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第2页

                             10 

user avatar   yan-jing-xiao-c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几个高票答案,得到的结论就是

年轻人不要去碰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物质享受,

远离那些超过你物质条件的环境。

怎么理解这句话。

很多人堕落就是因为自己的欲望超过自己的能力,被欲望绑架,从而滑入了深渊。

举个例子,

一个农村的大学生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全身就只有够生活的伙食费,身穿草鞋,啃着咸菜。看到周边的同学们都在玩iphone,外星人或者去酒吧,心理难免会有点落差。

然后某一天有人过来说现在有学生贷款可以买一部苹果,每个月只要还几百。你可能就办了,每个月就只要还几百就能得到一部苹果,何乐而不为。

慢慢的,你的欲望就开始就大了,慢慢接受了目前的消费水准,可能接下来就是贷款买外星人,反正每个月还几百就够了。所以信用卡就办多了,才有了以下这个新闻。

很多赌徒也是一样的,你站在赌场旁边,你在内心说我就看看,我不赌的。赌场里面人声鼎沸,你可能就会被那种氛围弄得内心燥热,看见别人很容易就获得很多钱,你心里可能会说我就押一百,一把过后就不押了,你赢了你还想在赢,因为已经让你看到很容易来钱,在来一百,输了,你可能就想着翻本,在押,最后的结果就是精光。这就是不知不觉中,你的欲望就被刺激出来了。

很多人深谙此道,会慢慢的给你甜头,一步一步蚕食你的防备心,慢慢刺激你的欲望,让你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大,你就慢慢陷下去了。

很多夜总会招一些美女过去上班也是这样,开始他们不会叫你陪客人出去,而是让你去当服务生,到最后让你自己滑下去。当你看到很多美貌不如你,素质不如你的女生就陪陪客人说说话,喝喝酒获得的收益比你当服务员高的时候,手里还挎着个prada,心理落差就出来了,你的意志力就开始慢慢消磨了。然后大姐就出来说你只要陪客人聊天喝酒就可以了,收益比现在当服务员强多了,你心理对自己说我就卖艺不卖身,做了几天你拿到了几倍于之前服务员的金钱,换了包包,换了服装,慢慢的你的生活水准就被慢慢的激发出来,欲望已经不是之前可以比的,你就已经慢慢陷下去了。为了维持你现在的生活水平,你可能。。。。。

不要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可以抵抗的住,聪明的人都是远离那种超越自己物质能力的环境,远离那种刺激自己欲望的场所和人。很多时候就不是靠你的意志力能抵抗住诱惑了,而是别人会通过小小的试探慢慢腐蚀你。

聪明的年轻人,现在不是在物质上享受的时候,

而是应该把精力和金钱花在精神层面,你可以去买书,你可以找一些层次高的人去学习或者去健身,提高自己的层次,不要过早的去享受物质

本人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欢迎指教,如果答案对你有一点帮助,点个赞!

社会的残酷都体现在哪里? - 眼镜小丑的回答 - 知乎

在生活中如何发现商机,自己创业呢? - 眼镜小丑的回答 - 知乎

也可以看看这个,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后期会基于人性方面写一些关于销售管理,情感,生活,运营方面的小文章

可以关注下哈!

已经开始写文章了,大家可以移驾来点评点评哈!

为什么你工作那么辛苦,就是升不了职 - 眼镜小丑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更多内容可关注订阅号:刘起记事

回复:电子书,送你一本关于如何提升思考力的电子书(我写的)。


user avatar   lhjyz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现在排名第一的答案说的很好,但知道我看到这个答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吗?不是后面很多答案提到的黄赌毒、传销、烟酒和高消费,而是股票。

如果不是股票交易相关职业,散户自己炒股票,完全就是浪费时间、精力、健康、感情、金钱,还有大量的机会成本,如果危害程度=造成的损失*戒掉的难度,那散户炒股的危害应该首屈一指。至于戒掉的难度,相信玩过股票的人都能有所体会,梦想一夜暴富的,废寝忘食钻研的,收看新闻分析政策的,各种看书看资料看指标的,跟各路大神牛人学习的,模拟盘实盘外盘玩嗨了的,数不胜数。甚至走火入魔后,会完全厌恶实体经济和大多数工作,沉浸在投机交易的深渊里无法自拔,盲目推崇短期暴利,无视高风险的存在,被分分钟好几万上下所迷惑。盈利时狂喜雀跃,亏损时万分痛苦,交易时间如坐针毡,收盘之后辗转反侧,走到哪里都随时用手机看行情,做什么事情也不忘股票涨跌。

那如果是股票交易相关职业呢?一样的,首先这个职业就是超高淘汰率的,七亏两平一赚的比例,在这里可能更加残酷,能活十年不转行的人估计不到百分之一,能十年持续稳定盈利的人估计不到万分之一,最后剩下的职业交易员都是从尸体堆里爬出来的。还有不少亏掉了自己家庭、父母、亲戚、朋友、客户的钱,甚至欠了不少外债,被人到处追债的人。所以如果选择做这行,得慎之又慎,除非你决定相信自己,并且能证明,你确实就是那百分之一。

所以,年轻人喜欢研究金融和股票没问题,懂得理财也是好事,但最好别轻易自己去炒股,更别幻想一夜暴富,否则很容易陷太深。如果玩上瘾后,不少人很可能会荒废了学业和自己的主业,亏损了金钱,痛苦了内心,浪费了青春,更毁灭了脚踏实地一步步创造美好未来的基础。

补充: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达里奥的文章,写的不错:


user avatar   ttam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和大家说一种最最可怕的,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不是摧残你的身体,而是攻击你的精神。

它会逐渐麻痹人的神经,让人慢慢陷进去。

你还在沾沾自喜的时候,其实已经被它洗了脑。

我接下来说的这三步,就是一个年轻人坠入消费主义陷阱的过程,可谓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答应我,一定要看到最后。


第一步,超出能力范围的物质享受。

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件事:

现在的电视剧,大多都是在表演北上广深的生活状态

但是更多的中国人,其实都是乡村爱情的状态。


你喜欢看得是那些有着俊朗外形的演员,开着豪车,带着名表,在高端写字楼里出入。

就连剧组想演绎他们困难的场景时,演员们也穿着你买不起的名牌服饰,用着最新款的手机,喝着昂贵的红酒,用最高端的纸巾擦眼泪。

  • 打开抖音,满屏幕都是让人惊叹的跑车和别墅。
  • 打开知乎,动辄告诉你月入一万的人生活有多么艰难。
  • 打开微博,推荐给你的都是几千块的包和化妆品。

社交媒体上,你会看到那些无比精致的年轻人,住着精装的loft,开着自己的“代步车”,用着电动牙刷、机械键盘、HiFi耳机,穿着国外的“品控”极好的简约服饰,踩着马拉松级别的跑鞋。

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这些消费水平是很普遍的。

消费主义,就是这样在你不知不觉之间侵入了你的意识,你慢慢地开始认同这种消费观念,购买超出你经济能力的东西。

你认同他们所说的体验感和高级感,感觉他们演绎的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样子,以为他们推荐的东西都是当代年轻人支付的起的。

于是,月薪三千的你,穿上了名牌服饰,用上了昂贵的化妆品,开始玩起了单反、钢笔、名表、键盘、耳机,成为了“精致”的自己。


但是你想过么,他们向你展示的一切,是中国人的平均水平么?

与你的生活状态匹配么?

他们向你推荐的东西,你都能享受的起么?

你在犯花痴的时候似乎忘了一件事——他们传递的信息本不属于你。

  • 抖音记录的,其实只是有钱人的生活。
  • 知乎分享的,只是中上层社会的见解。
  • 微博热搜上,也只是中等以上家庭所关心的热点。

他们用这些演绎出来的生活状态吸引你,然后利用你的羡慕,继续赚你的钱。


第二步,超出能力范围的经济收入。

有了第一步之后,很多人就把自己的消费水平提升到了一个高段位,有的已经到了自己无法支付的地步,于是他们就开始想方设法的“赚钱”。

但是问题就在于,任何一个人,都很难赚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和能力范围的钱。

赚钱的道路大多是漫长而曲折的,需要时间的积累,技术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这些翻山越岭才能得到的“远水”,显然无法解他们的“近渴”。


于是,他们开始找寻更容易的路子。

很多女生开始赚一些不可示人的钱。

这钱赚的快,却会把一个人的自尊、自爱、自信全部踩在地上狠狠地碾压摩擦。

直至你两眼呆滞,像机器一样继续做那些不堪入目的事情。


男生更多的是去研究数字货币、p2p、股票之类的,关键是年轻人真的能研究明白这里面的逻辑么?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基本就跟赌博无异。

但是这种钱赚起来快到你不敢相信。可能跟你说着话,十几万就入账了;可能刚刚计划好花这笔钱,又全都没了。


这种大开大合的收入,或者两腿开合的收入,会很快摧毁你在学校教育中建立起来的价值观。

技术、能力、努力这些赚钱的要素通通被一下推翻,你出卖色相的可能是他们的几十倍,你手机一点可能赚到他们的几百倍。

你会更加巩固第一步形成的消费观,花钱越来越大手大脚。

直到某天,女的老了。

直到某天,男的孤注一掷,输到负债累累。


那时候,你才发现,你没有钱了,也没有赚钱的资本了,你有的只是大手大脚花钱的本事。想赚钱。

没错,每个人都想赚钱,我也不例外,但是,不要靠运气,一定要靠自己的技能去赚钱。

赚钱不快,但都是自己一分一分靠劳动获得的,踏实。

这些方法已经帮助了很多人开启了副业赚钱的大门。相信你看了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三步,超出偿还能力的借贷。

说到借贷,我总是会不自觉的想到这其中最阴暗最恶毒的一种——裸贷。

不是因为我下流,而是因为这种借贷对女生伤害实在是太大了,毫不夸张的说,相当于杀死她的所有信仰和希望。


你们想过么?那些女生为什么会去做这些事——只为借几千块钱,还要支付很高的利息。

我一开始以为她们肯定是因为深陷债务危机、经济拮据、走投无路,所以才会铤而走险。

可事实刚好相反。


这部分人一开始选择裸贷的时候几乎都没有债务危机。

她们裸贷的目的,很多就是为了换手机,或者去整容,更有甚者只是想买一个贵一点的包。


我一开始也特别不理解,至于么?

但是你想想,那种消费主义的观念,早就已经侵蚀了她们的理智。那种使用昂贵物质的享受,那种被完全洗脑之后的疯狂,广告营造出的那种奢华、高贵、让别人敬仰的感觉,会让她们欲罢不能。


8年前,iphone4S刚开始卖的时候,甚至有人卖掉一个肾去买它,现在8年过去,他身体暴瘦,大小便不能自理。

你能理解他的行为么?

你怎么可能理智的思维去理解他们已经被颠覆的三观?


知乎热榜上,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借贷问题,大家可以去评论区里面看看,真的是让人五味杂陈。

以贷养贷、以卡还卡、欠几十万的用户比比皆是,有的哭哭啼啼地问别人应该怎么办,有的不好意思直接问,通过私信去问答主。

我今天统一回答一下,答案是——没法办,只能让爹妈出来给自己擦屁股,或者自己一点一点用工资去还。


消费主义对年轻人思想的侵蚀是悄无声息的,如果我们沉浸在那些艺人拍摄的广告中,沉浸在网红推荐的各种消费品当中,不假思索的接受他们灌输的一切,就会慢慢地被物质和别人的眼光所绑架,最终失去自我。

与其去看那些人给你们推荐的消费品,听他们说那些贵的离谱的东西的体验感,不如沉下心来多看点书,多看看书里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未来的探讨。

如果喜欢读书,手里却没有一份书单的话,那你就要注意了。

因为现在市面上的书良莠不齐,什么书都有,咪蒙都能出书。

但是看她写的书,只会越看越迷糊,最后走火入魔。

你读的书越多,你的偏见就越少,你就越能够认清自己的价值,你就会慢慢想清楚:

  • 中国年轻人的平均水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 中国人最应该接受的文化熏陶是什么样子的?
  • 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按照社交媒体和网络上传递给我们的价值取向在生活,却忘记了,除去北上广深之外的地方,才是最真实的中国。


我们去购买他们推荐的东西,却忘记了,我们根本就不具备和他们一样的经济实力。


这种配不上的消费和享受,会慢慢的侵蚀一个人的价值观,甚至把你废掉。


另外,分享几个我的其他高赞给你看:

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高情商的表现?

什么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却没有?

你是如何把一个微信公众号运营到可以养活自己的?


user avatar   garywang-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刚步入社会的这两年,不要独居,不要觉得一个人生活可以很自在,享受所谓的孤独。

刚入社会这两年,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之前二十年从未经历过的事。这些人或事可能会让你觉得其实社会没那么险恶,但绝大多数的人和事是来喂你吃成长快乐的!这个时候,你最好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一种和你一样,初入社会,大家都懵懵懂懂,下班回去之后可以互相发个牢骚、吐槽吐槽一天当中的人和事,彼此能给个建议、给个依靠,让你内心深处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另一种,比你早入社会几年,可以给你各种各样的建议。

尤其是在北上广这种大城市的各位,不要觉得周六日也可以去找朋友发发牢骚、或是下了班一起怎么样。朝九晚六的生活,拥挤的交通,会让你取消很多社交活动的。

而且一个人呆久了,会形成一种习惯,很讨厌别人介入你的生活。甚至朋友给你介绍一个女朋友或男朋友,你满心欢喜,开始聊天、约会,几次之后,你就会感觉生活受到了打扰,慢慢地也就没那个心思了。这就是单身上瘾。

人,其实是群居动物。


user avatar   gao-yang-78-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网络喷子互喷。

真的,这是我玩知乎这么久发现的最大的真理。

有些人,所谓的网络喷子,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说的是不是对的,只要你说的有一点点不合他意,他张口就说你不好,甚至辱骂你。而当你开口反驳他们的时候,仿佛就刺激了他们的兴奋点,让他们更激烈的反驳你,然后说一堆莫名其妙的话,如果说不过你,就开始爆粗口。如果你觉得没有意义,不回话了,他们就洋洋得意的觉得自己又拯救了一个思想错误的人。

但是回头想想,和这些人互喷,除了让你自己心里堵的慌,毫无用处。

想明白了这个,我就再也不会回复这些人的评论或者回答,有很多时候,很多话让我气的头疼,我洋洋洒洒打一大堆东西,正准备发送的时候,我也会憋回来,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删除,因为我知道,一旦我回了这些,等待我的将是无穷无尽的对喷,这会让我每次打开知乎,都会看见一条回复,让你气的头皮发麻的回复,所以只能强压怒火,装作看不见就罢了。

最重要的事,和这些人互喷多了,你也会不自觉的变成这样的人,像个火药桶,到处发泄自己的情绪和不满,到处和人互喷,你感觉反驳你的人都是喷子,一定要喷回去,但你不知道的是,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自己也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网络喷子,你当初有多讨厌网络喷子这种人,那个被你反驳的人就有多讨厌你。

“当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user avatar   knowyourself-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说最近观察到的身边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习惯性的逃避。

我有一个朋友总是在我们面前说自己想恋爱,但每当遇到还不错的对象时,她又会在对方尝试靠近时逃得远远的。因为她觉得自己无法处理亲密关系中的问题,也害怕受伤。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她会因为害怕面对领导的期待,而在很多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上刻意有所保留,但同时她又并非是不在意职业上的发展。

身边不乏有这样的人:感觉有困难的问题出现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不是面对,而是回避。干点别的,想点别的。而因为这种习惯性的逃避,他们似乎错失了不少难得的机会,也错过了一些本可以抓住的人。


逃避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你没想到的


在心理学的语境中,回避型应对(avoidant coping)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应对机制,指的是人们回避那些会让自己害怕或焦虑的特定场合、对话、关系或是信息处理不了的人和事,彻底躲开就好了。

说到“逃避”,我们通常会想到的一个画面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恐惧源或压力源避而远之,最好是永远不用有任何接触。然而,在生活中,完全避开某一些事情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躲得远远的”并非回避应对唯一的形式,“逃避应对”很多时候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 拖延

“越是紧急,越是重要,越是要拖到最后一刻……”相信这是很多拖延者的真实写照。实际上,人们拖延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逃避。比如,明明知道手上的任务很重要,却一拖再拖,实质上是怕自己无法完成好,用拖延作为借口,来回避自己可能能力不足的事实。

又或者,正由于任务越是关键和重要,自己越无法承担失败的后果,于是因为害怕面对这个后果而一直拖延——就仿佛这样那个令人恐惧的结果会到来得慢一些似的。


· 否认

和我那位朋友不同,还有不少不敢开始一段亲密关系,怕自己受伤害的人,喜欢不断告诉自己和他人:“我可不想谈恋爱”。就像小时候得不到玩具的一些孩子,会立刻改口:“我才不想要呢”。明明想要却说自己不想要,明明在意却假装毫不在意,这就是在以“否认”这种形式来逃避直面自己无法获得的事实。

除此之外,常见的否认还有:因为不愿面对自己无法承受的噩耗(比如亲人过世),而用否认——“我不相信,Ta没有死”来逃避现实。以及,怎么都看不见一个人对自己不好、不喜欢自己的事实,总认为“ta一定是爱我的,只不过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也是用否认的方式在逃避面对痛苦的现实。


· 压抑

压抑与否认的不同之处在于,压抑不是有意识地否认事实,而是无意识地“忘记”事实——一种被自我潜意识激发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一种有目的的遗忘(purposeful forgetting)。

比如,一个人因为童年时无论如何当一个乖孩子,如何拼命讨好,也得不到父亲的爱,于是压抑了自己对父爱的渴望,为了保护自己,渐渐地“忘记”了自己想被父亲关爱的事实。

长大后,这个人总是爱上不爱自己的人,而且在明知如此的情况下还会费尽心机去讨好那些不爱Ta的人,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连Ta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而事实上,原因可能就是Ta在当年用压抑来回避了自己对得不到的爱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其实并没有消失,并在成年后依然在潜意识里影响Ta的行为 。

人们不断重复着悲剧的发生,却忘记了自己真正的愿望是什么。只有记起那个源头的愿望,承认那个愿望可能永远无法达成,为这样的自己感到深深的哀伤和悲恸,一切才会过去。


· 转移注意力

“我太忙了”在很多时候都是常常被拿来使用的一句借口。“我是工作太忙了才没办法过节回家看看父母”,“我太忙了所以一直没时间学画画”,“等我有时间了就约Ta出来”……

但其实,当你发现自己迟迟不去做某件事的原因总是“太忙”,甚至刻意用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占据自己的时间,让自己达到“忙到没时间去做那件事”的状态,那么那件事可能就是你想要逃避的。


为什么我们说习惯性逃避不应该碰?


虽然常见,但实际上逃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不健康的应对机制。大量、频繁地使用逃避应对,是能够区分一些有心理疾病的人和其他人的主要标志之一(Boyes, 2013)。

首先,逃避的效果是临时的、短暂的,它很少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就像之前提到的,绝大多数我们用回避来应对的问题都不是可以一逃了之的。一时的回避可能可以给我们带来暂时的安乐,但它会像梦魇一般一次又一次地侵袭你,干扰你的快乐。

不仅如此,人们对逃避应对的依赖本身,就是通过负强化达成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一次在你成功地暂时躲避掉那些负面体验时,你获得了片刻的放松,此时,你对这种应对方式的依赖就被加强了,你会觉得逃避某种程度上有用,因此下一次就会更加抑制不住地想要逃。而每一次逃避都会让你再次确信:“我非常害怕这件事”。

越恐惧、越焦虑就越想逃;越是逃,下一次再次面对这件事时就会更加恐惧和焦虑。也就是说,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还一直在累积,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此外,长时间的逃避同一件事还会使我们对其的恐惧泛化——你会开始害怕和逃避和那件事相关的其他事。比如,你刚开始可能只是逃避工作中的演讲,但当你一次次地逃掉了,当你同时变得越来越不敢做这件事,那么你可能会渐渐开始恐惧在工作以外的其他场合时当着很多人的面表达自己。然后,你甚至可能会因此排斥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


当然,有时,回避也是一种健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面对确实的危险,或者并非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时,回避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我们的确没有必要去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当你明确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目前无法处理这个问题时,先逃开,给自己空间喘息和成长,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只是你要知道,这种逃避只是为了有一天,你能有更好的能力去最终面对这个问题。

但,如果一个人反复在同一个问题上逃避、逃避一个自己其实无论如何也需要面对,或是自己其实很想要的东西时,逃避就是有问题的。


怎样才能停止逃避,开始面对?


1. 发现逃避其实真的没有用—— 记录“逃避的代价”表格(Boyes,2015)

a. 首先,完成以下几个句子

- 我最想要摆脱和去除的想法是:____________

- 我最想要摆脱和去除的情绪是:____________

- 我最想要摆脱和去除的(身体)感觉是:____________

- 我最想要摆脱和去除的回忆是:____________


b. 接着,花一些时间写下你为了逃避这些想法/情绪/感觉/回忆所做的事,它们可以是任何行为或是思维方式。比如,不去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总是故意在本可以回家看看的节假日把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等等。


c. 在完成了第二个步骤之后,一条条阅读你列举的逃避方法,并同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 这种行为/思维方式有在长期帮我摆脱那些我不想要的想法/情绪/感觉/回忆吗?

- 这种行为/思维方式有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吗?

- 如果上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那么这种行为/思维方式有在某种程度上消耗我的时间,能量,金钱,健康,和与他人的关系吗?


2. 学习忍受让你不舒服的想法和感受

除了认识到逃避本身就无法解决问题,而且可能只会让情况更糟以外,明白经历一些负面情绪本就是人生常态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那些在你眼中看来很幸福的人,比你优秀的人,也会有他们的焦虑和恐惧。而你恐惧的那些事,可能也是大多数人都觉得有难度的事情,就比如社交。

因此,在习惯性地想通过行为去回避这些让你不舒服的感受时,你需要提醒自己:这些负面的感受可能是正常的,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一些事情在做的时候可能就是会让你感觉到不舒服,让你焦虑、害怕,但如果这是一件你需要做的、对你而言很重要的事,那忍受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就是完成它所必经的一步。


3. 进行对你的恐惧的现实检验(reality test)

正如文中和大家提到的,逃避是一种让你的恐惧和焦虑“滚雪球”的工具——逃了一次,下一次就会更害怕,于是就更加要逃得远远的。而即使最初对这件事情的恐惧是基于现实经历的,后面这种越积越多的恐惧,则更多是被自己的想象放大和夸张后的结果。

对于一个一直在逃的人,他人的经验和劝告其实并不会是最有效的;对他们而言,最可信的是自己的体验,是现实体验明明确确地告诉Ta:这件事并不像你想得那样可怕,你是可以做到的。因此,你需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用现实去检验你被放大和夸张数倍的恐惧。

你只有鼓足勇气,第一次面对一件始终被你逃避的事,你变好的过程才会被真正开始。


此刻你有在逃避面对的事么?读完这个回答,你愿不愿意尝试着去面对?

以上。


原文发表于:KnowYourself-知乎专栏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user avatar   ping-an-bei-ji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来,所以没人邀请……

那我主动说,你随意听……

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上面一张图足以说明一切。

没错,这就是今年春晚葛大爷“代言”的北京警方警用装备新品:玫瑰金!

直白点说,违法的事,年轻人都不能沾。玫瑰金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的颜色,但现在,玫瑰金已不只是爱情的颜色,在我们新装备的带领下,这个颜色被赋予了新的更深刻的含义——进去了……

我们见过很多曾经在自己的领域很有潜力的年轻人,一旦戴上了“玫瑰金”,神态瞬间无任何光彩,与这“手镯”的流光溢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玫瑰金”,是年轻人的底线,但,我们警察视若珍宝,甚至可把其称作——“爱人”。

原来的这位爱人,看上去可没有这么精致,当然,用起来整体感受也没有这么“丝般柔顺”。原来手铐,长成这样:

是的,第一眼:冰冷,粗线条,质感一般。用起来沉甸甸,放进兜里叮叮当当。而“玫瑰金”:

一半柔粉,一半乳白,灯光下,它散发着如人鱼姬与月晕相融合的梦幻色彩。轻触之,细腻的磨砂质感,寒,但不刺骨,如指尖划过冰丝。弧线形的设计,完美符合人体腕部构造,虽为均码,但大可容苹果之周,小可扣鸡蛋之维,一旦扣上,不论骨骼是否惊奇均不能脱出。

为什么它会是这个颜色?这就取决于它的材质了。相比与以往的手铐,此次的玫瑰金新品采用6061铝、0Cr18Ni9等复合合金材料(避免仿制,不可全说),使其硬度大幅度提升,坚硬致密的材料使其更不易被器械所破坏,具有抗拉力强的绝对优势。经多名强壮警员徒手拉扯,铐环均未有丝毫挪动,齿轮咬合无任何缝隙。同时,材质的变化,使警员在上下铐时更为灵活顺滑,且即使处于潮湿环境、液体侵蚀也不会生锈变形。

作为警用八大件中必不可少的一件,此款玫瑰金手铐质量更小,更易于携带,使警察执法时负重更低。当然,由于符合人体工程设计,此款手铐带上后不仅难以行动,贴紧手部带来更强束缚感使被铐住的嫌疑人直接放弃抵抗的欲望。

但是从形态上,新款玫瑰金手铐仍然延续了传统的设计,两铐环间以2个金属圈串连,距离很短,是为了限制了犯罪嫌疑人手部的活动范围。双重锁设计、三排齿防拔设计这是新款相较于老款最大的区别,(老款为多单锁、双排齿或单排齿),双重锁能够使手铐在锁定状态下卡榫保持不动,三排齿使手铐入环后再也难以用工具或蛮力拔开,静臂内部还设有独立弹簧,并装有隔离片,其止逆件能够从根本上防止手铐的非法打开。

什么瓜子皮、铁丝、方便面就能把手铐打开……我只能说,那种剧还是少看……

有人说,玫瑰金是象征爱情的颜色。年轻人都喜欢!

手铐附着玫瑰金色,似乎让每一名警察与自己的警用装备间,带来了一种如恋爱般的甜蜜与惺惺相惜。

因为你可能不知道,每一副玫瑰金都有唯一的编号,只属于一名特定的警察……

警察携带着只属于自己的这款玫瑰金,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在警察手里,熠熠生辉的玫瑰金不再是爱情的象征,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铐住邪恶,守护正义!

所以,玫瑰金,只值得我们拥有。

而年轻人……

千万不能碰!


user avatar   yang-yang-54-29-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依靠服用某些物质来调控情绪

影响人精神的物质,更准确的说是吃下后能穿过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的东西,比如烟、酒、槟榔、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

抽烟各种伤害身体,而且成瘾性高,难以戒掉,所以坚决不能碰。

喝酒,即使少量适量喝也会危害健康,这是已经证实的,在某些不得不应酬的时候稍微喝一点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果靠酒精来调控情绪,只会坠入酗酒的深渊。

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这类精神科处方药,虽然对身体的危害小于烟酒,而且也常常会被医生处方并要求服用。但是一来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不可控的影响甚至损害,二来依靠药物控制情绪容易导致药物依赖,因此也不能碰。

槟榔是一类致癌物,轻则口腔溃疡,吃久了会口腔癌,而且也具有成瘾性,同香烟一样,也不能碰。

至于更可怕的毒品,那更是一条红线,坚决不能碰,谁碰谁完蛋。


user avatar   feng-hao-59-89-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大学生十分容易入的坑吧。

打工

对,大学生尽量不要为了金钱去打工。表面上你把玩的时间拿去赚钱了,既有了工作经验又能赚钱,比待宿舍好多了。

但问题在于,那些工作经验在你将来找实习的时候屁用没有,毕竟你实习的时候又不会去当服务员,人家正经公司也不会把当过服务员当成有工作经验吧。对于一般家庭的孩子而言,你在大学里打工赚的钱在毕业以后看来跟没有没任何区别。

而你失去的是什么呢?

成长的机会。

打工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很努力的“上进”了,但人心是容易满足的,而意志力也是有限的。

你把意志力和上进心用来打工以后,很少有人还能去做那些真正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帮助的事。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待宿舍玩游戏可能都更好一些。至少玩游戏的人知道自己这么做对未来没有帮助,知道自己需要努力。

打工的人很容易麻痹自己,觉得自己正在为未来而努力。

但真的,你大学时候赚的那点钱,在毕业以后看来屁都不是。

不是说赚钱不好,而是说你以后得赚一辈子钱,但你能提升自我改变命运的机会真的就只有这几年。

也不是说打工赚钱就一定不能提升自我,但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你不能指望一个工作了一天的人比一个闲了一天的人更有精力去学习。

当你看着自己的钱包越来越鼓,而宿舍里其他人看起来似乎什么也没做的时候,真的很容易自我满足。

毫无意义的自我满足是年轻人最大的坑。

o>_<o

没想到我一时的感慨会引来这么多人的关注,当时写下这篇答案的时候确实有些草率了。很多东西没能表述清楚。我把大家的主要槽点给列一下一一回复好了。

1,我所有观点都基于不是贫困家庭的情况下考虑的。

2,我指的打工是大部分大学生找的诸如发传单当服务员一类的纯卖体力对自己未来工作没有帮助的工作。那些又有趣又能锻炼自己的打工我是十分向往的。

3,我在原文提到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玩游戏都要比打工好。

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把业余时间拿去打工的人往往要比拿去玩游戏的人更有上进心。

但你不觉得可惜吗?明明打工的那些人都想为未来而奋斗了,结果却把时间和斗志花在了对未来毫无帮助的事上。

而且我们当前这个环境下,你去打工很少会有人说你不对,恰恰相反他们会赞美你,会因为你闲钱变多了而羡慕你。

当看着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在打工前自己手里的钱一个月只有2000,打工以后自己手里的钱能到5000(大多数情况下,打工月入上万的大神饶了我吧,清华北大毕业以后平均工资都比不上你),以前买不起的现在能买了,以前只能看别人玩的现在也能玩了。

在打工以后,自己的生活会有极大的改变,看起来就像自己在越来越好一样。

这种感觉真的会让人上瘾的。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人能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在拿自己的潜力换小钱?

这种情况下,你越努力越拼命走的路越偏。

玩游戏总的来说肯定没打工好,但玩游戏的时候没人会觉得你是在未来而努力,你自己更不会蠢到觉得自己是在为未来而努力。

这时候你选择努力,选择为了未来而努力,是不是走偏的概率会小一点?(当然你要是从游戏坑跑进打工坑的话当我没说)

再者,每个人都需要一点娱乐的时间。玩游戏和刷知乎看小说看电影看动漫没有任何区别。

只要平衡好娱乐和学习时间,游戏也可以是学习之余不错的放松。但打工不能,它只能占用你学习的精力和时间。

最差的角度想,哪怕你整个大学就只是玩游戏,这在我眼里也比整个大学就只是打工强。

人活这一辈子,赚钱得赚几十年,但你能放放心心(并不能)玩游戏的时间也就这几年。

如果大学时间不能拿来提升自我,在娱乐和赚点小钱之间,我选择娱乐。

钱以后还可以再赚,但步入社会以后想玩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

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进评论区看一看。很多人总结得比我好多了。

(>_<)

感觉大学时间真的是太短了,无论是玩是学习是打工,很容易一晃就没了。

但短短的这几年却能真切的影响到自己的一生。

很难说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才是对的,也很难说什么样的人是有希望的。

有时候想想房价和阶级固化其实挺绝望的,似乎怎么选都一样。

但对于大部分没到平民天花板的人来说,只要没有走错路,超越一下过去的自己不难吧。

希望每个人都能越走越远。


user avatar   yan-zhong-tian-56-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结合一下自己的经验,说一下哪些东西不要碰,年轻人都要注意了,不是年轻人的也应该记牢,以下这些东西是坚决不能碰的。

首先是这个。

其次是这个

年轻人千万不要碰!这是过来人的经验。你们要相信我!

然后是这个

这个

这个

还有这个

尽管它们都非常的可爱,但是年轻人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坚决不要碰,这是忠告!




                             10 

相关话题

  有哪些在专业领域内已达成共识,但大众还是停留在旧有认识的现象? 
  如何判断上级(或者导师)是在培养你,还是在压榨你? 
  如果给您12亿人民币,然后要把你家房子拆了,你愿意吗? 
  对人生感到很迷茫怎么办? 
  如何看待儿子弄丢5块钱地铁票,妈妈急得动手,我没这么多钱,1个月才赚900块这件事? 
  跟老板一起坐经济舱出差,但我有该航司的会员可以免费升舱,我要提前取消升舱申请吗? 
  历史上、生活中有哪些黑色幽默的真事儿? 
  小白如何从零开始运营微信公众号? 
  英国留学一年的消费大约多少?如何计算? 
  生活让你懂了些什么? 

前一个讨论
作为一个律师,是如何看待帮助罪大恶极之人辩护的同行?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喻恩泰疑似揩油女演员?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