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大明风华》6.6的豆瓣评分?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的问题就是你的答案。

《鹤唳华亭》和《庆余年》本质上都是架空剧,只不过是在拍摄时参照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风格而已。这类电视剧,剧情走还是不走智商路线对于如何评价电视剧并不那么重要,只要剧情能在逻辑上自洽,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你问的是“历史电视剧《大明风华》”的问题。历史剧之所以是历史剧,就是因为它不仅仅要求逻辑上的自洽,还得符合历史事实。

现在大多数观众对《大明风华》最大的质疑,并不来自于剧情本身的合理与否,而是作为一部自我标榜为“历史剧”或者“正剧”的电视剧,其剧情能否呼应历史逻辑。

如果按照历史正剧的逻辑来走,这剧简直是看都不能看。在今天,考个普通公务员还得过一次政审,在古代皇亲贵胄结婚这种事关一个家族甚至国家命运的事情,在选人上必须慎之又慎。《大明风华》的两个主角,一个跟建文余孽混在一起,一个来路不明……这种人要是找个普通人家也还嫁的出去,但要入宫就是完全扯淡的事情。

《大明风华》的小说原著是《六朝纪事》。本质上说,这仍然是一部所谓的大女主小说。按照一般这类剧的命名格式,应该叫《XX传》最为合适。把这种题材的剧硬上升到历史剧的框架上,还要把自己叫《大明风华》,这在一开始就是给自己找骂。

这事要是不好理解,打个比方——《亮剑》拍的是李云龙的故事,因为这部剧想强调“亮剑精神”,所以叫《亮剑》完全合适。但如果这部剧只拍了前16集(也就是抗战那几年),然后把这剧取名叫《抗战》,那这剧被骂了也是活该。

最后,恳求一下那些投资方放过那些傻逼的大女主剧以及相关的IP吧。中国历史女性的传记本来就非常少,除了武则天、慈禧等少数几个人之外,绝大多数后妃的一生三五百个字甚至几十个字就一笔带过了。在这种背景下,把史书里一段一两百字的描述扩展为一两百万字的小说,只能靠不断地注水和瞎编,而这种编又一定会与历史的固有逻辑相冲突。当然,如果投资方能意识到这种小说就是个YY故事也还罢了,《甄嬛传》、《延禧攻略》等拍得也不算难看,但硬要把大女主剧跟历史正剧扯上边,那真的就是蠢了——当然,话说回来,影视圈的投资人基本上没几个学过历史的。


user avatar   zhang-peng-44-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部分情况下,辫子戏错在美化,明朝戏错在丑化。方向错了越努力越挨骂。

啥时候如果拍个《永乐王朝》,存亡续绝恢复中华。南平交趾,北扫虏廷。逆势崛起,重整朝纲。文有永乐大典,武有七下西洋。赫赫声威,远迈汉唐。就算是服化道渣一些我也愿意给打高分。

放着这么好的题材没人拍,却吹什么康麻子(历史上康麻子汉语都说不利索出门带翻译)再活五百年,“我孝庄”纵横捭阖(这个老婆娘更是不会说汉语,据说她听见身边人说汉语就莫名发怒)。给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妥妥的异族征服者涂脂抹粉,真是下贱无耻!视之欲呕,言之污舌。


user avatar   qiu-ha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说朝代粉明粉的问题,不是编剧问题。呵呵,那为什么康熙王朝这种少数民族政权吹的天上有地下无,千古一帝都出来了,到汉人王朝这儿就偏要表现出所谓立体的一面呢?有问题还不让说了?!


user avatar   yu-pian-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怀疑编剧是完全割裂的两组人,朱家五子的对手戏精彩到念念不忘,每天都在担心judy下线,汤唯线无聊低智加毫无逻辑到令人发指,自从judy和太子爷下线后,这片就没法看了,惨不忍睹,演技演技不行,剧本剧本糟烂。

另外,宣发海报中的男二号,所有戏份都没有实际用处,唯一功能就是念广告。女一号在40集之前所有戏份加起来可能不够1小时时长。

我严重怀疑这片可能是拍完了第一版以后,发现太挫比,于是紧急找了好编剧,给朱家五子加戏,重新扩充修改了电视剧前半截,好歹让片子不要一上线就垮台,至少还能上个星吧。这两天的戏已经完全没法看了,1.5倍速都嫌浪费时间。也不知道后期小皇帝长大了,重新进入政治环节,能不能有朱家五子一半的水准。


按照前半截打分,6.6肯定低了,7以上是可以的,按照这两天的水平打分,真是3分都嫌多。


user avatar   mo-wen-nan-n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更新。

尼玛谁能告诉我,胡善祥流产后,要找个男人来怀孕是什么骚操作?时间都对不上好吧!难道你怀的是个哪吒???

编剧完全的放飞自我,实在难以下咽。


原文:

这部剧拍摄的时候,正是大女主剧盛行的时代。于是电影咖汤唯降临凡尘,首次出演电视剧,还请来梳平保驾护航,力图打造口碑大剧。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这两年风水变的太快,大女主纷纷扑街,制作团队一看这不行啊,于是强行剪辑成一部大明父子兄弟伦理片,汤唯挂了女主头衔,实际剧情(至少目前)重头还是落在男人戏上面。

不可否认,男人戏很出彩,朱棣和朱高炽父子简直闪闪发光,说演的活灵活现毫不为过,朱家亲情与权力交织的故事也颇有看点,细节问题甚至也注意到了,至少“奉天承运皇帝 诏曰”这个断句没有出错。

但是,我又得痛心疾首说但是。。。编剧能不能不要这么。。。小家子气。。。。

是的,这部剧在某些方面,体现出难以置信的恶趣味,令人五味杂陈不可言说,仿佛好端端吃着饭,上面突然爬来一只蛆。。。

比如前几集被人诟病的胡善祥被汉王强奸。。。

比如朱棣临死不传位太子传位汉王。。。

比如不断渲染草原人民的勇猛霸气决策无误。。。

我真的很想问一句,不抖机灵你是不是编不下去?

我可以理解,一个编剧希望把笔下的人物(无论主角配角)都体现出独特性和个性化,最好还能带点人性弱点啥啥的体现深度,但你不带这么恶心人啊,这纯粹是为了阴暗而阴暗,为了找茬而找茬,不好好过日子不舒服斯基了。。。

汉王强奸胡善祥,他有病吧,下下下策啊!

朱棣临死改主意,您老人家是唯恐天下不乱吧?

马哈木你如此牛掰,算无遗策,只不过队友不听你的,所以土木堡之变才被迫拖了几十年,您厉害啊,咋不上天啊?

为了戏剧化而戏剧化,本质上是一种高级的“恶搞”,它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人性流露,而是编剧觉得,“哦这里应该显得人性复杂一点”。。。

颇为无奈。

不可否认,本剧拍摄技巧和手法上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特色,但剧本立意的分裂,汤唯梦幻般的演技,以及后期不知道侧重在哪里的剪辑,无疑是大拖后腿。

目前6.6的确略低,但随着未来汤唯戏份的增加,朱高炽的快速下线,这个分数能不能保住,还是未知之数。


user avatar   he-run-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都是架空历史的电视剧,而1566这么好看,我还看了不下6遍,而大明风华我一遍看还得快进跳着看

看能我就是双标吧。


目测接下来的剧情就是朱瞻基登基后发现了胡善祥和自己叔叔的苟且,然后逼叔叔造反后怒烧叔叔,废了胡皇后,对外宣称胡皇后不孕不育。


演技都挺好

但是怎么越看越觉得这是个披着正剧皮的伪正剧

特别是胡皇后为了当太子妃居然去求朱高煦,然后不知道为什么,是不是被蹂躏了我也不清楚的再被她姑姑救,然后稀里糊涂的当了太子妃,然后朱瞻基喜欢的孙皇后是个靖难遗孤,她有个同胞姐妹胡善祥,也是靖难遗孤,她精神出轨徐滨,徐滨说我要自我放逐,放逐到了天南海北把孙皇后留下来当太子妃,太子妃也没当成,被自个儿姐妹近水楼台,然后成了太子嫔

徐滨保护建文帝,朱瞻基拿自己个儿当筹码压宝,朱棣见到了建文帝,然后说了一堆佛不佛理不理的东西,建文帝大义凛然你杀了我吧,只要你放过。。。然后朱棣就放过了建文帝,拿到了dlc圣物,缺了角的传国玉玺,这给爷逗乐了,我都傻了,这正剧也太秀了,朱元璋那扣图下来的鞋拔子脸就不说了,朱棣自个儿说我跟猪呆过,真的强

这太子,太孙就跟玩儿一样,真是一点皇家气派都没有,虽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明朝创造于乞丐,但是到朱瞻基这都四代了怎么还这尿性,不解不解,这于谦说实话有点愣,于少保那可是正气凛然,国士无双,不是在点鳌头的时候喝高了对着皇帝无能狂怒的匹夫好吧

就人物来说,塑造的还可以,朱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出来了,演技那确实没的说,男人戏都拍的不错,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宣宗皇帝哥儿10个啊,怎么只出来他一个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剧男人戏大都拍的挺好,但是女人戏那拍的其实也挺好,但是这女人戏拍的着实不是明朝,宣宗那是真的惨

就说一点

朱瞻基俩老婆

一个精神出轨,刺王杀驾,一个肉体出轨,整天意淫

明宣宗孝恭孙皇后,山东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被选入宫内,孙皇后刚刚入宫的时候年方十余岁与明宣宗朱瞻基朝夕相处,感情很深

恭让章胡皇后,明宣宗朱瞻基废后,也是他的元配。济宁人。永乐十五年,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明宣宗即位后,立为皇后。


服了服了


这俩还特么亲姐儿俩,你不糟心么?朱瞻基何错之有?



呕。。。。。


编剧你丫自个儿自娱自乐去吧


user avatar   nanmul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棣谢幕,谈一谈《大明风华》里的朱棣相关吧

今天晚上,《大明风华》中的朱棣驾崩了,这部剧我最关注的一个阶段也就结束了,这里就来谈谈朱棣塑造相关的问题吧。​

我曾经说过,编剧魔改朱棣第五次北征,但是明显玩脱了,这一点在今天朱棣驾崩的段落很明显的表现了出来,我们就从这里谈开去吧。

事实上,即便是历史上的北征,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也基本都是负责居守任务,并不跟随。具体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第五次北征,汉王朱高煦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已经因为一系列自我膨胀的事情被朱棣贬居乐安而失势。赵王朱高燧则在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卷入一场未遂的政变而失势。因此当朱棣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进行第五次北征时,这两人都未从征。故此,历史上朱棣在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驾崩时,并不存在大军中有这两个定时炸弹的问题,太子朱高炽即位毫无问题。朱棣在七月十七日对英国公张辅留下遗命:“遗命传位皇太子,且云丧服礼仪,一遵太祖皇帝遗制”,次日驾崩。大军在张辅、金幼孜节制下有序班师,皇太孙朱瞻基奔丧军并节制大军,朱高炽于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在北征这段才突然爆发的,根源在于没有及早处理好汉王、赵王的剧情,让朱棣如历史中那样将两人排除出权力中心,也就不用到了最后了还在犹豫立汉王的问题,还要把杨士奇叫来想办法。我们回顾前面的剧情,汉王、赵王有不少搞事的剧情,朱棣也不是没有对其进行敲打,但是却始终不加以处理,理由似乎是要用他们的领兵能力。

这里分两头说,其一,即便是第五次北征,朱棣也有足够的军事班底可以用,没必要非他们俩不可,我们审视第五次北征的亲征军编制:“命安远侯柳升领中军,遂安伯陈英副之,英国公张辅领左掖,成国公朱勇副之,成山侯王通领右掖,兴安伯徐享副之,武安侯郑亨领左哨,保定侯孟瑛副之,阳武侯薛禄领右哨,新宁伯谭忠副之,宁阳侯陈懋、忠勇王金忠率壮士为前锋,安顺伯薛贵、泰顺伯吴克忠、都督李谦等各领兵从”,可谓尽一时之选,并不非要两个藩王。

其二,朱棣是一个相当纯粹的政治动物,历史上对汉王、赵王的处理可谓严酷,永乐十五年(1417年)三月,朱高煦因强占土地、组建私人武装、车马僭越、所行不法甚至以唐太宗李世民自居等一系列罪名被朱棣贬居乐安州(今山东广饶东北),当然,一开始朱棣对朱高煦的处理更为严厉,“禠其衣冠囚絷之西华门内,命中官黄俨等昼夜守之,将免为庶人”。朱棣为何放宽了对朱高煦的处罚呢?实录中的说法是皇太子朱高炽为朱高煦求情,《明太宗实录》如此记载:

皇太子恳为救解,上厉声曰:“吾为尔去蟊贼,尔反欲养患自及耶?!”皇太子跪曰:“彼诚无状,宜未必有害臣之心。”上曰:“吾为父,乃不能知子耶?!虽尔千万分友爱,彼方以世民自任而目尔为建成,此可容耶?!”不怿而起。

他日,皇太子复屡言之。上曰:“汝若不从吾意,久当悔之。”又曰:“今可寘之何地耶?既不肯往青州,决不可复留于京师,虽畿内之地亦不可容。吾今强狥汝意,不去其爵,处之近畿之地,一旦有变,可朝发而夕擒也。”于是有乐安之命。

时皇太孙亦在侧,上语太孙曰:“吾为君父在上,彼尚敢然,将来何有于尔父子,尔但毋忘吾言,有危宗社者当为宗社除之,周公诛管蔡,圣人所为也。”

从这段记载可以不难看出,朱棣与汉王朱高煦之间的父子之情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冷漠的政治考量,将朱高煦贬去乐安正是为了在日后他真的反叛时可以轻易对其镇压,朱高煦最终的悲剧结局,在此时已经注定。当然,因为《明太宗实录》成书于朱瞻基在位的宣德年间,就像朱棣起兵造反需要举着朱元璋的大旗“奉天靖难”一样,朱瞻基也需要给自己后来平定朱高煦之乱寻找一个大义的名分,因此这段记载极有可能是后来史官奉命而写,未必确有其事。朱高炽确实在此后仍旧受到朱棣猜忌,但是乐安那个地方被朝廷势力所包围,对汉王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所以这段记载也不能断然否定。至于赵王,朱棣就更不留情了。

永乐七年(1409年),当朱棣发现朱高燧在与朱高煦的联合下日益出格后,他决定给朱高燧一个警告。朱棣诛杀了赵王府长史顾晟以责其辅导不力,同时还褫夺了朱高燧的冠服。虽然由于皇太子朱高炽的求情,朱棣最终宽宥了朱高燧,但他精心选择了国子监司业赵季通和董子庄作为新的赵王府长史,在给他们的敕谕中,朱棣明言:

朕子赵王,年少不务学问,所行多愆礼度,今简尔等为长史,宜悉心辅导,谕以德义,使博穷经史,以知古先贤之行事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屏绝邪佞,亲近忠良,随事规诲,务归于正,以承藩辅之重。

朱棣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朱高燧老老实实做一个藩王,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而在此事之后,朱高燧确也有所收敛。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朱高燧被卷入宦官黄俨为主的一场试图拥立他的未遂政变后,也遭到严厉处理而失势。如果编剧在前面的搞事剧情中稍加发挥,让朱棣把两人处理了,那么处理朱棣驾崩这段也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当然,编剧这里如此处理,也有其客观因素,剧中塑造的人物不多,军官上就一个樊忠,赵王把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的事情都做了,所以也只能如此处理,算是尽量利用了人物。所幸,最后朱棣驾崩的段落拍的很不错,表现力很好,算是挽回了一定局面。

不过这里面又有一个问题,我们梳理朱棣驾崩后到朱高炽即位的整个过程,明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公元1424年8月12日,朱棣在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驾崩,享年六十四岁,在位二十二年又三个月。
朱棣驾崩后,中官马云、孟聘立即召内阁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共同商议,认为大军在外,决定先秘不发丧,朝夕向朱棣的进膳仍旧照常进行,杨荣等铸造了一口锡棺入殓了朱棣,以此妥善保存朱棣的遗体,然后,杨荣驰报皇太子朱高炽,金幼孜暂时节制大军。
八月初一日,两路明军在开平会合。次日,皇太子朱高炽与皇太孙朱瞻基接到了朱棣驾崩的消息与遗命,至此,明朝正式发丧,皇太孙朱瞻基立即前往大军迎丧并节制大军。八月初七日,皇太孙朱瞻基迎丧于军中并节制大军,至此,明军中才发丧。八月初九日,明朝臣民哭迎朱棣灵柩于居庸关。八月初十日,皇太子朱高炽率诸王、群臣衰服哭迎朱棣灵柩于北京城郊,奉安于北京宫城仁智殿,以硬木梓宫取代锡棺加殓朱棣完毕,朱棣正式的丧礼由此开始,在宏大而庄严的仪式中,三十几位宫女及十六位朱棣的嫔妃被迫殉葬。另一方面,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子朱高炽于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下诏大赦天下,宣布明年改元洪熙元年,成为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初十日,朱高炽为其父朱棣上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十二月十九日,明太宗文皇帝朱棣与仁孝文皇后徐氏合葬于他自己营建的长陵中。

朱棣驾崩是在七月十八日,杨荣当即从榆木川赶回北京,朝廷得到朱棣驾崩的消息也已经是八月初二日了,单程花了14天,鉴于事情紧急,杨荣这应该是最快的速度了。朱瞻基得到消息后立即奔向军中,大军也在班师,相向而行,仍旧走了5天。剧中朱瞻基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回到北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么他是真的瞬移回去了,如果不是,这么长的真空时期,让两个定时炸弹留在大军之中,真的不担心背后起火?所以,编剧没有提前处理这两位藩王委实是一个大问题。

下面说说魔改北征的问题,剧集篇幅有限,进行一定程度魔改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改编应该有一个原则,即大纲不变,丰富细节。所谓大纲不变,即打赢了就是打赢了,不遇敌就是不遇敌,不能历史上打赢了的你说打输了,不遇敌的你说打了,还打输了。丰富细节则是,具体怎么打,编剧可以发挥。具体到剧中北征,编剧显然没把握好。我们能够看出,编剧剧中这次北征是糅合了永乐十二年(1414年)携带朱瞻基第二次北征瓦剌和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最后一次北征鞑靼。第二次的忽兰忽失温大战倒是没有魔改,通过台词透露打赢了。但是,其中属于第五次的部分就魔改过分了,马哈木永乐十四年(1416年)就已经死了,永乐二十二年瓦剌的首领已经是脱欢了,编剧给马哈木那么多戏份就太出戏了,与其那样,还不如让脱欢打打酱油,再加上也先呢。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强行写了一场大战,还让明军输了,这就动了大纲。从剧集反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一个太耗费国力,不宜北征的思想。那么,第五次北征劳而无功,不遇敌而班师已经足以反映这个问题了。

事实上,永乐二十年(1422年)第三次北征准备期间就因为用度不足发生过激烈争论。当时,朱棣命兵部尚书方宾、户部尚书夏原吉、礼部尚书吕震、工部尚书吴中等人具体商议北征事宜后,四人经过讨论认为明朝当前国力不宜进行如此浩大的军事征伐,“宜且修养兵民而严敕边将备御”,采取这种相对保守的策略才符合当前的国情。四人原本计划将这一结论上奏朱棣,结果还没等四人上奏,朱棣先单独召见了方宾,方宾认为这次召见是个机会,他对朱棣直言如今 “粮储不足”。朱棣听方宾说粮草储备不足,并没有轻易接受,而是又召见夏原吉专门询问粮草储备的问题,夏原吉也没有隐瞒,他陈述粮草如今“仅给将士备御之用,不足以给大军”。事实证明,无论方宾还是夏原吉都没有夸大明朝此时国用紧张的情况,此后朱棣在北征中确实无法像前两次那样从沿途卫仓支取粮草,因此不得不随军携带大批补给。此外,夏原吉还对朱棣此时已经年迈的身体表示了担忧,“重以圣体少安,涉冒风沙,殊所未便”,无疑是委婉劝说朱棣放弃这次亲征。然而对朱棣来说,这次亲征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当然不可能就此作罢,他立即派夏原吉去开平视察当地粮储,显然是想论证一下边防重镇是否真的粮草空虚。结果夏原吉还没完成对开平的视察,工部尚书吴中在朱棣召见时第三度陈述了粮草不足的问题。本来粮储不足是四人共同的意见,倘若四人按照原计划一同上奏,结果或许会不同,结果三人阴差阳错三次上奏,最终就激怒了朱棣,他立即将他将夏原吉及一些户部相关官员下狱,其中夏原吉下内官监监狱,兵部尚书方宾则因存在贪腐的个人问题,此时因恐惧而自尽,夏原吉在朱棣驾崩后方被释放并官复原职。

除此之外,作者还可以委婉描写一下永乐年间民间生活并不富裕的内容进行衬托,比如时人王宾记载了江南地区发生水灾时的惨况:


永乐三年四月,苏州属县低田已种时矣,禾苗长矣。五月大雨,低田多渰,吴江尤多。田家车救,甚低者极难及,略低者昼夜车救,奈阙食,以饥腹着车桁脚,努力踏车,眼望天哭。小儿女呼父母,饥索食,群行绕车,顿地哭田家。去年被渰,屋多拆卖,既多无屋,炀无薪,食无米,其饥採野菱头,採野苦蕒,採藻採荇,求借糠相和食。糠又借求不易得,老者、少者入城市丐乞,城市人生受,丐乞又艰得,妇人抱孩幼多投河,老翁、老妪饥不堪忍,亦多投河。高乡田家去年被差车低田已,田失耘籽,因少收,亦多阙食,田野正遑遑。六月,闻少师公奉宣圣天子恩命赈济,四野莫不欢忻。


而在永乐十八年(1413年)迁都这个对朱棣来说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太子朱高炽从南京北上北京路过山东邹县时却发现这里的百姓在吃草:


皇太子过邹县,见民男女持筐盈路拾草实者。驻马问所用。民跪对曰:“岁荒以为食。”皇太子恻然,稍前下马入民舍,视民男女皆衣百结,不掩体,灶釜倾仆不治,叹曰:“民隐上闻若此乎?”


也正是在永乐十八年,山东还爆发了唐赛儿起义。完全可以把第三次北征的争论用上,台词中加入下面三件事,就可以反映出当时的艰难情况,再配合第五次北征劳而无功,目的也就达到了。魔改过度,反而玩脱了。

下面谈谈北征的一些细节问题,红衣大炮这种东西是明朝中后期才有的,即使不在意这个bug,草原运动作战,拖着一堆大炮也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当时的炮并不是后来那种炮,使用方式也不是剧中那样。永乐八年(1410年)第一次亲征,打击本雅失里“虏拒战,上登山布阵,麾先锋逆击,一呼而败之,首虏本雅失里苍皇穷迫,以七骑度河遁去,俘获男女、辎重、孳畜,仍命游击将军刘江、骠骑将军梁福等追之,主驻驆灭胡山”,打击阿鲁台“俄闻炮声,而左哨已与虏敌。虏选锋以当我中军,上麾宿卫即摧败之。虏势披靡,追奔不下十余里”。永乐十二年(1414年)打击马哈木,五月二十七日,前锋刘江开始追击瓦剌并于六月初三日率先开战,斩瓦剌数十人。六月初七日,明军从苍涯峡出发,中午进抵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在这里,朱棣终于找到了已经摆好阵势的马哈木,“贼首答里巴同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扫境来战”。因为瓦剌早就准备在这里与明军决战,因此他们占据了有礼地势,屯兵高处,“去营十里许,寇四集,列于高山上,可三万余人,每人带从马三四匹”,显然做好了血战一场的准备。朱棣的兵力虽然占优,但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决定身先士卒,“上躬擐甲胄,帅官军精锐者先往,各军皆随后至,整列队伍,与寇相拒”。瓦剌军见明军主动进攻,也下山迎战。此时,明军亲征军中已经逐渐形成建制的火铳部队发挥了作用,“火铳四发,寇惊,弃马而走”。然而战斗还没有结束,瓦剌军虽然被明军密集的火铳击退,但他们很快重新集结,再度占据山顶。明军此前已经获得了阶段性胜利,此时自然不甘示弱,“东西鼓噪而进”,瓦剌军则且战且退。当天日暮十分,朱棣决心结束战斗,于是“上以精锐者数百人前驱,继以火铳”。瓦剌方面也知道了明军的意图,于是再度回军决战。此时,又是明军中的火铳部队发挥了关键作用,“未交锋,火铳窃发,精锐者复奋勇向前力战,无一不当百。寇大败,人马死伤无算,皆号痛而往,宵遁至土刺河”,明军终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朱棣率军一路追至土剌河(今图拉河)才收军,为了纪念这次战役,他将所在之处命名为“杀胡镇”。

永乐二十年(1422年)第三次北征回师途中打击兀良哈,七月初四日决定报复兀良哈,当月十五日就进抵了兀良哈的大本营所在屈裂儿河,“虏寇数万余驱牛马车辆西奔,陷山泽中”,面对疾驰而来的明军,只能仓促应战。朱棣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机会,“上麾骑兵为左右翼齐进”,兀良哈明白明军军势颇盛,自己难以抵敌,便谋划夺路突围而走,朱棣却不打算就此放过他们,“上率前锋冲之,斩首数百级,寇自蹂践,死者相枕籍,余众散走”。至此,明军已经取得了队兀良哈的巨大胜利,然而朱棣仍旧感到不足。他仔细查看了战场地形,发现这里“其地背河,前左皆山”,于是让明军依山列阵,朱棣则登上高处瞭望,发现散走的兀良哈军再度开始聚集,于是“乃麾兵绕出其右十余里,又急分兵渡河断其后,寇数百人突而右走,尽获之。又麾兵绕出其左十余里,先令甲士持神机弩伏深林中”,朱棣还特别告诫埋伏的神机弩甲士:“寇经此则发。”再命在山下严阵以待。果然,不一会儿兀良哈军果然放弃辎重向左突围,朱棣则率御前骑兵及山下大军发动追击,兀良哈人此时已是惊弓之鸟,赶忙向林中逃去,正好掉进明军圈套,“神机努竞发,寇大溃,死伤不可数。计余寇尚数百人,驰马而走”。朱棣认为这剩下的数百人里肯定有兀良哈的首领,于是“率骑兵追奔三十余里,扺其巢穴,斩首虏数十人,生擒其党伯儿克等,尽收其人口、牛、羊、驼、马,焚其辎重兵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全都是以运动战为主,开始成建制的火铳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炮并无什么表现。

末了,朱棣驾崩后那段时间拖得太长了,结果又把秦始皇的咸鱼梗用上了,这也是之前汉王、赵王剧情玩脱的后遗症。其他时间线混乱的问题不一而足,就不重复了。

总的来说,王学圻老师的表演没问题,但剧情真的撑不起来,虽不乏亮点,但整体即便基于剧情,也有很多经不起推敲之处。

--- 分割线 ---

鉴于评论区有阴阳怪气出现,就稍微再多说几句吧。

古装剧里,有一类是纯戏说的,比如纪晓岚系列,狄仁杰系列等,这类剧会在醒目的地方告诉你,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你打上了这个标签,大家就知道你只是借古代这个背景写一个自己的故事,就没人会在意为什么纪晓岚地位那么高,和珅那么喜剧,狄大人咋就成了侦探。如果没有这个标签,你又不是武侠剧那种,那么就默认你至少是严肃历史向的,那么有一些事情就应该说了。

历史事件是不是可以配合编剧进行一定改编,当然可以,但如果不是纯戏说,尺度也应该有,就是这一事件本体不应改变,一次事件的参与人员、主体过程、最后结果这些,这些通常也是有明确记载的。而编剧可以发挥的,也是其中通常没有详细记载的各方谋划、心理活动、操作细节等等,编剧加以丰富,配合剧本人物,完全是可以塑造的很精彩的,而如果一旦编剧自认为比历史人物本身还聪明,结果就会造成逻辑混乱和人设崩坏。

我们都以剧中情节为例子说明。做的好的两处,其一、朱棣初期对储君问题的犹豫,最终还是选择了朱高炽。这是历史本身,编剧再将与此相关的各种历史故事糅合进去,再加上自己给朱瞻基的戏份,配合上表演很不错的朱棣、朱高炽,这段情节把朱棣皇帝、父亲的双重身份,朱高炽的大智若愚等都去玩的非常好,就是正面例子。其二、朱棣见朱允炆,编剧在朱棣永乐二十一年得到朱允炆消息并放下心结的历史事件基础上,提前时间,通过两人会面处理这一冲突,仍旧达成两人放下心结的结果,人物塑造堪称精彩,也就没必要纠结那个不该出现的传国玉玺了,顶多遗憾如果是皇帝亲亲之宝更好。

反面例子,其一,没有及时处理汉王、赵王。历史本身朱棣虽然会对亲兄弟、儿子留一手不弄死,但该处理还是会处理,保障权力顺利交接。编剧不处理,就导致塑造起来的洞察万事的朱棣仿佛突然智商下线,养虎贻患,到了最后还要担心身后事。其二、魔改北征,凭空制造一场败仗,为了突出于谦,结果导致明军全体智商下线。这两者都导致了朱棣一定程度的人物崩坏。

多说这么多,欢迎友善评论,阴阳怪气,恕我删除不送。


user avatar   zhang-you-bing-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也在为大明风华抱不平,觉得死扣细节的朝代粉太矫情了。但这两天看完我非常的失望,甚至愤怒。我现在已经开始怀疑编剧的用心。

借用六老师的名言,细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虽然这部剧拿历史正剧来标榜自己,但我也真没期望过他们能多符合历史。像朱元璋鞋拔子脸这种小事上的戏说我觉得完全无伤大雅,可是重大历史事件的颠倒黑白真的就让人无法忍受了。

历史上孙后魅惑阴险,胡后无辜被废,你们为了讲故事对调了两位女主的善恶属性,我觉得也没什么,毕竟后宫恩怨对历史进程而言只是小事,也没有多少人会在意。

历史上平安盛庸都是建文朝后起的救世名将,在朱允炆和李景隆争相给朱棣送分的时候力挽狂澜,多次把朱棣打得满地找牙,虽然最后都投降了朱棣,但也都为朱允炆尽职尽责到了最后一刻。张辅邱福朱能孟善,多少可以用来充当靖难功臣首领的角色,为什么偏偏要选朱棣的两个死敌?知道平安盛庸的人你说他不熟悉这段历史弄错了我是绝对不信的。好好好,到这毕竟还是无伤大雅,可以看作是编剧的黑色幽默。

朱棣北伐的最后两次确实有点劳而无功,但之前几次北伐草原诸部都被打惨了,最后两次北伐时几乎完全不与明军交战,朱棣在草原上溜了一圈就回去了。你们想表达打仗劳民伤财有很多方法,稍微渲染一下百姓的辛苦生活或者农民起义就能够很好得达到效果了。但你们直接颠倒黑白说朱棣北伐惨败是几个意思?无论哪次北伐,或许会有收获不丰的情况,但明军毫无疑问都是胜利的,朱棣纵横草原未逢敌手。这部剧里呢?朱棣不仅固执得听不进任何意见强行北伐,作战时还多次不听正确的策略,大意轻敌瞎指挥招至大败,连朱棣的中军大帐都被冲垮了,明军的大纛都让也先缴获了,你怎么不直接把土木堡提前二十年,让也先把朱棣俘虏算了?活脱脱一个不懂兵法强行指挥的老顽固,不说我还以为这是朱由检呢。反倒朱棣的手下败将马哈木卧薪尝胆统合草原各部,作战时沉着冷静一步步把明军牵着鼻子走,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铁木真呢?

然后就到了我最不能忍受的地方。历史上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老早就被朱棣废了武功,甚至要靠着朱高炽力保才保住了爵位性命,最后几次北伐的时候朱高煦和朱高燧根本不在朱棣身边也根本没有掌控大军。朱棣病逝军中后是先发丧返京,朱高炽以太子的身份主持完葬礼之后才继位为帝,光明正大地登基流程没有任何问题。这部剧里倒好,朱棣死前想要改立朱高煦,却被朱瞻基联合杨士奇等人阴谋篡改遗诏封锁消息,连赵高这种有名的奸佞小人用鲍鱼掩盖尸臭的招都给挪到朱瞻基身上了。正常继位没有任何问题的朱高炽父子成了阴谋篡位的,一代名臣杨士奇成了赵高式的人物,骄奢淫逸野心勃勃祸乱朝纲的朱高煦成了被阴谋夺位的受害者?编剧一提笔原告就成了被告了?

我现在是明白了,这部剧名为历史正剧,但所有的重要情节全都要跟历史反着来,丑化朱元璋,污蔑成祖仁宗宣宗这些有为帝王。这部剧人物刻画实属一流,每个角色确实都立起来了。然后把这些立体的角色放进看起来正常实则已经黑白颠倒的剧情里,这夹带私货的水平可真是高明。这部剧到后面还有朱祁镇朱祁镇于谦的戏,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继续颠倒黑白。


user avatar   zhu-di-90-67-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占的是黄金档,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种牵涉历史的,工作量会很大

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

6.6低了,不过也正常


user avatar   ci-mu-5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嗯,剧情,剧情。汉王凌虐侄媳妇。看到这集感觉编剧真是没底线了。要是架空历史小说改编的还可以理解。但是真实历史人物这么编排不过分吗?正史没有的事儿,民间野史都不敢这么说吧。真怀疑编剧是不是写黄色小说出身的。评分低活该,可惜了那些演员和老戏骨。编剧( )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大秦赋》大结局? 
  看了如懿传,好奇成年人可以净身当太监吗? 
  为什么这几年没有大火的韩剧? 
  如何评价电视剧《娘道》? 
  如何评价尚敬导演? 
  如何评价电视剧《笑傲江湖》(央视/张纪中版)? 
  电视剧《扫黑风暴》到底有没有烂尾? 
  为什么电影和电视剧要在结尾声明故事是虚构的? 
  你见过最欠打的影视角色是谁? 
  你听过国产影视剧最毁三观的台词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剑宗厉害还是气宗厉害?
下一个讨论
在川普带领下,美国这几年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 2024-1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