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公知的没落?是否说明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 第2页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公知的没落是因为某国务院网信办主任被查,没有别的原因~


user avatar   Davie-Z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个人极其反对对公共知识分子的污名化,我也不认为公知的没落与爱国主义的兴起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于公共知识分子的讨论近些年来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焦点,而“公知”已经成为了一个被污名化的词,跟小粉红一样。而且一般在当下中国被称为“公知”的人的观点也具有一致性:对美国的推崇,对中国的抨击,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赞赏等等。我个人非常不喜欢使用在公共讨论的领域之下使用“公知”这个词,还有“小粉红”“理中客”等等,一旦开始互相给对方扣帽子,接着便是竖立稻草人论点,以及使用有浓重情感色彩的词语和对对方的道德和人品进行贬低。这样的讨论在公共领域毫无意义。就像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说的,真诚的讨论必要的前提是充分的理解对方的论点。

公知的没落的原因之一应该归功于互联网和教育的普及。我们得到的知识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轻松,所以自然能够甄别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中不负责任的言论。公共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最重要的是两点,脱离了不算“公知”:在公共领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对大量的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行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能够做到的是通过受众影响公共政策。打个比方,美国最有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是米歇尔·弗里德曼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通过自己的经济学著作以及长期在公众前的发言重振了自由市场的力量,间接地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公共知识分子是要为他们的言论负责的。确立他们身份的就是他们的言论和观点,就像是确立工程师身份的是他们负责的工程。而当下许多的公共知识分子并不足够了解他们本人所在的领域,更别说是在这方面做出建树。

在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在西方的公共知识分子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举两个非常有名的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做代表,他们两人在政治立场上也有着很大的分野,同时有着不少粉丝和批评者的:高晓松和薛兆丰。高晓松通过自己的民谣以及脱口秀出名,常年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荧幕上,以批判中国的制度以及对美国的推崇而广受批判。他本人曾说过自己的政治立场是自由派。薛兆丰则是通过得到app授课出名,他的《薛兆丰经济学》也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书,通过在《奇葩说》上的表现广为人知。他本人的一些经济观点也因为偏右而广为人知:著名的“资本是弱者”,鼓励发“国难财”,认为“国难财”实际上是一种慈善。他对于自由市场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对政府干预的反对也受到了广泛的批判。在疫情这一年里,随着反美情绪的高涨以及对于社会公正的逐渐关注(比方说对于美团外卖骑手的报道文章)让人们愈来愈反感这两位公共知识分子。



我也选出在国外最能够代表左派和右派的知识分子们来进行对比。最为知名的两位左派知识分子应该是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和哲学家齐泽克。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一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应为他对无政府主义的支持以及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批判闻名,更不用说他在语言学上做出的卓越成就。(他被誉为语言学家的爱因斯坦) 他的论文引用次数比肩弗洛伊德,研究影响了一整代知识分子的讨论。

哲学家齐泽克也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出名。他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政治正确的批判,对于不少政治议题如同民主,环境的思考,都让他在大学生中闻名遐迩。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黑格尔和拉康等人的著作,出版过数十本哲学著作,他本人也被称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最有名的右派的知识分子是斯蒂芬·平克,他在1990就开始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出名,他的书籍《白板》对左派的一些根本论点进行了驳斥,他的研究领域是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他在这三方面都卓有成就,尤其是语言学,曾经在麻省理工大学担任教授,现在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他的不少书籍都对公共讨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语言的本能》《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另外一位右派知识分子是托马斯·索维尔。托马斯·索维尔是在世界闻名遐迩的经济学家,自由主义的大师。他的许多著作都对公共领域的讨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例如《基本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获奖无数。他在种族方面也经常发声,《美国种族简史》就是他的作品。



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去阅读一下我提到的这几位公共知识分子的书籍。西方的这几位知识分子与我薛兆丰和高晓松之间差距相当明显:他们都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卓有成就,并且有着相当好的学历,在顶尖的大学拿到了终身教职。乔姆斯基和平克都是最为杰出的语言学家,齐泽克在哲学界的重要性不必言说,索维尔是经济学的大师。他们在公共领域所发表的言论均是以自己的学术背景为基础而得出的结论。

作为并没有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高晓松和在美国的三流大学毕业的薛兆丰,他们并没有足够优秀的学术背景,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解世界的体系。他们也很少参与严肃的公共讨论。反观西方的这几位知识分子,经常在公众前与重量级的选手辩论,比方说乔姆斯基就曾经与著名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进行过关于人性的辩论,平克在受到质疑后与哈佛大学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斯贝尔克辩论,他们的观点是经过辩论和质疑的。高晓松和薛兆丰根本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对自己错漏百出的论点自然没有反省,也缺乏足够的原创性。

普遍对于公共知识分子的反感我个人认为不能归功于爱国主义的兴起。我国目前在大众视野中的公共知识分子大多论点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缺乏足够的学术背景,缺乏与其余知识分子有深度的讨论,观点及其一致化,缺乏多样性通过对中国的过度批判获得影响力。然而足够严肃的公共知识分子通常又不善于将复杂的论点和系统化的思考转化给大众。理查德·道金斯是这方面的楷模:他的《自私的基因》《盲目的钟表匠》设计的知识都足够有深度,同时能很好的把信息传达给大众。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公共知识分子,任何时代都需要。我们需要公共知识分子提供的思考和智慧,需要他们对于社会的评价。公知在中国的衰败大部分原因必须归咎于自己。长期以来在公共领域不负责任的讨论和过度娱乐化的形象导致了他们的衰败。但是,随意的去批判一个人是“公知”,仅仅是因为他批判了国内的某些现象,而不去关注他的论点是否可靠,他的论证是否严密,和这些“公知”本质上也没有任何区别。另一种更可怕的趋势是反智主义。批判某个人的论点和论据 “一看就是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脱轨严重”,是反智主义最坏的样子。理性和思考是我们今天能走到这一步的原因,去反对知识,反对论证,反对观点,原因居然仅仅是与你所看到的东西和感知到的东西不符合。如果要批判一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脱轨严重”,那就拿出统计学上的数据批判,而不是根据你的个人经验。“一看就是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这种批判根本毫无意义,因为它其实什么都没有说明。

我们国家现在的公共知识分子做的不好,不代表公共知识分子是不好的。与其进行毫无意义的互相扣帽子“公知”“小粉红”“理中客”和立场先行的政治讨论,不如想想如何成为刚好的政治讨论者。


user avatar   ming-jing-mo-xi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仅仅将这个问题理解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是对我党十八大以来的工作巨大的蔑视和亵渎。


在不算很久远的十多年前,有过多起突发事件、群体事件等。

下面这篇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它表明的是国家在管理社会秩序方面的有效性存在问题与危机,而造成这种管治困境主要有两大直接因素,首先是社会不满群体的存在,其次是政府管治能力的低下。

当时的舆论出口并不算多,网络虽然比较普及但是广大乡村依然是被忽略的群体(农村大学生回家很多都不带电脑的,因为带回家也没有网络,导致寒假时期wow公会很难开展活动),舆情渠道狭窄,上访还要被追回。

面对政府存在的问题,群众是弱势的,没有任何发声渠道。所以下面的事例在当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此种事件,北京有,重庆也有。在这样的事件面前,公共利益确实在两边的博弈对抗之中被绑架,但是能有博弈,是因为群众在坚持以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路上踏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标志着法治进程的巨大进步。


为什么公知在微博时代崛起?因为以前微博的“公开亭”这样的功能没有完全得到实现,很多时候有的基层事件寻求舆论帮助时候,需要靠有影响力的人帮忙转发,令大量的人知晓,避免在消息散布初期被公权力直接“维稳”掉。这样的人被成为公知。

公知的崛起,有其时代局限性。它代表了我国逐渐崛起但还不发达舆论传播通道的局限性,群众表达诉求难,同时公权力在应对舆情和处理政务方面也有极其不到位的情况存在,民与官的对话过程中并不平等,民需要抱团增加影响力,才能与官对抗。


民与官的对抗,现在的民告官在有的地方那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三成”提升至现在的“百分百”,以前是什么情况?看下面的百科链接,里面的简述里有很多例子都是拖了很多年的诉讼维权过程。

以前是绝没有如今这般的官民对等的情况。因为十八大之后曾经有一句话,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前几年各路大老虎落马时候,经常能听见一句很熟悉的话“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说明十八大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之前和之后的党政建设,风气是完全、完全、完全不一样的。

也就是在那一阵,我家聚餐时候长辈们连声夸赞公务用车情况收敛了、三公吃喝消失了、政务风气变好了。

是由上而下的深层次改革,不仅改进了对话通道,还改进了政务风气、办事效率,让群众表达诉求不再困难,才能令公知逐渐式微。

至于公知宣传的“歪果如何如何好”的内容,有些确实存在的,我国以之为目标进行改进。歪果没有的那些内容,我国今年直接日翻了新冠,树立了绝对的四个自信。

是因为我国执政理念的显著提升,执政能力的巨大进步,才能让公知没有生存空间:中国百姓以前向往西式民主,那是因为对当时的执政风气不满意,拿西式民主当个框往里面装而已。谁会不满意建国初期那个充满了理想和信念的党?

而今不忘初心的教育,正是唤起大家重燃我党从大革命时代以民众和国家为己任的理想信念。




如果将公知的没落纯粹归结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那么你在蔑视和亵渎我党我国近年来在改革方面的改天换地式的进步。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你说错了

其实正相反

目前方厅长屁事儿没有,要起诉美帝的已经被泼了漆

给鬼子慰安妇洗白的人只是不当言论,怒斥他们的小编已经被开除


公知早已经开始报团,大家还是各自为战



毕竟我们都是兼职,他们是专职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功个屁。

我是80年代的人,我经历的爱国主义教育只做一件事,就是爱美国教育。并且这套教育成功地忽悠了我三分之一的做题家同学去了美国当硅谷燃料。

如今经脉逆行,只能说明当年的爱美国教育彻底失败了而已,离爱中国教育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爱国教育是失败的,公知的口碑下降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国力上升,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自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发现与公知笔下外面的世界不符。再一个就是公知的逻辑性错误越来越多,主要的源头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的很多做法太露骨,增加了他们洗地的难度,导致很多“双标”面目被更多人鄙视。但是整体来说这个都和我们的教育无关。我们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还是有巨大差距,中国这块软实力的提升还有很长得路要走。


user avatar   xia-hou-dun-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甲把乙的嘴巴用胶带牢牢封住,然后对着乙说:你倒是说话呀!你为什么不说话!不说话就是理屈词穷。啊,你没落了。。


user avatar   ling-yun-fei-d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不能。

公知的没落是因为他们废物,而不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依然废物,但比90年代至本世纪头个十年年要好很多。

为什么说公知废物,不是骂人,这是阐述事实。首先公知不明白自己几斤几两,几乎所有的公知,无论是学术的还是民间没什么知识的,都把自己看成了先知。认为自己是来教化中国老百姓的。历来就是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他们从来没觉得自己和老百姓是平等的,记得很清楚的是当年在论坛上,公知派的只要词穷,必然就是要把人挂电线杆,所谓民杀家。要么就是骂人”愚民“”五毛“不可教化,无法理解”民主自由“的真谛。以上都是我看到或者遇到过的,都是真实经历。

话说最早的时候,愤青和公知互相扣对方”国贼”“五毛”等帽子,也算是当时各个键政论坛的一道风景了。

顺便说一下,公知这个团体在键政上还是比较“长青”的,毕竟大的公知还是有海外团体养着的。但它的对手,则变了几次了,千万别以为现在公知喜欢扣人小粉红的帽子,就以为以前和公知唱对台的就是小粉红了。

实际上,公知最早的对立面是愤青,愤青有着非常矛盾的方面,那就是一方面他们看不惯当时社会的一些歪风邪气,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反帝国主义的。

由于愤青的组成上很大部分18-30岁的青年,有一定的文化。毕竟在90年代末2000年初的能上网的知识和基本的经济水平缺一不可。随着时间推移,愤青这个群体渐渐淡出网络键政。

之后就是非常松散的群体对阵公知,直到公知把一大群人逼成了自干五。其实自干五的来源非常多元,政治光谱也不尽相同。共同点只在于对中国的看法,其群体名称的来源一半来自于公知扣的帽子,一半来自于逆反心理:“你不是说我们是五毛吗?我就是不领钱的自带干粮的五毛”,于是自干五登上网络键政的舞台,成为了公知新的对立群体。而小粉红实际上资历要浅于自干五,现在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外的停滞不前。使得很多公知杜撰的外国神话破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基础于中国干的很好这个事实不再听信,甚至直接开嘲公知的谎言,这才使得小粉红出圈,显得好像和公知对线的主力军是小粉红一样。

除了没自知之明,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对客观环境没有基本的认识。公知的兴起其实和公知的水平没有关系。大部分的公知水平都很低,而且这种低是肉眼可见的,脱离客观事实的低。他们没有搞明白,80年代开始公知兴起是因为整个中国无论什么阶层,什么学识,什么政治光谱,学习欧美发达国家是共识。根本不是他们自我催眠,自我陶醉的那样:“他们是带领民众出埃及的摩西,他们是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所以当他们在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差距很大这一客观事实出现变化的时候,他们的低水平就暴露无疑。

举个例子,南方系评出的百大中国公知,福特基金会资助的茅某某曾经说过中国应该消除耕地红线,中国没必要保证粮食安全。他的逻辑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缺粮食可以向国际市场买,那国际市场为什么一定会卖呢?因为美国为首的国家是“民主”国家,他们都是善良的,所以一定会卖”

且不论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保证粮食产量能保证中国人口的粮食需求,就是美国为首的国家是“民主”国家,所以他们一定善良,一定会卖。这合理吗?这说法符合现实吗?

更重要的是粮食和其他任何产品都不一样,假设有十个人,粮食不够了,必然会饿死一个人,如果全部交给自由市场的话,粮食价格会涨到什么程度?两倍?十倍?二十倍?

真实的情况会是,至少会一直翻倍到其中一个倾家荡产也买不起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的。小范围尚且如此,那么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几亿,十几亿的人口出现粮食危机呢?会出现怎么样的社会灾难?

岁大饥,人相食,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字而已。

回过来说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成功吗?只能说比90年代到10年这段时间好。但成功吗?一点也不成功,现在所谓“小粉红”多,只是因为公知水平低,还在用几十年前的老套路而已。爱国主义教育还停留在说教上,杭州的岳王庙还得买票才能进。厦大的某某良还是党员,闹那么大才处理。那么还有多少人没那么过分,没闹大还在九千万里呢?


user avatar   luo-mei-luo-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恰恰相反,爱国主义表面上热火,实际大败、惨败,让敌人虐得一塌糊涂。

第一,公知看似消沉了,我们的爱国主义却没有进步,不但没进步,至少网上的“爱国主义”越来越“耗子扛枪窝里横”。时时、处处都干尽有利于外敌的事,而损害自己本就贫薄得让外人嘲笑的爱国团结。

君不见,今天网络上的大多数“爱国主义”,在民族大义的历史事件上,是更客观和严谨了,还是更包容了?

没有,有的往往是这种:抗战和抗美援朝,你只能选其中一个站边,然后狂踩另一个,就事论事?那你只能被骂成XXX,两头不是人。

特别是网上的一股风向,对抗战极贬,对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极贬,辱骂殉国的正面战场的士兵们也是反动派帮凶。 对万恶的日本呢? 反倒处处开脱,一扯日本必拿出几个日本左翼说事,好像其它那几千万支持侵略的日本人都死绝了一般。 还一口一个日本人民无罪,蓄意用所谓阶级矛盾来遮掩民族矛盾,进而否定民族主义。所以网上有些人装出一幅“唯我独红”的样子,实际上宣扬的却是:抗战国军比侵华日军更坏一类的邪论。

如果这就叫爱国主义?那我只好送它…………此处省略三百万字!!

第二,正因为网络“爱国主义”越来越对本国人狭隘、偏激,对外敌反倒无限“包容”,极尽开脱。不像我国政府看历史那么理性,所以日本有机可趁,越发得逞了!

大家都知道,地域歧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地域歧视风气最浓厚、最出名的某些地方,虽然物质上发达(仅仅是物质而非精神)、对本国其他地方的同胞充满歧视与偏见,但是对中国的死敌日本却完全反过来了。

侵华日军当年烧杀淫掠、非人侮辱最厉害的地方之一,今天反倒崇日媚日之风愈演愈烈,近年已呈燎原之势!

日本一条街出现了,普遍穿和服上街的假日本真中国人出现了---而这个群体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对日本有多媚多崇,对中国就否定得多狠。

那片地域里,有号称中国最发达、最现代的城市,却没见诞生和输出什么体现中国式的当代流行元素的文化,反倒成了向国内扩散日本病态流行文化的大本营。

是,公知是没落了,可看看这些现实,你能说爱国主义教育成功了??

第三,今天比过去更值得警惕的,是初步体现出失控的苗头 。

日本势力,对中国网络舆论的利用、改造,比当年公知横行的年代更厉害了,而且升级变异,如同毒品,从一般毒品升级到冰毒。

制造分裂,挑动对立,让中国人互撕,特别是诱导中国人撕裂民族共识。

在网上,病态的哈日媚日之风遍地皆是。我乎就有一个高赞贴,非要说日本那种膏药国旗是多么多么的美,多么超凡脱俗,美得出神入化,惊世骇俗。逼格无限,横扫世界。

说实话,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把排泄物说得多么高大上有营养又可口的美食,同胞们不必奇怪。

还有一个高赞贴,动辄说日本人不认罪,是咱中国人以己度人,然后哇啦哇啦 一堆日本人如何尊重道德,只是跟中国人表现方式不一样一类。 第一次听说巅倒黑白可以这样不顾天理的,日本人重道德,所以把中国屠成一片血海,逼迫中国家庭母子乱伦,今天还死不认罪,这就是重德所以表现方式和中国人不一样? 还真不一样啊!

正因为出现了某种彻底疯狂的扭曲、“包容”的病态土壤,南京的校园才会挂出倭奴的所谓旭日旗!

当你发现一个季子越、一个洁洁良、一个梁艳萍、一张倭旭旗的时候,背后是不知几万几十万个隐藏在各地,互为声气的同类人。

真为我国的军工界捏把汗,有多少甘心为日本赴汤蹈火,自带干粮的“中国人”,在替日本盯着你们的成果。

所以,今天日本可以坐收果实,不废吹灰之力的忽悠中国人帮日本去骂自己的同胞。

看看下面的贴子,中国人都被死敌带节奏带到一起骂自己的爱国大妈了。

这些人混入中国人群中,打着“理性”、“自由”的幌子,提倡穿和服,厉声辱骂中国人。

有些人想在中国用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方式推行什么,大伙看看这个贴就知道。

我发现某些货色逻辑一贯如此:中国大妈骂了几句穿和服的人,这是中国人狭隘素质低。因为和服和中国人吃日料、看日剧一样,都是日本文化,没有本质区别。

这逻辑简直神了。

服饰文化,特别是民族服饰,其背后的文化承载、包涵与宣示的特殊意义能与吃的食、看的剧是一个性质?你吃日料可以,看日剧可以,可你剃个月代头,穿日本浪人衣服,去公共场所玩个武士刀试试?看看中国人只要不凉血的会不会呸你?大耳刮子抽得你不认识爹妈都是你活该!

可它们的反应却是:什么?你敢反对??立马就是一堆“义和团”、“狭隘愤青”的帽子扣过来,还要质问你:你敢说你没用过产用日本电子元件的产品?

-----同胞们,这阴毒的逻辑真是自抽耳光抽得山响。背弃血的教训,对同胞正当的民族情绪都包容不下,反过来说别人狭隘?

按它们的逻辑,我反对你吸毒,因为有害健康,它们会说你还吸烟呢!有什么资格反吸毒。

我反对你们杀人放火,它们会说你还打过架呢,这也是暴力,有什么资格反对杀人放火?

按种反智逻辑搞下去,似乎天底下只有绝对的道德圣人才有资格喊一句:抓贼啊。

对了,这天底下有道德圣人吗?


最搞笑的是,它们发明了一个极卑贱的自定义:反对穿日本的和服,就必须连同采用日本元件的中国产品一起抵制。其实是不打自招,反向意思是,你吃了日料,就应该一步步接受日本文化,就应该穿着和服这身狗皮去大街上招摇,以后哪怕挥舞武士刀,那也只是“喜爱日本文化”而已。中国人背弃祖宗名字,起日本名字,也是接受日本文化,本质上和吃日料、看日剧是一样的,中国人不得反对,反对就是狭隘愤青。

从小小日料无限延伸,它们妄想用不刺刀就让中国人乖乖接受所谓“日本文化”,背弃自己的人格,无形中成了日本这个至今不认罪的恶邻的文化殖民地的精神顺民,真是好逻辑!可惜白日做梦!!!

好意外!我发现一个众裁官也为此贴点赞了,而这位众裁官有一个特点:酷爱日本文化,贬低中国抗战。要真是明白人,你自己去想。

不得不说,还有另一种现像:有些人越来越懂得手法上的隐蔽性、欺骗性,明明是严重的媚日,却懂得混入左壬的队伍,打着左壬的旗号来伪装自己,借机贬低中国抗战,在抗战这一民族大义的事上破坏民族共识,挑起中国人互相辱骂,自我贬低。



你们这些个真左壬是甘心被利用,与之合流,还是也要担起揭穿假左的责任,也请表个态,就拿你做知乎左壬代表了 @拉费耳伯爵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

公知了猴的没落,纯粹是因为外国太失败而已,跟爱国教育没啥关系。

相反,我们的爱国教育水平现在都还停留在英雄节俭一生,住得简陋吃得简单,晚年把毕生积蓄捐给国家上。这样的宣传方式,只怕是反效果。

再比如说新冠。如果不是外国表现太烂了,我们国家还是会挨骂,公知了猴的气焰还会更上层楼。

谁知道国外表现得实在是太让人跌眼镜了,烂到了极致。

公知了猴再能忽悠,中国人眼睛也不瞎啊。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阴谋都成了浮云。大家一对比,到底还是觉得祖国靠谱太多了。




                          

相关话题

  2013 年 10 月 5 日的《非诚勿扰》,有哪些亮点与槽点? 
  十年前的你看到现在的自己会不会很失望? 
  公司不做了,是注销掉还是养着? 
  为什么俄罗斯这个国家在大多数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基本不会出现? 
  有哪些让你「难以理解」的网络流行语? 
  你听到过的「最离谱」的歌词是什么? 
  行李箱淘宝上价格在200附近,还是牌子的行李箱怎么选?大一开学要用? 
  如何看待李毅对于《新京报》熊志的反驳评价? 
  如何看待警民巷围堵四川收狗点?目前犬只以依法无害化处理,后续还会根据调查情况对涉案人员依法处理? 
  拖扫一体机或扫地机器人有推荐的吗? 

前一个讨论
水浒传梁山泊(集团)最终失败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推荐平安万科的股票作者“菜头日记”?





© 2024-06-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