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两岁左右孩子在商场跪在地上伸着手让抱抱,父母站在一起要求孩子站起来不然不抱的行为? 第1页

  

user avatar   jia-ying-she-qu-ying-xiang-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动不动就随意去看待和评价别人怎么管教自己家的孩子。

两个月的宝宝必须伸手就抱,可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已经有戏精的本事了,伸手要抱就抱没有任何意义,不存在什么不抱就缺爱就会心理创伤什么的。

只有孩子父母才分得清孩子要抱是真伤心了要安慰、是真累了要抱起、还只是矫情。

我家孩子也刚满两岁,有时候刚出门不久就要抱,有时候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要抱,有时候轻轻摔倒就不愿自己起来,有时候摔得比较重的确是摔痛了,肯定不能一概而论。

平时我用双人婴儿推车推他们出门,他们喜欢站起来爬不愿意好好坐着,别人看起是感觉挺不安全的。但我愿意让他们自在一些,不想过于拘着他们,我只是提醒他们要抓牢、我自己也会慢点推,就算摔下来也摔不出什么问题。而且真摔下来让他们长长记性也没什么不好,比念叨一万次要注意安全、强制要求他们坐下更管用。实事上很少摔下来,摔下来也真长记性。

经常有好心人提醒我注意他们安全,这我可以理解也不介意,但偏偏有人些不是提醒,而是指责,说什么爸爸带孩子就是这么粗心,我特烦这种自以为是随意看待和评价别人的人。

如果题主是自己的孩子跪地上伸手要抱不太知道怎么处理,那可以说说。

1、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前提,如果为人父母,拎不清自己孩子诉求背后的动机和想法,那就太不上心了!

2、理智要战胜情绪,不能一味不忍心!

别想什么现在不抱以后就没机会了,养孩子就是为了多抱吗?

别觉得孩子才两岁不用立规矩,这只不过是想为自己偷懒和不作为找个借口!这种借口的后果将来要父母和孩子一起还的!

我可以理解宝妈心软看不得孩子哭,但这种情绪化对带孩子真心有太多弊端,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推崇。

我们家宝妈也是同款,孩子一哭就觉得可怜,结果她带孩子就带不好,不好好自己吃饭、摇摇车一坐上去就不肯下来、见超市就要进而且不买零食就趴到地上哭……

我带就完全不一样,叫开饭就自己爬上餐椅、摇摇车坐完一次自己就下来、不会见超市就要进就算进了去拿零食让放下还是会放下……

所以现在我们家两个宝宝我带,宝妈安心做她一直就想做的小生意去了。

别觉得给孩子立规矩会让孩子不快乐,我们家两个宝宝带出去比谁家孩子都开心,邻居说是出门玩兴奋的,其实在家也一样,宝妈视频看宝宝经常问什么事又这么开心啊,我告诉她没什么事,这是常态!

规矩养成了就是习惯,孩子天生有秩序感,遵守已经建立的秩序是快乐的事。

我们家宝宝吃饭的程序是上餐椅坐好、洗手、戴饭兜兜、开饭。有时候我一忙忘了戴饭兜兜,他们就会拍自己的胸提醒我!

其实孩子一伸手就抱是最简单最省事也最能暂时安抚孩子和家长自己情绪的方式,也是最不负责任的方式,要了解自己孩子、把握好度、提升父母自己合理应对的能力才是难事。

太多家长图暂时省心、避重就轻了,还要以各种名义!

养育孩子就是一场自我修行,避无可避!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儿子15个月,你知道他能干什么吗?

他会走,会跑,能自己爬楼梯,自己滑滑梯;

会悄悄靠近其他小朋友,然后出其不意抢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

会拿着东西往你嘴里喂,你一张嘴他就塞到自己嘴里,笑得前仰后合。

会在你责备他的时候低下头,然后偷偷瞄你,看到你表情和缓了就冲你傻笑。

会爬到桌子上找遥控器,然后自己把电视打开。

你有什么东西要扔掉跟他说,扔到垃圾桶,他如果愿意会拿着东西,打开垃圾桶,把垃圾丢进去。

会在你拒绝他无理要求的时候,大哭大闹,但是抱他去“禁闭室”的半路就立刻停止,无辜地看着你。

会可着劲儿的欺负他妈,指挥她干这干那,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但在我面前不哭不闹,乖乖听话。

能为了不睡觉跟我对峙比狠,站在床上整整一个多小时跟我大眼瞪小眼,把他老爹我都靠得两腿发酸。

……

问主说的那个两岁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是我作为一个有娃的爹,实名反对这个问题下什么“孩子什么不懂”,“孩子不会骗人”,“这么小肯定不会撒赖”的各种说法。

我的儿子15个月不到两岁,会骗人,会撒赖,会见碟下菜,会见风使舵,还会他喵的跟我比狠!你他喵的能信?这么个小人儿一站就站一小时,不哭不闹直勾勾盯着你,大写的不服,你能信?我从小儿就是远近闻名的狠角色,可那据我老母亲说也是我三岁以后才掌握原地不动一小时以上的技能!小兔崽子15个月就能无师自通!

所以你们这些没养过娃的年轻人,还是先别在那里意淫自己多么圣母,在批评别人前还是先养个娃儿试试。不是那种偶尔帮忙带几个小时孩子,而是自己养一个。感受一下深夜的不定期哭嚎和无时不刻的需求,感受一下当代这些小人精能聪明到什么程度,再感受一下自己身上的特点能让自己多崩溃!

娃这种东西,可以完美地颠覆你的三观。养过之后不说你就脑袋上就突然冒出智慧的光晕,但至少看人看事能更平和宽容一些,不至于小题大做,把一些正常操作上纲上线,更不至于把个两岁和两个月的娃的状态给搞混,非要用对两个月婴儿有求必应的圣母心来对待两岁的娃。

反正我儿子现在如果是坐在地上,伸着手不肯站起来,那几乎百分百可以肯定,这个小兔崽子又是要跟我抢女人了!

哼哼!老子我还没摸够呢,你就想霸着不放?给我自己站起来!该干嘛干嘛去!


一觉醒过来,发现此回答评论无数,我是一脸懵逼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看了看评论区,好多都是在说自己娃的。大部分人的态度看起来跟我类似,也既是

  1. 孩子几乎不会自己就懂得秩序,需要家长来确定原则。
  2. 孩子的状态千差万别,没有绝对好用的具体措施,要不断尝试和改变。
  3. 要给家长更大的操作空间,不要随便说三道四。

总结起来就是,有原则,多尝试,莫非议


user avatar   wen-nuan-88-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好,我有孩子,对带孩子这事儿不是想当然的。

他让你抱(抱他起来甚至抱着走)你就抱(拥抱)呗,然后再让他自己站起来。

这不矛盾啊。

就像依靠父母和独立自主不矛盾一样。

别啥都走极端。

让孩子觉得啥都能依靠父母和父母啥都靠不住都没必要。

让孩子知道路是自己走的,这是人类该有的独立。(李天一孙小果是反例)

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爱和支持自己,这是人类该有的温情。(那些在青春期的抑郁和孤独中独自承担痛苦的孩子,是反例)

听孩子说话和让孩子听话,有很多方法可以同时做到,这俩是可以统一的,不是彻底对立的矛盾。

请注意一个常识:孩子都是先能听懂人说话,后学会的说人话。听不懂人说话他就不可能会说话。

麻烦杠精离开我的回答,龙生龙,凤生凤,杠精父母养的孩子肯定不会听话的,要是能听话,那得是隔壁老王家抱错的。


user avatar   yang-shao-68-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规矩就是规矩。

你登陆一个网站,网站有网站的规矩,违反规矩会被封禁,严重的会被销号,你可以抱怨,但规矩就是规矩。

你进入一家公司,公司有公司的规矩,违反规矩会被扣绩效,严重的会被开除,你可以吐槽,但规矩就是规矩。

你加入一个qq群,群有群的规矩,违反规矩会被禁言,严重的会被踢出,你可以不爽,但规矩就是规矩。

之所以要有规矩,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小脑袋,想法都千奇百怪,同样一件事,每个人的角度和观点都不同,众口难调下,为了尽量让更多人的利益得以平衡,才有了规矩。

一个小孩子在公众场合被家长教育,只要不是家暴这种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我都不会管。

因为人家有人家家里的规矩。

我不了解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贸然按照我家管孩子的那一套冲上去,说小朋友不哭叔叔抱。

会被当做人贩子被警察叔叔带走。

同时,一旦规矩被打破,就会后患无穷。

一个宣扬自己是分享知识的平台,如果不去管控吵架与谩骂内容,平台就会变成垃圾场。

一家强调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公司,如果不开除那些违反公司原则的员工,公司就会变成烂人堆。

一个本来讨论动漫与游戏的qq群,如果不对涩图键政消息撤回经验,过不了几天就要炸群。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不是为了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哪怕公司压力再大都咬咬牙忍下来,却一定要为了怎么带孩子管孩子和父辈争吵。

因为如果妈妈说不可以,奶奶说可以,那孩子的眼里,就是其实可以,只是妈妈那里不可以。

甚至于,妈妈说不可以,在孩子的眼里,不是因为妈妈爱你,而是因为妈妈坏坏!

旁观者一定要相信,抱起来就走,马不停蹄的走,一定是比两口子站在一起,等待孩子站起来要简单得多。

但,在外面,不许闹,不许坐地上耍赖,要抱的话必须自己先站起来,就是规矩。

规矩,就是规矩,是父母和子女签订的信任契约。

如果有不满意,后面回家,我们可以调整,但,此时此刻,规矩就是规矩。

来,你可以的,站起来。


user avatar   guodong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款宝宝。

我知道家长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去抱抱他,但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今年我以为孩子终于两岁了,懂事了,也是时候带他出去见见世面了。 没想到,还是我们太单纯太天真了。

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孩子不停地到处乱跑,连鞋子都跑掉了,根本停不下来。孩子他爸跟在后面捡鞋子追着孩子跑。一位老太太看到这场景,开玩笑说,这还真是「跑鞋」啊。

到了目的地,娃该玩的时候不玩,哭。

不该玩的时候玩得根本不想走。

这是我们最累的一次旅行,也是这次旅行让我们第一次真正见识了什么是「魔鬼的两岁」

两岁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 [1]

据说孩子一生要经历三次叛逆期:

第一次是2-3岁(宝宝叛逆期)
第二次是6-8岁(儿童叛逆期)
第三次是12-18岁(青春叛逆期)

孩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独立意识开始增加,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而不是完全执行父母的指令。

这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完全成熟,没法清楚的表达感觉和需求,所以常常用发脾气、尖叫等令大人们觉得很难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叫“可怕的两岁”。这种说法在坊间流传多年,经久不息了。

虽然有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可怕的两岁”是没有实验数据支持的“传说”,但是很多父母的确在孩子1.5-3岁之间遇到“天使变魔鬼”的、令人猝不及防的转变。


在商场跪在地上伸着手让抱抱,管还是不管?我大概讲一下如何应对吧[2]

1)给予选择的权力,但只是有限的选择。

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喜欢有做决定的权力。

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控制力增强,而因此感到很开心。但给予的选择一定是在父母可接受范围内的有限选择,比如“你想吃苹果还是香蕉”、“你想穿这件衣服还是那件”之类的。


2)给予责任

给予孩子一定的责任是让其觉得自己很有能力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着把一些小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帮着擦擦茶几或者小椅子等等,可以显示父母对孩子的信心,有助于孩子竖立自信,保持良好的情绪。


3)恰当表扬孩子的好行为

有时候我们只记得斥责不良举动,但是忘了表扬孩子好的行为。当孩子有的好的表现时,恰当的表扬会使其今后保持良好的习惯。表扬一定要针对某个行为,具体地描述,比如:“哇,我看到你玩完玩具自己收拾好了!真棒!”


4)保持规律的作息

在固定的时间吃睡,尽量有固定的仪式,让孩子有可依循的准则及安全感。

在孩子饥饿和疲惫的时候,他们觉得不舒服,但是他们的语言可能又不足以准确描述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有可能用哭闹来宣泄。环境的变化可能会让孩子紧张,同时也影响规律的作息,所以如果需要长时间外出时,最好提前跟孩子预告一下行程和要做的事。


5)不要在孩子发脾气最厉害的时候解决问题

孩子发脾气最厉害的时候,不愿意和你谈话,这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呆在孩子身边。

当然,我知道家长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去抱抱他,但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想你碰他,这种情况下,家长最好静静地在孩子身边坐下或蹲在那,让孩子明白当他平静下来的时候,父母会马上抱抱他。

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想要得到我们的关注。不要避开孩子,无视这些情绪,也不要和他们对立,可以走向孩子,给予及时的情感支持。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爱去解除情绪危机,让孩子不再哭喊、乱扔东西、乱踢、跺脚。


6)孩子在公开场合发脾气,最好带离现场,不要因为怕尴尬而屈服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把孩子带到卫生间、人少的地方或者车里,再来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父母自己要注意

1)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觉得尴尬而恼羞成怒,对孩子施以体罚,这样只会使情况更糟;2)不屈服,坚持原则,不管你觉得多么“丢人现眼”,也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屈服,这样只会使孩子今后更多以发脾气来要挟父母。

在孩子发完脾气以后,父母应该先帮孩子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是因为有了负面情绪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如果父母在孩子发完脾气以后,可以帮孩子把他的情绪表达出来,对孩子正确感知自己的情绪特别有帮助。

很多时候孩子发飙往往是因为有了负面的情绪,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如果父母在孩子发完脾气以后,能帮助孩子将其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会有助于孩子正确地感知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


最后,最最重要的一条: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从成年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会认为孩子发怒就是没有正当理由的,但是在两岁的孩子眼中,发脾气都是有合理原因的。

陶行知先生的《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3]有一段话,非常完美地描述了“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件事。

“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 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却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当我们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我们会更容易与孩子产生“共情”,进而更好的处理孩子发脾气的事情。

希望看完回答的你能点一个小小的赞▲,

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认可,也能让系统给你推荐更多优质回答~

参考

  1. ^ Erin Smith. How To Tackle the "Terrible Twos". Parents Magazine.
  2. ^ Vicky.10 Tips for Surviving the Terrible Twos. Mess for Less.
  3. ^ 《陶行知教育名篇》

user avatar   feng-shou-m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我们广西叫打屁虫,能吃的

学名椿象,有的地方叫臭大姐,九香虫

百度百科



(抓错重点)



user avatar   pandamalo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其他答案,3年前的事情现在翻出来。

“聚众******罪”都能洗,我是没想到的。反而对维护**的横加指责。


user avatar   shi-zai-shi-qu-bu-chu-ming-zi-la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




  

相关话题

  如何挑选合适的婴幼儿奶粉? 
  一个人带两个宝宝,小宝容易醒,但又要送大宝去幼儿园。我该怎么解决送大宝去上学的问题? 
  如何跟小朋友说「为什么在公众场所不能大声喧哗」? 
  对孩子的爱和教养习惯如果只能选其一哪个更重要? 
  穷人真的不配拥有素质教育吗? 
  应不应该打孩子? 
  如何回答孩子的提问“天上下凡三圣母,生下沉香和爹住”的“爹住”是谁? 
  青岛一亲子乐园「用玉米粒铺地当沙子」,这种做法可取吗?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无论怎么劝说都不愿意学习的小孩,应该怎样正确引导? 
  如果孩子把他最心爱的陪伴了几年的玩偶弄丢了,应该给他买个新的,还是让孩子长个记性?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的男女平等变得如此病态?
下一个讨论
三室两厅的房子,因为房间布局问题,被我爸骂自私了,气死我了,还是说我真的算自私了?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