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方方《武汉日记》英文版在亚马逊开始预售? 第1页

     

user avatar   liu-miao-85-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方方不可怕,所有浮出水面的人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没有浮出水面的人

根据蟑螂定律: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方方,那我们这个政治体系中一定就已经有了一窝方方


贴一个我觉得写的挺透彻的链接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武汉刚刚“解封”,她的日记就出了英文版,卖到海那边去了,效率真是高啊。

一位享受厅级待遇的前作协主席,坐在家里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编的故事,道听途说搜集的段子,心情起伏的伤春悲秋、感慨愤怒,都攒成了一本集子,在大洋彼岸出版了。

且不管方方本意如何,现在这本东西,大概率会成为西方攻击中国的证据,甚至会成为某些脑残政客勒索中国的“证据”。

有人说,方方其实就是为了炒作卖书,她这种传统“严肃文学作家”,如今书不好卖了,炒作是个好办法,把自己炒作成“武汉的良心”,引发社会的巨大争议,获得流量,这钱就好赚了。顺便再自动卷入政治纷争,得到大洋那边的支持,说不定可以名利双收。在目前极端的国际舆论态势下,别说诺贝尔文学奖了,甚至会有某些力量让方方获得诺贝和平奖......

方方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了,她已经被各方势力架在了火上,成为了西方媒体口中“反体制、反压迫”的“英雄文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武器和工具。

而方方混不吝的气质,以及一贯的立场,又加剧了她和普通网民的冲突,人们受不了她高高在上传播了谣言还死不认错的态度,她也受不了“泥腿子”对她这种“精英”的质疑,所以,根本谈不到一块儿去,矛盾无法缓和。你和她讨论事实、真相、数据、形势大局都没用用,她不听,她说她有自由表达的权力,但你只要反对她,她就把你打成极左。

但普通民众同样不把她放在眼里,追捧她的不过是一些过了气的“老文青”,网络上有名人点赞,有资本推动,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是对她和他们嗤之以鼻的。因为大家都有眼睛、都有耳朵、都有良心,都看得见两个月内中国政府、人民的努力,无数医疗工作者、普通劳动者、基层党员干部的奋斗和牺牲。我们也会伤感,我们也会愤怒,但我们更会思考、更会对比,更会往前看。我们不会沉溺于自我的小情绪中,把负能量当作人生的一切。

方方日记最大的问题,她只在乎她的感觉,她的心情,她不在乎事实,不在乎真相,她也不肯走出家门一步,去了解武汉发生了什么,武汉人民经历了什么,她只会写“我听说,我朋友告诉我,我的医生朋友说、我朋友圈有一张图片......”所以在她笔下,殡仪馆散落一地无主的手机......某个女护士已经死去......她从来不去考证这些是不是谣言,她像写小说一样写日记。

这是一个荒诞的事情,小说家用小说家的笔法,用道听途说的消息,去报道一个真实的全球瞩目的事件,而且,她和她的粉丝们言之凿凿告诉大家,她的日记是真实的,起码她的情感是真实的。

我认识很多武汉朋友,他们都说,方方代表不了他们,她甚至不如武汉的另外一位著名女作家,人家是作为志愿者在一线出力的,人家更加有资格代表两个多月中的武汉人。

所以,方方的日记不是写给中国人看的,甚至不是写给武汉人看的,说实话,那无病呻吟的开篇+莫名其妙的抒情+鸡零狗碎的道听途说+慷慨愤怒对着稻草人开火的结尾......也没啥可读性。你把所有的方方日记凑在一起,你会发现她是有“公式”的,千篇一律,尴尬无比,既无新闻价值,又无文学价值,连她自己从前的小说都不如。

可能她自己都知道,这样的“日记”,是没有流传价值的,但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在特定的战场上,这些文字有着舆论战的价值。

所以,这些文字,的的确确是写给洋大人看的。

所以美国媒体头版头条报道她,拿她的日记做武器,所以她的日记短短十多天就出了英文版,还上线亚马逊。

有洋大人帮忙,效率确实是高啊,用短短十多天完成校对翻译到预售是什么概念?由此可见,美国的效率和实力根本没有花在抗击疫情上,而是用在了舆论战上,他们最擅长这个,我们确实自愧不如。

但也不用羡慕,因为曾经天下无敌的美利坚,现在就剩下一张嘴了。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方方背后的人应该是希望该书向国外“揭露”中国的阴暗一面。然而以美英的抗疫水平之烂,搞不好美英群众看了之后会觉得中国的抗疫工作做得不错,或者觉得中国虽然不好但美英比中国还恶劣得多因此越发憎恶本国体制与政客。而该书“揭露”中国阴暗面的内容会使得他们觉得该书的可信度较高,不是commie的propaganda.

这就像方方日记在国内网络效应翻转,成为公知殇民的文宣负资产一样。

这场大疫对中国而言是时来天地皆同力,对美国而言是运去英雄不自由。公知殇民们只怕是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最后一群假commie成为真commie的宣传大使。


user avatar   ge-ri-tian-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老哥给方方申请了“从完成到被翻译出版速度最快的中国文学作品记录”···

绝 活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幸亏这本日记在外文版出现之前,免费给国内的人看了一遍。

要不,还不知道会被骂成什么样子呢。

20万字内容,只有4个字不给某些人出示照片,这些人就高喊造谣。当天写的内容,第二天澄清道歉,这些人依然高喊:吃人血馒头,造谣!

60天的内容,就写了一个交警帮自己快70岁老太太凌晨开车送人的事,被某些人高喊搞特权。

这些人一边骂方方屎尿屁贱,一边质疑为什么不允许自己把这些话发在别人私人微博下面。还振振有词地说:方方说世界不能只有一种声音,所以只剩了方方的声音。

这些人一边自己大肆造谣构陷,一边义正严辞地说着一些自己都未必相信的话,还有的人一边拿着润笔费。

简直就觉得很魔幻。

这些人骂得越离谱,我越敬佩。这些人造谣构陷得越夸张,我越敬佩。

这就是艺术的价值。这就是人的风骨。这就是再多谩骂也改变不了的东西。

艺术就是触动人的内心,让一些人变成更好的样子,一些人现出本来面目。


user avatar   chen-qing-yun-5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算没有方方日记,也会有正正日记,圆圆日记,原因如下:

1.对于文中的某些客观的主观陈述,确有其事。

每一个数字都是一条生命,这么多被新冠疫情侵袭的个体,发生一些沉重的故事,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疫情突然爆发,前期医疗资源的挤兑,在新冠疫情爆发前中期,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作为一种全新病毒,新冠病毒的出现就好比一个突然出现的扰动,且这个扰动还会自我增强,想要控制住这个扰动,需要一定的调节时间。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前,确实发生了一些令人心痛的事情。

所以就算没有方方,也会有正正,因为这些悲惨的故事确实发生了。

但是作为一个媒体人,大篇幅的借别人之口,用客观的视角去描述主观陈述,这就不是一个客观公允的态度。

2.事物的阴暗面长期存在。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世间的阴暗总是存在的,问题在于看问题的视角。方方看到了担心的孕妇,看到了苦难的家庭,看到了有人得不到医治,看到了停尸房的手机。这只是事物的阴面,她没看到或者说故意回避的,是受感染的孕妇诞下了健康的新生儿,有受感染的家庭最终治愈团聚,有全国各地的医生驰援湖北,还有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下降的感染人数和病死率。

其实生活中这类人很多,想象一下,我今天中午吃了只鸡,味道 美汁汁儿 ,那对这只鸡来说,真是鸡生的至暗时刻了。这时候若是来了个正正,写到: 鸡如何如何… 是不是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呢。

有阳光自然就有阴影,真正的客观公正,应当是像素描一般,描画本体与阴影并重,而方方割裂了阴与阳,只提苦难,不提希望,顶着知情权的名,做着迷惑人的事。

3.历史时期决定

之前觉得新闻联播都是空话套话的朋友,在经历了2020年的魔幻开局之后,怕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吧。基辛格都说了,疫情或重构世界秩序。具体的可以看基辛格的《世界秩序》,刘鹤总理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总之,当前处于我国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关键期,意思就是皇帝轮流做,该到我家了。在遇上这个疫情爆发,沙特政变,普京修宪,特朗普连任的关键年份,中美角力必将白热化,因此方方日记在亚马逊出版是时代的产物,是为了在中美博弈中讨价还价而生的,这是历史进程下的舆论产物。就算没有方方日记,亚马逊也会找到一本正正日记,或者是圆圆日记。

从古至今,不管是国家争端还是民族争端,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人。不过我们也不怕,她有她的方方日记,我有我的医疗物资援助,更何况,她费劲心思想讨好的爸爸们,此时又何尝不是被疫情搞得焦头烂额呢,甚至为了中国的支援物资,派自己的女婿与我们暗通曲款,私相授受。


user avatar   yi-lu-shun-feng-99-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且不说方方日记的真实性如何?就目前方方日记在 “东西方舆论战方兴未艾,西方反华思想达到高潮”的时候,选择火速出版,给了欧美国家坐实“中国有罪论”的口实,而方方竟还以正义和良知自居,实令人生厌!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十分敬佩方方女士,有些人只是骑墙,她是完完全全反动啊!


user avatar   raullinou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之前的一些回答上,已经提到过了(分别写于3月29日和4月4日,纯粹瞎猜,如有雷同——不,现实已经让这番言论雷同了)。

方方蹭热点写下《武汉日记》,其实就是为了买书。

而之所以这么热衷于买书的原因就是:方方近年来的著作卖得不好、卖不出去!

方方的文章机具煽动性,是特殊时期很好的舆论把控工具,以纯逻辑去看待,是很不讨巧的一件事。至于说,方方离底层太远,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

写出了《万箭穿心》的作者,会不知道底层的样貌吗?

在豆瓣上,方方作品普遍的评分都特别高,大部分都是8分以上,这是多少作家(无论通俗与否)都难以想象的。

即使,2020年的新作《是无等等》暂时评分人数不够,看看这些人的评价,那至少也说明几十年来,作家本身一直并没有跟社会脱节。

当然纯文学性而言,方方的作品可能差强人意,但是通俗性和现实性而言,是十足饱满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方方为了流量,为了曝光度,结合文以载道的个人情怀,而别有心意地写下了这几十篇的日记。

为的就是在不遗忘这些抗疫英雄的同时,不遗忘方方她自己。

因为,这五年,方方的书都有点儿卖不动。尤其是2019-2020年的两本书,评分人数都达不到打分的要求,现实中的销售数量也不会乐观到哪里去。

书卖不动是作家最头疼的事,毕竟方方想竞逐茅盾文学奖之类的已经不现实了。商业获益是日后的唯一希望,但是书卖不动啊。

卖不动就炒作呗,拿什么炒作呢?

现在这件事明朗了。

同时,为什么要在亚马逊卖?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如上述所言,方方的书在国内没有市场。而《武汉日记》目前是有热点,同时有争议,甚至里面出现大部分不小民众知情的“谣言”成分,而“谣言”直指当局的“无能”“黑暗”等负面形象。

也就是说:在国内能否出版存疑,同时,国内出版后的销量暂时无人敢打包票。

到国外去买,去忽悠是很好的选择。

  • 在世卫组织看来,中国疫情由“遏制阶段”进入“缓疫阶段”,留下了足以写入历史的“中国经验”。而这种经验实际上已经通过系统的成文的书籍像世界公开了,甚至好像更新到第7版了。就是在全球开卷的情况下,外国想抄而抄不好。有的甚至有意不抄,为了凸显其制度优越性。
  • 这种情况下,国外民间对于第一个爆发地——武汉,怎么去理解和认识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理解和认识里面,有不小部分就是为了构陷不满和发泄报复心态的。比如,一帮看不惯中国防疫成效的外国人在方方的《武汉日记》里得到慰藉,感同身受。对中国防疫措施污名化的民众可以在方方的《武汉日记》里看到他们想得到的对中国的不满和愤怒。
  • 为了迎合这帮国外的“乌合之众”,政治精英就会借着方方的《武汉日记》说事,无非是“信息不公开”“死城”“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社会主义不行”之类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带来的就是选票。换言之,就是“乌合之众”和“蠢蛋议员”之间演了一出自娱自乐的二人转。

所以,可以说,方方《武汉日子》在国外不缺乏热点和可能的销量。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期待芳芳的纽约日记也能在亚马逊发售




     

相关话题

  除了soul、探探之外还有哪些好玩的社交软件? 
  程序员找不到对象到底是为什么? 
  如何评价崔永元的璞谷塘商城? 
  如何看待近两年生鲜电商纷纷布局私域? 
  知乎怎么引流?有什么规则? 
  如何看待 2022 届校招薪资倒挂?为什么互联网大厂校招的薪资一年比一年高? 
  如何看待P老师主演的纪录片《重返策略黄金时代》? 
  如果要评选中国互联网教父,谁最可能会当选? 
  如何看待国庆期间携程系统故障,大批客人订单被拒无法入住一事?发放「特定预订优惠券」这一赔偿是否合理? 
  在我国,现阶段,公务员的薪酬福利体系应如何制定,才能做到科学、合理且让大众认可? 

前一个讨论
2020年中国GDP有没有可能一举逼近甚至超过美国GDP?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退出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