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战争的范围和时间上看
因为太平天国战争的主战场,绝大多数时间,不在北方。
在太平天国早期(1853~1856、1856~1860阶段),除了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以外,太平天国战争的主战场,是在江、浙、皖、鄂、赣、湘为主的长江中下游沿江六省地区。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朝只好向汉族官僚士绅阶级放权,鼓励各地组织地方团练,湘军等崛起。
清军(包括南北大营、湘军、楚军等势力)和太平军,是在上述地区反复拉锯,太平天国的实际控制地域并不大,而且首都天京,还长期受清军南北大营的包围。
所以,无论是各路清军,还是太平军,往往是就地设卡征税,就地征集各种物资。不需再经过“地方收税—上缴中央—中央拨款”的这套程序。既然如此,对大运河漕运的依赖程度就大大降低了。而且,就在1858年,黄河再次决口,大运河还受到严重影响,漕运随后基本断了。
2、大运河因为黄河决口不能用了,没有漕运了,所以就饿死吗?
怎么可能呢,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没关系,运输方式可以改变。别忘了。这可是1850~1860年代了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恰恰也是中国近海航运和近现代轮船货运体系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
这块具体内容太多了,我没空说的太详细。但可以肯定一点:太平天国战争,和大运河漕运中断,对中国近代近海、内河现代河航运事业的发展,起到的是积极促进作用。
3、满汉地主阶级的态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除了道光被蒙蔽外,各即官员,大都市欺上瞒下,能混过去就混过去的态度,因为他们非常了解,英国人打仗时为了贸易通商外交,不时要改朝换代来的。所以很多人时不希望战争进行下去的,是输是赢无所谓,赶紧结束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对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清朝的满汉地主阶级对此的认识,和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一样,达到高度统一:反贼必须镇压,你不灭他,他就灭你,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所以在面对太平天国是,满人权贵和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很快就达成统一的观念,拿出吃奶的劲加以镇压。
“攘外必先安内”,就这么简单。洋人不过是肌肤芥癣之患,反贼才是腠理之疾,“不治将恐深”啊~
4、
漕运断了,也给在北京的清朝中枢造成明显影响,至少南方的税银过不来,的确造成经济危机。滥铸大钱,京营八旗俸银减发,对山西商人、内外藩蒙古王工强行搞“捐银助剿”等,都是存在的。
咸丰皇帝也很不情愿地消减了一些宫廷开支。
大致就说这么写了,没空讲的太细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