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理解部队的组织度? 第1页

  

user avatar   southemper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接某匿名回答,这个回答主要用来描述“组织度上限”。


1、组织度与技术兵器的关系。

你被你的连长命令拔掉鬼子的一个碉楼。你带着手下三四十号大头兵摸到了离碉楼几百来步开外的一个土坡后面。鬼子的碉楼有十来个人、一挺歪把子、好像还有一门掷弹筒;而你手下的人至少人人有枪,手榴弹管够,还有几挺花机关。甚至于山炮在团里也是有的,只不过那是团座的宝贝,打一发都得团座御笔亲批,不把团座贿赂明白了是不可能给你拿出来用的。

你一只手扶着你的头盔,另一只手暗中摸向腰间的手枪,同时眼睛的余光偷瞄着你的“弟兄”们,你知道他们也在偷瞄着你。

你的“弟兄”们有的是刚被抓来的新兵,听了枪炮声会尿裤子的那种;而剩下的则是老兵油子,随时想着跑路开小差的那种。这些人只有在你的眼皮底下才是兵,一旦你离开一眼,他们衣服一脱枪一卖,就说不定变成什么了。所以即使是打起来,你也不敢放他们随意散开,更别提玩分兵合击之类的“战术”了。

你的连长给你的死命令是天黑之前拿下这个碉楼,否则提头来见。这个碉楼对你来说肯定硌牙,但论火力论人数,你觉得你至少不怎么虚。他小鬼子再怎么厉害不也是俩肩膀顶一个脑袋,吃一发枪子儿也得开瓢。

你暗忖了一下,叫来了你手下的几个班长:“一会儿听我这边枪一响,你们就跟我冲上去!谁打死一个鬼子,连长就奖一块大洋!”

“可是鬼子有机机机机机机机枪诶?这么冲上去不是会死的吗?”

“怕死你还当个毛的兵!滚回家种地去得了!”

“也不是我自己想来当兵的啊……我被抓来的。”

“去你妈的动摇军心信不信老子毙了你!”你拔出手枪,但你也不敢真对谁开枪,因为你知道你要是一开枪,剩下的人保不准谁一手潮,你就也被打死了。

僵持了半晌,你似乎下定了决心一样,把手枪举过头顶连开三枪喊道:“谁他妈的不冲,回来老子把他交给督战队的!”,然后一跃出了土坡——再然后你的脑袋被“咚”地重击了一下,你好像从头盖骨的位置矮了十厘米,你倒在了地上,然后别的你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排长死了!大家快跑啊!”一片黑暗中,这是你听到的最后的声音。

——这是既没啥组织度也没啥组织度上限的情况。

极低组织度上限的部队,通常是由于组织方式、兵员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组织混乱、指挥僵化,无法像现代军队一样有效战斗。一方面极易溃散,另一方面则难以重整收拢。即使有充足的技术兵器,在这样混乱僵化的体系下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来。


2、组织度与士气的关系

你被你的中队长命令固守海岛上的几个碉堡。你们的武器弹药尚且充足,机枪掷弹筒一应俱全,甚至你还有一辆可以正常开动的中战车。你和岛上的米畜已经僵持了有一段时间,你们无力驱赶他们下海,但他们也暂时没办法拿你们怎么样。但是海军的马鹿已经几个星期没有派驱逐舰来岛上送给养了,你们的食物和淡水都开始变得匮乏。你曾向上级抱怨过这一点,但被以“吾等几百年来就一直是草食民族,岛上这么茂密的植物怎么可能会缺食物”的怒斥给怼了回来。你和你手下的身上都散发着盐渍鱿鱼的诡异气味,尽管你们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过鱿鱼了。在米畜可怖的空中优势之下,任何想要下海捕鱼的企图都会招致米畜的扫射,中队里已经这样死掉了七八个人。你心想,如果你有机会回到家乡的话,你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再想吃这种东西了。

你的手下都在摩拳擦掌地叫嚷着要与米畜决一死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真的相信米畜“不堪一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受够了岛上的恶劣条件了。但是你清楚米畜绝不是什么宣传中一样“一触即溃的少爷兵”,相反他们是又凶狠又狡猾的对手。联想到海上的战况越来越不明朗了,你对接下来能不能打得过他们充满了疑虑。

海面上出现了几艘船影,你取来了望远镜,看到对面烟囱的形状不是你所熟悉的那种形制,而且海天线上几个更小的船影开始接近了,这明显是米畜要从海陆两边来夹击你们了。你让你的手下躲进混凝土浇注的碉堡里。驱逐舰的炮击不如预料之中地猛烈,而且并没有几发炸到已经充分伪装的碉堡上面,你和你的手下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但你心里清楚,你们已经跑不掉了。

你想到以前听从其他海岛上侥幸逃回的同僚说过,米畜的坦克坚不可摧,甚至中战车的火炮零距离射击都没有办法击穿;米畜还爱用喷火器,他们从来不正面冲击碉堡而是派喷火兵摸近了之后一管油柱下去……你越想越觉得恐怖,但又控制不住自己不想。你觉得你今日必将葬身于此,但你又不想让这种恐怖的情绪扩散到你的手下之中。你从碉堡的射击孔看到一团火球升腾而起,你知道那是大队的弹药库和指挥所的所在地。

你把你手下的人召集起来喊话,逐渐稀疏的炮击声仍然不时地打断你的话:“今日即是吾等为皇国报国尽忠之日……所有人,待米畜登上滩头后,我们就冲上去和他们肉搏!务必战至最后一人!”

“可是,这个时候利用我们的工事固守待援是不是更好?毕竟我们的机枪和掷弹筒都这么充足,米畜也啃不动我们的混凝土碉堡。”一个戴着眼镜的学生兵弱弱地举起手问道。

你踩着桌子飞身起来给了他一个耳光:“八嘎!你这是怕了吗!”你没有毙了他的原因不是你心存仁慈,而是因为你不相信你腰间的南部十四式能够一枪打穿他的啤酒瓶底——而如果这种事情发生的话,无疑会让你更加没有面子。

你换上了唯一一套干净的衣服,挎上了你父亲传给你的那把军刀,让战车兵发动了中战车,然后自己站在战车之上,把一碗绝命酒一饮而尽。那边米畜来了三辆坦克,三队士兵以坦克为掩体密集地行进。你不知道另一边会配合着发起怎样的攻击,不过怎样都无所谓了。你感到莫名地激昂,也感到莫名地平静。

“天闹黑卡!板载!”你骑在战车炮管上,挥舞着军刀向手下的士兵们喊道。你的手下持着刺刀、迎着机枪,从四面八方跳出来向对方冲锋,一批批倒下却又悍不畏死地前赴后继。此时此刻,你感觉自己仿佛信玄公附体,股下坐着一团红莲业火……

“引擎起火了!要烧到弹药架了!”这是你隐约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你上当了,这是空有士气但同样没啥组织度的情况。

现代军队的组织度与作战效能,并不单纯意味着他们“是否敢于牺牲”。对于军队而言,“送死”是最简单的事情,“有效而顽强地抵抗”才是真正困难以及区别军队水平的。动辄成建制“板载冲锋”,与其说是士兵的勇敢不如说是军官的无能。即使是士气高涨的军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指挥,也与乌合之众无异。


3、组织度与指挥链的关系

你被你的连长命令扼守在一个隘口。按照计划,营里的主攻连会在炮兵的支援下把敌人往这个方向驱赶,而你的任务则是不放一个敌人逃出这个隘口。你和你的士兵等了几个小时,但是除了远远传来的枪炮声以外,前方一点动静也没有。你让你的通信员试图联络一下连部,但始终没办法联系上。

一个穿着你方制服的人慌慌张张地跑上了你们的阵地。

“站住,口令!天王盖地虎!”你的士兵拦下了他。

“吃鸡不吐骨!这都是上周的口令了你们怎么还没换?”来的人答道。

“哪个部分的?”你从散兵坑当中爬出来,你身旁的通信兵被你绊住了电话线,带了一个趔趄。

“营部警侦排的。主攻连遇到了麻烦,你的排跟着我一起去支援!”

“谁的命令?我只接受我们连长的指示。”

“你们连指被端了!营长让你们现在听我的指挥,再磨叽一会你们也要被端了!”

“谁能证明?那个谁,你继续联系连长!”

“你是打算违反命令吗?”

“谁能证明你说的是命令?我直系上司的命令才是我的命令,你他nia的又算个谁呢?把这狗ri的给我揍一顿捆了!”

一阵急促的长点射打断了你们不太友好的对话,营部来的那个狗ri的在你面前被打爆了脑袋,脑浆和骨渣溅了你一脸一身;你的人也倒了三个,其中一个被打断了腿,倒在地上干嚎。你运气好没被流弹波及,你立刻卧倒,抓起你的步枪连滚带爬地缩回了散兵坑。

“敌人从哪里来的!”你随便抓住你身边的一个士兵问。

“好像是咱们后边!咱们是不是被包抄了!”

你思忖了一下,你的排大概确实是受到了意外的袭击,也许战局真的如营部的人说的一样变化了。但你不敢擅自变更被下达的命令,尽管地形劣势,但你仍然决定固守待援,直到有新的命令下达:

“一班二班,固守两翼!机枪班,把机枪撤出来对着我们身后的方向打!压着他们别让他们上来!通信兵,你继续联络连部……”

——这是有一定组织度和组织度上限的情况。

具有一定组织度上限的部队,通常具有现代军队应有的指挥链与训练,在理想情况下军令可以向下传达并执行,基层指战员也都能够坚决地执行命令。但是在战局变得混乱、指挥链被打散、以至于命令无法按照预想的层级进行传达的时候,接收不到自己直属上级命令的军队便会陷入各自为战的窘境。


4、指挥链与重组能力的关系

你和你的连奉命前往某高地执行侧翼攻击任务。然而在途中你们与敌军发生了遭遇战,确切地说,是反而遭遇了敌军的伏击。

敌人至少有一挺重机枪和两挺通用机枪,而你方的重火力却来不及展开。黑夜中重机枪和通用机枪交替长点射的声音,与其说让人恐惧,不如说让人心凉。右翼和后方的两个班遭遇机枪侧射,直接全灭;混乱中你中了两枪,但被头盔和背后的插板挡住,侥幸没受什么伤;你的连长为了救被打懵了的你,被一枪打中脖子,你拼了命也没有替他止住血;你的指导员随后接替了指挥,然后没几分钟就被冷枪放倒,断了一条胳膊,血流不止;副连长试图去救他,结果毫无意外地一并挨了冷枪,这一枪是在后脑上。

作为连里最后的排长,你接替了指挥的责任。你的战士开始重整队形,用手里的武器向对面还击。你命令连里的两门60迫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展开,向着有机枪火光的山头开炮。你们连的炮手是这场战斗的MVP,用七发炮弹就打哑了一挺M2老干妈和一挺M240B。你联系上了左翼被压得死死的两个班,你命令你的12.7机枪架在乱石堆里开枪,反压住对方的两挺通机。12.7机枪的压制力十分可靠,左翼的两个班趁着解除压制的机会发动了一次冲击,消灭了对方最后一挺机枪。在你的战士冲上机枪阵地的时候,对面的机枪副手试图拉开手雷和你的战士同归于尽,被你的一名战士抱着扑进了散兵坑里。

敌人似乎是撤退了,但夜暗与折损之下,你们也没有办法追击。于是你收拢部队,统计了一下人员与装备的损失情况。你方阵亡23人、重伤(随时可能吊不住命的)16人、轻伤(性命无虞但多少断了几根骨头的)7人。担任先导的一个班失去了联络,情况不明;连部几乎全灭,其余的班也被打得七零八落;重机枪和迫击炮还在,但是机枪班报销了一半;指导员的血止住了,但断掉的胳膊八成是保不住了;连用电台中了一发12.7报销了,幸而通信兵人还没事。敌人丢下的尸体也有十五六具,包括挂在树上的和打碎了还能拼得起来的;敌人丢下的武器弹药不多,但包括了一挺M240B和大约两百多发子弹,还有一箱没拆封的M67手雷和几具没摔坏的AN/PVS-14夜视仪。“美国货的效果就是比咱们自己的铞面人好得多啊。”你试了一下缴获的夜视仪,不由得赞叹道。

你召集剩下连里剩下的党员,开了个简短的党员会。会上你被推举为代理连长,继续负责指挥作战;你把全连重组为两个分队继续遂行任务;伤员和遗体暂时留下就地隐蔽,等待与上级取得联系之后后送。

远处榴弹炮爆炸的火光已经开始照亮天空,对敌方的炮火准备已经开始了。距离预定时间还有几个小时,你们还来得及赶到指定位置;而且你们仍然也有信心,能够在敌人最痛的地方咬上一口。

——这是组织度与组织度上限更高的情况。


在长时间的作战中,部队的建制与组织一定会在作战中被不断打散。只不过高组织度的部队,在持续遭受损失与打散的情况下,仍能有效重组并维持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取决于部队的训练水平与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更取决于足够科学的组织方式。


(可能还有不定期更新)


相关回答:

知乎用户:抓壮丁的部队有战斗力吗?


------20190119

更新了第三节


------20190120

考虑到争议性与误导性,暂且删掉了容易引起误会的组织度数字。


------20190123

更新了第四节,重排了前面的顺序。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军队组织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所有试图三言两语就给你讲清楚的人,要么根本就不懂,要么根本没打算搭理你。




很多文艺小青年耳熟能详经常拿出来装X的一本书,《乌合之众》,里面有一句话这么说的,“群众都是愚蠢的”。

组织度这东西就是用来对抗这个的。


三个人以上我们称为“群体”,开始有博弈存在,人性开始发挥作用,开始“各怀鬼胎”,这个时候群体行为往往表现得比个体要愚蠢一些。比如说,你在清醒的情况下遭受到1%的损失,断了一根指头,你是不会亡命而逃一不小心掉沟里摔死自己的。而一个军队却很可能这么干,1%的伤亡引发大溃散,自相践踏造成20%的伤亡,甚至被围歼全灭。


组织度就是与这种群体性的愚蠢对抗的。


实际上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在社会心理学里的地位并不高,这本书好在浅显易懂,不好就不好在不成系统,对现象描述多,对背后原理规则谈得太少,而且很多是错的,顶多算是个“网红”,准确的说法是属于社会学讨论的范畴,社会心理学只是借鉴参考了一些观点,与真实的社会心理学还是相去甚远。当然在法国大革命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本身法国启蒙运动和后面大革命的风起云涌,确实很容易引起一些思想家的思考,但是受限于时代的限制和薄弱的积累,并不会那么深刻和系统。


军队的组织度,包括类似于军队的这种精干、迅速、敏捷的社会组织,如何去弄起来,其实也经过了法国大革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深入化和系统化。这个过程伴随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一方面是经验性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有意识的心理学研究,最终才达到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说经验性积累重要还是有意识研究重要,或者说都重要,或者说相辅相成,但是总之这个过程必不可少。


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简述一下现代军队组织度提高的简要过程,以帮助你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天底下并没有“圣人”这么一个东西,包括你以为的“圣人”自己都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他老人家一手锻造的军队组织度确实高出去一大截,但是有两点:1、那是跟同时代的军队比;2、他也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的。他终其一生都不愿意别人把他与马恩列斯并列,而是谦虚的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一层,认为自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追随者和继承者,而不是宗师之一。


我认为你作为他的粉丝,应该尊重他的这一看法。




现代军队组织度逐渐完善的过程是这样的:


1、拿破仑


拿破仑在军事上的主要贡献是大炮兵主义和平民化军队。其中大炮兵主义偏向于战术,容易理解,所以一直被当做拿破仑的代表作来吹嘘,而忽视了后者。当时的法国我们教科书的理解是“资本主义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力发展带来战斗力爆炸”,这里面的内涵就是军队的平民化。这种平民化是相对于中世纪欧洲战争的形态而言的,与中世纪骑士老爷们穿着昂贵的盔甲骑马对冲不同,法国平民也积极的参与战争,因为需要保卫他们革命的成果。


这样你就需要一套把平民容纳进来的军队体制。


其实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骑士老爷们打仗并不需要什么“指挥”,不信会骑马的同学可以骑着马试试看,你能够实施多少精妙的指挥?很多人对于古代战争的战术指挥津津乐道,好像真的可以有多少操作空间而已,我要告诉你的是其实那种事儿没有你想的那么神奇,大多数是出自于文学家的渲染。你的指挥手段只有摇一摇小旗子、传令兵出去喊、敲锣打鼓,所谓的“擂鼓出战、鸣金收兵”,通信手段就那么一些,你能搞什么神奇的战术?


所以古代军队指挥大部分都是“扳机模式”,就像一把手枪一样,它早就完成了退壳、复进、装填、闭锁、待击这一系列的动作,你需要的时候只要扣一下扳机就行了。古代打仗也是如此,军队早就练好了阵型,遇到什么事情就做什么动作,从战术上讲100%都是死板的,所谓的“临机而动”只是一种理想,现实里都是只能按照预先练好的动作打仗。


这种时候你想要搞微操,那是不现实的。什么“那个机枪兵往前十米”,你根本没有什么通信手段来完成这个事情,打旗语、敲锣打鼓都不可能传达这么复杂的信息,派传令兵跑去告诉他,你又有多少个传令兵?


要注意到的是,到拿破仑的时代为止,你也没有无线电台。


没有无线电台的情况下你要想把一大群平民训练出“扳机模式”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这帮人还得支持你才行,不然你一个平民出身的矮个子凭什么当法国皇帝

就凭你长得帅?


这跟中国古代的平民化军队不同,中国那种平民化军队的基础是完善的文管系统和动员体制,像秦国就有点全民皆兵的意思,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平民化军队随时可以推翻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惹到平民化军队,事情就难办了。


拿破仑的天才之处在于他在近代军队“连排班”编制基础之上,依托于炮兵,建立了最基本的战术单位:营。炮兵提供支援火力,连长在进攻防御撤退中才有了“安全感”,在炮兵发扬火力的基础上一线步兵和骑兵有了一种远距离获得支援的可能性,与弓箭兵不同的是炮兵的支援是脱离了人力极限的,从最多不过一百多米的范围扩大到了1000米这个级别。平民化的军队才有了建立“扳机模式”的基础,而不是一群农民拿着草叉子乱哄哄的冲锋,前面一声惨叫,扭头就逃命。有了“营”编制,前面一声惨叫,屁股后头大炮一响,心里又撑得住了,连长这时候吆喝一声,大家结成火枪排搞个排队枪毙啥的,这才有可能。


炮兵也提供了一种更先进的指挥手段:炮火准备。你啥也不管,炮火覆盖到哪儿你就往哪打,这就比敲锣打鼓和传令兵快速复杂多了。信息传递第一次快速的传达了位置信息,你能迅速获得“往哪儿打”这个信号,整个阵地才活动了起来。


于是拿破仑才能横扫欧洲,拿破仑也不是大罗金仙,哥们儿也是要有物质基础的。




2、普鲁士


普鲁士人是顺着拿破仑的路子在往下走,他们本身也是拿破仑丢下的一团乱遭的欧洲里来回征战,发展出来的更高效的组织手段。


这个手段就是参谋部


有过当兵经验的都知道,以前我们的参谋部(司令部)设置到团一级,2016年军改以后设置到营一级。这玩意儿最开始就是普鲁士人搞的,他们建立完善了参谋体制。什么叫参谋体制呢?你玩儿过军棋你知道,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这是指挥官体制,参谋体制是独立的另一套体系,对应的有营、团、旅、师、军、战区(方向)、总部这么多级的参谋部,它们都服务于同级指挥员,为他们提供决策的参考。


比如说,美军的总指挥官是谁?是总统。总统的参谋是谁?参谋长联席会议。


参谋部体制的建立,直接催生了第一代的“战役集群”,团。团以上称为“部队”,团以下称为“分队”,团一级就不再是战术单位了,开始发挥集群的作用。一个营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个方向的战术动作,“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这样一个战术。而到了团一级则可以好几个营一起来办事情,一个营打一个方向可以,几个营围着一个方向一起办事儿也行,看指挥员打算怎么办。


这时候靠你指挥员一个人来指挥就不行了。


我们都知道,人的眼睛,看一个立方体最多最多同时能够看到三个面。

战场上是一样的,当你需要好几个战术单位的时候,你一个人只能看到一个方向的事情,无法完成同时观察多个方向的事情。指挥员也不可能开“上帝视角”,他也只能呆在指挥部里面。


这时候你咋办呢?


靠参谋替你形成“上帝视角”,侦察兵、传令兵、通信兵们把信息搜集起来,参谋们把信息归纳总结成各个方向的视角,你通过阅读文件的方式来形成上帝视角。参谋们干的事情就是替你张更多的眼睛,完成你的大脑没法完成的工作,最终同时看到立方体的六个面


参谋部体制是天然向上延伸的,更高级的指挥员当然更希望自己有参谋部,但是建立在团一级的参谋部直接催生了复杂的战役动作,整个战役才活了起来。


这时候,“扳机模式”开始被丢进垃圾堆。




3、毛泽东

毛主席的杰出贡献,在军事上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在于“政治建军”。那么政治建军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需要解决的是战术单位与战役集群的整合问题。


战术单位与战役集群无法整合的话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奇怪事情,比如说军阀化,比如说逃兵,比如说叛变。这在战争频繁的民国军阀混战时代,也就是解放军诞生的年代简直是个家常便饭,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团一级开始的战役集群导致军队规模扩大,而营一级独立战术单位又拥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两方面一角力,很容易部队散伙。


实际上在各个层级都有这种现象,军长把事情搞砸了,师长一看大事不好,溜之大吉;团长打仗吃了亏,营长一看我去你娘的,拔腿跑路。


我一直非常非常看不起“李云龙”这号货色,就是因为这个,他简直就是解放军里的反面典型,拿出来糊弄外行还行,内行看了都知道,你还“亮剑”呢,你亮了个寂寞。单打独斗算你是个汉子,团队作战这就是个害群之马,要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里都是这号货色,现在大陆还飘着青天白日满地红。


当然小说作者本人指望的就是这个场景,电视剧改编搞得挺热血的,也就糊弄了很多人。


我们的湖南老爹爹(读音diadia)天才之处在于找到了一根绳子,从头到尾贯通了军队的顶层和底层,把所有人绑到一起。从共产党军队的最顶层,军事委员会,到最基层的一个士兵,都通过这根绳子串到了一起。它打通了层级之间的壁垒,师长不会想着甩开军长单飞,营长也不会看到团长不给力了就跑路,乃至于到了单个士兵,都不会一看大事不妙溜之大吉。


政治,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到现在解放军都是坚决彻底的执行这一点。什么是生命线?就是从头到脚贯通的那条线,它把解放军凝结成一个整体,它没有了人民军队也就没有了,它实现了组织度的最彻底覆盖。


覆盖的意思是,组织度提升的空间有了,剩下的就是填充的事情。


我们打个比方,大家耳熟能详的庞国兴战斗小组事迹。

你看,这个叠水银都到了数字包浆的程度,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事情了。


老爹爹(diadia)找到了这根绳子,为啥别人没找到呢?你要说法国人、普鲁士人和老毛子不想有这么一根线那是不现实的,他们也想有,但是事实上没有。苏联军队到解体都没找到,有过一段时间的政委体制,后来又没了,政治建军一直没能实现。


这是因为他们不晓得政治可以作为绳子用。


老爹爹(diadia)就知道,是因为他站在全体旧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之上,他掌握了整个旧中国绝大多数人心中的渴望与渴求,并总结归纳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是理论指导与方法论的结合。所以支部建在连上、民主集中制、军事民主等等一切实际操作,它们都是有一个中心的,就是为了政治建军服务。把这种绝大多数人的渴望渴求,变成了具体的军队制度,哪怕你是个蠢蛋呢,你按照这套制度来一板一眼的去做,弄出来的军队就是个革命军队。


所以我们可以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革命军队的标准化生产流水线。螺丝、轨道、传送带都给你设置好了,你这头放进去原料,那头出来的产品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就是现代化、工业化军队。


牛人制造产品,更牛的人制造流水线,最牛的人设计流水线


所以在抗战期间,一个党员单枪匹马去敌后,就能拉起一支队伍建立一个根据地,有时候跟中央失去了联系,这个队伍这个根据地也不会变成军阀、流寇,更不会投降当伪军。这个单枪匹马的党员就是一个车间主任,他知道流水线怎么弄,去了以后按照图纸建立流水线,人民军队哗啦啦就出来了。但是他也只知道图纸,图纸怎么改?怎么改进产品?他不知道,这事儿得问总工程师,得他才知道怎么改。


偶尔也有车间主任自己跑出去创业的,大部分车间主任还是得靠总工。


尤其是总工还兼任董事会主席、还是联合创始人之一,人又有魅力,能说会道诗文一绝多才多艺,喜欢吃干海椒,没事干就跑车间里跟你一起玩,跟你同甘共苦住窑洞,你说你自己跑出去创业能比他干得好你是有多自命不凡?何苦来哉?


他把部队的组织度推上了新的高峰:全域覆盖。整个军队从上到下都凝结成了一个整体,有填充,各种制度填充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办法,军队的组织度到了现代化的程度。




4、未来的某个牛人


毛主席实现了军队高组织度的全域覆盖,但是填充是个与时俱进的事情,未来的军队,高组织度还是需要填充的,进一步的填充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


关键时代的发展是什么?


目前我们知道,战役集群已经在二战中发展为了战役集团,诞生了“集团军”这个编制。战后各国实际上没有太多进行过集团军这个规模的冲突,除了抗美援朝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大多数时候都是出于猜想。比如中苏冷战对抗中大兵团作战、苏联对快速突击欧洲的想定,实际上没有实施。没有实施就没有验证,集团军及以上规模的冲突,都是出于想象。


海湾战争、两伊战争这些都是虐菜或者菜鸡互啄,不是顶尖高手的对决。


军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战争需求的提升,有赖于战争实践的验证。这个未来的牛人是谁,在哪里,是哪个国家的,咱们不知道。尤其是有核武器以后,这哥们儿会不会诞生都还两说呢。


所以我们对于未来军队组织度的描述,只能是出于想象


我对未来军队组织度的想象,总结起来就是“建立在高度政治自觉基础上,以信息化、高机动为主要条件,专业化技术分队、模块化战术单位、碎片化战役集群、一体化战略集团”。


通俗的说


所有人都有高度政治自觉;


连排一级是专业技术分队,步兵是步兵、炮兵是炮兵、航空兵是航空兵、装甲兵是装甲兵,他们都有先进的通信手段,高度机动的载具;


营形成模块组合的战术单位,可以快速组合专业技术分队,满足不同的任务需求,想要更多的炮兵就马上能够获得一个炮兵技术分队的补充;


旅以上是任务引导的碎片化战役单位,几个模块一组合就是一个战役集群,这些模块是哪儿来的不重要,平时归谁管都不重要,任务来了几个独立模块一组合就是个战役集群;


国家战略是一体化的,政治、外交、经济与军事一体化联合指挥,一体联动,共同服务于国家利益。一个舰队向上服务于国家战略指挥联合体,向下整合不同战役集群,海战、空战、登陆作战、陆地纵深作战集群服从于舰队联合指挥。而战役集群内部是各种模块,比如说陆地纵深作战集群,他内部是刚才的登陆作战集群打散了重新组合的各种模块。刚刚还是陆战队的士兵在冲海滩,修整补充好了以后作为地面作战模块投入纵深作战里去,作为步兵建立防线;刚刚还是空军航空兵在争夺滩头制空权,补充弹药油料换个飞行员又可以去搞纵深的雷达站。


最终,这个体制的最大困难在于各种利益藩篱


利益藩篱只能靠政治建军去打破,去穿透。只有更严格更科学的政治建军制度,才能去把这些藩篱都破坏整合起来。




当然这是我的想象,你有你的想象很正常,欢迎你系统性的阐述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什么“一句话”就想参与讨论,您就不要在我面前充什么大佬了,你以为军事是老和尚打坐说偈语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你这一套在专业人士面前玩不开的。


军队的组织度就是这么三个维度,现在来说的话。以后咋样,有没有别的维度?我不知道,我觉得会有。


第一维度:战术灵活性;


第二维度:战役规模性;


第三维度:战略贯通性。


拿破仑实现了灵活的战术组织,普鲁士人实现了容纳这些灵活组织的成规模的近代化战役组织,毛泽东通过政治建军贯通成一个整体,使灵活战术组织与大规模战役集群不散开、乱掉。


当然,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次一级的人物,拿破仑、普鲁士大佬、我们的老爹爹(diadia)只是代表人物、领军人物。比如说同时期的美军也能整合自己的战术单位和战役集群,但是这种整合不如老爹爹(diadia)搞得漂亮,搞得有美感,搞得举重若轻。拿破仑那时候也是一样,惠灵顿也能搞,但是没他搞的那么天才。





这就是军队组织度的全貌,希望能够帮到你。


user avatar   yuan-fang-qing-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纯机械化的美军部队被志愿军打的七零八落,一辆辆重型坦克被我们的轻步兵给彻底摧毁。

为什么志愿军能赢?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强,不怕死。

这还是正面的说法,负面的直接就说志愿军人海冲锋,靠牺牲大量战士性命才打赢的美军,变相的诋毁志愿军。

战士不怕死,有用,但没有大用。

志愿军战斗力之所以如此强大,不怕死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历史上不怕死的军队很多,但不怕死并不代表战斗力一定强大。

清朝军队里有很多人是不怕死的,英勇殉国的案例数不胜数,但这并不妨碍清军一败涂地。

义和团比清军还不怕死,而且是相当的不怕死,但这并不妨碍义和团输的比清军还惨。

在战场上,不怕死的日军被怕死的美军给一边倒的屠杀,日军引以为傲的人海冲锋在美军的机枪阵地面前,成了可笑的小丑表演,大量不怕死的日军毫无意义的死在了机枪阵地面前。

不怕死,不代表你战斗力厉害,更不代表你能打赢仗。

如果不怕死就能赢,义和团早就一统天下了,人家就连肉身接炮弹都不怂。

那我们的步兵究竟是靠什么打赢的美军坦克?难道还有其他秘诀?

没错,真的有其他秘诀。

志愿军也是人,一样遵循地球上的物理定律,意志力再强大,挨一发炮弹也得牺牲,我们的意志力是用在其他方面的,而不是用在不怕死上面。

假设志愿军没有携带任何反坦克武器,只带了步枪、机关枪和小口径迫击炮以及手榴弹炸药包等。

在平原地形上,这样的志愿军组成的防线,会被美军装甲部队轻易撕碎。

别说以弱胜强,就算是5倍兵力都挡不住,美军的坦克装甲师甚至可以做到几乎零伤亡突破志愿军阵地,你让5个万岁军上阵也一样输。

坦克轰隆隆开过来直奔你阵地,你的武器连坦克的皮都打不破,周围还全都是平原,坦克想走哪就走哪,随便拐个方向就插到你阵地背后包围你了,而你拿这个坦克无可奈何。

这样的仗,美军想输都难。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有大量的志愿军部队在未携带任何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硬生生挡住了美军装甲部队,甚至有一个连志愿军挡住美军一个师的战例。

究竟是怎么挡住的?

为什么我军在面对强敌时特别忌讳在平原作战,为什么我军当年在井冈山落地生根。

因为山这个东西,是所有机械化部队的天敌。

都不用很高的山,10米高的小丘陵都很厉害,远远比坦克厉害。

坦克很厉害,可以直冲步兵阵地,直接碾压过去。

但就上面这个小石头堆,普普通通到山区随处可见的一处小石头堆,你坦克再厉害都开不过去,装甲再厚都无法直接冲垮这堆石头,也越不过去。

如果你的坦克无法直接冲过这条防线,那你的坦克还有什么用?

没啥用,只能停在远处开炮,和一架普通的大炮差不多,可能还不如大炮好用。

这个时候,所谓的机械化部队,在这个小小的石头堆面前就全部被废掉了,变成了一支步兵部队。

想攻克这个防线,必须要步兵突击,而步兵突击的美军也是血肉之躯,在居高临下,有防线保护的志愿军面前处于绝对弱势,所以才很难打,只能靠大炮慢慢轰。

我上图这个石头堆,只是举例,实际的志愿军防线比这个要复杂的多,上面这种小石头堆根本就不可能成为防线,和无险可守是差不多的,这里最多只能放一个战士,因为一炮轰下来这石头堆里的人都得死。

用这个图,只是给你们介绍下坦克在山岭地形里到底有多弱,并不是说志愿军的防线就是这样的。

此时还有个问题,你藏在10米高以上的石头上面,坦克确实冲不过这道石头,必须派步兵去争夺阵地,但人家可以不理你啊,几百公里的战线宽度,我想走哪就走哪,你步枪有效射程就几百米,能拿我怎么样?

你在防线里好好蹲着吧,好好看戏,看我是怎么抄你老家的。

这时候就要说机械化部队的第二个劣势了,必须走道路,最少也得是个土路。

车轮确实跑得快,但就算个小河沟都过不去,山区虽然有几百公里宽,但能让汽车走的路其实就那么几条。

就下面这条路,你不把两边山包上的志愿军全部消灭掉,敢直接从下面的道路经过,那简直就是活的不耐烦了。

这土包也不高,目测也就10米高,算不上什么险要之地,但只要还有一个防御的志愿军活着,下面的路就没人敢走。

上面两张图,是我针对机械化部队的两个特点专门选出来的,为了进行解释说明,但实际上两个地方都不适合设置防线,因为地方太小,无法展开部队,大炮一轰就全没了,在这种山头部署防线阻击美军纯属找死。

下面这地方,就很适合设置防线。

附近的无数山头,都可以派兵驻扎,能互相支援,且枪炮的射程都能覆盖下面这条公路。

只要你想从这条路通过,周围山头的志愿军部队都必须要全部肃清。

你一看这地形,就知道坦克是冲不上阵地的。

坦克上不去怎么办?那就只能拿步兵去冲了。

美军步兵敢冲么?

当然不敢,所以只能拿大炮轰,先轰个差不多再拿步兵冲一下试试,还不行就继续轰。

而类似于这样的比较高的山,我们都可以轻易的把阵地设置在山峰的棱线区域,大量部队隐藏在山体后面的反斜面,让大炮轰不到自己,有效保存有生力量。

如果大炮不能大量击杀防线上的志愿军,那就只能凭步兵一点点的去和居高临下的志愿军对耗。

这一耗,损失那可就太大了。

当你找到这么一个陡峭的地方设置好防线,在山背后的反斜面隐藏好部队,还把几波部队在临近几个山头驻扎好,组成多道防线,互相用大炮保护友方部队的反斜面,不让美军有条件从四面八方轰炸志愿军。

然后,你再利用某种战略,比如说派小股部队渗透切断了美军后勤运输等等,迫使美军必须要通过图中那条公路,而且是要短时间内通过。

那大屠杀就开始了,轻步兵部队对机械化部队的大屠杀。

坦克?有毛线用,在山底下吃灰吧,等收拾完步兵再顺手把你炸了。

有本事就脱离步兵部队,自己从公路逃离。

坐着坦克逃离后,你猜猜看前面的路有没有被志愿军炸断?

没有步兵保护的坦克兵,难道指望人坐在坦克里,道路就能自动被修好?

步兵可以在山岭地形中到处穿行,哪里都能走,哪里都能去,但机械化部队能走的路就固定那么几条,看地图都能算出来美军大概会怎么行军。

所以美军猜不到志愿军会出现在哪里,而志愿军可以轻易猜出美军在哪里。

在那种人都很难爬上去的高山上设置防线,然后这个山头又恰好可以威慑公路。

一个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步兵连,完全可以阻挡一个纯机械化的美军师。

上级让这个步兵连挡住美军一个机械化师至少半天,这个命令并不是让步兵连去送死,而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打美军机械化部队的秘诀就这么简单?

没错,就那么简单。

那为什么其他部队学不会,当年国军打日军被打的这么惨。

这秘诀看起来,也不是那么的难学啊。

因为这些东西现在人尽皆知,而在当年都是全新的军事思想,如何巧妙利用地形,让步兵部队在只有简陋武器的前提下能阻击机械化部队,当年解放军可是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

而那个反斜面战法,更是在朝鲜战争上为火力异常强大的美军量身定制的。

在以前,别说其他国家部队不会这个,就连解放军自己都不会。

国民党军被解放军打的这么惨,各方面都不如解放军是主要原因,但自己战术方法落后,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当年淞沪会战时有一张照片很出名,一辆孤零零的国军轻型坦克,独自冲向日军的阵地。

确实很英勇,确实很不怕死,但是在拥有大量反装甲武器的日军面前,这辆轻型坦克这么冲锋,和送死没有任何区别。

这种纯粹的送死,有什么意义呢?

打出辉煌战果的送死,我们提倡,我们表彰。

无意义无战果的送死,我们不提倡,甚至要批评。

而国军当年,指挥水平只有这么高,他们的军官都是西方军校里出来的,战法全部脱胎自西方,所以在火力装备不行的时候,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不存在以弱胜强这一说。

如果你把解放军交给这样的军官去指挥,一样是打不过,一样不可能以弱胜强。

论不怕死,解放军很强,但也不会比那个悍勇无谓冲向日军阵地的国军坦克强多少。

那辆坦克你换解放军驾驶,一样是送死,不会有什么区别。

解放军之所以强,强在战术多变,强在实事求是,强在发明了无数适应当时实际情况的新战法。

世界上能以弱胜强的部队很少很少,而解放军以弱胜强却和喝水一样简单。

优秀的战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军队战斗力,这道理所有人都知道。

但为什么解放军的战术就那么诡异多变,那么贴合实际,那么完美的发挥出了自己的装备优势。

难道其他国家发明不出来一样优秀的战术?

还真发明不出来,只能被打疼了之后好好反思,跟着后面慢慢学。

解放军真正的力量精髓,来自于军事民主集中制,这个全地球独一份的伟大制度。

众所周知,军队一定是要用权力集中制度的,打仗不能讲民主,部署个作战计划要是民主的讨论几个月,骨灰都已经凉了。

就算是以所谓民主著称的美国,其军队也是彻底的权力集中制,军令如山,上级的命令下级不允许反驳,只能无条件执行,否则军事法庭伺候。

下级有权利和上级民主的讨论作战命令是否合理,合理了才执行,不合理可以不执行。

你觉得美军敢这么搞?

美国的军队,是彻底的不民主,士兵只是操作武器的人形工具而已,执行命令就行了,不需要有思想,也不允许有思想。

朝鲜战争的时候,志愿军的干部在审问美军战俘时,一般都会问:

“你大老远地从太平洋的那边,来到亚洲东部入侵朝鲜,为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如果让美国官方或者美国高级军官来回答,那么答案一般是“为了民主自由”“为了世界和平”“为了解放朝鲜”等明显高大上的说辞。

但美军战俘给出的答案,一般都是“长官说打完了可以发财”、“战争用不了多长时间,圣诞节前就可以回家过节”之类的话。

打仗就是为了发财,为了发财才去打仗,这就是美军底层士兵的思想觉悟,落后的简直令人发指。

几乎所有的志愿军底层士兵都会说自己打这个战争是为了保卫朝鲜,保卫中国,绝不会有一个人说自己来朝鲜打仗是为了发财。

志愿军底层士兵的思想觉悟,美军那边只有高级军官才抵得上。

这种觉悟有啥用,靠觉悟就能打赢坦克?

单纯觉悟高确实没啥用,但结合解放军独特的军事民主集中制,那威力简直太大了。

军队天然就是集中制的,怎么能民主,民主又如何能和集中制相结合?

解放军的军事民主集中制,分战中和战后。

战斗爆发时,军令如山,下级无条件执行上级的指令,有疑问可以战后再说,现在必须无条件执行,这一点解放军和全球其他军队都一样,属于常规操作。

但是在战斗结束后,解放军和其他军队的差距就出来了。

官兵平等,大家民主讨论在刚刚打完的战斗中,有哪些创新点值得推广,有哪些缺点值得反思。

连长在本次战斗中的命令是否完美,有没有值得批评的地方,大家都发个言,说一下。

每个战士,在本次的战斗中表现的如何,有没有可以改善的地方,也都自己发个言,总结一下。

批评别人,然后自我批评。

类似这样的民主讨论会,在解放军无数个连队支部里发生过无数次,每次战斗后都一定会总结一次,不战斗的时候也会隔三岔五的总结。

在这样的民主讨论会中,绝大多数战士的军事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每一个战士拉出去都能组织小规模的战斗。

连部被打散了,哪怕还剩3个人,而且全部是普通兵,都能立即形成组织,重新建立指挥,恢复团队战斗力。

相当的可怕。

但更可怕的,是这种民主集中制集思广益的能力。

绝大多数战士是没有什么军事天赋的,提不出什么高深的见解,只能泛泛的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但架不住人多啊。

美国那边有多少军事专家研究新战术新战法?

几百个,最多几千个,因为美军总共才一百多万编制,总不能人人都去研究理论吧。

但解放军这边就厉害了,所有战士都是军事理论的研究者。

能提出创新的人不多,但有能力给新军事理论挑刺的人可不少。

新战术在无数种情况下是否适用,是否能完美发挥战斗力,是否有可改善的地方,无数的战士在民主讨论会中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最终把新战术给修缮到完美的地步。

当年提出部队应该采用三三制冲锋后,三三制具体应该怎么用,谁先上谁后上,人和人之间距离多少才最合适,这都是经过无数战士激烈讨论,反复实战出来的结果。

三三制每个人的距离是10米合适还是20米合适?

单纯军事专家进行推演、调研,一辈子都得不出完美的数据。

只能等解放军得出了最佳数据后,跟着学,直接搬运解放军的数据。

反斜面战术可以有效抵抗美军,但具体到每种山形,反斜面应该怎么布置?坑道应该怎么挖?洞口应该布置几个人最合理?每个坑道应该藏多少人?晚上的每波反击应该用什么队形,带什么武器,出动多少人最合适?

这些都得前线的无数战士不断的开会讨论,日复一日的验证。

今天开会的结果,觉得好就上报,第二天验证一下,不行就继续优化。

最终,才得出了完美的反斜面战术。

在入朝作战之前,这种能完美针对美军的反斜面战术,解放军是没有的,只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具体条例远远没有后面那么完美。

但是在入朝志愿军无数连部战士反复的开会讨论下,在美军不断的喂招测试下,这个战术日趋完美,最终成为了顶级战术。

刚才说的,都是志愿军怎么防御美军,但一支军队只防不攻是不能获胜的。

那么轻步兵部队,如何才能进攻具备明显火力优势的美军部队?

所有的西方军事理论,所有的西方军事专家,都会用很明确的语气告诉你,志愿军的轻步兵部队不可能打得过具备强大火力优势的美军部队。

火力弱就是火力弱,打不赢就是打不赢。

没有为什么,谁上都不可能打得赢,兵棋推演一万遍都是志愿军输。

装备这么差的志愿军,还要主动进攻具备火力优势的美军防线?

别逗了,这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你找个山头老老实实缩着防御就行了,还敢主动进攻?

火力强确实战斗力强,一发炮弹轰下来,碎石到处飞,周围一片的人类全部死绝,不可能有幸存者。

没有反斜面保护,步兵的血肉之躯不可能打得过炮弹,来多少死多少。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那怎么破解呢?

我是装备不行,但我想攻克美军的阵地。

装备强确实可以带来战斗力优势,但有个前提,就是这些装备必须有士兵在使用。

大炮如果不上膛,坦克如果不开动,那在你战斗的时候,这些大炮和坦克的战斗力就等于零。

因此,志愿军攻打美军阵地,全部采用夜间突袭的战术。

志愿军有个绝活,就是能在敌军眼皮子底下潜伏一整夜,甚至在敌军阵地30米远的地方潜伏一整夜,整连的人连一点声音都不发出来。

然后,发动突然袭击,在几十秒内冲到敌军阵地上,瞬间解决战斗。

大炮再厉害,重机枪再猛,如果还没来得及使用阵地就没了,那这些好装备就等于不存在。

著名英雄邱少云,就是跟着500人的大部队,趁夜色摸进到距离敌阵地仅60米的蒿草丛中,然后美军随机发射的燃烧弹恰好掉在了邱少云旁边。

为了不暴露大部队,邱少云忍着剧痛,活活的被火烧死,壮烈牺牲。

我军部队全部抵达预定位置后,对猝不及防的美军发动了突然袭击,瞬间攻占了391高地,全歼了美军一个加强连。

美军的阵地防御力确实强,但是在志愿军的这种打法下,他们只有十几秒的反应时间,然后志愿军就冲到防线里和美军搅在一起了。

大炮没用了,重机枪没用了,大家就面对面的血拼,很多美军都是从梦中惊醒临时参加战斗的。

阵地最终被攻克,很奇怪么?

只要夜色降临,所有的美军阵地附近都有可能瞬间出现几百个志愿军,十几秒内就能突破防线。

每个阵地都有可能被攻击,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被攻击的阵地是谁,而且每天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事。

在这么风声鹤唳的情况下,你敢睡觉么?

美军被这个战术给搞的差点精神崩溃。

这种谨慎的潜伏打法,纯粹依靠夜色抵近突袭,只是当年打国民党军的一个小战术。

打国军的效果没那么好,因为很麻烦,有战果更大更省力的选项。

但是打美军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前线士兵的民主会议一开,很快全军通报就下来了,大家都用这个战术打。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可以用来进攻的战术,都是专门针对美军进行发明或者优化的,背后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献计献策。

军队内部把这种军事民主会称之为“诸葛亮会”,不是开玩笑的。

这种军事民主制度的存在,让解放军适应战场,自我进化的能力非常的迅速,也是解放军能成为陆军之王的核心灵魂法宝。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发明了无数的新战术,让轻步兵的志愿军能够对抗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美军。

但很明显,有大炮一定比没有大炮强,如果有大炮和坦克可以用,志愿军绝对不愿意用轻步兵来作战。

哪怕坦克只能走公路,志愿军也愿意用坦克。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工业实力突飞猛进,大炮不缺了,坦克也有了,甚至飞机都有了不少。

当初在朝鲜战场上研究出的战术,已经不再适用新时代的解放军了,因为解放军不再是一支轻步兵部队了。

反斜面确实好用,但直接用火炮阵地先手打炸你所有火炮,更好用。

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那会,新中国的解放军已经和当初的志愿军完完全全的是两波人了。

人肯定是彻底的换血了,但装备也换血了,对越战争的时候解放军的火力强度丝毫不亚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美军。

如何使用如此之多的大炮,如何调动飞机配合前线的步兵?

开国元勋传下来的战法里可没有写这个,因为他们那个年代压根就没有飞机可以用,连打一发炮弹都得首长批准。

越南北部山地相当之多,如何在山地彻底发挥出大炮坦克的威力,如何用大炮坦克消灭据守山头的越南轻步兵。

这个当年让美军头疼不已的问题,现在被扔给解放军了。

仅仅因为没有完美的战法,就把手头的大炮坦克扔掉不用,那不是傻么。

所以解放军是肯定要用大炮坦克的,至于能在山地完美发挥大炮坦克威力的新战法,可以慢慢研究。

对越自卫反击战刚开打那会,我们对解放军前线的战果并不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打不过越军,而是因为在拥有这么强的火力优势下,我们的损失超过了预估。

越南轻步兵是我们教出来的,现在我们的火力还彻底碾压他们,怎么看我们的战损都应该很小啊,小到几乎没有那一种。

当年我们用轻步兵能打的美军嗷嗷叫,如今我们装备强了几倍不止,那战斗力还不得突破天际?

但打起来之后却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战斗力确实是强了不少,但并没有让我军战斗力成正比增加,大炮坦克的优势我们并没有完美发挥出来。

怎么办?究竟怎么打才能让大炮坦克完美的发挥出优势,在山地环境下碾压轻步兵?

美军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要是他们知道当初就不会被志愿军压着打,全世界都没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完美战术,没有,全世界都没有。

但是通过军事民主集中制,连支部日复一日的组织士兵开会,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这个问题。

对越自卫反击战仅仅只打了一个月,我军的战术就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条例被不断的改动,一些优秀的战例、战法,被指挥部不断的传达给下级各部队。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解放军和大炮坦克的契合程度飞速提升,火力优势发挥的越来越完美,大炮的打击效果越来越好。

如果这么打上七八个月,我觉得完美战法就基本上被前线的解放军战士给研发出来了。

这是真正的群众战争。

二战之后,人类进行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军事武器也跟着出现了革命性的更新。

现在的军队,和二战时的军队,完全就是两码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代军队的军事卫星+精确制导武器,可以轻易隔着几百公里精准炸掉军队的指挥部。

二战时的军队,连指挥部究竟是怎么被炸掉的都无法理解。

以二战军队的组织模式,一旦指挥部没了,基本就等于全军瘫痪,坐地等死了。

现代军队打二战军队,就好像当初八国联军打清军一样简单,简直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这是武器代差带来的绝对力量优势。

当年志愿军引以为傲的步兵夜间大规模穿插运动的战术,在军事卫星的探查下已经失去了一切意义,当年志愿军引以为傲的夜间摸黑抵近,在30米距离发动突然袭击的战术,在夜视仪的探查下也已经失去了一切意义。

当年的完美战术,随着军事武器的革命性创新,都已经全部作废了。

但很幸运的是,这些新的军事武器,中国都有。

军事卫星我们有,洲际导弹我们有,第五代战机我们也有。

解放军和美军的装备差距依然存在,但差距已经是历史最小,前所未有的小。

如果真要在战场上分高下,不怕死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新战术,完美发挥这些新装备的威力。

不要觉得战术没有用,二战的时候希特勒发明了闪电战,完美的发挥出了坦克在平原上的威力,直接让实力相差无几的法国迅速被灭国。

而志愿军,发明了一系列最适合轻步兵的战术,导致在朝鲜战争上拥有绝对力量优势的美军被打的憋屈无比,最终被迫握手言和。

战术的作用,不是一般的大。

按传统思维把坦克当步兵的冲锋掩体用,你就是二战时的法国军队。

按新思维把坦克集中起来当独立部队用,你就是二战时的德国军队。

结局,就是一边倒的碾压。

而如今的战机、导弹、潜艇、航母,究竟怎么用才能完美发挥出它们的力量?

美军的传统思维一定是正确的么?

如果不正确,那什么战术才是正确的呢?

如今,中国建立起了多个实战演习场,不断的进行实战测试,不断的进行军事演习。

每次演习结束,连队党支部都要召开军事民主会议,大家一起讨论战斗中的得失。

从士兵到连长都要发言,然后连长去和团长营长一起开会。

这一制度,美军是没有的,他们的底层士兵没有发言权,也没人认为这群“大头兵”能提出什么有用的军事见解。

能完美发挥最新一代武器的战术,目前人类还没有头绪,即便有人提出了相关理论,不经实战检验,也不会被人接受。

闪电战理论最早还是英国军人提出来的呢,结果英法并没有用这个理论,甚至都没有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连对应这一理论的防御设施都不修,后来被打惨了才追悔莫及。

谁能最先发现能完美发挥现代武器的新战术,谁就能成为新一代的最强军队。

其他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凉了。

那究竟谁才能第一个发现新一代的完美战术并在全军贯彻落实?

我认为,冠军一定是拥有民主集中制的军队。

因为这样的军队,可以群策群力,可以充分发挥出群众的聪明才智。

几百个军事专家再聪明,也比不过几十万乃至于几百万的普通士兵。

民主集中制,曾经是地球陆军之王的灵魂法宝。

我看,这个法宝中国的海陆空三军都可以用。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民主集中制,陆军之王的灵魂法宝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最开始组织在一起,就是男人们一起打猎,一起和旁边部落抢地盘,在这个过程里在,凡是有组织的群里总是会把无组织的群体打败,于是这些服从组织的人就活了下来,服从组织也就刻在在了人类的基因里。

有几个有趣的例子,前几天郑州发大水,地铁进水,地铁里的人自救前往应急通道,大家因为地铁地形自发排成一队向前,后面的人回忆,走到一半时,听见前面说:不行了,过不去,于是后面的没有问原因,就返回进水的车厢继续等待救援。

这就是一群不认识的人,在突发灾难时自发组织在一起,又因为不知道谁说的信息,选择相信而又回到车厢。

这种事情在人类群体里举不枚举,就是人类拥有自发组织性。

另一个例子,在非洲,动物学家珍.古道尔观察黑猩猩,她著名的观察就是1974年至1978年的贡贝黑猩猩战争(又称贡贝“四年战争”)是坦桑尼亚贡贝河国家公园的两个黑猩猩社区之间的暴力冲突。交战团体它们分别占领了公园北部和南部的领土。

在一个最强大的黑猩猩群体里面,原来的首领死掉后,这个群里自发形成两个团体,两个团体都是原来首领的只要打手。两个团体开始内斗,然后分裂,各自带着一部分母猩猩离开。

最后两个团体分别都另一个稍大的黑猩猩团体消灭,这就是黑猩猩群体经常发生的事情。

黑猩猩这个族群里,组织是每只星星自带的天性,而人类也是同样的。

早期原始部落,部落战士都是闲时打猎,忙时组成部落军事团体和旁边部落对抗,部落巫师会用各种乩言或者暗示来给士兵打气,这也就形成了早期军队的构成模式,部落部落首领带兵,巫师给予信念,然后以部落召集军队然后汇聚成国家军队。

人类进化的过程就是国家和贵族产生,一个个部落汇聚成国家,一个个原来的部落首领成为贵族,

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召集军队,最后汇聚成国家军队,在中国军队发展历程上,这种形式延续了好久,从夏到战国,一直如此。

这时的军队不是国家的军队,是贵族的军队被国家统一指挥。直到战国对军队的战争属性要求提高,国家开始介入军队的组织,战国各大军事家都在进行军队的在组织。

这就是把军队领导权从原有贵族那里夺过来,这其中胡服骑射是最经典的案例,利用军队变革 ,夺取贵族手里的军队,然后造就了赵国的短暂辉煌。

同时期的波斯和斯巴达也在进行军事改革,斯巴达是把军事基因刻在每个城邦男子基因里,剩下的全部淘汰。

波斯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大国,以国家形式统领各自不同的民族部落,萨珊国王开始向没落贵族发放薪金招募战士,进一步从贵族手里夺取军队招募权力。

直到秦这个从法律开始的中央集权集体出现,秦通过军队的法律化和军功体系,完全建立一个国家统领的军事队伍,这也是秦武力强于其他六国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人类军事历史上最重要变革呢。

虽然军队是从贵族的土地上招募而来,但是军功体系打破了原来的统领关系,战士开始面对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垂直管理的金字塔结构军队。

军队的每一级军官只服从上级,而不是自己领地的贵族军官,军官们都是因为军功晋升,经验丰富的军官,士兵也因此听从指挥。

历史最著名的结构转变就是,秦末章邯组织二十万骊山刑徒,把起义军们打的落花流水,最后这只军队在项羽同样垂直管理的骑兵面前才吃瘪。

这就是军队垂直管理的好处,到了汉光武帝刘秀,军队招募又回到了从前,地方豪族控制军队招募,直到宋朝。

同时期的欧洲,一直到近代,都是贵族招募军队,直到英国和法国,英国以金钱为动力凝聚和招募军队,法国以民族主义凝聚和招募军队。两只军队在面对落后的国家时爆发了巨大的战斗力。

军队战斗需要给一个精神支持,这就是人类特性,这个群里必须有一个精神支撑 ,还有一个叫现实目标支撑,缺乏这两个目标,那么军队人数再多也容易陷入落败。

中国古代军队有一种令将领们恐惧的集体现象,就是“营啸”,通常在大军出征的路上,在半夜驻扎地方,不知道是谁精神崩溃,突然哀嚎,然后迅速传染整个营地,整个大军里的士兵开始崩溃逃跑,军队不战而溃。

这就是缺乏高度组织和精神目标的军队,这个问题一直到民国仍有发生。

法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民族主义这个武器释放出来,他的威力大的惊人,拿破仑带着这个军队一直来到莫斯科,最后败给了冬天。

而贪婪也是人类内心的基因,英国人用掠夺的财富高薪组织军队,再去新的地方掠夺,这其实就蒙古帝国以战养战的升级金融版。

人类最重要的军队组织形式在苏维埃诞生,那就是苏内战爆发,当时苏维埃仅有一万多人的工人武装,没有正规军事武装。

列宁刚开始派旧军队出身的克雷连柯,组织人类历史第一个全新组织形态的军队,但是旧军队出身的他,显然还是按照旧有路径组织军队,这是列宁不能允许的。

1918年3月托洛茨基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要凭空打造一只军队出来。

托洛茨基认为组建军队,首先要明确上层结构建设,第一件事就是把“全俄组建红军部务委员会”与陆海军人民委员部的其他部门合并,托洛茨基看的很清楚,军队就是一个中心化机构组织,任何非中心化结构的军队,面临的必然是惨败。

面对紧急国内局势,托洛茨基推动下,1918年4月8日,人民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法令——《乡、县、省和边疆区地方军事管理条例》。这项法令确定了苏维埃军事行政机构的统一模式,既军事委员会,托洛茨基先建立了军队最高组织,三个组成的《军事委员会》,一名军事专家和两名军事委员。

建立最高军队结构后,托洛茨基开始确定纪律,由于在这个农奴国家群众意识不够,苏共通过了《关于组织红军》的决议,托洛茨基开始严厉征兵与军队惩罚。托洛茨基颁发了一系列的条令:内务条令、卫戊条令、夜战条令、纪律条令,并恢复军事法庭的死刑。

托洛茨基熟练的掌握了中国名将们千古不变的计谋,杀鸡儆猴,直接判处了海军司令夏斯特尼死刑,直接让所有人震服。

紧接着托洛茨基雇佣沙俄旧军官,因为重新培养军官去面对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这是十分幼稚的行为。托洛茨基招募了大批沙俄军官,其中大部分是强制服役,托洛茨基对他们家人严格看管照顾,让这些沙俄军官为俄共服务。

紧接着托洛茨基发明了军队史上最革命的制度“军队政工制度”,托洛茨基派遣了最骨干核心的党员委员,这些人里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赤卫队员,进入了沙俄军官担任正职的红军里担任政治。

为了防止这些政治委员政治热情有余,军事经验不足,乱插手军事,托洛茨基明确了军事指挥官和主管思想工作的政委的职责。

政委的主要工作是鼓舞士气、效忠上级、保证军队的纪律等。可是如果沙俄军事主官边缘化政工怎么办?

托洛茨基发布一项指令:任何军事指示未经双方的共同授权签署都视为无效。不但阻止了政工干部被边缘化,还阻止沙皇军官在军事问题上结成派别体系的危险,形成相互牵制。

这些政工干部在苏俄内战中快速成长起来,战争期间军队升迁极快,一夜之间排长升任连长都是经常事,而两年的时间里,这些政工干部开始从政工干部走向军事主官位置,并且一大批军事主官都是在这批政工干部里成长起来的。

托洛茨基是个执行力超强的人,他随身总是带着大批年轻党员,在视察部队的时候,随时把党员安插下去。这些人就是政工干部,这些政工既让军队拥有统一思想,又不会让地区军队自立山头。到了斯大林上台,斯大林把政工干部制度升级成为政委制度,让自己继续掌控军队。

早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办黄埔军校,引入了苏联的政委制度,中国军队从这时开始在苏联军队政委制度开始中国化的升级。

早期广州起义,国民党军队成建制的转变起义,即是好事,又给毛泽东启示,一只没有灵魂的军队 ,太容易被渗透,于是中国党指挥枪在苏联基础上继续加强,换发出更强大的组织性和战斗力。

组织性是人类天生具有的特性,但是大规模的人数面前,这种组织性会被各种意见破坏 这时往往越是简单有效的精神追求,越容易将集体统一。

目前世界最强大的两只军队里的美国,他们再利用现代化的组织技术弥补精神追求的不一致,美国军队的组织充分的利用了现代人类组织研究的成果,其先进性远超别国,可惜精神上仍然以随军牧师为主,民主自由的口号军队内部是没有人相信的。

美国军队的崩溃时常在外部压力巨大时崩溃,抗美援朝的时候,我军经常诞生阵地孤胆英雄,中国军队在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仍然后坚持,而美国军队战损超过50%,将马上崩溃,并会选择投降。这种事情今天美国也没解决,精神统一才是军队组织的最高追求。

时间会继续变化,军队形式也会变化,但目前来看,没有比精神统一这件事更重要的事情,社会的富有会让军队失去战斗力,这个在美国身上体现的最好。




  

相关话题

  大家在什么时候会玩P社游戏? 
  世界上有比战争更残酷的事吗? 
  苏军是否也是把党支部建在连上? 
  黄继光是个怎样的人? 
  自作主张往部队一个当兵的朋友邮寄了一个飞机杯我犯法了吗? 
  有哪些军宅(有一定基础的网络军事爱好者)的言论让你觉得极其缺乏常识? 
  印度越界这个事最后会如何收场? 
  抗日战争中,如果没有花园口决堤事件,日军是否能击败国民革命军的武装力量? 
  如何评价阿利伯克级神盾舰? 
  如何看待中国空军远征日本? 

前一个讨论
群面时被问到「让你淘汰一个组员,你选择谁」这样的问题,怎么说才合适呢?
下一个讨论
你最喜欢《权力的游戏》中哪个人物?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