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19年看到很多互联公司都在裁人,互联网行业要开始走下坡路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pan-guan-pr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都知道,某公司仅用八年人员就突破10万规模,打破BAT格局,一举成为估值近4000亿美金的全球最大独角兽。

不过这家公司极速发展背后是10万员工不间断的脑力和体力支持。

先说一个内容审核的岗位吧!根据知情人士透露

她所工作的内容审核部门是除商业化外人员规模最庞大的部门。公司为了保证内容和平台的安全性,采用机器与人工双审的机制,也就是机器审核过后还需要人在审核一遍

当作者完成一条内容,会迅速被后台按内容类型打上特定标签,并分配至不同队列,每一个队列则对应不同的审核员。

点开case、按量化规则查阅并给予内容对应的曝光权重,循环往复,这就是审核员绝大部分的工作。

是不是感觉这家公司跟富士康的流水工人一样?其实没什么两样,因为大企业,最害怕的就是企业依赖与某个人,互联网公司也一样,要把每一项工作都变成一项流程,每个人只做那一项流程,磨掉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是螺丝钉,拆了随时可以换,这就是为什么大企业比较稳定,因为大企业是靠组织能力在运行,只要组织不出错,以公司的平台,就可以保证稳定不倒。

由于公司还在高速成长中,所以公司会激发员工潜能,说白了就是多干点活,然后再多干……尽量往上加,别人能做到你做不了,那你觉得公司会怎么对你?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了

相关人士还给我透露,审核员日审千条case不过是及格线 ,操作熟练的员工审一条内容平均时间低于15秒,甚至每小时有55分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准确率还要保证在95%以上。

这同时也意味着,审核量、准确率是他们的KPI,互联网公司叫OKR,两者在此类工种中的区别大概是,如果KPI定每日500条的审核量,那么审核完毕即是工作完成,

OKR强调员工的自驱力,完成需要的工作量之后,员工继续完成的工作量,也就是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举个例子,我审核了600条,被评为优秀员工,你只能努力的追上我,当你努力审核了700条之后,别人又需要追上你,当别人审核了800条后,你就需要追上800条。目标就是这么一次一次被拉高的。

OKR高了,员工就会被宣传优秀,然后其他员工为了不被淘汰,只能努力与最优秀员工看齐,然后每个员工不断向优秀员工靠齐,这不就越来越卷了吗?

这时候有人问了,完不成怎么办?那还能怎么办?加班呗!只能努力的狂奔啊!要不然这家公司怎么能发展这么快呢?

就这样,审核变成了流水的兵,流动性很高,...一群人疲于奔命,努力的追上最优秀人,哪还有时间充电...但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谁敢保证自己在这家公司工作一辈子呢?

数千倍增长成为这个时代最成功的的商业神话,其中大小周一度被解析为其创业文化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它快速成长的人力支撑。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讲大小周了。

还有传言,有员工因加班住进ICU,醒来的第一时间,是找出手机回复同事信息、处理公司事务。这可能是个段子,但互联网人怕体检并非荒诞不经的传说。

之前拼多多加班的那个98年的女孩,不就是个鲜明的例子吗?

你可能不相信,1.80的不到60kg的人,竟然得了脂肪肝,因为工作要一直坐着,现在忙起来饭都没得吃,更别谈运动了,健身房虽然有,但简直成了摆设,还有几个女同事,年纪轻轻就得了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这样的妇科病。要是你,你还有拼命进去这家公司吗?

大厂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每个人都是庞大运转机器上的螺丝钉,坏了就换,如果人情味过高,那高速成长也就不可能了。

不过现在,曾经的屠龙少年如今已经长成巨龙,用户的人数已经逼近天花板,本来投资的教育行业也在“双减”下情况不明,如果一家企业不能持续增长,那么内卷会更加严重,一群领导都是90后(这家公司90后员工比例超过80%),你觉得你能熬走他们吗?

不过如果我们从企业的角度看,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公司如果不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可能就倒闭了,每一家伟大的公司背后,几乎都有一股加班的味道,虽然残忍,但也无能为力


user avatar   lu-shi-han-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时代的急转弯来临


曾几何时,创业是画个饼做个PPT就行的,那是幻想家们的黄金年代

后来,大家发现,光画饼不行了,你家产品必须能解决用户需求才有市场

再后来,大家又发现,光需求也不够,必须得是吃饭聊天这样的刚需,宠物美甲这些不太刚的伪需求,也无法支撑公司

直到现在,大家惊恐的发现,即便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刚需,这最后一条线,好像也不保险了。


2019,锤子,ofo,人人车命悬一线,全面收缩。另一边,网易严选,知乎,滴滴,京东等多家公司相继迎来裁员。


而其中的滴滴ofo等,均属于大家都认可的刚需。哪怕最不看好他们的人,都认可,他们确实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了大家的出行问题,解决了大众需求。


但结局是,寒冬面前,人人平等,刚需公司一样要倒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这是还债

实际上,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万众创业,互联网+,影视通胀等一系列建立在烧钱之上的商业模式,迎来了自己的清算时刻。


01


奔腾年代


可能没有人敢想象,世界上居然有公司,是不为赚钱而生的

但互联网潮起之时,移动互联网萌芽之初,还真的,有无数公司,就是可以不用考虑赚钱盈利的。甚至这个思路一度是互联网思维的主流代表。


核心原因在于,当年的互联网,几亿的潜在用户摆在那里,犹如金山一般。

你知道的,在堆满宝藏的金山面前,最正确的方法,不是思考该搬什么,而是看到什么搬什么


大家都没想好如何从用户那赚钱,没关系,我们先拉用户再说。

毕竟等你想好怎么赚钱,金山早就被别人搬空了

所以,当年有句话,叫“蒙眼狂奔”

说的完全正确,在那个大环境下,抓住一切能看见的用户,就是最正确的思路。

研究什么付费率转化率商业化模式都没用,死命拉新堆出千万用户就是王道。

不论阿里还是腾讯,都在奉行这个思路。

QQ多年亏损,但小马哥一样死撑着让他蔓延到全国每一台电脑的右下角,最终有一天发现游戏这条赚钱路子,便瞬间日进斗金。


这是创业的1.0时代

那时天很蓝,烧钱也很简单,先烧出千万用户,自然就有商业模式了

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基本都属于这个范畴。



02


刹车纪元


但这个黄金年代,很快就结束了

乐视的倒下,就是典型。

乐视的思路是手机+电视+视频内容,硬件低成本快速占领市场飞速圈用户,然后靠着内容来不断盈利。


教科书般的互联网思维

放在今天,其实可以看做小米强化版

平心而论,贾忽悠归忽悠,做事也不行 但是格局想象力确实是足够的


乐视倒下的原因在于,用户获取的成本,已经和BAT时代大为不同,而盈利最强的几条渠道,又都被BAT早早圈起来。


早年阿里五角就能获取一个用户,靠电商一个用户能赚五块

乐视呢?获取用户成本可能就要三块,又做不了电商,于是既卖会员又搞视频,一通操作说不定只能赚出2块来

所以乐视倒下了


但当时大家的思路是,乐视卖视频卖会员走不通,因为看节目不是刚需,用户付费意愿不强,我们换成吃饭出行这样的刚需行不行呢?

于是你就见到了打车大战,单车大战

相比早年的各种泡沫,打车可是实实在在解决了用户需求的,大家也明确表示了愿意付费。

按理说~这个模式,是能成的


需求广泛,潜在用户多,实际操作又能盈利,同志们,换你动不动心?是不是信心满格?

滴滴就这样开开心心的出发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新的时代,你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模式能不能走通,你还得考虑,面临竞争你的模式能不能走通。

滴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红包补贴大战,花费六年时间打趴所有对手,回头一看,截至2018年底,滴滴不但没赚,还累计亏了450亿。


ofo则直接被这一关卡死

实际上,在创业初期~OFO创始团队在高校范围内小规模的做,当时就是盈利的。

但走出校园后,猛然发现,市面上居然冒出这么多单车,多到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都不够用了

一通乱战,猛然发现,用户获取成本翻了三四倍了,而且,激烈竞争下,你也不能收费,不然用户就被别人抢走了。


我完全能理解戴威胡玮炜们当时的心情

没有竞争,我们都能活,可一旦开打,谁也活不了,

可是没办法,囚徒困境注定双输的结局


人人车更夸张,一出门就发现二手车市场简直是地狱模式

几个初创公司,代言人清一色黄渤王宝强佟大为小李子这样的一线明星,你不花千万请个大明星,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这便是创业2.0时代

首先你要确立盈利预期才敢烧钱,而且这个过程中,还会面临竞争,如果没有足够的筹码,你无法走到终点。

属于这个赛道的,目前有京东,滴滴,二手车,小米



03

新互联网时代


实际上,这场裁员潮,早就应该来了


所有创业者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幻想

因为个人兴趣爱好,找到一个小众市场,垂直,精准,又无竞争者,然后快速吃下这个蓝海市场。成为一家虽然不是大富贵,但也能过的不错的公司。


去年倒闭的A站是这个幻想的最典型案例,在所有人都没有关注到的时候,便早早吃下了受众广泛的ACG人群。等别人都关注到二次元时,它已经做大了。


但A站的结局,也告诉了所有人,不论哪个时代,创意都只是商业中的第一步。

个人站长,创业者,极客,你或许能够靠着个人兴趣和早期的先发优势做起初期产品,但随后漫长的创业马拉松,考验的,依然是深厚的内功。


公司注册,组织规划,员工招聘,盈利模式架构 — — 这一切看起来无趣枯燥到爆炸的活,才是摆在创业者面前的最大考验。

因为创业者们都觉得,对啊,我们创业是要改变世界的

这种又枯燥又不酷看起来和改变世界无关的事情,谁要干呀

在电影里,扎克伯格靠着喝酒编程比赛这样有趣的事情,就找到了Facebook初期的员工。

可真实故事中,往往是上百份简历的枯燥搜索,一场又一场的面试和对话。看,一点也不酷吧。


屠龙不难,多刺激啊,很多人热血上涌全力以赴,憋着气提起剑,运气好没准还真能成了。

但巨龙巢穴前那条望不到尽头,漫长枯燥又不时有埋伏的石子路,才是让无数冒险者望而生畏的最大挑战。

而那些成功故事中,往往不会告诉你这一点


比如这波大潮中掉队的人人车和ofo,我们不只要留意到其高昂的竞争成本,还应该去关注其管理内功的问题。

在早期小规模运行时,他们都取得过盈利,说明他们的商业模式确实是成立的。

二手车交易和共享单车,也确实是大众都认可接受的广泛需求

但在快速扩张向全国的过程中,他们却无法控制好地方站的成本,直接导致地方站点成本居高不下,新招募的地方团队也没有创始团队的热情和积极性,吃不下市场,于是又促使总部增强广告投放。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初期可以不顾章法的蒙眼狂奔,但接下来漫长的成长期,你还是避免不了要拼内力拼管理


所以,你看见小米放弃了引以为傲的三层扁平化管理,老老实实用起了从专员到经理-再到总监总裁的10个层级结构,这个结构,也是华为等企业一直在用的

京东大强子曾经说过绝不会裁员裁兄弟,但昨天也老老实实的宣布裁员10%高管


— — “我们终将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



有句挺政治不正确的话,我不太喜欢现在许多公司太过宽松的环境和工作氛围

完全为了赶互联网时髦而产生的低效率文化,最典型的犹如在公司放个乒乓桌,放个足球桌





还有许多创业公司提倡宽松工作制,无KPI考核,以及大量学习传说中谷歌微软的办公制度

他们往往会嘲笑那些打鸡血洗脑,提倡狼性,严格打卡上下班的公司,觉得low爆了,一点也不酷


但实际上,往往这些lowlow的公司,可能还活的不错,里面的员工,也往往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酷酷的公司,可能一两年就开不下去了。


因为说到底,企业制度这个东西,没有LOW不LOW,只有是否适合

比如基层理发店,保险信用卡等地推行业,房产销售健身销售等销售行业

要的本就是无以伦比的执行力,典型的就是地推,国内外经验都是一致的,只要你拜访量上去,碾压一切战略战术创意

让员工跳广场舞,传销式洗脑,这些行为看起来傻,他其实筛选出的是稳定听话的员工,这些才是符合他们需要的员工,有创意有想法的人,本来就不适合干他们的活。

有很多事务性行业需要的,是把事情做正确的人,而不是会做正确事情的人



而很多酷酷的公司呢?制度非常宽松,管理也不规范,毕业生进去,很好很酷很随意

但你忘记了命运给你的赐予,早已经标下了价格

一旦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了习惯,或者懒散惯了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拖延症,散漫症开始伴随着你

有一天命运的挑战来到你的面前,你本可以提着你的剑决一死战的

但此时你会发现长期的散漫已经腐蚀了你的勇气,耗尽了你的力量



实际上规范合理的工作强度和挑战性的任务往往不会遏制创新,反而能诱发新的灵感,(当然仅限非机械式的脑力劳动)。

懒懒散散没有目标,才往往会让大脑陷入无意识困境,什么都想不出来

创造,创意,灵感,本就属于无数个夜晚苦思冥想的额外奖励


很多企业光有盈利模式就强行扩张,可管理规范和组织能力都没有跟上,只能放羊式管理,美其名曰“互联网公司就是这么酷的”


所谓“没有国企的命,却得了国企的病”

你不倒闭谁倒闭呢?



这便是创业3.0时代

不但要确立好的商业模式,还要控制烧钱的火候,温度,

既要根据盈利来调整烧钱速度,还要保证自己烧的比别人快比别人好


当时代的急转弯来临,很多人惊讶的发现,

过去那些随便玩玩就能赚钱的现象,只是市场萌芽期的时代红利

这个世界,依然是属于认真投入的人的

那些打着有零食,萌妹子多来招人的公司,真的已经不再适合新的时代了

生活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实际上,这篇文章,本来写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我始终觉得,如果只提出问题,而不给予建议,那么一个文章是不完整的,所以,就有了今天的最后一部分


04

流浪时代




过去几年,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观察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发现,过去三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未低于58.2%,更是在今年上半年达到78.5%。


而消费,一直以来都是一线城市的看家本领

以前,只要你生活在“大城市”,即便是下等人也可以有上等人的享受。一旦生活在“小城市”,哪怕你是上等人也只能过下等人的生活。尽管生活压力相对小,但是有钱了也无法消费,自己的幸福感上不去,当地的企业也无法满足你的消费需求获得增长。

所以,哪怕什么鄂尔多斯人均收入再高,他也还是大家眼里的穷乡僻壤


但现在,即便在二三线城市,你也可以享受到一线的消费水准

长沙的辣妹子打开淘宝,北京的稻香村,广州的陶然居,一线城市独有的味蕾享受即刻抵达,只要我愿意,我天天都可以是帝都人、妖都人


各路企业,也不用挤在一线去满足大家的服务。


一线一线,一线城市之所以称为一线,是因为一线的消费支撑起了一线的生态,这才吸引了各地的企业,而企业聚集起人才。


但当消费行为,可以很轻松的跨越地域时,很多原本不得不聚集在一线的产业,便可以慢慢的在别的地方发芽了。

不是一线城市拥有最强的消费力,

而是哪里拥有最强的消费力,哪里就是一线城市



所以新的一线城市,不应该是人均收入更高,而是人均消费更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事情就非常清晰了。2018年11月12日凌晨,第10个天猫双11数据出来后,各城市消费力强弱一目了然。


杭州为什么GDP不高却存在感爆棚常年领衔新一线,就是因为其旺盛的消费能力




在看社消数据



2017的城市消费额数据,可以发现,北京上海已经被很多二线城市超过。深圳更是被甩到20名开外。

排除掉纯线上项目,如果是一个涉及线上线下结合甚至纯线下的创业项目,那么实际上这些城市的创业土壤,已经优于传统一线了。


这些消费力极强的城市,可能会是“流浪一线”的年轻人们,最好的新家园。很多以往聚焦在一线的商业组织,商业模式,可能会在二三线被大量低成本的复制。

目前属于这个范畴的,有快手,抖音,陌陌,新淘宝,小红书。



说完去处,在谈一下行业吧

未来 10~20 年,哪些行业会快速发展?为什么?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整体经济环境差导致的。互联网跟房地产有点像,很依赖于整体的经济状况,或者说服务业都有点这个状况。

对行业自身其实也是个好事情,稍微降降温可以沉淀沉淀,做些更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一直在跟着资本玩。

计算机技术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放心的学,虽然很多互联网公司在裁人,但是招人的其实也很多,并且招的很着急。这就证明行业没有走下坡路。每年都有几波质疑计算机专业,质疑互联网的人,真的是都说得累了。可预见的二三十年,计算机,互联网不会走下坡路,现在远远谈不上饱和,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都会处于缺人状态。

当然这只是行业大势,对个人来说还是不好说的;技术会发展,商业模型也会发展,行业也会有高峰低谷。如果想广泛意义上保障个人长期的利益,还是走政治路线靠谱点。




  

相关话题

  我们难道必须发展人工智能吗? 
  如何看待美团确认收购摩拜单车一事? 
  在知乎回答下设置关闭评论、仅限关注的人评论、开放评论的人分别都是怎样的心态? 
  有什么关于沈阳的冷知识? 
  如果每个行业都有萌芽期,成长期,繁荣期,衰退期。那么IT行业目前处于哪个时期? 
  如何看待王欣王铁匠的新产品灵鸽? 
  《大众软件》这个杂志现在还有吗?关于这本杂志你有哪些特别想说的故事? 
  男朋友分期给我买了个手机,手机刚到他就先录了他的指纹,这能接受吗? 
  微博上的男孩们会不会开始反抗女拳? 
  这么多行业都在跨界造车,能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技术突破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阿拉伯人吃饭比较晚?
下一个讨论
江苏经济赶超广东的可能性有多大?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