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行为是否合理?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大部分答案,我只能说,中考过去太久了,很多人都记得故事梗概,但记不清原文了,更记不住当时老师怎么教的了。


一部优秀的小说,不是单纯批判某一点,而是陈述一个现象,给出相关面的思考。

虽然当时老师讲的东西我也记不全了,不过搜了一下网上的精品课件,看到的课文中心思想和印象中当年老师讲的差不多,不过我印象中老师还提到约瑟夫一家的虚荣。


然后看看课文,一步步评价菲利普夫妇: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很多人纠结于这部分,认为菲利普夫妇做法是正确的。的确,于勒早年乱花钱,使得菲利普分得的遗产缩水,这属于是人都会反感的,随后家人把他送上船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故事就到这里,也就是很多答案说的“于勒花家里的钱不务正业,家里不该管他”。


但全篇丰富的内容多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

弟弟不成器,花了家里钱,按理说送走了各自过各自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当听说于勒发财了之后,这一家是什么行为呢?是望眼欲穿的盼望!甚至还制定各种花弟弟钱的计划,比如去买别墅。

于勒这些年在美洲做了什么?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赚到钱?不知道。但是仅仅凭着两封信,夫妻俩就不断念叨、期望这个曾经混蛋的弟弟,你说这算是势利呢还是势利呢还是势利呢?


再后来还有一个小插曲。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因为于勒这封压根无从知晓真伪的信,就得到一个女婿了。整个社会对于金钱的渴望——哪怕一根不知真伪的稻草都如此在意。


小说的高潮就在最后又遇到于勒的时候。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注意一点,于勒早年确实混蛋,然后一走十几年。这十几年里于勒除了早期的两封信外,并没有和家里有什么实质性联系。曾经写信的是这个于勒,没有给家里带回一分钱;现在做落魄水手的还是这个于勒,虽然潦倒但也是自食其力,并没有再向哥哥嫂子要一分钱。但是,畅想弟弟富翁和看到弟弟穷鬼时候,哥哥嫂嫂的的态度是180度大转弯的。你说这仅仅是因为早年弟弟不争气而生气,还是亲情已经完全被金钱覆盖了呢


最后就是本文主人公给了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被母亲知道后的反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去!"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十几年没见的兄弟了,以前确实混蛋过,但之后也算自食其力十几年没有招惹了,而且被家里人念叨想念了十年了,现在看到他潦倒了,不仅不愿意相认,而且十铜子都不愿给了。不管是什么理由,这种亲情有没有让人感动齿冷?这种瞬间情绪从期望到避之不及的样貌有没有让人厌恶?


现在再回头看前面所说的小说主题,有没有感到入木三分?


莫泊桑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财富急剧积累,许多传统的观念逐步解体。但在这个发展中,人们对金钱的追逐越来越强烈,以至于本来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当然,不管是什么制度下,于勒早年的行为都会让家里人不满。但是,如果真的认真通读小说,会意识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远不是因为早年混蛋而无法原谅才最后不相认的。骨子里对金钱的渴望无限大,对亲情的在乎无限小,所以才会十几年里因为两封信而无限思念于勒,又因为看到他的潦倒而如此狠毒的咒骂于勒。至于于勒是花了家里的钱还是自食其力反倒不是最重要的,有可能赚大钱给家人花的于勒是好于勒,穷光蛋于勒是坏于勒,标准就这么简单。而且,如果是前者,这个亲情值得天天叨念;如果是后者,这个亲情还值不了十个铜子。


所以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否合理?这种态度反映了那个时代底层小人物的辛酸和卑微,但依然无法掩饰他们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与淡漠的亲情。


user avatar   zheng-zhuang-go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菲利普夫妇的行为非常合情合理。

大家都不要觉得自己有多高尚,咒骂菲利普夫妇无情无义,嫌贫爱富。其实此小说揭露的是一个普遍现象,也就是说,金钱社会里,大家都是这个样子的,你跺你也麻。

正好今天中国也是金钱社会,大家对这样的社会都深有体会,我们可以拿今天的社会来做个例子。

假设你是个普通人,有个弟弟小时候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把家产败光,又整天依附你生活,睡吃坐喝,你是不是一心想赶他滚?肯定的。

他走几年之后,给你来信,说他发了大财,有几亿的身家,你是不是得整天巴望他帮你一把,给你个几十万、几百万?是不是得整天夸他有本事,好比胡屠户夸赞范进“我早就看他不平凡了”,把他以前的坏都忘得一干二净?这也是肯定的。

而有一天你真遇见他的时候,发现他是个乞丐,你是不是又得避之唯恐不及?也是肯定的。

所以金钱社会里,并不是只有菲利普夫妇才这样可恶,而是人人都会这样,谁也不会比谁高尚,火炭掉谁脚上谁都疼。大哥不要说二哥,老喘别嫌猪哼哼。彼此彼此。

而所有人都会是一样的人,这是由私有制的金钱制度决定的,不是由人性决定的,人就好比水,在方盒子里就是方的,在圆盒子里就是圆的。但是作者的认识水平不够,还没能揭示这么深刻,他仅仅揭露的是普遍存在的表面现象。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么一种人,总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好像他有多么高尚一样,批判这个指责那个,而从不唯物辩证地考虑问题,更不知道从制度上考虑问题,就致使尽管批判很犀利尖锐,问题也丝毫不能解决。我想,看了这篇小说之后,批判菲利普夫妇的人有很多。但是这么多年来,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减少一点了吗?包括本小说的作者,也是这样一种人,扬汤止沸。


user avatar   wen-lin-58-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面对游行示威,这个中国总领馆要是能换成美国大使馆,那么这个局面将绝杀。

可惜换不得。

毕竟美国国土上暂时不能有美国大使馆。




  

相关话题

  有哪些很短却很悲伤的故事? 
  哪部小说的结尾堪称神来之笔? 
  怎么看一本书翻译得好不好? 
  郭敬明的书值得一看吗? 
  年少没多少感觉,长大才恍然大悟、赞叹不已的好书或好文,有哪些?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说喜欢薛宝钗? 
  托尔斯泰为何如此讨厌莎士比亚? 
  有哪些有趣的文学哏? 
  那些只有看了《废都》才懂的笑话? 
  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最后一战是否打得不够精彩,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天猫的旗舰店里卖的东西是正品吗?
下一个讨论
瑞典环保小将 Greta Thunberg 的动机是什么?她的经济支持是何方提供?谁会得利?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