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互联网内容平台对于增长的预期正在变得越来越现实了,对活跃用户增速的想象力正在下降。原因很简单:村村通早就实现了,能上网的人基本就这么多,无论你怎么投入运营资源、优化产品体验,用户一天也只有 24 个小时。为了争抢用户的时间,平台开始了艰苦的巷战,一个创作者一个创作者地敲。
Quest Mobile 前一阵发布了数据,2019 年 12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的逐月环比增速,已经下降到了 0.7%, 而在 2018 年 12 月,这个增速还有 4.7%。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更多人宅在家里上网消磨时间,2020 年 3 月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增速有所上升,到了 1.5%。 但是,这毕竟是非常特殊的因素,我们不能指望、也绝对不希望这种所谓的「机遇」重演。
图文内容视频化,带来了一个新的机会:提升用户的黏性,让用户使用时间更长。视频内容的沉浸感,弹幕带来的社交体验,都是时间黑洞。
所以,有了最近很火的一份研究,大家开始关注旗下 APP 使用时长占比。至于如何提升用户使用时长,产品该做的差不多做了,无非就是看谁的播放器更加炫酷;用户运营的打法,大家也就那么几样,总有人吹自己是「增长黑客」,但说来说去也就是那几样:砸钱投放,优化新用户使用流程让用户快速直达产品核心体验,观察用户的留存曲线,给点甜头及时把人拉回来。
最后,还是落到了抢人上:用户会不知不觉在自己喜欢的平台、为喜欢的创作者花费更多时间,会追随自己喜欢的创作者尝试新的平台。大 IP 就是时间,时间就是钱,如此而已。
别说用天价签约费争抢创作者了,最近,就连期货视频创作者,都开始有平台砸钱去抢。最近把名字改成了「视频创作者王瑞恩」,一方面是因为我的确要做视频,另一方面,也是试探一下,现在期货市场行情如何。
结果证明,真的有人在炒期货,而且是拿出资源在炒的。(当然我没有跟哪个平台签约,短期之内也并不会考虑独家,坑实在太多。)
总之,就是行业普遍认为,创作者是实现业务目标的抓手了。好时代,来临了(狗头)。
-
最后是带货时间:
知乎最近新推出了一个运营新人培养计划课程,我会作为导师之一,跟大家讲讲内容运营和活动运营。
在这个项目中,知乎会献出自己的高管加入导师阵营,来带大家在实践中学习,点上诸如用户运营、竞品调研、数据分析之类的技能,参与一次真实的运营项目,并得到一对一反馈。从我这下单,可以享受 50 元定金抵扣 500 元课程费用的优惠,欢迎咨询客服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