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印度放弃了平等的佛教? 第1页

  

user avatar   ind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放弃”这个意向不好,说得好像“印度”是个独立思考的个体,能够自由选择似的。

佛教在印度之所以会灭亡,无非内外两个原因:

一是内因,佛教本就与婆罗门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轮回、转世、涅槃甚至神谱都与婆罗门教大同小异,佛陀提出的那些反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在后世千年的发展中逐渐被婆罗门教吸收并且改良了;而佛教发展到五六世纪的时候在印度已经走偏了,基本就成了密教(Tantrism)那一套,与印度教的怛特罗派混为一体了。

所以,佛教在与印度教刚了几百年后,失去了独立地位,成为了印度教的一部分。佛陀本人被说成毗湿奴的化身,神话就是宗教史的写照。

二是外因,佛教是个高度组织的宗教,印度佛教发展到后来靠的是僧团和学院这种集体修行的方式,不像印度教虽然有某种意义上的教团,但更多的是生活方式。抱团太紧就容易被团灭,后来伊斯兰教进来,每次都是团灭,打着打着,那烂陀寺没了、超岩寺没了,大师们没了,僧团没了,佛教也就没了。

所以,不是印度人民或者统治者放弃了佛教,而是佛教自己亡了。

另外,佛教的“众生平等”和现代意义上的“生而平等”不是一码事情。

佛教的平等其实是相对于死而言,大家都要死要轮回,活着都苦都无趣,所以才平等。佛陀说平等本质上是为了对抗婆罗门教的“婆罗门至上”的。去数数佛陀的弟子,虽然有优波离这样的首陀罗,但还是高种姓居多的。而且,原始佛教最初也是不收“奴隶”或者所谓“贱民”入教的。


当代,倒是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新佛教运动”,带头人就是印度宪法的起草者安贝德卡尔博士,他希望援引众生平等的佛教来推广“平等”的理念。

所以,在安博士的号召下,数百万印度教低种姓与“不可接触者”(所谓“贱民”)改宗信佛。当今,印度人口中0.7%的佛教徒与原始佛教毫无关系,基本都是这些低种姓与“不可接触者”及其后代。

可是平等实现了吗?大家都知道印度距离平等有多远吧。

那新佛教运动呢?它成功地将印度佛教变成了“贱民”的宗教,印度佛教徒成为了另外一个不平等的歧视标签罢了。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把以前对台湾的超国民待遇彻底取消,对台湾的超国民待遇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统一进程,台湾人早就看出来了,你这些善意就是为了统一,那么他肯定会越来越不愿统一。

台湾企业和商品进入大陆以来,已经30年以上了,具体获利多少难以统计,据初略的统计起码是万亿美元以上的水平,当年很多台湾企业来大陆的时候啥都不是,康师傅的魏家兄弟,宝成鞋业和富士康的郭台铭就是最好例子。魏家兄弟当年在台湾就是个小老板,彰化还闹出了米糠油丑闻,是靠着日本的转让方便面和添加剂技术在大陆做大的。这种拿着美日二流技术在中国市场大赚特赚的台湾人太多了。

台湾在大陆的隐形企业利润不少,钱柜,上岛咖啡,宝岛眼镜(存疑),还有很多网红茶,甚至蛋糕盒子都是台湾企业做的,中国有必要整顿下,这些企业都是靠大陆市场做大的,我们今天犯不着用我们的市场去给他们的美日二流技术捧场。宝成鞋业富士康当年到大陆时候可以说真的是小老板水平而已。

千万不要小看台湾这个渠道作用,当台湾获得了美国日本的二流技术之后到中国发展,在当时中国是无法竞争的,人家日本美国的技术怎么也比你中国好得多了,当时对台湾企业大开便利之门严重影响了大陆自己的企业的发展。在方便面,KTV,代工领域曾经长期被台湾企业垄断,而且台湾企业内部抱团,大陆企业基本无法接单,比如笔记本代工的机壳键盘都是台湾企业,大陆企业根本不行,连代言明星也都是台湾明星。

当年台湾戒急用忍政策,来大陆投资的企业都不是啥好企业,都是我们大陆的各种政策资金扶植他们做大的。当然幸好当年台塑这样的企业被否定了投资,否则台塑当年巨大的优势,恐怕今天中石化的位置都会被台塑占据。从中石化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我们发展就算晚个10年,只要保住国内市场,然后引进国外技术,中国人不需要台湾投资也能做到顶级。

当年台湾人来大陆投资或许能解决部分资金技术问题,现在我们已经不缺资金,技术我们只需要欧美高端技术,台湾拿到的二流技术意义不大,所以应该改变了。除了台积电这样的实在难以取代的东西可以保持下去,其他政策优势的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待遇,可以好好的整顿下了。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云这是朝着人设崩坏的大路一路狂奔啊。

好事,真好事。

毕竟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还真有不知资本家真面目的年轻人以为马云会和别的资本家不同。

结果,不仅仅和别的资本家不同。

马云还和别的中年油腻大叔也没差别。

不知轻重的在别人重要的场合开荤段子。

真是丢人。

就这作风,感觉就像是西部四线城市五十多岁科级干部喝醉酒干出来的事情而已。

果然,是时代造就了人,而不是人造就了时代。

另外说一句:

成功人士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自我神化,一旦自我神化,那么干出什么事情,也不会奇怪的。

前面的例子很多,而最近的例子,就是马云。


user avatar   leng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老妈,洗衣服,擦地,干家务,样样好把式。上了夜班回家也要把地擦一遍,手脚勤快地令人生畏。节俭甚至有点抠门,几十年前的衣服还穿在里面(外面是给人看)。从她今天的生活习惯就可以看出她是吃过苦的。尤其是物质匮乏,资源匮乏,缺少洗衣机,扫地机等一系列设备。

可是呢,我跟她老人家讲一讲大盘,讲一讲基金,讲一讲做空,她老人家就昏昏欲睡,恨不得立刻岔开话题。要不然干脆就跟我说,你就告诉我买什么吧……她赶上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房地产红利期,但凡少花点儿心思剩下时间研究研究地产,按照她老人家的收入,稍微上点心,现在在二线城市整三五套房子完全没啥问题。可是她宁可花心思去省下那点儿电费水费,也不愿意研究一下经济形势。

那么问题来了,她算不算能吃苦呢?当然算!如果让我上完夜班还扫地洗衣服我肯定干不来。但是问题在于,我有洗衣机,我有扫地机器人,我挣的钱水电完全没有问题,我为什么还要去手动扫地洗衣服?为什么还要把洗衣服的水接满大大小小的盆子去冲厕所?

反过来,让我痛苦的东西,是

  1. 一个算法看了两三遍看不懂,查遍了网络还是搞不明白,然后硬着头皮一遍一遍地读。
  2. 一个程序死活结果不对,调试了几十遍就是不对。
  3. 系统总是有故障,用尽了办法搞不明白哪个地方出了错
  4. 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控制理论,静下心硬着头皮学,好累!

我的这些苦,我的老妈别说来吃一吃,就算是让她老人家理解都已经非常困难了。在我老妈眼里,我就是整天对着电脑,长吁短叹,抓耳挠腮,时不时还要闭上眼作入定状,怎么就累得连饭都不想吃,觉都睡不着了呢?

那么问题来了,我不能吃苦吗?

其实不是,应该这样说,痛苦的维度是不同的,这就好比你不能比较李白的文章跟牛顿的论文一样。老一辈人的痛苦更多的是低维度的痛苦,他们在这种低维度的事情上,吃苦耐劳是事实。新一代人吃的苦则是更高维度的痛苦。譬如早年横扫魔兽界的人王sky,每天在电脑前练习超过8个小时,按照老一代人的看法,这不就是玩游戏吗?可是那种一个动作反复练习上百遍的操作,你把老一代这些所谓吃苦耐劳的人往那里一放,他们估计要崩溃去。同样,让我痛苦的这些东西,如果让我老妈经历一下,我很怀疑她老人家能坚持几天。

其实这种事情因为新中国建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的奶奶养育了五个子女,裹了小脚还要去拉地盘车。所以在她眼里,我老妈带我这么一个孩子还总是抱怨纯粹就是矫情。但是,我奶奶带这五个孩子基本上就是给口饭吃,任其自生自灭。我老妈带我无论是物质还有精神上付出都很多,可以说一点不比我奶奶轻松。可是两代人因为不同的生活情景一辈子都无法达成共识。

因此,社会只要进步,年轻人必然在吃老一代的类似的苦上面,不如老一代。因为社会进步了,吃跟老一代相同的苦不可能获得到老一代一样的成果。没有必要再像老一代一样。但是,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苦,这种苦老一代没有经历过,理解不了,所以他们更多的会觉得年轻人“不能吃苦”。

什么时候老一代觉得年轻人能吃苦了?必定是社会发展停滞,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恰如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一代一代几乎重复着相同的模式。这种情况下,老一代的所有经验都是金科玉律,包括如何吃苦。如果社会真的那样了,也许家庭矛盾会少一些,但那也未必是年轻一代的幸运。

总之,既然我们有幸赶上了快速发展的时代,有幸有机会在同样的年龄从见识和成就上超越父母,自然免不了要遭受父母的质疑和奚落。凡事都有代价,更多的机会意味着更多的误会。




  

相关话题

  十年后印度经济总量会超过日本吗? 
  为什么男女极不平等的印度出现了女总理和女总统,但男女平等得多的美国和瑞典却没有女总统和女首相? 
  为什么海外印度裔没有广泛的自恨情结? 
  印度人如何看待贵霜王朝? 
  如何评价9月6日印度目前累计确诊病例超400万,超过巴西成为全球第二大疫情国? 
  如果现在的印度并入中国,该不该接收或者接收后如何治理呢? 
  如何看待「日本议员联盟建议禁用 TikTok 等中国 App 」?是跟风美国?为何抖音国际版频频遭禁? 
  印度要怎么改革才能超越中国? 
  看开、看破、看透这三种人生境界有什么区别吗? 
  如何评价印度将开展史上最大规模撤侨行动,预计接回170万因新冠滞留海外的印度公民?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大快人心的反杀视频?
下一个讨论
把猫带上火车后被发现会有什么后果?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