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药,首先来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网络段子,就是“库尔兰德军=武装战俘营”,这个说法虽然不是头一次见,但是非常好玩,好玩在哪呢?因为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到底是想乳苏还是想乳德。我们先来看,库尔兰集团军群(1945年1月25日北方集团军群改名为库尔兰集团军群)在库尔兰半岛前后总共和对面苏军波罗的海沿岸几个方面军打了六次战役,且不说前三次(时间基本在1944年10月-1945年1月,且双方参战部队成分较复杂),发生在1945年1月以后的第4-6次库尔兰战役,苏军前前后后投入了巴格拉米扬,叶廖缅科和马斯连尼科夫的三个方面军去对付库尔兰集团军群,尤其第四次库尔兰战役苏军纸面兵力达到101个步兵师,2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和18个坦克旅对付库尔兰的24个德军师,直到5月8日前,苏军还在库尔兰集团军群对面部署了第1突击集团军,第22集团军,第42集团军,第4突击集团军,近卫第6集团军和51集团军,可以确信苏军几位方面军司令员是5月之前肯定想歼灭库尔兰集团军群大捞一笔的。
如果说苏军的前后整活和部署情况不能说明他们多想歼灭库尔兰德军的话我们再来看看伤亡情况吧,豪普特的资料 (Heeresgruppe Nord, 343)估计从1944年10月到1945年5月,攻击库尔兰的苏军总共有90000人阵亡,300000人受伤,4000人被俘,另有2651辆坦克和722架飞机被毁。如果说豪普特的资料不够“苏维埃”,最近俄方资料统计者古尔金提供了一些数据(Liudskie poteri Sovetskikh Vooruzhennych Sil,表1第67号)其中显示,光是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从1945年2月16日到1945年5月8日就损失了160948人,其中30501人是不可恢复损失,而在1944年10月开始的六场库尔兰战役中,库尔兰集团军群总共损失为117871人,也就是说库尔兰战役开始到结束。排除第一和第二次库尔兰战役有来自中央集团军群的德军部队参战造成的杀伤,苏德的战损比大致在1:3(苏方口径)-1:4(德方口径)之间徘徊。如果这样还要按照某些人说的“库尔兰不过是个武装战俘营”,那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试图镇压武装战俘营的苏联红军竟然会被蛐蛐武装战俘们持械打的损失惨重,到底该说这是红军指挥员在磨练自己部队的看门艺术,还是在故意拿自己的部队给战俘练手刷经验?搞不懂啊。。。
好,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库尔兰作为一片未被征服的傲土一直到5月8日才宣布被放弃?首先要明确一点,库尔兰半岛表面上是被围困的状态,但实则还通过海运保持着供给和运输,由于苏联空军和海军的无能和德国海空军的活跃(直到5月份德国海军的巡洋舰和雷击舰还在从库尔兰和东普鲁士运送德国军民撤到德国西部),库尔兰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包围网,德军一直能够通过海运和空运调配物资,运走伤员,补充新兵。
之后我们来看库尔兰德军的组成部分。
库尔兰集团军群下边除了好几支从1941年开始就一直在北线摸爬滚打,身经百战的步兵师外,主要力量还包括狂热的党卫军拉脱维亚志愿部队和12,14两个装甲师还有一些如第912突击炮旅这样的独立装甲单位,这些部队大部分战斗力量保存完好且战斗经验丰富,团,营,连长中有不少骑士铁十字勋章和橡叶饰获得者,德军在仅240-300公里的狭窄战线后修筑了4-6条完善的防线,军,师一级指挥官则按照“弹性防御”的准则在2-3道防线部署了机动防御部队和突击炮,这使得该部能够高效防御的同时节约自己的兵力,而苏军由于攻击面狭窄无法展开其优势兵力只能靠轮换作战来消磨德军,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突破。
这使得库尔兰集团军群的战斗力一直维持在一个可观水准,一份4月1日的集团军群报告告诉我们,库尔兰集团军群下的第11,24,81,121步兵师和12装甲师仍被认为是有着良好战斗力(评级为“非常好”)的部队,这说明这几支部队的战斗力量保存完好,在6000-7000人左右,其次的126,205,225,263,329步兵师战斗力被评估为“好”,战斗力量在4000-5000人左右,我们的确很难想象时至1945年4月,第三帝国行将就木之时,德军还有一支集团军群还有那么多的可用力量。直到5月8日德国投降,库尔兰集团军群也还剩下189112名官兵以及1.4万名拉脱维亚志愿者。国内关于库尔兰的读物也有,就是《永不言败:库尔兰战役》这本书,这本书大部分资料来自德方战史,硬伤在于没有详细的苏德两军伤亡对比,以至于部分群体利用这个漏洞做文章来发明“武装战俘营”之类的段子,对于这些群体来说,搞学术或者历史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搞出段子来博人一笑,毕竟,谁关心为了打赢库尔兰或者为了打赢苏德战争红军牺牲了多少人,Who c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