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学习两年多,感觉SLAM太难了,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 第1页

  

user avatar   maja-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 Update

我最近开源了一个部分之前的工作,定名为svso,旨在利用语义信息解决 稀疏slam的问题 希望大家支持下,后面还会和其他小伙伴持续更新,整合到一个更大的项目里做组件,希望大家支持下: github.com/yiakwy/SEMAN

目前工作中心也在朝DSO半稠密方向进一步拓展,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联系

== Motivation

我来分享下我经验,从实验室开始,我就密切关注行业动向,于17年定下从仿真入手的入局策略(彼时谷歌,百度等才刚刚开始做,这样我就能和一线专家保持进度,实现后发优势)。在为无人驾驶系统起草编写仿真软件系统时,我认为“定位”,“只需要模拟下GPS获取,并进行误差补偿就可以了”。起初觉得并不是困难。这一时间段我没有看过任何和SLAM相关书籍,并写了一组八叉树,KdTree为基础的网格瓦片搜索定位模拟组件;同时建图主要依赖主动观测激光雷达,比如位姿来自IMU,对84坐标系进行切平面空间转换,用ICP等方法融合,用推演出来的3D目标检测进行静态障碍物提取,完成地图要素构建。

后面由于和同行交流发现高精地图中很多同行只做定位,或者认为定位比建图更重要,基于视觉定位等。因为我本身就是视觉出身,就开始研究这方面。

== Research Method

我的研究方法很粗暴,把市面上能看到的源代码如ORBSlam VINS GTSAM G2O,还有诸多不知名到个人作品(代码即文档,我基本上可以做到看代码和看书一样;虽然这些程序十分不完善,但不少代码主逻辑更清晰)全部看一遍,然后统统忘掉,重新写一个。发现其实如果做过深度学习求解器,这东西并不复杂且听我分析,得道者必能传其道,我希望能助你豁然开朗。


我先分析同行不足,然后再总结核心理论,和工程代码结构和写法,最后就是自己动手写,其乐无穷。


在时间分配上,看文章一个下午(一篇到2篇足矣,不用让一些演化的细节来影响和左右你的主线,这里为推荐TUM ORBSLAM),阅读源码断断续续一周,筹备重写(进一步进行学术文献分析和更广泛的源代码收集,制定roadmap , 给出合理定位以求创新 大约持续了两周,属于一边写系统,一边更新;系统实现一个月)


先分析ORBSLAM,主线程是没有语义视觉检测,只有ORB特征点提取,虽然引入了LocalMapping对Key frame做局部BA,有完整的状态机,但没EKF,光流等预测器。主程如果没有初始化,就通过随机最小二乘法求单应或者本质矩阵求解一次相机位资,和预估点云深度,再BA一次。 本质/单应矩阵求解看人品,算不出来就丢掉缺乏深入思考,但是其通过整合RANSAC+直接法求解提高了算法随机适应性,和SGD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单开LocalMapping对晋升的关键帧,再做一次主程初始化的逻辑,只是关键帧因为不一定相邻,stereo disparity 会大一些,局部BA有机会更准确一些。原作者没有意识到匹配需要临近,三角化需要足够视差的矛盾事实,从而可以研究出更好的解法。最后,再单开一个线程用pangolin+openGL完成3D渲染。

再评价VINS,其引入了无人车系统pubsub到系统实现层面(借用了ROS的核心组件),视觉部分借力OpenCV本质和ORB并无区别,引入了EKF和IMU,算是理解了IMU可以高频更新,再借助视觉和优化技术低频矫正的思路,但仍然没有语义部分。重定位时还可以用到点云建图的ICP算法进行点云匹配,只需单开一个线程提取两个视差比较大的地图块匹配即可。


考虑到ORB多线程部分写得很一般,Ubuntu跑了几次就开始筹备重写了。一方面引入视觉检测的Landmark,使得 Covisibility graph复杂了不少,需要全新数据结构,重写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无论才用protobuf 序列化地图块数据用GRPC(ROS采用xMLRPC非常慢,这是RoS 2 和百度发布新系统的核心原因之一,本质就是改这部分)传输,还是真正的提高单系统并发,并行能力(比如图像读取从是利用单线程异步内核IO事件完成)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当然瑕不掩瑜,以上都是完整的系统。


回到我们的Roadmap,一个完整的思路可以用一句话说明主要路线,有机会我会分享具体的结构图:

点不足时主要依赖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可以用3D点做PNP解算,同时开两个线程用BA调整局部坐标;视差过大重定位。


读者读到这里就明白了,SLaM标准实现并不是实时,是次实时的。即在线收集并提取特质(其实如果并行,异步做好,可以通过线程池分发任务,用异步方式阻塞住线程完成同步),非实时更新调整坐标数值。且依赖特征点 而非 真正的landmark 非常不鲁棒。因此引入深度学习势在必行。


有趣的是,接触了一圈做定位的朋友,发现大部分并不是非常懂深度学习,很少做出模型地现。大部分人都是测量,机器人,EE出身。反之亦是,很多做机器学习的并不知道,视觉SLAM中光溜法就是最小二乘估计,不知道视觉特征提取匹配,其本质可行基础原因是像素位移较小,从而不理解如何准确的搜索匹配。


进一步到图求解器G2O,分析源代码得出其无非就是把计算反投射误差包裹了一下,本质还是一个基于拟牛顿法(LM)但线性求解器。如果写过线性求解器,自然这部分只要求出雅可比矩阵即可,并做好wolf-Powell为基础的搜索和不可导点的SubOptimization,就可以开始求解目标函数了。通过世界坐标系,到相机坐标系;相机坐标系到像素;像素到地图点的反投射误差来构建目标函数。为了计算雅可比矩阵,利用李代数来进行梯度求解,非数学系出身都可以快速飞过,直接用图优化,因此容易。


== 结论

所以我说SLAM简单在于

理论篇:

  1. 核心数学基本都是线性的。你只需要知道最小二乘法,便是不知道其和梯度下降等价,亦无妨。为了方便计算梯度引入李代数,这里主要应用在BA求解器里面;BA求解器以及可优化目标有不同名称
  2. 核心目标函数反投射误差,线性表达式
  3. 引入非监督学习方法如Ransac,ICP PCA等 可进行重定位,3D位姿态估计学习等


工程篇:

这里先批评很多技术专家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很重要),做C++把注意力放在一些具体的技巧上(比如虚函数实现,脑子正常的人除非需要,根本不会关注这种花哨的问题,要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对工作很重要!),而忽略整个社区发展和项目发展。在同一个社区,如Linux社区,大家的技术基础并无区别,区别在于是否引入新的东西。


C++有成熟的编译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支持(可以通过阅读各种系统代码文件获知,请培养代码即文档能力!)方便使用内核(如IO mmap 异步内核处理等),有比较好的系统级线程支持,可以最大化系统性能,有数值代数(Eigen,Tensorflow已经可以使用C++ API 做数值计算有机会我会分享),有图(openCV,openGL)写代码前先阅读大量大码,在从中提取提高。

我们应该引入新的理念和技术,而不是引入没被测试过很多次的新的写法,大部分你想的东西有前任做过可以参考。如果不清楚自己在写什么不要乱写。

SLAM恰恰有很多人研究,只要有很多人花时间研究(例如深度学习),工程就不是问题。

在SLAM 我们应当有1.序列化层,提供统一的输入输出转换,在其基础上定义2.视图数据结构,如 Point3D,WorldPoint,CameraPoint,Pixel2D,Frame 和以上元素的集合 MapBlock。需要基于Covisibility 的图索引 和地图块索引。用于系统运行时的3. 追踪器和对应4.特征点及其深度特征向量提取器 5. 时差检索和位姿态估计器,深度估计器 6. BA优化器 9 并发任务模块 Parallel Tasking Scheduler 10. 图形学渲染器

以上模块都应当编译成单独的共享库,并设计单元测试务求单模块实现正确。


应用篇:


SLAM是次实时的,每个组件都可以离线跑,单独跑。所以实时不是必须。很多“专家”,把重点放在时间戳“对齐”,插值上。此所谓丢西瓜、抓芝麻。以相关独立应用系统高精地图来说,实现实时定位,离线建图的技术,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精度,和更好准确度。 目前SLAM大部分是视觉,但是激光雷达的同样重要。他们的本质区别只在于获取深度图之前的处理流程,所以我们可以融合处理,深度图之后的处理流程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从应用层面拓展,学视觉的自然可以做激光雷达,做激光雷达自然也可以做VSLAM。 在这个观点下 毫无违和感。做自动驾驶 视觉辅助定位 可 借鉴,做高精地图可借鉴。应用也算是十分靠近问题模型,这是十分利好的。


你需要的只是动手。




  

相关话题

  行为识别常用哪种特征提取? 
  如何评价哈工大的左旺孟老师? 
  如何评价MSRA最新的 Relation Networks for Object Detection? 
  如何判断两个Deep Learning 数据集的数据分布是否一致? 
  有哪些人工智能上的事实,没有一定人工智能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为什么图形学的会议siggraph的论文代码很少会开源?好像视觉如CVPR、ICCV开源的更多一些。 
  深度学习中,模型大了好还是小了好呢?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看好商汤科技? 
  神经网络中 warmup 策略为什么有效;有什么理论解释么? 
  为什么nlp没有像cv四小龙一样的创业公司? 

前一个讨论
国科大第二轮双一流能不能升 A?
下一个讨论
在体育领域有哪些「仅存理论可能」的事情最终实现了?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