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家里来小朋友,女儿就会把玩具全部抱着,哇哇大哭,好尴尬,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要教小孩要分享本来就很迷……


你家存款为啥不分享给我呢?


多少小孩子的玩具都是分享之后就坏了,没了,咱就不要自欺欺人了。

小孩子护玩具没啥奇怪的,就像你家钱不会放门口一样……



家里来小朋友,玩熟了愿意分享才分享,不愿意分享实在没啥奇怪的。


user avatar   kanyundenghuak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想说的是:愿不愿意分享和善不善良,没有任何关系。愿意分享并不是善良的必要组成部分和评判标准。

我任教于高中。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就不分享自己的任何东西。包括文具、书籍、私人物品等等。但是这个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非常愿意帮助别人。春游时,同学提不动的东西他会主动帮忙提;某天的值日生不舒服,他会主动帮忙值日;同学遇到不会的题,他一遍一遍讲直到同学彻底明白;有同学骨折,他每日课间背着同学去厕所以及去各个上课教室、帮同学打水打饭还总是提醒同学多喝水别怕上厕所;假期和父母一起出去旅行,他主动帮飞机上每一位身边无男士陪同的女性搬放随身携带的行李。

这样的孩子,我们能说他不善良吗?能说他自私吗?

包括我自己,我的书也是不分享的。如果有谁看上了我某本书,如果我们关系足够,我可以买本新的送给他。但是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我都不会把自己的书借给别人。我从小和我父母的关系就非常亲密,但我们之间的书都是不共享的。

如果我是你,我会告诉我的女儿:“宝贝,没关系,你不用这么费力抱着玩具也一样可以不分享。你不想分享的时候就不用分享。”

分享是什么意思?共同享受。所以,分享玩具,第一,得是一起玩儿,不是别人拿走玩儿。第二,即使是一起玩儿,也得完全自愿。她自己愿意分享,她能从分享中感受到快乐,她再分享,而不是大人告诉她:你要分享,会分享才是好孩子……

愿意主动分享一切的孩子当然好,但是不愿意分享也不是错。

如开篇所言,作为成年人,我们也一样有不愿意分享的心爱之物。不要说孩子的玩具无法和自己的东西相比,心爱的零食或玩具,在孩子眼里的价值,就和你的全球限量版包包或口红以及任何你宝贝得不得了的东西对你的价值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玩具是孩子的,她有绝对的权利选择自己玩儿还是和别人一起玩儿。作为她最信任最依赖的爸爸妈妈,应该是孩子物品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保护者,而不是用“会分享才是好孩子”去绑架幼小的他们。

即使愿意分享,孩子也不会愿意分享给每个人。就像你的全球限量版包包你可能愿意给你最亲的人背两天,那你能愿意给不太熟也没有那么亲的亲戚背两天吗?

就算你能愿意,但孩子不愿意,那也不是错。因为人和人本来就不一样。

把最心爱的东西分享给最亲密最信赖的人,那是人类本能,我们能从这种分享中获得一种幸福和快乐。但很少听说有人能把最心爱的东西见谁分享给谁吧?

所以不愿意分享就不分享,爸爸妈妈要在这时候给予支持。孩子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保护,她的内心安全感慢慢也会更强。

分享的引导,最好从感受中来,而不是从口头教育中来。

比如说,买零食的时候,买不同的两种口味。告诉宝宝:这两个口味,一种是宝宝的,一种是妈妈的。宝宝想尝尝妈妈的这个吗?

孩子尝了妈妈的,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这就叫分享。分享给你,我很快乐,因为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分享给自己爱的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如果孩子主动把他自己那个口味的也分享给妈妈,妈妈要及时表达被分享的快乐。

如果没有主动分享,妈妈也可以在每一次分享之后试着问问:“如果妈妈也想尝尝你的那个口味,你愿意让妈妈尝一口吗?”

如果不愿意,那也没关系,什么都不要说,先让孩子得到充分尊重。被充分尊重的孩子才有安全感,而内心足够的安全感,是愿意分享的前提之一。

任何时候,只要孩子愿意分享给我们,我们都要表达感谢和被分享的快乐,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分享,可以带给别人快乐。他们自己可能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当别的小朋友把玩具或零食分享给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问孩子:“谁谁和你分享什么什么,你开心吗?”

如果孩子回答开心,我们可以说:“所以被分享是很快乐的事,对不对?那我们要谢谢别人愿意分享给我们”

如果孩子被拒绝分享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以能让孩子理解的方式告诉孩子:每个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都可能不愿意分享给别人,妈妈也有,你也会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要为了别人没有分享给你而觉得难过。分享应该是一件两个人都开心的事,而不是一个人开心,一个人难过。所以当我们觉得分享这件东西会难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分享,觉得开心,再分享(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泛泛而谈,实际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孩子听得懂能理解的方式让他们慢慢明白这些)

一个被尊重的孩子,除了内心安全感充足之外,他也会懂得去尊重别人。

亲子关系的亲密和信任就建立在日常一点一滴的细节里。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不自觉被一些观念绑架。比如人要懂得分享,比如有礼貌就是见人无论认不认识愿不愿意都必须热情打招呼等等,然后我们又以这样的观念去不自觉地绑架孩子。

其实人活一世,没有那么多的“必须”。

相比之下,被尊重,以及内心的自由舒适,才最珍贵。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真的,筛查频率要是上来了,隔离的功效也就那么回事。

我们武汉从上周五到本周五,七天筛了六遍核酸(刚接到社区通知,今晚又要筛),等同于七天筛七次,而且是全市一起筛,对于应检尽检而不去检的人群,会赋予“灰码”,除了医院,哪儿都去不了,无处可逃。

筛到这种程度,隔离期的长短甚至于隔不隔离也就这么回事了。


user avatar   da-m-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


user avatar   thinkra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找不到对象




  

相关话题

  为什么家长喜欢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楼下提出晚上六点以后别让小朋友跑闹发出响声。我该怎么办?孩子两岁多点? 
  如何看待「13 岁少年列席深圳两会:勿让考卷决定未来」? 
  1~6 岁的孩子会问什么有趣的问题?你怎么回答? 
  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工作忙,疏忽孩子的学业,孩子考试成绩差,老师说是父母的疏忽,家长该为此担责任吗? 
  6岁孩子问:如果生活中没有歌曲会是怎么样的? 
  国外幼儿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呢? 
  孩子喜欢把同学的违纪行为报告老师,应该鼓励还是制止? 
  孩子妈妈管得很严格,经常检查女儿的朋友圈,家长要不要干预孩子的朋友圈呢? 
  4-6 岁孩子无聊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你为什么离不开你的男(女)朋友?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瓜皮妈对待瓜皮?





© 2024-06-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