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SpaceX 龙飞船中的新触控交互操作系统,意味着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doodlewin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意味着 JavaScript 上天了!

据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SpaceX 龙飞船的触控 UI 基于 Chromium + JavaScript 技术栈开发,开放的 Web 技术就此成为了人类首个应用到载人航天领域的 GUI 技术栈。相信这对数百万前端开发者们来说是个更为历史性的时刻。

这个基于 Web 技术打造的触控 UI 界面是这样的:

这个消息可能为业界带来什么重大影响呢?下面是本台洋葱新闻时间:

  • 仅在一夜之间,Electron 风评即由「笨重臃肿的 Chrome 马甲套壳」变成了「稳定安全的航天级 GUI 基础架构」。
  • 在飞船 UI 系统宕机时,宇航员手册中记载了最后的应急方案,那就是删掉 node_modules 然后 npm install
  • 面试造火箭」一语成谶,「宇宙飞船 UI 架构设计」现已加入 BAT 前端面试题库。
  • 前端培训班题材纷纷由「高仿美团饿了么首页」转向「高仿宇宙飞船控制台」,全套教学视频 + 源码仅需 998。
  • 各大前端框架争相游说各国载人航天团队,史称前端太空竞赛。
  • 社区开始争论 React Hooks 和 Vue Composition API 哪个更适合登月。
  • SpaceMVC 项目取代 TodoMVC,成为了下一个前端框架的 battle 标准。
  • 工程师一旦发现飞船超重,第一个排查问题的位置就是 node_modules
  • 某国湿婆神号飞船任务失败,原因竟是该国程序员屏幕上的咖喱混淆了 =====,导致类型比较出错。

言归正传,这条新闻的出处仅仅是一条非官方的 Tweet。在 Fake News 横行的今天,怎样确定龙飞船 2 号用的就是 JavaScript 呢?SpaceX 并没有开源他们的技术栈,但仍然有不少可供交叉验证的有趣信息源,今天摸到了条大鱼啊(笑)。

首先,推文中附上了四年前 Stack Exchange 上 对猎鹰 9 号计算机技术栈的讨论,其中的主要信息源则是 Reddit 上 SpaceX 软件团队的 AMA 介绍 。另外,Hacker News 上近期也有活跃的 后续讨论帖。这里对其中(与 GUI 部分相关的)主要信息整理如下:

  • 龙飞船 2 号和猎鹰 9 号的飞控软件系统基于 Linux,其底层均由 C/C++ 实现。Chromium + JavaScript 属于这一系统中的太空舱界面(flight interface)部分。
  • UI 界面有 100% 的测试覆盖率,包括对图形绘制结果的验证。
  • UI 屏幕彼此之间是完全独立的,相当于冗余备份。
  • UI 系统可以重启,在直播中对接国际空间站时就有这样的例子。
  • 除了飞控系统中的 UI 外,SpaceX 还有其他需要 GUI 的地方。负责地面软件的团队使用 LabView 开发地面指挥中心的 GUI,企业 IT 团队则使用常见的 Web 技术栈开发项目管理、库存管理等内部后台系统。

上面这些信息除了 AMA 之外都可能有偏差,主要讨论者也未必是这套触屏 UI 的实际开发者。不过稍加搜索就能发现更有趣的料,那就是这套 UI 界面设计师自己的 Portfolio 页面

看到这个页面的时候,我第一印象是这真不是「Lorem Ipsum」式的 Demo 吗……这也太梦幻了吧。但在找到设计师 AJ Fitzpartrick 的 LinkedIn 之后,基本可以确定这还真不是 PPT,有被羡慕到。

所以为宇宙飞船设计触屏 UI,到底是在干嘛呢?具体细节仍然处于保密状态,但这位设计师公开的工作描述包括了这些:

  • 将航天员在飞行阶段的职责转化为软件需求,与太空运营团队合作,创建出用于驾驶舱触屏显示器的线框和 UI 流程。
  • 向 SpaceX 团队和 NASA 客户(包括龙飞船的宇航员机组在内)介绍设计和 UI 流程。
  • 基于太空旅行的独特条件,制定风格指南和设计规范,例如适应宇航员手套的触摸目标,以及保证震动时的易读性
  • 与软件工程师紧密合作,了解硬件和技术限制,确定用户体验上的空白和设计任务的优先级。
  • 将设计产物和用于生产的素材交付给软件工程师。

虽然好像也不是特别复杂,但是这牛逼真是可以吹一辈子啊……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之处,那就是这位 UI/UX 设计师此前并非来自「航空航天体制内」,而是做 App 与 Web 的设计出身的。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索尼的全球设计规范和图片编辑器,还有 iOS 的社交应用等。这也体现了 SpaceX 在组建精英团队时的多元文化(例如做上面介绍的飞控软件的团队,其背景就来自于游戏、消费者软件、Web 开发、金融、电信、航空、学术界等)。所以做交互的同学们还是要有点志气,万一哪天我国的宇宙飞船也要招人做设计稿了呢?

至于 SpaceX 正式对外的分享资料,则主要来自 2016 年的 GDC 分享 。他们在其中介绍了新一代软件工具技术对他们的价值:

这页 PPT 直译过来是这样的:

  • 算力上的进步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
    • 存储、计算和渲染能力上的突破,使实现 3D 渲染和交互式地图等特性成为了可能。
    • 移动设备在重量和能耗上的改进非常显著。
    • 触摸屏已经很便宜,普及到随处可见。
  • 浏览器是界面开发的新平台
    • 各种库和框架提供了稳定的功能,并能快速实现原型。
    • 现代化的开发和调试工具提高了迭代速度。
    • 技术的跨业界通用性扩大了潜在的人选范围,减少了磨合时间。

PPT 上还有专门的一页讲了触摸屏技术:

要点直译过来也很简单:

  • 将操作控制移到显示屏上后,极大地减少了空间占用和混乱。
  • 通过多个相同的显示屏,很容易实现冗余备份。
  • 触摸屏的泛用性使得开发变得容易,还能流水线式地执行训练和测试。
  • 基于软件的界面布局,提高了迭代速度。

这就是新一代 UI 技术栈对航天领域的影响了。

不过对于到此为止的这些内容,仍然可能会有些「这不就只是用 JS 画了点花里胡哨的东西而已吗」的质疑。但其实在即将发射的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里,NASA 已经在用 JavaScript 操控太空望远镜的观测计划了:

在 JWST 机载架构中,活动计划均由地面上传。每个计划都包含了多个 Visit,它们通过上层的机载 JavaScript 来处理。而每个 Visit 则会包含由下层机载脚本处理的观测活动(如探测器配置、回转请求等)。这些机载脚本会构建出命令和遥测请求,从而操作观测子系统(如科学仪器、航天器总线中的姿态控制子系统等)。

这个架构设计写在了介绍 JWST 的论文(JWST: Maximizing Efficiency and Minimizing Ground Systems)里,如图所示:

对于这个破天荒地引入 JS 引擎的操作,其实还有另一篇论文,讲了事件驱动的 JWST 操作设计(Event-driven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Operations)。NASA 使用的是一个由 Nombas 公司开发的普通商用级 JS 引擎,它被嵌入在了 VxWorks 实时操作系统中。论文中探讨了在 JWST 中引入事件驱动架构的优势,值得感兴趣的同学拓展一下视野。

Nombas 公司在《JavaScript 20 年》中登场过。它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其实也是首次 TC39 会议的参与者,当时的产品是名称跟 C++ 相反的 Cmm(C minus minus)语言。后来他们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嵌入式 ECMAScript 引擎 ScriptEase,亦即被 NASA 选用的产品。这家公司后来被 Openwave 收购。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看到 JavaScript 这门「罄竹难书」的语言,居然已经开始在无比高大上的航天领域崭露头角了。在《JavaScript 20 年》史书的结尾处,JS 之父 Brendan Eich 是这样为 JS 正名的:

  • 最早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做「富互联网应用」。
  • 然后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快起来。
  • 然后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修复语言问题。
  • 然后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做多核与 GPU 运算。

今天我们可以再补一条:然后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做航天级项目。

Wrong every time!

于是我们再次应证了这条规律:Always bet on JS.

当然了,用不用 JS 说到底看的还是实际场景,龙飞船成功的关键也并不是 JS,而是大量前沿科学与工程领域实打实的硬核积累。但作为 GUI 开发者,这里还是许个小小的祝愿,希望有生之年大家做的 UI,能有机会帮助人类飞向更大的世界吧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射前我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真怕闹出人命来。这个飞船内部之简陋,充分展示了国企和民企的巨大区别。


user avatar   ling-jia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user avatar   wenkan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相关话题

  阿波罗计划是真实的吗? 
  如何评价中国空间站公布首批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国包括日本印度,但不含美国? 
  如何评价马斯克的新想法:用 SpaceX 星际飞船收集太空垃圾? 
  用数据线连接手机和电脑后,可以在手机上访问电脑硬盘中的文件吗? 
  SpaceX 龙飞船中的新触控交互操作系统,意味着什么? 
  如何评价联想杨元庆“相信全球化”、“一个公司没必要做所有的事情,联想并不打算做操作系统和芯片”的言论? 
  如何看待SpaceX利用三手火箭成功发射AMOS-17卫星,并再次成功回收整流罩? 
  3 月 29 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成功首飞,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重装系统的成本有多高? 
  如何解决国际空间站的漏气问题? 

前一个讨论
目视进近和能见进近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飞行员会觉得开车很简单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