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知乎上都吹捧独生子女的好处? 第4页

                 

user avatar   wu-xiao-s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独生女,我老公非独,作为两者都有深切体验的来举几个栗子吧。


先举两个上一代的栗子,第一个是我爸这边,

我爷爷,生了两个儿子,去年做个小手术,术前医生找家属谈话+签字,巴拉巴拉说了半天,我大伯光坐着不说话不签字,我跟我爹说你签,我爹签了。

因为手术是请的上海专家来做的,需要现场给一笔专家费,医生术前才跟我们说,爷爷进手术室我带着我爹去银行取钱,大伯坐手术室门口不动。

手术之后,我帮爷爷请护工,我找院长谈报销问题(新手术,理论上医保不报销,但是因为是市里第一例,破例),我给爷爷买这买那跑前跑后,我每天去和我爷爷聊天陪他吃饭,爷爷出院我去结账接爷爷回家……

手术住院等等的费用是爷爷自己出的,没用我家和大伯家一分钱,我自己开店时间比较自由所以都是我跑前跑后,我堂姐堂姐夫因为工作忙就去看了一下。我大伯呢确实就手术那天出现了一下,但是作为大儿子当天其实他也带了铺盖准备陪床的,考虑到他压根不会照顾人,另外爷爷只是微创手术能自理而且请了有经验的护工,所以把他赶回去了。

平常爷爷对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女基本一碗水端平,但是大伯家比较……emmmmm,总觉得爷爷帮我们干活多,所以很少叫爷爷吃饭,我妈基本每天都会叫爷爷吃饭所以爷爷平常也经常在我家吃,后来爷爷有顾虑索性一个人在老房子做饭一个人吃了。

我想,如果爷爷只有一个儿子,那他就不用辛辛苦苦给两个儿子都盖房自己却只能住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如果他只有一个儿子大概每天就能住在新房子里和儿子孙女一起吃饭……并不是我爸和我大伯不孝顺不管我爷爷,有多重因素,而且非独就会有比较,做得多了做得少了都会有人心里不开心会说闲话。

当然,只有一个儿子但是不管老人的也很多,只是说非独并不一定就真的好,独生子女也不是一定没法照顾,毕竟爷爷两次住院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在忙。


第二个栗子说我妈这头,

我妈兄弟姐妹3个,但是因为我外婆家3代都没男丁都是招的女婿所以我舅这根独苗被宠得没边,后来我姨和我舅闹掰了,我妈一开始还想调和矛盾后来夹在中间两边不是人,而我外公因为子女的矛盾也是各种无奈,我舅脾气贼差家里也是一地鸡毛对外公自然也没女儿那么上心,日常照顾基本都是我妈和我姨出面。当然我妈和我姨也很拎得清没有伏地魔或者拿小家补贴娘家这种事。

优点当然也有,因为都在一处互相之间还是会有帮扶的,我舅和我姨都很疼我,有什么好吃的也会给我捎过来……


再说说我这辈,也举个栗子 ,

我是独生女,我爹每次不舒服,他不跟我妈说,都跟我说,然后我就带他去医院……

我老公非独,我公公婆婆有小不舒服,一般也不说。上次婆婆眼睛实在不舒服我小叔子带去医院了,做了个小手术,我们在外地做完才知道的。因为婆婆在给小叔子带孩子,手术也没要我们的钱。


再再举个栗子 ,

我结婚4年未孕,我爹妈简直急得要秃头,整晚整晚睡不着觉,而我婆婆在给小叔子家带娃,最多跟我老公提一句要不要去医院检查。我非常感谢我小叔子早生了娃带走了我的很多压力,而因为婆婆给小叔子带娃我也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让我妈照顾我月子不用顾虑我婆婆的意愿。

因为平常生活离我家近,我爸妈已经在考虑如果我生完公婆过来看望我要怎么住的问题,我说他们不会来的,小叔子生了娃就没去看望,后来弟媳工作才去带娃的。我爸妈表示生了孩子怎么可能不来,虽然不近但也就2小时高铁。而我考虑的是如果公婆在我生完就来看望,那弟媳知道了会不会不开心……



看明白了吗?我作为独生女享受好处的时候我确实觉得独生女非常好,而作为非独家属享受非独好处的时候我觉得非独也挺好。

当然总体来说我本人还是觉得独生子女好处更多。毕竟在我看来,我老公和小叔子都是因为找了温柔善良家庭条件尚可从小被爱包围着长大的独生女所以免了很多家庭鸡飞狗跳鸡飞蛋打的各种矛盾,没有彩礼纠纷也不在乎家产(本来也没有)也不会有补贴娘家伏地魔之类奇葩事,兄弟两个小家都很独立和谐,偶尔见面也都很客气。


user avatar   tian-cai-gua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导致育儿成本极速加剧,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阶层逐步固化。

独生子女好和反婚反育好本质上是同一回事,都是对阶层固化的反抗,只不过是同一代人反抗阶层固化的不同阶段。说独生子女好的,都是自己是独生子女或者周围大规模是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年代的人,也就是8090后。而反抗结婚生育的恰好也是这群人。

为何?托马斯皮凯蒂在他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中提出了一个简单但是重要的公式

当资本收益率大于人口增长率的时候,贫富差距会迅速扩大。并且,由于资本收益率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率,因此依靠劳动不能致富。

具体的说,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经济增长高速增长的一代,是吃到了经济增长红利的人。因为改革开放前私人几乎不掌握什么资本,因此资本在划分整个社会阶级的贫富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如今天这样显著。普通劳动者通过劳动和经营可以获取大量的财富,因此8090的父母5060一代总是告诉你“勤劳可以致富,工作可以改变命运”确实是基于他们这代人的自身实践。

但是,正因他们这代人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了大量的资本,因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效应开始逐步显现。也就是8090所感受到的高房价,996,福报之类。

因此,也就回到了我们开头的问题,即育儿成本过大和阶层固化。因为5060这一代人分为了资本丰富和资本匮乏的两个群体(姑且作这样简单的划分),使得他们的子女8090后一代所获得的资源差别非常大,即使无权无势、仅仅是家里有几套房的年轻人可能就让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一辈子无法超越。而家里孩子多少又成了一个8090后能分得多少资源给自己下一代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个时代个人的优秀和劳动已经改变不了命运,因此所谓“凤凰男”,“伏弟魔”等群体被划分出来这样一种社会现象逐渐产生。2000年左右还有对“啃老一族”的批评,然而现在再也没有了,因为人们已经发现不啃老的年轻人都是活不下去的。甚至有鼓励年轻人“六个钱包”买房,这就是呼吁你啃老,而且要啃两代。同时,因为拆迁,分房,各种因为资本财富分配导致的家庭矛盾不断上演,不少大家庭因为财富的突然剧增而被瓦解的支离破碎。这些现象只会加剧8090一代对于亲戚这个群体的反感。而亲戚是怎么来的?就是上一代人的多个子女。

因此,8090后这一代是第一代普遍的,深刻的体会到家里孩子多少会给自己人生带来多大影响的人。包括他们从小得到教育,呵护,以及结婚生育等一系列人生阶段所能获得的资源,而这其实都是他们看在眼里自己将来要承担的育儿成本。

而上一代人,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和资本的普遍匮乏,育儿成本并不高,甚至只要多一个孩子成长为18岁的劳动力,家里的经济状况反而会大大改善——因为前文所提到的经济增长率高于资本收益率,使得劳动可以致富和改变命运,人口对于家庭而言仍然是收益大于产出的资源。而现在,人口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早已不再是资源,而是负担。

贫富差距扩大和阶层固化共同促成了婚育适龄人群对于子女数量的看法,获得少量资本的,有的害怕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有的害怕生多了会摊平每个孩子的资源。没获得资本的,自己活下去都费劲。

所以,鼓吹独生子女和不婚不育的,本质上都是一批人,也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


user avatar   jiang-jin-ke-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这就是真的,你往上推,

独生子女的父母是不是大部分都是城镇户口居民,很少有农民只生一个吧,

独生子女的父母因为只需要养一个而省下大部分精力工作,家庭条件也比非独生多的好吧

最最关键的就是,你父母的所有资产,记住,是所有,都是你的,没有任何其他人的争议

从小父母给你的关爱也是满分,不会分出一半给别人,不用小心翼翼,不用揣测父母心思,因为他们所有的爱,想给你也得给你,不想给你也得给你

人少,真的省太多事了

至于说老了孝敬父母是否会累?你搞明白遵守计划生育的家庭基本都是城镇职工,都是有五险的,根本就不需要你去贴补

至于坏处,完全没有。

我是独生,我老婆也是独生。

我们双方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现在已经有五套房子了(我三她二),马上就买第六套了,为什么普通职工会有这么多钱?因为不需要花太多钱养儿子啊,我们两家都只有一个,花费非常的少,省下钱来都买房子了。

彩礼给了多少,直接给我退了回来,还带回来同等的嫁妆,没有别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继承人,早晚都是我们的,现在两家好的像一家,逢年过节都是在一起过,一丁点矛盾都没有。

我和我老婆也是只生一个,优生优育,压力小,责任轻,孩子长大了压力还小,不会因为买不起房而娶不到媳妇,因为他一出生我们就有五套房子了,不是因为我们两家人优秀,而是因为我们生的够少。如果不是怕两家断子绝孙,连这一个我们都不想生。

人生就这么匆匆几十年,多为自己活,我们父母辈都看开了,现在两家老人闲的没事就组团出去旅游,孙子轮流看,等于是三家人看一个孩子。

这些待遇,你但凡有一个弟弟都不会有。

无论是男方的弟弟还是女方的弟弟,

除了麻烦就是无尽的麻烦。

我的表亲那边的表哥表弟,至今还在为买一套房努力着,媳妇也没娶,面上还算和气,实际上我表哥早就为父母不给他买第一套房而恨透了我表弟,我表弟年龄还小,但是我相信他再过个两三年,他同样会因为娶媳妇买房这个事恨透了我表哥。我表哥恨他弟弟这个事是我们喝酒的时候他喝醉了说出来的,懂的都懂。

至于女方那边有弟弟,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个知乎上的朋友们比我更懂。彩礼就不用打算拿回来了,还得防着老婆拿自己的钱去扶贫。

还有最好笑的一个案例,你们说兄弟姐妹多了以后会抢着孝敬老人?

我姥爷,去年刚走的,胃癌,就因为我妈那边几个大姨分摊费用的问题差点打起来,你多一点你就不乐意了,他多一点他就不乐意了,都是扯皮。最后我姥爷压根也没怎么治,直接走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小你的爱就平均分给了很多份,你不可能指望你的子女们每个都像独生子女那样拼尽全力去爱你吧,爱是相互的。

怎么说呢,无论从哪个方面,国家的计划生育的政策无形中让我吃了很多红利,我不用奋斗都已经直接站到了普通人奋斗一生的终点,五套房,哪怕知乎上人均百万你们也得且挣个十年吧,而我一天都不用奋斗,最可气的是我还不是富二代,家里也不富有,我跟我老婆仅仅就是吃了独生子女的红利,而我儿子,也会继续用这个红利传承下去。

还有一点,因为我们父母房子买的够早,都是在0几年的时候买的,十几年前了,现在都是学区房了。

这就是独生子女的好处,没必要让自己二十多三十岁就半条腿踏进坟墓了,后面几十年全部时间都活的为了孩子,老天让你来人世间走一遭,难道就是为了把你当成繁衍的工具吗?

————————————————————

不必吵,写这个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从下一代开始优生优育,多审视自己有没有生二胎的必要。所有对比仅针对于同等条件下的独生和非独生,你非要拿地主家的非独去对比普通工人的独生那是抬杠。



不要再纠结什么农村也有很多独生这类的回答了,我不会再回复了,统一回复:哪怕你是农村的独生,在同等条件下你肯定生活的也比你同村里的非独生活的好,这是总量的问题,一块蛋糕,无论大小,一个人分总比两个人或者三个人分来的多,农村的独生也绝对优于非独,还有一点,农村的独生有,但是按照比例比城市户口的还是少的多,压根没有可比性,你咨询任何一个计生委的人员都会给你这样一个肯定的答复,全国平均乡镇二胎比例远高于城市二胎,不是高一点,是远高于,这个问题就不要纠结了。

还有一点,我通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做分析,站父母角度你也不用回复了,对于投资人来说,在投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肯定是投的企业越多成功的概率也就相对越大,对父母来说,多养一个孩子他们不会多付出多少代价,但是对孩子来说,那就是直接一半资源的剥夺。

有的独生家庭没有买几套房子也不用反驳了,那你想一想你家都这个条件了,你如果还有个弟弟妹妹之类的,你能不能安全活到长大都是个问题。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在前面:

目前非独评论说自家养老轻松的,全部都是自家出点钱,兄弟姐妹出力照顾的,无一例外。

但是所有家里出力,兄弟姐妹出钱的人,都说养老很累,非独不如独生。

这两者的区别,无需赘言了。

—————————

非独攻击独生子女的,唯一的一点缺点就是养老了。

想反驳几点。

第一,觉得父母生病需要照顾,多子女家庭有轮换,不用那么辛苦地。

前提条件是,几个子女都在一个地方生活,且每个子女工作强度差不多,且每个子女都同样有心有分寸不存在偷懒心理,且每个子女的配偶人品都过关不太计较,否则不存在轮换的,只有在老家生活工作的那个孩子才能照顾。

不然呢?让其他孩子辞掉工作回老家照顾父母吗?

那种华为996的你让人怎么轮换?

还有的几兄弟姐妹,一个家庭和睦子女可以分出心思,一个家庭离婚扯皮等等每天自家事儿都忙不过来,怎么轮换?家里好一点、工作闲一点的大概率不好意思让家里差的、工作忙的轮换。不然忙的那个会想:我都这么忙了你还叫我去照顾父母,你那么闲你不能多照顾下吗?闲的那个会想:我闲我有罪吗?我闲我就该死吗?(有点类似于知乎之前的一个问题,两个孩子,一个本身成绩好,想父母花钱去夏令营冲一把top9,一个本身成绩差,父母想花钱让他学艺术上本科,而不是给钱给成绩好的孩子冲top9,成绩好的孩子深受伤害,觉得我成绩好我该死吗?以后我只会按照不超过弟弟的水平赡养你。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明,绝大部分人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自己多付出少得到而毫无芥蒂。)

而且现在社会,除非你本身就出生在一二线城市,否则大概率孩子不会留在老家工作生活,农村到十八线县城定居,十八线去二三线省会定居,二三线去北上广深定居。

父母真病了,谁留当地谁照顾,不在当地的那个人出钱。

那实际上在养老模式上,这和独生子女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个人照顾。


虽然说有的出钱有的出力,但是这个东西不好量化,假如一人出钱一人出力,久而久之有可能两人都有想法,都觉得不平衡。

出力那个可能觉得,我累死累活照顾父母,你就出点钱就可以逍遥快活了,凭啥?

出钱那个可能觉得,我出了这么多钱,你就平时照顾下父母,这钱也真好赚啊!我赚钱也很辛苦啊!我经济条件也一般啊!

除非出钱的那个经济条件特别好,可以全包父母的基本生活开支和医疗开支,以及以高于护工或住家保姆平均工资的价格(至少5000/月)给照顾的兄弟姐妹,否则后期都容易扯皮,自己不扯皮的配偶也可能扯皮啊。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没有这个经济条件啊!

而独生子女家庭,其实出钱的对象从兄弟姐妹转给了父母,因为少抚育一个孩子,父母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承担自己的晚年花销。


如果几个孩子都不在当地,那就更容易扯皮了,让父母去谁那里呢?那还有一种方案,就是父母每家呆几个月,在老大家三个月,在老二家三个月,大家轮流照顾,然后在谁家就谁负担开销。但是这样父母其实很受罪的。

人老了更加想要安稳和安定,没有人想像候鸟一样迁移,年纪大了也有自己的朋友伙伴,不想轻易离开和随便换地方。


有人又会说了,那独生子女不在当地的,怎么办?

独生子女不在当地发展的,父母年纪大了跟着走啊,孩子在省会就去省会,孩子在北上广深就在北上广深。我身边绝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

有钱的给父母在附近买个房子,没钱的租个房子。享受了父母所有的爱和资源,到了回报的时候也没什么好说的。而且这样还有个好处,有时候夫妻忙起来的时候可以让小孩去父母那里吃个饭再回家写作业。

综上所述,在父母日常照顾上,独生子女更有优势,也能给父母更好的照顾。


第二,父母真的老得动不了了瘫痪了,且子女都在一个地方发展(或者有孩子愿意辞职回来照顾),非独的照顾更有优势。

道理没错。

但是这是个不确定事项啊。

即你有可能遇上,也有可能遇不上。而且大概率遇不上。

以我家为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爷爷和外公均已去世,奶奶外婆健在。

因为爷爷过世是肝癌晚期,发病到去世约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确实父母很辛苦,但是想想这进程也就相当于拼多多一个项目的强度和时间,不是什么很崩溃不可接受的事儿。

我外公车祸,并发症去世,从车祸到过世不到两周,这两周父母也挺辛苦的,但是时间也很快。

奶奶外婆虽然年纪大了,80多岁,但是生活自理,平时如果需要去医院检查,父母请半天假就行了。

以我大学关系最好的七个朋友为例,只有一个妹子的外婆因为癌症让人照顾了半年,其他所有人均未遇见需要长期照料的情况。

我科室的同事,九个人,也只有一个人的奶奶长期看病需要接送照顾(陪着检查之类,不是不能自理的那种),其他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管在世还是过世,都不是特别需要专人照料的那种,用我们这土话,就是不磨人。

所以对于独生子女来说,风险是不确定的,且风险较小,但是收益确定。

对于非独来说,收益则是不确定的,但是在成长过程中资源的摊薄(即风险)是确定的。

那到底哪个更好呢?


而且,就算几个子女都在本地,你能保证几个子女都来照顾?很多老人一堆儿女,最后常伴床前的只有一个难道不是常态?




第三,很多人忽略了一点。

即绝大部分老人需要照顾的时候,已经七八十岁了,这个时候独生子女已经五十左右了,已经到了快退休的时候了。

即便不退休,在单位很多年,请个一两天假也不是什么事儿。而且这时候孙辈二十岁左右。

都可以用来照顾老人。

如果是老人需要长期卧床不离人的那种照顾,不管你有几个子女,都扛不住,都是坎。


user avatar   caimm88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说的有关生病的故事,我讲个真实的事情给你听。

我是独生女,几年前我妈中风了,我和老公陪住院,白天我陪,晚上他陪。当然很辛苦,毕竟只有我一个女儿没法排班。然后我妈用的进口药,一针八百,全自费我们付的。两周后我妈痊愈没有后遗症活蹦乱跳的出院了。

我妈对床有个老太太,九十二岁,生了十二个儿女,其中一个在外地,上海还有十一个。上午进来下午十一个全到了。开始在病房里吵谁陪住院的事。然后医生进来问要不要用进口药,又是一顿吵。然后其中有一个说“谁同意用自费药的谁给钱,反正我是没钱的!”瞬间安静了,然后就没人提这个事了。然后有关陪夜的事又吵了一架,最后定了谁陪,不陪的给陪的人补贴。

另外,我们虽然陪着,但是我力气小,我老公不方便,所以请了个护工,不是全职的,就是每天来两次次,帮着洗脸擦身什么的。

对床老太太也没请护工,三天后老太太都快臭了,医生怒了,然后才请了一个擦身的,为了护工的钱,陪着的那位在走廊里拿着手机跟人吵了一下午。

虽然老太太定了有人陪,但是白天陪的人经常看不见人影,晚上陪的人一直在睡觉。白天老太太要去厕所,经常找不到人伺候,总是我和邻床陪床的阿姨扶她去,或者我妈的护工正好在让她帮忙抱着去。

晚上的话,老太太喊厕所总是没人应,反倒是我老公或者邻床的大叔会被喊醒,然后谁醒了就抱老太太去厕所(还好是92岁的老太太)

我妈活蹦乱跳的准备出院的时候,老太太拉着我和我老公的手,泪眼汪汪的和我妈说:你的女儿女婿孝顺啊!

………………

所以,有没有人养老,和生了几个孩子有什么关系呢?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都等着继承家产了吧。

好个鬼噢,连个兄弟姐妹都没有。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重男轻女的消除与独生子女有关,但不是关键。

中国女性争夺权利最主要靠的就是女性自己。

其次是中国的法制与治安建设。

计划生育反而一度使女孩地位极度下滑(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生育前可没那么多对女婴进行溺杀。男女出生人口也达到了正常的103:100。)

农业社会重男轻女,是正常的。因为在农业社会,女性在农业生产方面远远比不过男性,武力守护财产方面更远远比不过男性。(没有男性家庭的会被亲属吃绝户。不仅仅是东方,西方的某些时期的继承法也是如此。比如《傲慢与偏见》)

但是在现代社会,女性可以自己工作生产,不需要依赖男性也能过的很好。武力方面的弱势也被法制与治安所压制。

如果女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必须要依赖男性才能生存,就算彩礼高达百万,也不过是其弟弟的敛财工具,是其丈夫的生育工具。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屁股决定脑袋。


user avatar   guujiandongl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知乎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你让他们吹捧非独生子女的好处,他们也说不出来啊。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透着一股邪乎味儿,怎么看怎么危险啊……

建议专业机构给予支援。




                 

相关话题

  表弟声称「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爷爷和父亲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为什么现在的混蛋家长越来越多了? 
  你的父母有哪些令人窒息的操作? 
  亲生母亲嫉妒女儿的心理是什么? 
  2020 年中国「一人户」家庭数量超 1.25 亿,为何规模如此庞大?将为经济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52%的子女屏蔽父母朋友圈? 
  全家都是博士是种怎样的体验? 
  感觉没亲情的富亲戚是否还有必要来往? 
  请问大家都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最好看吗? 
  学生的成就和邻居有关系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张坤、葛兰、刘彦春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在这波大跌中亏掉20%,他们的能力是否言过其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图书馆里把iPad配键盘当电脑用的人?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