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外 PhD 多读几年有哪些利弊? 第1页

  

user avatar   zibuyu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任何重大选择在咨询他人时,要注意那些人的屁股在什么位置上。例如,你咨询正在出国留学的人,概率较大会推荐你出国;你咨询正在留校读研的人,概率较大会建议你留校。我给小同学们提建议,也一般会提醒他们,我因为是在国内读博所以可能有所倾向。还是兼听这些意见,结合自己的情况和偏好来做决定。我就亲耳听过有人考过GRE后,跟其他人说没考过GRE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关于博士延毕,不止要听那些毕业了的博士的观点,还要听听正在读博的人的观点。毕业了的博士,已经成功上岸,概率较大会说延毕无可无不可;还没毕业的博士,可能正在备受实验投稿的试炼,概率较大会劝你千万不要延毕。归根到底,还是看自己的实际需求。直博5年对科研训练已经足够,有的人可能因为中途创业或换方向耽误时间延毕几年,如果不是极特殊情形必需,似乎没有必要多读几年。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只有在下面这些条件全部满足的情况下,延毕才是最优解:

  • 确定自己要走学术路线(去工业界还延毕个球啊)
  • 家境优渥,没有经济压力,能够接受博士期间的低收入(早点毕业收入翻几倍不香么?)
  • 没有对象,或者你对象比较善解人意,不给你感情上的压力(早点回国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幸福么)
  • 家里没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父母在不远游懂不懂)
  • 心理素质过关,能忍受延毕的心理压力(延期导致的自杀还少么)
  • 有能改变学术生涯轨迹的科研成果,并且卡在非常关键的节点上,并且只能在本课题组完成,并且导师不愿意让你在本组做博后(大部分人即使延期一两年,也就是多攒点量而已)
  • 不着急申青千(多攒一年博后经历不好么)
  • 你简历增厚的速度,比得上教职门槛升高的速度(呵呵)

user avatar   zhang-liang-94-65-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是低年级博士生,在研究这个问题,我希望告诉你,千万别听信高赞那个答案!!!

博士多读几年是好事?对于99%的博士生来说,允许我说一句粗话,做个人吧兄弟。

我最TM反感的就是知乎上装逼这种心态,真的会影响很多来网上找答案的人。不是所有人都是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的(大概99.99%都不是吧),也不是所有人都不用考虑照顾和陪伴自己的家庭和父母。最可笑的是,你举的例子不也正好反驳了你的观点?发了6篇Angew, Jacs,然后去了一个牛组,最后还是没能成为你想象中的优秀研究人员。这不恰恰说明了科研的高风险性问题吗?在你很长久地在一个组里工作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这个组适合不适合你,你会不会成功。一旦你不成功,沉没成本是非常大的。

PhD最终中拿到 assistant professor的不足 3%。人人都觉得自己是那个3%,最后其实剩下的97%才是大多数。看不起23流985高校?我想在你没当上tenure track professor之前,那只是你自己阳春白雪的幻想罢了。

你想想,在你20-35岁这段时间里,博士多读几年,博后又多来一轮。你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做个人吧,别劝别人延毕了。如果真想继续做研究,那么多博后位置可以找,而且做的不开心随时可以走人。非要留一个地方死磕,真的有必要吗?

写高赞答案的人也许觉得只有全世界最顶尖,最优秀,最前沿的研究才是研究。但恰恰这种装逼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是对整个行业最大的伤害。每个行业都是需要一个完整体系。如果一个行业只有最最顶尖的那一拨人可以过的不错,剩下的99%都生不如死,这个行业怎么会发展的快呢?科学的进步,需要一个良好的土壤,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需要让不是最顶尖的人也看到机会。这不是只靠最前沿这一波人就行的。这几年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这么快,也离不开整个行业的高待遇支持,让更多的人可以投身其中。

科研不是神圣,发展科研也不是靠这种神圣的想法就能干成的。我希望科研圈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机会,看到发展。而不是在追逐top research的过程中穷困潦倒,消磨信心。

更新:第一次在知乎上收获这么多赞同。谢谢点赞的所有人。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在科研中收获成功和快乐。大部分科研人员都是普通人(包括我自己),我们都有正常的七情六欲,有自己的生活的诉求,也有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希望我们的答案可以让更多年轻的同学们可以正常地看待科研工作,这样自己的职业发展也能顺利许多。

  1. 关于文中提到3%的数据,有很多人问,这里统一分享一下:

这一类的数字有很多,各自大小不一。3%来自荷兰的研究,可以看这个网站的报道:smartsciencecareer.com/

QUORA上也有类似的问题:
quora.com/How-many-PhDs

也有正经的NIH-FUNDED文章,专门分析过这个问题:ncbi.nlm.nih.gov/pmc/ar

如果考虑稳定的增长,12.8%的PhD理论上可以找到一个学术界的工作。可惜现实中,这一数字还会受每年funding波动的影响。而且每个专业的波动也很大。我没有看到国内的数据,但是考虑到我们每年产生的大量的博士,这一情况也许也并不乐观。

2. 关于教职

这个问题我问过身边很多美国人,也关注过身边华人assistant professor的情况。最近一年我们系招人,我也仔细听了所有来面试的人的报告并和他们一对一的聊天过。

综合起来看,文章并不是最重要的,甚至也并不在意你是不是有CNS级别的文章。说白了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东西,钱。

也许很多科研人员不愿意承认,即使在美国,funding也是衡量科研人员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样并不一定是对的,但是这是一个现实问题,特别是实验性学科)。对于生物相关的领域来说(大概可以拓展到大部分天坑专业?),AP tenure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至少拿到一个R01或者其他机构等同的funding。我和Recruiment committee 里面的教授也聊过这个问题,他们最关心的一点就是你在求职中展现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在未来5年拿到一个R01。学校给你投资的start-up package,就是希望你在未来可以收获更多的funding。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很多大学都是靠这些外来的基金支持的。很多公立大学,grant中的一部分都要分给学校统一管理,用于支付科研辅助人员的薪水,甚至用来帮助一些基本拿不到大基金的人文科学项目。还有你后续的发展,tenure之后凭高级职称,甚至一些州关于教授的工资涨幅,都和你拿到的funding数目有关。科研圈就和所有圈子是一样的,你得拿到钱,结交好人脉,进入每个领域的inner circle,你才能真正地做所谓的“有意义的突破性研究”。看待教职的问题,如果还停留在自己发了几篇文章的阶段,做的是不是100-101的工作,那我觉得真是误人子弟。即使是国内的教职,现在也不是单纯就看你发了几篇文章,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你的研究课题和系或者研究所未来几年的规划是否一致,你的系统对于别的教授有没有帮助,甚至你会不会影响到别的教授的利益。科研圈就是社会的一部分,早一点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会有很多好处。我就是醒悟的太晚了。

基于这一点,即使你打算继续追求教职的道路,你也应该想想,博士多读几年,对于你拿钱是不是有帮助,你做的课题老板会拱手让你带走吗?大部分劳动密集型PhD,特别是需要做博后才能找教职的,基本我没听说有博士生可以带走自己的课题的。也许计算机,数学,物理和工程院系会有不同,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黑龙江省农机研究院以 5200 元月薪招聘机械专业博士? 
  40岁的时候辞职读博有前途吗? 
  博士毕业后想在好一点的高校做老师,一定需要留学经历吗? 
  曾在海外读书/工作的博士们, 你们如何找到国内高校教职的? 
  博士申请考核拟录取之后再放弃是否会影响导师招生? 
  博士后值得读吗? 
  天文学博士放弃高校教职创业建立装修公司,你能理解这种出乎意料的工作选择吗? 
  博士生发表几篇SCI论文合适? 
  博士应该采取什么策略读文献? 
  化学专业读博,养成什么习惯可以受益匪浅?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B 站《后浪》在知乎翻车的情况?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5月2日阅文集团对新合同事件的回应?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