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人高喊「娱乐至死」「奶头乐」,真的这么多人已经拆穿所谓资本的谎言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aesJaQ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至2022年的今天,已经可以断言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于劳苦大众来说(划重点),“娱乐至死”都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死法,奢侈程度不亚于“在自家的小花园里一边晒太阳一边老死”。

如果你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你有不小概率会感染不止一次的新冠肺炎,然后祈祷自己的抵抗力拉满+后遗症不会特别严重。

如果你生在东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你不仅可能感染新冠,还会在经济衰退中难以维持生计,能吃饱喝足就算万幸了,哪顾得上娱乐。

如果你生在非洲等落后地区,还用我多说吗?

如果你生在□□,新冠和贫穷对你来说倒不是首要困难,但工作和家庭的巨大压力,让你很难有时间和心情去娱乐,每天下班倒头就睡。

所以,你真的有资格去抵制“娱乐至死”吗?


user avatar   wu-zhi-jing-de-xue-xi-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没有。

以下是认真的长篇大论+解析,希望大家能认真看完。


有件事我一直不想说,但又不得不说:

群体中的大众组成,始终是“愚昧”的

注:
此处的“愚昧”是中性词,至少我个人认为是中性词。
它仅是用来描述一种“状态”,即:愚昧状态。
但不是骂人、贬义人。

对于“揭露现实的视频”的高度认可,其实只是一种假象。

这只是一种跟风的狂热、三分钟的热度。

过了那个劲头,就忘了、就冷却了。

这种现象可以放在任何跟风潮流上。

大家都是在当时激情万丈,事后贤者模式。



而且,我一直主张一个道理:

【你能听懂、看懂一段话,但并不代表你能理解这段话】

就像你能看懂上面这句话的意思,但你无法理解。

你可能会有疑问:“能听懂、能看懂,不就是理解吗?为什么看懂≠理解?”

那我问你:如果你看懂了,那你为什么会有疑问?

你可能明白了。

你确实看懂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但你无法理解这句话在表达什么。

就这么简单。



很多视频、很多文章,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向观众传递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上附带一些道理

但是,观众们只能看懂这些信息,并不能接受这些道理(是没有收到道理,不是拒绝接受)

他们短时间内会因为视频中的信息而共振、共鸣,情绪被引燃。

但他们的情感波动,也仅仅是“情绪被引燃”而已。

他们在本质上,仍然是“不懂”。

形象比喻,就是刷漆。

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物体的本质,你刷漆,也只是让它暂时改变表象颜色。

你把一个足球刷成西瓜的样子,但它还是个球,你也不能吃它。

观众们会因为“刷漆”而情绪激昂,但情绪激昂结束之后,该干嘛干嘛。



这个道理,可以放在许多方面。

七八年前,喝完一碗鸡汤,干劲满满,生活充满希望!
过了几天, 该干啥干啥。
四五年前,看完一本成功学、励志学,干劲满满,生活充满希望!
过了几天,该干啥干啥。
两三年前,付费买课、加入社群,干劲满满,生活充满希望!
过了几天,该干啥干啥。
这两年,看完正能量视频,干劲满满,生活充满希望!
过了几天,该干啥干啥。

只是喝鸡汤、看书、买课、正能量,是无法改变人的本质的。

想改变人的本质,就需要用漫长的时间、一点一滴的去改变。

道理也很简单:

一个人,用了二十年长大,你觉得用20天能改变他的本质吗?

不能改变,因为他的本质是“二十年的成长经历”。

想要改变,就需要花一年、两年、五年…的时间,积极的、慢慢的去改变。

所以,只是喝鸡汤、看书、买课、正能量,是无法改变人的本质的,这只是刷漆,迟早会褪色。



除此之外,人人高喊“娱乐至死”、“奶头乐”,这里面也有两个问题。

1.互联网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脱节。

你在互联网上,会认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但看看现实就会发现:大家该干啥干啥。

2.如果本质不变,真香定律就会发挥作用。

如果你的本质是一个足球,给你刷漆也不会让你变成西瓜。

因此,如果你在本质上无法拒绝娱乐至死、奶头乐。

那你坚持不住几天,又会回归刷快手、刷抖音、刷贴吧、刷知乎…的循环中。


脱节问题,其实就是信息茧房

你天天在知乎刷“娱乐至死”,你的APP首页就是大量的“反对娱乐至死”。

你会产生一种错觉:大家都在反对。

但如果你打开这个“信息房门”,你就会发现:别人并不关心娱乐至死不至死。

别人追星、追剧、玩游戏、分析经济、研究历史、搞科研、体验生活、享受恋爱…

关心某一领域的人,始终只是群体的一部分。

只是因为APP的智能推荐,把你首页占满,让你产生“大家都关心”的错觉。

因此,在现实中,其实没有几个人说“娱乐至死”的,更别说“高喊娱乐至死”了。

你去路边找10个人问问,问他们知道什么叫“奶头乐理论”吗?

我敢跟你打赌:他们最多听说过这五个字。


本质和真香问题,其实就是本质上不坚定,所以无法抵抗诱惑。

你发自内心的认为,你需要减少时间浪费、不能沉浸在快节奏的平台、段子、短视频上。

这样,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做、真正的去改变。

但是 ,如果你只是一时冲动,觉得我不该这样浪费时间…

你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到“减少浪费时间”,这是靠“冲动力量”的支持。

但你很难在长期中坚持下来,因为冲动会消退、而你的本质还没有变。

你的本质,依然是一个“喜欢短视频、段子、平台”的人。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

1.开头我说大众都愚昧,原因很简单:风往哪边吹,大众往哪边倒。

所以我说,大众的愚昧是一种“状态”,是“愚昧状态”,而不是要贬义他们。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大众的随风摇摆,都是事实。


2.大多数时候,你能看懂一段话、听懂一段话,但你无法明白这段话的意义、道理。

因此,许多人会因为一段视频做的很热血,而激情澎湃。

也会因为一段视频做的很伤感,而十分低落。

但情绪波动过后,该干啥干啥——仍然未变。

这也是许多人看完电影感觉自己被启发无数,过了几天结果什么都忘了——的原因。


3.人活了几十年形成了现在的自己,就不可能只用几天,就变成新的自己。

人的三观是以往经历铸成,想改变三观,需要一点点的影响、一点点的改变。

一个习惯了刷手机的人,很难做到“如非必要、不玩手机”,除非发生重大变故。

因为习惯了,因为刷手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很难改变——能改,但只能慢慢改。

所以鸡汤、励志、正能量…很少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4.信息茧房和真香,前者让你误以为大家都不耐烦,后者让大部分人都没有抵抗能力。

你觉得大家都高喊娱乐至死,其实身边没有一个人这样说,他们甚至连奶头乐理论是什么都不知道。

也许他们在看完视频之后突然激情、激动了一段时间。

但他们的本质还没变,所以很快就会“真香”。


因此,我的回答是:并没有改变。


看完点个赞吧!谢谢哈!

我有一个公众号,是写观点、写成长的公众号,不写花里胡哨的东西。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只需半分钟!

公众号ID:橙子会变甜


上面是2020年8月20日的回答。

现在是2021年4月28日,我再新增几段内容。

我依然认可上面的原内容,但“奶头乐”本身则不是事实

因为娱乐是人性的需求。

快手抖音是迎合人们“想看视频”的需求而生的。

B站是通过创作激励和破圈扩大了范围,成了较大的中长视频网站。



不是资本为了坑人,而专门制造了奶头乐。

而是因为“人们需要娱乐”,所以快手抖音B站这些平台才能崛起。

最直观的一点:人们喜欢看的视频,都是“其他作者”创作的,你总不能说这些作者是为资本做事,替资本完成“奶头乐”吧?

现在很多人做视频图的就是“做的视频有趣,吸引大量关注,然后可以打广告盈利”。

另外一部分人图的就是“做视频的过程很有意思”。

所以说,“奶头乐”本身是不需要刻意制造的。

只要人们有需求,它就会自然发生,人们的需求越大,它的规模就越大。



当然了,这种自发的产物,要不要叫做“奶头乐”,就是一个喜好问题了。

你愿意叫它时代特色也行,叫它奶头乐也行。

有时候我也觉得“奶头乐”就像一个锅

凡是自己不如意、考试没考好、工作做的不行,就甩锅给“奶头乐”。

是奶头乐制造了太多的娱乐,蒙蔽了我的视线和思想,让我愚昧与无知,让我沉浸在快乐中浪费太多时间。

我倒是觉得,如果觉得娱乐浪费时间阻碍个人发展,就砸了手机——最不济,卸载那些软件就行。

如果觉得网上的内容让人愚昧和无知,就去图书馆、去书店,那里有许多的璀璨精华。

如果觉得娱乐阻碍学习阻碍工作,那就认真学认真工作…



最后,用以前的话做个总结:

或许有人今天跟你说娱乐至死奶头乐,明天就拿起手机刷个不停。

人们想改变自己,但自己是“几十年”的结晶,想改变,谈何容易?

高喊娱乐至死奶头乐,更可能只是“热度三分钟”。

过了那一阵,该干啥干啥


user avatar   yue-mo-chong-he-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的需求是什么?我想娱乐至少是其中之一。人为什么要改良,要革命,满足人类的正当需求至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奶头被没收了,乐不了了,人民自然就会呼唤改变。

所谓“娱乐至死”,恰恰证明了一部分人民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吃饱喝足还有丰富的文化产品用来娱乐。整日耕作的老农民,流水线上加班的工人,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怎么娱乐?怎么“致死”?一旦大多数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一部分人不公正的获得了远超常人的满足,革命就不远了。

有人说需求是某些万恶资本家恶意制造的,然而事实是并非所有需求都在明处,有的需求隐藏在产品和概念背后,但它确实存在。禁止穿戴钻戒,人民依旧会用别的替代品来表达“珍贵”“高贵”“珍稀”的涵义,这种替代品也必然会被炒成高价。广告只能决定大家是买钻石还是买玉石。同理,封杀所有的流量明星,追星族只会转而无脑崇拜其他人,这个人没准就是奥地利小胡子,满口国家民族的,够“高尚”了吧(笑)


天天批判他人娱乐致死的有两种人:

神棍们,发现大家开始追求现世的满足了,不再愿意为上帝献身了,忽悠不住了,如丧考妣。

遗老遗少们,想要为无法满足人民需求的旧制度辩护,就开始批判人民的需求是“不高尚的”。

而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是:现有的“乐”是怎么来的,未来怎样才能更“乐”。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见标红的这条,后面那个“荐”字了吗?

没人愿意吃屎,但架不住有人想喂你吃。


user avatar   yang-fan-73-6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儿子10个月了,刚开始,是哭闹的时候,塞个奶嘴给他,百试百灵,

后来他吸习惯了,不哭闹的时候,也要自己去找奶嘴,

后来有一天,他终于发现,这只是个奶嘴,吸不出奶,于是生气地把奶嘴拔出来扔了,

从此,乐此不疲地把奶嘴往地上砸,往地上扔,就成为他新的乐趣,

这时他觉得,已经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甚至心满意足地觉得,已经和他妈平起平坐,成为这个家的主人,

这时,他爹悄悄告诉他,一切都是你妈的阴谋,

儿子瞬间化身愤怒的青年,

用他的方式进行斗争,

——就是捂住他爹的嘴,不让继续说下去

再加上,这时他妈给他一点儿甜头,

他很快就忘记斗争了。

自始至终,他对他妈用奶嘴勾引安抚,好玩弄他的事实,

都一无所知。


user avatar   zhou-ming-5-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本主义国家底层人民只能沉迷于资本炮制的廉价“奶头乐”麻醉自己。

我们就高级多了,我们享受的是“揭穿奶头乐”这种高级娱乐,吭。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本来就是娱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拆穿资本谎言,也是资本提供的常规乐子。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资本谎言有一个预设条件,那就是奶头乐都是资本家的阴谋。

但是,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实际上所有统治阶层,无论他的权力是来自资本还是军队亦或者是天命……他们都需要用“奶头乐”来降低统治的成本。

举个例子,你养了一群猪,条件有限没时间让公猪都愉快的玩耍,健康的生活,那么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猪给骟掉,让它多睡觉少拱墙。

“奶头乐”本质上就是在精神上把人给骟了,但这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其实除了奶头乐,类似的其他手段还很多,奶头乐算是最温和的一种,多的我就不展开讲了,自己想想吧。

第二,喊“娱乐至死”没啥卵用,关键的是能不能沉下心来刻意训练自己。本质上来说,所有的刻意训练都是无聊且枯燥的,都不如娱乐甚至晒太阳舒服。所以就算没有这些“资本主义的阴谋”,在古代,推牌九,掷色子,吸鸦片,斗蛐蛐,遛鸟儿……劳动人民找乐子的智慧超出你的想象。你就问问你的父母,没有这么多娱乐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乖乖学习,天天工作。

第三,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君权神授也好,造反立国也罢,社会都是分层的。上层不约而同去做的其实是垄断上升通道。只要上升通道你进不去,人生这场游戏里你就很难得到快乐。然后自然而然就会去找乐子。相对而言资本主义其实还算是垄断上升通道没那么离谱的。比如在唐朝,李白就是因为老爸经商就丧失了科举的机会。这种娘胎里带来的不可改变的壁垒连李白这种大才都打不通。再比如,很多人心心念念的改革前的时代,按照阶级成分来分配资源,只要爷爷是地主就因为成分不好不能上大学。跟资本主义比好很多吗?

第四,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普通人翻身进阶的机会都不多。普通人要么天赋异常,要么敢承担风险,要么坚韧不拔能吃苦中苦,否则根本没机会进阶。这是自古以来所有社会的共性。跟资本不资本没什么关系。

第五,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只有一次或者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区别是,有的人十年磨一剑,机会一来就一剑封喉。而更多的人,一方面不知道自己的机会如此稀缺,另一方面知道了也没法天天早起磨剑。对于这样的人,娱乐至死已经算是体面且快乐的归处,否则怎样?天天自我否定?自我压抑?

第六,创造更多机会才是让普通人过得更好的核心方法。因此,不要去看挂得什么羊头,而要看卖的肉好不好吃。永远去机会多的地方,找机会多的人,做机会多的事。没有机会,再优秀的人才都会蹉跎。机会是水,人才是树。树大了能固本留水,但树要长大需要足量的水来浇灌。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娱乐至死的状态里难以自拔。换个机会多的地方,换个机会多的行当,重新开始。

第七,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道家文明,基督文明,民主体制,独裁体制,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聪明的话就别纠结这些名词,这些高度抽象化的名词之间的矛盾和差别其实比你想象得少得多。多去找这些矛盾里的共性,因为大家都认可的共性往往才是真理。譬如市场经济里的罗斯福新政,计划经济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是典型的共性,也就是管你什么主义都不得不拿对方的手段来解决困难。找到共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出感慨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user avatar   zhi-san-zhe-su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情况是光拆穿资本的谎言没有用,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国家”的存在已经使得全世界所有人的打工人陷入囚徒困境之中。

服装厂工人和老板说我不要996,我要955,月薪一万加五险一金。老板听了十分感动,算了算成本发现同样的钱在越南不仅可以招到五个工人,还可以996,而且皮实耐用不闹事。

第二天起来你惊喜的发现不光实现了955,而且成功减少了90%的工作岗位——因为资本家已经连夜把工厂搬到了越南。这就是过去三十年跨国产业转移的真相,资本自发地向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国家流动。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只要政府出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问题是政府管得了本国资本去哪,难道还能管外国资本去哪里投资?更何况各国经济都严重依赖外贸,政府管得了别国从哪里进口货物吗?我国外贸产业又有多少是靠着“成本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

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美国工厂宁可搬去天天毒贩大乱斗的墨西哥也不愿意留在美国。欧盟工厂倒是没怎么外迁,就是里面塞满了来自北非,东欧还有土耳其的打工人而已,毕竟便宜皮实好用。西方国家那些三天两头闹事要求缩短工时还要加薪的小屁孩?狗都不招!

对抗资本家必须重拾上世纪初的优良传统,全世界,全产业链的打工人共同行动才有可能把资本家逼上谈判桌,否则一国的打工人闹事,资本家简单的把工厂转移到另一国就可以解决问题。为了挽留这些工作岗位,打工人们只能争相自降身价以换取一个糊口的工作。

但是被民族主义分割的打工人们能做到这一点吗?我很悲观。


user avatar   Ivy_H_M_L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物资、信息、话语权及社会承认匮乏后现代社会的特征是以上资源的过剩。但是在二者进行碰撞时,人们会发现许多看起来相似的东西。比如,两种状态下人都会抑郁、倦怠(前者更可能因为“习得性无助”,后者更可能因为选择过多),都可能被“精神鸦片”吸引(看起来都像是“娱乐至死”),都可能产生一种“回到过去”的愿望,都对原始宗教产生一些兴趣(前者更可能是为了寻找精神的立足点,后者更可能是为了补充、完善自己已有的世界观并将之当成一种有异域风情的小众艺术)。

  德国后现代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指出,后现代的精神疾病

  “是一种梗阻病,不是由免疫学上他者的‘否定性’导致,而是由一种过量的‘肯定性’引发。”

  他说:

  “20世纪是免疫学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内外、友敌、自我和他人之间存在着清晰的界限。冷战也遵循了这种免疫学模型。20世纪的免疫学范式中充斥着冷战话语,由一种严格的军事化规则控制。攻击和防御主导着免疫学行动。这种免疫学原则超越生物学范围,到了社会领域,最终蔓延至整个社会层面,一种盲目性被烙印其中:对一切陌生之物,都采取防御措施。……即便陌生者毫无恶意,即便不会产生任何威胁,仍然会基于其‘他者性’而受到排挤。”(韩炳哲,《倦怠社会》,中信出版社,P4)

  而后现代的特征是:

  “‘差异’取代了他者,不再引起免疫反应。……陌生者被弱化为一种消费用语。陌生性让位于异国情调。游客们在旅行中寻觅它的踪迹。游客或顾客不再是免疫学式主体。”(P5)
  “肯定性的暴力不需要一种敌对关系为前提。相反,它正产生于一个宽容、平和的社会。……它存在于一个缺乏否定性的同质的空间内,没有敌我、内外、自我与他者的两极对立。”(P11-12)

  也就是说,发达社会的后现代问题在于,因为各方面资源足够丰富,虽然阶级对立、性别对立、种族矛盾等问题依旧存在,但因为人们拥有足够的自由去讨论、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反而越来越无法再使用这些外在冲突去解释生活中自己感受到的多数痛苦,最终会因为“外在肯定性过剩、外在压力过低而导致个体的内在冲突带来精神的消耗,进而产生倦怠感”。

  中国人存在“外在压力过低”、“消费过多”的问题么?

  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娱乐至死”和“消费主义”的警惕,远远强于对过劳死和压抑所导致的各种身心疾病的警惕,这种对娱乐至死的警惕与其说是独立思考的结果,是从思想上“拆穿资本的谎言”,不如说是无反思地接受大环境对自己的训诫

  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小的时候看一会儿电视,玩一会儿电脑,就被家长说成是“会把眼睛玩坏的”,而做学校布置的作业不论做多长时间好像都没有关系;有多少人在中学阶段想去网吧玩就被学校批评“玩心太大了,对身体不好”,而学校不论让学生如何缩短睡眠和吃饭时间,都好像是没有问题的;有多少人想看一些课外书就会被老师没收,并被批评为“玩物丧志”。等到长大以后,其实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娱乐资源可言。每天的工作时间加上通勤时间导致下班回家后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娱乐,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就只想睡觉,连打游戏都觉得太“费脑”。

  娱乐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当一个人从来都没有被允许过自由地娱乐时,那么“娱乐”对其来说就不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享受,而更像是一种维持精神不崩溃的药品,因为这些人与自己的感觉体验疏离得太久,从自己的工作和学业中都无法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只有在脱离监管的时刻能感到一丝真实的体验,这看上去就很像是“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讨论的是资源过剩导致的后现代问题,其批判的核心是人们本可以用来自由思考和严肃阅读的时间被快节奏的电视节目给割碎了。波兹曼推崇早期美国人的那种对于阅读的热爱,在那个年代,美国社会没有发达的娱乐业,阅读被全社会看做是神圣的,而这提高了公众的理性思维的能力。保罗·安德森说:“不管读的是莎士比亚、爱默生或是梭罗,农家孩子一手执书一手扶犁绝不是摆摆样子的”。这体现在,堪萨斯州成为美国第一个允许妇女参加学校选举的州,怀俄明成为第一个实现完全平等选举权的州,这与这些地区的妇女擅长阅读有很大的关系。波兹曼怀念的是美国社会出现娱乐业之前的那个全民推崇阅读的年代,是全民都有闲暇去围观甚至主动参与复杂问题讨论的年代。然而中国在历史上从来都不曾出现过一个全民推崇阅读的时代,在娱乐业产生之前,中国的文化土壤更像是文化荒漠,但这种文化荒漠首先不是娱乐发达造成的。考虑到本国的起点太低,娱乐业的引进和传播甚至客观上起到了某些人性解放和启蒙的作用,甚至,有许多人因为其喜爱的明星推荐了某些书籍而立即买来用心阅读,并由此开始自我启蒙之旅。

  我们还远不到讨论后现代危机的时候,与《娱乐至死》所讨论的文化困境相反,我们正处于时间、物质、社会认同都严重匮乏的环境中:

  许多人讨论“我不得不结婚生子”的原因是因为(1)收入不够高,没把握在老年时有足够的能力支付有能力的保姆、护工、养老院等各式扶助系统的费用;(2)养老院太少;(3)养老院水平参差不齐,多数生活其中的老人生活状态让人心寒;(4)做“另类”的成本太高,“唾沫星子淹死人”,许多人选择从众纯粹是因为来自他人的承认过于匮乏,只有从众才能勉强拥有一些质量堪忧的朋友,但聊胜于无……

  比“认命”或“躺平”更可怕的是“饥饿”。对于数量庞大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且缺少技能的人来说,今天“躺平”意味着明天挨饿,这月不干活意味着下月没钱付房租,人们甚至缺少在大城市流浪翻垃圾维生的自由:大城市不定期驱逐“影响市容”的不体面的人,作为“躺平族”的“三和大神”的“基地”的三和人才市场被取缔,桥洞下的流浪汉被“清理”,甚至连晚上睡公园都可能会被驱赶,不得已去流水线打工的人们发现不仅要忍受每周超80小时的工作时长,晚上勉强休息身心的地方竟然是三层上下铺……

  比吃饭问题更严重的是表达受阻、获取真实信息的通道被限制,尝试在网络上畅所欲言、随心所欲表达观点的许多人都享受过“禁言套餐”,受限的信息来源使人们产生了“我不幸福是因为我没有别人努力”、“多数人都比我更有自控力、更擅长管理时间”、“多数人都比我花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健身”的错觉,不甘平庸的人们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败,却发现这大环境所渲染的那种“优秀”离自己实在太过遥远,努力都没结果的话,大概就只能说“我不行”了,结果就像那些被家暴的女人与孩子一样,越来越不敢反思外在环境对自己的伤害,反而将一切归疚于“都怪我不好”

  在习得性无助、完全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时通过一些精神鸦片来维持自己存活的状态,这在多大程度上能归结为“后现代病”或者“资本主义之恶”呢?

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黄仁宇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说:

  “资本主义虽说是一种经济体系,但它亦与Politics不可划分。因为统治大众的方法,基本上不出三途:一、是精神上和道德上的激励,以religion或党义主持之;二、是警察权逼迫就范,以军事力量和法庭为后盾;三、是在法制上依循各人私利观,使公私利害凝合为一,各人在争取本身名利时,即在无形中增强了国家社会的组织与结构。固然这些条件全待客观环境而展开,同时任何政体也希望折衷混合,并用三者之长。可是资本主义无可否认的是将最后一种方案作最高度和最有效的发挥。“(第八章)
  “资本主义带着整体性,它能在一个国家内畅行而且成为不可改变(irreversible),乃是由于得到司法权的承认,其下层机构里各种因素概能公平而自由的交换。”(第五章,《资本主义思想体系之形成》)

  这里重要一条是“各人争取本身名利”,隐含了“法的权威高于任何拥有权力的具体的人的权威”、“各人只以法律为准绳,法无禁止皆可为”等规则,与之相应,前现代的人情社会的状态是,法律首先是“骗人的”,要么看人情、要么看影响、要么讲政治,但就是不讲法律本身。

  我们最需要拆穿的不是“资本主义的谎言”,而是“虽然大洋国的生活不完美,但已经不存在更好的选择”的谎言。


如何看待小视频中“孩子不想上学父母让其捡垃圾”的教育方式,有意义吗? 

怎样抗击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

“忙起来你就没时间抑郁了”这句话有理么?

警方通报成都 49 中学生坠亡: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白岩松称有些文科研究生连大学阅读量都没,有学历没文化,有知识没智慧,反映了哪些问题?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媒体文章「祖安文化,真的该管管了」? 
  为什么你还在坚持跟反智们讲道理? 
  如何评价「尼哥」一词在国内网络上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menhera酱表情包? 
  全网调侃“黑人抬棺”会不会不太好? 
  网信部门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你知道豆瓣网存在哪些网络乱象?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menhera酱表情包? 
  如何确定你的思考,你的内心,你的坚持就是正确的? 
  网信部门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你知道豆瓣网存在哪些网络乱象? 
  美食作家王刚和华农兄弟一起做直播,会有什么看点? 

前一个讨论
中国男性真的很少能理解中国女性的辛苦和累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越战打了几年美军都没能完全占领越南,解放军打了几十天就快到河内了?这是什么原因?





© 2024-05-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