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知乎上都吹捧独生子女的好处? 第3页

                 

user avatar   ai-yong-he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独生子女不好


独生子女最大的不好,就是没办法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也就是说更容易感到人生的孤独和荒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婚不育单身主义,就是因为整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不喜欢亲密关系,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建立亲密关系



我觉得所谓的亲密关系,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出了事,我可以找和我亲密的人说,而不是自己一个人扛着。如果是后者,那么两个人不论是交朋友还是谈恋爱,何来真正的感情呢?



我有个河南的朋友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有一个姐姐俩个弟弟。他和我所有的朋友都不一样,他真的是有啥事都愿意和我说说,特别热衷热闹的场合,比如到了一个地方,就一定要请人吃饭聚会。只要有聚会必定是座上宾。我和他反过来,有些事我只想自己解决,热闹的场合能躲就躲。他没什么心事,而我总是心事重重


或者说,我们这些人都心事重重



有时候觉得,享受人生的孤独,与孤独为伴,在以前那是没办法,现在是主动去做,可能在历史上还是破天荒头一回。以前的人们只有在四五十岁人生快走到结局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或者有很高的知识素养的人才能体会。可是现在,人人都在学怎么与孤独相处



我相信和我一样的人,父母都不太可能是独生子女,据我观察,他们的孤独感真的非常低,除了难以启齿的事情,什么事都可以在微信上或者是聚会的时候说一说。一说,这压力,焦虑,苦闷就全释放出去了,所以他们那一代人真的理解不了为什么我们这代人会被抑郁症按在地上摩擦。因为和我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就比如我到现在都理解不了人前说你好,背后说你不好的亲戚还有什么联系的必要,但是他们任然热情洋溢,逢年过节都要招呼在一起聚一聚,来家吃个饭什么的



可能有问题的是我吧,在网上到处都是像我一样,非黑即白的人。父母他们知道那个人背后一套,但是热情洋溢也不是装出来的,更不是有利可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为什么呢?


那个人在背后说闲话,要是我我一定断绝来往,毕竟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人,也不是惹不起。但是为什么就算这样,父母们还是会无事发生一样招待他们呢?这不是虚伪吗?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亲密关系吧,我到今天都想不明白,我想和我同龄的这代人都想不明白。过几天快过年了,亲戚的问题又又又又上热搜了。这都是我不知道第几次看到这个热搜了。我们都不喜欢亲戚,觉得他们烦人,无事献殷勤,问东问西,整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我们更喜欢宅在家里,看看番剧,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玩儿玩游戏,或者仅约上两三个好友出去坐坐。我们是这种相处模式,我们占据着话语权,所以就有种他们那种模式是错的的感觉,于是大肆的批判



可是,他们那种模式真的是错的嘛?往前数千年,不都是这样吗?独生子女诞生到现在,有一个世纪了吗?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还没死呢,最多人生也就走到三十多鲜有超过四十的,那么凭什么觉得我们才是正常的??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就不说了,要么溺爱,要么缺爱,反正是问题层出不穷。我现在隐隐的觉得,独生子女心理就没几个是完全健康的。什么自杀式单身,回避型依恋,没有安全感,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你去花钱问问心理咨询师,那个是正常的??我去年中度抑郁症,医生就一语道破:你觉得自己过自己好,那只是心理给你的错觉,要是真觉得好,怎么会得病?你要努力交朋友,走出舒适圈,打破孤独感,不然你这个病总有一天还要复发。陷在自我意识的圈子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滔天的巨浪



所以,我真的想问问觉得独生子女好的人,好在哪里了?好在父母老了只有自己一个人照顾好,还是等到父母走后只有自己一个人孤独的活着,亦或是出了问题没人分担,喜悦无法分享好?



我是独生子女,但是我父母不是,他们兄弟姐妹的孩子变成了我的堂弟堂妹,小时候见面经常打架,不是为了一个玩具就是一个小零食,抱怨父母偏袒不向着我,把我舍不得玩的玩具拿给别人玩



可我真的好羡慕那段时光,他们是我真正的朋友,坐在夕阳里一起讨论葫芦娃和奥特曼,回农村上房爬山,上树骑墙,在结冰的河面玩儿旱冰,暑假坐在一起通宵达旦的写作业。如今我已长大,却可言者无二三,还要不停的告诉自己孤独是人生的常态,要学会与孤独相处。无数黑暗痛苦难捱的日子没能打垮我,却在这个四下无人的房间,在写这个回答的时候,泪流满面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说到子女,最主要话题摸过两个:

一是说到个人,都是独生子女好。毕竟这样的话自己可以理所当然占有父母从情感到物质的所有资源,而且这种全部占有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情况下,多子女当然不好。

二是一说到国家情况,就对人口老龄化和新生人口减少无比痛心,好像天都要塌了一样,各种论述这样的危害。


很好,很小布尔乔亚。


其实,独生子女和多子女各有利弊,这里不一一而足,但是,如果前提是天经地义占有父母所有资源,然后等父母老了再一堆委屈表示父母皆祸害从而为自己不尽力养老找足借口的话,那独生子女确实比多子女好的多得多,不增义务光多利益,咋能不好?

同样,国家人口老龄化一点,新生人口减少一点,到底多大问题,或者说到底人口跌到什么份上才有问题,目前也不好定论。不过能确定的是,只要人口减少一点,对小资们的生活水平一定是会有影响的。毕竟大家心里都有数,知道现在生活便捷度里,有多少是靠比较便宜的人力成本提供的。所以说到人口减少,最焦虑的也是这些人。


所以,对于小资来说,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自己就是独生子女,然后一帮乡巴佬们拼命生把人口红利续上——回头自己再作为高素质人口,去嘲笑这帮愚昧的乡巴佬,或者居高临下的同情这群可怜人。


但哪能总是这种好事……最终能欺负的,还是只有自己爹妈。


user avatar   jones-malo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这个话题可以:

在默许和保持自私的时候,

不用承认自己很自私,

反而可以大讲道理,

小到农村大道理,

大到社会学、经济学,

甚至可以聊聊神学、宗教,

就是不提这种社会安排伸张了他自己的自私,

不提,坚决不提。

顺便提一句:

把情感描述成理智,

把偏见包装成傲慢,

把欲望定义成都市,

把弱点归因为人性,

这不是很知乎吗?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必须捧,没有选择。

我建议有脑子的朋友,加入这个吹捧独生子女的大军。

不要从经济角度上吹捧,还要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吹捧,从爱与理想的角度上吹捧。

这件事对底层人和一般人意义非常大。

这个事情比较简单,都信了,社会不容易固化,一般人翻身的希望变大了。

1,如果上层人士都跟古代一样生7~8个孩子的话,大概率的,ta一定能教育出2个很优秀的孩子。这种情况下,他的全部资源分配给两个孩子,一个经商一个从政。这样普遍下来的话,底层人从商从政都变难了,容易阶级固化。

2,如果上层人士生7~8个孩子,那么就代表可以建立很复杂的联姻,某二代自己娶了银行家女儿,妹妹嫁了部长儿子,哥哥娶了大学校长小女儿。孩子越多,联姻产生的准血脉关系越多,其延伸的二级准血脉关系越多,社会的阶层越固化,活力越低。

3,如果上层人士只生了一个孩子,他就没办法在大潮流中下注,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家族破败和败落,就能释放出一些上升空间,如果都生很多,诸葛家那样,三兄弟分别在魏蜀吴,那么就永远不败,永远占据顶级资源。

以上。很重要。

请各位一定加紧吹捧独生子女的好处。

为了祖国。

诸君努力。


user avatar   bao-sh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多子女的好处并不是显性的。】

而独生子女的好处却是显性的,坏处是隐性的。

多子女家庭的好处,隐性在于,若想达到,对一家人的团结性要求极高,也十分考验两位父母的教育能力。

我看到的好处,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当地某著名贫困旗区出来的三兄弟,一个是旗区领导,一个是市级学校一把手,一个好像还是个什么小领导。三个小子都争气,都互相帮助,成长起来后,大家看其中某个人的资源,并不是当作一个人来看,而是当作三兄弟的整体资源来看。一个手握好处的人,想把手里的好处给基本实力差不多的两个人,一个是三兄弟都牛,一个是独生子。那么,出于落个人情考虑,他基本会给三兄弟都很牛的那个。

每个人给出好处时,肯定想换回更多的好处,不管是什么背景下。所以,大家族子弟和兄弟多的家庭往往容易得到实惠。一个两个人如此选择他们家族人数多的,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差异,吓人的就是人人都这样,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这个差距就非常大了。

以上说的是获得利益分配上的好处。

再说一下威慑力的好处。

社会上总有些刺儿头,集体里面想闹腾一下,出去想隔三差五碰碰别人,这些人除了能活个中层水平,剩下的,基本都在底层。那么,给这些人当领导,大家族或者说兄弟多的人有更多的威慑力。这种刺儿头也是看人下菜碟的,最多就是敢欺负一下没背景的领导。遇到底儿厚的,特别老实。他们心里的算盘就是:惹大家族的单独成员,惹的也就是整个大家族,大家族的各个单独成员都有自己的人脉关系网,也就相当于惹了大半个城市的人。

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靠着自己的大家族,吓退的小人物,也不少。

他们在此基础上,仍然不断在扩张,老大的儿子娶大家族的闺女,老二的也是。不断有女亲加入到家族的影响力范围里面来,随着金字塔塔基的不断扩大,金字塔的塔尖就越长越高。反过来,塔尖长高以后,又会惠及塔基,把他们可以触及到的相当部分利益,流入内部进行循环。比如,买烟从来不买外家的,从来都是从家族某位亲戚开办的烟酒店成条买,那个人卖价就是烟草访烟价,烟草给商户什么价格,家族里所有人就能用什么价格买。更别提给人家送礼的烟了,得多省?还有家族成员开的饭店、超市、洗车店。他们进自己家族的饭店,就跟到自己地盘儿似的,非常舒适惬意,放松。他们的饭店,用肉、用菜,又来自牧区或者农村。

体量比较大一点的家族,基本看不见没有工作的人,只要是受过教育的,都能考进去。不乐意念书的,总是能开一个店,稳当的开很多年。因为自己家族的人就提供了基本的业务。

房产税的风声刚起来的时候,我想,那么,手里握着很多房子的人,除非能有很可靠的一大堆人替他们代持,否则就得把手里的房子尽量清空。那么,什么人能拥有一大堆可靠的人替他们代持呢?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答案,就是大家族。拔尖的那几个人里,从商的人手里如果有很多套房子,可以让家族里的年轻小辈,一人分出一个户口,进行代持。反正这些小辈都跟自己爸妈住在一起,他们就算有各自的家庭,也是祖孙三代在一个家庭里。自己又不用单独买房住。就算有,到三十几岁想买房,那时候新一代的小辈又出现了,又可以代持。

还有一个就是,奇特的家族内部资金募集。

我跟一位大家族的子弟合作过项目,我感觉他很仔细,总感觉他背后有什么力量在考察他似的。后来我们再敲定详细细节的时候,他突然说漏嘴,说这个细节上谁谁谁能帮忙,因为他们家参股了。原来!他们家族内部的模式是这样的:确定一个项目能挣钱,但是这个项目里面操心的事情不少,资金需求量也大,收益也大啊。那么,就在家族内部募集资金,大儿子家出20万,二儿子家出30万,三儿子家出10万,三儿媳妇儿听了以后从娘家拿来20万想入股。

然后,大儿子是大集团的会计,负责财务规划。二儿子家的老二是资深的行业采购,价格由他去谈。三儿子家跟甲方老总熟,负责弄好关系。三儿媳妇儿娘家是养拉煤大卡车的,关键时候能充当运输力量,虽然得用市场价格雇,但服务绝对是上乘的,由三儿媳妇儿的爹亲自看着项目。

就这样,需要本地一个相当有体量的老板可以干成的事情,他们随便找了个可靠的业内人士作为临时管理人员,就干起来了。干完了,钱拿到手,都悄悄的。唯独二儿子家的老三露出了马脚,这老三为人张扬,直接换了个二手的路虎揽运。

以上,就是多子女家庭,在团结、教育良好的情况下,产生的良好局面。同样的案例还有某旗区的七兄弟,建立了一个集团,他们旗区一条重要道路旁边,有他们几个兄弟在自家草场上,统一样式建筑的七栋别墅。有人路过时评价,钱多烧的。反而我的理解是,他们建这样的七栋别墅,给外界传达信息的象征意义,比实际使用意义大的多。人们路过一看,就能想起来他们团结的七兄弟,对这个家族的实力观感,马上就建立起来了。往后,他们集团向民间以借贷形式融资,很容易得到相应。

民间金融危机爆发后,单打独斗的高杠杆房地产商人应声倒地。因为大家不信那位老总,觉得他的实力已经完全没有了,大家不赶紧起诉要钱,怕未来要不到。那位老总人其实挺好的,但是被诉讼折腾的,翻来覆去的被拘留,有段时间说出来了,有段时间又说进去了,翻来覆去的,挺可怜。而七兄弟的集团,虽然也有同样的情况,但是起诉的人很少,大家还是在商量着来。因为,就算起诉,进去的也只是一两个兄弟,这两个兄弟负责主要的签借条。其他兄弟,依然运行着集团。因为大家对他们家族内部人力富裕的理解,所以认为他们家还能起来,一切事情都商量着来:还不起利息了?那就还本金也行。本金也还不起了?顶账也行。没顶账的东西?那过几年也行。————不愿意跟这个七兄弟的家族撕破脸。

在利用家族团结性搞发展壮大这件事上,我感觉,南方人,比北方人做的更到位。他们富有的其中一个因素,必然是家族性发展。

那我说一下坏处。就是,没有团结性,没有给予良好教育,造成多子女家庭过的不太好。

同样也有例子。是我之前的一位同事,他们家三个儿子四个女儿。他是最小的,按照蒙古族幼子继承制的习俗,他获得了父亲的草场和大部分财产。父母都是牧民,老实本分,给不了子女太多的教育。更多的教育来自社会生活中的扯舌头,当有人背后说别人坏话时,他们作为旁观者,经历了教育:哦,原来那样做是会被人背后说的。——————所以,在农村牧区,道德感比较高的人,都极端的害怕家里出现可以被别人嚼舌头的事情,一经出现,就感觉是奇耻大辱。

在这样的朴素教育下,肯定也就无所谓“大家团结起来赚大钱”的富人和精英阶级思维。更多的是,害怕被人瞧不起,对别人尊重自己与否,有着极为敏感的阈值。再加上从小就在有限资源分配的环境里长大,没有被教育过“不能抢内部资源,应该团结起来吃外部资源”的道理,又对别人是否占了自己便宜,十分计较。造成的结果就是,长大以后,工作生活中,别人稍微不注意,有些轻慢,就会觉得他是看不起我,内心十分恼怒。然后通过表达不满等等方式,显示自己是有尊严的!是重要的!又十分计较当下得失,丝毫没有退让。占便宜的时候放开来哈哈大笑的占,让他吃点儿亏,绝对不行,面红耳赤的。

对外如此,外界给予的回应就是——————该呆什么位置的人,就呆那位置上吧。对内,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此,互相之间越来越远,比外人还不如。那么我那位前同事,等父亲年迈了,到了养父亲的时候,就养。但是,也存在一年当中有一两个月有重要项目的时候,必须由他全程跟着。这样才能有高收益。他就求助于其他哥哥姐姐,那些哥哥姐姐什么态度?不接受。要么说自己忙,要么说自己顾不来,逼着他出钱。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哥哥姐姐们打心眼儿里不高兴弟弟分得了绝大多数财产,觉得谁拿得多,谁就得养。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他出钱,他姐姐养一两个月,一个月3500。女儿,从弟弟那儿拿工资,照顾爹。

你可能会问,那他老婆不帮忙看一下?他娶了个有社会地位的老婆,他老婆在家里是主要人物,一切以他老婆为重。他老婆给他长达一两个月照顾爹,比较难吧。他老婆越强势,他的时间越少,家里接孩子做家务的事情他分担的越多,工作的时间越少,挣的越少,家庭地位越低。这样恶性循环。所以他干项目,喜欢干短平快的,不图大项目。一干大项目就长时间失踪,最后到分钱的时候,也没脸多分钱,拿很少的一部分。其他项目成员提醒他:你俩孩子呢,你不为孩子想想?你现在老是干这种小项目,挣不来多少钱,未来你俩孩子买房咋买?没一定积累的财富,能让他们有好配偶?

他怎么说?

“哎,孩子的事儿,让他们自己担心去吧。”——————过的一代不如一代。

说穿了,多子女的显性坏处就在于,小时候内部资源少,每个孩子分得的资源少,生活质量就差。而隐性好处就在于,只要教育的好,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1+1=5,或者,1+1+1+1+1+1+1(七个,别数了)=3526。

现在知乎上广泛所说的坏例子,其实就是团结性和教育比较差,导致的后果。一提到独生子女的好处,先把多子女的坏例子拿来说,我叔叔如何恶劣的对待我爸,我舅舅如何如何剥削我妈这个扶弟魔了。而好例子呢?甚少有人去说,那些好例子里享福的人物,通常出于财富和优渥生活在网上隐藏的习惯,不在网上说。他能给你说他爹资质平平,靠他大爸(西北对于大叔的叫法)给的原始资本金,才开始的工程生意?他能给你说他爹其实没多大能量,全是靠他姑拉来姑父的资源给予的庇佑?——————————人家退一万步讲,最多,说的也就是他爹如何如何优秀。至于咋优秀的,从优秀多子女家庭那里得到的实惠因素,人家不给你讲。

也就是我这个作家,把上社会以来几年里观察到的一些事情,总结咀嚼出来给你,成型的看,你才会知道:哦!原来有钱人的一大富有秘密就是团结啊!

团结、讲信用、讲义气、有人情味、仁爱、勇敢、忍耐、勤劳、敬业,这些词,直接拿出来讲,真的就跟讲大道理似的。其实,在有钱人的世界里,这些品质,达到某种程度,就是基业长青的秘诀。

我在上面讲到的那个七兄弟的案例,因为遇到民间借贷危机的困难,七兄弟也没有分崩离析。后来,鄂尔多斯康巴什,曾经的鬼城,知道不?他们集团在那儿有块儿小地,开发房地产了。民间借贷危机严重的时候,康巴什的房地产价格极低。大家根本没想过那里会涨到一两万。后来,就在他们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康巴什房价突然涨上去了~!!!!他们那个楼盘的房子,成为了他们起死回生的关键节点。房子涨价~!他们把楼盘抵押借出来钱。拿借出来的钱去搞最快速度可以完结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民间借贷危机以前,钱多的时候开启的),一完结,出钱了,还了贷款。再稍微高价卖一些康巴什的房子。就这样,不断有项目完结,不断有钱出来,房价不断上涨。彻底的恢复过来了。

当然,我不否认,有钱人的世界里,也有一些卑劣的品性在支持或者支撑一些人有财富。但是,好品质支持的财富,比坏品质支持的财富,更有生命力,存在的更长。

反观独生子女,当然,小时候挺好,成长很富足。到长大以后麻烦就接踵而至,工作吧,只有自己和父母那点儿资源,于是就产生拼爹,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拼父辈的资源。其实还有个更大的拼没人想到,就是,多子女家族资源,跟独生子女家庭资源,拼起来时,把人家踩在地上摩擦以摩擦。

尤其是在三四五线城市,我NM,那大家族的碾压,太可怕了。尤其在银行界就特别明显,独生子女就是看自己配偶和父母的资源。而多子女家庭,凡尔赛似的炫:“哎呀我二哥二嫂才给我拉来二百万,还没我大哥拉来的一半儿。”——————六百万存款在三四五线小城市的城商行是个什么概念?一千万就能当支行副行长啊,他大哥二哥拉一下就能拉来六百万。结果是什么?存款少的柜姐,动不动让行长拉去陪客户喝酒,喝的酩酊大醉半夜回来,吐的不成人样。存款多的柜姐,一下班儿,上了去北京的飞机,逛王府井了~!

那,创业吧。一样的资质尚可,独生子女干到一千多万的体量,周围都是憋着从他身上坑点儿钱的,那每天那从容淡定装的,其实内心骂了一天脏话。进价4000块钱的设备,物流、税费等等费用全包。采购敢给他报6000。他让人事高价雇素质更好点儿的本科生新员工,人事从自己亲戚同学里网罗一帮人,应聘,四千五的工资,以后每人每月都得孝敬人事500块钱。他跑销售,跑的跟狗似的,员工们一起在办公室骂他,说臭沙比天天不定时的来办公室晃荡,觉都不敢放心睡。——这些新员工以为办公室监控是个摆设,他没看监控,都不知道每月孝敬500块钱这回事。

然后他看股权改革的书,看怎么才能让管理更高效。

优质的多子女家庭,呵呵,一个嫂子坐镇办公室,一个哥哥把设备房和采购管好,一个弟弟负责业务端。制度从来就没建过,年底分红的时候,利润还是很可观。

南方的童鞋们,可能看到过很多这种例子。有关于家族企业的弊病,最早,也是从南方开始提的。

提的方式是什么?普遍说的一个事情就是:家族企业有瓶颈,大到一定程度就大不起来了。那这个瓶颈多大?根本不是一两千万的体量,而是两三个亿的体量。

也就是说,如果资质尚可,创业干企业,干到一两千万就会感觉气喘了。往更大走,就需要强化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理念。当然,有一些大才,可能干到一两个亿也不带喘的,但这是少数。优质多子女家庭的一个大好处就是:创业的话,可以干到两三个亿才会气喘,再往上,就需要第三代的质量好一些。

比如,第三代有责任心,从选专业开始,就遵从家族的安排,说家里缺个会计,你学会计吧。然后这个三代就答应下来,吭哧吭哧学会计。需要法律专业的了,就有响应去学的。总的来说,就是家族责任心重,明白自己从小到大那点儿好生活,其实是家族团结的结果,不会大学毕业以后想着单飞。尽早的服务家族,避免去碰两年钉子,被人当牲口用两年以后才回来。

一毕业就回家帮忙的人,和自己名义上出去创业其实逃避责任的人,我更喜欢前者。看似前者应该被看不起,在家族阴萌下成长,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给自己干或者给自己家干,是不要命的,更辛苦。创业也是给自己干,也是拼命,为什么不如回家族服务?因为,同样是拼命,为毛要选成果更低的那个?作为回家族服务的人,自己给其他人的配合,可以有更大的产出。

【总结】:

知乎,是个中产阶级和中产预备队的讨论场所,我是这样认为的。大家更多的,是在中产阶级常见家庭形态的语境下,讨论问题。

城市和现代商业文明,更多的,鼓励社会进一步细化分工,也希望个体独立发展。只有这样,城市和现代商业文明的发展,才会更高效繁荣。个体单打独斗造成的优胜劣汰,产生的势能,推动着社会发展。如果我在决策层,我当然希望越高效发达繁荣越好。

但是从个体的角度,当我知悉了有钱人的一些哲学和发展秘密以后,我也希望进行复制。比如,在大部分人都是个体的城市丛林里,建立一个资源和产出内部循环的家族集团,就可以不断地吸收外界的资源,对内共享,依靠内部的团结,来不断壮大。

那么,家族和大集团的区别是什么?家族以血缘为纽带,集团以股权作为纽带,家族具有封闭性和排外性,集团具有流动性。

你若是发现自己挣的钱,买的股票,不能在集团的大集体中,获得理想地位。还得时刻担心股价下跌,或者会因为家里的一些急事卖掉股票,退出集团,觉得这种集体参与起来不稳固。那你就想对了,股权作为纽带的集体,天然的对弱小的参与者不友好。

而家族不一样,你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家族为你骄傲,享受你带来的红利,不会嫉妒你。而你若是落败了,遭遇了祸事,你还是家族的成员,就算你做了错事,让家族蒙羞,家族仍然要负担你,庇佑你。一个优质的家族,抛弃弱小的你,就会让强大的家庭成员产生怀疑:“既然家族会抛弃走窄的个体,那我走窄的时候,是否也会被抛弃?我是否应该参与家族时留有余地?”——————这就是家族分崩离析的开始。所以,家族抛弃弱小的你,就是在否定自己的存在。

在我国长篇小说《家臣》中,作为大家族附庸的小家族甘川李氏族长,跟自己的儿子说:“作为你的父亲,我乐意看到你去大城市,享受更繁华有趣的生活,那样你是快乐的。但作为族长,我要求你必须留在这里,发挥你的才智去服务不如你资质的族人。作为强者的你若是只顾自己,就是抛弃族人,背叛家族。”旁白里面说,此时此刻,正襟危坐的父亲,不是父亲,是家族在用人格化的肉身,在说话。也正是他能够经常性的家族“上身”,才能甘于过并不优渥的生活,丝毫不染指家族的钱,让自己还是族长,不会变成地主,不会让自己的族人变成同姓村里的佃户。

看到这里,如果你有创造家族的打算,可以凭借自己在亲戚里比较好的财力,去联系一些有扶起来潜质的父系亲戚,扶助他过上好一点的生活,然后一起想着干些什么,然后去做。如果你没有较好的财力,却想创造家族,不如从自己做起,先把自己打造强悍,然后去团结愿意亲近你的父系亲戚,虽然亲近你的亲戚,出发点是看你有钱。如果没有看似扶得起来的亲戚,那就自己开始创造,多生一个孩子,从小教育他们,如果两兄弟只有一个馒头,不要互相抢,应该一起去抢别的单个人的馒头,这样就一人一个了,或者,多抢点儿,两兄弟一人四五个也行。————对待自己人,要永远包容、愿意吃亏。两兄弟长大了,一人再要两个儿子,四个孙辈,就是家族的开始。

这种团结起来,恃强凌弱,当然不道德。但确实是一种生存哲学,在法律和显层道德允许的基础上,一个家族的好几个人一起干什么事情,就是隐性的欺凌单打独斗的人。纵然单打独斗的人千千万,团结起来的一帮人每次都打他们单个人,必然是逢战必胜。

毛泽东给帝国主义者最有分量的话,应当是:“中国人民,已经被组织起来了。”

不论是从家庭家族也好,还是从公司集团考虑也好,还是从国家和意识形态考虑也好,团结就是力量。

全文终。


user avatar   qian-zui-xi-huan-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我切身观察,生多个确实不利于养老,以下都是身边真实的事情:

一、农村出身优秀独生男,已婚有孩无房无车,父亲生病了,老家医院说是脑梗,当天下午就转院到省会人民医院,发现是一种脑子上的罕见病。男孩一人在医院陪护了两个月,没上班,刷信用卡、贷消费贷给父亲看病。最后,老人健健康康地从医院走出来了。

二、独生女已婚有孩,父亲瘫痪不能自理,这个女儿给父亲找了单位旁边最好的一家养老院,每月2万,父亲退休金1万,女儿每月自贴1万,每天不定时去看,看到父亲状态好了会给护工发小红包,看到父亲状态不好了会查监控。

三、同事只有一个儿子。同事和老伴都病了,一个住院5楼,一个住院7楼,独生子在医院全天候陪护,除了晚上媳妇过来一小时,这儿子回去洗澡换衣服,其它时间没离开过。同事在做手术,儿子就在门外哭。

多子女家庭:

一、父母生病,多子女家庭首先要排班、商量钱的问题。这个事情一般商量起来,都从简了。上面那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在父亲好了后,感慨:一定要有多个孩子。但我想,如果真的有多个孩子,他父亲只会作为脑梗在老家医院治疗了。

二、养老还要排班,要么轮几个月,要么老人自己住请护工。至于送养老院,知乎上还都说送养老院不好。我身边一个多子女家庭,每家轮两个月,只有在轮到一户有钱孩子时,老人才能在养老院舒舒服服过日子,过上按点有饭,饭间有水果,平时有活动还有监控的安稳生活。其他时候,她只能在孩子家里待着熬着,中午是没人做饭的,晚上常常媳妇儿子没有一个按时回家。需要轮班住家的老人通常都是80+了,孙辈都住校或更大了,媳妇就是:你亲儿不回来做饭,那我也不会回来。

养老这个事情,就是一个孩子提水吃,再苦再累咬着牙也要上;两个孩子担水吃,商量着来;三个孩子没水吃,互相推诿扯皮。

补充个事情。

我有个表奶奶,有五个儿子1个女儿。老人快90岁,身体还算硬朗,平时独自居住。她喜欢看戏。县里有个民营的养老院,经常上午在院子里有人唱戏。她就常常骑三轮过去,站在栅栏外扒着看戏。后来她大儿子(也60了)知道了,去给她报了名,含上午加餐(普通的低糖糕点和水果)和中午午饭,一个月也就600,让她能在院子里坐着听戏,吃个虽然不怎么样但也荤素搭配的午饭。报名的时候在养老院的一通劝说下还加了一个月四次洗澡,共140元,北方,有护工帮忙冲洗搓澡洗头之类。总共加起来一个月也不到750元,足以让他母亲,一位90岁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然后呢,回去之后,媳妇知道了,表示大力支持,“这样办好,老人吃喝都不愁了,洗澡也不怕摔了。咱交三个月半年的都没问题。但这事要持续下去才是真的好。咱妈身体硬朗,活个一百多岁不是问题。这事应该告诉弟几个,大家把一年的钱分分,凑出来去交一年的,还能打个折”。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老太太在把大儿子那次交的钱用完之后,再也没能去那里吃过饭看过戏。她也不再好意思去那站在门外隔着栅栏看戏。

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养一个孩子有多难多累,她养了六个。这个事情真悲哀。


user avatar   du-du-du-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捡了一对双胞胎狸猫。哥哥叫招财,妹妹叫来富。

巴掌大开始养的,现在七八年了。


招财活泼粘人护怀,睡觉时要在我臂弯。

来富相对文静些,抢抱抱这件事一直抢不过她哥,一直在我脚边睡。



来富生过一次病,花了两千多。

绝育时用的是吸入式麻醉+不用拆线的缝合,最大限度减少她的痛苦。



她哥皮实,除了预防针,没去过医院。



来富还比她哥瘦点儿,进口猫罐头营养膏这种东西,紧着她先吃,吃饱了才有她哥的份。



但是,有一次,我爸来看我,说你养俩猫太多了,只养一只吧。

而且猫长大了可能要吵架的,领地意识这么强的动物很难共处,爸爸带走一只吧,爸爸还没有猫呢。

其实当时,我毫不犹豫选择把招财留下陪我。



来富好像是知道我们的决定,她和我爸很亲昵。

比跟我在一起时,嗲很多粘人很多。



我从未亏待过来富。

愿意给她提供我能提供的最好的生活。



但是我知道,我更喜欢招财。

如果只能养一只猫的话,那留下的一定是招财。



没有人给我灌输过重公猫轻母猫的概念。

但是人总有偏好,我就是发自内心地偏爱招财罢了。



所以,我相信一些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也爱委屈的那个孩子。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更爱的是他们的确更爱的那个孩子。



就像平时猫罐头管够,但是只留一个的话,留下谁,这才是真章。



有的多子女家庭不一定是重男轻女,但是偏爱更小的更大的更像自己的更粘自己的更聪明的,可能是板上钉钉的。



我不敢要两个孩子。

因为我养两只猫都没法发自内心的一碗水端平。

我怕我其中一个孩子是来富,只能委委屈屈地看着招财,然后长大了上网发帖问:我爸妈是不是更爱另一个孩子。


自己鬼门关走一遭生的,花时间精力钱养的,最后竟然委屈,这划不来。

同样,招财不会说话,我不知道招财会不会沮丧:为什么小时候好吃的都是妹妹先吃。我也想吃。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以为的多个孩子养老:

大孩子出去闯,有小孩子陪伴,俩孩子都工作了,会争着照顾你,即使有一个比较忙,那也可以出钱,另一个可以出力。要是俩人都在身边,那就是双倍的幸福。

实际上大多数家庭的多个孩子养老:

俩孩子都出去闯了,一开始你们还能自理的时候,俩孩子还算和睦,逢年过节给你礼金,带着媳妇孩子一起回来吃饭,双倍的快乐。等真的涉及到需要有人出力了,必然是一方出钱一方出力,时间长了,出钱的一方觉得我一个月给那么多钱,都花在二老身上了吗,另一个真是占了大便宜了,照顾照顾爸妈,每个月白拿我好几千,爸妈跟他住一起,保不齐一个月接济多少呢。出力的一方觉得,另一个张了张嘴一天就在那叨逼叨,这么能白活自己把爸妈接回去照顾啊,一个月给那点钱都不够医药费的,大病小灾的我窗前伺候着,为了照顾爸妈我都放弃了闯荡北上广深的梦想,结果到他这事事不落好。

要是女婿儿媳贤惠还好,要是遇到个有心机的,耳边风吹起来~你看当初你哥结婚的时候你爸妈给了三百块钱,当年那物价,三百顶现在三千了,咱俩结婚,你爸妈才给了八百。你看咱俩结婚的时候,你爸妈才给了三百,这才几年,老二结婚,你爸妈给八百。你妈可真疼老大媳妇,老大生孩子,他事事亲力亲为,我生孩子,孩子都进ICU了婆婆都不知道来看一眼,这么有本事以后也别看孩子啊。我怀个孕你妈都不放过我,在我这挑三拣四的,我挺个大肚子还得伺候她,她这么能挑理怎么不去挑老二媳妇呢。

说的难听对吧,兄弟姐妹吵的更难看的我都见过,还有谁都不管给父母扔老房子的,父母去世都是邻居发现的,一年到头电话都没一个,等分遗产回来的比谁都快。在他们的父母生他们的时候,都觉得多几个孩子能多几个人来养老,都觉得自己不会把孩子教成白眼狼,可结果怎么样呢?

一件事,只有我能做,那就责无旁贷。但是你做也行,他做也行,第一次做的那个人觉得,上次是我做的,下次该轮到你们了,第一次没做的人觉得,上次是你做的,不是挺好吗,你还有经验,下次还是该你做。久而久之,就是谁都不做。

没错,确实有那种,家里好几个孩子,互相相处的都很好,孩子孝顺妯娌和气的,但是你怎么就觉得,那个幸运儿会是你呢?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我个人了解,上一代人赡养父母的时候,兄弟姐妹之间十有八九是会闹内部矛盾的。尤其是一个老人瘫痪需要长期照顾的,直接动手的我都见过。


不闹矛盾的很少,我观察到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一般符合两个条件:

1,2个老人有一个是离休,甚至是2个离休、

2,所有子女都在本地。


user avatar   wu-di-jian-jia-da-nu-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为什么不能承认,孩子不给父母养老,完全是父母的问题呢?

实际上没有几个独生子女不给父母养老,而多子女家庭没孩子给养老的老人一抓一大把。一旦父母偏心,那晚年必然下场凄凉。

偏心的父母,他们教给孩子的第一课,叫自私。

父母越偏心,被偏爱的孩子就越自私。因为不管他做什么,另一个孩子都必须让着他。他欺负对方,根本不会收到批评,反而得到利益和赞美。这个孩子发现,他越自私,得到的东西越多。

等他长大了,他就会把这份自私原封不动回报给父母。他从父母这里拿走全部的钱,榨干父母的一切,然后拒绝给父母养老。可笑的是,他即使这么做了,父母也愿意把钱给他,然后要求那个不被偏爱的孩子养老。

刚开始这个孩子可能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而照顾父母,但是最终她会被那个自私的孩子赶走的。因为那个自私的孩子怕她把父母哄高兴了,拿了父母的钱。况且人不是傻子,几次操作下来,心灰意冷的她自然就跑了。

独生子女家庭,直接杜绝了父母偏心的可能性。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对孩子无条件付出,换来的就是孩子对父母无条件付出。

孩子自私,那是因为父母自私,上梁不正下梁歪,和生几个压根没什么关系。别自欺欺人了好吗?




                 

相关话题

  孩子问:妈妈,我想把压岁钱变更多,怎么办? 
  父母怎么做才能使孩子听话不顶嘴呢? 
  外婆快去世了,我却没有感到伤心,反而很平静。我的良心是不是应该受到谴责? 
  那些拼命要生儿子结果却没生出儿子(或儿子早夭)的家庭,后来因为没有儿子而遭遇了哪些困难? 
  孕期你都遇到过哪些麻烦事? 
  岳母说话特别不招人待见怎么办? 
  如何看待江苏一独居老人被居委会照顾16年,去世后竟冒出4个子女争遗产?老人遗产应该如何处置? 
  为何只见「中国大妈」不见「中国大爷」? 
  老婆的奶奶去世了,岳父要求媳妇和我一起回去奔丧,不回去合适吗? 
  父母把孩子的《火影忍者》手办送人,孩子把父亲的茅台倒掉,父子二人反目成仇,如何看待这件事?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张坤、葛兰、刘彦春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在这波大跌中亏掉20%,他们的能力是否言过其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图书馆里把iPad配键盘当电脑用的人?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