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地时间 1 月 31 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将对世界和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fu14753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长的旅途,也会有终点。

三年前的那场脱欧公投,一度导致英国政坛陷入瘫痪,而现在,危机终于开始走向终结。

但终结不意味着彻底结束,现在摆在鲍里斯面前的,是艰难的英欧贸易谈判,这又会是一条新的起跑线。脱欧不代表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只不过这次,英国民众对鲍里斯会更有信心。

对于欧洲来讲,近600页的脱欧协议为接下来11个月的过渡期内英国与欧盟的贸易谈判设定了基调和框架。冯德莱恩已表态说在预期计划内(即今年底)达成双边贸易协议很难,而鲍里斯则一直强调不会将过渡期延期,一定会在12月底之前完成贸易谈判。

这就意味着,对欧盟来说,与英国在短时间内达成贸易谈判也很艰难。

不过对世界来讲,英国的脱欧意味着英国将可以单一国家身份自由开展与全球各国/地区的贸易谈判,对很多国家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那对我们中国来讲,英国在脱欧后可以和中国达成全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而不需要沿用欧盟和中国达成的一刀切的规定,比如近期英就国已正式准许华为有限参与英国5G网络建设,而这也为此后两国贸易谈判奠定了良好基础。

另外对中国留学生来说,英国脱欧后可以制定自己的移民政策,启用澳大利亚式积分制移民,且已经宣布将恢复psw,允许留学生毕业后留英两年,这一系列规定至少让中国留学生和欧盟学生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增加了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留英积累工作经验的概率。

说到这里,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在走完之前的一系列流程后,英国在格林威治时间2020年1月31日23点,北京时间2月1日上午7点,在法律上正式脱欧。

从而彻底结束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

对此,《每日快报》刊出今日头版标题:是的,我们做到了


‍《每日邮报》则在头版写道,这是属于英国的崭新黎明



《卫报》:英国这个小岛,离开了欧盟大家庭


《独立报》则在头版配上欧盟的旗帜,象征英国将于今天正式离开。


持续了1317天的脱欧,终于结束了。

在此期间,英国经历了3任首相,2次大选,3次脱欧延期期限延迟,3次脱欧协议被否决。

今天脱欧后,直到2020年12月31日,英国将处于脱欧过渡期。

在此期间,英国将继续执行欧盟的规则,但不参与欧盟的决定。

过渡期的目的是要保证脱欧顺利进行,双方也将利用这段时间继续谈判未来的关系,特别是备受瞩目的英欧自由贸易协议。


本周三(2020年1月29日),欧洲议会举行了历史性的投票。

全体议会以621票赞成,49票反对,13票弃权,表决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动情地说:“我们会永远爱你们,我们永远不会离开。尽管你们离开了欧盟,但你们仍是欧洲的一部分。”

在投票结束后,欧洲全体议员手拉手合唱“友谊天长地久”,以此来表达对英国的不舍。

当大家正挥泪道别时,最开心的莫过于英国脱欧党党魁、欧洲议会议员法拉奇

他在欧洲议会情绪激动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再也不会被欺凌,再也不会有伏思达(Guy Verhofstadt,欧盟脱欧谈判代表之一)。”

"我们知道你们会怀念我,也知道你们会禁止我挥米字旗,但我还是要在这里挥舞国旗向你们道别。”

“我们期待在未来以主权国家的身份与你们再次共事,一切都结束了。”

说完脱欧的结尾,我们接下来再简单回顾一下,这个故事是怎么开始的。

1. “政治赌徒”卡梅伦

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始于一位年轻首相的政治豪赌。

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这位有着皇室血统的牛津毕业生,在政坛征途中一路顺风顺水,极少尝到败绩。

卡梅伦依靠出众的个人魅力,以及鲜明的政治主张,一改以往党派不求变革、因循守旧的形象,成为了保守党的救世主。

2010年,年仅43岁的卡梅伦在英国大选中,击败了戈登·布朗领导的工党政府,成为英国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


或许是仕途上的一帆风顺,卡梅伦为了赢得苏格兰民众的支持而选择剑走偏锋,并于2014年同意苏格兰独立公投。

所幸,理智的苏格兰选民最终在公投中选择留在英国,而卡梅伦也第一次尝到了全民公投的甜头。

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来作为自己政治赌博的筹码,赢了第一次,就会想用第二次。



2014年9月,英国民众对欧盟的失望和不满达到了历史顶点,反欧洲一体化的右倾趋势变得愈演愈烈。

在保守党疑欧派的煽风点火下,卡梅伦为了个人政治目的再次孤注一掷,承诺在大选后推动英国脱欧公投来回馈选民的支持。

卡梅伦打的政治算盘可以说是一石三鸟,一方面可以挽救保守党一蹶不振的支持率,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因脱欧而日渐分裂的保守党。

更重要的是,卡梅伦可以将公投的结果作为与欧盟的谈判筹码,让欧盟作出更大的让步,从而为英国争取更有利的成员国条件。


2015年5月,英国大选中保守党大获全胜,赢下议会过半数席位,卡梅伦成功连任首相之位。

胜利来得如此简单,冲昏了卡梅伦的头脑。

当时的卡梅伦认为,只需要在欧债危机与难民危机的影响扩大之前举行公投,那么脱欧公投的结果应该会是大多数人选择留欧。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脱欧公投之前接连发生的欧洲恐怖袭击,引发了英国民众对中东难民的恐慌情绪,民意也开始逐渐往脱欧倾斜。

2016年2月,从欧盟谈判归来的卡梅伦收获颇丰,成功为英国争取了许多有利条件,保证了英国在欧盟的特殊地位。

作为交换,卡梅伦承诺英国将会继续留在欧盟,并开始在国内为留欧造势。


2016年6月23日,英国脱欧表决正式开始,投票结果最终以52:48通过,这一次卡梅伦赌输了。

他从未料到,脱欧在英国收获到那么多的支持,也更没想到还有像卡明斯这样的人在从中作梗,让300万“被遗忘”英国选民最终成为左右脱欧公投结果的关键。

最终,脱欧公投成了终结卡梅伦政治生涯的最后一根稻草。


英国脱欧公投次日,卡梅伦宣布辞职,哼唱着小调回到了首相府,将因为自己的政治豪赌而创下的英国二战以来最大的烂摊子,就这样随意地丢给了接任者。


卡梅伦辞职后,保守党党魁之争随即展开。

当时一度被认为最有希望接任首相的鲍里斯·约翰逊,却遭到了同为“脱欧三剑客”的盟友 — 迈克·戈夫的背叛。

在意识到大势已去之后,鲍里斯宣布退出竞选,将党魁之位拱手让给了后来居上的内政大臣特蕾莎·梅,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梅姨。


2. “留欧铁娘子” 特蕾莎·梅2017年3月28日,梅姨通过欧盟按照《里斯本条约》中的第50条,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梅姨也希望塑造像撒切尔夫人一样的铁娘子形象。

然而,英国脱欧不是一份容易的差事,更不用说还要领导一个因脱欧问题而严重分裂的保守党。

身为留欧派的梅姨,在保守党内如履薄冰,艰难地在脱欧派和留欧派之间取得平衡,生怕脱欧协议会在党派内制造更大的裂痕。


2017年6月9日,梅姨为了确保脱欧协议能够顺利通过议会,试图通过触发提前大选来扩大席位优势。

令人没想到的是,大选前夕伦敦发生恐怖袭击,而政府公关失败导致保守党支持率再次下跌。

最终,保守党议员席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到议会半数以下而出现了悬浮议会,导致梅姨不得不与北爱尔兰联盟民主统一党(DUP)组成联合政府。

此次提前大选的失败,也为之后三年脱欧僵局埋下了伏笔。


2018年7月,保守党内部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出来,硬脱欧派戴维斯辞去脱欧大臣之位,并开始了一波脱欧派大臣的辞职潮。

之后,梅姨亲自披挂上阵来进行脱欧谈判,并迅速推出了自己主导的脱欧方案。


尽管梅姨一直叫嚣着“无协议脱欧也比坏的协议脱欧要好”,但支持留欧的她一直在关税问题上打擦边球。

2018年11月13日,特蕾莎·梅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草案,然而这个方案被批评为丧权辱国,招到以雅各布·里斯-莫格为首的疑欧派的猛烈批评。


事实上,梅的脱欧方案之所以被疑欧派反对,最主要是因为北爱尔兰的边境问题。

梅姨推出的北爱边境保障条款(backstop),虽然解决了脱欧后北爱与爱尔兰的边境问题,但也导致英国脱欧后仍然留在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联盟里,变成了BRINO(Brexit-in-name-only)。

换言之,英国交了一大笔脱欧分手费,但关税自主权仍然由他人掌控,得不偿失。


2019年1月15日 — 2019年3月29日,英国下议院先后连续三次否决脱欧协议草案,梅姨被迫向欧盟申请延迟脱欧至2019年6月30日。

2017年提前大选的失利,最终还让梅姨吞下了亲手种下的苦果。

就在梅姨手足无措之时,她试图通过联手工党党魁科尔宾来挽救脱欧协议。

科尔宾一直在要求的"二次公投"和"关税同盟",梅姨基本都都答应了。

不过,由于讨好工党议员的意图太过于明显,政府内阁随即出现集体叛变,纷纷要求梅姨马上下台。

2019年5月24日,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全英国人民的注视下正式宣布辞去首相之位,泪洒唐宁街。

事实证明,将脱欧的任务交到了支持留欧的人手中,结果自然会是左右为难、不上不下。

脱欧的烂摊子,又继续扔给了下任首相。


3. “脱欧首相”鲍里斯

脱欧这颗烫手的山芋,最终还是交给了亲自烤的人手上。

面对彻底失望的选民,鲍里斯抓住了机会,以退为进,在“退出政坛”的一年后重新宣布加入保守党的党魁的斗争中。

2019年7月23日,在经历多轮淘汰赛后,鲍里斯一路顺风顺水,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杰里米·亨特成功登基首相之位。

初登相位的鲍里斯,在首相府门前的就职演讲中,声称自己将会带来“丘吉尔式”的胜利,让英国在10月31日如期脱欧。


新保守党政府组建后不久,鲍里斯马上以“无协议脱欧”来要挟欧盟在脱欧协议上作出让步,否则大家两败俱伤。

鲍里斯强硬的态度,让民心尽失的保守党在支持率上马上反超工党,扭转了此前的颓势。

欧盟认为,防止爱尔兰岛上出现硬边界的保障条款,是脱欧协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鲍里斯坚持认为,保障条款是欧盟绑架英国的阴谋。

尽管双方都不愿意作出妥协,但是欧盟最后还是同意重新谈判脱欧协议,但前提是英国方面要拿出类似保障条款的替代方案。


2019年10月17日,当所有人认为英国即将无协议脱欧之时,上台不到三个月的鲍里斯以“闪电般”的速度与欧盟达成新脱欧协议,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回到英国的鲍里斯趁热打铁,在7天内成功将《脱欧协议法案》带入立法程序,通过二读投票,完成了梅姨三年都没达到的成就。

然而,反对党居多的议会没有就此罢休,半路杀出的修正案让鲍里斯突然哑火,导致英国不得不向欧盟要求第三次延迟脱欧,至2020年1月31日。

而鲍里斯此前一直在喊的10月31日“不脱欧,毋宁死”、“宁愿死在沟里也不延迟脱欧”,一时间成为了各大反对派的笑柄。

在意识到脱欧协议法案无法在10月31日前通过后,失去了议会多数席位的鲍里斯,宣布发动提前大选。在与反对党经过多次拉锯战后,议会终于同意把2019年12月12日定为大选日期。


从新脱欧协议中可以看出,鲍里斯与梅姨当时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大体上相差不大(鲍里斯“牺牲”了北爱,换来了英国本土离开欧盟关税同盟)。但两人之所以有不同的结局,主要是由于鲍里斯考虑到了保守党内硬脱欧派的底线,而梅姨却全力依赖于北爱尔兰民族统一党(DUP)通过协议,甚至最后还去找工党科尔宾谈合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英国,能否优先保证政党利益,才是党魁生存下去的关键。



2019年12月12日,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拿下365席,不但远超326席的过半数席位,还坐拥80席巨大优势。鲍里斯压倒性优势取胜,是自1987年撒切尔夫人胜选以来,保守党取得的最大胜利。

借此一役,鲍里斯获得了更大的权力,从而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实现脱欧,英国也由此进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鲍时代”。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赢下大选的鲍里斯,在英国下议院可以呼风唤雨、无人能挡。

2019年12月20日,鲍里斯将《脱欧协议法案》提交到英国议会,并以358对234票的优势顺利通过了二读投票,为支持自己的选民送上圣诞大礼。

2020年1月23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字御准了《脱欧协议法案》,在英国国内正式走完了脱欧最后一个流程。


4. 脱欧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尽管英国从法律意义上脱欧了,但与欧盟未来关系的谈判并非一朝一夕。

事实上,英国和欧盟未来贸易关系的谈判,比脱欧程序谈判更加艰巨、复杂。

目前,英国政府希望与欧盟谈判一份加拿大式的协议,从而免除双方之间贸易中98%的商品关税。

不过,加拿大协议谈判前后耗时七年,英国要在过渡期内短短的11个月内敲定新贸易协议难如登天。

更棘手的是,鲍里斯在贸易谈判上还要“先美后欧” — 2月份先赴美国与特朗普会面,最早要到3月份才开始与欧盟进行谈判。

虽然脱欧过渡期可延长最多两年,但是鲍里斯早已承诺不会延期,而且延期决定最晚要在2020年7月1日提出,时间非常紧迫。

面对潜在的无协议脱欧的风险,鲍里斯大方承认今年有可能不会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并以此来威胁欧盟作出更多让步。

不过,尽管延期已遭脱欧法案否定,但鲍里斯目前掌握议会立法大权,完全可以像之前推迟脱欧期限一样出尔反尔,最终又“被逼无奈”地延长过渡期。

所以,鲍里斯目前的策略,就是早日与其它国家达成贸易协议,并且在拿到主动权之后再跟欧盟谈判,为英国在欧盟的贸易上争取更多的利益。


user avatar   ne0matri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脱欧只是开始,真正的结局可能是:五眼合一。

回顾自己最早写英国脱欧的可能性,已经是4年前的2016年06月12日那篇:

退欧,英国唯一的生路》,

然后是脱欧投票前夜,2016年06月23晚上连夜写的,如没记错,应该是国内唯一确定英国会脱欧的预判:

关于英国退欧,万一你们都错了呢?

最后一篇是去年4月份脱欧僵持不下时写的:

关于英国脱欧:脱,必须脱,而且是硬脱!

回顾自己这几年写英国的文章,可以说早期两篇的观点尚有些不够成熟,但似乎也没有影响到最终的判断,当然,最后没有硬脱,据说是有协议,但具体是什么协议,现在还没有特别明确。

而对于英国一定会脱离欧洲这个判断,我为什么一直非常坚定,不仅仅是因为在英语系国家呆的时间比较久,更来自于对这个精明而狡猾的民族的统治阶级的了解。

然而,英国的脱欧,不是一幕大戏的结束,甚至,它连结束的开始都算不上,只能算一个开始的结束。

用丘吉尔的话来说,就是: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perhaps,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脱欧,只是英国的统治阶层一个很庞大的计划的第一步。

很多人觉得英国这个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在二战之后已经沦为一个二流中等强国,再也没有出头的可能了。

这是大众的看法,我不评论,因为不值得评论。

以下我说的,只是我从个人渠道获得的一手资讯和我自己多年经验综合而来判断,不管有没有可能,大部分人愿不愿意相信,至少它存在。

如果说脱欧是第一步,那么西方真正的统治阶级真正想要完成的,是以英国为核心,重新对五眼国家乃至一个更广义的原英联邦国家进行一个力量的洗牌和整合。

之前的文章里,我一再说明美国这个国家只是一个壳,很多朋友就在后台问,这个壳万一哪天因为债务问题破产了崩盘了,怎么办?

其实,美国能赖掉这几十万亿债务的方法,肯定是破产。

但美国的破产不意味着美国背后的统治阶级的破产,甚至存在着统治阶级以主动牺牲一个壳国家来顺利甩掉自己那几十万亿债务再完成资产大挪移的可能性,毕竟,欠债不还,受伤的还是各位持有美债的冤大头们啊。

那么美国这个壳万一破了,怎么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朋友一度想过欧洲会不会是一个新的壳。

现在看来,我的判断是,欧洲是不可能的了。

我自己参加过一些欧盟官员讨论英国脱欧之后的边境安排、商业影响、税制之类的会议,可以说,听那些来自布鲁塞尔的欧盟官僚开会是一种噩梦,漫长且极其枯燥的噩梦,以至于你会觉得在中国的各种会甚至是一种享受。

如果西方的统治阶级真的想整合欧洲作为美国解体之后转移资产的另外一个壳,可能等他们整合完的那天,我们已经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火星。

但整合五眼中的四个眼,英、澳、加、新,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五眼国家因为语言和传统的一致,其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并不存在像欧洲那样的差异。

甚至,四眼中的其它三眼,不管是政治体制,还是法律体系,都是直接沿袭的英国的传统,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工作和生活在这四个国家,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只要适应了其中一个,都能很快适应其它三个。

因此,要恢复昔日英联邦的统治,英、澳、加、纽这四眼,在英国脱欧之后成立一个统协四国的超主权机构,统一管理四国的货币、关贸,税率,边境人员流动,等,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一旦这样的联邦重新被整合起来,它其实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越欧盟而成为仅次于中美的第三个政治实体。

很多人会觉得,美国会坐视不理吗?会坐看这么一个政治实体崛起从而对自己的实力产生威胁吗?

其实,这些问题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传统的政治学,是按国别和国家利益去划分的,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资本控制全球的情况下,国别只是一块遮羞布,一个掩人耳目的障眼法。

根本没有什么国家不国家,拥有资本的人,拥有整个世界,还分什么国家不国家。

当美国这个国家不足以抗衡中国的时候,美国自然是要服从于一个英语人口更多,控制范围更广,掌握资源更丰富的政治实体。

英国当年的霸主地位可以在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转移到美国,美国今天的霸主地位一样可以转移到一个更大的英联邦实体,至于什么时候转移,纯粹取决于控制了这些国家背后的利益集团的需要。

而我自己的判断是,如果真的要整合泛英联邦国家,其实一眼对三眼的整合只是一个开始,最核心的一环,实际上是要重新控制当年女王皇冠上的钻石:

印度。

这个不多说,点到即止。

在过去一两年里,包括英国的军舰到南海,包括克什米尔的冲突,还有印度国内的一系列变化,不要以为都是无缘无故的,很多事情,未必是美国人下的黑手。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未雨绸缪,稍有不慎,很可能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发现一个以英国的科技和文化为核心,澳纽加的资源为后盾,外加十几亿廉价劳动力为燃料的政治实体,突然间就出现在了我们的周边。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句心里话,能够把欧洲统一的其实只有两个国家有希望。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英国。但考虑到英国的陆军一直都乏善可陈,而且英国也缺乏建立强大陆军的动力。所以唯一有希望的就是俄罗斯。

法国和德国都曾经尝试着统一欧洲,结果就是背腹受敌,两线作战。拿破仑和希特勒都选择攻打俄罗斯,其根本原因是,法德两国的海军完全干不过英国,消灭英国,去除西线压力根本不可能。而英吉利海峡虽然保证英国的本土安全,但也制约了其在西线施加压力的能力。因此,趁着英国无力东进迅速以自己优势的陆军搞定俄罗斯,稳定住东线。那么拿下英国就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搞定俄罗斯,时间一长必定是两线作战,而且海上被英国封锁,路上被俄罗斯阻碍,这便是一个必败的局。

然而法德恰似战国时代的魏国,一度吊打其余六国。可是身处四战之地,多线开战,无法修养,最终无法统一六国。

目前欧洲的局势是,英国既没有统一欧洲的雄心,也没有相应的实力。而俄罗斯有雄心却实力不足。德法因为尝试失败,放弃了武力统一,目前剑走偏锋,试图从经济统一开始,逐步实现欧洲统一。

欧盟建立之初,各国寄予厚望。欧元一度可与美元争雄天下。可是欧洲军事受制于美国,各个国家内部矛盾不断。局势大好的时候,被美国发动的几场战争绑架,阻碍其发展。遇到金融危机,局面不好的时候,各个国家都各怀鬼胎。没有统一的财政,统一独立的军事,统一的行政,在过去二十年里。欧盟这种形势在应对危机和把握机会上都乏善可陈。相比于中国不断在打压中见缝插针,腾挪扭转,寻求发展空间,欧洲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弱。

在这个情形下,英国作为与欧洲若即若离的一极,萌生退意,实属正常。而且如无意外,法德主导的欧洲共同体已经无法拜托失败的命运。船沉之时,最先跳上救生艇遁走的人将能幸存。

欧盟的唯一出路就是把俄罗斯拉入伙,填补英国的空白。如果能顶住美国压力和制裁,拉俄国入盟,那么欧洲统一尚有几分胜算。但如今意识形态,政治惯性所导致的离心力如此之大。俄欧合作,实难实现。而英国则是在看到这种毫无希望的局势押宝到了欧盟的失败。

目前的世界局势里,中,美,欧是三个主要玩家。中美的竞争将是未来二十年的主要事件。欧洲在多次被美国坑以后,将会越来越有独立的立场。但军事上受制于美国,欧洲将会陷入精神分裂。如无意外,欧洲将再次分裂。

而英国将会最快脱离有美必应的立场,变得更加务实和独立,它会在欧,美,中之间玩平衡以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

未来的欧洲很可能衰落下去,而英国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外交立场,成为欧洲状态最好的国家。


user avatar   qing-zheng-MK08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经过这段时间的疫情爆发,基本各国领导人的支持率都升高了。

川普一系列做法和言辞虽然显得很荒唐,但是特朗普支持率反升5%,谁在投票?

英国首相约翰逊,群体免疫,但因为自己染病,支持率也上升。约翰逊确诊后远程主持会议 英民调:其支持率创新高

安倍和文在寅因为国内疫情被控制或没有再爆发,支持率也升高。毛开云:创下时隔16个月最高纪录,文在寅支持率为啥大幅回升?

所以,个人有个大胆的猜测:国外这些领导人,内心是美滋滋的

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老龄化。

老年人比例太高,不但要领退休金,还要提供医疗服务,对发达国家的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

而且老年人消费意愿不强,不愿接受新鲜事务。老年人越高,网络化、信息化、5G之类的新技术就不好推广。比如日本,仍然在主要用纸币。

这一次新冠的主要杀伤对象是老年人。可以预见,这些国家的老年人将会相当数量的减少。

那么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一来自己的支持率提高了,位置保住了,二来国家的财政压力将可以减轻了,而且少了老年人的阻力,新经济发展起来更顺畅了。

所以,对世界的影响,可能就是:发达国家的下一拨经济腾飞要开始了!

中必输!



user avatar   li-shui-18-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淘宝流量那么多,李佳琦和薇娅作为头部中的头部,成交额高不意外,但是实际成交额还是有不少水分的。


首先,淘宝直播排行榜上的成交额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销售额及销售利润完全不同的概念。

淘宝直播上的成交额的数据,指的是定金锁定的GMV的总数据

我从阿里巴巴的官网上找到了其披露的2019年财报[1]。在财报中,阿里对其GMV的定义是:GMV是包含了运费在内的所有已经拍下的订单价值(包含未付款订单)。

“ GMV”或“商品总价值”是指我们市场上已确认的产品和服务订单的价值,无论买卖双方如何或是否结算交易;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GMV涉及我们的市场仅包括通过我们的中国零售市场交易的GMV; 我们针对中国零售市场的GMV计算包括买方支付给卖方的运费; 为谨慎起见,目的是消除对潜在欺诈交易对我们的GMV的任何影响,我们在计算某些产品类别中超过一定金额的GMV交易以及每天购买特定产品类别中的某些产品类别的买方的交易时排除在计算之外。

简单来说,GMV计算的不是实际交易数据,而是“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的一个总和。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我在淘宝上下单了100台iPhone 12 Pro,每台单价1万元,但是我没付款,但是按照GMV的角度,我这么一个操作,直接搞了100万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GMV可能远远超过实际成交金额,这也为啥电商都愿意公布GMV的原因之一。因为数据好看啊!

更何况,双十一李佳琦的销售额计算的是预售销售额,也就是定金锁定的GMV,这个水分就更大了,我就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预售有不退款的吗?


其次,就是一晚上100多亿的销售额确实过于恐怖了。

有人可能对一百亿没有啥概念····

就拿我来说,我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要不吃不喝41.5万年才能挣到这个数···

换算到公司上,李佳琦和薇娅一晚上的营业额,几乎等同于半家中国五百强企业一年的总营收···

如果最后全部都是实际成交的话,那阿里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另外两家的威胁了。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

  1. ^阿里2019年财报 https://otp.investis.com/clients/us/alibaba/SEC/sec-show.aspx?Type=html&FilingId=14266295&CIK=0001577552&Index=10000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领事馆这个周末必须加班。


user avatar   fengzhihao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了解,不评价。

但是想到了李文亮医生。可能李没有咸鱼翻身,就是这个结局。


user avatar   sw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user avatar   tai-ji-sheng-liang-yi-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少回答提到强制生育,说说强制生育的问题吧。

现在生育率低的导致的问题,不是人口数量下降,而是劳动力(廉价劳动力)下降。如果现在瞬间消失掉一亿老人,导致人口数量减少一亿,会有人讨论人口数量下降的问题吗?

强制生育,特别是高压政策下的强制生育,比如说个别答主提出的不生育者每年上交30%(也有回答说40%,75%)的总收入作为罚款,这种政策下出生的人口,能转化成劳动力吗?强制生容易,如何强制育?假设真的实施上述高压强制生育政策,必然会引起以规避处罚为目的的生育。那么,生,是生了,至于怎么养,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只要保证成年前饿不死,依法参加义务教育,这样“养”的成本其实很低。其他的,不好意思,与我无关,学好学不好,犯罪不犯罪(犯罪更好,抓进去连饭都不用管了),什么早教、幼儿园、学区房、吃好的穿好的、高中、大学?不存在的,从怀上那一刻起,这个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子女,只是一个工具(没错,连工具人都算不上),规避处罚的工具,没有感情,只有怨恨。而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人,心理有多么扭曲变态,可想而知,因为童年不幸而报复社会的案例还少吗?一个高中都没上过,心理扭曲变态的人,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吗?搞不好三天两头上街砍人,报复社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强制生育政策的打击面极广,上述现像绝不会是个别现像,实施强制生育前,不妨先提高监狱建设用地及预算。

当然啦,肯定又有人会提出强制“育”的配套政策,比如说子女犯罪父母连坐,子女在多少岁前死亡按未生育进行处罚,子女成年后劳动产出不达标的部分对父母进行罚款等等。如果真的能这么搞的,只能说,辣真的牛逼,辣真的牛逼,但同时,也准备好灭亡吧。




  

相关话题

  国际上某些国家是不是在不公正对待中国?为什么? 
  如何看待乌克兰加入欧盟? 
  如何评价晚清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 
  英国已经衰落了,但是为什么牛津剑桥仍然可以保持着世界顶级大学的水平和培养世界顶级的人才群? 
  英国医疗体系陷入危机,奥密克戎病毒致近一成员工请病假,对此英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什么英国脱欧看上去前景不妙,英国脱欧公投(Brexit)却获得了成功? 
  如何评价俄罗斯往叙利亚部署航母战斗群? 
  如何看待媒体报道称英国首相鲍里斯宣布将逐步停止在英国 5G 网络中使用华为技术?是真的吗? 
  塔利班要求「职业女性」近期待在家中,直到建成女性安全保证系统,如何看待这一要求?对当地女性有何影响? 
  英国躺平,是想用贫民做实验?还是另有他谋?各位怎么看英国政府这样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策? 

前一个讨论
新型肺炎这轮疫情结束后,武汉乃至全国离婚率可能会升还是降?对家庭关系带来了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有人采购双黄连口服药的兽药服用?服用兽药是否引入了额外的风险?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