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质的缘故,即使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我也是远程办公&网络授课的,12月底,我在巴厘岛度蜜月期间还做了一次线上直播。今天看到这么多人在吐槽直播网课(大多是学生),感觉有必要来回答下。
先说结论:有效,而且很可能是国内传统教育机制的一个突破口。
先说说为何有效。
上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即使我自己是“讲网课的人”,平常也少不了去上各种线下课。
很多同学抱怨在家听课效果没有在教室听课好,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人有两套记忆系统,一个叫做显意识记忆,还有一个叫做潜意识记忆。比如说你背课文的时候,看起来只是记住了那些字连缀而成的语句,事实上,在你背的这个过程中,窗外树叶的沙沙声、黑板旁边滴滴答答走着的钟表、教室里桌子的位置……这些环境内容也被录制进了大脑中,只是你可能没有意识到。
在家里,和学习有关的东西只有你面前的这个屏幕——其他的,诸如桌面上的杂物、你妈一会儿让你多穿件衣服一会儿给你端来个水果、身后累了就能躺一下的床——都在告诉你,“这是一个放松休息的地方”。所以听不进去课也是正常现象。
但当前形式下,总不能回到学校,几十个人坐在一个班里呼吸同一份空气?到那时候,相信评论区的大家会花百倍于现在的力气去骂校长和学校吧?或者干脆放个长假,大家都不上课了?那荒废掉的学业怎么办呢?我们都知道,2003年的高考并没有因为非典而变得更简单。
所以,直播网课,已经是我们当前平衡学生学业和保护个人间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看过一个报道,关于武汉十一中的直播网课。
这是武汉市最好的高中之一,一本率常年在95%以上,学神云集。疫情肆虐,有学生家长在年三十晚上就心急火燎找到高三年级组长苏敏。高考在即,若无法按时开学,孩子的学习该怎么办。
后来,苏敏老师和她的同事们制定了一个学习节奏:八天为一周期,六天上课,一天考试,一天休息。每天六门课按语文、数学、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和英语这样的顺序进行。
就这样,在离高考只剩一百多天的最后冲刺阶段,61名高三老师用钉钉在线开学,全天守在线上答疑。即便有亲人感染了肺炎,依旧坚持每天开课,没有落下一节课。
我对苏老师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疫情终会过去,他们总要迎来高考,到时候会交什么样的答卷,就要看现在我们怎么帮他们守。”
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名字不大记得了),里面提到说:未成年人之所以被称为未成年人,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负担一件事产生后的后果与责任。
我是2012年参加的高考,至今已经过去8年了。当时只觉得没日没夜地学习很辛苦,现在回头再看,只庆幸自己当时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努力学习”。虽然现在抨击高考的声音一直不断,但是高考真的是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改变命运最公平的“捷径”了。说捷径是因为,生活的苦真的比读书的苦要多多了。
我高中在一个北方十八线小城的尖子班读书,当时我们那一班的同学,现在不乏在清华、浙大读博的,去了BAT的,像 @刘丞 这种在微软工作的。如果不是因为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我们大概会和大多数身边人一样,一辈子留在小城市,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孩子们,在你们还无法承担高考结束的后果与责任时,老师们在努力承担。这是他们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另外有很多知友痛诉直播网课最多的罪状是看不到真人,效率低,只对好学生有效。
还有不少学生因为老师用钉钉直播讲课,给它打一星,甚至还有诅咒开发者得新冠肺炎的。
对此,我特别想说:
就算钉钉成了背锅侠,你们成绩也不会更好好吗!!!
都不是小朋友了,如果没有拼爹的资本,那就就请趁年轻踏实努力,好好奋斗,为了自己也为了未来能保护重要的人。因为,能拼爹的那人,很可能比你更拼命。
从来没上过直播网课的人,突然一下全天都要上直播网课,不习惯是正常的。任何一个新工具的出现,都会有逐渐适应的过程。只是我们应当想办法尽快适应它,而不是否定它、坚决不接受它。
更重要的是,借助此次大范围的尝试与普及,或许能出现一个新的方向——优秀教育资源的普惠下沉。
过往,最好的老师资源都集中在重点中学里,只有买得起学区房才有机会去读。如果将来,大众可以改变和接受网络授课,只需要一根网线和一个屏幕,远在山区的孩子也可能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其实现在已经有实践案例了,比如2018年人民日报就曾报道过,全国200多所贫困地区的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升学率涨了几十倍。
这才是真正令人兴奋的事,一个可能改变当前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不均现象的历史性机遇。当然这个变化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点慢慢去改变的。包括大家都在吐槽的网速、设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事。而这些,都不能成为不想努力、不想学习的借口。
任何新工具的出现,都会带着阶段性的不适。就像伤口愈合新皮出生,总会牵扯周围神经细胞带来阵痛。
但是,人类总会在一次次阵痛中拥抱变化,并逐渐适应习以为常,变得更好。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我的信息,可以戳:关于我:小猫倩倩
推荐我的一篇10万收藏的回答,让你比同龄人成长更快:
推荐一篇我的4万赞书单,让你通过看书就可以达到5000块培训的效果:
推荐我从高中到大学阶段一直在用的学习方法,教你如何学语文,以及我是如何从理科学渣到考上包邮省985的:
推荐一篇我被知乎日报收录、多个大号转载的文章,手把手教你如何从0开始学理财:
其实大家对在线教育已经很熟悉。从国外的Coursera,可汗学院,edX,open2study,各个大学的公开课到国内的在线英语一对一、一对多、各科的答疑、大班课……线上教育作为线下的辅助和补充,已经不是什么热点内容。现对于线下教育,线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时间优势、空间优势、内容优势和可以个性化定制服务等优势。
那么线上教育的效果到底如何?学生效率怎么样?是否可以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呢?
这次的大学、中小学停课本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仓促上阵,难免会暴露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中小学,年纪比较小的孩子。
教育行业是非常传统的行业。你能相信在硅谷,学生人手一个ipad,还有老师不会用Google form,不会检查Google slides学生修改历史吗?多少科技公司想走进校园,先不说学习效果如何,很多老师一听要学习新的系统就投降了。
教师的水平差别非常大。和互联网人大多是年轻人相反,教育行业从业十几年几十年的很普遍。有喜欢教育的,也有图个安稳的。很多老师教几年就是终身教职,每天划水躺教,两耳不闻窗外事。互联网+教育是什么?不存在的。多少老师已经习惯遇到任何问题,重启试试。重启不行就给技术部门打夺命连环call。
科技进入校园有很大的阻力,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教师。和任何行业一样,好老师依然是稀缺资源。很多老师平时依然Chalk and Talk,电脑都很少用。突然全部变线上,很难适应。
教师如果没有接受过培训直接直播,会闹出很多笑话。学生本来就很容易散神,这下每天上课就变成看老师表演,而不会关注所教内容。比如有老师一直想提问但是没有给学生开评论权限导致没有互动,有的老师把美颜级数开到最大,还有的直播的时候家里一直有干扰,没有稳定的直播环境。
这一点造成的体验是最直接的,但是也是最容易解决的。老师这次是集体仓促上阵。对于没有使用过线上工具的老师,学校应该尽快培训,把线上教学也当成一门专业。
2. 自主学习能力弱,在线时间难以保证。
现在中小学到大学都在放假,越小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越弱。平时上课的注意力都只有20分钟左右,在线的干扰就更多了。
摘自混合式教学设计:基于MOOC(慕课)的SPOC教学改革实践
学生和老师不同,看直播就是他们的日常,学生太熟悉线上各种操作了。平时我们学生用ipad,老师都要有两个电脑,一个电脑随时监控学生的ipad,另一个电脑专门讲课。但是学生总还是有办法钻空子。比如有学生发现如果保持同一个姿势线上上课,老师以为你卡了,就不会让你回答问题……还有的贴一张自己照片在摄像头上短时间也不会穿帮...敌我斗争经验太丰富了。
3. 老师需要重新备课
平时我是全职的美国老师,带了5个班高中9-12年的课。业余我也偶尔会直播,感觉太不一样了。第一次直播的时候连摄像头在哪里都不知道,光想着要看镜头,人不要出框,什么时候翻页,不要冷场……等等问题了。
线上直播的时候很紧张,也得不到及时反馈,看不到那一双双卡姿兰大眼睛心里总是没有底。讲课的时候也没空看学生评论,只有讲完统一回答问题。但是线下上课的时候,每20分钟就可以做一个活动,check for understanding,看看学生掌握的怎么样。比如做一些你来比划我来猜,Simon says,I spy sth……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线上就不行了,要重新设计,比如每讲15-20分钟就要像Edpuzzle一样跳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互动,不能一直是老师讲。还需要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线上讨论的插件app来完成。
每一套课程和不同的学生都有个磨合的过程,节奏也不一样。我有的线上课是90分钟,有的是60分钟,有的只有20分钟一节。怎么能在不同的时间里把I do, I do you do, We do, You do这一套完整的步骤走一遍也需要磨合。
4. 如何在线测评
线上如何考试一直是一个问题。我在美国的暑期学校工作的时候,有线上的课程,规定只要考试必须到线下考点,线上考试太难监考了。
有些线上学习网站比如Coursera有人脸识别,按照平时打字习惯测试考试是否是本人,不知道直播网课的平台是不是也有。
平时可能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现在全部线上测试,也挺麻烦。而且只要线上测试,就有各种设备、网速甚至停电断网没流量的意外。等网接上了,可能试题也泄露了。
对于听力和口语考试,还有理科的动手实验,线上测试都会比较困难。
育人可能是这个世界最复杂的工作。不是一块屏幕就能适合所有人。我在硅谷的私立高中,核心地段,可以说有着最先进的教育资源。2015年就被评为distinguished Apple classroom杰出苹果教室,每个学生都有ipad,每个教室都有apple TV,光是我的课学校每年就要花上万美元去买最新的app,去培训我到斯坦福上课。
但是我觉得真正影响学生的还是我们整体是一个非常有爱的社区,几乎每个老师都在这里教了二三十年,学校的领导、校长、董事会基本也是学校的毕业生,就是从心底愿意留在这里。而且你去和硅谷的传统公立靠纸和笔培养出来的学生比成绩,两个学校的毕业生优秀的普通的都有。
在线教育是我们已经在实践的,也可能是最接近未来的教学方式。但是永远不能忽视人的作用。
Education is all about relationships。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现在是特殊时期,也许能够发现直播网课的更多闪光点,未来更好的用科技辅助课堂,推动混合式学习,减轻老师的负担,也算不浪费这大好的时光了。
教育其他回答
我的教育公众号:硅谷学堂guiguxuetang
之前新京报2月25日发表文章:单身女性海外选精生子。文中成功女性表示“我这么成功,中国男性没人有胆娶我,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外才会娶我爱我尊重我...”
到了3月5日,新京报:起底海外买精生子。
而且新京报起底的内容很多从是“如何看待中国单身女性海外选精生子的新闻”几个知乎用户高票回答搬运的,然后“融会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