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六国没有积极变法?战国时代群雄逐鹿,“变法”是个比今天“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更加时髦的词汇,你看看今天各行各业如何追捧互联网,那个时候各家诸侯就如何追捧“变法”。
但是没有人规定过变法就一定会成功,也没有人规定变法成功的话国家就一定会富强。就像没有人能保证你一头扎进互联网行业就一定能赚钱,更有甚者赔的血本无归,哪怕你在传统行业领域到过许多西方国家身经百战见的多了也不行。
变法是有风险的,而收益是很难保证的。
战国七雄之中第一个变法的是魏文侯,文侯变法任用李悝,在经济生产和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的举措,使得魏国迅速强盛起来。这是一次成功的并且有积极作用的变法,可惜人亡政息,等到他孙子魏惠王晚年,这点变法的利好全都败光了。
韩国变法始于韩昭侯任用申不害,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十几年,让韩国也比原先强大了不少,甚至能够向外拓张。但是一来韩国体量太小,底子太差,即便变法图强也不能一飞冲天;二来韩昭侯一死,同样人亡政息。韩国从此直到被灭都在打酱油。
赵国变法始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点军国主义的意思,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赵武灵王毕竟是个脑洞大开的逗逼,最终死于自己的作死。但他的变法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看到了。跟秦军死磕失败,其实是非常有偶然性的。
楚国吴起变法失败之惨烈,正是我说的“没有人规定变法就一定会成功”。
齐国春秋时管仲变法,使得国家富庶强盛,加之远离争斗中心,所以一直缺乏变法的动力。但是即使是这样,田齐在战国时也一样有邹忌变法。虽然小打小闹,没什么卵用。
燕国乐毅变法,杀得老大帝国一溃千里,不可谓不辉煌。但是同样人亡政息。没什么卵用。
六国变法,有半途而废的、有叶公好龙的、有胎死腹中的、有人亡政息的、有变法有毒被变法害死的……但是唯独没有“不积极变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战国诸侯的变法竞赛中最终胜出的是秦国,因为他们刚好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改革方案,又刚好有力的执行了它,又刚好人亡政不息,又刚好孤注一掷在长平赌国运成功,又刚好周围的对手全部掉线……
我不知道这一连串刚好是不是全部都是偶然,但是我觉得,用《六国论》的观点来分析六国的失败,其实是比较粗暴的。更何况,《六国论》的写作目的,借题发挥的成分比历史分析的成分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