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意图,短期是拿到土地指标,减少行政成本。
长期是集中土地,农民出租土地,土地集中经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效率。搞大农场。
代价是牺牲农民利益,大拆大建。
农民花掉积蓄上楼以后,生活品质有得有失,失去院子,但是能有更好的配套。
但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不方便,会有更多的人放弃耕种,把土地租出去。
这里隐含了几个严重的问题。
一是空出来的土地指标,不一定能变现,一个地方搞土地值钱,各地都搞,都想把用地指标卖给青岛,而青岛自己也搞,青岛不缺地。
穷的地方拿到地,不容易变现。而造楼也是要成本的。穷地方会立即出现危机。
尤其在先拆后建的基层运动式冒进下,容易引发大问题。
二失业和贫困的问题。
现在还不能进城的,在城里生存是有些问题的。
集中居住,花掉积蓄,土地租出去,而这些人缺乏社会保障。他们没有退休金。
农田集中了,需要很少的劳动力操纵机械。其他人就业就有问题了。
没有就业机会,他们靠租金活不下去,社保不覆盖,就要依赖城市打工的亲属。人为制造失业和贫困。
三是缓冲区消失的问题
农村看家是城市农民工的退路,今年疫情,没活干就在家吃,家里有房有粮,少挣钱也饿不死。
这个缓冲区可以抗经济危机。大规模失业能维持基本的社会稳定。
并村,农业生产农场化。退路就没有了,父母没钱没社保没工作没收入,全家依赖打工的子女,抗风险能力很低。
有经济危机,政府就得发救济,把所有农民工纳入低保,保证城市的治安。否则也会出大乱子。
我是山东曲阜人,离曲阜高铁站不到十里路。真的是十八线小县城的农村人,俺是不懂那些有的没的,也不懂为啥被知乎上这么多不相关的人批判,给我的感觉就是城市人认为农民最好只种地,农民工被怎么看待咱也不说了。反正我们村全拆了,没见几个不愿意的,附近没楼的村还羡慕我们。
我们又不是把自己当城市人,搬楼里又不是不种地,换个住的地方,一样过日子,东西都放在车库或者储藏室里,一样种地,虽然种地不挣钱。真的干净很多,而且解决了很多问题。
说说我们村,比较大,700多户,开始没有全拆,建了5期楼房,提前入住的都是花了钱的,老家拆了,花10-20万住进楼里,120平上下。后来全村拆了,楼里住不下,村里就提供住房或者给租房的钱,说是给一大一小(120平+60平),另外给10万块钱,之前提前住进楼里的人,钱全退,再按一样的标准来,但是这两三年没见动静。我们这儿另一个村钱补的多点,老村离我们十几公里,年前就准备在我们村的小区旁边盖楼,盖完他们村的再盖我们村的,因为疫情问题暂停了,估计又得等两年。
再以我们家为例,没什么钱,父亲建筑工,原来常年在外打工,比我挣的多,母亲在菜市场打工也就挣点零花,我原来在南京卖教辅资料,没什么钱。种地真的不挣钱啊!每次农忙我爸还得从外地回家,来回路费加上误工费,每次农忙都得好几天,种地成本又高。2015年村里四期的时候花16万买了楼住进来,房子120平,车库25平另外又花5万买的,我不知道那时候算什么政策,反正住进来了,我也回家在附近工厂上班,现在每月才4000多。住进楼房明显干净多了,住的也舒服,老家冬天真的是太冷了!楼下有免费车位停车,车库放东西、电动车等。头两年还在种地,现在给我家一家子的一位大哥种了(年龄和我父母一样大)。今年疫情都在家,当时村里控制挺严格,不许出入,买东西门口的大小超市供货,严格按楼号来,三天买一次,村里安排志愿者送货,现在我爸我妈干劳务,我正常上班,反正我们自己都觉得住的挺舒服,房子这5年也没问题,我们父辈大多是泥瓦匠农民工,房子咋样还是有数的。
住进楼里确实方便管理,而且不是城市那种冷漠的楼房,邻居大部分都是熟悉的。该种地种地,该上班上班。门口现在啥都有,比原来方便太多了,交通也比原来好,车也有地方停。没拆的村现在是真不愿意去,因为路都是原来留下的,就算修了水泥路也太窄,现在车又多,本村的也只能靠院墙停车,真心不好过去。俺也挣不来大钱儿,吃不了苦,这样过就挺好的。
因为制海权在英国手里,人家在海岸线想打哪打哪,大青果只能被动设防,囿于清军体制和交通条件,根本追不上英军,面对不断上升的军费,道光觉得还是赔款更划算。PS:大青果一鸦赔款1470万两,军费花了3000万两,其中1000万两被吃空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