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理解这一句话其实也简单。
因为卡尔-马克思是德国人。
有些历史事件中国人不太了解,当是它对德国影响深远。
现在我们把英国视为工业革命的开端,并不是英国最有机会进入工业革命,而是英国坚定的进入了工业革命。
蒸汽机发明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多少国家和中国一样是跃进式,他们都是逐步改进发展而来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工业革命的种子是什么?
工业革命的种子是水力机械化。
这是《农书》中记载的三十绽水利大纺车。出现于宋朝末年。
马克思这样的感慨来源于欧洲历史上两次大暴乱。
荷兰的织花边机暴乱。
德国的鲁尔手工业暴乱。
这两次大暴乱都远远早于工业革命,手工业者针对水力机械化的暴乱,直接摧毁了荷兰和德国开创工业革命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两次大暴乱,工业革命至少提前200年。
中国的水利机械化是莫名其妙的消失的,当是欧洲可不是这样,他是经历了社会动荡和传统手工业暴乱的。
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吗?
小红房子那个是复原罗马帝国时期的水力锯木厂。
后面这个是中世纪的水力锯木厂。
这就是工业革命的种子。
更新
马克思的思想比较深邃,看来举例无法说明问题。
利润总量受市场规模限制。
扩大生产会使利润率降低而利润总量上升。但是生产超过市场规模的承载力,总利润就会降低,继而技术发展停止。
不要只顾着看美女。
手表业为什么发展不出汽车工业这样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
答:手表业的市场承载不了如此强悍的生产力。
其实这个东西就是知乎天天讨论的内卷。
强大的生产力并不只是促进生产,还会会创造失业,由于市场规模限制,继续发展则会导致利润总量下降。行业走向衰亡。
这就是发达国家粉碎机。
英国之所以能够开启工业化,不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更不是珍妮织布机,而是殖民战争扩大了消费市场。
生产效率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这个效率就会引起价格战,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大洗牌,比如上面提到的两次暴乱。
你看大街上那些卖衣服的一年跳楼300多次,这就是高效率导致的利润总量下降。或者说市场规模不允许你这么牛逼的效率存在,所以服装店老板一年跳楼300多次。
市场规模控制消费规模,生产效率控制就业规模的复杂关系。
生产效率一旦过了拐点,效率越高、就业越低,继而消费规模会降低。这是一个行业死循环。
日本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他们只能吹工匠精神。日本现在能疯狂的升级生产工具或者大力推进智能化工厂,这怕不是敌敌畏当水喝。日本的市场被美国和中国掐的死死的,市场已经容纳不下日本的生产力了。
行业只有在资本家和工人同时获利的情况下才能发展。
老干妈就是看透了一切的人,全聚德和狗不理包子上市就是正宗的沙雕行为。生产规模是有限的,不能无限扩展,生产力扩大是会导致利润总量下降的。全聚德用股票把自己绑在利润总量的战车上,这种行为无异于作死。
莫要一提资本论只想到黑心资本家。
这句话说的是一个行业的资本无法增值从而走向衰亡。
这个东西我们一般老百姓接触不到,这个是宏观经济层面资本增值的理论。
以其对应的是陈平的代谢经济学中的:
萌芽阶段
发展阶段
衰亡阶段(马克思说的就是这个阶段)
任何一个行业都会走入衰亡阶段,比如中国的血汗工厂,就是走向衰亡阶段的企业。
想要避免衰亡两条路。
1、扩展市场,用更大市场来容纳你的生产力。
2、产业升级,脱离这些衰亡的行业。
但是从更宏观的经济层面来说,你要发动三战争夺殖民地吗?
5G扫地车和低收入的环卫工人之间的问题可是不那么好解决。生产效率和雇佣工人数量之间的平衡可是一个大问题。在欧美他们本国人不去做环卫工,当然可以升级。当是在中国呢?这么多环卫工你要如何解决?
你说坚决拥护先进生产力,那么失业潮怎么办?
你说坚决保护工人就业率,那么落后挨打怎么办?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而且是没有答案的,具体见《资本论》第三卷、第3章。
这是一个,有多个具有反身性的变量,组成的复杂问题。
是无解的。
更新
理论上公有制的帕累托最优仿佛可以解决,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苏联的计划经济就是公有制的帕累托最优。
苏联公有制给人民提供的大量产品,被老百姓视之为垃圾,不要大列巴、就要牛仔裤。
这个问题和中国的卖腰子买手机一个道理,其实现在的校园贷和裸贷也是这个道理,商品的价格不是生产成本+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此的论断完全不符合现在的经济现状。
举个例子:
中国生产的苹果手机,是富士康的资本家在剥削工人还是美国苹果公司的资本家在剥削工人?
很明显用马克思理论剥削工人的是富士康,那么苹果公司的超额利润是那里来的呢?
太长就不写了,苹果公司的超额利润来自于符号价值。
公有制不能解决行业萎缩。
其实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在某些行业生产效率不仅不会继续提高,而且还在退化。不是抵制机械化的问题,而是主动放弃机械化生产转向手工业。
这种经济现象在奢侈品行业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