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华为被打倒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第2页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为倒了也没什么,不过就是接着贸工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呗……高通、联发科的芯片继续用,什么价格、给不给看人家脸色。

普通手机消费者可能并没有什么影响,你还是能够买到1999的性价比手机。从业者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国内再也不需要这么多高端码农、芯片工程师、通信工程师了。大量优秀的人才,都会流往国外,挤破头去当帝国主义的超级蛊王。

通信、安防都交出去,再把思科、爱立信、诺基亚请回来,当爹供起来,市场换技术,请人家入股,请人家来打造中国的通信网络,中外合作,赚自己老百姓的钱,三七分账。不过就是“遭二茬罪,受二茬苦呗”。

华为倒了其实真的没什么,一个民营企业罢了,代表不了国家。我们还有小米、OPPO、VIVO、联想、一加、那么多优秀的民族品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大家用着价廉物美的高通、联发科芯片,再也不用浪费钱去挖沙子炼丹,其乐融融。组装不丢人,那叫“国际化”,几大资本主义强国伺候我一个,这点福气还小吗?

最大的影响是,如果华为垮了,短时间内不会有另外一个华为出现,甚至再也不可能有华为出现了。

华为如果垮了,就代表中国争夺高端产业链的努力失败,代表中国争夺5G标准话语权的努力失败。代表整个时代的失败。

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技术战,输了,都是要“割地赔款”的,投降并不会让对方收手,它会彻底消除你的威胁。它不但要消灭这个公司,还要肢解、掌控这个产业,让你曾经的“民族骄傲”,成为他们的狗。

所以如果华为倒了,输的就不只是华为,而是我们几十年来发展的所有成果。


user avatar   li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就意味着,在全球商业链条中,中国企业不可能再成为白领了。

高通凭什么全球针对手机的销售,直接抽取一定的点数?

  • 是因为高通的芯片值钱嘛?其实高通收取的费用和芯片的售价是两码事,是根据你的销售额收的。
  • 是因为使用了高通的产品吗?其实就是用 MTK 的芯片,这笔钱也是要收的。
  • 是因为创新需要大量的金钱吗?其实 ARM 的收费比高通便宜太多,创新也没有停止。

高通的收费,本质上,和他提供的商品,服务和技术都没啥关系。只是因为美国设计了全球的知识产权收费体系。而这个体系里,就是有一个白领的位置,规则允许他躺赚。

所谓“一流的企业定标准”,在 50 年代美国跨国公司横行的时候,或者 80 年代日本出口统治全球商业的时候,其实都是不存在的

自由贸易的规则下,美国决定性的败给了日本之后,他们设计了一套不能再被打败的新规则 - 即全球知识产权收费体系。在这个规则下,一流的企业,才定标准。

美国用全球的政治军事影响力保障这些企业收费。其实,这种按照销售额抽点的规则,更像是全球征税。

美国辛辛苦苦的设计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而且辛辛苦苦的把美国企业放在产业链的最顶端,用军力和外交确保他们能全球征税。。。

结果,突然,华为理论上也可以全球征税了。。。

自己坐在特权的位置上,设计了个上阶级跃升的阶梯。本意,只是忽悠蓝领好好工作的。。。结果有人竟然爬上来了。。。恼羞成怒之下,肯定是要全面反攻倒算爬上来的整个过程。

你能理解这种心情,你就能理解美国为何如此针对华为。


user avatar   addfds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講白了,美國現在會發起貿易戰,無非就是看準大陸正在產業升級,還處在轉型過程中的陣痛期,這個時機點是大陸產業最脆弱的時候,低端製造業外移,開始往中高端製造業前進,這個時間點最缺資本和技術,很多國家就是這一步跨不過去,陷在中等收入陷阱停滯住了。

台灣過往也有這段時期,就是80年代到90年初這段時期,這個時候低端製造業開始外移,當時有電子產業接棒,整個社會的就業人口由電子業承接住,台灣也順利跨過中等收入的門檻,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台積電也是這個時期由政府補助誕生的。

1970年代台灣製造業還多是靠工人沒日沒夜的加班,工傷也得忍著去工廠上班,當年政府進行產業升級計畫時還被批評浪費錢。

90年代初的台灣電子產業有多賺,當年在台積電擔任作業員的人,有拿到員工分紅股票的人,在2000年初基本己經可以退休當包租公或包租婆了,甚至連在台積電裡面掃地的阿婆,年收入都有六、七十萬台幣,當年的口號就是進竹科工作十年內就可以提早退休,這一點都不誇張,當年竹科工程師靠著股票分紅,年收入破百萬台幣的比比皆是,年收入沒到百萬的都不敢去參與大學同學會了。竹科這一帶的物價連年漲,只比台北市的物價低一點,因為竹科工程師太有錢了,漲的那點物價根本不看在眼裡,房子和進口車都是公司員工一起去團購的。員工停車場裡面停滿雙B進口車。這是在1970年代還在低端製造業的工人無法想像的事情。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涓滴效應,竹科的工程師就是涓滴效應的上層,把水份往下滴給台灣各產業員工,帶動收入增長。

當年不止台積電一家公司,有數十家電子企業帶領台灣的所有人的收入往上衝,你們現在看到台灣人均收入高那是因為連續兩段經濟高速成長期(傳產->電子產業)成就出來的。

大陸現在傳產己經到一個階段了,需要新的高端領域來承接就業人口,帶動所有人的收入往上拉,美國會打擊華為無非就是他技術己經衝的很前面罷了,華為倒了就是找下一家公司麻煩,直到大陸所有科技公司都倒閉美國才會停手。

至於你們那邊還在批評華為的人,我說的難聽點,就是把自己人生不如意往華為上面罵罷了,認為華為倒了,自己心裡舒服就好,至於往有沒有機會參與到產業升級的紅利他們不管,他們眼界讓他們看不到遠方,只看到自己眼前不如意,也決定他們只能靠那點點技能混口飯吃。

========================================

避免我口說無憑,貼一條老新聞給你們看看當年竹科工程師賺錢到什麼程度,這新聞是2003年的,當年買房子都是這種工薪階級的竹科工程師去下訂的,有趕上那波的,基本上現在生活都不會太差

===============================

下面有人提到華為996的事情,我貼一條幾年前台積電拚製程領先,搞出一個夜鷹計畫的事

台積電在那個時候還不是市場的領先者,都要拚成這樣才有辦法擊敗其他競爭對手了,其他公司也不會好到那去,我蠻好奇你們心中認為的科技業就要像google或MS那種少加班,工作環境一級棒,各種設備任你玩?現實中的科技業大多都是加班加到你想吐,就算台灣的科技業大多也是加班到吐的那種,聯發科也是一樣,加班到凌晨的也常聽到,錢和工時你只能選一種,就看你要錢多工時多,還是錢少工時少罷了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美国只打击华为一个企业,从中国的角度看那么没有很大影响。

华为手机没有了,有OV小米一加,海思麒麟没有了,有紫光展讯

鲲鹏没有了,重点部门本来也不用,有神威。

基站方面有中兴

华为的员工会到这些企业去,华为的专利这些企业买下,市场还是这么大市场,只是品牌从华为换一个品牌。

华为的产业链无非给中兴,小米,OV一加供货,甚至深圳房价都不会降多少。


但是,2019年,美国打击的不止华为。大疆,商汤这些企业都在名单。

就是说华为倒了,这些企业也会一个一个被定点清除,只要美国愿意。

这不是对华为的战争,而是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战争。华为只是第一个目标。


从美国司法部长的发言看,虽然是美国人整的华为,但是背后可能不止美国人,这个司法部长电信业多年,爱立信利益相关。他把5G的忽悠到了非常高的高度,然后华为这个5G先锋就第一个被打击。

此外,中国企业掌握通讯节点,美国是不放心的,整中兴的借口简直荒谬,但是美国就是做了,控制住中兴,通信就安全了。

华为不被控制,就狠狠打击。


所以,中国不会让华为被打倒,现在各地都在推进5G网络建设。华为的基本盘不会动。手机市场国际市场本来就被疫情打击,没有GMS也不能卖多少。国内会有一个大增长,足以在二三季度推动华为手机大发展。

所以2020年华为不会有任何问题,反而还会发展的更好。


2020年以后,要看美国的形势,如果特朗普下台,中美关系缓和,对华为的制裁会不了了之。华为国内优势稳固,国外会收复失地。

这个概率比较大。因为华为给美国公司赚太多钱了,它们会给政府压力,一次次放松管制,审批通过。

华为会发展的更好。


如果特朗普当选,鹰派得势,中美对抗加剧,华为就是被制裁的很死。那华为也不会倒。

华为2011年才开始正八景做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做的更晚。

华为转个行业毫无问题。不用美国技术的行业多了。


华为可以把被美国限制的业务降低比例,发展美国无法限制的新领域,譬如企业网的软件和服务。用Linux。华为也不会死。而是拓展出新的业务。

甚至华为可以用国产芯片,国产半导体工业,做一套产业链服务行业和政府机构。美国限制不死华为。


华为真正的危险是任总年龄大了。如果任总不掌舵,谁能开好华为的船,谁当船长。


user avatar   hou-tian-zao-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额……对中兴的罚款都能类比到《辛丑条约》我也是醉了。

照你这么说,欧盟对谷歌、脸书、苹果好几百亿美元的罚款,这简直是现代版的八国联军侵美啊。

美国在这件事上耍流氓是没错,但是为了博眼球一个劲地挑唆可真是得了苹果新闻的真传。

少点这种垃圾级别的生搬硬套,对振兴中华还能起点作用。

说回正题,华为在某次战斗中被打败是有可能的,但是长期来看被打倒不太可能,只要没有被消灭,就永远有机会。

建国以来我们就没消停过啊,又是封锁又是打压,不都过来了么……华为公司本身也不是安安稳稳过来的,哪次突破不是惊心动魄?况且现在不光是华为,国家本身也在设法助力。

真正的民族自信,是遇到困难还能从容不迫地淡然处之,永远存有对未来的希望,而不是哭爹喊娘翻旧账。


user avatar   daruq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菊厂封印的无数自愿996的人会冲出来和我们抢饭碗。

今天支持华为,明天安心摸鱼d(ŐдŐ๑)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为的技术、市场与应用,丝毫不值一提。

国家这次要拼尽全力保的不是华为,而是全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上进心。

这个上进心,不能让一群不思进取的懒汉,合伙起来整死了,必须要给上进心一个说法,不然未来的中国就重回鸦片战争以后的万马齐喑了。

从回复的质量看,美国可以对中国放心的,中国还会从内部出问题。


user avatar   hai-gui-xian-sheng-7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大家悲观情绪蔓延,我聊点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给大家打打气。

前几天业内某博主发博说他和黄奇帆老爷子打电话,关于华为一事进行了深度沟通,其中提到一句“中美人才储备已经拉开差距了“。我看很多人对这点表示质疑。

我来聊几点我的所见所闻。

先说点CS/EE学术界的情况。几个最热最前沿的方向,AI/CV/CG/DM/NLP/大数据/边缘计算等等,各种国际顶级会议顶级期刊的文章,共同作者里如果没有出现汉语拼音名字(xx Wang, xx Zhang, xx Liu之类的),我反而会感觉有点怪,“我擦,这篇文章居然一个中国作者都没有?” 以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 2019为例。录取发表论文,如果按科研机构所在地理位置分,中国39%,US25%。如果要按第一作者的国籍分,中国科研人员基本快要一统江湖了。比如会议的三大奖项:最佳论文,最佳学生论文,经典论文奖,虽然第一作者分别来自CMU,UCSB,大S,但其实都是中国人。很夸张对吧?(写到这儿可能有人猜到我的学术领域了,哈哈,不是,猜错了)北美甚至全球高校CS/EE方向的老板们,我估计是第一批强烈感受到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强势崛起的群体,可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某T大学生吹嘘他们撑起了北美科研的半边天,这玩笑一半是真的。

再简单说说美国理工科人才现状。美国最优秀的学生可是极少学理工科专业的。这些最聪明的大脑们对医生、律师、金融这三个职业趋之若鹜,因为收入高,体面,社会地位高。这三个职业就像黑洞一样年复一年的疯狂吸收全美最聪明的大脑。不仅是人才,这三个产业像巨大的毒瘤一样寄生在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相关的内容网上文章特别多,感兴趣自己去翻来看。造成的结果就是本土理工科人才奇缺,高校研究生院一水的中国人,印度人,东欧人,甚至一个组老板加学生全是中国人用普通话开组会的情况我见过好几个了。借鸡下蛋,咳。

有人问那这不说明中国优秀人才严重流失吗?还真没你想的那么严重。这个和时代背景有关了。80后90后这批新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嘛,绝大多数都是养不家的,咳咳。新一代除了工资金额的绝对高低,精神需求可比老一代丰富的多,比如职业前景天花板(这个在北美华人拼不过白人、印度人就是事实),visa和身份问题受制于雇主,好山好水好寂寞,火锅夜店ktv,另外我个人是特别闻不惯北美大城市满大街的叶子味的,闻着就特别想吐。。。特别是独生子们,如果没有什么必须长留北美的理由,很多都是打的干几年就回国的主意。百善孝为先,父母老了,总得有人管不是。还有,咱建国不也在努力在加油吗?

再者,其实还真不是最优秀的人才都选择出国深造了。

关于出国深造这个事吧,其实对中国名校本科毕业生来说大多是一个综合因素的考虑而不是能力问题。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情况不同,价值观世界观不同,人生规划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举个栗子,本科期间和我一起创业的几个小伙伴(这项目毕业就黄了233)。一个本科毕业后直接去了华为,现在是某部门小老板。一个毕业后国内读研,现在是字节某部门小老板。一个毕业后美国深造,现在在谷歌刨食。一个毕业后去了欧洲深造,现在加盟了国内某头部机器人公司。他们谁比谁优秀呢?大家都很牛而且还很年轻。根本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所谓,哎呀,美国每年把中国最优秀的理工科学生都掐尖了,咱们科技上怎么可能赢得过他们啊?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哈。

国家产业升级的目的就是让本土聪明的大脑们能够在全球赚取大量财富,然后通过服务业等形式再分配给没有那么聪明的普通低技能劳动者们,大家一起吃肉。美国洗碗工赚取数倍于中国洗碗工的工资,开肌肉车住大house,可不是因为他们洗碗洗的好,本质上是分到了美国高附加值产业从全球吸收的财富。

所以啊,大家沉住气,把眼前的困难放到更宽广的历史尺度上去看,五年,十年,无论是华为的困难还是半导体加工的困难,不过是必经的一些波折罢了。咱们国家只是起步晚,底子薄,可人才储备这块咱们可是一点不弱,希望在未来。还有啊,这可是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怎么可能几个月就见分晓呢?对吧?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听国家的指挥别瞎捣乱,做好分内事,早晚带你们飞。


===========正文完===============


重要补丁1:本文在微博上发出后引起了各国各领域知识分子们的积极反响,其中还不乏大佬。看来,关于人才储备和借鸡下蛋这事,远不止CS/EE领域,也远不止北美高校。贴几个截图再给大家打打气。

*补丁中的补丁:港校研究生院借鸡生蛋已经很多很多年了。。。。


重要补丁2:关于基础学科。第一,中国推行包括强基计划在内的很多政策,举国上下都在重视这个事,越基础起效越慢,有点耐心。第二,北美的本土理工科人才荒,当然也包括基础学科。第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大多离产业商用非常遥远,五年,十年,甚至永远不会商用。第四,科学家们赚的是reputation,越牛的学者,搞出越牛的基础科学突破,就越愿意和全球越多的人分享他的成果,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而不是为某一国独享。所以基础学科科研实力对大国间的民用科技博弈远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立竿见影的影响。


所以还是那句话,这可是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沉住气,沉住气。


user avatar   liu-ye-a-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为被打倒,有可能会使我们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与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重振美国工业战略有着直接的关联。下面是我的详细分析,看完自然就懂了懂王的战略。

01前言

为什么美国必须绞杀华为?失去华为意味着我们将失去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华为的通信设备不能安装后门,导致美国情报部门无法再监听全世界;也有人说是因为华为的研发领先,威胁到了美国的科技霸权。这些说法都对,但还并不是最关键的核心。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美国为什么要如此锲而不舍的绞杀华为,背后深层次的动机,究竟是因为什么?放在这里也是同样的问题,失去了华为,我们将失去什么?

02 让美国再次伟大

2016年11月9日,美国迎来了百年以来的至暗之日,这一天房地产商特朗普当选美国第58任总统。特朗普竞选的口号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这句话击中了无数美国人脆弱的小心脏,很明显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美国已经不再伟大,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下一组数据对比:

在二战结束之后的195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全世界占比一度曾经超过55%,那时候是美国的黄金时代。在整个60、70年代,虽然战后的欧洲,亚洲都开始快速发展,但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依旧占到了全世界的40%以上,事实上6、70年代是美国人民最幸福的日子,经济增长,物质丰富,贫富差距最小。美国到现在还有很多老年人怀念那个时代,而且他们认为他们的子孙辈的生活是在逐渐走下坡路,难再有往日荣光了。

他们的感觉和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值走势是相符的,早在十年之前的2011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只有2.4万亿美元,而这一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为2.9万亿美元,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家。

那一年距中国入世只有十年,在十年间美国大量的跨国企业将工厂搬离美国,以降低生产成本,而在生产成本中,所有跨国公司达成的共识就是美国的人工成本太高了。伴随而来的就是美国过去数量最大的中产阶级——产业工人大量失去了工作岗位,生活质量下滑,从骄傲的中产阶级跌落下来。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毫无从政经验的特朗普第一次参选就喊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竞选口号,正是这一句: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直指人心,击中了美国人的软肋,曾经的产业工人,如今失落的失业者,统统将票投给了特朗普,这句话带给了他们希望。

而特朗普的竞选主张,更是切中要害,他提出了要让美国再工业化,让制造业回流,让工作岗位重新回到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


03 回不去的从前

特朗普甫一就任,就开始张罗让美国的跨国企业们把工厂迁回美国去,跨国企业的CEO们,表面上都纷纷点头同意,实际上却按兵不动,特朗普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最后找到了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开拓者——苹果公司,苹果的CEO库克再次点头同意,然后他又转告了自己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郭台铭积极响应了特朗普的号召。

2017年7月26日,特朗普亲自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富士康将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液晶面板工厂,该工程可创造13000个就业机会。郭台铭说干就干,第二年的6月28日,特朗普亲自出席了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的建厂仪式,并和郭台铭一起铲了第一锹土。不仅如此,特朗普还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个投资100亿美元的项目对美国有多重要呢?当时为了鼓励富士康的建厂计划,威斯康辛州还为富士康提供了总额高达45亿美元的纳税人补贴,就是指望这个工厂能为当地带来13000个就业岗位,但是很快一晃一年多之后,富士康将原本说好的1.3万人的招聘规模缩减到了5200人,而实际上在2018年,富士康真正招聘的只有156个。

这就是大忽悠碰上了老忽悠,一顿忽悠之后还是原复原。而让富士康没法履行承诺的真正原因,郭台铭算过一笔账,富士康在美国建厂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富士康直接在美国本土生产液晶电视面板的成本比在亚洲地区生产、再把成品运至美国的成本还要高得多,因此富士康砍掉了原本在美国招聘1.3万名工人的计划,改为主要招聘研发和设计人员,其次才是制造工人。而实际到了最后,虽然也招了100多个人,但啥也没干,在2019年3月11日,富士康正式提出要修改建厂计划,之后便一改再改,到现在实际处于烂尾状态。

那一天特朗普在白宫召开记者招待会,CNN的记者提问:第八大奇迹……,还没来得及说完,特朗普打断了他的提问:Fake news,next。当天晚上特朗普打开日记本,只写了三个字:娘希匹。


04 谁能让美国再次伟大

特朗普为了让制造业回流,也是煞费苦心。先后打了一套连环拳,先是推进减税,然后又喊出了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紧接着又对世界工厂的中国展开了最大规模的贸易站,一通王八拳连打带哄下来,制造业回流的效果依然很不理想。没有人愿意在美国开新工厂。

怎样才能让制造业回流?只要让美国重新燃起工业帝国的雄风,美国自然就能够再次伟大。可是要让制造业回流,最大的障碍到底是什么呢?

特朗普的前任,奥巴马在退休之后,监制了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用最朴实无华的电影给了特朗普一个答案,一个中国老板在美国开工厂是多么的不容易,最不容易的就是人工成本太高,还有工会捣乱。

在工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能源,人工,除此之外还有技术,政策等,但是我们对比一下中国和美国,就会发现其实在土地和能源上,我们并不占优势,土地就不说了,像石油,天然气,电力这些能源类的价格美国比中国还要低,在技术,和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我们跟美国比要明显的占劣势。

我们在生产要素中唯一占有较大优势的就是人工红利和全产业链集中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这也是最近几年很多人呼吁放开生育,避免过早进入老龄化,延续人口红利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一旦我们的人口红利结束,随着大量低成本的产业工人老去,我们的人工成本优势将随之消失,这很有可能会终结我们的世界工厂地位,到那时候,当下美国的困境就会成为我们的困境。

当然这只是我们刻舟求剑,用过去的经验在判断未来的问题。因为在这里我们忽视了生产要素中技术带来颠覆作用,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身处的社会,很可能就不需要多少产业工人,因为工业生产都将由机器来替代。过去这还是不可想象的事,但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一切都会变得触手可及。因为5G通信带来了三个最重要的信息基础:海量数据,高速运算,快速处理。这会极大的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当新一代的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新的工业形态就会诞生。

所以特朗普的答案,最后只能是依靠机器替代人工,才能让制造业回流。


05 输不起的科技战

但是对于中国而言,5G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两大产业为代表的科技竞争,也绝不能落后,否则今后百年很可能将会全面落后。

这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信息将会是未来的核心生产要素。相关技术就是生产力,掌握未来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就掌握了全面领先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我们目前在制造业上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全产业链集中带来的成本优势,二是人力成本优势。而这两大优势在下一代科技浪潮中会被全面瓦解。

第三,谁掌握了下一代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谁将重新定义世界工厂。如果美国领先,其在土地,能源,技术,政策和基础设施上的优势将会全面放大,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建立起制造产业集群,将不会再受到人力成本和工会的制约,24小时不间断生产,美国将会再次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而如果中国领先,将会形成高中低全产业链配套,加上中国巨大的人口所形成的庞大消费市场,将会催化新一代的信息化智能工业化加速进化,之后会快速迭代形成代差优势,完成世界工厂的全面升级,到那时美国要想再颠覆这一地位,只有等到下一次技术革命了。

华为的5g应用于自动采矿和工厂自动化生产已经有成功案例,将来从原料开采到加工,再到工业化生产,网络销售,机器配送这些很有可能都将大量实现自动化,人工优势会被技术优势颠覆,所以这一次中国正式将信息列入了生产要素,就是看到了未来竞争的核心。5g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将替代人工成本优势,这将决定未来百年谁能成为世界工厂。像印度,越南以及后来者想通过人工成本优势完成资本积累后进行产业升级在将来已经不可能了,没有人能干得过24小时不停的机器。

很明显,5G信息通信技术将带来的革命性的颠覆,美国也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要想让美国再次伟大,降人工成本已经不可能了,其他的生产要素能降的都已经降了,唯一的可能就是通过5G技术与人工智能的领先发展,让美国大规模建立起智能自动化工业生产的产业集群,直接去掉产业工人这一最大的掣肘因素,制造业回流就不会再是问题。

然而当美国审视自己的技术优势时,赫然发现人工智能还有领先优势,而5G却成了自己的短板,能建设5G通信网络的世界上只有4家公司,其中两家在欧洲,两家在中国,而技术最先进优势最大的就是中国华为。而且时不美待的是,随着2019年被定义为5G元年,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展开了5G网络建设计划的落地实施,这让美国如坐针毡。

终于,在2019年5月15号,特朗普签署一项紧急状态行政命令,禁止美国企业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随后,多家美企宣布中止为华为供应关键软件和零部件。


06 打不死的华为

美国上一次对一家企业实施国家打击,是针对中兴出台了实体管制清单,随后中兴瞬间休克,美国一击致命。这一次时间紧迫,他们对华为只是故技重施,但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在美国的打击之下,华为不但没倒下,甚至连负增长都没有出现。对很多人来说,肯定是大失所望的,我们来看看华为2019年的成绩单吧。

华为在2019年,全年营收高达8500亿元,同比增长18%,比预期的20%增速略微偏低。分项来看,华为智能手机销量2.4亿台,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华为平板首次超越苹果iPad,成为中国市场销量第一。5G基站出货量,华为也是排名世界第一。在5G标准必要专利方面,也同样是全球第一名,而诺基亚、中兴分别位居全球第二、第三,而美国高通连前五都没进。根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所公布的“全球无人驾驶专利十强”的数据报告显示,华为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数量也更是直接超越了三星、LG、特斯拉等知名巨头企业,位居全球榜首。

华为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其海外终端业务,但除此之外,华为实现了终端业务的供应链去美国化,其最新的5G手机和基站,都已经实现了完全没有美国零件。此外,其芯片设计企业海思,也开始对外销售。其他的从操作系统,到数据库,到云终端,芯片架构等最核心的层面,华为也全面转向独立自主,实现四处开花。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开始变得有些焦躁了。在对华为实施制裁一年之后,完全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因此在百年难遇的疫情冲击之下,美国于百忙之中,在上一次制裁一年之后,不忘再一次用尽全力,升级了对华为的绞杀,这一次他能达到目的吗?


07 全产业链崛起

对于华为来说,过去一年美国的制裁,直接促使了其全面转型,虽然付出了增长小幅不及预期的代价,但保证了基础业务未来继续高速增长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华为通过进行供应链转向国产替代,以一己之力将全产业链带动了快速发展的进化模式,华为付出的代价,与我国整个ICT产业所收获的巨大利益比起来,简直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1-9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5049.9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2122.8亿元,同比增长18.5%;制造业销售额为1320.5亿元,同比增长15.1%;封装测试业销售额1606.6亿元,同比增长5.5%。集成电路三业当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设计业销售额占比最大,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封测业。

2019年十大设计企业的销售总和占全行业销售总和的比例首次超过50%,扭转了之前一直下降的局面。而且三家最大通信芯片企业的销售之和超过1000亿元,占该领域销售之和1128.2亿元的88.7%。

2019年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我国集成电路企业也获得了重大突破。9月6日,华为海思在IFA 2019上正式发布麒麟990旗舰芯片,采用全球最先进的7纳米+EUV工艺,实现5G手机芯片的成功开发。8月8日,中芯国际在第二季度财报中披露,14纳米工艺进入客户风险量产阶段,第二代FinFET N+1技术平台已开始进入客户导入。长江存储成功投产64层3D NAND,长鑫存储成功投产19纳米DRAM。随着异构计算的发展,先进封装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我国在先进封装领域取得进展,先进封装测试规模在封测业中占比达到约30%。在装备材料方面,中微半导体的等离子体刻蚀机进入台积电7 nm逻辑器件生产线;上海新昇的12英寸大硅片开始批量供货。

但看到这些数据的感受可能不会太明显,如果我们看看中国相对于全世界的数据,可能就会有很强的对比了。

根据 WSTS 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增速从2018 年的13.7%,下跌至 -12.1%,降幅达到25.8%,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业绩普遍受到影响。而根据中国半导体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两位数跌幅下,我国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全年产业增速将在10%左右。

全球市场的下降有行业周期的原因,但美国发起的对华为和其他相关企业的制裁,所导致的连锁反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制裁之前,华为有50多家美国供应商,发生制裁后,这些供应商绝大部分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市调机构IHS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手机芯片龙头高通的市场份额下滑16.1%,这是因为华为在大幅减少采用高通的芯片增加自主芯片的采用比例,不仅华为如此,三星、OPPO、vivo也在降低采购高通芯片的比例。高通芯片占OPPO手机的份额从2019年一季度的82%下降近半至42%。

事实上,手机企业不仅减少了对美国手机芯片的采购,对其他美国芯片的采购也在减少,这导致美国芯片企业的业绩出现下滑,美国博通公布的2019财年Q4财季的业绩显示净利润同比大跌24%。博通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美国制裁华为,导致包括华为在内的诸多企业都在减少对美国芯片企业的采购所致。

以美国资本为主导,以美国企业为首的半导体行业,在这一场美国对华为的围剿之中,实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而我们国内的半导体行业,以华为增长低于预期2%的代价,实现了全行业10%的正增长。这样此消彼长之下,仿佛有一种看到美国ICT产业 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

就在美国升级对华为的绞杀措施的同时,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又追加了对中芯国际的投资,使总投资达到了65亿美元,而今年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也将按计划下线。随着国内供应链的全面崛起,华为虽然短期会受影响,但之后必定会带领国内产业链全面领先。


08 亡秦者胡

如今的中国,早已经不是60年代的中国,即便在那么艰苦的年代我们也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我们的军工产业在美苏的共同制裁之下,依然独立发展起来了健全的国防军工体系。中国的核潜艇,航母,弹道导弹,J20,空间站等等这些,都是在自己的工业体系里独立成长起来取得的成就。现在美国想通过绞杀华为来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已经绝无可能了。

综合来看,科技的竞争会是中美博弈的核心,而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就是科技竞争的最前沿,而华为目前正是最前沿的冲锋手。在这场斗争中,谁都输不起,这事关未来百年的国家命运和世界格局,也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休戚与共。

有人说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对一家民营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绞杀是史无前例的,究竟该怎样做,没有先例可循。但是中国历史长,在众多的历史故事里,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先例的。美国对华为的绞杀,是出于对自身宿命的恐惧,中国历史上很多类似的谶言故事,既有: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也有:桃李子,得天下。而最相似的应该是亡秦的那一句谶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即位后,有一位方士卢生,拿到了一本“仙书”,书上写着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看到后,认为谶语中的“胡”是指匈奴,乃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以绝亡秦之患,又修筑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秦始皇死后,李斯等人擅改遗诏,拥立秦始皇少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秦二世暴虐无道,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应验了“亡秦者胡”的预言。原来“胡”并非是秦始皇所想的“胡”族,而是其子“胡”亥。

如今的美国,担心亡美者华也,以为把华为绞杀就可以再次伟大,殊不知正是自己的倒行逆施加速了自己的衰败,亡美者非华,实乃美国自己作死。


user avatar   Marbu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不懂一个道理:美国打华为,是手段不是目的。

美国真正的目的,是打压要求过好日子、本质上要求世界资源分配重新洗牌的14亿中国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如果打压华为有效果,美国就打压华为;如果有一天打压小米OPPOvivo有效果,美国也会打压小米ov。

如果打掉这些公司,14亿人手里还有其他拒绝被收割的手牌,美国还会继续一个一个打,直到打到你家门口、打到你永远不敢去问“为什么我过不上美国人的生活”为止。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华为 P30 的宣传图一事? 
  IDC发布2020年Q4及全年手机销量,对这一数据有何看法? 
  2000元左右买华为还是小米? 
  如果华为手机使用自己的操作系统,你会考虑买华为手机吗? 
  华为技术到什么程度了? 
  说实话,华为到底好不好用? 
  为什么华为在网络上受到这么多人攻击? 
  华为旗舰的硬件为什么不上最顶级的? 
  如何评价 2017 年初华为开始「清理」34 岁以上的职员? 
  华为是否是在割韭菜?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特朗普发明的“懂学”?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特朗普写信威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美国可能永久「断供」并退出世卫组织?





© 2024-06-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