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律所(红圈所除外)无论规模大小为何给(已毕业全职)实习律师的工资都是如此的少?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有两本资格证(律师&专利代理师),我处在律师行业和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的交界地带,刚好可以观察到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

在这个交界地带,同一个刚毕业的小白,
如果他在律所工作,起薪大概是2K~4K;
如果他在小型知识产权事务所工作,起薪大概能在4k~6K;
而如果是上点规模的知识产权公司,起薪可能在4K到8K,甚至有机会突破10K。

(以上仅为个人感受,如果感受有偏差那也很正常,毕竟我只是和一些人聊了聊天得出来的结论)

然而,知识产权机构竞争不过律所。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大多数小白选择了律所。

我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第一个原因是:隐性报酬。

通过律师实习并获得执业证,本身就是一种报酬,而且这个报酬很贵重。其实通过专代实习获得专代的执业也是一种报酬,不过这个报酬相对而言没那么重。

这种隐性报酬的存在,客观上抚平了一部分收入差距。

第二个原因:中长期盈利能力不同。

在知识产权机构工作,一眼就能看到收入天花板在哪里。相对而言,律师的收入增长空间要广阔得多。如果考虑到远期收入,肯定是选择律师之路更为合适,那么既然如此,实习律师也是不得不经历的一环。

有国外学者研究过同一地区数家餐厅的工作人员的薪酬,发现厨师助手的收入平均比侍应生要低10%左右,但是想当厨师助手的人更多,侍应生却经常招不到人。其原因之一也是如此——厨师助手大多在10年内成为主厨,而一旦成为一名优秀的主厨,收入就会甩开侍应生一大截。

第三个原因:人性贪婪且冷酷。

人性都是贪婪且冷酷的,有的带教律师心里有良知,能够适当克制一部分阴暗面,遇到就是三生有幸。有的则没有。所以,工资当然尽可能低,不要过分低于行业水准就好了,把钱省下来,带教律师就可以自己下馆子、旅游、给孩子报兴趣班。

还有的不但没有良知,反而有个阴暗增幅器,超越职责界限与行业习惯,合理不合理的便宜都占。比如我见过徒弟给师傅介绍案源,师傅答应给徒弟分成25%,结果案子收到款之后,师傅要先把所有的税费从徒弟的分成里面扣走,剩下的几个点才是徒弟的,还欺骗徒弟说这个是行业惯例。另外,还见过要求实习律师到自己家帮忙做饭的、帮忙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照了照片让实习律师P图的、以及凌晨2点打电话让实习律师给自己送卫生巾的。

还有的,它心里除了阴暗增幅器之外,还多出了一大堆男盗女娼的坏东西。具体可以参考金杜清晨六点半事件,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实习律师/实习生发生性关系。这种就是属于动物本能的范畴了,所以我也多次力劝可爱的萌新们,选带教律师的时候要多方打听,专业水平次点就次点,问题不大,但是人品道德是硬指标。

当然,这个世界上完全可能出现圣人,但是我估计最起码100万人里面才能出现一个圣人。目前中国律师数量还不够。

最后回答这个问题:

律所名义上说是为了让实习律师来学经验技能本领的,薪酬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这句话,到底是真诚相待,还是虚伪之言?

虚伪之言。

这句话就像“我招你来上班是为了给你发工资”一样滑稽。

实习律师来学习经验本领,是实习律师自己的收益,这件事情和律所/带教律师是无关的,律所/带教律师也不能从中获取任何利益。所以不可能有人专门为了“让萌新学习经验本领”而“提供一个学习机会”。

律所/老律师是要盈利的,他们不是慈善机构/慈善家,把你招进来,必然是看中你能为他实现某种价值。

实现什么价值呢?

一个成熟的老律师,由于成名已久,加上各路亲朋好友人脉广泛,以及回头客等,一年可能可以招揽100~1000件案件。但是,如果他不带实习律师,事必躬亲的话,他一年办30~50个案件就很厉害了。

那么剩下的50~970个案件的工作量,谁来动手办理呢,哪怕仅仅是按照老律师的指挥来操作?

你已经是一个大学毕业的萌新了,相信你自己能合理地思考这个问题。

有的律师答主说可替代性高,没错,的确可替代性很高。但是餐馆服务员、工厂流水线工人、快递小哥的可替代性都比这个高,人家挣的钱是实习律师的几倍。


user avatar   jin-ji-de-lawy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两种错误论调:

1、律师行业实习制度是导致低薪的元凶;

2、只要忍过实习期,拿到证,再熬上几年,收入都能不错。

我直接抛【结论】吧,论证过程在下面你们自己看:

1、不光实习律师工资低,律师助理甚至一般非诉团队里的承做律师,待遇都不高。所以这不是入行第一年的问题,也不是第二第三年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长期的问题。

2、理性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由这一假设推出了供需定价原则。而实习律师的本质,就是【劳动力】商品,其价值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看看每年多少人从法学院毕业,又有多少人走上法考的考场,最后有多少人去律所实习,你会明白,市场的话语权在律所手里,在律师手里,不在拿着法考大黑本一脸茫然的小朋友手里。

3、拿到执业证之后以诉讼业务为主的年轻律师,收入会有很大的提升,部分青年翘楚会迅速达到年20、50甚至过百万的收入。为什么?因为拿了证的诉讼律师,迅速从【劳动力】变成了【劳动力】+【生产资料】的小业主,他可以自己完成【生产】的全过程了。

4、我认为,未来,律师行业可以对标现在的注会行业。律所规模化、公司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年轻律师变为工薪白领的趋势不可阻挡,行业薪酬下降不可阻挡,头部优势积累、行业资本通吃的趋势不可阻挡。


好,下面贴一些我找到的资料数据作为佐证。


因为我持有注册会计师和专利代理师证书,所以优先把他们列为对比,


为了进一步丰富数据样本,再把执业医师也加进来,茶不多了。


收集不易,各位且看且珍惜。


截至2018年底,我国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年诊疗人次数达到83.1亿,分别较1998年增长【80.4%】、【290.1%】,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学教育网

2009年,我国执业专利代理师为6022人,此后以年平均6%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执业人数增长速度加快,年增长率提高至12%左右。2014年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超过一万人,之后以每年新增2000人左右的趋势上涨。2018年执业专利代理师人数达到1.8668万人,新增2301人,年增长率为【14.1%】。

--------中国知识产权咨询网

2018年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1万件,同比增长12.5%,排名跃居全球第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受理商标注册申请574.8万件,同比增长55.72%,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

---------中国日报网

根据中注协历年来公布的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数据显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业务总收入由2008年的310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7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4%】。

--------前瞻经济学人

截至2018年底全国拥有执业注册会计师【109352】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注协执业会员(执业注册会计师)【105570】人。截至2016年9月30日,全国共有注册会计师【102671】人。2015年底注册会计师总人数为【101376】人。

--------搜狐网

2015年我国共有律师【29.72】万人,2016年我国共有律师32.55万人,2017年我国共有律师35.72万人,2018年共有执业律师【42.3】万人。

---------搜狐网

2018年的数据:北京律师总创收199.29亿,人均【68】万;深圳律师总创收56.13亿,人均【48】万!2005年,北京律师总创收80亿,人均【50】万元!2005年,深圳律师总创收10.6亿,人均【35】万!

------搜狐网

我把数据做了简单的处理,列在下面,我不分析,大家自己看吧。毕竟很多数据监管部门貌似没有公布,缺失严重,比如国内律师行业年营收总额等等。作为曾经的工科生不想打自己脸随便下断言。不过我相信基本的结论大家应该能达成一致。


其中【行业总收入增速】 大于【 行业人数增速】的,日子过得不会太差。


可是,你看到北京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律师的人均收入增速了吗?连通货膨胀率都没跑过!


要知道,律师行业可是二八定律的典范,


而你我,只是被平均了而已。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让我知道你曾来过】


user avatar   xubinlv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最近听岳云鹏老师的相声比较多,有个挺好玩的节目叫《保安队的日子》,很逗。说的是岳云鹏离开老家跑到北京当保安的故事。

其中有这么一段,小岳岳按照他爹的指示要离开村出去闯闯,从他们家 pia 县“北上”。北上去哪里呢?去 chua 县。

孙悦老师就问:北上你不是去北京,去 chua 县?

小岳岳答:北上到 chua 县坐火车去北京。

据我所知,很多河南同学都是先到郑州,然后从郑州坐火车来北京。郑州就是那个 chua 县。

那么当保安一天赚多少钱呢?

可能郑州便宜一点,北京贵一点,安保公司一个保安一天大概要100、200元的价格,所以无论是北京还是郑州,保安一个月下来,也有大几千到手。

今天题主说郑州实习律师一个月的工资是1200块钱,平均一天才几十块,也就是说连保安都不如。作为同行,我觉得难过又心酸。

既然这样是不是我们律师这个行业不如保安,更不如相声行业,赚不到钱呢?

还是因为律师事务所的老板都太抠门,觉悟不如保安队的队长?更不如德云社的班主?

岳云鹏尚且要从保安转到德云社说相声,那实习律师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转行去做保安,或者更进一步,往曲艺行业发展呢?

该做捧哏还是逗哏,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逗哏吧,有点累,还得唱,可是捧哏总得叫逗哏爸爸。


律师行业不赚钱?没有的事儿!

首先我们明确的说,律师行业赚钱比当保安和说相声容易。如果我说的不对,你可以去说相声,没人拦着你。

这里我谈三个数据,第一是创收,第二是人均创收,第三是到手收入。

如果法律服务业和其他行业比创收,比如和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他们比市场规模,律师行业肯定是没办法比。

中国大环境如此,法律相对落后一些,基础不好。今天中国法律服务业的规模,大体上和手游差不多,我们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几年前一年五百多亿,现在一年一千多亿问题不大。

阿里巴巴2019年的创收是3768亿,是中国全体律师的总和的好几倍。但是也别太没信心,因为所有电影演员创造的票房也不过区区几百亿。当然你可以说明星们比律师们创造了更多的广告收入。

和很多传统行业比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服务行业肉眼可见的在扩张。法律行业可以说是当代除了互联网以外,在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按照最高院的统计,我们连续几年全国案件数量都以20%~25%的数量递增,跑赢了GDP。

就以题主所说的河南为例,在过去几年,河南的法律服务市场规模是递增的。

上图是全体河南律师代理的案件数量图,如图可见,在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并不好的时候,河南的法律服务是增长的。

作为对比,我们看北京(下图)。

直到2018年,全中国法律服务业无一例外都在增长,但是2019年尤其是到了下半年,随着市场的变化,很多法律服务产品因为上游行业不景气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其一些非诉业务比诉讼业务缩水还要更惨重。

河南和北京相比,一个上升,一个略微下滑,但是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恐怕是十年内都靠不到一起。北京一个城市,毫无悬念的可以吊打河南一个省:一个是全国市场,一个是全省市场。

北京和上海的总业务量加到一起,差不多是全国的一半,如果再加上广深就更接近了。也就是说四个一线城市就占了律师业务的半壁天下。这还不算那些北京的律所把业务挪到全国各地的问题。

北京是一个市三万律师,河南是一个省才两万律师,人数也多出50%。

接下来人均创收,看下图:

这是2017年的数据,北京和上海人均创收分别是70和90,因为各种原因,北京其实比这个高,而上海比这个略低,不过不影响我们表达文章的意思。

随着各地律师业务的持续增长,司法系统会不时的更新行业数据,尤其是赚钱多的时候。可以说是报喜不报忧。有消息说2018年京沪业务也是增加的,都超过200亿。

表单上没有河南,河南我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数据,如果哪位有可以给我提供一下。我认为河南可以参照天津和山东再向下。据我所知山东的实习律师收入水平和题主描述的大致相当,多为每月一两千,有的所不但不给钱,还收实习律师钱,这种情况虽然北京也有,但是属于极端个例。一般来说,在山东、河南,实习律师能拿到3000就很开心。

看表格你会发现,一个城市律师的人均收入,大体上和他的经济有关。

经济越发达,越需要法制环境,因为市场的稳定性需要依靠法律去保证契约的执行,这是一切生意的基本,说话算话。

经济繁荣,意味着有支付能力的客户也会比较多。所以,越是法治环境落后的地方,相应的律师的收入也越低。即便有的地方GDP已经上去了,但是法治环境的迭代速度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比如西安、成都这种大都市,从经济上说都是最近几年发展的非常好的地方,司法环境却显著地和经济快速发展不匹配。


回到我们之前谈人均创收的统计表,北京上海以年创收200亿,人均创收70万遥遥领先吊打其他城市,河南这样的省份,人均创收大致都在十万到二十万甚至更低徘徊。

人均创收,就是一个律师平均一年能拉到几块钱的案子。这个数字统计虽然不可能精确,但是大致也能说明这个行业收入的一个情况:

第一,整个行业的创收能力很强,都是六位数级别的,即便全国平均,人均创收还有25万之多;

第二,人均创收不等于人均到手,人均到手要打个六折。

这里有几个因素,第一个是要去掉成本,大体上受到税费、房租成本的影响,第二个是要去掉律所的管理费,律师实际到手收入可以粗略的按照60%计算。

比如北京人均创收68万,你就可以粗略地认为平均律师到手收入是35万左右。

平均35万,其实已经是很幸福的数字,在北京虽然买房很贵,但是35万已经算得上是绝对的中产阶级,同样资历的其他职业,不论你是会计,还是人事,还是行政,达到这个收入都不简单,而我们要知道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搞法律的。

北京律师的收入普遍相对其他各行各业来说都是偏高的,当然,这也完全符合律师这个职业的定位,高也高不了许多,卖时间,低也低不到哪去。

全国平均创收大概是25万左右,河南这些省份比较大概率的达不到,只能比这个低不会比这个高,应该在10~15万这个区间的概率比较高一些。当然因为郑州发展的速度很快,所以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

在平均收入之中,年轻律师又处于分配的底层,有说法是20%的律师控制80%的案源,这个说法虽然粗糙,但是却客观存在,也就是说刚入行的时候,年轻的河南律师的到手收入就从人均20万不到的创收,变成人均3万不到的到手收入。在发展五年以后,这个收入会逐步像12万到手收入靠近。再之后就各有造化,有20%的律师,人均到手收入达到平均50万。

在河南、山东这些省份,年轻律师人均到手3~5万,那么实习期你怎么可能比你早入行两三年的人高呢,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下砍,不是一千出头是什么。

收入曲线是这样的,但是具体到个人,就看能力了。你千万别误会,觉得我只要在这我就是平均数,因为你也可能是那个拖后腿的,没有你当分母我们还能高一点。


因为高铁,郑州这几年发展的速度很快,发展快,是非就多。我们就可以看到郑州肉眼可见的案件量上涨。但是,这个红利不仅仅属于本地律师。本地律师做买卖也不好做。

你要是说河南算不算法治洼地不好说,至少全国也不会有几个人说河南法制环境在全国排名靠前。

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客户有没有钱是一回事,愿不愿意给你是另外一回事。我在全国接业务,帮小业主告开发商。河南的案子数量在全国各省份都可以排名靠前,也可能有赖于河南开发商普遍更作一些,烂尾楼也盖的到处都是。但是从河南收案子挺难的,你经常会觉得河南的客户没有其他省份乐意付律师费,而且好像不少人有种想法,就是律师 = 钱 = 骗子。类似的情况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这几个地方都比其他地方多一些。

你在这几个地方几乎也见不到红圈去开分所,理由也很简单,律所是对生意嗅觉最敏感的,越大的律所越知道哪里律师费多,他会替你做出选择。他会从北京坐飞机去赚pia县的钱,但是不会用pia县的办公室,招聘pia县的年轻人做业务,因为pia县的客户养不活pia县的律师。这是市场筛选的必然结果。

这张图里,左边是北京律师代理河南案件的标的额分布,右边是河南全省案件标的额的分布。可以从图上发现,北京律师代理河南案件,标的额大的案件的比例相对很高。

还有几个数据:

北京律师代理的案件里,北京案件占比大约40%,而河南律师代理的案件,96%在河南本地。

而北京律师代理的河南案件数量,大概是河南律师代理的北京案件数量的8倍。

所以,北京的律所可以接河南的大案子,河南的律所不好接北京的小案子。而一个河南的律师,如果去北京执业,他回到老家代理案件不仅可以收更多的钱,代理标的额更大的案件,而且还可以不仅仅代理河南的案件。题主问为什么红圈给的高,郑州所给1200的时候,我把这个问题拉长给你看,北京律师收入比河南律师高,北京实习律师比河南实习律师工资高。

各位,如果小岳岳没有从 chua 县来北京,那么他现在大概率还在当保安或者刷盘子。德云社的衣食父母,首先是北京的老百姓,然后才是全国网友。台湾同胞大概率是不会坐300来听演出的。

我们作为律师,比相声行业有更多的选择和机遇,辛苦的程度,赚到钱的稳定性,都决定了我们比小岳岳有更多的选择。不过道理总是相通的,或许题主也从郑州多坐那么几站,往北去北京,往东去上海、南京,往南去广州,就不至于这么怀疑人生。



上面说行业和市场,下面说实习律师待遇低的问题。

我翻了翻网上的文章,说德云社的收入也不怎么高,也分三六九等。但是小岳岳收入挺高的。

这一点我完全相信,也觉得岳云鹏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欢乐,收入高一些没问题。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岳云鹏刚去德云社的时候,收入怎么样?他不做服务员转行去说相声的时候,他的收入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是不是说相声的时候还不如当服务员呢?就像你们觉得自己收入不如保安。

我们今天都知道,他从端茶倒水,到转行说相声,在相声职业上是苦了一段时间的。我们今天回顾这些历史,如果可以假设,比如上面的师兄们没有一个一个离开,可能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时间又要延长许久。

郭德纲老师不仅仅是一个很好的相声演员,我认为,他对于管理也颇有心得,否则你看成名的相声演员这么多,为什么偏偏德云社能发展壮大?

如果你认为喝咖啡的律所主任,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一定比郭德纲高,我认为也不见得。

但是所有老板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谁干活多谁有饭吃,不能吃大锅饭。总惦记着让小岳岳走人的,不是师父,而是其他的徒弟。在同一个组织里,是肯定会论资排辈,分三六九等的。没有一个单位是副本,你不去他不存在,你一去领导和同事都跟npc一样刷出来。在你去之前,人家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作为领导,不能不考虑核心人员的意见。比如现在岳云鹏也可以看新来的李云鹏不顺眼,给师父说这人别让他来了,太能吃什么的。他这个话一定是有分量的。

一个组织最敏感的问题,莫过于利益分配。这个利益分配只有自上而下方才可行,领导不赚钱小弟赚钱,他不如关门大吉,小弟赚钱太少,小弟就会走,组织不能留住人,也是死。

就算是最烂的律所,偶尔也有做大的愿望,而只要想发展,结论都是共通的,不存在你是律师所以你就应该当然的“剥削”别人。

各位虽然才刚起步,但是大家都有颗当领导的心。你今天记住我这句话,今天你骂老板的每一句话你都记好了,因为等你当了老板,你很可能比他还不如。

你会发现什么都变,只有人性不变,当老板的就不想讨好小弟吗?你以为老板就不可能突然兴致来了大发一通红包奖金?浮夸的法律行业有时候还真的会为了老板的面子发钱,就为了买你一句好。

但是就算大手大脚的领导,首先也要优先考虑老人的利益,而不是新人的利益。一个组织新人很重要,新人是未来,但是老人更重要,因为老人不高兴你的业务现在就垮。

上图是一个欧洲球队的预算表单,你可以看到从上往下工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谁最便宜?

年轻球员,年轻球员的收入是一线主力的零头,如果我按照这个表单把比例应用到一个82个律师(球员),年(周)创收2000万的律所(球队),可以得到年轻律师(球员)的待遇就是一年(周)1万。

我们换个角度说,在小岳岳还不行的时候,10个小岳岳也不如一个曹云金。梅西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10个梅西也不如一个皮耶罗。在饭店的后厨,10个小助手也顶不上一个大厨。

未来很重要,但是未来现在不值钱。

律所也是如此,在客户面前,10个实习律师也不如一个执业律师。

实习律师确实不乏天赋异禀之辈,但是就算你是一品天灵根的实习律师,你也还是个实习律师,你开不了庭,经验有限。而那些天赋异禀的实习律师,也往往不会抱怨自己收入低,因为他聪明到能理解,少抱怨。律师们不聘请实习律师,还有一个好处,就可以显著降低自己的经营风险,在没有案件的时候,不需要发工资下去。

我们年轻人有一个误区,就是只要我在一家单位工作,我就有用。甚至有实习律师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是我们在养着律所。

而实际上就像球队的基础是场上比赛的球员和替补,律所的基石是律师,不是实习律师。

有人说,实习律师的未来很值钱,关于这一点,其实律所普遍也没什么安全感,因为实习律师转正之后离开律所是个高概率事件。培养过实习律师的老律师,经常被年轻人“刺伤”。在年轻人眼里,对师父总有一百种不满意,但是对师父们来说,你好不容易把他教到能帮到你的时候,他走了,跑去给别人打工或者单干。

你要是问郭德纲对于曹云金离开德云社这事有什么想法,我想无论他说不说,他的恨意一定包含了他给曹的提携和培养付诸东流的痛苦。

今天你年轻,总有一天你会变老,你也会遇到你的曹云金,你年轻的时候总希望别人多给你钱,还教你东西,可是等你真的有资格教别人了,给别人钱了,就会立马有年轻人给你上一课:

你对他好,他觉得是你应该的。

你对他好,他不一定对你好。

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培养。


在这个市场上,律师行业有两个招聘主体,一个是团队,一个是个人。

律师里面有个大比例的律师是独行侠,不带团队,也不需要实习律师,如果有了一个人忙不开的案子,最有效率的方案是和其他同事合作——你拿出10%~30%的律师费给律所有证的年轻律师合作,和老律师你拿出一个案子一半的提成出来绰绰有余。

有证的律师并不贵,还能给你把事儿办成,还不用你培训,和你关系更好。新来的那个实习律师,啥也不会,你给他钱、教他东西,这决定了但凡是没有团队的律师,招聘实习律师都不是刚需。

这样的架构是行业的大基础,大所大杂货铺,小所小杂货铺,那个具体的生产单元不愿意培养下一代,这个集合体也就不愿意培养下一代。松散的大组织不用去谈什么远见,甚至有些大组织在坑新人上还不如小所可靠。


对于团队来说,因为有了规模,有了组织,需要迭代,就产生了类似德云社和球队的需求,要拉实习律师作为发展的基础。当律所作为组织,或者说团队的高伙把实习律师当做自己组织的一个生产单元之后,他必然希望招聘到更优秀的员工。

没有一个人喜欢用高于市场价去招聘,除非他喜欢拿这些当噱头,否则在商言商,作为一个好的老板,你浪费钱就是不懂生意。但是我们知道任何时候人力资源市场都是遵循着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一个执业五年的工薪律师,和一个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20岁毛头小伙子,价格必然有天壤之别,前者可能两三万一个月你拉不到,后面可能1000都嫌贵。这些并不是完全由老板决定的,更多是市场决定的。

个人被年轻实习律师折腾几次,往往就不会再浪费力气在培养新人身上了,而律所、团队,只要他是个组织,即便浑身带伤,他要发展就必须大量招聘。这个招聘定出来的价格一定会参考市场价,也和他自身实力有关系,如果他预算充足,他就提高待遇招聘更优秀的新人。

所以红圈愿意给2万去招北大的学生,非诉普遍是团队作业,新人来了就有用处。

就算这些学生和一个月1200块的新人一样,也会走,也会庸庸碌碌,也会骂老板,但是你家大业大你就伤的起,同时你也会积累这方面经验,知道市场早就把价格定好了,什么钱该花,该花多少钱,人来了怎么用,怎么上升,怎么进出,经过多年的迭代这都是市场定好的,不需要一千个律所主任坐在一起开会,搞个剥削实习律师的价格垄断联盟。

如果你预算不充足,你的人也不能像非诉那样拿来随便培训一下就能当个劳动力,那么你就只能把价格降低,要么为了发展、生存和避险,少招人,少给钱。不是题主说的要么红圈高,要么就都一样低,客观上还是有二线非诉所这样的存在的。


关于剥削,我多说一句。

我觉得岳云鹏不会说,郭德纲剥削他,但是曹云金大概率会说。我不评价具体恩怨,我不了解,我就是想说,对于同一个关系,同一件事,同样是利益,肯定是你多一块,我少一块。你可以计较,也可以不去计较。

绝大多数老板都和普通人一样,在乎下属对他的看法,也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是黄世仁,即便他给的可能不多,但是他也敏感、在乎、不愿意听到你说他吝啬。

你的价格是市场决定的,不是一个人决定的,你可以在市场上流动,可以换单位,可以换城市,可以留学,可以多投简历。你现在就是比保安还便宜,但是我也非常相信你抱怨归抱怨,你不可能去做保安,所以你也注意管好嘴巴,不要让你抱怨传到老板耳朵里头去。哪怕是真的黄世仁,也愿意把钱和机会分给那些不说他吝啬的人。

有人讲剥削,有人是真的觉得别人都在“剥削”他,我们说这个是个格局问题。

一个从 pia 县来,经过 chua 县到北京的小伙子,他能一路逆袭而上,不仅仅是实力了得,他的格局也让他走的更远。每个人都被自己的环境局限,让你有时候看的远,有时候看不远。比如我们总是情愿去对比入职的价格,也不愿意了解一下哪怕一个大律师的名字。

想打nba你不知道科比吗?你是不是真的热爱你的事业,还是仅仅想躺着赚钱呢?

有人说:如果我一个月1200,我如何生存?我已经上了那么多年学了,我怎么还能借父母的钱呢?我相信你问的这些问题,都可以抛给离开饭店去德云社的岳云鹏,告诉他,别说什么相声了,没前途,不赚钱,饭都吃不饱。你把你家唯一的裤子穿出来了,你家里的地怎么办?你快回去吧!

你也不可能找郭德纲说,你多给岳云鹏点钱,这小子以后是你的台柱子。你真这么干了,说不定倒把他开了,谁知道你是什么动机。

谁也没办法保证你有未来,你自己都不能保证自己以后能成为人家的台柱子。当你抱怨一个月1200的时候,你可以多坐一站去北京,你也可以去升学,留学,去拿红圈的offer,你也可以认清现实,踏踏实实在郑州朝着平均创收努力,这个收入在郑州也可以碾压其他大部分行业了。

你现在还没那么重要,不仅仅体现在你一个月1200,还因为你现在都不值得老律师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思考该如何剥削你上。把1200改成倒贴钱,也不够几天的房租钱。


user avatar   ni-xiu-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雇人的资(lao)本(qiong)家(bi)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归根结底原因就是在于,律师行业的(1)利润率太低,且(2)现金流极不稳定,且(3)部分老律师人品有问题。我一个一个解释。

第一,为什么说律师利润率低?

绝大多数业务,律师收费并没有想象中的高。以一件普通的离婚案件、需要请一个能力基本在线的普通律师为例,在北上深大概价格3-5万元能搞定,在二线城市大概2万元左右能搞定。

是不是感觉收费不算低?但要考虑两个问题:(1)这个费用并不是利润,要扣掉税(20%-25%)和基本的办案费用(大约10%)之后,剩下的才是律师收入。也就是说,毛利率按65%-70%来算。

以深圳市为例,深圳律师平均业务量是50万左右。那么,毛利率应该是在32.5-35万/年左右。再扣掉律师事务所的份子钱(房租+管理费,平均水平大约为3-5万/年)之后,大概是27-30万。

可能有人说,这个不是还可以吗?

那是因为你没算律师本身的人力成本!

假设A律师一年业务量五十万,实际到手27-30万。但他去一个普通的公司做法务,也能有这个收入呀。他的“人力成本”,一年也得这个数。换句话说,A律师虽然一年能收入27-30万,但他的人力成本一年也得27-30万。如果扣掉A律师自己的人力成本,那么A律师其实一年到头是没“赚”钱的。也就是说,如果A律师业务水平仅仅达到平均线,那么他的净利率是0。

而如果A律师的业务量达到100万呢?再测算一下。此时A律师的毛利是65-70万,扣掉律所成本后是60-65万,再扣30万人力成本,剩下的是30-35万。也就是说,如果A律师一年业务量100万的话,那么他的净利率是30%-35%,并不比其他行业高太多。

可能又有人要问了,那A律师的业务量还可以进一步增长呀?那他的净利率是不是会越来越高?答案是不会。因为超过100万的话,一个人做就很累了,A律师就要开始雇人帮忙了。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回答题主的问题了,你觉得A律师雇的这个人,开多少工资合适?

假设给这位助理就算开6000元一个月吧,那么A律师一个月实际开销要8000左右(个税和五险一金),一年下来是9.6万。年底再发点奖金,差不多就是12-13万,再承担一下律所的份子钱,这妥妥的奔着15-18万去了。这是什么概念呢?总的利润都才30-35,雇一个人瞬间花掉15-18。也就是说,助理觉得自己的工资就是一个普通职员水平,但殊不知已经吃掉了利润的一半。更何况,一个应届生未必扛得起100万所对应的业务(大概得20-30个案子,一个助理大概率是办不完的)。如果是在二三线城市,以上数字同比减少,但基本上百分比是不会变的。

第二、律师现金流不稳定

这一点相对而言好理解,就律师个体而言,收入波动比较大,有案子就有收入,没案子就没收入。所以一个理性的律师,会确保自己即便在收入的低潮期也能支付助理的工资。

那既然收入低潮都能支付工资,自然工资不会太高了。

第三、部分老律师人品有问题

我刚已经说了,行业大趋势是利润率低,那这怎么跟人品有关系呢?确实有。

律师这行,不是全挣苦逼钱的。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律师这行靠什么挣大钱呢?风险代理、资源撮合。

这部分钱,很少有老律师愿意拿出来跟团队成员分享。虽然这个钱可能是大家一起努力挣到的,但,我就不分,你奈我何?

或者象征性给点吧,年终奖多发一些,洒洒水,反正只要比你的平均市场薪资高那么一丢丢,你就不会走的。

这就是我说的,人品有问题。

同学们不要吃惊,这就是行业现状。你们越早认清现实,就越快脱困。逼逼赖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个人消费水平不高,所以我开的工资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一丢丢,但这只是我一个人,不能改变全国律师行业的大趋势。

至于怎么办,我觉得没什么太好办法。行业现状如此,你要想过得比一般人好,你就得比一般人强。市场不同情弱者,变强才是正途。


user avatar   wu-sheng-wei-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主要是因为律师事务所的性质是特殊普通合伙企业,就限制了他不可能轻易做大,即便做大了也不大。

再加上《律师法》的限制,非律师无法成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于是律师事务所里有钱的全是律师。

没有其他投资人的加入,律所只能靠合伙人自己的自身投入来发展业务,壮大律师事务所,很难通过融资来实现律所规模的扩大,更别说上市了。

大部分公司都是拿着股东的钱、投资人的钱发工资,但是律师事务所和律师都是拿着自己的血汗钱来发工资,一般都高不起来。

而且,很多律所其实都非常穷,因为钱都被律师提成走了。

此外,每个律师都是这么穷过来的,格局也富不起来。他们秉持着一个观念:你能创造多少价值,就给你发多少钱。

因为他们知道,唯一让助理成长的办法就是工资低、一切靠自己,逼自己开拓业务来实现成长,这就是律师行业父母式的“为你好”。

以上,势必还会持续很多年,律师助理和实习律师的工资都会非常低,除非从根上改变律师事务所和l律师。


user avatar   jimuchuti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2月15日更新,看到有朋友误解,补充说明一下:

我的点,不在于实习律师是不是具有维护当事人权益的能力,也不否认,部分实习律师能力确实是比执业律师不弱。

这个实习制度,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你实习了两个月,发现是个坑,可能的原因就太多了,各种奇葩故事听得太多,那你走得掉吗?

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实施细则(2018年9月26日第十届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修正第三十一条 实习人员实习期间不得转所,但所在律师事务所发生终止、合并、分立等变更事项的除外。实习期间转所的,应当注销其原实习登记,交回实习证,并重新办理实习人员登记手续。实习人员申请注销实习登记的,应在其取得实习证满三个月后提出申请。

其他地方的规定估计也是大同小异。

假如你不服气,想走,这就得注销实习,重新找所,可能还是个坑,重新申请实习,这两个月的气也白受了。这一来一回,浪费五个月时间不算多说吧,中间如果赶上个年检,赶上个过年,浪费半年起。当然,这也和在北京实习的人比较多,流程稍慢有一定关系。

假如是你,你还会那么痛快就走?

这也是被这么坑过的律师,敢明目张胆继续坑下去的底气,有便宜的助理干啥不用呢是吧?

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律师整体的素质只会越来越高,传帮带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没有学习能力的被行业淘汰,你看有人喊冤不。

假如没有实习制度,或者调整一部分可能不太合理的制度,愿意参加实习的朋友们的收入绝对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让市场来决定。

大方点的律师吧,多给市场价50%?但你按照这个不合理的市场价作基数,你也给不出合理的报酬,慢慢所有人只能接受这个“合理”,当然了,这种大方点的律师已经非常不错。

再说点,律师找合作伙伴,要找非律师,团队稳定,律师是绝对核心,找助理,那就是实习呗,实习期满就走人呗,再割新实习的韭菜呗。

说个我听过的真实发生的套路,很恶劣。

律师为了不让实习律师过了实习就走(非常多实习律师就是憋着过了面试马上换所,这是个窗口期,一定要把握住),要求实习律师签培训协议,找个其他所的律师来自己律所培训点业务,付培训费。

培训协议、培训费支出、发票都能搞成真的,这对律师来说太容易。

不签?不签你还能好好实习不,我怕你作业也凑不齐。也不会给你留下什么逼你签的证据,你是签,还是不签呢?

就这种律师,还有和这种律师打配合的其他所律师,他给的培训有任何价值吗?


原答案:

你试试取消强制实习看看?

现在实习律师的市场价,一点也不市场。

为什么会出现,司机5000,过了法考的司机3000,心里没数?

有多少人在律所学到东西了,不就是看在申请执业面试需要十个作业的面子上忍辱负重吗。

庭审现场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各种线上学习的机会,知乎都有这么多律师分享干货。

担心实习律师们,缺乏实务技能还乱来?

取消强制实习,过法考进律所就发律师证,这个市场会更混乱的理由我们可以讨论下是不是能站得住脚。




  

相关话题

  社会舆论对法律的判决影响有多大? 
  为什么很多律师都是建议先协商呢,而不是直接诉讼? 
  什么样的律所好? 
  法硕非法学本科双非二战西财失败,想问一下是调剂名校非全考取法律资格证边工作边上学还是调剂普通学校? 
  怎样成为一名顶级律师? 
  如何看待武汉一律师被枪杀事件? 
  实习律师觉得很多大律课程很水?应该如何进步? 
  一场官司中律师的作用有多大? 
  为什么很多公司要求职工穿正装呢?(律所、券商等)? 
  怎么能联系到靠谱的不赢不收费的律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推动情节发展?是缺少了A就不会有以下的情节,所以A就能推动情节发展吗?
下一个讨论
为何《寄生虫》看起来能得到东西方不同国家观众的共鸣,而《战狼2》《流浪地球》则做不到?





© 2024-06-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