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制作于2000年代前期的《指环王》三部曲,至今依然能秒杀市场上大多数电影制作? 第1页

  

user avatar   cyberknigh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指环王》重映啦!还是4K修复版,效果极佳!我决定近期把这个坑填完!!(2021.04.17)

更新:演员部分又更新了很多内容,除个别两三位演员的坑没有填上,这个超长的回答已经基本完成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就别再催我更新啦……此外,演员部分的内容是过去和同事一起写的,也没精力更新到现在时了,抱歉!(2019.06.09)

更新:没想到大家对这个回答这么热情,非常感谢!已经又更新了配乐部分,差不多快补充完整了!(2016.06.25)


为什么《魔戒》/《指环王》(以下统称魔戒)三部曲放到今天来看依然能秒杀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影制作?因为这个三部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基本等同于当年的《教父》三部曲和《星球大战》三部曲。换句话说,《魔戒》就是奇幻电影中的《教父》!这样的杰作很可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一遇的——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历史上,除了1957年的《环游地球八十天》带了点科幻/奇幻味道以外,从来没有一部正经的奇幻电影拿过此奖,连提名影片都极少有。我们看到奥斯卡评委也并非特别青睐《魔戒》系列,前两部除了几个技术奖项和一个摄影奖外,居然在重要奖项上一无所获,直到第三部才补偿式的给了十一项大奖——特别是包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原创歌曲!下面从几个部分进行分析。

首先,导演。彼得·杰克逊是拍摄《魔戒》的最佳人选,没有之一!几乎可以说,他前期整个电影生涯都是为《魔戒》做准备的,born for this。

《魔戒》曾被粉丝们认为是不可能拍成电影的!托尔金的这个系列作品,在西方的影响力之大,很多人都把它比喻成我国的《西游记》。

《老友记》里这段戏说明了在美国魔戒何等家喻户晓,所以罗斯才觉得乔伊不知道甘道夫是谁简直不可思议!

在《魔戒》三部曲之前,只有1978年拍过一部《魔戒》的动画片,只能说拍得中规中矩。不过彼得·杰克逊最初就是因为看了这部动画片才与魔戒结缘的。17岁的他在威灵顿到奥克兰的火车上用12小时看完了《魔戒》原著——这书还是捆绑别的东西买来的。从此成了魔戒迷。

1978年的动画片《魔戒》是这样的

戒灵是这样的

看到评论中的提示,我也记得欧洲拍过一部电视剧版《魔戒》,补充一下:1993年,芬兰出了一部270分钟共9集的迷你剧集,其实不叫指环王,而叫《霍比特人》——不过9集中其实只有一集改编自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其他8集改编自《魔戒》。这里有B站的视频链接:【奇幻】指环王 1993年芬兰电视剧版 英文字幕 ,贴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片头就很有五毛特效感

咕噜姆你肿么这样肥呀……

这是……四个流浪汉?

弗罗多与甘道夫!WTF……忽然感觉86年版《西游记》特效和服装水准高大起来

1995年,刚拍完《恐怖幽灵》彼得·杰克逊已经小有名气。他看了1993年斯皮尔伯格拍的《侏罗纪公园》,心想以这种CG技术,完全可以呈现《魔戒》中土世界的效果了!于是PJ鼓动东家米拉麦克斯公司从索尔·扎恩兹手里买下了《魔戒》的电影改编权,自己则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概念设计、特效展示等等。最初他找到了迪士尼,但当时迪士尼的CEO听说两部《魔戒》预算高达1.2亿美元就打了退堂鼓。前期为彼得·杰克逊投入了1000万美元的韦恩斯坦兄弟急了,要求PJ在三周内找到买家,当PJ走投无路找到新线的老板鲍伯·沙耶时,沙耶看到PJ的前期工作后说了一句著名的金句:“《魔戒》原著是三部曲,电影为什么不拍成三部曲呢?”估计PJ当时亲沙耶的心都有了!于是,一个之前拍过N部电影总票房不足3000万美元的B级片导演拿到了这个电影史上前所罕见的大制作系列。

不过这可不是侥幸成功,PJ之前的《罪孽天使》就已经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他在《群尸玩过界》以及《罪孽天使》等片子中对特效的运用已经极为纯熟和具有独创性——《罪孽天使》中主角凯特·温斯莱特和泥人共舞的段落非常奇幻美妙,已经具备了《魔戒》中一些场景的雏形。为了这个系列,彼得光剧本写作就花了3年!这当中他把每一个细节思虑成熟,在电影开拍前已经画出整部电影的分镜头脚本;像以往那样,彼得用黏土或雕刻制作出怪物模型,用三维制作出未来的镜头运动——换而言之,在还未开拍前,整部电影已经在制作人员眼前成型了。

从1995年到2001年第一部《魔戒》上映,PJ准备了整整六年!没有这样熟悉原作及耗费心血做准备的导演,怎能拍出这样史诗般的奇幻三部曲?

其二,这是特效精益求精,成本精打细算,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做到了近乎完美平衡的奇幻史诗三部曲。

很多人以为《魔戒》三部曲是投资巨大的商业片巨制。我印象中在三部曲上映完之前,国外一些网站估计的成本为4亿多美元,平均每部1.3亿多!其实呢,三部曲的总成本是2.8亿美元,平均每部9300万美元左右。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看看与2001年的《护戒使者》同年上映的几部商业大片投资规模:《珍珠港》1.4亿美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25亿美元;《古墓丽影》1.15亿美元;《剑鱼行动》1.02亿美元;《人猿星球》1亿美元;《人工智能》1亿美元;《侏罗纪公园3》9300万美元;《尖峰时刻2》9000万美元……看到了么?一部《魔戒》连全年成本最昂贵的前五都进不去以《魔戒》的规模来看(三部曲的参演人数超过两万六千人!),这个三部曲拍得简直省钱之极!

为了节省成本,PJ创造性地提出三部曲采用背靠背拍摄的方式,也就是很多场景是放在一起拍摄的,而不是拍完一部再准备另一部。他还充分利用了新西兰人力便宜、政府支持、退税政策等优势,不但以低成本拍完影片,还为自己的故乡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广发展了旅游产业,树立起维塔公司世界顶级特效公司的神话……这些近年来哪部电影哪个导演能做到?

相对于成本上的节约,PJ拍《魔戒》对场景、服化道、特效乃至用光、配乐、摄影等则是精益求精!这个三部曲创造了无数记录。我当年介绍影片时写了一些文章,在这里引用一些数字和实例,来看看这个系列制作得何等用心、精致、严谨、考究:

为了保证场景的真实性,《指环王》的特技小组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动用电脑生成片中的景物和建筑,影片所需要的场影多用实搭的布景拍摄。最重要的布景,比如“霍比特”人的小屋,都被制成原大,而另外一些被制成缩比模型。维塔工作室制作了68个缩比模型,多数是1/35的,也有1/14、1/4甚至1/2的,有些模型相当大,比如为拍摄“地下岩洞桥大战”的一场戏,工作室制作了一个巨大的1/14模型,有6.4高,20米长,13.3米宽。这些模型非常细致,可以经得起特写和环绕镜头的考验。

为了体现“中世纪”的特点,杰克逊请到了真正的铁匠为他们打造兵器。100个主要人物的兵器是用钢铁做的,用来拍近景;更多的用轻金属铝制作,用来拍中景格斗场面;至于那些用来拍远景的橡塑兵器,更是难以计数。他们总共制作了48000件道具,其中包括1000件手中制造的盔甲、200件手工缝制的皮革服装、以及超过2000件兵器。同样,维塔工作室对于演员的化妆也精益求精,他们为片中演员制作的塑胶面具多达10000多个。


7:7年,彼得·杰克逊等人为《魔戒》工作的时间。

28:《魔戒》三部曲中主要人物的数目。

68:维塔工作室为三部《魔戒》制作的缩比模型数。

100:在电影拍摄初期,美术部门每天要给杰克逊过目超过100张“故事板”草图。

100:维塔工作室的人员根据彼得·杰克逊的照片做出了超过100个“咕噜姆”不同表情的雕塑头像。

274:274天,《魔戒》实拍的时间。

300:《魔戒》最复杂的特指场面所需要的图层数。一个图层就是一种需要合成的元素,图层越多合成就越复杂。

350:维塔工作室为《魔戒》工作过的人数。

1500:《魔戒》三部曲特技镜头的个数。

9000:为准确表现“咕噜姆”的表情,维塔工作室为它设计了超过9000种头部肌肉的不同形状。

10000:《护戒使者》开头大战场景中出现的人数。

10000:维塔工作室为《魔戒》制作的塑胶面具总数。

48000:维塔工作室制作的道具总数。

25000000000000000:25兆吉,《双塔》特技制作所处理的字节数。


特别要提到的是,PJ拍《魔戒》时极其重视环境保护和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三部曲拍摄历时 274 天,总共使用了 350 个专门搭建的拍摄场景,在整个新西兰境内共有 150 多个外景地(包括 30 个环保部场地)。在使用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拍摄之前,导演杰克逊必须先通过专业律师获得在保护区拍摄电影的许可。律师须向当地和环保部门递交报告,以确保环境未受到破坏。另外,电影拍摄现场的人还必须确保不会破坏当地的文化象征。鲁阿佩胡山(Mount Ruapehu)对于当地毛利人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按传统要求,毛利人是不能直视此山的山峰,对该山脉进行绘画或摄影也被认为是无礼的。因此,杰克逊与部落长者们约定,《魔戒》 可以拍摄该山脉,但要使用数字效果(比如增添熔岩)使其无可辨认。

第三:美学风格:追求真实质感,保持导演风格,气象万千又完美统一。

尽量少用CG特效,是《魔戒》与近些年的大部分大制作电影很不同的一点。魔戒三部曲用到了大量实景拍摄、实体特效,只有在必须时才使用CG特效。PJ的想法是追求真实的质感!把影片当成历史/史诗大片而不是纯粹的奇幻电影来拍,希望呈现出“确实可能有这样一个中土世界,有这样一些独特的种族和独特角色”的感觉。事实上,维塔公司在CG特效方面当时并不是水准最高的公司,它们最擅长的也是实体特效、化妆、缩微置景等方面。尽管维塔用到了当时比较先进的Massive软件来生成大量军队,但其CG制作水准还是不如像工业光魔ILM、数字王国DD这样的老牌特效公司。但维塔有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他们很便宜!可以说,彼得·杰克逊在魔戒中呈现的,不一定是当时最出色的CG特效,但肯定是性价比最高的。

《魔戒》三部曲是以打造精品为目标制作出来的,一般好莱坞商业大片那种流水线作品完全无法媲美。它做到了既有商业性又保持了足够的艺术性。彼得·杰克逊的导演风格在影片中非常突出,完全可以把这个三部曲看做是“作者电影”。在这个三部曲中,PJ展现出了多种美学风格:优美、崇高(壮美)、悲剧等。这是很多好莱坞商业片导演所无法呈现的。

霍比特人的夏尔是一派平和、优美甚至有些慵懒的田园风景。

戒灵出现等一些场景则阴森恐怖,黑暗邪异,特别有PJ早期电影那种怪咖cult片气质。

一些大远景则充满宏大、壮美的崇高感。反衬出护戒远征队微不足道的力量和超越小小身体的巨大决心、勇气。

罗翰国的场景充满一种逝去的悲剧美感,特别是旗子被风吹掉和国王悼念死去的儿子看到永志花两段。


第四:选角!

和现在大多数商业大片不同,《魔戒》没有选用具有巨大票房号召力,但同时可能身价昂贵的一线大明星来参演(这在现在往往是票房保证),PJ眼光独具地采用了老中青三结合的方式,集结了一批老戏骨、中年个性演员以及非常有潜力的年轻演员!而且以英国演员、澳洲和新西兰演员为主,既符合托尔金是英国作家的身份,又有了演技上的强力保障——而且还不贵!(回答已经太长,就不一个一个演员贴图了,除非大家强烈要求每人一图)

我们来看看PJ的选择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精明和有眼光:

老戏骨——

伊恩·麦克莱恩(Ian McKellen ):

被册封爵士的英国老戏骨,演过大量的莎翁剧,功底深厚。之前很少演商业大片,2000年刚出演了《X战警》里的万磁王,就被PJ拉到中土来演关键角色甘道夫。在电影里老伊恩能文能武,既有同志之爱(那个,是对护戒远征队的爱啦……),又有温柔之情,还有勇武之姿——那句“You Shall not Pass”经他之口简直帅呆了!

摘下威严的大胡子,银幕下的伊安·麦克莱恩有着一张清癯而书生气的面孔。作为纵横银幕和舞台四十年的演员、英国最老牌的莎剧名角、四十多座表演奖项的获得者和私生活中公开的同性恋者,外表平凡的伊安·麦克莱恩有着异常丰满的人生。

《指环王》有他压阵,彼得·杰克逊实在应该偷着乐。果不其然,一干演员中要是有谁能获得奥斯卡的肯首,也只有伊安·麦克莱恩了。《指环同盟》中巫师甘道夫跌下深渊,捎带手搂走了一个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第二集一开始影迷可乐了:但见伊安·麦克莱恩穿戴更整齐,法力更强大:“我甘道夫又回来了!”

想当年,在剑桥攻读英国文学的麦克莱恩偶然被拉进学院剧社,从此对五光十色的舞台再也难以割舍。从莎士比亚到王尔德,从拿破仑到哈姆雷特,富于幻想的麦克莱恩惊讶地发现:自己天生就是当演员的料。在英国舞台界,他诠释的《麦克白》至今没有同行能望其项背。

虽然成名是在英国,但只有在好莱坞麦克莱恩才切实体会到表演带来的荣誉和尴尬。1991年他毅然“出柜”(Out of the Closet,指“同志”们公开性倾向),也承受了勇敢行为的代价。从此之后,没有人再去注意作为演员而存在的麦克莱恩,他无意中成了反同性恋歧视的斗士!1998年他在《众神与野兽》中扮演执导过《弗兰肯斯坦》的同性恋导演詹姆斯·威尔,从而得到一个奥斯卡提名,但这个角色只吸引了更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性倾向。

《指环王》之前,看看这位莎剧老戏骨都在好莱坞扮演什么角色:《X战警》、《碟中谍》……这既像个笑话,又是事实:好莱坞没有给他留下什么位置,《众神与野兽》那样的机会不是每天都有。但《指环王》有些不同,麦克莱恩说过:“托尔金的原著有浓郁的舞台味,他的对白节奏感、幽默和个性兼而有之。我有一种直觉,甘道夫这个角色是最像托尔金本人的。”

克里斯托弗·李(Christopher Lee):

如果说伊恩老爷子是正剧大师,克里斯托弗·李爷爷就是邪典之王!

关于克里斯托弗·李,只说两点您就会对他有个大致印象:1.他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出演过230多部影片的职业生涯无人能及;2.他塑造过百分之八十的角色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不是“Dracula”、“Vampir”,就是“Mummy”、“Monster”、“Devil”、“Dead”……剧组中他是唯一见过《魔戒》作者托尔金并和他多次交流过的人,堪称资历最老的魔戒迷!PJ为了请他颇费了一番心血,后来PJ把找人画的一些概念画发给他看,他才认同了这位导演。

这回不外如是。白袍巫师萨茹曼一出场就是个阴险又狡诈的家伙,开始还假装正经,被识破后就撕破脸皮,制造出恐怖的“强兽人”军团打击正义势力,简直就是挑战索隆的《指环王》第二大恶人。

也难怪,一张阴沉的长脸、狭长的鹰钩鼻子,加上鬼气森森的眼神,老人家生就一副如此特色的尊容,不演恶人难道还能演杨子荣吗?演了这么多年坏蛋,老李自己也想通了,所以《指环王》开拍的消息刚一传出,有过一面之缘的老李和彼得·杰克逊同时想到了彼此。

既然只能演反角,那就要做到最好。在老家英国,克里斯托弗·李徳高望众,交游广阔:《指环王》全剧组中,他是唯一与托尔金有过交情的人;他和伊丽莎白女王是好朋友;因为歌喉不俗,与保罗·麦卡特尼也惺惺相惜,还一起灌过唱片;“詹姆斯·邦德”的创造者伊安·弗莱明是他的远房表兄弟,所以老李差点就出演了第一部邦德片《诺博士》——不过后来他还是在《金枪客》中过了一回“邦德”反派的瘾。

在银幕上演了一辈子能吓哭小孩子的人物,时年81岁的老李渐渐感到了年龄的压迫。《星球大战2:克隆人的进攻》里,扮演杜库伯爵的他已经无力挥舞光剑上下折腾,全套把式只好委托替身完成;《指环王》也许是他最后一个大动作,现在他可以回到老家,和结发四十多年的老伴一块坐在壁炉前话话家常。当了一辈子“恶人”之后,老李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和尊重。

我在老爷子去世后发过一条微博,简单列举了一些老爷子的丰功伟绩:看到一堆娱乐号在纪念克里斯托弗·李,有些... 来自电子骑士

2015年6月,克里斯托弗·李去世,世间又少了一段传奇!说几段他的传奇事迹和趣闻趣事吧。

1,老爷子身高1.93米,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纪录的“身高最高的男主演”!

2,据他的个人官网,他会说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勉强可以说希腊语、俄语和瑞典语。

3,1941年到1946年间曾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还曾效力于英国情报机构。

4,他其实才是出演电影总票房最高的演员!即使不算前几十年演的老片,光凭《星球大战》和《指环王》两个系列就已经能超过哈里森·福特和塞缪尔·杰克逊了(以到2006年5月为准)。

5,他个人最喜欢的导演是蒂姆·伯顿,两人合作过几次。

6,被认为是最多产的男演员,出演过超过230部电影。1955到1970年是他的巅峰时期,最多一年同时有他9部影片上映!

7,老爷子是金属乐迷,自己组过乐队,他最喜欢的金属乐队是意大利乐队“狂想曲”(Rhapsody)和美国乐队“战神”(Manowar)!(赞品味)2005年他曾想到音乐节上支持两支乐队,但因拍电影未果。

8,在他演过的200多部影片中,85%都是饰演反派,很少演英雄……

9,在他演过的作品中,有三位很牛的原作者他都认识:《指环王》托尔金;007系列的伊安·弗莱明(他表亲!)还有《歌门鬼城》Gormenghast的作者马文·匹克!

10,演过10次德古拉,5次傅满洲,3次福尔摩斯,一次福尔摩斯他哥,一次福尔摩斯的朋友亨利爵士。

伯纳德·希尔(Bernard Hill):

他是一只年老的雄狮,有着战士和君王的高贵灵魂。敌人的大军不能让他退缩,奸佞小人的谗言却把孤傲的心蛊惑。然而蒙翳的双眼也有睁开的一天,尖牙和利爪将轻易撕碎敌人的惊吓的心脏。高潮处一场鏖战,但见罗翰国王希奥顿身披猩红战袍,满头银发在晨光中拂动:“圣盔锤手的号角将会响起,让我等以满腔热血和无比勇气,迎接浴血黎明!”

彼得·杰克逊对谁来演希奥顿颇有些伤脑筋。年纪要够老,但不能老得骑不动马;功底有够“硬”,但价钱最好不要太高……看来只有动用英国演员伯纳德·希尔了。

对于熟悉美国电影的观众而言,提伯纳德·希尔的名字可能无人知晓,但说到《泰坦尼克号》里那位与船共亡的老船长,大家心里就有数了。出生于曼彻斯特的伯纳德·希尔属于“老来俏”的人物,早年他安心在英国舞台磨练演技,年过半百、胡子花白之后才突然成了好莱坞的红人。一系列好莱坞大片里都需要他的花白胡子来压住阵脚:《泰坦尼克号》、《仲夏夜之梦》、《蝎子王》……彼得·杰克逊说过,要说《指环王:双塔》新增阵容里他对那位演员最有信心,当然要属伯纳德·希尔了!

中年骨干派——

维果·莫特森(Viggo Mortensen):

1999年夏天,新西兰的荒袤平原上,魔幻史诗《指环王》开拍已逾两月。然而,导演彼得·杰克逊却陷入了愈来愈深的疑虑中。他无法将26岁的爱尔兰小伙斯图亚特·汤森德与心目中的“阿拉贡”重叠起来,即使化妆师煞费苦心添上髭须,汤森德仍然显得太年轻了。杰克逊决定面对现实:他必须寻找一个新的“阿拉贡”。

有人向他推荐了这个名叫维果·莫特森的人物。杰克逊端详着他的照片:额头宽大,双眼离得很开,蓝色的眸子显得冷静,甚至冷酷。一个贵族气的下巴显示出他的欧洲血统。这人脸上有种驾驭一切的神气,这很对杰克逊的胃口。“听说他是半个艺术家?”杰克逊有点犹豫。是的,这个叫维果·莫特森的人统共出过五本画册、摄影集和诗集,在纽约和洛杉矶举办过五次个人画展,还出过几张实验唱片。——艺术家都不好合作。“没关系,让他来吧,24小时之内。”杰克逊最终拍板敲定。

一个星期内就得上镜,维果·莫特森根本没时间读完《指环王》的剧本。他也压根没看过原著。临开拍前,他独自坐在角落沉思良久,然后向彼得·杰克逊提了几个关于阿拉贡个性的问题。一声“开拍”,他脱掉斗篷,大步从暗处走向火光。一时间,所有人都被震住了。沉默、坚定,目光如穿透寒雾的晨星,彼得·杰克逊知道,这就是他的真命天子。

原本对“艺术家”有所成见的人都被征服了。维果·莫特森很有团队合作精神。他和善,亲切,有礼,任劳任怨。他体谅龙套演员,如果在一场打斗拍摄中把对方揍得太狠,收工后就请人家喝啤酒赔罪。许多场景他坚持不用替身,为此在第一集的拍摄中折断了一根脚趾。

但他确实与众不同。他是那种把“艺术”视为生活方式的人,这一点让他显得古怪。人们常常看到他穿着戏服用铅笔勾勒风景,黄昏收工后在夕阳中骑马漫步。因为喜欢骑士风度,便装时也把道具剑佩在腰间。他拍照,写作,永远不会浪费一丝空闲。伊利亚·伍德曾说:“我从没见过像他这样精力超常的人。”

还有电影。在《指环王》之前他已经演过几十部影片了。说来奇怪,在“阿拉贡”这个正义凛然的形象之前,他是因出演反角得到认可的。《贵妇的画像》中的纨绔子弟,《完美谋杀案》中协助丈夫谋杀妻子的情夫……也许人们认为他是天生的女人杀手。他确实很受异性欢迎,米兰达·奥图(罗翰公主伊奥温的扮演者)说:“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知道不用表演也会爱上他。”但他选择的女人却让人跌破眼镜:结发十载后离异的前妻是摇滚组合“X”的前主唱,貌丑而肥胖。儿子亨利继承了母亲的基因,也是一个小胖子。不过维果和儿子感情甚笃,关系类似于好哥们儿。

创作和逃离,维果·莫特森每天睁眼就会感到这两种冲动在压迫着自己。也许是童年的半吉卜赛生活让他永远摆脱不了上路的诱惑。阿根廷,委内瑞拉,丹麦……十岁之前,维果已经对这些国家了若指掌,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西班牙语和丹麦语。在路上随时有意外发生,这样的生活惊喜连连。多年之后他带着儿子穿越美国西部,父子俩在荒野中享受美味烤野兔肉的美味。说到底,对于这个45岁的男人而言,《指环王》只是生活中的又一次艺术冒险而已。

最近的影片《绿皮书》里,你又能看到维果·莫特森演技的另一面!

卡尔·乌尔班(Karl Urban):

如果说阿拉贡是人中之龙,罗翰大将伊奥莫就是一头猛虎:威严、正直、血气方刚,更重要的是无与伦比的勇敢。即使老国王曾昏聩地将他驱逐,他也没有丢掉罗翰人的忠诚和信仰。

伊奥莫的扮演者卡尔·乌尔班有着同样的美德。这是一个在农场中长大,有着一张朴实的宽脸膛的新西兰本土演员,他不是好莱坞流水线的产物,他擅长的是在农场上纵马驰骋,纵声大笑能惊散牛群——偏偏是这种异质显得可贵。

卡尔来自一个皮革加工商人家庭。这个笑声爽朗的男孩子自小不太热衷于农场上的活计,偏偏迷上了表演。8岁时,他参加了一次试镜,从而一连出演了几部肥皂剧,成了家乡小有名气的“童星”。为了当演员,他甚至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尴尬的是,卡尔如此热爱表演,却难以凭表演糊口,还要靠着在叔父的农场上帮忙才能养活自己。2000年,彼得·杰克逊看过他主演的一部独立制作影片,当即拍板邀他出演《指环王》中的伊奥莫将军。

对于从未走出新西兰的卡尔·乌尔班而言,与好莱坞的亲密接触显然太突然了一点。整个片场比奥克兰市还大,伊安·麦克莱恩、丽芙·泰勒、凯特·布兰切特等等如雷贯耳的明星就在眼前……头天上阵卡尔就闹了笑话,大家都在镜头前一脸沉重,他却跑到监视器后面凑热闹……不过这个笑话打开了僵局,卡尔和大家合作得反而融洽了。

但是这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比谁都卖力,收工后还要苦练马术精益求精。原本就是高手骑师的他,很快掌握了单手控缰的本事,于是我们能看到银幕上他高举长矛、纵马冲锋的英姿。他的率直和朴实具有独特的魅力,难怪众星云集的《指环王》阵容中,许多观众对戏份不大的他情有独钟。


凯特·布兰切特:


西恩·宾:酱油专业户!专演各种表面坏、死得快的配角,从007的黑队友到《国家宝藏》的大反派……


米兰达·奥图(Miranda Otto):

在《指环王》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性人物中,只有罗翰白公主伊奥温堪称一个有血有肉的女子。

她自然没有精灵女子的夺魂美貌,亦不能像她们一样长生不老。但她的高贵和坚强令人肃然起敬。当她得知所爱的男人早已心有所属,并没有躲在角落黯然神伤,而是扬起面孔发出请求:“让我走上战场,用剑和血实现价值吧!”

原著中形容“如百合花一般纯洁美丽,又如钢铁一般的坚强”的伊奥温由澳大利亚美女米兰达·奥图扮演。别看这个圆脸姑娘名不见经传,她的演技功底可既有家传熏陶,又经名校深造:父亲是著名演员巴里·奥图,而培养过梅尔·吉布森和朱迪·戴维斯的澳大利亚戏剧学院是她的母校。

身高178公分,长着一张狐狸脸的米兰达1997年因主演《迷魂井》获澳大利亚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由此得到机会与好莱坞进行了几次合作,曾出演过《细红线》、《谎言背后》等影片。2001年她还在好莱坞喜剧片《人性》中扮演了一个工于心计的小女人,喜剧天赋颇能令人眼前一亮。


新锐力量——

伊利亚·伍德:


奥兰多·布鲁姆:



第五,配乐!

《魔戒》开拍之初,很多魔戒迷都猜测可能是约翰·威廉姆斯或者詹姆斯·霍纳来担任配乐。我们真该崇拜彼得·杰克逊的选人眼光,并庆幸没找上面的两位大师

——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他们不够适合《魔戒》,尤其是彼得·杰克逊的《魔戒》!霍纳太过柔情蜜意,缺乏凌厉和诡异之风,很难配合上《魔戒》中的黑色基调;威廉姆斯则太过于正大宏伟,没有剑走偏锋的奇崛幽暗。这两人一个好比武当道士,一个像少林方丈,但只有霍华德·肖这种身兼正邪两派绝世武功的人,

才能完全吃透《魔戒》,把灵动唯美和阴暗惊怖完美结合在一起。

霍华德·肖是加拿大多伦多人,他在多伦多认识了加拿大老乡大卫·柯南伯格和“周六夜现场”的创始人洛恩·迈克尔斯,在后者的帮助下,他当了五个播放季的“周六夜现场”音乐导演,创作的这个电视节目主题音乐由此广为人知。而风格独特、阴沉诡异的柯南伯格更是和霍华德·肖一拍即合,当年两人就是邻居,十三四岁时,霍华德·肖就常常看着这位大他三四岁的老乡骑着机车玩电影。所以几乎所有柯南伯格早期影片的配乐,都交给了霍华德·肖(除了《死亡地带》)。凭着柯南伯格早期的影片《同伙》、《录像带谋杀案》、《蝇人》,这位最初喜欢萨克斯和爵士风的作曲家开始了他的恐怖惊悚片配乐生涯。瞧瞧他接的活计,不是蒂姆·伯顿的《艾德·伍德》,就是大卫·芬奇的《七宗罪》、《心理游戏》、《颤栗空间》,或者是《沉默的羔羊》、《入侵脑细胞》、《偷窥》这样疯狂、混乱、诡异的电影。他对营造阴沉的情境可以说是有独门绝技,最善于通过繁复的编配慢慢释放出一种内在的压迫性。他不像汉斯·季默那样把流行因素随意拿来,总体上,霍华德·肖依然采用着交响乐的曲式,但像他那样在《入侵脑细胞》里运用沉郁的低音铜管营造阴暗气氛,用鼓声催动紧张气氛,再配上大量不和谐的管弦乐器,简直能让你陷入抓狂的歇斯底里中。这就好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摇滚乐一样,以名门正派气功修邪派掌法剑法,简直开山裂石、无坚不摧。《赤裸的午餐》也是如此,霍华德·肖请来了著名的爵士萨克斯手欧涅·柯曼,他的冷酷乐风和霍华德·肖搭配出一种迷幻晕眩的效果,配上柯南伯格的奇幻画面,把这部极难改编的晦涩小说演绎得相当出彩。

到了《魔戒》,霍华德·肖似乎突然火山喷发,把电影配乐做到了一种极致!他极富创造性地把古典交响乐、圣乐唱诗、世界音乐、电子乐、新世纪音乐融合在一起,加入凯尔特、非洲、印度等音乐元素谱成了一部魔幻史诗。《魔戒》中种族众多,场景庞杂,但在霍华德·肖的操控下,精灵族的音乐空灵而富于哀伤诗意,而打击乐的疯狂节奏则刻画出了索隆的邪恶恐怖,唯美、恐怖、壮观、紧张,各种情感元素都得到了完美地展现。霍华德·肖为《魔戒》找来了一群世界级的音乐人,第一部里恩雅的主题曲突出了世界音乐元素,而第二部则变成了冰岛另类女声伊米莉亚·托瑞妮(Emiliana Torrini),第三部则有美国著名女高音蕾妮·弗莱明、传奇女歌手安妮·莱诺克斯和爱尔兰长笛大师詹姆斯·高威为本片配乐润色。即使独立来看,《魔戒》的配乐也可以称为是极其出色的发烧天碟。现在,好莱坞作曲家因为时间关系一般都很少自己指挥乐团了,而霍华德·肖则指挥了整个《魔戒》所有音乐演奏,他对这部作品的心血也可见一斑了。

我极为喜爱《魔戒》三部曲的电影原声,买过美版、欧版等三四个版本总计十多张CD,真是百听不厌!争取以后拍照片放上来。

谢谢各位同好!

引用一段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台词作为结束吧:

我给你埃兰迪尔之光,

我们最挚爱的星辰。

愿它在所有光亮都熄灭时,

在黑暗中为你照明!


user avatar   luo-shui-xing-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不说剧本,剧本对一部电影/电视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看看隔壁HBO,没了马丁大爷的剧本加持,2DB把权游玩成什么鬼样子了。


也不说演员的演技,因为很多地方根本就不考验演技。

也不说圣盔谷之战、帕兰诺平原之战、黑门之战等各种名场面。


你就说这个片段。

因为对圣盔谷之战的袖手旁观,刚铎迟迟没有向洛汗发起求援,于是甘道夫掩护皮聘点燃了烽火。

烽火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1353053273432064

单纯就是镜头和配乐,单方面对其他电影全方位、无死角地吊打,不仅完爆全世界,而且锤爆好莱坞。


这三部电影一共获得了17项奥斯卡,纵观整个电影史也是最巅峰的存在,秒杀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影制作没有半点问题。

这背后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强横无匹,是数年时间里,彼得杰克逊团队的不懈筹备,是26000多参与人员的艰苦付出——274天的拍摄时间,500多个拍摄场景,10000多个塑胶面具,48000多个拍摄道具,仅仅是咕噜的面部肌肉,前后就制作了9000稿。

于是《魔戒》三部曲横空出世,吊打众生,再无来者。


有时候你得相信,不是所有事情都会随时代进步的。


user avatar   maxdea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名反对所有吹好莱坞电影工业和cg的答案。

首先,你看了花絮就知道,花絮里主创们,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工作人员吐槽的最多的一点就是这根本不是一个好莱坞电影,这就是一部高成本的新西兰独立电影。

怎么比较好莱坞电影和独立电影呢?这么说吧,如果魔戒是部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产物的话,需要布景和道具,他们会去专门的道具商店租,让布景公司做;如果需要群演,他们会去演员工会招;如果需要特效,他们会去找特效团队做;同样所有的环节,从视觉效果、声音效果、配乐、剧本……好莱坞都有专业的人员可以帮你解决,这样拍出来的电影,才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成功。比如漫威电影系列的成功,就是明明白白的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成功——只要有钱,有IP,有一个商业头脑出色的主创,你可以量产优秀商业电影,并且几乎从零开始创造一个娱乐帝国。

然而魔戒是怎么拍的呢?可以说,这电影成功50%要记在托老身上,一方面是创造了这么个世界,一方面是吸引了世界上这么多粉丝能够愿意为电影贡献自己的力量。剩下45%要记在彼得胖子头上,其他所有人5%——不是其他人贡献太少,而是彼特贡献太大了。

这部电影之所以是独立电影,甚至说是彼特杰克逊一个人的电影,是因为这货本身就是独立电影导演出身。大部分自媒体文章都片面强调了他的书迷属性而忽略了他的这重身份——有人说他是全才,的确如此,但他之所以是全才,是因为他不是好莱坞电影体系里成长起来的,他就是自己捣鼓独立电影出身的,所以从剧本、摄影到道具、特效,他每一样都自己玩过,而且很清楚自己动手能达到的效果和成本,这才是这电影成功的关键。花絮里你可以在所有的环节看到PJ的身影,因为基本上所有的你能想到的环节,全是PJ拍板的——而他之所以要参与,是因为他要确定,整部电影拍出来是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件事,好莱坞再也没有复制过,PJ本人也再也没有复制过。

那么,下面说一些花絮里提到的东西,也是为什么这电影是独立电影以及为什么彼得杰克逊是电影成功的最大功臣之一的点:

  1. 维塔特效的问题,也是为什么我反对无脑吹cg的答案。首先,现在看起来好像是指环王选择了世界上顶尖特效团队维塔特效才有了魔戒的诞生,而实际上发生的情况是——彼得杰克逊知道雇佣好莱坞团队做特效肯定超预算,所以决定自己做,而维塔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公司,而那个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小作坊而已,这其实是个风险超高的决策因为没人知道能做成什么样。接着,他们在新西兰招了一堆学视觉设计的本科生。他们的目标可不是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特效团队,而是恰好做出符合PJ需求的特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维塔特效可不是个单纯的电脑cg公司,他们包括道具化妆等等……只有在万不得已才上cg,为什么呢?因为cg贵而道具化妆省钱,更何况新西兰人力便宜,甚至还能白嫖到粉丝义务贡献。这里最大的贡献者就是PJ本人,因为这件事最难的地方是决策。就像一个公司要做某个IT项目,简单的方法当然是外包,但这个时候CEO拍板——因为我们的项目有xx特殊需求,所以外包一定做不好,到时候会超支,而我自己有个团队,虽然现在人手不足,但是每个人都是精英,我们可以又快又省的做出这个项目。这样的决断,如果CEO不同时是个资深IT行业专家的话是做不出来的。最后的结果证明是他成功了。
  2. 有关剧本,我们都知道这剧本是PJ和他老婆以及菲利帕·鲍恩斯三个人创作的。PB是后来加入的,她贡献了电影中超多精彩的文戏和经典台词(比如开场白“历史变成传说,传说变成神话”)。但从小说转化成电影剧本这个工作,则主要是PJ和他老婆完成的。也就是说,作为书迷的PJ在读完书之后就一直开始想着这书要怎么搬上电影,哪些情节该留哪些情节该删,每个场景是什么样子,每个镜头该怎么拍,每个人物该谁来演……甚至,我估计他在那个时候就想过——这特效要是我自己来该怎么做。这才有了PJ后来对于这个项目的全面掌控。
  3. PJ对于电影的掌控到什么程度呢?很多自媒体提到了这部电影的细节,例如找来了魔戒小说的插画师来做艺术指导。但这个决定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是PJ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想好了,比如艾辛格的形象,就是某位插画师的某幅画。于是,他请来了那位插画师加入美术团队来丰富艾辛格的细节。此外,比如霍比屯,比如米纳斯提利斯,比如摩瑞亚的形象等,其实都是PJ清楚自己心中的形象来自某本书的某张插画,于是按照他的想法去完善的。其实在电影开拍前,整个团队用分镜图,cg和配音基本上已经把大部分电影情节还原出来了,所以整个电影实际上是——按照PJ的分镜图和剧本、在PJ心中的插画那样由插画师和道具布景师还原的场景下,由PJ选的演员,在PJ找来的邪典电影配乐大师Howard Shore的配乐里,演PJ的电影。
  4. 另一个关于魔戒的误区是动作捕捉——咕噜本来并不是一个动作捕捉角色,也并没有计划让安迪瑟金斯出演。原本,PJ只是想做一个CG角色,然后目标是——怎么说比星战前传里的扎扎宾克斯强就行了。所以,其实第一部里一闪而过的几个咕噜的镜头都是纯cg。接着,第二部因为咕噜的戏份更多,所以PJ决定找一位配音,于是阴错阳差地找来了安迪瑟金斯,这个巧合不仅造就了咕噜这个经典角色,也成就了动作捕捉表演大师安迪瑟金斯,乃至动作捕捉技术在未来电影领域的广泛应用。然后,由于AS配咕噜声音的时候也会用夸张的表情,于是PJ觉得干脆把他的表情用在咕噜身上好了。于是就有了“表情捕捉”——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脸上和身上贴亮片的动作捕捉,而是AS演,然后后期逐帧根据AS的表情做咕噜表情的表情捕捉。而再之后,因为有一段和sam厮打的戏,由于肖恩奥斯丁(sam的演员)在无实物的情况下没法很好的演出厮打的效果,PJ就说AS你干脆真人上去演好了。结果PJ发现AS不仅声音像,表情像,演的也活脱脱就是咕噜,于是改动了剧本加上了咕噜内心挣扎的部分(书里没有),然后后面疯狂给咕噜加戏,这才有了影视经典的咕噜角色。后面还有个花絮,说每次电影拍完都不是完事,经常PJ觉得需要加戏,于是把演员重新召回新西兰。AS说有一次他飞到新西兰,刚到PJ家,就在PJ家客厅里,PJ拿起个家庭摄像机就让AS开始演(独立电影人本色暴露)。AS吐槽说我千里迢迢赶过去,结果连杯咖啡都不让我喝就让我在地上打滚。
  5. 最后说说霍华德肖的配乐。首先选中霍华德肖而不是可能更擅长此类史诗题材的作曲家例如john williams大神的原因,是PJ本人的爱好——PJ很喜欢大卫柯南伯格(变蝇人)的cult片,在他心中能够做出这种紧张令人不安的诡异感觉的HS最适合来做魔戒这种风格奇诡的作品的配乐,从结果上来看,简直是慧眼识珠。而且,与通常情况下作曲家会在全片拍完做出一个样片寄过去然后看完心里有了大致方向开始作曲不同,PJ在拍摄过程中就邀请HS来新西兰看看他们的拍摄。结果HS欣然前往,然后立刻被吸引了,这才有了给每个势力一个单独的主题这样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想法,还经常是看到拍摄突然有了灵感,然后直接写完就找地方录下来。然后这个作用是相互的,比如摩瑞亚矿坑那段在当地礼堂录的时候,维果莫特森和几个演员就去参观了,他们一听就觉得这配乐太符合场景了,甚至开玩笑说他们应该把交响乐队请到拍摄现场去。最终,魔戒的电影配乐也成了HS的生涯代表作,也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6. 多加一条:影片中最难的特效,实际上是如何让霍比特人比其他人小一号。放在现在很有可能用绿幕和电脑合成解决一切了,但在当时,维塔特效出于成本和各方面的考虑,采用了7种方法来实现这一效果,包括:1,两种大小的布景和道具:比如袋底洞(比尔博的家)就搭了一大一小两个,大的用来拍比尔博,小的用来拍甘道夫;2,错觉:用近大远小的基本原理,让两个演员一个离镜头近,一个离得远,再通过某些道具让观众产生错觉——比如甘道夫和弗罗多说话的时候,其实两个人并不是面对面,而是一前一后坐着,但是通过错觉让观众觉得是面对面。但这样无法前后移动镜头,否则会露馅,所以剧组甚至做了一个可以一边挪动镜头所有的道具和演员的位置会跟着移动的机关;3,用高跷和机关手做出“巨人”:比如跃马旅店那段,霍比特人在人类中穿行的感觉,周围的人就是这种机关做出来的巨人;4,侏儒替身:每个霍比特人和吉姆利都有自己的专属侏儒替身演员,负责演一些远景或者配合的动作戏,有的时候还会带上特制的面具;5,巨人替身:还有个两米多高的巨人替身,极偶尔的情况下,比如有互动但是需要霍比特演员特写的时候,用来做正常人类演员的替身;6,在特殊场景,比如只拍上半身或者前景有遮挡的情况下,让霍比特演员跪着演;7,最后,自然还是少不了绿幕抠图,通过特效等比例合成。总而言之,在这一个特效上,就已经可以看出维塔特效的NB之处——无论是电脑特效,还是依靠传统方法,例如道具、布景、错觉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他们首创的,都在曾经的电影里用过,而维塔在掌握这些技术的同时,会根据不同的场景,用一切方法,或者说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实现电影需要的效果。
  7. (4.30添加)当然,我们还是要说说cg。现在被cg喂刁了口味的观众可能都不知道没有cg的年代电影应该怎么拍了。比如国内奇幻电影总被人吐槽的五毛特效——归根结底是个什么原因?难道电影制作方不知道自己的特效是五毛水平吗?他们当然知道,但除了用特效,他们也不会用别的啊。而魔戒这片子PJ的原则就是——能不用特效尽量不用特效,因为他知道当时的特效技术达不到他想要的真实效果(别的回答也说了,PJ一上来给所有人对这部电影的定调就是——这不是一部奇幻电影,这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他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在原故事发生的地点的遗迹上,还原过去的这段历史)。所以,几乎所有的大场面的背景——你以为那是3D建模,其实那全是手工一点一点等比例雕出来的模型。然后,通过和近景同步的运镜拍下来之后,再合成到背景的——比如瑞文戴尔、艾辛格、摩瑞亚、卡拉斯加拉顿以及阿苟纳斯巨像,全都不是电脑cg,而是精细地手工做出的模型,近距离拍下来,然后合成到背景上的。所以,我们打个比方:假设我们要拍三体,拍地球舰队——cg能做出真实的效果吗?肯定没戏,能够不五毛特效就行了。但你相信国内会有导演会为了这种“真实感”请一堆模型师做出等比例的舰队然后拍完了合成吗?
  8. 所以说,魔戒到底什么地方用了cg呢?实际上是不得不用cg的地方——怪物。这里就得说,三部曲的确是集中一起拍完的,但后期,尤其是cg特效的部分不是一起做的,所以三部的cg水平是逐渐进步的——第一部中最重头的怪物就是摩瑞亚的巨魔、炎魔和水怪了,可以看到三者全是比较阴暗的,可以模糊细节的场景,尤其是水怪,其实用了大量剪辑技巧,以及飞溅的水花来模糊水怪的触手塑料感。到了第三部,就有了猛犸巨像和戒灵的大量cg镜头。另一个cg的重点对象就是大场面战争场景——近景用的是群演加演员,远景是用电脑合成。第一部上来对索伦的战役中,远景的人物动作还比较僵硬,第二部圣盔谷大战同样在黑夜,而第三部的cg就可以驾驭帕兰诺平原这样的大战了。但以现在的眼光去评价第一部的cg显然是求全责备了——第一部上映对于奇幻爱好者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我还记得我当年在电影院看到之后走出电影院久久沉浸在电影里的感觉(暴露年龄了)。要知道,在此之前,最好的奇幻电影可是龙之心或者是烂到被粉丝痛骂的龙与地下城啊……那个时候就算评价不错的龙之心里cg龙,其实也只能评价说“他们尽力了”。但魔戒里的巨魔即便用现在的眼光看,也没法用“假”去形容吧。换句话说,其实第一部魔戒,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第一次能够“真实”的拍出“奇幻世界”的感觉。但这里又得吹PJ了——当年为什么PJ想要拍魔戒呢?其实原因也是PJ看了侏罗纪公园2之后觉得cg已经发展到可以拍魔戒的程度了,所以才拿着本子去找电影公司的。

user avatar   zhang-shu-fan-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

许多好回答珠玉在前,也来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推荐一本书,《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诸位有兴趣可以看看,也许会对PJ和魔戒系列有更深的印象。

老魔戒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王者归来》,上映于2003年,距离今天也已经有12年了。没有人可以否认这系列电影的伟大,没错,它是幻异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注意并不只局限于史诗魔幻)。但是我还是想略微指出,题主的说法也并不严谨;以2000年Fellowship的数码特效质量来看,是远不如今日的;而有了大量进步的2003年的Return,比之今日的特效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客观的特效进步。真正让LoR的观看体验如此震撼的并不完全倚靠CG、合成等等数码特效技术本身,而是创作者的特效思维。

例如魔戒1中莫利亚门口水怪的段落,仔细看大图会发现在水面细节、触手细节方面瑕疵很多,还是显得比较“假”。然而创作者意识到这个CG水怪制作上的难点,因而减少了水怪的镜头,强调触手和角色的互动。

通过切得很碎的镜头、运动性很强的运镜方式、强烈的音效和音乐效果、阴暗的色彩设计,创作者不仅没有让这个制作上相当拖后腿的水怪模型成为弱点,反而强化了这一段落的紧张感,令人叹服。

再看一下魔戒1里对米那斯提力斯的建模水平,显然可以感觉到比较力不从心,用光和远景质感还是有些CG感。

这是魔戒3中米那斯提力斯的远景,水平上了很大的层次。

这是魔戒3中米那斯提力斯的细节水平。

反观魔戒1中米那斯提力斯的细节,不仅镜头少,也利用夕阳光效,加强阴影,明显不如三年后的版本来的细腻真实。然而,镜头里利用光效的这个方法很有意思,不仅可以掩盖当时建模水平上细节方面的不足,反而体现出王者之城落日余晖的韵味,不可不谓心思巧妙!

以上的例子说明两点:

1、CG等数码特效技术在2000-2003之间的发展已经如此迅猛,更不用提和现在的差距,进步还是很大的;不能说当时的技术仍然可以秒杀今天。(就算是和国内比也不能这么说。好比你外婆用一个农村灶台就做出来一桌好菜,你拥有高档厨房却连炒个鸡蛋都糊;一桌好菜确实秒杀糊鸡蛋,但是并不能说土灶台就秒杀高档厨房。倒不如说,要是你能学会外婆的手艺,那就牛逼了)

2、技术不足被创作者非常牛逼地掩盖了,并且还达到了更好的效果。这是魔戒剧组的高明之处。

以上是关于特效方面的;题主虽说抛开剧本,但我们不能不说,老魔戒三部曲之所以如此经典,更重要的是在它创作、制作两方面的高超水准。

彼得·杰克逊是一个绝对的电影天才。要知道,他是一个对于幻异、邪典电影拥有极度痴迷的影迷;说实在话,类似于《魔戒》这样的题材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他对于特效、魔幻世界、极端心理的痴迷使得他早在幼年间就开始了制作模型、拍摄超8短片的尝试。这些内容在我文首推荐的书中有详细和有趣的介绍,大家可以去了解。

总之,PJ是魔戒整个团队成功的最重要保证,他在前期工作中的完美主义、超凡的想象力、敏锐的判断力,帮助包括概念设计师、模型设计团队、选角团队等各个工种超乎水平地完成任务;他在拍摄工作中的吹毛求疵、赏罚分明使得整个拍摄工作完成了超额的素材(这对于后期来说太重要了);在后期制作中对于特效的了解程度、将特效从制作提升为创作的努力……充分证明一个好的导演对于电影来说有多重要。(新三部曲拍摄时初定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当时好多老三部曲的演员就不高兴了。其实吉尔莫也是个不错的导演,《环太平洋》。)

况且,PJ也不光是导演——由他创立的维塔工作室,如今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多高就不必说了;单说他们为了这部电影,把当时颇为昂贵和低效的大场面特效软件Massive Software经过不断实践,修改成接近今日的版本,直接影响到了后来的大型战争特效制作领域……除了星战等那几个和魔戒同等体量的片子之外,你能找到另一个因为一部电影就改变了一种特效领域的例子嘛?

(Massive是一款非常厉害的大型多人场面制作软件,能够制作出多达数十万的互相独立、能产生动作的士兵;现在它也有家用电脑版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一探究竟。)

而从整个电影的内容创作角度来看,我不详细分析,就举一个很小的例子:

魔戒1的开场,也即整个魔戒系列的开场。(啧啧,看看这个镜头,真特么漂亮。这可是九戒灵唯一一次正常形态出场哦)凯特·布兰切特的配音缓缓进入,节奏掌握很讲究,不断淡出到黑、由黑淡入。(这一段配音的人选也斟酌了很久,足见创作者的谨慎)

进入第一次魔戒战争的片段,节奏变化,黑场消失,音乐起,旁白略去,气氛提高。

魔戒遗失,再度节奏减弱,旁白起,音乐落,淡出淡入频繁。注意整个这个段落的影调、色彩和摄影,全部的暗调子,缓慢和充满所谓“史诗感”的镜头设计,基本是用黑白灰三色,非常克制。

缓慢的空镜,整个段落压抑、沉闷,充满洪荒之感。足足将近8分钟,已足够让观众极度沉浸,然后——

镜头一转,50年后,沧海桑田——色彩明丽,镜头平稳,景深悠远,人物形态闲适,音乐转换为著名的“Dancing Hobbit”。(这是公映版的剪辑顺序,导演版不同)

除了使用这样一个极度克制与鲜明的段落对比,还有什么能将观众快速引入这个神奇而辽阔、黑暗的中土世界,然后再进入到美丽、田园诗一般的夏尔?若非创作者深刻地去解读了原著中对于田园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又怎能表达出这样的情绪和思想?正如邓嘉宛老师所说,这些创作者都是热爱着中土的啊。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但正是这样充分使用电影艺术视听技巧的手段,使得本片永远是电影史上的经典,而绝非仅仅因为特效。

关于剧本问题,不详细介绍了。原著三部曲的内容、芙兰·沃尔什和彼得的强大夫妻档、长时间的打磨都促进了这一点。

当欣赏完这三部电影时,我们常会恍惚,仿佛那二维平面投射出来的世界才是真实,而自己身周围的一切均是虚妄。那神奇、瑰丽、危险、辽阔和壮美的中土世界,不正是电影这造梦艺术最完美的代言么?

巅峰的史诗文学原著、巅峰的导演、巅峰的团队:何止秒杀今日院线电影?




  

相关话题

  郭敬明新片《爵迹》的电影原始文件大小4个T,业内处于什么水平?能提升多少视听体验? 
  国内外,哪些知名电影是全程手持摄像机拍摄的,有哪些导演喜欢用手持摄像机拍摄电影? 
  中国顶级电影导演的创作分别有哪些特点?如何评价他们的地位和对电影史的贡献? 
  在《指环王》中,为什么甘道夫之类把Frodo视为主英雄而不是贡献更大的Sam? 
  中国顶级电影导演的创作分别有哪些特点?如何评价他们的地位和对电影史的贡献? 
  电影《奇迹》改名为《奇迹·笨小孩》,如何解读这一变更?背后都有哪些原因? 
  为什么只是半年的疫情就会让电影业陷入寒冬? 
  电影制片人如何找到好编剧? 
  为什么韩国电影中,中国人角色形象大多呈现负面? 
  在《指环王》中,为什么甘道夫之类把Frodo视为主英雄而不是贡献更大的Sam? 

前一个讨论
曾博为什么没有去投行?
下一个讨论
怎么评价宋徽宗赵佶?





© 2024-1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