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你这家长当的有点不行啊:
随便扒了张图,只要你想要她拿满分是铁定要锻炼的。然而这标准又不是随便就能达到的,到时候还不是得冬天跑去练体能。这么猴急就把以后一定要做的事提前,当作“锻炼”,只能说孩子遭两遍罪真是太惨了
另外吐个槽,我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光爬楼就要爬12层,到了小学依旧被班主任训到不敢说话,所谓的“坚强”和人造的、微小的“逆境”有何关系?你还不如每天让她跟着买菜叻,至少还能学到点有用的东西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这个是逃不掉的。
楼主,结果你女儿不仅要吃她这一代的苦,还要吃你这一代的苦,岂不是吃二茬苦,受二茬罪?
我是希望小孩能多睡会儿,开车去起码堵半个钟头
你要说为了省钱,或者为了不堵车这么干,我还觉得可以理解。
老人比你明白。
很多公众号畅销书,鼓吹苦难教育,对父母的影响很坏。
有汽车不开,弄电动自行车,一不怕冻,二不怕摔,三不怕交通事故致死致残率高出几倍。自己还振振有词让孩子吃点苦。
这种行为我称为“苦行僧人格”,用自虐/虐亲人,来证明自己多负责多有爱多有信仰。其实毛用没有,纯属自我感动。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知道吗?
注意阅读理解,我说的“危墙”不是天气和交通,是没想明白的父母。
让孩子吃点苦,很好,但吃苦不是要本应舒适的情况下自虐,更不是增加出现危险的几率。而是要进行性格的磨练,使其韧性而刚强。
让孩子练习甩小提琴的琴弓,坚持不懈的练,会练得手指出血。这是吃苦。
让孩子练习冰球,起初在冰上要滑倒很多次,很疼。这是吃苦。
然后孩子在舞台演奏小提琴,在冰球场上打比赛的时候,他会知道,长期的吃苦和积累给予了他力量、技巧、勇气和自信。
未来这样的孩子能够忍受枯燥的,毫无短期激励的学习和工作,因为他们知道持久的投入会有丰厚的回报。
我想问你。
挨冻能提供什么?
为什么不挨饿?
为什么不自残?
以上。
赶紧改,别祸害小孩了。
这个思路我感觉就是错的!你让孩子这样吃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知道为何而吃苦,许多年以后当他知道你这个样子没事儿找罪受,他才不会感激你呢!
别以为孩子不能吃苦,只是他们没有吃苦的理由罢了。人必须有特别强烈的渴望才能忍受痛苦。越王勾践也不是一开始就天天在家卧薪尝胆吃大便,那是他有了强烈的求生欲以后才可以做到。早年闹革命的许多人家里都是富甲一方。这些大少爷后来有一个是一个,哪个不是千锤百炼,哪个不是吃了常人吃不了的苦?难道这个是靠吃苦训练练出来的?
我觉得,对孩子而言,找到他心中的渴望,用这个作为激励去让他自律,让他锻炼,让他刻苦都没有问题,闲着没事儿来给他找罪受,这个是本末倒置。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上了年纪的老人怕冷是很正常的,也容易将这种怕冷的感受移情给孩子,认为孩子受不了这样的「严寒」——实际上,北京早晨0~2℃的温度,远算不上是极端低温[1],况且孩子还穿着衣服、戴着帽子,通常不太容易出现体温过低(Hypothermia)等风险。
相较于成人,孩童体内有更多的棕色脂肪(brown fat),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体内脂肪,会在遭遇寒冷时开始燃烧产生热量,以对抗寒冷[2]。
远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俄罗斯,近到东北地区,许多人都认为冬泳对健康有益。
日本开发了「全身冷冻疗法」,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芬兰的研究人员曾报告了一项对10名妇女的研究结果,这些妇女在三个月内进行了冷水浸泡(在刚好高于零度的水中浸泡20秒),并接受了全身冷冻治疗;除冷暴露后几分钟,去甲肾上腺素——一种可能抑制疼痛的物质——水平增加了2到3倍,血液检查并无异常[3]。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学者认为,在寒冷的户外玩耍,也有助于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免疫力等[4]。
我们遇到冷空气时,皮肤中血管网络会收缩,血液会被迅速分流到内部。这种反应增加了皮肤的绝缘能力,因为从表面附近循环的血液损失的热量更少;还可以保护重要器官免受温度下降的影响。但是,皮肤中血液流动的减少会使手指,脚趾和身体其他周围部位(鼻子,耳朵)容易冻伤。
当孩子坐在电动车上时,浑身僵直不动,同时面对着直吹过来的寒风,是真的很冷——远比走路要冷。
如果想有意磨练孩子的品格,不必跟她挑明真相;但让她「吃苦」时,记得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是害怕寒冷,从而变得很沮丧,大哭大闹;还是觉得没所谓,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上学也很开心?孩子是手脚冰凉,开始出现长冻疮的初步迹象;还是依然健康活泼,适应了冷空气?
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加拿大人口密度比较低,空气中的病菌也比较少,单纯地冷是不容易致病的;然而北京人口密度大,空气中的病菌相对较多,尤其有大量免疫力较弱孩子聚集的幼儿园——国情不同,也需要更谨慎地考虑。
我先生 @萌爸Kyle 是北京市首批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师,他也主张小朋友要多运动。我们也在北京,以前早上我都用滑板车推着孩子们去上学,但现在他每天都带孩子们在0~2℃的寒风中步行上学。
但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他做了以下几件事:
相较于坐在电动车上一动不动还要经受寒风吹的状态来说,走路上学可能会相对没那么冷,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和意志——毕竟,当年题主自己也是走路上学的呀!
老人关心孙子孙女是好事,但如果一直叨叨确实也令人恼火。
如果你不希望他们未来也一直干涉你们夫妻双方育儿的方式,那就说清楚「谁带得多、就以谁为主」;如果你愿意做出一定的妥协,也可以考虑先开车送到学校附近,让孩子步行10分钟左右上学——既满足了老人想做点什么的心情,又能更安全地锻炼孩子的身体,磨练他的意志。
另外,和老人尽量采取「直系沟通」的方式。也就是你和你自己的父母沟通,但和岳父岳母的沟通就交由你老婆来进行。
只要夫妻立场一致,直系沟通的效果远超你直接和对方老人沟通的效果。
年轻的时候刚工作,没钱想多赚钱。告诉自己,哪怕让我加班,只要能多赚钱我也干。那个时候钱的边际效用真大。
十几年后你成领导了,工资升了又升。你告诉自己,我就想多点时间陪家人,哪怕钱少点也愿意。钱的边际效用已经减弱了,这个时候时间闲暇的边际效用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