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最快时间厘清一个县城的利益关系? 第1页

  

user avatar   daogesui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普通人如果你不在体制内,或者没有深入到乡镇基层的工作经验,是很难厘清一个县的关系的。

如果你想真正的厘清,仅凭几部官场小说如《侯卫东官场笔记》、《二号首长》等等,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从北大博士冯军旗的纪实文学《中县干部》开始

在这篇纪实发表之前,中县县委宣传部长紧急赴京面见冯军旗,希望冯暂时不要接受媒体采访,已有部分政治家族成员给冯打电话,称压力很大,希望冯能体谅苦衷。

作为中国县域政治的缩影,中县政坛的161个政治家族,把持了该县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他们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形成了怎样的生态和控制模式?

中县隶属南都,与湖北接壤,拥有98万亩土地和78万人口,是传统的农业县,棉纺织业是其经济支柱。

中县共有副科级以上干部1013人,其中副科680人,正科280人,副处40人,正处5人。从籍贯上看,正科级以下基本来自本县,副处级以上多为南都其他县人。

在这个副科以上干部刚过一千的农业县,具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政治家族就有161家,其中,产生5个以上副科级以上的大家族21家,5个以下2人以上的小家族140家,这就意味着每十个干部中至少有一个背后有家族势力,有20%的干部属于官二代。


2008年3月开始在中县挂职担任县长助理时,中县为其配备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一辆汽车和一个秘书。

冯军旗得以进入中县权力核心,平均每天要让秘书通知三个以上的官员到自己办公室座谈,对于比自己职位高的县领导,冯是到对方的办公室谈。

返回北大时,冯军旗的两个大箱子装满了访谈材料,在数百个访谈对象中,有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161个党政一把手。

直到今年,地方政府进行换届,中县县委书记上调南都市任职,另有干部交流到其他市县,冯才同意发表该文。


冯军旗将这个地方命名为“中县”,意为“县里的中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看看基层官场到底有多真实、多残酷?

1. 女人,官员玩女人算个屁事

冯军旗在调查中发现,中县1950~1978年查处的干部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作风问题,而近年来一个有趣的演变趋势是,实际发生越来越多,但被查处的越来越少。自2005年以来,中县没有一名干部因为作风问题被查处。2000年,大门镇人大副主任状告镇长将其强奸,司法机关最终的判定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这种现象在诸多腐败案中也可以看到,贪官被纪委请去“喝茶”之后,供出情人是他们最为爽快的事。重庆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文强被“双规”后,就主动讲述一些强奸少女、玩女明星的过程。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也是首先自己供认,与其有染的女干部、女公务员多达两位数。曾兵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官员把玩女人看成是屁事呢?


2. 吃喝,官员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冯军旗首先到一个乡挂职副乡长。他下到乡里后,接连两周时间,乡里领导班子的十几个成员轮番为新到任的副乡长接风,酒量只有一两的冯军旗吐了半个月。有人偷塞给他两盒“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并解释说,这是“官场必备良药”。曾兵以为,接风宴肯定不用个人买单,而如此的热情宽待背后,说明了吃喝已经成为官场的常态,否则,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怎么能成为官员保护自己身体的“必备良药”呢?茅台等高档酒轮番涨价,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其中的原由大概就不说自明了。


3. 成熟,上下有人,才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某乡党委副书记通过曾任政府办主任的公公做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但竞争对手却将招呼打到了同省的政协主席那里。落败后的她说道“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官员职务晋升历来都是个变数,在没有最后敲定之前,就可能发生令人无法想像的N种变化。曾兵以为,“上拉、下推”不乏抱怨的成分,但其形象比喻说明,官员的选拔任用与百姓无关,百姓喜欢没有用,基层推举也起不了多大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看上面有没有人。有些人就是因为被领导“看上”后,才进步很大、很快,上面的集中打压了下面的民主。


4. 年龄,官员越活越年轻

有一次,冯军旗与一个科级干部聊天,当问及年龄时,这个干部脱口而出:“你问我档案年龄还是真实年龄?”按照简历上的年龄倒推,这位干部9岁就当上了民办教师。在年龄与岗位挂钩的硬性标准之下,官员让自己越来越年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从与坦荡的一问一答中可以发现,更改年龄已经成为官场公开的游戏规则。在为官即有特权的现实情况下,只要官员在其位,无论是否谋其政,但有车坐、有烟抽、有酒喝“一个也不能少”。难怪了,很多官员都挖空心思让自己年轻,再活上五百年,原来是想为党和人民多工作几年。


5. 入党,上升通道中必备的敲门砖

相比于年龄“杠杠”,党员身份更是为官必不可少的基础。在中县的官场中,70%以上的县领导在25岁以前就已入党,而非党员干部普遍被视为“政策官”,不但没有车子待遇,还受排挤。曾兵在想,当面对党旗,信誓旦旦的宣誓时,有没有扪心自问过,你究竟是为了谁!曾兵不禁怀疑有些官员,入党到底是终生的信仰,还是以求上位特权的敲门砖?如果把入党当成晋升的台阶、上升的通道,这样的官员还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


6. 学历,党校是官员“文凭批发基地”

年龄要合格,政治要过关,学历当然也要过硬。在中县,各级党校被很多干部戏称为“文凭批发基地”。被称为“中专一代”的正科级一把手们,大多从这里取得在职教育的本科文凭,为升迁“扫除障碍”。当学历成为官员晋升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后,党校作为官员培训基地,有的公然制造批发“假的真文凭”,无论是什么学历、什么成绩,只要能交上学费,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混到一张本科、研究生甚至更高的文凭,为此,政府部门里突然变得“人才济济”。奇怪的是,拥有一大批高水平官员政府部门,在有些地区却连群众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


7. 实力,有财权的官员提升快

冯军旗对中县近10年来的副处级升迁轨迹观察发现,不少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是从乡镇党委书记中产生,却没有一名是从县直机关一把手中产生;在一次干部调整中,一位到民政局做副局长的财政局党委委员就大倒苦水,说某领导把他踢出财政局,是“往死里整他”。曾兵以为,县直一把手根本拼不过乡镇党委书记,说明乡镇经济迅速崛起为建立维护上下层关系提供了财力支撑,使当政官员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而官员宁可不进步也要死守在“富衙门”,说明岗位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权力的多寡”,在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不规范的条件下,管钱管物的位子,总是拥有着比别人更为优越的地位。


8. 追逐,对皇权的顶礼崇拜

在现行体制下,县委书记的权力高于县长。中县有人戏称,只有县委书记算官,别的都不算官。2008年冯军旗初到乡里的时候,每逢时任县委书记视察,乡政府的领导班子都要列队欢迎。有旁观者感慨:“咱们中县的皇帝来了。”在中县,如果县长接任不了县委书记,那他的仕途就算到顶了。当地管这叫做“没干成”。从古至今,对皇权的追逐与崇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过去迎接皇帝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如今是列队欢迎,夹道相庆。时代虽不同,方法虽有异,但追逐与崇拜皇权的心态没有变。在如此的百般献媚县委书记之下,说明权力的诱惑力有多大,主政官员在组织内真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啊。


9. 霸道,悖逆“一把手”是死路一条

中县有一个叫张南国的中县公疗医院前院长。一次在路上看到为农业开发计划而栽的苹果树,张院长随口说:“陈书记真是胡球整,咱们县气候能长苹果吗?”几天后,这句话传到了时任县委书记陈遵义的耳朵里,陈当即叫来卫生局长,限他在3天内免掉张南国。老人家曾说,言者无罪、闻者足诫。如今却是不同,小民胆敢说个不字,官员大有“斩立决”的霸道。闲时莫谈国事,背后莫论人非。上学老师告诫说:“人言似箭,岂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曾兵一直牢记于心。陈书记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法,在当地一定为权力的霸道拿分不少。


10. 送礼,官场的一道独特风景

一次,计生委的一位副主任升任其他部门的一把手,冯军旗前去祝贺,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罗盘、地球仪、铜牛等礼品。后来,冯军旗才知道礼物各有寓意:罗盘象征掌好舵,地球仪象征前途远大,铜牛则象征稳健及对麻烦制造者的威慑。每逢中秋或春节,县领导们便摇身一变成了送礼者,去市里,去省会,甚至去北京。在这些“常规动作”之后,真正的关系运作往往发生在晋升之际。曾兵身边圈外人,这一次算是窥见了官场送礼的几点门道。一是要有寓意,祝贺前程远大,步步高升。二是逐级向上送,一直送到北京城。三是要把握好关键时期。曾兵想像着这一送来送去的景象,真是好不热闹。


11. 政治,一张血缘与姻缘构筑的族网

冯军旗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在这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仅有1000多人的农业县里,竟然存在着21个政治“大家族”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在这个庞大的“政治家族”网络中,一些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变得清晰可见。有的官位“世袭”,或是几代人,或是亲属连续稳坐同一官位;有的裙带提拔,凡是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至少拥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普遍的规则是“不落空”现象,干部子弟们的工作会随着单位盛衰而流动。更为可怕的是,政治家族之间并不割裂,往往以联姻或者拜干亲的方式不断扩大,“几乎找不到一个孤立的家族”。如此的门当户对,如此的龙生龙、凤生凤,除了阻断草根百姓的上升通道之外,政治家族化恐怕会使官场生态更恶劣。


12. 反腐,“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

冯军旗在对1993年以来中县被查处的正科级及以上干部名单进行统计后,他发现经济问题占了干部问题的一半以上,但蹊跷之处在于,其中却没有一起涉及跑官卖官问题。曾兵从已经曝光的冯军旗论文点滴内容看,纪委办案别有门道,也要遵守官僚共同体内默认的潜规则,进行有选择、有区别的规避。一是,封锁“上贡”通道,在本级查办中只认定收,不认定送,对于超出职权范围的“上贡”不予认定。二是,对于已曝光且影响大的问题是一定要查处,但官员都在“非法化”的生存状态,纪委如何切割取舍成了一门技术。三是,领导保或不保成为办案的大前提。一位纪委领导还透露,真正被“摘帽”官员大概可分为3种,一是贪腐问题严重,二是重大责任事故,三是处处结怨,得罪人“太多太苦”。对关系“生死存亡”的反腐败这一重大问题,怎么成了讲究拿捏精准的技术活呢?反腐败或许真验证了那句戏言:“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


13. 形象,官员绝不能混同于老百姓

在好心人的提醒下,冯军旗特意买了两件有牌子的衣服,同事笑着说:“哎呀,冯博士你这个穿着才像副乡长嘛!”次年改任县长助理,他迎来了一个秘书、一辆黑色的桑塔纳3000轿车以及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官员应该是什么样?在澡堂子里,都脱得光光,分不出哪个是官,而穿上衣服就不一样了。过去的军官是四个口袋,现在官兵就更加分明。冯军旗短暂的为官经历告诉我们,官员绝不会混同于老百姓,官的样子是衣服装扮起来的,是车子、房子等待遇抬举起来的,是前呼后拥捧起来的,像杨善洲没有样子的“傻”官真是太另类了。整天想着样子、待遇,还有精力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吗?


14. “圣人蛋”,抨击腐败者为官场所不屑

两年的调研让冯军旗深感困惑,“越是与干部晋升有关的制度,越是失灵和异化。明规则与潜规则并存,大家心照不宣。”他对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县委党校副校长印象深刻。这个“明显被边缘化”的干部痛恨腐败,还常在公开场合抨击官场弊端。在私下,干部们不屑地称他为“圣人蛋”。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才德全尽”之人。在圣人后面加个蛋是什么意思呢?曾兵百度了一下,原来“圣人蛋”是河南的特产词汇,用于形容那些脑子里缺根筋、行为上欠火候、装模作样拿腔拿调、不按规矩出牌、无法以常理度之的人物及行为。反腐败者成了“少根筋”的异类,这就是带领百姓奔小康的官员吗?


一、姻亲葡萄藤

冯军旗能搞清楚161个政治家族图谱,除了参阅《中县县志》,《中县年鉴》和《南都干部名录1949—2000》等资料外,还受到了两个思想开明的干部世家子弟的帮助。

中县21个政治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张家。冯论文中的张家核心人物实际是中县原组织部长,政协主席张的化名,张后来在临近县当过县委书记,从南都地区劳动局长的位置上退休。其妹也做过中县的副县长和政协主席,妹夫则为卫生局长。

张有8个子女,儿子曾任某海关关长,大女婿为南都市旅游局长,二女婿是南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四女婿为宛城区区长。其妹的儿子是南都市急救中心主任,儿媳为某区工商局副局长,儿媳的父亲也在中县当过县委副书记和政协主席。张的大女婿的父亲当过中县城关镇教育组长,妹妹现在是中县县纪委副书记。

中县张家出来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有22人,其中一半在南都市,一半在中县。另一大家族王家的第二代中,有曾任的南都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县县政法委副书记,人大农工委主任,航运局局长等。

除了21家大家族,还有15家4人型,35家3人型和90家二人型小政治家族,这161家政治家族几乎把持了中县大大小小的政府部门。今年,政治家族子弟有向纪委,组织,公检法,县委办等核心部门聚集的趋势,同时向外部延伸。由血缘和姻缘编织的关系网络能延伸到南都,河南省会郑州,甚至北京。

利用姻亲关系编织关系网是中县官场的通常模式,一个流传甚广的经典例子是:王城(化名)最初是县政府的通讯员,当时县政府一女话务员和县长关系密切,王城千方百计接近她,最终娶了女话务员的女儿,由此和县长接上关系。王随后被提拔上政府办副主任,然后出任某局局长。在局长任上,王城给常务副县长的侄女安排了工作,并鼓励侄儿和该女谈恋爱,成功联姻。常务副县长对王城关照有加,最终让王出任了具有更大晋升潜力的某镇党委书记。

中县在解放后的第一代干部中,以部队转业和工农出身为主,由于子女和姻亲形成了政治家族。对于“政治元老”来说,帮助下一代取得干部身份是第一步,接下来是通过关系网不断介绍子女情况,以提拔重用,冯军旗同组织部长座谈时,就几次遇到“老干部为自己的子女仕途说情”。

南都组织部一官员如此理解政治家族的形成:“就像葡萄藤一样,顺着架会越长越大,越长越多,同时阳光和水分也更多。”

中县政治家族存在如下特点:一,不少都是行业内或者系统内繁殖,具有一定的世袭性,比如岳父当过某乡书记,他的女婿后来也在该乡当书记,姐夫和内弟都在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干过;二,副处级以上的县领导子女一般至少有一个副科,不少还是正科;三,政治家族的大小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利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利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同时和后代数量也成正比,后代越多,家族内出的干部也越多。

政治家族最大的问题是形成了地方利益集团和势力集团。该县一位主要领导经常感叹很多措施执行不下去,原因就是地方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反弹,很多时候投鼠忌器,极端的时候自己都可能翻船。

二、家族子弟和“局外人”

政治家族的垄断,令平民出身的干部的不公平感与日俱增。

冯军旗考察中县官场得出的规律是,普通干部有股级到副科需要8年,从副科晋升到正科需要3年,从正科晋升到副处需要7年,从副处晋升到正处需要7年,也就是说,1名22岁毕业的大学生,三十岁成为副科,33岁成为正科,40岁成为副处,47岁成为正处,然后在正处岗位上再干几年退休,只有极个别的能成为副厅级干部,这就是大部分县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历程。

但这只是理想的状态,现实中能实现这一历程的官员屈指可数,熬了几十年才混到一个虚职副科职位的大有人在。一位1983年参加工作干部用了20多年时间,只是把乡里的各种委员干了个遍,而一同上班的政治家族子弟早成为副处级,进入领导核心。

该干部抱怨,每次干部调整,他都被列入提拔名单,但“总是被有背景的人顶掉”,一开始,领导会安慰自己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后来又拿出如“群众基础不够”等借口,意指需要花钱跑要才能调整职务。

据传中县官场的行情是,根据升迁级别的大小从1万元到5万元不等,即使跑送无背景的干部也不会调到理想职位,基本在虚职圈内打转,比如从宣传委员调为组织委员。乡镇副科升到正科有8个隐形阶段,从小到大依次为:综治办主任,工会主席,人大副主席,乡镇长助理,武装部长,党委委员,副乡镇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很多平民子弟会耗尽半生都走不出这八个阶梯,而干部子弟基本能够通过“小步快跑”跳跃到正科位置上。

正科向上升迁的通道是副处,这里又依次排出县政府党组成员,县长助理,副县长,统战部长,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等十几个隐形阶梯。有背景的政治家族成员可在短短几年内完成跳跃,最后异地调动在另一县担任正处实职(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而平民子弟抱怨,这道大门几乎已对他们完全封闭了。

政治家族子弟仕途上的畅通,使得平民子弟干部感觉不公平。一位乡干部第N次失意后,将自己关在书房内,整整一天都在苦练书法,未曾进食。

以下是政治家族子弟的晋升实例:

李姓官员有二子,长子初中未读完辍学,被安排到检察院当司机,干了几年后又借调到财政局作一般工作人员,在这一期间,李又运作关系更改了儿子的档案,花钱买了个大专文凭,用聘干的指标将其转化为干部身份。因为中县人都知道其只上过初中,就将其调到南都市,从某区办公室副主任一路干到曾任区长。李的次子中专毕业,通过研修大专的方式取得了干部身份,先安排到一个乡当一般工作人员,经三年历练,作为第一梯队推荐副科人选,进入干部圈子,后借调南杨某市直机关。几年之后,回中县担任一正科实职不在话下。

上述运作模式,可用一句经典的中县土语进行概括——“磨活”,意指多方运作,穷尽关系网而求得上升。


三、日薄西山

近期的河南肃贪风暴中,中县一批科级干部落马,官场地震一触即发。

冯军旗的论文见报之前,中县副县长高,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程曾当过六年财政局长的纺织集团副董事长高先后因违纪被“双规”。

坊间相传,程文的落马和人民路改造工程有关,该工程预算3000余万元,完工时实际花费达到8700万元,在这一过程中程通过弟弟程雷和具有涉黑背景的商人樊进行合作,并从中牟利,程被“双规”后,其弟和樊均被控制。

一个官员的倒台,往往伴随的是其家族势力的瓦解。几乎同一时间,原中县县组织部长,已经调任临近县常务副县长的李被“双规”,她涉入开封组织部长李森林案。冯军旗曾经访谈过中县的10个女性正科级实职干部中,几乎每一个都出身政治家族。

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女性政治家族成员的佼佼者,李在接受冯军旗访谈时曾说出惊人之语:“我跟你说,在家庭和事业方面,没有一个女人能处理好的,女人干事业都患得患失。我最后的观点就是女同志要过女性式生活,青春愉快,养尊处优,不宜从政。”

一个趋势是,政治家族在中县呈现逐渐衰落现象,计划生育政策是根本因素。中县第一大政治家族张家,家族庞大的原因就是子女众多,但现在干部群体严格执行的“一孩化”计划生育政策,对政治家族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另一个原因来自干部交流制度,异地任职对于打破政治家族网络,起到了很大作用。再者就是就业观念转变和高等教育的普及。1980年代,很多中县干部千方百计回家就业,不愿意留在大城市。现在他们的子女就业时,则是千方百计留在大城市。随着干部子弟逐渐选择中等以上城市就业,中县的政治家族可持性的继承传递逐渐消耗,将融入更大范围内的体制系统。



回到学校的冯军旗,已不再是中县的干部,也没有了专车与秘书。敞亮的三居室变成了1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菜单变成了学生饭卡,“冯县长”也变回了“冯同学”。

冯军旗称,他“确实失落过好一阵。”然后不好意思说:“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官?”

假如官员没有特权,还会有人为此打得头破血流吗?


最后《中县干部》可以在网上查询,也可以找我要电子版,让你看到赤果果的现实……VX在首页


user avatar   tang-gang-54-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上面的回答,觉得太复杂,其实不需要了解太多诸如官阶之类的信息,我们需要找的是,

事关利益的信息会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人知晓,然后去接近或者交流,这才是关键。

有一个基本前提是,一个县城看似人口众多,真正能够串联起很多人的利益的只有几十家,其余的都不过是为了生计奋斗。在一般的小县城,新的经济方式存在感低,只是在未来值得探讨。

这些人的痕迹会在什么地方?

一、从哪儿来?

需要看当地的县志,看党史,很多人忽略的是组织史(这个属于内部资料)。

这可以作为你观察一个县的基本指南。

二、现在干什么?

不从经济利益去分析、观察,难以厘清其根本的关联点。

房产、矿产、特色产业、公用事业等头部企业,这些不是几十年的积累,是难以成为头部的。

房产:重资产,而且在一个县城开发,没有一个副处级干部为其发声,他是干不成的。

因为每一个部门:开发所在地的镇村干部、县上的税务、国土、规划、住建、环保、水务、城管、交警、公安等部门,都可以为房产开发创造价值,而能够喊得响,叫得动这些人的,一个科级干部是不够的,一个副县级或者以上的,就可以做协调。

矿产:特别是大型矿山,几乎都是存在巨大利益关联,要想开发顺利,当地镇村关系,县上的国土、税务、水务、交通、公安等部门,都是需要沟通协调的。

特色产业:这个不是一朝一日可以成就的,能够最后胜出的,几乎都得到了县上的支持。

公用事业:天然气、供水、供暖等,本来就是政策性行业,不管是拿用气指标,还是管沟开挖等,无不需要多行业多部门集体支持才行。而且当年转制的过程中,能够拿到企业或者购买企业,说明其原始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

三、谁在保护?

除了大至县官,政法队伍、还是小到生产队长的关照外,

最能体现终极对决的是那些离奇的法院判例。

这些离奇的案例,最能体现双方的实力比拼。


获利者不是白白的获利,保护者不会完全出于正义,其中的灰色地带,就形成了一条条利益链。

处在顶端的就是官员和头部企业。

他们是谁?为什么会有共鸣?

不言而喻。

在街头叫嚣,KTV横行的,不过是小喽啰。

大哥们一到场,那些闹腾的就如提线木偶样,显出原形。


上述信息会沉淀在什么地方?

一、江湖术士、阴阳八卦等

不管是做官还是商界的人,都望绵延长远,谋求逢凶化吉,他们从数千年的历史中,明白了,老宅,老祖宗是会庇护他们的。因此应运而生的江湖术士、阴阳八卦就登上了台面。

二、门卫、伙食团长

官可以走,但是门卫很少换届。在他们的口中会有许多的故事。

三、老律师

老律师可能当年慷慨激昂,也可能无奈屈就。在这些点点的案例故事中,隐约可见那些刀光剑影。

四、老教师

子弟可能众多,更可能的是,当年不成器的学生,数十年后叱咤风云,他们什么底子,老师们是清楚的。

五、退休干部

是一个县城故事大成者,多联系沟通,会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对于上述人员所讲的东西,注意他们谈到的高频人名,段子,诨号等,这是县城人为了简化对一些情况的理解,便于记忆的一些特殊名词,故事。

“X半县”“钻山炮”“刘半天”等,这些话语都有特殊的含义。


一番操作下来,就对县城的利益关系有了感性认识,甚至在与一些关键人联系后,会得出一些理性的认识,但是这还不够。

要对于近几年县城出现的各种事情,用这个得来的感受去分析,为什么是这样?

如果用得来的感受去分析,在逻辑上是自洽的,在不合理的地方,找到了合理的原因。

大致就了解一个县城了。

有时候我们由于生活在县城之中,因为熟悉,还真的难以感受到这个县城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有县城以外的亲戚,或者接触到从外面来的客商,你会从他们的口中,看到不一样的县城。

在这些人群中,尤以外国人来看我们,值得我们咀嚼。

《江城》作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

如果你细细的看他写的书,就会发现,好熟悉,这不是我们生活过的吗?

这是作者何伟以外教的身份,在1996年来四川的涪陵,在两年多的生活里面,以旁观者,又置身其中,从亲疏结合的观察中,看到一个县城的点点滴滴。

@和菜头 在豆瓣里面评论道:

每一个读过《江城》的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人生经历,在涪临的大街小巷里找到某个类似自己的背影。但是,我们中罕有人能够如同何伟一样用键盘把时代变迁中的你我忠实记录下来,不单单是个人命运的起伏,而是包含街道、食肆、农田、山峦、江水,作为一个整体记录下来。同时,何伟自始至终都在努力理解,而非寻求差异,使得这本书拥有了一种温柔的力量。如同他不厌其烦描写的长江水一样,有一种博大的包容和温柔的怜悯。因此,《江城》超越了是或者不是,喜欢或者厌憎,让何伟如同一个天真的涪陵人那样,重新审视这座城市和这里的生活。



我是各种基层疑难杂症解决高手 @老唐主任
我写了许多体制内的思考,值得你借鉴一下:
公务员的基本功是写各种材料,写材料从何入手?

真正读什么书才会受益?


怎样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工作中如何向领导汇报工作?


做了领导之后,如何驭下?

当好办公室主任,会极大的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那么该如何当好办公室主任?
可以参考一下我的专业回答。


辞职的建议

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不错,请给我点个赞呗~~


user avatar   wen-wen-40-39-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都给想复杂了,哪有那么麻烦。随便找个中层干部就差不多了,你以为他们整天琢磨什么,工作吗?

十几年前,我们企业准备在东部某个县的工业园区投资,当地很重视招商引资行为,每一个投资商都会配备一个当地科级干部全程陪同,从第一次正式会面(和某个正县级领导会谈、吃饭)开始到投资结束(不管成不成)。

先说一句,这是我见过的态度最端正的地方,不像其他一些富裕地区店大欺客。

陪我们的是个很不错的科级干部,人品很好,健谈热情,外貌也不错。和当地各色人等打交道时都是他开车带着我。

经常开车在路上,突然停在路边,和一个过路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说上几句,然后继续开车同时告诉我,这是某局长(镇长、乡长、书记、主席、科长、富豪)的爱人(父母、子女、表亲、叔侄)等等,要不就是某部门的已退休领导。

或者去某个部门办事,指着办手续或者沏茶倒水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是某局长(镇长、乡长、书记、主席、科长、富豪)的爱人(子女、表亲、叔侄)等等。

几个月转下来,感觉他和当地科级以上相关人士,不说百分百认识并可以攀谈,百分之八十还是没问题的。

从概率来说,我不认为随便配合我们的一个人,恰好就是当地万事通;而是几乎每一个科级干部,都是万事通。


补充一下:我说的是科级,当地镇长乡长级别的,不是当地科长


user avatar   cyf-22-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民营企业的利益关系,你可以通过天眼查等软件查县城富豪们的关联!

要是官场上的关系网,只能是通过《中县干部》式的调查才可以厘清。

政商关系,又可以关联出很多的关系网!

《中县干部》真的是巨作!北大博士冯军旗在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挂职2年,和数百当地科级以上干部座谈采访,当地的各种历史文献任他翻阅,才最终厘清了这个县的关系网!

最快时间厘清一个县城的利益关系方法:

当地正科级及以上的官员详细讲述,立马就能厘清县城的利益关系,谁跟谁有关系,谁跟谁是亲戚,哪家企业是哪一任1号主官在任时引进扶持,小县城里有没有政治家族?小县城的权力架构怎么样?政商关系都涉及哪些行业?哪些老板往政府跑的勤?

比如分析县城的利益关系,分析县城的关系网络,在《中县干部》中

关于县城的政治家族,冯博士总结道:中县有21个大家族(家族中有5个以上副科级干部的家族),140个小家族(家族中2-4个副科)。每个家族都是一张关系网!

关于关系运作方面的描述:光从下面推不行,还要上面有人拉你。

关系网的连接,靠的是:喝酒、打牌、送礼。如果你三样都不会,……?

还有,体制内的送礼,中县干部都送的什么?

还有很多极具现实的东西……


厚颜推荐一下我自己的公众号,关注:岸上那些事儿、选调生参阅,送您一部反映基层官场现状的大作《中县干部》。
要是有备考的同学,我的公号:岸上那些事儿 送一份备考资料,关注后回复“公务员备考”即可。包括历年各省行测真题、历年各省申论真题、李mY申论、fb980、面试资料、国考资料等

看看中县干部访谈的人物列表:

这些职位的人,只要你能找到一个,且愿意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立马能厘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一个县城来说,官场是营盘,这个营里的老兵最清楚家底!

中县干部四级金字塔结构:

比如不要背后议论领导,领导都有很多耳目,好话不一定传到他耳朵里,但是坏话一定能。

政绩型干部体制,需要以政治忠诚为基础,需要听话服从,而政绩也是围绕上级中心任务产生的政绩,是需要上级认可的政绩。只有把忠诚和政绩很好的结合,才能有较大的晋升机会,这就是忠诚—政绩激励机制的运行逻辑(杨雪东,2001)。

历史是人民写的:

而对于每一任领导来说,“历史是人民写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会留下记录,干部和群众都会对他们进行评价。“政声人去后”,当每一任领导回望仕途的时候,他一定会清楚自己在任的 时候做了些什么,他的政绩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他也肯定清楚:历史的审判和人民的评价是最公正的。

在县乡,你身上知识色彩太浓,很多人把你看作另类,你必须把知识色彩磨掉,和他们一样。

“县乡比较看重实践能力,而不是理论能力。中专生发展好,一个他们分配有固定的单位,本科生往往分配不对应。一个呢,县乡很多事情,本科生往往进行价值判断,这样很多事情,中专生能干,本科生就干不来,这样领导就认为你工作能力不行……我们当年高考的一个同学蔡礼宇,我考的郑大,他考的中专,郑州水利学校,这你就能看出来,当时他都是镇长了,我还是副镇长。张国际、陈谷允,都是水校回来的,都发展的不错,还有林校、农校都发展的不错,等于本科生干不过中专生。你身上知识色彩太浓,很多人把你看作另类,你必须把知识色彩磨掉,和他们一样。再一个,你看这些中专生,其实能力素质不差,他们一些人阅读量很大。”(江道琼访谈,2009)

在县区,哪些单位提拔快?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纪委、宣传部、政法委等

从部门出干部的比较来看,县委办第一,贡献了 6 位县领导和 17 位县直、乡镇领导。组织部第二,贡献了 3 位县领导和 15 位县直、乡镇领导。政府办第三,贡献了 1 位县领导和 17 位县直、乡镇和垂直部门领导。纪委、政法委和宣传部基本持平,统战部最少。
“年龄是个宝,能力作参考,关系最重要。”这是一个在中县乃至在全国官场都流行的段子。虽然有些夸大,但却实实在在地道出了关系在干部仕途中的重要作用。


中县干部仕途中最重要和最隐秘的两个环节:书记办公会和县委常委会。

二十万字的《中县干部》向我们详细地展示了中县官场的种种不为人知的隐秘。

对于考上县城公务员的同学,要泼一盆冷水,考上公务员并不是就“当官”了,他人的奉承一定要头脑冷静,你只是“吏”而已!

厘清利益关系这种事儿,没有深度沉浸在里面几年是极难做到的。

点个赞再走嘛~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找财政、民政和组织三个系统的正科级了解,

差不多80%的本地关系就清楚了。

再通过这三个人了解一下本地圈内百事通,

一般临近退休或者退休返聘居多,

对上述关系进行验证和完善即可。


user avatar   xu-guang-wei-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版权时代明明才刚热起来还没几年,就又有人放下碗筷开始骂娘。

某些网站是盗版时代的遗留物,没错。不过盗版时代结束了吗?没有。国内的大环境依旧不适合将acg这一块实行正版化,太多的东西是会被一棒子打死的。前几天刚闹出的国家队那事足以说明问题了。

往回倒几年,大网站对这块不屑一顾,睿的番剧也是没有版权的。靠着用户这么支持发展成了现在的三足鼎立争版权,不过用户依旧没法获得很完整的体验。某站就相当于当年的逸,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环境的。之前用户和网站都对此心照不宣。到了现在,路人和萌二反而挑起某站的事来了。

确实,整个二刺螈圈都是带有原罪的圈子,也正因为如此,一点点法律层面的制裁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要想让圈子保持下去,就别把他抬得太高。当前这个时期还需要着某些网站,等环境真的变好了,某些网站就会逐渐消亡了。


统一回复一下:如果你依旧认为正义是绝对的的话,那么我支持你支持消灭盗版网站。但我还是想提醒你,极右和极左均不可取,这个事情不是那么绝对的存在。

几十多年来圈子里的人都一直保持着在盗版和正版之间微妙的平衡,享受着盗版又尽量将平衡点靠近正版那一端。这几年的转变本应该是令人欢喜的量的转变,但从来不是质的转变。完全推向正版相当于把自己赤身裸体面向别人。某站是一块遮羞布,遮着我们羞于见人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能力能穿上光鲜亮丽的裤衩。

更新一下

评论区有人指出我打错靶子了,确实,我写答案的时候也很意气了,仅仅说了一些我想说的; 虽然解释了某些网站的主观存在,却没解释客观条件。要说回来,某些网站本身作为一个不合道德与法的网站,于理简直是众矢之的,天理难容,是时代的糟粕,不管是用户反对还是正版网站和社会打击都能把它掐死在摇篮。但它没有被正版大潮淹没。其一,用户有需要,能理解; 其二,正版网站不会自掘自家坟; 其三,社会没有办法把盗版就认定为邪恶。有社会阅历的人都会发现社会对于盗版是明面打击,暗则默许的。这既出于自己利益的需要,也有别人利益链的考虑。

但无论怎么说,有自知之明的人都不会把这一问题拉到所谓明面上来说,因为明面上它就是邪恶,就是违法,势必毁灭。现在无论利益哪方都不愿看到这一点。某些网站也是利益链的一环,不可脱节。




  

相关话题

  月薪 7000,在一线城市如何过上高品质生活? 
  为什么人们都认为公务员工资高? 
  陕西省考行测过百有多难? 
  20年选调生,女,来到街道办后两个月想辞职,我该怎么办? 
  如何评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 
  陕西省选调生和公务员哪一个更合适呢? 
  2021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出,将于 11 月 29 日开考,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我适合做公务员吗? 
  考研一战失败,临近毕业是找工作继续二战还是听父母的考公? 
  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是什么体验?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书友读不进去网上很多人吹爆的《诡秘之主》?
下一个讨论
不少影迷说《新蝙蝠侠》不算是「超级英雄」电影,怎么定义所谓的超英电影?这是真实存在的类型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