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沈阳消失太突然,是赵本山的长青太稀有了。
春晚快四十年了,除了蔡明老师,谁能和赵本山比时长啊。
说赵本山上春晚是本色演出,就是演乡巴佬,演农民头。
也是,也不是。
农民是一个社会身份,闰土是农民,杨白劳也是农民,他俩虽然际遇非常相似,但是一样人吗?能按一个方法演吗?
赵本山作为中国小品之王,对自己是真的狠,他整个春晚小品创作过程就是不断地推翻自己再塑自己的过程。
可以说对赵本山作品最苛刻的可能就是赵本山本人了。
作者:张超
就是一个很普通有点像老太太的农村蔫老头,请记住这个蔫!
这是赵本山出道的看家本领。
赵本山特别能把老太太的蔫劲演得惟妙惟肖。
所以在他第一个小品《相亲》还能看到那个老太太的影子。
虽然都是找老伴的老人,我咋觉得老蔫更像老太太。
作者:张超、乔杰
赵本山就变成了妻管严,而且还是非常阳光正能量的妻管严。
可以说为后来他的小品里那种“小事我是孙子,大事我必须爷们”的那种中式妻管严的形象打下基础。
虽然中间,赵本山还有蔫的时候,但是和老太太的那个神态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要知道人练一手绝活不容易的,放弃自己可以发扬光大的绝活,再开新路,是需要极大勇气!
如果你这时还没看到赵本山对自己的改变,那么接下你可以拿他1992年的作品进行对比。
作者:焦乃积、张超
但这次,赵本山做了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离异男青年的赵英俊。
赵英俊实际三十五看像五十三,最要命的是他前妻
他和同样来发广告的离异女青年彼此加油彼此安慰,最后彼此看对眼了。
那个“括弧”在我看来和后来“此处省略一万字”同样经典!
但对比他两年前的同样题材的小品节目,你就会发现赵本山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
当然赵本山不是没有翻车的时候。
作者:崔凯、张超
老拜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讲的一对下岗的二人转演员回头找徒弟要工作。
效果差,差在哪呢?
赵本山回避了下岗工人的难处,比如徒弟都好声好气,没有把师父求徒弟的这个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结尾强行大团圆结局。
至于强行正能量,插科打诨,刻意搞笑等等,基本上现在小品的尬点,在这个小品里,赵本山基本躺了个遍。
但值得注意的是赵本山这个关于下岗的小品比后来更加出名的黄宏的《打气儿》(1999年)要早六年。
同时。这个小品也开启了赵本山小品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紧贴时代。
所以,赵本山的厉害除了专业,更重要的是他不怕失败,那怕是失败,也能从失败里吸取教训和好的经验。
失败里吸取教训很多人都会,但失败里找到好的经验,这不是每个人能做的。
作者:崔凯
这个故事也简单,因为马经理不在,由赵本山饰演的牛大叔为了村里学校的玻璃假扮马经理陪酒,看到了乡ZF的吃喝浪费。
整个小品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很多乡ZF还打电话给编剧崔凯,说他们也是上行下效,自己没办法啊。
崔凯也很为难,因为他写的这些人物最高层级也就接触到乡ZF。
赵本山在里面的表演已经基本上脱离老太太的神态,反而把那个“蔫”劲融入到了不同的人物的情绪之中。
也就是不止老太太会蔫,每个人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蔫的时候。
当年跑村里小学玻璃的牛大叔还不识字呢。
而后来这个词至今流行到了现在
——待续——
能看到这条帖子 就说明人要回归了
小沈阳的沉寂,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简单来说,就是才不配位。
他曾经被捧上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他的才华不足以支撑他在那个高度待下去或攀上新的巅峰,所以火爆过后,余温渐消,也逐步归于平静了。
小沈阳的起点太高,他以喜剧闻名全国,甚至一度被誉为周星驰的接班人,所以观众几乎都期待他的每一次出现——不管是采访还是表演,大家都希望他一张嘴就能笑料百出。
但久而久之,大家发现他其实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不但不搞笑,反而有时挺尴尬。
所以小沈阳说过他其实想做一名歌手,可见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不过连喜剧之王周星驰和当年被誉为东方笑神的赵本山都无法做到句句带笑点,更何况是后起之秀的小沈阳了。
能做到舞台表演、做节目、采访、演讲都依然谈笑风生的,目前也就郭德纲了,当然,他的电影、电视剧除外。
小沈阳是站在赵本山的肩上被众所周知的,所以离开赵本山,他就很容易回到他原有的高度,进而归于沉寂。
所以他的“消失”,归根结底还是才不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