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2020年3月M2同比增长10.1%,新增社融5.1万亿? 第1页

  

user avatar   WKsto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到很多朋友在担心赤字和杠杆上去了会影响经济质量和长期发展。

这件事我在二月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说过很担心,虽然现在还是很担心,但是这次危机过后我更深刻的懂了“顺势而为”这四个字,永远不要逆周期做事情,央行也不例外。现在都躺在床上烧到39度了,不可能还说扶我起来去健身房,乖乖的挂盐水吧,虽然抗生素有各种不好,但是病了该吃什么药还是得吃。

当然有人会意淫病马上就能好,药该停了。我想吃过药的朋友可能都有这个经验,医生通常会嘱咐你症状消退之后坚持服药一段时间以防病毒产生耐药性或者病情反复,特别是大病尤其如此。经济也一样,所以这次的货币政策肯定是右侧转向而不是左侧。

现在和15-16年不一样,当年的事情是市场预计全球复苏,联储加息预期抬升,中国主动去杠杆挤泡沫保留货币政策空间,免得被带了节奏,而现在央妈都告诉你了可以让杠杆率高一点,更没必要跟央妈抬杠。

跟08年比呢,我们可能更像07年,事情才刚刚开始,疫情只是导火索,不要以为疫情过了事情就完了。失业率才刚刚抬头,不可能疫情过了马上就把裁的人召回来,企业投资和投产意愿肯定也要等库存先去了再观望再复产,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事情。

金融市场肯定会在流动性的驱动下很躁动,在基本面反转之前不停的出现反转迹象,但是我觉得真正能抄到底部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在每次超跌的时候闭着眼睛定投一笔,另一种就是看到基本面有复苏迹象的时候果断重仓入市。至于现在,市场已经来了一波调整,基本面并没有见底的迹象,没必要看k线跟着躁动。

以上是大方向的判断,下面聊聊一些细节。

最近在家里宅着,重温了一下War3。玩过War3对战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有维护费用这件事情,当你人口爆过50了,采矿效率就会开始下降。但问题是你的对手已经开始爆兵了,你不可能一直压着维护费用。中国的情况就是如此,看利率一定不能忽略了外部环境。

全球经济体都在扩赤字,印钞票。人民银行已经算很有定力的了,但是再有定力也不可能不顾外部环境。就算头再铁,不降息,热钱最终也会流进来买资产,让你被动宽松,人民币还有升值压力,不利于出口,所以聪明的做法还是主动把息差拉窄。之前中美利差基本在100bp附近,算是央行认为比较舒服的区间,如今美元短端利率往0在砸,10年国债也是0.7%上下,所以FED开始cut之后我一直在说无脑receive,即使最近利率下了一波过后,我们长短端的息差依然在150个点附近。美联储已经说了要保持宽松直到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现在通胀也下来了,央行更没压力把息差拉宽回200个点。

另外一点,稳增长和防风险能不能兼容。很难,但是显然现在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地位,央行现在的做法是用“尽量不创造泡沫”的方法“加杠杆”。注意这里的关键词应该是“加杠杆”而不是“不创造泡沫”,比如说特别国债不计入广义赤字,比如说定向贷款不按LPR的利率加点公式,又比如说货币投放工具已经从几年前微调的逆回购和MLF变成了更粗放的降准降息,这些手段无非是想尽量避免资金去到不该去的地方,但无法掩盖货币增速和杠杆率开始上升。所以事情的演化应该是从“尽量不创造泡沫的方式加杠杆”变成“创造一点泡沫也行的方式加杠杆”,而不是变成“去杠杆也不能创造泡沫”。

最后,撇开货币政策长期的影响不说(说太多次了,实际情况是现在顾不上),聊聊中期的变化。这里我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跟家里人聊天,他们说身边一些小企业做不下去了,很多都在关门。我说咱们现金流好的话要不要趁着这一轮关店潮收一些便宜的门店。反馈是就算现在把能低价收下来,还是要请人运营,但是没需求没收入,每个月的亏损吃不消,亏多久现在也是未知数。所以需求不起来,有钱也不敢投资,这是收缩周期的典型特征,3月的数据反映的就是央行已经把钱塞你手里了,但是没人敢花,企业拿了钱又存回银行理财,货币市场利率和OMO利率已经开始倒挂。接下来只能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动用大国企的力量拉动需求,然后不停的继续向中小企业输血,直到成本端钱足够便宜,需求端财政足够激活神经末梢的中小企业,我们才好停药开始往健身房走。和大家的观点不同,我反而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和海外央行比起来,我们还是显得顾虑太多,疗法太保守(这很中国),好处就是长期副作用比较小,缺点就是中期来看复苏恐怕没想象中那么快那么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股票市场阴跌,货币市场利率和OMO倒挂,企业资金回流理财套利等等现象可能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user avatar   vinneso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因为珠三角有香港的特殊关系,以及面积体量等各种方面的不同,这里我主要拿京沪来举例。

第一,周边基础

首先明确一下,北京周边只看石家庄以北的城市,上海周边只看苏南浙北。于是就能发现北京周边北有燕山,西有太行。题主所谓的“还不及中西部的大中型城市”,其中绝大部分处于这片山区(甚至北京本身就有2/3的面积处于山区),外加自古便是慷慨悲歌的兵家必争之地,故而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在北京没有成为首都的时候就是落后的。而上海周边则是天堂苏杭,外加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鱼米之乡并非边疆要塞。因此,在没有上海的时候长三角便是富甲天下的地区。打个比方,北京是在贫民窟长大的,而上海是富二代。

(珠三角也是一样的,广东也是个多山的省份,于是就有了珠三与非珠的巨大差距。这样的差距在大平原省江苏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两地政策

现在我们假定北京、上海发展现代经济的目标都是建成一座可以带动、反哺周边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那么北京、上海在建设核心城市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先“吸血”(政策获益),再“反哺”(带动周边)的现象。

因此,我们来看看的“吸血”吧。人所共知,北京是49年后受到政策倾斜最大的城市,而上海则是当仁不让的老二。但如果把时间轴的原点从49年挪到辛亥革命,那上海将是中国近代受到政策优惠最多的地方。从大上海计划到后来的工农业剪刀差,从“中国的王牌“到浦东开发,无一不说明这点。因此,上海的”吸血“比北京早了几十年。所以理论上相应的”反哺“就会早几十年。我们可以拿苏州园区的建设对比唐山曹妃甸,基本上就是这个时间差。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说当下京沪两地的政策获益还可以比较的话,那江苏与河北的获益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江时期大量的政策倾斜几乎可以说是集全国之力发展长三角(发展中部三角、打造成渝经济圈、以及振兴东北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所以出现了很多搞笑的事情,比如作为中国科技中心的北京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等待卵化。而这些叫“清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之类的卵化机构居然不在河北或者天津,反而去了长三角的无锡苏州。这就越发加剧了两地的发展不均。

第三,产业结构

上海是中国的工业中心,而考虑到交通问题,北京则主要发展服务业。这样一来,上海在产业升级的时候更加适合给周边地区“反哺”。而北京则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外放了

第四,人文思想

江南人民的商业头脑自古就是中国翘楚,并且和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河北大部分人至今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奋斗精神也十分值得称道,而河北人民的生活相对闲适,更喜欢享受生活,比不上四川,但我看也差不多了。虽然,“奋斗”和“享受”这两种生活态度不能说有优劣之分,但必须承认不同的态度对地区发展有着实际且不同的影响。

综上,结果就是:基础好并且有优惠政策和商业头脑的江浙地区,更早的接受了上海更多的反哺; 基础相对差并且又没有政策优惠和商业头脑的河北地区,更晚的接受了北京较少的反哺这样一来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最后来个私货:我认为如果北京不是首都或者只是单纯的政治中心,那么河北可能比现在还差。毕竟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条件来看,河北几乎都是中国大陆临海省份里最差的,甚至不如一些内陆省份。




  

相关话题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受耕地红线限制的河南,经济上如何取得近年的向好局面? 
  如何评价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不知风险来临的中国中产阶级」? 
  如何看待 27 岁女孩在金融行业市场部工作朝九晚五年薪 60 万在上海买房一事?真的有这样的工作吗? 
  水资源会不会对国家进一步造成经济或其它方面的问题?为什么? 
  如果80年代日本不屈服于美国,而是跟苏联合作一起对抗美国,能不能搞垮美国? 
  如何评估欧盟的实力? 
  银行换外汇为什么会亏? 
  作为普通人如何在中美贸易战中帮助国家?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姚班最好的学生都去了华尔街对冲基金做量化交易」这一观点? 
  美国对世界的控制达到了什么程度?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影《牧马人》?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b站冯提莫入驻三个多月后舰长数从1000+掉到了185?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