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因为这种叙事真的脱离群众了。
即便你是像这个短片里那些青年人那样家境优越的年轻人,你的同学朋友也都是这样的人,你有没有想过:
你住的房子是多少个和你同龄的年轻人盖起来的?
你的外卖,你的快递,是多少个和你同龄的年轻人送过来的?
你去的餐馆,pub,酒店,有多少个和你同龄的年轻人做服务员?
你用的手机,电脑,ipad,你开的车,玩的无人机,是多少个和你同龄的年轻人组装的?
……
你算一下,要让你一个人的生活达到现在的舒适程度,须要多少个和你同龄的年轻人共同劳动?
这个比例,是1比几?
你如果愿意屈尊降贵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想你就能理解所谓的“脱离群众”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会吧,还有人不像我一样生活?明明我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啊?他们是不是仇富啊?觉得越穷越光荣啊?”
我告诉你,这不是仇富,也不是越穷越光荣。而是,不那么富裕,甚至贫穷,是我国大多数年轻人的共同现状。
要么你就在你的小圈子里圈地自萌。要出圈,要让大家都愿意接受你的观点,你就要用大家都能接受的叙事来讲你的观点。
尤其是“后浪”这种针对所有青年的宏大叙事,眼光要放大,要看到普遍现象。
好好想一想你和那些为你服务的人的比例到底是1比几吧。想通了,你也就不会再有这样的问题了。
你知道平成废宅这个词?这是日本黄金一代给下一代起的称号。不仅日本人看不起,连中国人都时不时拿来批判一下。
之前中国高速发展的时候,中国人很不解,这群平成废宅作为年轻人,为什么不去努力,为什么不去996,为什么时薪比中国人不知高多少也不去工作?
现在知道了,人家不过是提前比我们先经历了阶级固化,明白了努力也是没用,穷人的下一代还是穷人,富人们的下一代还是富人,而且是躺着吸血的富人。
你所有的努力工作不过是让富人赚的更多,活的更好。你拼命存钱,却发现存钱的速度连通胀都跑不赢。
而所谓的后浪享受着上一代留下来的资源,然后对着所有人说,你看,中国青年多么棒,坐飞机,出国,留学。
羡慕吗?说不羡慕的那是假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没有殷厚家底的青年,你想要这种生活,只会越来越贫穷。他们不会告诉你这种生活需要多少钱维持,只会跟你说青年需要这种生活。
我是穷,但我为不让蛀虫趴在我身上吸血感到光荣。我不仇你的富,请你也别干涉我的穷,管好自己,谢谢。
————————————————————————
有人问我,怎么看“我家几代人的积累,凭啥你一代人就想超越”这句话。我说这话说的对。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没资格反驳,也不奢求一代人超越几代人。但是如果你的几代人积累是为了把上升通道堵死,不仅自己把蛋糕吃尽,还想着让后来人只配端盘子。那么抱歉,你说的我无法苟同。我要的不是暴富,只是一条能往上走的路。
————————————————————————
评论区的朋友,有些观点其实我们并不冲突。你努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认可。底层的努力会有好生活,上层的不努力还是会有好生活。这是一个好时代,年轻人不必再为饿肚子奔波。这也是一个坏时代,年轻人最终的产物都会指向房子,这个时代房子捆绑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从上而下绑架了三代人。房子难买吗?难。但一个年轻人从25岁到65岁退休,整整40年时间买一套房难吗?不难。我发声不是为了鼓励年轻人去做废宅,我希望的是年轻人能挣脱束缚,也能做做后浪们的兴趣,冲浪、滑板、跳伞、攀岩、摄影、科学、学术、教师、律师、医生、工程师、程序员、模特、演员等等,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能去试试,而不是把所有精力去996,然后自我感动,你看,我在努力,我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物质生活决定下限,精神生活决定上限。愿所有看到本文的朋友们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不在被水泥钢筋围城。
五四运动101年祭——青年未曾老去。
王朔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我们都曾年轻过,而我老过,你没有。这话当然是事实,只不过听起来不舒服,非常符合王朔这个人的性格,狂怼。实际上青年人听了这句话会很不舒服,尽管它是对的,青年人却听不进去。
B站的宣传片《后浪》,你也不能说它讲的是错的,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听不进去,不舒服,有意见,遭抵制。这是为什么呢?仇富吗?越穷越光荣吗?都不是的。
因为它片面。
片面的东西最容易引起人的反感,说话一方觉得自己挺厉害的,一通大道理讲出来让人挑不出毛病,从而沾沾自喜;听话一方却非常明白他只讲了一方面的事实,而对于整体情况避而不谈。
就像有人强调“狗狗都那么可爱你们都要爱狗狗”,然而我们都知道有的狗子会咬人会到处拉屎会大半夜不停地叫唤,我们却没有太多办法,这种人就招人恨。
《后浪》的问题就在于片面,只强调了当前青年人光鲜的一面,却把不堪的一面隐藏起来不谈,一边是自信、活跃、开放、包容,另一边的996你怎么不谈?那绝大多数一个月工资有一大半要交给包租婆包租公的人你怎么不谈?三和大神们怎么不谈?
所以,看似慷慨激昂,实际上避重就轻、阴阳怪气。
宣传的目的在于团结更多的人、启发更多的人,这种片面的“宣传”则在于带节奏,蒙蔽更多的人、愚弄更多的人。一个是正向的启发与引导,另一个是反向的愚弄与戏耍,大家喜欢哪个、排斥哪个、欢迎哪个、抵制哪个,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
不要把大家当傻子,更不要把青年人当傻子。
不要以为普罗大众都是你说啥他信啥的木偶人,更不要以为中国的青年人是涉世未深的小屁孩,你喂他吃啥他就一口吞。
你把那些居于极少数的光鲜亮丽的青年人的生活,当做“主流”、“正面”、“天然”,只会让剩下的这些人愤怒与恶心,从逻辑叙事上就是错的。他996,他“佛系”,他“丧”,他跑去当三和大神,完全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吗?你跑来亮出“主流价值观”,隐含的意思不是指责他这个生活方式是错的吗?那又不是他自己愿意这么活着,他不上火怎么可能呢?
起跑线的不公平,是人类社会走出洞穴文明之后一直存在的问题,古今中外无人能避免,是一个最普遍也最深刻的矛盾。居于这个矛盾前提之下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一个“最大公约数”,才是唯一能够达到“积极正面”效果的办法,而不是片面的展示大家都知道“好”的东西,而对造成“不好”的东西避而不谈。
当然,3分钟多的视频里要全面讨论问题,很难,但不是做不到。
解决这个根本性矛盾,只有两条途径:
1、最底线的生活也足够好;
2、增量获得感足够多。
高福利国家走的是第一条路,前期的苏联和很长一段时间的新中国走的是第二条路。两个途径都各有优劣,也并不是孤立使用的,总是要配合使用。
有的人认为有第三条路:彻底的、绝对的公平。实际上这个做不到,20世纪的一系列社会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绝对公平会消耗过多的社会资源,绝大多数生产成果与人力资源都会消耗在保持绝对公平上,从而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与社会总量萎缩。
而青年人并没有“老过”,他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享有了增量获得感,他只能去憧憬“将会”享有的增量获得感。这就是青年人的“最大公约数”,是能够获得最多青年人认可的宣传方式。你告诉他“以后你会比现在好很多很多”,远比告诉他“现在有很多很多人比你过得好”,效果要好得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量获得感一直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以后最底线生活保障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这些都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好,这才是青年们更有希望、更有信心、更有力量的最根本原因。
你不宣传这个,你跑去宣传极少数幸运儿的幸福生活,大家不骂你屁股歪,又怎么办呢?
50后,小时候吃红薯梗、玉米糊糊,青年就能吃上白米饭,老年有医保养老保险,这就幸福;
60后,小时候没书读,“白卷英雄”,你恢复高考,能发挥自己才华,这就幸福;
70后,小时候穿补丁衣服,没工作,大街上到处是小混混,现在安居乐业,平安终老,这就幸福;
现在到了给80后、90后、00后提供幸福的时候了。
当50后、60后、70后,还在吃红薯梗、没书读、穿补丁衣服的时候,你告诉他有人、有跟他差不多的人,能吃白米饭、上大学、穿Prada,他会认可你吗?他只会看着碗里的红薯梗、破烂的小书包还有身上的补丁衣服,心里一股无明业火。
《后浪》视频的文案、编导乃至于策划,水平之低劣,不堪入目。
五四运动101年了,五四运动的精神在中国依旧在传承,在发扬光大。
阴暗面有没有?有的,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有时候还会有反复,会开倒车,会走歧途,然而主流依旧是发展向上的。明确的承认这一点、大胆的宣传这一点、理直气壮的向青年人讲出这一点,有什么难的呢?
讲不出来,是因为讲的人心里有鬼。
他内心里就不认同五四运动的价值观。
他本身就是个好逸恶劳,企图要不劳而获的人,内心里就不与大多数青年人站在一起。
这是《后浪》这个片子被大多数人厌恶的内在心理层面的原因。
这都2020年了,不要再指望着挂羊头卖狗肉能够欺骗大多数人。大家都不傻,套路也没多深。
我向来反对简单按照年代来区分人群,一个1989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5分出生的人,跟一个1990年1月1日凌晨1点5分出生的人,能有多大时代差距?然而按照这种区分法,他们就一个是80后一个是90后,这有意义吗?
我赞同按照历史时代来区分。
一个人在45岁左右,思维方式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固定,很难再改过来,或者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失去了自我革命的能力了。在此之前,他经历了什么时代、看到了什么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最新的说法,45岁之前,恰好就叫“青年”。
1975年之后出生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一个不同于300年来的世界,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中国而言,凶险但是前景光明。这个历史时代里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看到的最大共同点就是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除此之外你去哪儿找共同点呢?看《变形金刚》跟看《火影忍者》的不是同一帮人,听周杰伦的跟听现在这些的不是一帮人,穿“回力”的跟穿AJ的不是一帮人,他们只会陷入分歧与分裂中不可开交。
唯一的共同点是“我们要过得更好”。
要过得更好,就只能面对现实。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青年人越来越敢于面对现实了,不用再被现实逼到走投无路,我们就会主动站出来,去改变现实,去营造未来。我们也不会再沉默的灭亡,而是会在沉默中爆发。
不管是国外的不公,还是国内的不公,这一代年轻人不会再默默地承受,不会再无奈的委曲求全,不会再一味地避其锋芒。这一代年轻人会站出来对不公说不!我不干!至多我要改变这些不公,至少我不会与之合作,奴颜卑骨、委曲求全的人会受到鄙视,与不公合作的人会受到抵制,既要做大增量也要保持底线,扩大不公是绝无可能的。
然而这正是最让《后浪》的创作人员心惊胆战的。
他们内心里害怕这一代青年。
敢于直面问题、绝不委曲求全,是动摇他们根本的东西,是釜底抽薪,是刨根问祖。他们只好用一些低劣的话术来蒙蔽、分化、诱惑一小部分不明事实真相的青年,为他们所用,起到打着五四旗帜来反五四的目的。他们代表的是消费主义与“奶头乐”的堕落沉迷,他们倡导的是眼高手低的白日做梦,他们推崇的是毫无意义的“个性展示”,他们引导的是出风头式的短暂高光。
这一代青年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增量获得感,要的是安全稳妥的底线。
这就是分歧所在,这不是青年人之间的分歧,这是站在“不公”两边人的分歧。
每个人都年轻过,只有一部分人老去。
正在年轻的人,正举着五四运动的旗帜,科学、民主、自信、开放、包容、理性,为明天而搏斗;
曾经年轻的人,五四精神永远在他们心中,老夫聊发少年狂,身体可以老去,斗志何曾沦丧?
唯有那帮心惊胆战的人,《后浪》之流,企图混进我们中间来,分化我们,瓦解我们,迷惑我们,让我们陷入内斗,才能维持着他们不公平的位置,继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不用担心他们,五四的旗帜永远飘扬!
这条回答的评论被关闭了......不是我自己关的,大家明白就好。
------------------------------------------------------------
清末的革命党们仇富吗?
他们留洋喝洋墨水的不要太多。许多人家里非富即贵,搞革命干什么?吃饱了撑的?泥腿子死活关我毛事,关起门来吃肉喝酒不爽?没来由的去干掉脑袋的事情,有意思么?
原因只需要一句话概括:关心社会的不公与现实的积弊,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人的本能。
这才是五四精神真正的内核。
------------------------------------------------------------
《后浪》里的那些爱好,知乎的人玩不起么?
我相信很多人玩得起
我们需要嫉妒某些没钱了张嘴问爹娘要就行的人么?
不需要
为什么不喜欢《后浪》?
因为你非要假借五四的名义拉这杆大旗,又撑不起来。不要玷污我们这个时代了,好不好?
别人问,1919年有啥青年的印记啊?
有五四运动,一群革命先驱为了社会的不公与解放,勇于站出来发出自己年轻的声音。
别人又问了,2020年有啥青年的印记?
你说“有《后浪》,为大家展现当代年轻人的各种业余爱好和兴趣,大家靠问爹妈要钱,都有选择权啦!”
我特么臊得慌,你不嫌丢人,我嫌丢人,好吗?
写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的长文版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快手版本的“后浪”也出来了,叫《看见》,我写了个回答,欢迎大家捧场。
仇富呗。
当然,仇富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或者说,不是回事。
“好不好”,当然是看相对于谁而言,这种暧昧的评价没什么意义。但我们可以判断的是,一种思潮是不是由当代社会的客观环境应运而生,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周期律。
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中国仇富和现在比,是轻是重?
当然是现在更重。当年仇富吗?当年可是崇富。万元户,有能耐。
因为那个时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蓝海时代,财富积累奖励的是哥伦布航海一样的向外拓张行为。
每年GDP增速10以上的财富增量,足够人们互相争抢广阔的增量财富,能者得之,不能者也不会损失什么。
而今天,用知乎流行的话讲,就是“内卷”,是财富在社会内部的移动,是你多一块我就少一块,是同一架构下的互相掠夺。
被掠夺者,难道会对掠夺者有好脸色吗?
跟我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今天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的社会关系,今天的社会关系产生了今天的人。
跨过纷纷杂杂的社会表象——码农vs996也好、码字工vs平台、房客vs房东——大宗师的话,多久都不过时。
思考题:
1, 为什么今天手机圈的舆论生态,比“中华酷联”“中华大波妹”“中华小波妹”时期恶臭许多?
2, 美国社会的“仇富”“崇富”变迁背后的逻辑?
我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有1300多赞,但是至少有2000多评论在批评我,回答被踩到很下面。
但除了那些友善度的回复,我并没有生气,我认真阅读了每一条不同意见。
我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认同很多批评意见是有道理的,而且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我们也搞市场经济,但是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有别于资本主义的原则之一。
我们的青年朋友们绝不是“仇富”,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我经常讲,键政圈里,自诩左派、右派、左翼、右翼的不在少数,但是就没有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派”,那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派”,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派”,我是笃信笃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但我支持在任何领域搞市场经济,唯独不赞同在教育领域搞过度的市场经济。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阶层上升的阶梯,如果在教育领域开放市场经济,优秀的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跟随资本集中,最后就造成有钱人垄断优质教育资源(典型的就是学区房、私立学校、课外辅导班),有钱人的子女享受好的教育,上好大学,入职好的工作,最后富者恒富。
富者恒富,一个社会失去流动性,最后结果是整个社会的僵化直至崩溃。这更不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追求的目标。
再看一遍对《后浪》视频的反对意见,几乎没有朋友反感文案,绝大多数意见集中在视频中跳伞、出国、潜水、滑雪那几个东西上。
我们哪个青年朋友不想也去跳跳伞、出出国、滑滑雪、潜潜水?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我特娘的倒是跳过伞,不过我跳的是“伞兵-5”型伞,从运输机上跳下来的,这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讲,必须重视青年朋友们的呼声,必须按照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道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话说回来,我觉得我们的一些青年朋友们也不能太戾气。确实历史发展到我们登上时代大舞台的这一时刻,确实有很多问题,我们面对着这么高的房价,这么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确实不容易。
但是咱们看看我们的父辈,刚出生长身体时候遇到三年自然灾害、上学时候遇到上山下乡、成家立业时候遇到计划生育和下岗失业潮,跟他们相比,我们确实值得他们羡慕。
再看看我们的祖辈,出生时候可能就成了亡国奴,在连连战火中幸存,他们更羡慕我们,是不是?
我也思考过,阶层固化是不是让我们跟父辈祖辈相比更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想可能确实是的,因为一个社会稳定的越久,就必然趋于固化,这是客观规律(所以必须持续的改革)。但是我们不能悲观,为什么?我觉得至少有一个理由让我们不悲观,就是时代发展是越来越快的,国家讲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潮流会越来越多,一浪接着一浪,意味着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握住了。你比如房价上涨的潮流你没跟上,但是十年前你选择CS、选择金融或者投资股市可能就把握住了另一个潮流,二十年前你爹辞职下海可能也把握住了另一个潮流。这几年自媒体的潮流、直播带货的潮流、区块链的潮流,未来会不会有5G的潮流、大数据的潮流、AI的潮流……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与其被《后浪》恶心到了,不如干脆就做一股巨浪把它推向沙滩。
这破乎恶心之处不少,但是知乎有一点让我觉得特别好。就是我在知乎上见识到了很多出身贫寒但是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大牛朋友。见贤思齐,那些知乎巨浪是我学习敬佩的榜样。
你这个提问让我一瞬间感觉我回到了泡沫经济时代。
我简直是看到一个昭和青年在问:“你们是不是因为嫉妒二代们能去轻井泽度假的充实生活,而你只能过带孩子去祖父母家度日的穷酸生活才支持的日本社会党?”、“你们这些人是不是仇富心理?人家二代开雪佛兰靠的是人家的努力,而你又没天分又不努力只能开本田city的才只能冥顽不化的高呼‘阶级固化’。”、“人家二代能每天吃高级西餐厅的料理是人家有钱,你五十好几了因为没钱只能下班后吃街边摊。你居然不提升自己还花时间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仇富心理?是不是主张越穷越光荣?是不是因为嫉妒二代的充实生活,所以才抵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
但是这些昭和青年们有没有能享受到泡沫经济时代的红利呢?我且蒙在鼓里。
不是越穷越光荣,你看你这个问题就已经落入他们的陷阱了,你自始至终探讨的都是到底“富还是穷”
作为社会主义新青年,在五四青年节谈钱?
谈仇富还是甘贫乐道?
丢人不?
当年那些五四青年是为了自己能够
用着大几万的摄影设备,玩着大几千的汉服等等等等
“自由选择”自己的丰富多彩的快乐生活?
用消费主义的充实掩盖精神世界空虚?
用赛博朋克般的电竞励志故事来掩盖阶级固化?
好好看看什么是五四运动吧!
不是说年轻人吃糠咽菜是光荣,
也不是说年轻人单反无人机是光荣,
五四运动不是一个购物节,不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也不是喟叹:妈的这帮年轻崽子玩的真花哈!
五四运动的核心是
科学
民主
请问B站,这俩词你敢提吗?
换言之,这事可能赖不了B站
因为当今社会,谁还真的知道五四在倡导什么?
五四已经变成放假节购物节了罢
大家只是在避免中国在拥有跟美国一样的实力之前,就有了跟美国一样的社会割裂
全国每年过劳死的人好几万
他们努力,奋斗的命都不要了
还是过不上这样的生活
只有少数及其优秀或者特别好运的人才能出来,能有个位数就不错了。
那么请问,在一个全无办法的情况下,要么反对,要么丧,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