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龘」这样的汉字有什么实际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nan-de-hu-tu-83-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这个教语文的可能有一点点发言权。

这个问题可以抽象为:生僻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解题须先破题。

生僻字,也叫冷僻字,是不常见或普罗大众不熟悉的字,与常用字相对。

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词。我们拆分来看,“意”指的是表达或者表现,“义”,《中庸》有言“义者,宜也”。而“宜”即“应该”,属于应然范畴,指价值和规范。

因此,“意义”可以理解为“表现应有的价值和规范”。而在实用主义者看来,这种价值或者规范应当具有“实用性”,也就是“实用即真理”。

我们可以把“意义”划分出两类:一曰形而上的价值,一曰形而下的实用。

汉字作为一种文字,自然具有两大功能:一曰价值层面的文化传承功能,一曰实用层面的沟通交流功能。

诚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3500个常用字就覆盖了现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百度百科,2020)。那汉字究竟有多少呢?

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词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中华字海》收录了从古至今存在过的且有记录的汉字,大部分汉字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闲置”在词典里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生僻字没有意义呢?

不是的。

我刚刚讲了,“意义”有两个层面,生僻字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无可替代。

第一,文化传承功能。文字相比语言,超越了时空,是今人与过去的人交流的主要载体。我们没有见过苏轼,却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透过他留下的文字走近他,了解他。生僻字在当代成了生僻字,在过去某个时代很可能是常用字。文字不仅是文字,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透过这些生僻字,我们可以一窥古代某个时候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武则天给自己取了一个“曌”字。这个生僻字侧面反映了当时武则天的心境和那段特殊的历史。这个字现在基本没有人用,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遇到这个奇怪的“日月当空——曌”字,我们便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把关于武则天的历史传承下去。

我再举一个例子,刘龑(yǎn),大部分人不知道他是谁,也读不来他的名字。但凡了解五代历史的人,应该都清楚南汉的建立者就是刘龑(yǎn)。他的原名其实是“刘岩”,当上皇帝之后,取《周易》 “飞龙在天”为自己造“龑”字。我们常说君王是“九五之尊”,其实就是来自《周易·乾卦》中的“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哥们更猛了,直接造一个字来表达“飞龙在天”。

此外,对于历史、古典文学专业的人而言,在阅读古籍时必然遇到大量生僻字,他们如果不掌握,怎么能做好学问?

第二,沟通交流功能。这一功能,我要分古代和现代来讲。

1.古代,生僻字很大的功能在于避讳,保障社会正常沟通。以帝王名讳为例,就因为李世民的名字,观世音菩萨都被迫改名。而三省六部中的“民部”也因为李世民而改名“户部”。一个帝王的名字如果太常见,比如“世”和“民”,整个社会就不能用这两个字了,这对社会交流将造成多大不便?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明清时期,大多数帝王的名字都特别生僻,为的就是避免因为避讳阻碍民间沟通。举一个小例子,嘉庆皇帝没有登极(注:“登基”其实是“登极”之讹传)之前,叫永琰,登极之后,为了不给民间因为避讳造成麻烦(你想想“永”是多常见的字?),改名颙琰。

ps:这些生僻字在避讳方面,实际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具备我说的第一个层次的功能。比如,你给孩子讲历史的时候,孩子也许奇怪明清皇帝的名字为什么那么奇葩。这个时候就是对他们教育的好时机。

2.现代,生僻字有三个特殊功能。

(1)现代科学(学科)发展需要。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生僻字(传统或新造),化学元素周期表咋办?给元素命名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2)方言用字。中国大多数地区大都有自己的方言,各个地方的人也用着方言交流。如果没有这些生僻字,方言可能会受到影响,也可能失去了一些趣味。下图是我搜集的部分生僻字,多有意思?

ps:“舀”字不算生僻字,“哕”字的解释多打了“不”。

此外,我再提几个有意思的方言用字:

1.duǐ人,现在网络用的是“怼人”,但查权威字典,“怼”只有一个读音,去声。

那方言duǐ人,是哪个字呢?

规范写法是“㨃人”

当然,语言文字就是一个积非成是的过程。当社会广泛使用“怼人”表达“㨃人”,那么,词典很可能会认可这种用法。

2.一拃(zhǎ)长:

3.渳(mī)一口:小喝一口

eg:这酒太辣喉咙了,只能渳一小口。

4.敹(liáo)几针:缝几针

eg:你的衣服开口了,还是敹几针吧。

5.擤(xǐng)鼻涕:捏住鼻子,用气排出鼻涕

6.搊(chōu)起来:手扶住或一端用力向上使物体立起或翻倒。

比如,一个人快摔倒了,你一把把他搊(chōu)了起来。

7.滗(bì)水/汤: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将液体轻轻倒出

eg:碗里的汤太多了,滗掉点。

8.鬏(jiū):头发盘成的结

eg:你头发好少哟,捆起来就只有一个小鬏鬏。

9.凊(qìng)出来:漫出来、溢出来

eg:东西太多了,拿些出来,不然就要凊出来了。

10.挼(ruó)衣服:搓衣服

eg:有了洗衣机,就不再挼搓衣服啦!

11.趿(tā)鞋:拖着鞋子

eg:你再撒趿个鞋走路,就摔死你!

(3)网络交流。大量“躺在”古典书籍中的文字被网友们翻了出来,并被赋予了其新的含义,为我们的交流增添了不少乐趣。

举几个例子:

囧,这本是个生僻字,本义是“光明”,但被网友们翻了出来,并且根据其形赋予了“窘迫”“无奈”的含义。这个字不仅交流增添了乐趣,还使其从“生僻字”变成了“常用字”。

槑,这也是个生僻字,是“梅”的异体字。在网络中,这个字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表示“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又表示“情侣热恋中的状态”,十分生动形象。

更不用说,还有“又双叒叕(yòu shuāng ruò zhuó)”了。

一言以蔽之,生僻字是“传统文化的旧镜像,网络时代的新景观”。

生僻字和常用字并无高下之别,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字的使用频率降低成了冷僻字,有的使用频率升高变成了常用字。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断不可以贸然废除生僻字。

很多生僻字,你不喜欢,不用即可,何必要对它们“喊打喊杀”呢?不妨让它们静静地躺在时光之中,等候某个人与它们邂逅。或许,邂逅的那一刻会成为那人人生中的惊鸿一瞥。如果生僻字会说话,也许会对他说: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们面对文化乃至文明,务必有一颗敬畏之心。简单以有无实际功用来判断某物的价值是有害的。如果“有用即真理”成为圭臬的话,那么大部分人只需要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即可,何必再学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呢?

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

古人对“文字”向来敬畏。文字超越了时空,沟通了古今。每一个文字都有自己的故事,世事洞明皆学问,不妨做一个有心人,多去走近汉字,了解汉字,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感受先人们的的精气神。

-----------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随意挑一本读读: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一篇回答:


user avatar   douzishu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user avatar   jiapw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路易十六喜欢研究锁具,中国明朝的朱由校天启皇喜欢钻研木工,请问古今中外还有哪些皇帝们喜欢做这些的事情或者有类似的特长?


  

相关话题

  有什么词语原来跟现在的意思恰好相反? 
  「说服」读作 shuōfú 还是 shuìf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边为什么都会说汉语? 
  还有哪些像「卍」这样又酷又有意思的汉字? 
  模仿英文大小写规律将中文繁体设置为大写,手写场景全程简体,打印场景则标题汉字和句首汉字繁体,是否可行? 
  有哪些看起来高级、适合用到作文里的词语? 
  如何看待抖音视频里大量人用字母代替汉字? 
  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明代通用语的基础方言是湖广话而非南京话? 
  中国的国语是什么? 
  为什么有汉藏语系这一划分? 

前一个讨论
男生被女生叫哥哥什么反应?
下一个讨论
如何向不重视新冠疫情的美国同事科普其危害严重程度,引起他们的重视?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