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看牙医 是一个小哥哥
不知道自己咋了,对着自己的医生喊了一句
“哥哥,我好了”
一开始医生没有理我,但是我看到他给别人看病的手顿住了。过了好几秒才和我说“嗯好等一下”
我当时也没觉得什么
后来轮到我看牙的时候
他说你刚刚叫我哥哥我都没反应过来
我说咋了,难道不叫你哥哥,还叫你叔叔?(我当时怎么那么刚)
他说叫哥哥对的对的。语气好像挺开心(他好像还特别记了我的名字)
走的时候说,下次还要叫哥哥啊。
知乎小透明,瑟瑟发抖。第一次回答有什么不妥,还望大佬们见谅。我我我…(语塞)
非常感谢各位知乎大佬对我回答的喜欢,收到那么多赞,真的很惊喜。
我还是想集中回答一下评论里的问题
不是的,答主是女孩子
2.有没有在一起?
没有在一起。答主现在还是学生,现阶段还是以学习为重,所以并没有考虑要谈恋爱。
3.有没有神仙后续?
并没有。就算我每个月都去看牙医,可以看到医生小哥哥,但是我是去找一个女医生看的。那天,是因为女医生没空,就碰巧遇上了。还是非常感谢这段奇妙的经历。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喜欢。希望大家都能收获到神仙爱情鸭!
看到有的男生答主说从来没有感受过被女生叫“哥哥”,来你们点开视频,好好感受这种被魔性“哥哥”支配的感觉!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5673888707022848
劳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竟然想稍微严肃地分析一下这个浪漫的问题。
最近在看人本主义心理学方面的书,在谈论心灵教育的时候引出了一个“哥哥”的概念。
书上说,哥哥是承担责任的人,懂得多一些,也年长了几岁,但他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也不属于另一推理范畴。但聪明而亲爱的哥哥会促使着弟弟/妹妹进步,并试着使他们超过自己。哥哥不会干预他们的行为,不会把自己的思想强给对方,他帮助对方更了解自己,达到更好的生活状态。
这段话想表达的是这种心理治疗模型就是让治疗师以“哥哥”的形象帮助弟弟/妹妹成长,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治疗与被治疗的医疗模式。
当女生叫男生哥哥时,她就相当于是给男生戴了一顶写有“哥哥”高帽子,希望能以妹妹的角色得到哥哥般的疼爱。
当男生接收到这个信号时,他的潜意识被唤醒,然后首先会在脑海中浮现哥哥的形象(该形象来源于自身以往经验,比如动漫、小说、电视剧、前任、亲妹妹等等),接着投射到自己身上以及与女生的关系当中。
那么接下来可能有两种发展模式。
这是我们都比较愿意看到的画面,发展得好的话会非常的甜蜜温馨。
但在此之前,他可能会有如下反应:奇怪、怀疑、惊讶,不知所措、一脸懵逼、黑人问号等等。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他平时很少被如此称呼,突然被唤醒了潜意识中哥哥的形象,陷入了内在的混乱,第一反应肯定是先稳住看看是什么情况啦。
假设男生接受了这顶哥哥的帽子,继续分析:
马斯洛老师就说了,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尊重与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现实很残酷,以至于人们的大多数需求都难以被完全实现,但人们会将主动地压抑这些需求,避免产生过多的焦虑。但这些需求即使没得到满足,也不+会消失。
实际上,大多数男生都是有当哥哥的需求的。
他们内心深处其实一只都有一个当哥哥的梦想,他们希望可以有一个妹妹照顾(只是被国家拖欠了),只是现实残酷,只能把这个愿望深深地藏在心底。
那么,当哥哥可以满足什么需求呢?
1、生理需求:一声甜蜜的“哥哥”简直不能把关系拉得更近了,如此一来情感升级,你侬我侬,简直不要太暧昧。此处点到为止。
2、安全需求:这声“哥哥”隐隐约约是不是在暗示主权?一下子就心安了。
3、爱的需求:一声充满爱意的“哥哥”让彼此之间的密关系更为融洽,岂不快哉!
4、尊重的需求:哥哥意味着责任。一声来自“妹妹”的爱称顿时可以激发起男生的男子气概——一个坚强又伟大的哥哥形象瞬间屹立在自己身后,自己似乎成了一位盖世英雄,虽然一下子有了软肋,却也身披金甲圣衣。此处就差一朵五彩祥云了。
是的,这可以让男生倍感自信,一声“哥哥”既肯定了他们的男子气概,也间接满足了自尊以及被尊重的需求。
被尊重的需求应该很好理解,我们通过反证法得出此结论。反例就是:狗子。
5、自我实现的需求:所有人都有实现自己存在价值的需求,这是人类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满足。
存在价值包括:正义、美好、真实、责任、统一、完整、独特性等等。这些需求一般而言是可以在生活中各个方面得到满足的,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而不少男生因为是独生子而失去了平日当哥哥的机会。
而长期没被满足的需求一旦被唤醒将表现得非常猛烈。
于是,一声“哥哥”可以将他深藏多年的当哥哥的幻想诱导出来,助他圆自己一个迟到的哥哥梦,并同时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发挥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勇敢、坚强的有能力保护妹妹男人的潜力。
比如:
正义:竟然有人欺负、gank我妹妹,我要为她主持公道!开黑走起!
美好:爱情不美好吗?
真实:是捧在手心里的挚爱。
责任:我的保护欲早就饥渴难耐了!从此刻起,我必当承担起保护妹妹的责任,扛起成为顶天立地男人的担当!
统一、完整:双方身心灵的接近与融合的体验乃人间至幸之事,爱情让我们不再是两座孤岛。我们彼此获得了完整。
独特性:我是她唯一的哥哥。
所以说,一声“哥哥”竟然可以让一个男生内心如此翻江倒海,一瞬间产生如此多的心理活动,甚至一下子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了他的五大需求。
这样一来,男生怎么可能不偷着乐呢?心都融化了吧。
光乐可不行,还得拿出行动来。
于是,男生们会以将理想中哥哥的形象投射到自己的身上,然后思索着:
我平时有没有哪里没照顾好妹妹?我是不是足够关心体贴?我有没有哪里亏待了妹妹?我最近有没有节日可以送送礼物?我怎样才能让妹妹更开心?我有没有呈现出哥哥名副其实的形象?游戏里有没有表现好?有没有打电话给你?有没有足够关心你?有没有注意你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没有让你吃醋?有没有让你吃醋还没发现?有没有调侃你让你生气了?有没有不够幽默?有没有提醒你吃早餐?
然后,他会表现的仿佛自己被打了一针鸡血,采取诸如:
红包、礼物、关心、语音、视频、开门、热水、上号、购物车!
等展现男性气质的实际操作。
如果他人格发展得较为完整,至少敢于肯定内心的女性气质时,他或许还会瞬间被唤醒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般的另一面,展现出诸如:
开心、幸福、脸红、害羞、喜悦、羞涩。
敢于展现出这一面是人格发展完善的表现,即既能在前面当无坚不摧的T让你在后面尽情输出,也能当温柔似水奶妈在后面辅助。
毕竟,男人不止一面。
总而言之,在融洽的相处模式中,互相喜欢的两个人是双赢的,一声“哥哥”绝对会给你们的关系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但毕竟不是所有男朋友都可以有如此的表现,接下来讨论另一种可能性:
当一顶哥哥的帽子丢在男生头上时,他也可能并不那么愿意就把它戴上。
我现在可以想到两个原因(此处不考虑渣男人设):
1、他知道当哥哥的责任重大,却害怕自己不能当好一个哥哥。
他冥冥中感觉到女生可能是在抬高自己,心理有一丝美滋滋。
但他也知道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此时他可能会通过回想自己最近的表现以及和女生的关系来考量自己有没有当好哥哥能力,甚至双方的关系是否发展到了这一如此暧昧的阶段,即:我愿不愿意承担这个角色。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他认为双方的关系还没有如此亲密,或者自己并不那么想承担过多的责任,那么他就可能以各种忸怩的方式表现出否认或拒绝。
比如:
1)转移话题,声东击西,装疯作傻:例如:你在说甚?盗号了?发错人了?药忘记吃了?
2)极力否认,嬉笑怒骂,予以无视:例如:这莫非是来自鲁智深的一声哥哥?不敢当不敢当。我刚刚好像受到了一条消息?肯定是眼花了。
(但是,这也很有可能是对方还没反应过来的回复,或者是情况突然还不知道如何回应。
请给他们一些缓冲时间,再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
但如果真的是对方是在逃避或是否认的话,作为女生或许可以重新考察一下最近相处的情况以及彼此的关系。比如:是不是给男生太大的压力啦,是不是太push了呀,对方最近是不是在赶着些毕业论文呀,或者是对方是不是真的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等等。
我从不忌惮以最坏的心思去揣测别人,但我同时一定会赋予他们呈现最美人性的权利。
2、他害怕表现出内心的女性气质。
这一论点也来自于我最近读到的那本书。
内容有些多,不愿意看的可以直接看我后面的读书笔记。
我的读书笔记奉上:
每个人内部都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良好沟通的前提是产生共鸣,即将自己的形象变得和对方相似或匹配。比如说,当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时,他可能会变得温柔体贴、无私而文质彬彬,这是一种女性气质。
但如果他们所处的文化恰好将此当做非男性化特征,并且也让男生认为表现出女性气质是可耻的,那么他们就会因此怨恨女人将他们的女性气质显露出来。他们谴责镜子,因为它有映射作用。他们害怕看见镜子中的自己。
可实际上,任何人都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所以,如果一个男人与他内在的、文化认定的女性特质作斗争,他就会与外部世界中体现这些特质的事物作斗争。如果认定女性气质是情感丰富、缺乏逻辑思维、有依赖性、对儿童充满柔情,他就会害怕自己身上的这些本质,并试图做一个与此相反的人。要知道,人们特意展现出来的特质,要么是对其相反的否认,要么是对其缺乏的报复性补充。
例如,男同性恋者在诱惑或搭讪别人时,经常会遭到毒打,这很可能是源于他们内心对自身男同性恋气质的恐惧。通过攻击来否认潜意识中的这种恐惧。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毒打往往发生在同性性行为之后。
由于各种原因,男人和女人往往彼此误解,而非真正善待彼此。他们之间的沟通始终很糟糕。荣格老师告诉我们:两性之间的对抗主要是个人内部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之间的无意识斗争的一种投射。两性之间的和谐,依赖于个人内部的这两种气质的和谐。
那么,假如有些男孩子受文化、成长、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觉得女性气质是可耻的,当一声“哥哥”触碰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那片温柔乡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害怕,他们害怕的是呈现出内心的女性气质——温柔、体贴等,这会让他们内心混乱,混乱造成恐惧,所以他们就需要压抑这种恐惧,其表现形式就是极力否认、拒绝。
他们拒绝的是承认并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女性气质。
我们可以通过成年人对待孩子的态度理解这一点。
一个有童心的成年人是会喜欢和小孩子一起玩的,而一个将童心视为可耻的幼稚的成年人则可能会讨厌小孩。毕竟和孩子的有效沟通前提是成年人愿意展现出自己孩子的一面而非大人的一面。
针对这种情况,要么帮助他重新认识每个人内在都有两种气质,否认任何一种都是不那么完善的(这个难度系数很大,并且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为改进一个人的三观绝不是一件易事);要么就在认识到他内心的这个痛点后就别再去刺激他咯。
互相理解是构建良好关系的前提嘛。
补充第三点:
3、拒绝乱论感。
当男生真的有个妹妹,而女朋友又叫他哥哥时,男生会感觉是自己的妹妹在叫自己,这会给男生乱伦的错觉。(来自 @最帅璇 的分享)
分析:
男生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稳定的“妹妹”的形象,以至于当叫被人叫“哥哥”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妹妹。并且这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女朋友这么叫他才会有的反应,或许任何一个女生,甚至男生这么叫他都会引起他的联想。
那么,他很可能就会表示拒绝或不适应,原因可能有
(1)固定观念。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固定的观念后,当观念发生冲突时会引起认知失调,即自己的既往观念不能理解当前现状(妹妹就是妹妹,怎么变成女朋友了?),而认识失调需要解决,其方法要么是改变现状,要么是改变认知。
现状肯定是改变不了的,这个天生就注定了。
而改变认知则是接纳自己有了一个新妹妹,即女朋友。并且能在意识中妥善处理这两个都叫自己“哥哥”的“妹妹”。
如何为妥善处理:在意识中建立两个“妹妹”,其有各自的形象(性格、外貌、爱好等),并能在大多数时候立刻分辨这两种形象。
既然是叫“哥哥”,那么就是在听到不同的声音时,能立刻意识到两个“妹妹”的不同。
这其实很有难度,因为建立这种认知需要大量的脑细胞。我猜大多数男生在面临改变认知的时候就已经会退缩了,这就像是学习一个新的理论、新的概念一样,都是建立认知的过程,大家学习的时候有多少时很快乐的呢?所以他们则会表示反感和拒绝。
他们拒绝的是改变心中固定的“妹妹”形象,以及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妹妹”的形象,并将其两者妥善处理。
听起来好复杂呀!所以就不要为难那些有“妹妹”的男朋友啦!
自问:那我一个有妹妹的男朋友还希望我叫他“哥哥”是为什么呢?
自答:这个...你懂得。
(2)道德制约。
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毕竟男生和女朋友会相对于和妹妹走得更近,所以当男生在和女朋友亲密接触时,一声来自女朋友的“哥哥”就很可能让他联想到自己妹妹(具体原因参考第一点)。
这会让男朋友联想到仿佛是在和自己的妹妹谈恋爱,而这一点往往是不被社会认同的。于是,这种联系会引起男朋友潜意识中“超我(道德自我)”对自己的谴责,并且一般无法被遏制。
男朋友为了避免这种谴责,就可能会表示排斥。
总结:
(1)当需要帮助的时候,吵架闹别扭的时候,钱不够用的时候,想上分的时候,作业没写完的时候,被敌军gank的时候,受委屈的时候,要亲亲抱抱的时候,一声哥哥就够了!
(2)如果对方表现得不情愿,可能会有其背后的原因(不愿承担重任、拒绝自身女性气质、拒绝乱论感),希望我的解释可以让女生更加理解对方,彼此友好相处。
实在不行,换个叫法就可以啦。比如“狗子”。
话说我会不会被男同胞打?只要不被顶上去应该就不会,除非你点个赞。
以上就是我自己对一声“哥哥”背后的可能的心理学机制的理解。
毕竟我是一个知其然也喜欢知其所以然的单身狗。
!
一个单身狗竟然在兴致勃勃地分析被女生叫哥哥是什么反应,他大概是疯了。
有位朋友问我“独生子的男孩子是否有被叫弟弟的需求”,我就继续补充下吧!
这是我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经历总结出来的,欢迎指正提问。
结论:男孩子可能有被叫弟弟的需求,尤其是独生子。
分析:这是出于安全的需求和爱的需求。不过能否适应这种姐弟模式得看双方的性格。
解释:虽然说大多数的男孩子都被教育形成负责任、有担当的哥哥的形象,但是内心深处也是向往着能得到保护,就想小时候在妈妈的怀抱中一样。对姐姐的爱可以理解为小时候对妈妈的爱的转移,毕竟他们长大了就得独立,不再那么依赖妈妈了。这主要是出于对安全的需求,即能够在一个更加强大的个体、集体的庇护下免去承担责任等的重任。
虽然人们长大后会因为社会各种因素逐渐压制这种冲动,但是这种对安全的需求依旧会被保留下来,藏在潜意识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能就会显露出来。至于爱的需要就显而易见了,每个人都有被爱的需求,小时候需要被爸爸妈妈爱,长大了被姐姐妹妹爱都很开心呀。
分类讨论:
1.男孩子小时候得到了足够的母爱和关心,养成了独立的性格,拒绝当弟弟。
那么他长大后或许倾向于成为一个用于承担责任的人,这样的人可能就会拒绝再被一个女性保护,他可能会觉得这会损伤他的男子气概。这是一件好事情,这说明了他的童年比较幸福,通过爱得到的勇气储备很足,足够承担起男人的责任。
2.男孩子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虽然长大后不得不变得独立,但依旧很渴望在恋人那里得到爱的庇护。
这种孩子对母爱的缺乏虽然也可以被压抑,但依旧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长辈的庇护来弥补这种对安全感的缺失。比如,他或许会倾向于和长辈、老师、学姐等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这种可以把一些责任分担给别人的状态会让他感到较为安心。
他们或许缺乏独自承担责任的勇气,所以一旦有一个女性能以姐姐的身份给她安全感和爱,那当然是犹如沙漠上的绿洲一般能给他滋润和力量。这有助于帮助他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男孩子当惯了弟弟就一直想当弟弟了。就我看来,这不是长远的稳定的发展战略,因为责任都堆到女孩子身上迟早会把女孩子压垮,这对双方的关系是在不断地耗损。所以这对女生是一个考验,看她能不能在感觉情况不妙之时及时止损,并且督促男孩子成长。
最后,无论如何,在当今这个中国社会,大多数男孩子都会希望成长为一个能承担责任,有勇气保护所爱的男人的,所以即使一开始的姐弟模式会让他们感到新鲜或是舒适,但也要知道这可能不够牢固,可能会变,双方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毕竟人是会成长的,健康的情侣模式就是帮助双方一起成长,一起弥补童年时期由于原生家庭缺失的爱或是成长时残酷生活所造成的创伤。
补充:
排斥小孩子的可能原因:
(1)对外在表象排斥的本质是对自身潜意识中其原型的排斥,即排斥内心的那个童稚的自己。虽然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情况要求我们表现成熟、像个大人,但若能在必要的时候放下面具,找回曾经的童真也是会很幸福的,也会爱上小孩子。
(2)确实麻烦。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如果你一句话不说,就消失十天。被辞退,是不需要赔偿的。你请了假,公司不批,你强行休假,公司辞退,是需要赔偿的
摆烂大队,之前库里受伤一年没打,已经告诉你答案了。所谓赢球文化管理层的水平,其实都是自吹自擂,我看了30年球,我没觉得他们管理特别厉害,昏招挺多。而赢球文化,当你天天输球的文化当然就没了。而传切的本质就是靠库里拉开空间,其他人自由发挥,如果没有库里,这就是NBA最烂的一套体系。当库里不上场的时候,勇士的进攻是全NBA最烂,历来如此。勇士队是伪团队进攻,当没有库里可以拉开空间的时候,这个进攻只能在三分线外传来传去,光有传没有切,而且都是些无用传球。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
第二轮?什么第二轮?连个竹节虫都接受不了,乃琳流个口水就要打滚破防,节目表演不好舍不得说,一个牛牛从去年炒到今年,台本拉胯,技术守旧,白龙马倒是搞的有声有色。
一年半了五个人单曲团曲凑不出来一张专辑,演技的进步空间也是越来越大,你告诉我第二轮什么?你拿什么去引?
A-SOUL的万象天引第一轮靠的是什么?自由,多极,平等,你可以高雅,我可以低俗,谁也不比谁低一等。从鬼畜到三减一,从有鸟名凰非凡品,到她们的故事慢慢讲,兼容并蓄,百家争鸣。有人说那是安,不高级不偶像,那不过是奴隶对自由的恐惧罢了,毕竟没有了神圣不可侵犯,没有了塞到脑子里面的核心主义,大多数的反应大概是
“不管起来的话,那不就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