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厦漳融城遇到了极大的障碍,厦门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有着北上广级别得的房价,但是局限在厦门岛内,同时和其他几个特区以及计划单列市来比,厦门的科教文卫被拉开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比如病床数可能只是大连的几分之几。
我相信在早年厦门是想携手和漳州泉州共同融合发展的,所以才会有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等等,甚至早年的厦漳城际轨道交通都不是虚的,但是很快厦门应该就发现了问题。
北京从来不担心廊坊,上海从来不担心昆山,所以他们的轨道交通可以深入过去,也不担心这两地成为京沪的睡城,因为北上有众所周知的护身符,哪怕你就是住在离天安门35公里的燕郊坐着9字头的北京公交上下班,哪怕你每天在花桥坐着上海地铁上下班,你永远就差一个最关键的,它关系了你的未来,你后代的未来。
厦门没有,厦门缺乏这个最关键的护身符,一个人可以一辈子居住在角美在厦门工作,厦门某个关键东西既不能带来超低的某些门槛,也给不了更多的优质资源,倘若真的把漳州港无缝对接过来,释放给漳州港的将会是厦门最优质的资源和地段,那么翔安同安还有谁去,广袤的漳州会迅速拉低厦门的立城之本,房价,这是厦门无法承受之重的代价。
所以后来厦门迅速树立起了护城河,厦大校区的迁回已经预示漳州港的未来没有希望,以后漳州港满地的烂尾建设和一地鸡毛的房价果然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厦门选择孤城自守的发展方向也导致了厦门在本区域的中心城区的缺位,厦门高端商业的严重落后同级别城市也说了大品牌看出了厦门对本区域辐射有限,而此次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备选中也是福州作为福建省唯一城市入选,而曾经这种机会不用看一定都会是厦门。
厦大校区的变迁也代表了闽南融合发展的慢慢变迁,在如今这个强调城市群抱团发展的年代,希望闽三角能重新再出发。
我来回答吧。以下内容纯系民间传闻,如有疏漏,轻喷。
首先,厦大并不想建设什么漳州校区。所以,弃用就是因为一开始就不看好。
但是那个时候,随着全国高校扩招潮,厦大本部不堪重负,新建校区是势在必行。于是当然首先找厦门市政府要地皮。
厦门市当时的规划是在集美建大学城。那里已经有合并了六个本专科学院的集美大学了,地方也算开阔,那里还有或将有华侨大学的工学院校区、哈工大的校区(后来貌似某院士反对,这个校区黄了)、拟升格为本科厦门理工学院的鹭江职业大学、当时的医专现在的厦门医学院及一些中职学校,厦大似乎可以摆脱孤单的氛围了。而且厦门市当然也给厦大留了一块地。
但是这块地有点小,厦大说,我想一次整体规划,分批建设。这块地,不够我规划的。厦门说,你先建,建一块我就续批一块给你。厦大说,我不知道你后续给我哪块地,怎么规划啊?众所周知,厦大本部虽然风景优美,楼屋的各有朝向、道路的各种曲折虽然造就了景观的独异,教学生活设施分布却并不合理,也难死了一堆强迫症。所以他们当然希望一次性规划完了了事。
但厦门不退:你们先建再说。厦大说,土地没定下来,相邻我看中的地块你回头给别人了,我怎么规划?建了半天发现只能建半扇楼群,那怎么整?于是不建。正犯难呢,这时候,漳州方面发现了,而且漳州港尾地区正在给中银招商局开发,急需人气,于是大笔一挥,整块地送给厦大了。
焦头烂额的厦大当然也就不客气地开启了漳州新校区。实在是等不下去了。
漳州校区依然很美。但是问题很大。一二年级在漳州校区,三四年级在本部思明校区,当过学生都知道,年级分割造成了传承问题。说好听点,是学院专业的特色传承。说大白话就是低年级无法得到高年级师兄师姐们的经验传承,包括各种旁门左道的经验。这对学校教育,是重大问题。两年本科读完,三年级还是高中生的社会心态,当然是很失败的。
在漳州校区开建那些年,其实有一个诱惑,就是厦门漳州之间,将要建设海底隧道。隧道的厦门入口就在厦港片区,就在厦大门口。这样,漳厦两个校区交通会非常便利。当然,这个诱惑,对市民来说,是如此之近,对漳州方面来说,也是无比迫切。可惜,厦门从来没有把这个规划当回事,两次列入省五年规划,厦门都没有实质动过一根指头。因为这是一个厦门出钱养漳州港区的规划。限于行政区划,厦门的海沧和翔安建设新城还嗷嗷待哺,自然对出钱建一条给漳州输血的隧道,完全没有兴趣。
更重要的是,漳州校区处于一个小村边上,几乎与世隔绝。虽然说和思明校区隔海相望,且两岸都设置了专用码头和接驳班车,但通勤时间依然需三个小时以上。无论对接触社会和就业实习,都是无解的问题,没有一个院系能够承受整体搬迁带来的影响。搬迁后相当长时期,教工都两部手机,一部厦门的,一部漳州的,后来长途、漫游都不用加价了,仍然双枪在身的大有人在。更遑论如果有涉及两个校区共同事务的时候,需要同时摆平两地政府部门。
事情的峰回路转其实是很奇妙的。
厦大芙蓉一学生宿舍据说有个很牛逼的寝室,出了三位院士。据说芙蓉二也有一个很牛逼的寝室,出了三位部级干部。其中一位正好当时在主政厦门,与厦大校长正好是同学,而且私交很好。当然,这只是催化剂,主要的是,厦门和厦大体会到了彼此的重要性。于是,催化剂理顺了公务进行的过程,厦大终于如愿以偿地在翔安拿到3600多亩的靠山面海的地。
虽然离海还是比较远,但附近有地铁规划,有机场、商业中心。然后,心情舒畅的厦大建筑系终于画出了这张气势磅礴的效果图:
当然,真正开工以后,建筑的形制还是有别于效果图的:
然后的事情就简单了,新兴专业搬迁翔安:生命、医学、药学、护理、公共卫生、海洋、环境、生态、新能源、航空航天、信息、微电子等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
而传统的数理化文史政法外经管哲、艺术等等专业,就留在传统的本部了,充分满足了校方的强迫症。
至于漳州校区至今依然是与世隔绝的状态。校门外依然是那个靠学生养活的小村,稍远点是一片连一片的空置商住楼。漳州、招商开发区,一直提供不了一个高校需要的外部资源。
现在,校区资产虽然属于厦门大学,但使用方的厦大嘉庚学院是近乎独立的实体,教师也基本是自己聘用了。对于嘉庚学院来说,有校址就很满足了,没什么可挑剔的。至于厦大,嘉庚学院毕竟还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校区荒废肯定是说不过去了,有嘉庚学院接盘,真的是皆大欢喜。
小了,格局小了!!!厦门曾经是一个岛,现在还是一个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