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学生没有联名反对申请审核制读博? 第1页

  

user avatar   scott-peng-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博士研究导师关系不大"

这是我这周听到最滑稽的言论。

题主可能把招博士想象成事业单位招工一样,招几个关系户进来混吃等死无伤大雅,反正是国家发工资。实际上博士生的质量直接决定博导的事业发展。博士生是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人群,导师的课题最终都是他们来实现。都如你所想招关系户进来,文章还要不要发了?title还要不要评了?项目还想不想申了?大部分导师都希望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招最优秀的学生,而不是水货,毕竟招生名额是很珍贵的。

问题来了,为了招到最好的学生,你猜猜导师们更喜欢申请制还是应试制?

博士和本科不一样,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科研,没有之一。一个研究生阶段007做实验,锻炼出来不错科研能力,但没时间应试的学生,和一个科研很水,时间都花在应试上的学生,你猜猜在博导眼里,哪个更适合读博?至于学生的智商,知识能力,科研能力,直接看本科毕业学校,绩点和论文就一目了然。

应试考博本来也就是个中国特色的东西。国外博士都是申请制,也没见多少关系户,哪怕有,那学生能力也往往是过硬的。说到底人都是自私的,多少导师愿意花钱花精力牺牲自己的事业前途来给别人一个不大的人情呢?

综合一下,题主思维可能还停留在高考阶段,以为考上博士就是别人/国家对自己多年读书的奖励。事实上读博是被别人招募做工作。既然这样,你为应试付出多少的过程没人在乎,被人在乎的只有自己的结果能力。哦对了,关系某种程度也是种能力。

最后直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为什么没很多人抗议?

因为申请制取代考试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合理。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希望题主意识到,博士是给导师打工。

虽然我们也意识到博士和导师之间这种雇佣或者人身依附关系也不太好,但是统考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完全不利于科研活动,而且过去那个年代,猫腻同样多。

一般导师是指望学生出活给自己学术生涯添砖加瓦的,这种贡献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活动,也包括社会上走关系那一套。

所以申请考核制总体也不算一个完美制度,但是比统考要强。

另外所说导师作用不大属于天方夜谭。导师几乎能决定一个人学术上的前途。国内大量硕博秃头,其实都是导师没起到应有作用造成的。要么没钱你做不成,要么不指导你入不了门。




  

相关话题

  国家实行住房统一免费供给的政策是否可行?有哪些可预见性的结果? 
  经济学是想学就能学出来的吗? 
  如何评价马前卒在《中美贸易战:为什么是大豆》演讲中提出的消灭农民和小农经济的言论? 
  RCEP 签订后对跨境电商会带来哪些改变和机会,有可能促成「无国界电商」局面吗? 
  为什么中国内地的小区多为封闭式、大院式,而台湾地区、西方国家的社区及日本民房都是临街的、开放式的? 
  如何用经济学解释个人单身原因? 
  假设新冠疫苗开始生产,月产能从 20W、500W 涨到 6000W,应该怎么下发疫苗最合理?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想读博了? 
  假设铁路将每个车厢卖给第三方运营商,是否能向民航业一样市场化竞争? 
  都有哪些很有误导性的「经济学常识」?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五名开封犹太后裔移民以色列?
下一个讨论
火电厂的冷却塔为什么是双曲面形状的?有什么优势?





© 2025-04-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