彩”了,没什么区别。
亮度:这个需要单独说一下,人眼对亮度的区分也是构成纹理的一大要素,基本上我们按各颜色的亮度来定义迷彩的层数。理论上丛林要比林地更复杂,就07系列来说,林地是三层亮度:灰色最亮,作为底层;绿、褐同亮度,作为第二层;黑表现阴影,作为第三层。07丛林就有四层亮度,绿、褐不同亮度可以表现更复杂的阴影。
纹理:07迷彩具有典型的双结构纹理,主纹理采用大花斑,降低了87迷彩条纹过强带来的方向感;微纹理则是典型的数码迷彩,一方面使边缘锯齿化,另一方面通过小散点包围、侵入主纹理,进一步增强割裂和对比。高对比度装饰散点对主纹理的侵入就构成了最基本的“星空纹理”,真感兴趣可以看看《G/JB 7929-2012 陆军武器装备数码迷彩通用要求》。
总结来说07迷彩还是主流的适应两百米观察距离的大花迷彩,这是由主斑块尺寸决定的;虽然考虑了双结构纹理,但是大尺寸的留白还是很难进一步压缩观察距离的。
新迷彩相应的做了那些改进?继续以林地迷彩为例。
颜色:还是按亮度分层来说,底层除了传统的灰白,还增加了浅绿;第二层为传统深绿+褐色;第三层是深蓝(也可能是黑色,原因有我眼瞎、光干扰、印染差异、出片后期处理等等)。总之,颜色上更丰富,造成的阴影感更重,立体感更强。
纹理:主纹理斑块尺寸明显缩小,斑块排布更密集,留白几不可见,而且主斑块的层次感特别好,譬如丛林、林地的绿色,荒漠、沙漠的褐色,通过同色系下不同亮度、饱和度的叠加形成不错的景深感,虽然说新迷彩并不属于立体迷彩,但是纹理带来的立体感不错;微纹理上小散点应用更多,不论是围绕主斑块还是侵入主斑块都明显增多,成为了星空迷彩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