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倪光南表示中国人口红利将转化成工程师红利,成为信息领域强国?未来不懂技术的人会被淘汰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短答案是:不,不会被淘汰,会有一段好日子,但远期上会过得越来越难受。

————————————————————————

有个网友的一句话说的很对“工程师红利,不是工程师自己的红利”。但我也得说,也不能用负面的眼光看待“工程师红利”。

工程师红利,唯一能称得上负面的一点,是工程师多了,工程师就不值钱了,于是懂技术的人的薪资变低了。

但是如果没有工程师红利的话,会怎么样?

有些当上了工程师的人是不是以为自己收入会更高?

我觉得恰恰相反。

工程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依靠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教育出来的。

没有工程师红利,不代表这部人就消失了或者自动切换成别的中高收入群体了。

没有工程师红利,就意味着大部分现实里工程师,在那种情况下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于是仍然只能干低技术工种。

于是就是中国多了几百上千万工人呗。

要知道很多中国产业工人,到今天还是在996,有的还要上夜班。

抱怨着工程师红利的工程师们,可有人想和他们换一换?

没有吧?(有的话不早就去产线拿螺丝刀了?)

所以,工程师红利,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好事。

只有那些就算没有工程师红利,一样能当工程师或者担任其他中高收入岗位的少数人,可能会觉得受到了损害(其实这部分人多半也受益了)。

——————————————————————

那么说回来,工程师红利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所有的产品开发都离不开工程师。

尽管一个理论、一个概念的诞生可能仅仅依赖少数几个大佬的聪明才智。

但是一旦进入产品开发领域,那就不是能依靠少数几个人搞定的了。那就要上大量的工程师。

我的工程师比你多,那我就是比你有优势。我可以更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我可以把用户体验做得更好,我可以用人力解决所有的细节问题(填满所有corner case)。而你就是做不到。

华为之所以能把通讯行业的巨头一一击败,大疆之所以能在技术上领先欧美,都多多少少托了“工程师红利”的福。

现在在AI领域、机器人领域也是一样。同样一个概念出来,中国企业投入的工程师就是更多,很多时候由于工程师足够多,在各个行业里面的工程师平均素质还比对手高。欧美竞争对手在产品化这一步就很难打得赢。

所以即便欧美一些领域拥有技术上、概念上的优势,却被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拦腰截断,无法形成产品上的优势。这是很要命的。空有技术,赚不回足够的钱。

现在欧美仍然能保持绝对优势的,只是一些欧美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建立以前就已经有深厚积累的领域。比如半导体、专业软件、高端机械设备等等。

其他的领域,尤其是一些新出现的产业领域纷纷失守。

于是乎,到今天,美国想要压制中国,却发现真正能发力的领域已经寥寥无几。再过十年,估计连半导体、半导体生产设备和专业软件,也要保不住了。

正是因为工程师红利,我国才能攻克如此多的产业领域,才能在新出现的产业领域与对手平分秋色。所以正是因为工程师红利,我国的生产力才越来越高,高收入岗位才越来越多,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持续提升。

所以,尽管对于少数人来说,工程师红利可能减少了他们本来可以拿到的收入,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它都带来了更高的收入。

——————————————————————

那么不懂技术的人会怎样?

由于自动化大潮,不懂技术(我理解题主所言的“技术”应该是指工程技术)的人能够从事的岗位会越来越少。

有一些非工程技术的高收入岗位(比如会计、律师、医生),会因为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升高而增多。但是其中一些低端岗位在长期上(两三代人)将不可避免地被自动化工具、算法取代。

而低技术工种(比如装配工、清洁工),也会有收入水涨船高的日子,但它们的岗位有可能会被自动化设备蚕食得更快,而且还缺乏上升通道。

非工程技术的高收入岗位上的人,尚可以通过提升专业段位、学习转行,或者转入管理岗位免除被自动系统取代的危险。低技术工种得人们却没有这种选项。尽管低技术工种之间是互通的,但长期上都要消亡。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也意味着大量人口开始退出低技术岗位,低技术岗位的人力成本会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吸引自动化设备投资。而工程师红利又会加速自动化设备的成熟,从而加速这一进程。


user avatar   hereditaryru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的工程师红利简而言之就是工程师多,活干得好,钱还要的少。

一家企业如果同行多,东西还要做的好,钱也不能要太多,那大概是夕阳劝退产业了。


二战前日本奉行军国主义,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军官和工程师满足战争机器。日本投降后军队解散,大量军工产业下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瞬间失业。幸亏朝鲜战争及马上到来的冷战中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刻意扶持日本成为东亚桥头堡才给了日本产业复苏的机遇。凭借着这波工程师红利及良好国际环境,战争结束后仅15年日本就满血复活了。比如1964年建成从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不少技术基础就是二战前日本满铁在我国东北运行的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亚细亚号特急列车。

日本战后这波军工工程师民用化红利下的产业复苏给战后日本赚足了第一桶金。当时日本民众普遍刚刚从战乱,贫穷与愚昧中走出,只要有口饭吃就谢天谢地随便压榨,外加战争期间军国主义残余下内心中也有强烈追求国家富强的意愿。

二战结束后的那20年日本民众普遍并不富裕,于是大量农村及中小城市毕业生热衷于报考学费低廉的国公立大学。而日本政府为了制造工程师红利发展产业,使得政府资金主导的国公立大学几乎都是理工科专业。1980年代之前日本中小学都是每周上六天学的单休制度,不少地区还有早读及晚自习制度,教育质量与强度在发达国家里绝对位居前列。195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及社会为了满足企业及市场需求对大学进行了大规模扩招及扩建。战后日本的经济复苏也给教育科研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日本在19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人口比例就超过了美国。那个年代的美国工会有苏联撑腰每天都在闹劳资矛盾,企业不敢随意压榨员工还要给很高的工资,而日本工程师几乎都是下班不回家的社畜模式,这为日本延续且扩大了工程师红利。

凭借40-60后日本工程师红利,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产业到达巅峰时期,可以说除了航空航天军工等少数行业外,日本在汽车,电气,造船,纺织,材料,机床,家电,半导体,钢铁,计算机甚至音乐电影游戏等大部分产业均在全世界取得了质量和数量的双头部地位。如当年世界半导体20强里日本占15家。

1988年日本股市总市值比第二第三名美国英国加起来还要多。

可短短10年世界进入2000年以后,各个产业中日本企业马上就进入了衰退模式。

日本在上世纪的成功证明工程师红利确实可以给产业带来极大的刺激,但工程师红利意味着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优势始终建立在人力成本优势之上。在1988年日本人均GDP曾短暂超过美国的年代,日本工程师工作时间依然高于美国且工资待遇并无优势。日企在面对美国竞争对手时经常使用价格优势,比如日本内存以美国40%不到的价格横扫美国迫使英特尔大裁员退出内存市场。工程师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导致日本企业始终没有决心转型建立技术制高点。大量工程师被日本企业当作廉价社畜,随意通过加班等手段剥削也严重扼杀了这些日本工程师的劳动积极性尤其是创造力。日本工程师红利下的代表人物就是曾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工程师田中耕一。让他获得诺奖的专利帮公司获利超过1亿元人民币,可他只拿到了1.1万日元(700元人民币)的奖金且在获得诺奖之前晋升不佳长期奋斗在基层。

没有创造力的日本工程师经常在追赶美国时得心应手,一旦超过了美国就又不知所措。上世纪日本半导体打败美国垄断世界的时候,缺乏创造力只会加班的日本没能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进入软件工程等领域进而打开互联网这一新产业,就连同属于计算机硬件领域的新CPU架构及专用图形处理器技术都没点亮。后来日美贸易战使得日元汇率走高,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局势变化使得工程师更有红利优势的韩国可以削减军费开支投入民间,技术高地占有量不如美国的日本企业竞争力大减。

工程师红利而非工程师的红利使得日本年轻人逐渐厌恶工科成为企业的奴隶,1980年代末日本产业巅峰时期,日本高中生就开启了工科劝退的“理科離れ”现象。从1990年开始报考曾经最有人气的工学部的日本高中毕业生人数逐年下滑。2005年比1992年减少了45%。

除了本来就对科学没有兴趣的高中生之外,很多喜欢科学的日本高中生也因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复杂,与劳动付出相比不能获得合理的收入等理由而远离了理工科。高中生都知道当工程师是别人的红利会成为牺牲品划不来时,还有多少人愿意成为工程师呢,揠苗助长的副作用马上也就来了。

都到2000年以后了,东京大学工学部的毕业生还在因为工资低没人脉大量远离工程师岗位。

1990年代最有人气最能赚钱专业之一的电子情报是东大工学部劝退最严重的专业。


那么当年帮助日本取得辉煌成就的红利工程师们享受到自己所创造的红利了吗?

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经是10年前的4倍。1980年代这十年,日本工程师们的红利帮助日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反而越来越买不起房子了。如果某位红利工程师恰好在1991年自己公司的巅峰时期买套房还在东京之外可能这辈子都要被这套房套牢了。

在日本企业垄断世界上绝大部分产业利润排行榜的1990年,这些日本红利工程师们却只能在市值排行榜里看到一堆日本银行。

这些红利工程师们壮年期时间都在用来加班赶超美国,自然没多少时间生孩子。等到这些红利工程师成为了需要养老金的老头老太太时,日本少子化年轻人不够退休金发不出来了。

日本没了工程师红利,习惯了工程师红利的日本企业干脆把研发部门外包给中国转型为商社。管理岗位及背后财阀等丝毫不受影响还可以把利润离岸不用交什么年金税金。


如果1988年一个日本东芝半导体工程师买张机票飞到美国。看到被他们打的屁滚尿流正在裁员的英特尔员工居然都能住大house开着JDM的R32上下班。然后再想想自己月供占工资一半买来开窗就能看见化工厂的川崎70平2DK和攒了好久才买的B16A发动机都没听过几次高转会不会崩溃。

几年后这位工程师又眼见比日本人更年轻能加班的韩国人在工程师红利下把日本半导体逼退到上游,在造船汽车钢铁等产业上大量蚕食日本份额不知有何感想。

2020年,在中国微信朋友圈里韩国也不过就是普通家庭的地狱。而美国英特尔的员工还是住大house开大排量。


但我相信中国没拿错剧本。

中国的优势是人多地方多,985工科劝退了还有211接盘,211劝退了还有普通一本。深圳开不起研发中心就搬到东莞西安。

大家诟病的中国房价从2016年现在除了个别城市房价都算平稳。只是希望普通人能不选工程师尽量别选,选了也要想好职业规划。至于大学专业选理工科,理工科的学习强度和思维锻炼去例如政府银行等反而是降维打击。

从国家的角度看中国的产业升级成功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作为个人就要想想如何避免自己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如果想不通建议去查查张局座张教授金政委这些最点赞中国制造的人子女都在哪些行业。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毛病,主要看屁股坐在哪?

从国家角度,就是红利,我的工程师多,价格便宜。

在没有技术壁垒(专利,封锁)企业竞争力就强大。

企业强了,国家能收更多的税,发展更快。

人口红利吃低端制造业,工程师红利可以往高端走。

高端生产率高,制造财富多。缴税可以多缴点。

老板挣钱多,可以多买两套房子,拉动房地产。

员工工资比农民工高,可以单车换轿车,拉动汽车消费。

平均收入高了,各个行业的收入水平都高了。财富制造能力强了,大家日子都好过一点。

工程师红利,可以制造更多的财富。

但是,制造出来还有个分配问题。

人口红利,农民工制造100,国家收20,老板收50,农民工拿30。

工程师红利,工程师制造1000,国家拿200,老板收500,工程师拿300。这是提升。

但是,工程师红利,工程师制造1000,国家拿200,老板拿750,工程师拿50,这就有问题了。

50比30多,刺激你当工程师,不当农民工。

你要100,抱歉,老板不给,国家不支持。你不干50的活,有的是工程师红利去干。

NBA工会谈得是利润分配问题。


NBA挣多少钱,球员总体要分多少比例。

没有组织,谈得是生存问题。维持你活着要多少钱?

可能的话,老板都不想给你劳动力再生产的钱,让劳动力活着就够了。

政府出面制订劳动法,最低工资,指导工资,这才有30,50。而不是10,20。

优秀人才可以去有工会的,能谈利益分配的国家劳动。老板要竞争人才,就要开这些国家劳动力的价格。

这样才会给你100,200,有了给100,200的企业。其他企业为了竞争,也不能继续给50。

但是不涉及这些行业竞争的,继续给50,30。


user avatar   hj-xx-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倪院士弄错了一个事实

现在国内制造业最大的两个问题: 一是产能过剩;二是产业升级。

这两点都不能靠所谓的工程师红利(人海战术)破解,尤其第一个产能过剩的问题

无论是所谓的人口红利还是工程师红利,其实都意味着底层从业者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进而意味着主动或被动的996/007。这份红利,只是送给资本家和统治阶层的礼物,与我们无关。

而996/007的工作时长乘以庞大的劳动人口,等于严重的产能过剩。996/007的工作时长+高昂的房贷则进一步压缩了底层民众的消费能力。

庞大的工业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出口。但这条路未来可能不好走了。如果还是想着鞭打底层扩产能,出口产品换绿纸,那大统领二号,大统领三号就在路上。


user avatar   dong-bu-dong-95-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最近迷上了玩文明6,而且特别迷恋一种变态的玩法。

就是在准备攻进敌方城市的时候,我会先用护卫舰远程轰炸几下,然后派好多古老的长矛兵,把城围得严严实实,敌方城内一般是坦克级别了。我用几队长矛兵轮番进攻,当然,这些长矛兵大多阵亡了。但看到最后一队幸存的长矛兵侥幸攻进城去之后,游戏里会出现长矛把坦克干得底朝天的动画,每到这时,看到这种反差,我就有种非常兴奋的感觉。

这对我来说,应该算是长矛兵红利吧。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多年前,当许多人谈起人口红利,洋洋得意的时候,很少会有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觉得这就是我们崛起的原因,后发优势加人口红利。

一直到人口红利开始走到尽头,各个工厂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候,一些人才开始感觉有一些不对劲儿,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为什么会一面工厂喊着招工难,招来了很多工人,还没变成熟练工,就又跑了。

一面又是一群年轻人抱怨找不到工作。

最后细究起来发现,哦,原来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了,他们不再愿意像他们父辈一样,忍受工厂的一泡污恶劣环境,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就休息一天,领着还不算高的工资。

最后砖家和前浪们纷纷下结论说,是这届年轻人不行,即使他们作为农二代没考上大学,他们也不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愿意吃苦耐劳,忍受各种艰辛条件,只为打工赚够钱回家盖房子。

他们有父辈的积蓄可以啃老,即使是自己出来赚钱,也要更好一点的工作环境,也要讲究劳逸结合,一周至少得有一天可以出去玩,至少可以泡网吧里玩玩游戏,如果满足不了,他们就宁愿不干了。他们开始觉得享受生活也很重要,如果每天都闷头赚钱,连玩的时间都没有,那赚钱还有什么意义,他们甚至都不想再回到农村老家。

彼时一些大学生也会跟着认同这些砖家的观点,说,确实是这一届年轻人里面的一部分不行,考不上大学还不老老实实去打工。

等到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纷纷走向市场,慢慢变成了白菜价,即使是211学子们也很难避免被五千块定律禁锢的时候,他们才开始感叹道:

“原来现代写字楼格子间里的大学生职员们和英国18世纪的纺织工并没有什么区别。”

最后的最后,我们悲伤地发现,我们也终于走到了这一天,写字楼里日夜加班的职员们变成了大学生红利,郊区工厂生产线上疲于奔命的技术员们变成了工程师红利

原来这就是红利的力量,以前没感受到,只是因为还没有落到自己头上。

工程师红利不是工程师的红利,大学生红利自然也不是大学生的红利。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以前每当我们听到“不顾一切代价,也要实现XXXX”这样的豪言壮语的时候,总会跟着心情激动,热泪盈眶,直到发现我们自己就是那个代价的时候,才会开始和一些人感同身受。


相关阅读: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倪光南的话,信了再说。


user avatar   gnad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Zoom的CEO袁征早在几年前就表达过这件事,早早地预言“未来大部分工程研发,都将在中国大陆”,并且成功套利百亿。

具体做法就是,开一家公司,把主要决策层、sales、marketing、法律等部门放在硅谷,大比例的工程师和测试放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这样的话,同样招聘一个996的员工,苏州一个人头的价格是硅谷的1/6——最大限度上地节约了人力成本。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2019年上市了一大波巨型独角兽,Uber、Lyft、slack、pinterest……然而最终能保持2019年不破发、甚至2020年上半年还能猛涨一波的,只有Zoom。

以前人们赶着抽h1b到硅谷工作,抽到了就收入变六倍——这叫“签证红利”;现在CEO们开始密集部署内部权限、管理、汇报等流程,让高管们回到北京、深圳、苏州组队带队,让越来越多的人吃不到“签证红利”,让硅谷公司吃到“直接砍掉80%人力成本”的好处——这就叫“工程师红利”。

因为中国过去10年里,整个科技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都在成体系、成建制地成长,成长到“只要不做太离谱的,只要钱到位,某些产品项目的整个部门可以放在国内,招到1个director+10个manager+100个工程师易如反掌”(而这在印度就非常难,你在印度本土可以找到1000个更便宜的Java和C#调包侠,却大概率找不到合格的director),相同水平的中国工程师今后将会大量抢夺硅谷工程师的饭碗——尤其是以1/6的价格优势,完全可以把类似Zoom这种的复杂项目交给苏州/北京/深圳/成都/杭州的整个团队来完成。

至于这个“工程师红利”的商业模式,最后会被谁切走,是被扎克伯格切走,还是被袁征这种深谙“财富密码”的硅谷中国人切走,还是被黄铮、马云切走——这事儿就看谁下手快了。


user avatar   hei-an-zhong-de-guang-mi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懂不懂技术倒不是关键,而是未来没有资本的人会被淘汰。


user avatar   zai-hui-shou-wo-xin-yi-ji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未来已经不需要多少人从事生产了.未来会被淘汰的人, 是没有消费能力的人,例如机械行业从业人员.




     

相关话题

  最近感觉字到了瓶颈期,怎么练都提升不了? 
  是什么阻碍了中医复兴? 
  空天战舰距离我们还有多久? 
  知乎上那些特别想看干货的用户们,愿意为了干货付出什么持续的代价? 
  很多黑道老大很有魅力吗,很多人愿意跟着他? 
  如何看待因网友 Euamoter 发文引发的「大意失荆州」事件? 
  有媒体报道「朝阳群众曾在1974年抓过间谍」,朝阳群众为什么这么厉害? 
  你会吃「人造肉」吗? 
  有哪些「本以为是巅峰,没想到才开始」的例子? 
  深入讨论N卡A卡色彩真的有区别吗? 

前一个讨论
如果有一天某国的资本家剥削全世界来给某国更好的福利,某国人民会感激资本家吗?
下一个讨论
996 最终会如何收场?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