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日本月代头存在的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song-ping-zhu-qian-dai-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自我个人的专栏,做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合适

“光溜溜”的熊五郎——谈月代与近世审美 - 熊五郎二三事 - 知乎专栏

================

关东的江户子(江戸っ子)们,是出了名爱打扮的“时尚之士”,不仅如此,往往还“爱洁成癖”。每日散工以后,趁着天色尚早,总要揣上个十六七文钱,直往澡堂子里赶。待沐浴更衣过后,若是还有几文闲钱,也是一定要寻一间小店,让剃头匠磨快了剃刀,将那脑袋顶上新生的小杂毛刮得干干净净。抬手摸起光光滑滑的头顶,对那师傅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又将重返大街——这便是江户子的日常之一。

若说近世以来的男儿,非“月代”之外是无以为代表的。这种将头部顶端的头发全部去除,仅对侧后方的头发进行保留的发式即为“月代(サカヤキ)"。


========

月代发型的起源被后人公认为是武家为方便战斗而采用的一种发型。通常说法为,剃掉头顶一部的头发,在参与合战佩戴头盔时能够避免头部闷热瘙痒等令人不适的状况发生。而根据江户时代礼学家伊势贞丈在著作中的研究,他认为月代(サカヤキ)一词实为(サカイキ)的误传。而所谓“サカイキ”一词,以汉字可表示为“逆息”,即“不正之气”。而月代头之所以要剔除头顶的头发,实为剔除不正之气,进而贯通人体。

这种说法中的“气”,常常被人认为是因闷热所至的“蒸气”,但其含义往往也有另一种说法。中国的中医学在公元五世纪到六世纪时传入了日本,此后一直在日本持续发展。古代中医学中,有所谓“气机”之说,指代人体内的气体流动,与能量流动具有关联。中华武术有”内练一口气“之说,而在日本的古武道中,”气“的作用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需要上阵杀敌,战场搏命的武士们而言,剔除头顶的头发意味着头部能够减少荷载,便于体内”气“的贯通。因而,在战争上能够更好发挥自身的武艺。

此外,也有一说此气是气血上涌的意思。总之,月代起源于何,月代因何得名,现已无法确切考证。关于月代的最早书面记载,可以追溯到平安末期,公家关白九条兼实在面见武家权臣平时忠(平清盛之妻时子的弟弟)时,其日记(后为《玉葉》)所记载的:

“其鬢不正、月代太見苦(“見苦”意为“不体面”)、面色殊損。”

也由此,月代之起源被后世的考证者认为是平安末期,自武家阶级而起的风潮。在镰仓至室町时代,亦有《太平记》等文学作品对月代这种发型进一步进行了描绘。公元1609年,江户时代初期,在萨摩的岛津氏大名向琉球出兵后,冲绳的古民谣集《おもろさうし》(由于没有明确的以汉字表示的名称,此处保持原来的平假名)就曾对萨摩军士的月代发型戏称为“前坊主“(可理解为“半秃子”)。在江户时代的《武家诸法度》制定之后,月代发型被规定为武士依照体统的标致发型,由此武家的月代之风也渐渐传入了町人阶级当中。在江户时代剧作者大田南亩的日记《半日闲话》中,就曾对町人之中的月代头进行了记述:

“近来男子の風甚異にして、髪は本多とて中剃を大くして髷を高く結ふ。鬢は下鬢とて油をつけず、櫛の 歯を入、毛筋を通し、後の方は油をつけて置。”

——“最近这些个男士们的潮流还真的是很奇特的,蓄了本多发(江户时代中后期流行的一种发式),中剃(月代头头顶中间位置剃光的部分)也变大,头上的髷高高地结了起来,鬓角下边也抹了层油,还要用梳子顺着发际线往后扫,把油顺便也得带到后面来。”

当时社会上风靡一部黄表纸(一种文学体裁,为成人向的绘画本),名为《金金先生荣华梦》(实际取材自我国古代的“邯郸一梦”),里面的主人公金金先生,因为外表雍容华美而被视作是当时时髦男子的典范代表。而他那油头粉面的本多发,也成为了当时的社会潮流。事实上,江户时代的,用我们现在话讲的”时尚潮流“,是与文艺文学作品分不开的。除了上述的黄表纸以外,人形净琉璃同样也是一大”时尚范本“的来源。

下面,以町人的角度来对月代头的不同潮流进行一下列举:

1.辰松风:辰松风的月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发髷,用元结绑得较高,之后顺着发端引出极端向下成弯曲的发髻。

元禄年间,要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艺术曲目,当属人形净琉璃里面的《曾根崎心中》,而这部戏又属辰松八兵卫一派编排的最好,所以他也因此而出名。辰松八兵卫编排的《曾根崎心中》里面,男主人公德兵卫就是梳着这样的一个发型,随着这出戏的大红大紫,德兵卫的发型也被人竞相模仿,被称为“辰松风”。



2.文金风:文金风大体上比辰松风的元结要更高一些,发髻也更加粗大,除此之外基本类似。

文金风又叫宫古路风,是以十八世纪初期元文年间的艺术家宫古路丰后掾命名的发型。宫古路是净琉璃太夫,精通道白与三线弹唱。当时社会上有一些家境富裕的豪商富人们,往往会邀请剧座的艺人们到府上来单演一场。因此随着不断的走街串巷,宫古路先生的文金风给观众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进而受到年轻人的模仿。

文金风流行程度之广,以至于当时有女人自己弄出了“文金高岛田”,即女版的文金风,作为新娘的妆容之一。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文金风为基础,男性发式衍生出了本多发。



3.糸鬓:糸鬓的特点是中剃范围极广,只留下鬓角至而后的一段头发,脑后以元结结成细小的发髻,看上去与女真人的一种发式极其类似。

某种意义上,糸鬓是身份地下之人的象征。在元禄年间,糸鬓流行于演员以及武家奉公人之中。而在武士阶级的眼中,演员是下九流的戏子,武家奉公人也只是卑贱的庶民,因此武士们喜欢用“糸鬓奴”一词来指代他们。在芥川龙之介的《戏作三味》中就有相关描写。



4.奴髷:与上文中糸鬓的形制类似,区别仅在于鬓角处。

奴髷同样是身份地下的武家奉公人以及下仆的发型,不做赘述。



5.金鱼本多:金鱼本多是本多发中的一种。金鱼本多的特点是脑后的髱较为平整,元结引出的发髻与发髷呈直角状。

本多发流行于十八世纪末期,是天明文化的产物。金鱼本多是本多发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样式,看上去较为体面,它不仅仅流传于町人阶级,一些年轻的武士们也喜欢如此发型。而在町人阶级之中,金鱼本多往往象征着富人家里的贵公子。



6.疫病本多:疫病本多的特点是脑后的髱较为蓬松而弯曲,头顶的发髻比较平整,整体的形状是用油来固定的。

疫病本多的名字来历现已不详,但它是整个江户时代后期非常流行的发型。在黄表纸《金金先生荣华梦》里面,被视为时髦男子的金金先生就是梳的疫病本多发。而疫病本多,亦是当今时代剧里最常见的一类发式。



7.鯔背银杏:鯔背银杏基本与疫病本多类似,但发髻是相对细小的银杏髻,而且歪在脑袋一侧,像一条鱼一样,所以得名为“鯔背”。

鯔背银杏与疫病本多一样,都是江户时代后期非常流行的男性发式。鯔背银杏多见于上世纪较为古老的时代剧中,常常被用来做江户子的象征。



8.小银杏:小银杏的发髻细而整齐,在正面看发髻的形状与银杏相似,故而得名。

小银杏流行于町人阶级中的商人老板。此外,它也是町人在正式社交场合应采用的正式发型。



9.大银杏:与小银杏相比发髻与发髷较为粗大,因而叫做大银杏。大银杏不能剃月代。

大银杏与相扑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又得名“相扑银杏”。在整个相扑的等级制度中,只有位于十两之上,成为了正式的力士才能采用大银杏作为身份的象征。而因为大银杏与武士的银杏髷相似,为了做出区分,相扑是被禁止剃月代的。



10.浪人髷:正常的月代样式,因疏于打理而使得中剃部分头发乱长,就形成了浪人髷。

对于普通人来说,打理头发自然是日常的小事,江户子更是剃头剃得频繁。但是对于身无分文的人来说,连温饱都尚不能顾全,也就更顾不上理发了。所以对于浪人以及渡世人一类四处漂泊的人而言,一头蓬乱的浪人髷也就成为了他们的标志。在后世的艺术作品中,浪人髷一直作为浪人武士、人斩杀手、病危之人(因病危无法理发)以及渡世人的象征,如手冢治虫的《丹下左膳》,以及《座头市》系列电影。


================

在剃月代头时,最早为了不让头顶的头发继续生长,当初采取的剃发方式是用镊子根根拔出,容易造成头顶发炎生疮,有碍观瞻。江户初期的《庆长见闻集》就曾对拔月代进行过记载:

“黒血流れて物すさまじ。”
——“黑血流出,触目惊心。”

因此从丰臣政权上台的桃山时代开始,出于清洁,美观的月代由以往的根根拔除改为了定期的剃除,免去了“黑血”之状。在江户时代以后,月代头作为武士战斗的象征,以居安思危之意一直保留并普及到了整个武家社会。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社会的风尚文化一直沿着阶级在有序地传递着。最早是公家社会的文化习气传递给尚未成型的武家,而此时如日中天的武士们又将自己的文化传递给了町人百姓,也因此,月代头得以在町人之中全面普及。

在整个社会上,除去公家,医者,僧侣,儒学者以及贱民以外,月代头是所有男士的发型标准。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月代头实在是一种丑陋到了极致的发型,与总发相比,在头顶非要剃去一块的月代看上去很不体面,还不如全部剃光的光头。而在如此丑陋的发型中,江户时代的人们却弄出了不同的风格,实在难以理解。不过,一件事物的美丑之分,往往取决于观赏者的审美标准,而审美标准又与处于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古代日本人的审美观,往往离不开一个“净”字,即清洁感。这种清洁感有一定的宗教因素,如最早人们将与死亡的生物接触的行为归为“不净”,因此就有了“秽多非民”与“不净役人”的概念。而清洁感同样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理解为“干净”。事实上这种清洁感在生活中也是有实实在在的反馈的,大到江户等都市的市容卫生,小到热爱沐浴的江户子,同样,月代头也可以看做古代日本人干净审美的一部分。


——“不过这么追求清洁感的话,岂不是全部都剃掉更好?”



或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但这是不可能的。在身份制度森严的江户时代,光头也有光头适用的阶级。只有僧侣以及医者等身份才应剃光头。僧侣剃光头,是为了表明与俗世诀别;医者剃光头(也有束发的医者)是表示身份脱离于体制以外。所以,无论怎样来看,町人剃光头都是没有道理的。



一直到了幕末以及明治时代的《散发脱刀令》颁布以后,政府开始对月代进行了禁止。随着明治维新的逐步进行,国民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日本人对清洁感的追求一直延续至今,但过去人人都有的月代头,也已经永远地留在了江户时代。




  

相关话题

  如果日本天皇放弃了和平主义,并开始重建日本帝国会怎么样? 
  如何看待美日印澳四国正酝酿的“一带一路”替代方案? 
  日本武士剃掉中间头发有什么渊源,又是何时开始的呢,有何讲究?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角色分别是什么?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到底有哪些目的和意义? 
  童年动漫〈乱马〉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3 月 2 日中国境外新增确诊 1598 例,6 国出现首例,累计确诊 8774 例,目前形势如何? 
  二战结束后为什么没有出现东日本/西日本,反而出现了北朝鲜/南朝鲜? 
  日本战国时有没有战斧? 
  日本人歧视中国人么?娶日本女生容易么? 

前一个讨论
当遇到信心满满的井底之蛙要怎么辩论/面对?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