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一百年來的音樂發展,電聲樂隊音樂在七十年代就達到了寫作技巧上的巔峰,前衛搖滾和Fusion最經典的專輯幾乎都是那個時期的,八十年代之後的寫作技巧反而變得簡單粗暴了,到現在乾脆沒有多少人在寫作技巧上去玩什麼獨具匠心了,倒是Djent還在堅守這個陣地,可它也是演奏技巧遠遠大於寫作技巧的類型~~
前衛的最大特點其實就三個,一是宏大的曲式結構,動不動七八分鐘十幾分鐘的曲子,這個是從古典音樂那邊搬過來的,二是頻繁轉調,三是奇數拍子與復合節奏(套拍)的運用,後面這倆都是從爵士樂裡吸取的營養~~
前衛金屬比起前衛搖滾來說,音色更重了,演奏技巧的比重開始大過寫作技巧了,也有短平快的表現了,其實就是變簡單了,這是出於商業推廣考慮的無奈之舉,如果總是像以前那麼長,在電台做推廣就是個麻煩,一個前奏就三分鐘,一期節目放了不到四首歌就結束,這不好做推廣的,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電台宣傳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陣地,在一兩個小時的節目時間裡盡可能多塞幾個樂隊的歌進去,這迫使大家都控制了作品的時間長度,把原先需要長時間鋪墊的氛圍變成了前戲就幾十秒,這就是降低了消費者接受門檻,畢竟學唱一首五分鐘的歌和一首十五分鐘的歌的難度是不一樣的~~
八十年代之後,很多看似是藝術問題的其實只是個商業問題,在以前選擇餘地比較少的時候,商品都傾向做成堅固耐用甚至可以當成傳家寶的那種,放在音樂上的體現,那就是一個字,難,只有做得難,你才能反復去聽,反復去感悟;但現在選擇餘地多了,你還搞這麼難的東西,消費者就去選門檻低的了,音樂太難我聽不懂大不了不聽音樂了我去打遊戲好不好?中國人以前好不容易吃頓肉還咂吧筷子的經歷,恐怕知道的人都不多了吧,問問四零後五零後,他們肯定記憶猶新,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消費能力高+市場需求大=商品門檻低,當年的低還是比現在要高一些~~
寫作技巧的缺失就讓音樂自然而然剩下炫技了,隨著演奏技巧的日益提升,很多樂手已經懶得動腦子思考寫作技巧了,他們的作品純粹就是手癖的堆積,嗯,我說的就是小P這種樂隊,手上技術巨牛無比,腦子卻是空空如也,聽完一張專輯啥也記不住,咂吧咂吧也品不出啥滋味,毫無共情,反而是The Flower Kings 去年的雙張新專輯還能給我帶來感動,到底還是老炮,然而這種感動還能持續多久呢。。。
歷史的車輪又要碾過去了~~
更多音樂作品都在蝦米,歡迎關注:十方的虾米音乐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