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黑二战德军才能黑到点子上? 第1页

  

user avatar   Ekis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药,黑的路子很多,可惜很多人不会用,碰巧现在有部分人啊,非要把自己那点半瓶醋的功夫全部显摆出来丢人才罢休。这里就献丑手把手教各位怎么黑二战德国陆军,分为必学篇和忌讳篇,各位可挑自己感兴趣的看

必学篇:

一.人力补充不济,预备军占用人力,前线伪军充数

二.高级将领的指挥水平和发挥

三. 紧盯知名装甲师吃瘪记录不放松


忌讳篇:

一.战损

二.兵力统计口径

忌讳篇此处不细讲,战损简单提一下,和德军比战损本来便是自寻苦吃,即便是德军战损最丢人的第二次雅西战役,苏军也是先拿罗马尼亚人开了刀从而打出了战略优势:

苏联第52集团军先突破了罗马尼亚第六集团军战线,其中罗马尼亚第5步兵师在20日清晨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在Munteni和Carpaţi之间的作战区域的两个德国步兵师还是设法维持住了他们的战线。

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德涅斯特地区的进攻则瞄准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的接合部。苏军相当容易地突破了罗军阵地,厄尔.奇姆克在其《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一书提到他们“早就崩溃,还带着自己南面的本国部队一起溃散”

在德军第29军的北翼,罗马尼亚第4山地师和69和第21步兵师遭到进攻后没做出像样抵抗就溃败,德第30军的右翼,第306步兵师的防御阵地遭到有大量坦克支援的六个苏军步兵师的攻击,Slobodseja 以西地区德军第15步兵师遭到了第57集团军的进攻,被迫撤回Bender-Căuşani公路,因此,德军投入第13装甲师,遏制住了苏军的前进。在20日结束,弗里斯纳直言罗马尼亚人的表现“毫无底线可言”,打的最顽强的罗马尼亚第14步兵师则是因为隶属于德军第44军制下,被夹在德军第258,282,385步兵师中间,显然被开了个“督战”BUFF。

亲苏的大卫.格兰茨也在其《巨人的碰撞》一书中感慨雅西德军诸部之顽强和罗马尼亚人的不堪一击和吊车尾表现。

大部分爆发在东线的战役,德军的战损比无疑占优,苏军在1944年8月-1945年5月还是会因为步坦脱节或指挥失误被德军抓住机会狠咬一嘴(如劳班和包岑反击)但在西线德军的战损便不再占优,起码没有在东线那么大的优势。

兵力统计口径这方面自然是一笔不要去碰的糊涂账,德军兵力统计自然乱成一锅粥,包括了Verpflegungsstarke:口粮力量,Iststarke:实际力量,Tagesstarke:日常力量,Gefechtstarke:作战力量。在之前了解过我和Pluto争论的各位应该知道到现在我们就兵力统计问题基本无法达成共识,一来是德军兵力构成相当复杂且统计方法有遗漏。

二来,如果与苏军对比,苏军中类似德军惩戒部队和辅助劳工单位的惩戒营,工程古拉格,城市高炮部队和保安部队等等编制是没有军籍的,克某人在自己的书中也是春秋笔法似的指出他们只是“军人”,但没有军籍,而苏军在兵力统计时显然没有算上这些不带军籍的编制,而且苏军还有多次动员民工帮助自己修建防御工事,运输物资的记录(这里详见苏军将领和领袖回忆录都有提到)只能说是全凭自己的屁股坐在哪决定统计口径,以后建议各位不要轻易拿这个说事。

一.人力和伪军

1941年莫斯科战役后东线德军就开始陷入人力黑洞,这和德军的预备补充体系脱不了干系,预备军办公室班子负责德国国防军几乎所有与前线无关的事务,还负责第三帝国所有常驻军事设施的维持以及所有训练单位的安排,也就是说预备军的工作地域囊括了大部分第三帝国的军事占领区。

第三帝国常设军事训练单位和补充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受预备军的控制,在第三帝国设定的征兵片区完成征兵后,这些新征召的部队将被派往被占领国接受训练,除了前线提出的“火烧眉毛”的要求外,大部分新兵都会被派往离家极其遥远的地区进行驻扎,而这一事实在很长时间(直到7.20事件后预备军司令弗洛姆被枪决,希姆莱接手预备军)都不为希特勒或OKW所知,即便有人奇怪并询问预备军,弗洛姆便会以“占领欧洲需要大量人力”回应。

《德国国防军1933-1945》告诉我们,1941年6月22日在1943年6月30日,德军得到了437万人的补充;1943年7月1日至1945年3月31日,德军得到527万人的补充,总共加起来,共得到964万人的补充,这个数据看似庞大,却有不少力量被预备军占用,根据《德国预备军》一书在1944年2月,预备军占用了将近314万人力,而同时期国防军在前线的兵力总共为442万,战斗力量仅为293万,德军缺兵的根源不在于无法动员,而在于第三帝国体制内的权利斗争和腐败。

那么人力跟不上前线,德军前线部队该如何解决人力稀缺的问题呢?答案是招募伪军,提起苏联伪军大家的印象一般是东方营,但实际上前段时间一直在掰扯的Hiwis(俄罗斯志愿兵),却是德军当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单位,1942年秋之前,东线德军军官为了不引得自家元首HTL因为“斯拉夫人居然穿上了德军制服”血压拉满只是悄悄地自发性留用苏军战俘或征召当地人加入德军正规作战序列负责辅助工作,各集团军/群各有各的用法,到了1942年8-9月,OKH在HTL的默许下正式出台使用“转正”战俘充实德军人力的条例,到了1943年中后期,俄罗斯志愿兵逐渐进入正式编制,到了1944年初,这些单位已经被纳入了德军的一线力量中计算,这些俄罗斯志愿兵会毫不犹豫地提起枪对昔日同胞开火。

这些所谓俄罗斯志愿兵有试用期,享受与德军同等的待遇,有津贴,甚至家庭补贴,遗孀有抚恤,大部分成员来自出于人性求生本能或被俘后蒸治斗争需要的苏军战俘,相较于那些被关在战俘营的同僚被强行拉去干苦力,修建营地,这些伪军有着翻天覆地的待遇,截止1943年春,在德军中服役的Hiwis数量已经达到32万,截止战争结束,有50-150万苏联人曾为德军服务,其中另一部分组成了所谓的东方部队。

从第三帝国内部如此腐朽,以及自己打自己鼓吹种族主义的脸,大量使用斯拉夫人作为辅助单位两点出发,这样的乳德毫无疑问带着巨大讽刺意味。

二.高级将领的指挥水平和发挥

即使是德国军官团这样一支在国际上因其战术“专业”而享誉的群体,其中也不乏碌碌无为之辈和自以为是之徒,哪怕是久负盛名的曼施坦因,博克和隆美尔等人也有各自失手的时候,而此时便是乳德的最好时机。

高级将领中碌碌无为之辈的典型当属布施,布拉斯科维茨,龙德施泰特,李斯特,迪特里希等人,这几位为典型的一批德军将领,布施和布拉斯科维茨为了自己的乌纱帽选择阿谀奉承,唯唯诺诺,做HTL的传声筒,完事为HTL做背锅侠;龙德施泰特和李斯特表面秉行普鲁士-德意志指挥法当甩手掌柜,实则掩饰自己水平堪忧的真相;迪特里希则只是凭借关系坐到高位,实则毫无军事素养。

自以为是之徒典型则是巴尔克,哈佩,阿尼姆,古德里安,凯塞林和胡贝等人,这里边诸如巴尔克,哈佩和古德里安三位属于心底认定自己得到了某种震撼业界一整年的武林真传,学到了可以作为万金油使用的逆天战术,于是便在各自部队和战区疯狂整活,闹到最后轻则战损勉强占优,战略目的却遥不可及,重则变成盟军苏军将领的军功章,惨遭凌辱;胡贝和凯塞林属于确实有真才实学,却自我感觉极度良好,上头之后极易失去对战略局势的基本判断,最后崩盘。

哪怕是私以为德军当中最杰出的几位将领,也因为各自的原因导致决策失误的时候:

博克在莫斯科战役被朱可夫中路重兵严防,故意放空两翼的战略分散了兵力,最后自暴自弃把机动部队胡乱调配,饮恨莫斯科城下;

曼施坦因因其一贯的高傲(此处指对苏军战略战术水平的蔑视和对苏军补充能力的低估)在第聂伯河战役-第二次基辅战役期间被不顾损失的瓦图京和科涅夫冲得精疲力尽,在切尔卡瑟还因耳根软放着胡贝搞“一字长蛇阵”导致解围失利;

隆美尔在阿拉姆哈勒法岭战役因过度自信试图以用烂的“右冲拳”战术以意军佯攻,集中机动师兵力攻右翼的方法冲垮蒙哥马利,结果被只有四个师的英军刷了个1:2的战损,战略目的完全破产,当然,隆更值得乳的是他的“意志力和失败主义”。

如果您能够深悉德军将领废柴班几位的丢人事迹和几位杰出将领的吃瘪事迹,在网络聊天中扩大攻击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乳德不在话下。

三.紧盯知名装甲师吃瘪丢人记录不放松

装甲师,是德国国防军的骄子,其战斗经历一直是军史圈的一大研究热门,他们的吃瘪记录也必然为军迷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那几支被视为HTL亲儿子的部队。

在国内最知名的德军装甲师无疑就是GD,SS1,2,3,5,12以上六支,很遗憾的是这六支都有着自己的吃瘪记录:

GD(大德意志)在库尔斯克战役闹出过自燃豹和冲雷区的笑话;

SS1(警卫旗队)在日托米尔有光速丢车传说和派普战斗群在阿登功败垂成,最后丢弃装备全员跑路的事迹;

SS2(帝国)在“春醒”行动存在感极低。风头完全被SS1和SS12盖过;

SS3(骷髅)在库尔斯克战役普罗霍夫卡一带的战斗被苏军两个步兵师打的转入防御,引来曼施坦因的“亲自关注”;

SS5(维京)在华沙战役期间因吉勒刚刚离任,指挥不娴熟,搞出过多次送车和补充兵扛线当炮灰的导致一线步兵打光的惨状;

SS12(青年)在阿登由于被拆成两半在北肩角一带被美军第2步兵师和第1步兵师暴打。

以上战例可在上述书籍查阅,相信弄清了以上几个战例,再故技重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保证再也没有德棍敢在您面前吹嘘德军装甲师了。

那么,话就说到这,您学会了么???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事不要去瞎黑德国陆军和德国空军, 现在是2021年不是军圈流行黑德的2013-2017年, 谢谢

关于 @小虾汉斯 提到拿德军坦克的残骸编故事的事情

贴吧上还真有不少德黑喜欢玩这套路, 可惜贴吧德黑的演技非常拙劣。


著名德黑 M10A1TDs 很喜欢像营销号一样, 拿着几张德军战车的残骸图编故事, 这次它也不例外, 拿着猎虎的残骸图来编故事。

虽然已经有人指出M10A1TDs大仙关于那张猎虎的图源, 但是M10A1TDs本人始终还在迫真打滚

然而这辆猎虎就是被乘员给遗弃和自毁的

12.8 cm Pak 44 auf Panzerjäger Tiger SdKfz 186 Jagdtiger SP Gun abandoned and destroyed by their crew near Morsbronn les Bains. [Tank museum 4851/C4]

在被正义人士揭露以后, 德黑M10A1TDs迅速在整个帖子里回归虚无。


此外M10A1TDs大仙这样拿着残骸图瞎编故事黑德的造假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M10A1TDs曾经在 "二战西线坦克战日常" 一贴中拿出了所谓 "盟军坦克手击毁虎式的图片", 并且配上了 "They killed some tigers" 的文字

然而很可惜,M10A1TDs连自己引用的图片是啥都不知道 (可见德黑的智商)

以下是第一张图的图源

German heavy tank Pz.Kpfw. VI Tiger I (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H1) from the 508th Wehrmacht Panzer Battalion, incapacitated by Allied aircraft in the Battle of Cori, Italy. On May 24, 1944, the 508th tank battalion lost 7 tanks in Cori and 11 in the Giulianello area.
Location: Cori, Italy
Photo Time: May 31,1944

在被扒皮之后, M10A1TDs大仙依然在 "东线坦克战日常" 一贴中继续它的德黑行为

然而第二张图片根本就不是什么 "东线坦克战日常", 第二张图片的实际来源是

Photographed in January 1945, this Pzkw V Panther ausf G was used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the 90mm anti-tank shell. Of interest are the three bolts welded towards the rear of the turret -presumably there is another set supporting the length of spare track. Note how the impact of the 90mm shells has caused the zimmerit anti magnetic mine paste to fall away in large, rectangular segments. (NARA)

而在空军方面

德黑: Fw 190根本就是个垃圾, 如果是高手驾驶的喷火VB根本就不怕Fw 190

结果, 德黑头子的神论被英国人的测试直接打脸






德黑们不服气,接着历史发明

"德国空军的昼间战斗机部队在帝国防空战的大部分时间里对宣称击落盟军战斗机的战果注水率巨大"

然而根据 Day Fighters in Defence of the Reich: A War Diary, 1942–45 一书中的总结

Summarising the Table B results, the overclaim ratio versus bombers was 1.39; versus fighters, 0.97. Claims versus fighters were thus 'perfect', proving that the Luftwaffe confirmation process worked well when the number of claims was relatively small and crashes could be found and counted.

至于 @开千岁 提到的俄罗斯解放军和其他志愿者,我直接补充下德军中的志愿者的图片(大部分图片来自Bundesarchiv以及国外的个人收藏)











user avatar   xan-quan-di-yi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网上论战中快速胜利的路径之一:读德国官史,选择著名的失败战役,选取战前战后的分析,肯定有很多吐槽的地方,然后直接上原文,最好是德文版的。高端一点的,可以选择政治/战略/动员/后勤等方面的槽点,推荐V/II,IX/I,IX/II卷。

官史的分析虽然也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事后诸葛亮成分,不过一般人是搞不清的,一句“德国官史你黑得动”就打回去了。况且官史一般引用资料还是比较好的,真的起了争论,可以甩锅给引用的资料。

最后说一句,俾斯麦欧洲第一世界前三,四七神教欢迎您的加入!


user avatar   ltharrysmi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好,此网站列出了德军U艇1939-1945的逐月损失数目,1942年后半开始,所有人都能看出蛋疼之处:

概括而言,二战德军的U艇部队损失大概28000名成员,这占参战总人数的约75%。

如果某德军指挥官只是把人命当数字,不过具备聪明的智商(笑)希望这数字尽量小的话,那么当然可以黑。因为这样的损失率无疑显示,战术,设备,作战条例等方面的一个或多个正在被敌方超越并因此被暴打,而此指挥官用尽浑身解数最后只能无能狂怒。

如果某德军指挥官愿意把这些作战纪律总体而言远远好于太平洋上PK那两方,其中也不乏堪称优秀的军人的部下当成人类的话,那你觉得能不能黑还用我说么………这些人类的优秀表现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局。相比之下美军潜艇部队二战前后约有16000人参战,最后阵亡375军官,3131水兵,阵亡率约25%,在大众文化和军中官兵的认识里已经是“如果你毕业填表说想当潜艇兵,要么你爹也是潜艇兵,要么你特别想装逼,要么我只能说你胆量异于常人”。

当然,如果既不把伤亡数字当成“炒股赔的钱,多了我心疼啊”,也不当成一条条人命,反正打仗就是看热闹听个响,死得多我就叫好,那我确实才疏学浅,不知道怎么黑。


user avatar   jiang-cheng-23-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 东线发射的弹药量高于苏军却打不赢
  • 掌握制空权却还是打不赢

(至于为什么德军发射的弹药量会更高、会掌握制空权了,请不要在意


user avatar   Fourthforc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格局要高,把茴字的4种写法掌握清楚很重要,但万不可止步于此

吹与黑是相对的概念,黑德军,首先要战胜吹德军的说辞。最需要战胜的是战损比。关于战损比,首先是茴字的4种写法

无论观点如何都无法绕过陆军军医部十日报告。无论如何,首先了解它是什么。十日报告是德军战时报告,10或11天统计一次,2月底那次要经过8或9天。十日报告统计的范围是战斗减员,包括(当场)阵亡、负伤后送、失踪。举例而言,到1944年11月30日,(广义上的)东线德军阵亡888478人。相比之下,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军不可恢复损失1268万人,其中1945年近80万。这样一算似乎德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损失比。不过毕竟茴字有4种写法

《陆军1933-1945》中便记录了截止1944年11月30日的陆军不可恢复损失(死亡+失踪),东线死亡1419728人、失踪997056人,死亡为什么突然多出来那么多?因为十日报告中的死亡不含因伤死、非战斗原因死,而这2项其实并不少

德棍塞特林引用的数字可以证实这一点,但该数据中德意志空军的损失高的离谱,至少比《陆军1933-1945》给的数据高得多,跟奥菲尔曼斯的《德意志武装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比都不显逊色(考虑到空军失踪人员里一部分为死亡的话)。为何如此我暂且蒙在安塞腰鼓里

但即便按照奥菲尔曼斯的研究和苏联/俄罗斯方面关于关押战俘的统计,德军在1945年以前的战损比仍然非常美观。截止1944年12月31日,德军在东线死亡274.3万人,其中陆军2471490人;苏联战俘营同期关押德意志战俘60多万人;合计德军不可恢复损失不到340万,苏军已经快1200万了

但是,切记从更高的格局分析问题

以第157预备师为例。该师直到1943年9月1日,训练新兵时仍能坚持做到完成4个月的训练再放行(受训新兵分为立即放行、1/2/3/4个月后放行),并且使用了多达4114名基干人员负责训练(编制4286人)。表面上看,似乎为德军维持高训练度、高对敌损失比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对照以下3图可知,德军在取胜遭到明显困难但仍未彻底希望破灭的1941年6月到1944年6月期间补充是最慢的,全军征召新兵也是最少的,德军之所以在整个大战期间还有比较能看的动员量、补充量,主要是头、尾,即战争初期、战争末期的补充较快。但也正是在补充较快的1944年9月起,德军陆军开始接收文职人员、后方卫兵、教官、训练时长不足4周的新兵作为补充,甚至发明了把训练部队编组为战斗群并入前线师然后再重建该训练部队的补充方法(正常程序是等新兵在训练部队完成训练后编为行进营并入前线师,这意味着这些战斗群的兵员是没有完成训练就被送往前线的,哪怕此时的步兵训练标准时长已经从苏德战争前的4个月降低到了2个月)。这个阶段的炮灰只负责尽可能拖延战争的进程让德三多活几天

因此如果从更高的格局来审视这一问题,将会发现,德军训练度高的时期,是因为新兵训练时间长,这段时期德军能够新招募的兵员很少,所以训练单位任务轻甚至部分空转,即使削减训练时长提前把新兵送到前线也不能及时足量接收下一批新兵,提前送走只能让训练单位空转,所以不练白不练,但在军人动员总量不足的情况下,仅靠少量被迫精锐的新兵填无底洞的努力必然最终全部白费,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练了也白练。而在德军连续遭到重创后的1944年夏秋,不仅前线有几十个师被歼灭需要新部队填充战线,甚至还把涉嫌谋反的后备陆军司令弗洛姆处决换成希姆莱以后,德军的补充速度骤然加快,但代价是训练质量直线下降,而1944年后6个月野战陆军只接收142.65万人,在1945年1-3月则接收了162.6万人,所以大致可以认为,1945年德军新兵的训练程度比1944年下半年还要不如

1945年1月23日戈林打了个嘴炮说到2月10日要给陆军提供11.2万人,之后还要再提供41.7万1906年及以后出生的人、20万1897-1905年出生的人、33.3万1897年以前出生的人(有的不适于作战只适于劳动)。以上3类一共95万,连同到2月10日就应该提供的是106.2万。德意志空军居然能拉出来这么多人。更骚的是之前还有空军野战师、空降猎兵师。这上百万的人力仿佛从来没有送给空军的必要一样

相应的,德军在1945年损失比不怎么样。按奥菲尔曼斯数据全年死亡128万人(除被俘后死亡外),德棍塞特林也不得不承认1945年德军战时报告中记录的损失缺漏严重。估计东线约100万,而苏军不可恢复损失是80万人。并且1945年苏军抓俘极多,相当一部分是无条件投降以前抓到的

并且这股歪风邪气似乎还影响到了技术兵种,对照1945年3月1日、4月10日德军陆军装甲车辆损耗数字,可知这41天内德军损毁了多达8670辆坦克、突击炮、歼击坦克、自行火炮(仅所列型号),当然,可能包括一些3月1日以前损失、3月1日及以后上报的,但还是显得很严重,比1945年以前的德军表现差太多

而德军补充兵力速度的另一个高峰,即战争初期的情况也很类似。之所以德军在战争初期表现优异,是因为攻打波兰的部队都是较强的老部队,而新动员的部队则在攻打髪国前的半年多时间里经历了苦练,并且在这一期间由于静坐战争德军没有多少人员损失,练出多少兵就增加多少老兵

1939年6月1日德军实施战争动员后,第1波次步兵师,78%为常备军人员、12%为I级预备役人员(1920年以后受过训练,年龄低于35岁)、6%为II级预备役人员(接受过3个月的短暂训练,年龄低于35岁。之所以说短暂,是因为美军组建步兵师时,平民的体能、武器、班组战术训练就需要13-17周。3个月的训练实际上可能刚好掌握基本的班组战术)、4%为乡土防卫军人员(一战老兵或一战后禁止实行普遍兵役制期间成长的未受过军事训练的“白色/白痴人群”)。第2、3、4波次步兵师中,这四类官兵的比例分别为:6%、83%、8%、3%;0、12%、46%、42%;9%、21%、46%、24%。而后备部队的人员中,常备军人员、I级预备役人员、II级预备役人员、无服役经历人员分别占4%、14%、7%、75%。乡土射击兵部队的人员则是全部来自乡土防卫军及乡土防卫军预备队,缺乏训练且年龄偏大。总之,现有野战陆军中训练有素的兵员都严重不足,更不用说为野战陆军提供补充的后备陆军

可见德军训练程度最高的时期是1940年到1944年上半年,这段时期德军经过苦练将临近战争爆发和战争初期动员的训练度极低的新兵苦练为老兵,而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动员的新兵少,所以这些新兵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而战争初期、战争末期的德军战斗力都有两极分化,战争初期账面上看得过去只是因为战斗力差的部队在西线静坐,而战争末期账面上在很多时候看不过去,除非看塞特林都认为有严重漏报的战时报告

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诛心一击:德军所谓的战损比高根本中看不中用,否则为什么到战局最为糜烂的1944年夏秋以后干脆彻底放弃了原有路线,宁可接收训练不足的新兵承受高战损也要堆人头?

注:德军成功围歼对手的历次战役中的高战损比不在此地图炮攻击范围。主要包括歼灭方面军级军团的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布良斯克-维亚济马双重会战、第2次哈尔科夫战役、刻赤战役。另有歼灭2个集团军的乌曼战役、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歼灭1个集团军的2次柳班战役,以及在勒热夫突出部歼灭第39集团军的作战。第1次勒热夫战役中也可认为歼灭了第33集团军,该部突围人数似乎比第29集团军还要少。此外还有虽然似乎没有全歼哪个集团军但是抓到俘虏很多的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苏军不可恢复损失30多万)

不过如果按照这样的判定标准,德军也有众多惨败的战役。由于德军在苏德战争期间歼灭的苏军集团军除战争初期歼灭的战前就已经组建的集团军外,多数为取消步兵军指挥机关,集团军直接指挥步兵师等作战兵团及加强单位的集团军,从规模、建制、指挥层级上都大致相当于德军的军,因此此处以歼灭德军军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

主要包括歼灭(仅德军就)超过1个大型集团军规模的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白俄罗斯进攻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东普鲁士进攻战役、柏林进攻战役、布拉格进攻战役,歼灭德军、仆从军多个军的克里米亚进攻战役、布达佩斯进攻战役、维斯瓦河-奥德河进攻战役,歼灭仆从军1个集团军的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进攻战役,歼灭1个军或歼灭的部队规模相当于1个军的科尔孙-舍普琴科战役(虽然突围但还是有4个步兵师损失特别大)、利沃夫-桑多梅日进攻战役、布雷斯劳围城战役、东波美拉尼亚进攻战役、波兹南围城战役(存疑)等,以及虽然似乎没有围歼哪个单位但抓到很多俘虏的维也纳进攻战役

其中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歼灭第6集团军及第4装甲集团军的德军部队(共约30万),包围圈外罗第3、4集团军战前有155492、75380人,次年1月7日收拢了73062人,意第8集团军12月12日原有的22万人连同伤员共12.5万回到意大利,9.5万死亡失踪,另用作B集团军群预备队的第22装甲师等被重创,甚至B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残部被撤回本土,集团军群撤销,但并没有找到集团军群总司令部被苏军攻击的记录(苏德都无),可能只是把直属单位留在东线

白俄罗斯进攻战役歼灭第3装甲集团军,第4、9集团军原有的9个军中的7个,到8月1日时中央集团军群兵力从战前88.8万下降到44.5万

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歼灭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4军(米特军)、罗第3集团军(仅剩罗第1骑兵师有80%战斗力,罗第3军仅2个师1个旅各自勤务分队还健在)、罗第4集团军(小半兵力于8月底撤到布加勒斯特,不过基本都不来自作战单位),德军战前有50万兵力,到9月1日、10月1日统计时都只有约20万

东普鲁士进攻战役中北方集团军群(原中央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第3装甲集团军主力(1个军逃过了合围圈,被合围的部队改称泽姆兰集团军级支队)最后投降时缩编为1个军,与东普鲁士集团军的另外2个军以及配属的海军、空军人员仅剩10万人。北方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各自的总司令部理论上被后撤,然而用于组建第12、21集团军总司令部时远远无法提供完整的总司令部直属单位,但又缺乏苏军歼灭2个总司令部的记载,疑似撤退不完整

柏林进攻战役中第9集团军除第101军外全部在柏林、哈尔伯口袋被歼灭,第4装甲集团军第5军、空军赫尔曼·戈林装甲军分别在哈尔伯口袋、施普伦贝格口袋被歼灭,第101军残部由党卫军第3装甲军司令部负责收容,但整个施坦因纳集团军级支队似乎只收容了1.5万人。最后困守柏林的第56装甲军、柏林卫戍区等10万多各类单位人员非死即投降,第9集团军总司令部及3个军十多万人连同负责救援的第12集团军总司令部及主力第20军4个师、从波茨坦突围的德军一部,一共只有6.7万人向盟军投降

布拉格进攻战役中德军仅中央集团军群、奥地利集团军群、东南战区的123万陆战兵力中即被俘654552人,而且该数据为德军认证,不含水分,甚至不含非陆战兵力,实际抓俘只会更多。如果计入乌克兰第三方面军抓到的126070人(该军团并非苏联定义的布拉格进攻战役参战单位),德军123万陆战兵力中将仅有449378人得以向盟军或南斯拉夫人民军投降。而德军虽然宣称在基辅战役、布良斯克-维亚济马双重战役中抓俘66.5万、67.3万,但以上数据均包含抓到后逃走/自行释放/向后方移交途中未能点验到(失踪或数字夸大),所以规模最大的围歼作战,非布拉格进攻战役莫属

并且以上战役中,由于德军被整建制歼灭,往往还伴随有损失漏报。如德军战时报告修正后认为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损失22万人,但11月25日时该部都有27万多德军(伊萨耶夫数据),格兰斯给出的几种数字中甚至最高的版本认为战前有33-6万人,其中4-6万非德军军人,仅极少数能无伤逃生。又如白俄罗斯进攻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发生的1944年6-9月,德军1944年6月1日陆战兵力262万,6-9月得到补充兵26.2万,但同口径下10月1日只剩192万(减少70万),承认伤亡约100万,似乎战前兵力+补充兵员-战后兵力刚好接近上报损失,但期间东线德军仅师级兵团增援就得到至少24个(但同时失去了党卫军第9霍亨施陶芬装甲师、党卫军第10弗伦茨贝格装甲师,根据塞特林的数据,这2个师分别有1.58、1.68万人),还有众多独立部队增援,如此算来增援兵团、部队有多少人,6-9月东线德军大致就漏报损失多少人,30万还是有的。具体而论,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战前50万战后20万,实际损失怎么可能如战时报告般只有不到17万

就此可以解锁反杀的第2式:笑什么笑,你德军也被歼灭过多次,谁看不起谁啊?德军被歼灭的战役损失比不也不好看?

如不介意吹捧盟军战果,还可以加入歼灭1个大型集团军以上规模德军的鲁尔战役、歼灭多个军的突尼斯战役、虽然没有狭隘意义上完成围歼(围城部分除外)但导致众多德军步兵师损失较大残部只剩数千人全部并入新动员的掷弹兵师的诺曼底战役,以及马赛/土仑/布雷斯特围城战役(但都可以算是诺曼底战役的一部分)、瓦尔伦海恩围城战役、梅斯围城战役等

那么德军究竟被歼灭了哪些部队呢?且看名单:

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被歼灭第14、16、24装甲师,第3、29、60摩托化步兵师,第100猎兵师(含德军第369克罗地亚掷弹兵团),13个步兵师(番号见图中),包围圈外5个步兵师损失了9个掷弹兵团,这5个师介于被完全歼灭与累计伤亡较大之间。第382野战训练师,空军第7、8野战师也被歼灭

在克里米亚半岛被歼灭了5个步兵师及第153野战训练师

同样根据提契诺的统计,1944年夏季战局期间东线德军被歼灭127个掷弹兵团、5个师级集群(相当于掷弹兵团)。这些比较符合歼灭的概念。经此打击,3个集团军群的75个步兵师只剩了31个。此外还可加上第196步兵师2个团、第1065-72(独立)掷弹兵团,第1131-6(独立)掷弹兵旅,第201治安师第406掷弹兵团,以上共149个。还有几个师各解散了1个团,但更类似累计消耗太大而解散,就先不算了。但在贝尔格莱德被歼灭的罗德岛突击师所属的第440掷弹兵团似乎可以算,所以夏季战局中东线德军共被歼灭约132个属于步兵师的掷弹兵团,折合44个步兵师,并且这些掷弹兵团所属的师都是被完整歼灭的。此外还有第18、25装甲掷弹兵师,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第4、6空军野战师,第153野战训练师,第201、213、221、286治安师,党卫军第14乌克兰第1加利西亚武装掷弹兵师等部被歼灭

至于该书中提到的其它被解散掷弹兵团多少沾点累计消耗太大解散而非被歼灭解散(盟军在围城战中歼灭的和在突尼斯歼灭的则例外),在这里就不提了

1945年战局中被歼灭的掷弹兵团,该书无统计,似乎是作者认为统计方面有困难。无独有偶,《陆军1933-1945》统计德军被歼灭的师时也认为1945年无法统计,于是就没有列出

因此此处可再解锁反杀的第3式:德军原有的训练度、磨合度较高的团队被大批歼灭以后,只能靠新组建的团队充数,兵员训练度也下降,难怪1945年被打得和X一样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1944年下半年或1945年以前的德军单位都是精锐呢?显然依然并不是,这里可以举几个反面典型,首推第25装甲师。德军装甲兵属于快速部队,兵员补充与步兵并非同一系统,一向作为精锐部队被打造,不过《装甲救火队》一书中在第25装甲师师简史(P548)明确提到该师部队远没有完成训练,且无作战经验。该师首次进入东线以撤离休整告终,并且在经过数月休整以及合并了挪威装甲师(1944年5月17日有5500人)后,在再度开拔前往东线前的1944年8月1日,编制仍仅7428人且还缺编275人,兵力仅7153人。虽然这2个师曾抽出部分兵力用于组建第103、104、109装甲旅,挪威突击旅(后装甲旅),但休整几个月合并1个5500人的师以后还只有7000多人也太扯淡了,但就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至于空军野战师,则已经很著名了,不再赘述。空军第2、3、5、7、8、15野战师,第1、9、10、13空军野战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到白俄罗斯进攻战役发起前就已经在历次小规模包围圈中纷纷被歼灭,其战斗力之低下可见一斑。东线空军野战师只有第4、6、12、21空军野战师撑到白俄罗斯进攻战役爆发,前2个师便在此战役中被歼灭。而治安师以及编制、兵员构成与治安师类似的第15波次动员步兵师(番号为7xx),则也是德军走向人海化前就已经存在的战斗力较低的单位。与之类似的还有独立治安团、乡土射击兵营等,不过这些单位主要用于治安、反游击任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掩护地很好,没有暴露其战斗力低下的事实

由此又解锁了反杀的第4式:即使德军放弃训练质量走向人海化之前也已经使用一批低质(大龄)兵员组建的作战单位,只不过通常不用于前线作战而是治安/反游击任务(这也证明了德军所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所以看似德军除前线单位外还有众多兵员,实则这些非前线单位战斗力通常明显低于前线单位,即使投入前线作战也是送人头去的

那么,德军在使用精锐部队时,难道就一定能避免失败吗?甚至难道这些精锐部队就一定不会是导致战败的责任方吗?当然也并不是,此处可举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的例子。苏军在完成合围时,首先合拢的是内层包围圈,即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第52集团军突破口进入的坦克第18军与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第37集团军突破口进入的机械化第7军的对进。第52集团军进攻地带、突破地带均为德/罗混杂先不论,第37集团军进攻地带以德军为主,那么德军表现如何?答案是依然不行

战役第1天,第306步兵师便被苏军击退,迫使德军立即调遣战役预备队第13装甲师参战。并且按照苏军总参谋部的战后复盘性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史,第37集团军正面之敌包括第15步兵师、罗第4山地师各一部,也被击退,当天第37集团军推进了8-10千米。机械化第7军已经得到次日进入突破口的命令。德棍弗雷泽也承认第306步兵师被击退(但却认为该师与第15步兵师分别单独承受了苏军第37、57集团军的突击,直到第13装甲师增援。而根据苏军总参谋部战役研究,第57集团军3个步兵军分别在3个梯队,第1天仅投入1个步兵军进攻第15步兵师,后者部分兵力在第37集团军正面上),即使第13装甲师反击也只部分遏制苏军进攻

战役第2天情况也类似,德棍弗雷泽承认第13装甲师依然无法阻止苏军进攻。而根据苏军总参谋部战役研究,第37集团军当天完全打开了战役突破口,但机械化第7军表现很差,首先是军首长指挥部队投入交战不力,迟到3小时抵达预定跃出阵地,然后又不相信第37集团军已经打开突破口,在集结地停留了5小时,直到8月21日14时才进入突破口,此时近卫步兵第6军早已夺取Yermokliya一带的阵地

此处点名表扬第37集团军步兵第66军第333师,在坦克第5团、自行火炮第398团支援下在第1天连续突破到第3道防御阵地并击退来自第306步兵师第579、547掷弹兵团的分队的反击,到19时夺取199.5高地,在德军第2防御地带遭到阻击。第2天该师夺取了德军2个营防守的kaushany山(210.4高地),第13装甲师第93装甲掷弹兵团也为守军提供了支援。7-12时期间击退了德军在坦克支援下的反攻,12时发起进攻夺取高地,日终时前出到前方几座高地

到8月21日日终,第37集团军在30千米宽的地带推进了25-30千米,而机械化第7军虽然进入突破口拖沓(尽管进入突破口前完全没有与敌接触),也已突破35-40千米。总之这个突破口德军已经无力封堵,只能看着机械化第7军与坦克第18军会师

由此可以解锁反杀的第5式:只要兵力兵器优势够大,就是德军精锐部队照打不误,打得就是精锐,就是从德军精锐的阵地面前打开突破口深入纵深实施合围


user avatar   aop44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离离图总裂夫 不管其他德国人 反正希特勒还真是这么想的。。。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二德信奉的种族优越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他们失败了,所以他们什么也不是。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识的一个大佬(就是“洛林四个崭新豹旅的覆灭记”的原作者)在QQ上比较喜欢用的套路如下:

一,发各种虎式(含虎王)和豹式坦克被击毁的图片,然后信手拈来一段该辆、或者多辆虎豹被击毁的全过程,至少也得是猎豹级别的。

一开始我是真觉得很恐怖,给人感觉西线动不动就是一堆虎豹让谢馒头、M10和57炮、6磅炮给虐了,后来一想,德军在西线损失的豹子少说也得有几千辆(共生产6000多辆,虎式+虎王也生产了1800多辆),就别说他的水平了,外网上一搜也是到处都是,很容易让人形成“海量”的印象。

当然,盟军方面坦克战和反坦克战确实经常以弱胜强也是真的。而且按照他的说法,德军有了虎豹之后战术还不如以前,仗着皮厚乱冲结果对手轻易爆侧面的事情比比皆是。

二,列某个重大战役德军师长以上阵亡、被俘的纪录(比如诺曼底就是一大长串)。

三,把自己ID改成“丢盔弃甲青年团”,“Kinkelt-Rocherath”(12SS被美军新手师第99步兵师创下西线单日豹式的损失纪录的地方)之类的名字,这样很容易让与他联系的人直接对这些战例感兴趣。

话说回来,他这些方法还是很接地气的,全世界军迷都公认虎豹就代表强(当然也确实如此),谢尔曼和T-34怎么被击毁是没人关心的,虎豹时常被部分德棍渲染成以1当10,那么击毁虎豹的战例含金量自然也可以达到以一当百的效果。列将领损失就是大家熟悉的“斩将”了。




  

相关话题

  二战时期苏军使用集团军-军-旅的编制来编组装甲部队的原因是什么? 
  九六神炮和37手拉机谁的防空性能更优(la)秀(ji)? 
  诺曼底是二战的转折点? 
  二战美国集团军有无接近全军覆灭的? 
  二战中哪些兵种死亡率低? 
  希特勒上台之初,英法明明可以轻而易举搞死他,可他们却不断妥协退让,这是为什么? 
  求一款二战单机电脑游戏? 
  1937年的日军能打过1937年的德军吗? 
  如何看待淘宝对二战模型开始治理扣分? 
  二战时期德国吞并了多少个国家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多大? 

前一个讨论
男性是不是出生有罪呢,为什么出生就要保护女性呢?
下一个讨论
维希这种小镇为什么能成为法国的首都?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