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奇葩说 第六季》第九期辩题「伴侣有个异性 soul mate 」,该介意吗? 第1页

  

user avatar   an-cheng-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站在男生的角度说点大实话吧。

女生通常会认为自己有个男闺蜜。

但是没有一个性取向正常的男生会觉得自己有个女闺蜜。

同样,我看到好多女生说自己有一个男性的灵魂伴侣。

真的不愿意打击你们,你们去问问这帮老爷们,他们会认为你是他的灵魂伴侣么?

别笑了,你要么就是他眼中的聊得来的朋友,要么就是他眼中的备胎。

我今天看电影的时候,弹幕里总在刷“啊啊啊啊男一和男二基情满满,女一和女儿就是用来证明他们性取向的。”

但实际上我看完全片,都觉得男一和男二就是正常的友谊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女生觉得这是基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那就是国内有相当多的女生,可能没有体验过什么是友情。

所以在她们的眼中,一个男的愿意为另一个男的挡刀,这哪是友谊,这他妈肯定是爱情。

一个男的吐槽另一个男的有了老婆就忘了兄弟,这哪是友谊,这他妈就是吃醋了。

挡刀这事我没做过,我上学的时候和哥们五个人吃一个汉堡包,有谁找到女朋友我们肯定埋汰他一顿,这种事情天天都有发生。

换句话说,男生眼中的正常的友谊,在女生眼里就变成了两个人男人之间的爱情。

男人眼中能聊得来的女生,在女生眼里就变成了所谓的灵魂伴侣。

这灵魂得多肤浅啊,这么容易就找到了伴侣。

除了渣男,正常男性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占有心是很强的,如果一个男生能对一个女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和这个人有着说不完的话,那男生会误以为这是爱情。

换句话说,如果男性觉得自己找到了灵魂伴侣,就一定会把这种感情转变为爱情。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转变为爱情,那就会退化成比较好的朋友。

我目前为止,没有见过任何一个男生,在不是备胎的情况下,会和某个女生成为灵魂伴侣。

因为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本着预防早恋的想法,过于割裂男女生的交际圈,导致我们大部分的年轻人和异性接触时候都会产生一些不明不白的幻想。

这种幻想放在男生身上,就是他无法判断出女生喜不喜欢自己,总是过度高估女生对自己的好感。

放在女生身上,就是女孩子太过容易被所谓的有趣的灵魂,有深度的思想所欺骗。

就像大部分男性本身就没那么受女性欢迎一样,大部分女性也不具有什么有深度的灵魂。

如果你不信,就翻阅一下前面一些写自己有灵魂伴侣故事的女生的回答,如果你是个男的你肯定会在心里想,这都是些什么玩意,这怎么就灵魂伴侣了呢,这不是俩普通朋友么。

所以说男生分不清爱情,女生分不清友谊。

就像女生能一眼看出谁是绿茶婊一样,

男生也能很直白的告诉你,在直男的世界里不存在灵魂伴侣这玩意,如果他有了女朋友还和某人搞灵魂这一套,那女孩们你们要清楚,他感兴趣的还是你的肉体。

我接触过的女生足够多了,几百人肯定有了,异性好友也有非常多,甚至有一些都是一起合作的工作伙伴,但是现实是,在这些中,所谓的灵魂伴侣,我一个都没有。

因为我的友谊已经很强大了,我没必要单独划出来这么一个人,而且说难听点,这个世界还是同性和同性在一起玩乐趣更多,两个异性的友谊本来就很少见,现在还要弄得我和她多么情投意合一般,这可能么?

如果我们真的情投意合,那我们不就应该携手同行,相伴左右了吗?

所以这道题正常男性的回答肯定是介意,原因很简单,因为男的根本就不相信什么灵魂伴侣的存在。

而女性的回答取决于她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有多深。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该啊!我自己就是个有趣的灵魂,我会拉手风琴,吹半音阶,从苏维埃的钢铁旋律到小布尔乔亚的文艺小调都手到擒来。

我热爱天文地理,略通历史时事,尊重女性,没有令除我妈之外的任何女性生气过。略通文采略懂时心理,自幼博览群书,除英语外其他学问都略有涉及……

所以你到底要找什么灵魂伴侣?


……

找物质伴侣我还可以理解,毕竟我比较穷(狗头)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恋爱的过程中的信号发送与接收,几乎是一个人一生中信号最密集的时刻,很多看似自发的情绪和观点,都可以找到一些深刻的理性启发和线索。

比如「伴侣有个异性Soul Mate」,为了方便叙述,我们假定这三个人为司马懿、张春华和柏灵筠。


如果司马懿是张春华的伴侣,但是有一个异性Soul Mate叫柏灵筠。这到底给张春华发送了什么信号呢?至少两个。

  1. 司马懿对和张春华的这段关系有一个有效对冲风险的手段。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当司马懿决定进入和张春华的恋爱关系,事实上是对这段关系买入一个看涨期权。所谓「突然有了弱点,也突然有了铠甲」,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会把自己的效用和对方的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让对方能够部分的影响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决定进入这段关系」事实上就是在打赌「未来我们俩会越来越好」,所以司马懿和张春华才会都有动机来维护乃至于升级这段关系。这就像期权一样,可以产生恰当的激励。

灵魂伴侣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人比较合得来,也可以进行充分而深入的交流——灵魂嘛,意味着司马懿的喜怒哀乐也会和柏灵筠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如果柏灵筠和张春华之间毫无关系,双方喜怒哀乐完全独立,那么司马懿相当于分散了自己的风险,对于风险规避者来说,这等同于提高了自己的效用。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张春华和柏灵筠之间的喜怒哀乐并不是独立,双方往往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也就是张春华开心柏灵筠就不开心,张春华不爽柏灵筠就暗喜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保持和柏灵筠的灵魂伴侣关系,相当于买入了一个对冲的看跌期权——这显然会极大的增加司马懿效用的平滑度——也就是说,反正两个人给自己提供的情绪价值互相抵消,那么就可以几乎无风险的坐拥齐人之福。

而这带来的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司马懿会更加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维护和张春华的关系——因为风险都已经对冲过了,就好比波音的CEO买了大量空客的股票,还能指望波音的CEO很努力的帮助波音赚钱么?

从这个角度讲,张春华显然应该解决柏灵筠的问题。

2. 司马懿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可能并不独特。

一般我们认为现代的婚姻是罗曼蒂克化的,多少需要有一些「感觉」在里面,而非欧洲中世纪那种赤裸裸的利益婚姻。

罗曼蒂克化的婚姻稳定性,至少有一部分也是基于「感觉」的,而这种感觉毫无疑问是独特的——因为司马懿和张春华彼此给对方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感觉价值。也就意味着司马懿无法给其他的人提供同样的价值,所以司马懿在张春华这里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也会让张春华认为自己是「安全」的,也降低了张春华的不确定感。

现在柏灵筠的出现,会让张春华认为,自己所倚仗的这个「独特」的感觉,可能是司马懿能够批量生产的,那么显然这会让张春华重新评估司马懿在这段关系中被「套牢」的程度,套牢程度的下降会增加张春华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效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张春华不应该解决柏灵筠的问题,而是应该离开。

只有一种情况,张春华可以对此熟视无睹。那就是张春华对司马懿和自己的情绪价值毫不在意,别有所图,比如说需要对方在事业上,在金钱上,或者其他方面的帮助。那么给定彼此都知道对方不是自己的soul mate,那么显然「知道对方有一个soul mate」不构成任何的信息更新,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冲击了。

综上所述,张春华的应对只存在三种情况:

  • 解决柏灵筠;
  • 离开司马懿;
  • 熟视无睹。

题主答案中的「忍受」和「说服自己接受」似乎在任何一个场景下都不构成最优策略。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一期就是褚殷老师在对青云一方实施降维打击,也证明辩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狡辩式谈论永远敌不过,把问题简单化然后击中观众内心,并且会让观众产生长久记忆。

一开始的时候看到反方派出的人,以为出场顺序是毛冬、褚殷、颜如晶。

毛冬上场的脱口秀式的方式抓住观众,简单的论点区分开灵魂伴侣与爱情的关系。

正方杰夫上场谈的实际是占有,无论怎么谈都没脱开话题。

二辩竟然是颜如晶,就知道反方肯定是要奇招,因为我神烦褚殷,一出场就烦,觉得这人太讨厌了。

但是竟然二辩是颜如晶,黄执中和罗振宇坐镇的队伍,不可能出险招。

颜如晶这个没有恋爱的人,辩论方法和肖骁还有青云,其实在一个水平线上的。

颜如晶也是用逻辑,用诡辩技巧拉住观众的心,但是在肖骁老油条的辩论下根本不堪一击。

但是肖骁辩论本质还是占有,然后用逻辑用狡辩来打击颜如晶,在颜如晶在被肖骁猜到套路的情况下,颜如晶败北。

褚殷上台,把这个问题迅速拉到老夫老妻这个层次上 真正的夫妻生活上,然后用简单的理论阐述生活圈子的不同,个人成长导致的灵魂伴侣问题,然后拉到老夫老妻的生活关系上。

对面三个人没有一个经历过长期爱情伴侣关系,他们把问题拉倒了占有关系上,始终没有脱开占有这个点。

而褚殷最后关于独立自由精神个体的发言,简单有效,直击现在每个女孩渴望独立自由的内心潜台词。

这样的发言胜过高级的狡辩,无论多么复杂的逻辑,也抵不过直击内心深处的简单语言。

詹青云果然没有够到褚殷的层次,还是用逻辑来狡辩,核心还是没有脱开对伴侣的占有欲。

就是这么残酷,简单就是最有效的武器,其他所有的辩手沉浸在逻辑与狡辩带来的快感时候,忘了更高级的辩论,是用简单的语言和逻辑打动观众,观众即使经过正方辩论之后,依然记得反方直击内心那简单有效的理论与发言。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user avatar   hong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宁静。

以前没有发现,直到我看到她在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综艺节目上,现场重演了大玉儿,她对着马景涛说台词,说到“誓保吾皇,不生异心,如有违誓,短折而死”,说到短折而死那几个字时,过硬的台词功底一下子就打到我了,才想起她除了是电视剧里的大玉儿,她还是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少女,演戏这么好,怎么以前没发现。


user avatar   myg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没有“进化”(更准确的表达是:演化)出爱情,只是“发明”了爱情。

它不具备演化的以下特征。

1,演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物种存在的基础。爱情不是。

例如直立行走、大脑的应用,都是人类这个种群延续至今必要条件。而爱情在人类的延续的百万年历史中,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国历史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没有影响人类发展的数量,也没有影响人类发展的质量。

2,爱情并非必现的结果,它充满了随机性。

爱情不仅不是人类的特征,它更像是一个神迹。人的爱情在不同时刻可以投射到不同人的身上,甚至同时投射到多个人身上,而很多人终生都不出现爱情。

3,爱情无法被明确定义,没有特征。

爱情的定义至今为止只有一个框架,而没有明确的定义。比如其生物学基础“荷尔蒙”,在很多爱情定义中解读为“性欲不是爱情”;比如其生殖导向,被解读为“繁殖恋不是爱情”。……实际上对爱情所有定义,都可以被特例挑战。他不具备任何显著特征。


为什么说爱情是被人类发明的?

我之前就回答过类似的题目,爱情这个概念的出现得非常晚。西方世界里类似于爱情的定义(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最早大约出现在1500年前,而且是柏拉图用来描述男性之间的情感。现代意义的爱情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物,不到500年。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爱情的东西,但大部分是现代意义的“喜欢”,如心“悦”君兮君不知。直到80年代末,文艺作品的百花齐放,加上商业话语的逐渐丰富。爱情这个框架,以各种形式和定义“教育”大众,最终形成了今天大家所说的这个没有明确定义和内核的爱情云团。

脱离了这个教育的过程,爱情并不会自发的产生。比如经济和文化不发达的地区,人们会普遍的表现出“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的特征。

爱情不是演化的结果,而且和哲学、价值观这类东西一样,是人工发明的产物。




  

相关话题

  同性恋是不是可能只是单纯的想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 没有朋友的人很想有个很好很在乎彼此的朋友的感情感觉? 
  什么样子的情侣关系能够长久? 
  女生有男朋友之后才知道的事情有哪些? 
  我的朋友在恋爱期间约炮,现在又要和女朋友结婚了,作为朋友怎么办? 
  如何撩到自己的硕导? 
  如何看待郭敬明被尔冬升怼哭? 
  被自己最爱的人恨着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或者恨着自己最爱的人是种什么体验? 
  如何评价《我就是演员》第三季第三期? 
  如果极限挑战真的需要留一位常驻女嘉宾,你们能接受谁? 
  如何用一句话形容「心动」? 

前一个讨论
翡翠不就是石头吗,说翡翠什么越透越好,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戴玻璃呢?还便宜?
下一个讨论
《演员请就位》中李少红导演是不是看不上郭敬明?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