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凤姐一开始给了刘姥姥二十两但态度骄矜,刘姥姥还是很感激凤姐?你如何看待带着施舍意味的好处? 第1页

     

user avatar   guo-tian-z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只有没被社会毒打过的年轻人,才能如此理直气壮的问出来……


假定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

有一天,你正在学校上课

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家里摊上了大事,穷途末路,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全家一起跳楼

之后的几天,身边的同学也知道了这件事,但没有任何人能帮助到你

你已经三天没钱吃什么正经东西了,去做兼职也没人要你

此时,你突然想起,你爷爷年轻时候,有个关系不错的顶头上司,他的女儿的侄女(经评论区提醒,女儿的侄女就是孙女 ),现在跟你一个学校,据说家庭条件极好。


你打听了下她在哪个学院,然后去找她

她说,请问您是?

你说“我是你姑姑的爸爸的(同上,爷爷)老部下的孙子,我现在……额……咳咳”

涨红了脸,却说不出求助的话

你还在支支吾吾,她就笑着说“我知道了,快到饭点了,咱们先去吃个饭吧”

吃饭的时候,她打了个电话,听起来似乎跟你家有关,然后她吩咐了些什么

然后,你家人打电话过来,说事情解决了

吃完饭,她又给你微信转了十万块钱,说你可以拿着创个小业啥的,谁都会遇到难处,以后常联系啊



事情结束后,题主来知乎发问题

“她跟我吃饭的时候,都没怎么动筷子,是不是看不起我?”

“她的行为这是不是施舍?”

“不过是给了我十万块钱,解决了我家的问题,我为什么要感激她?”

“如何看待这种带着施舍意味的好处?”



真的是,没被社会毒打过

才会问出如此……幸福的问题

活不下去,就得弯下腰,低着头,咬着牙去活

誰拉你一把,拉你出了绝境,那就是天大的恩人



这世上,表达关心容易,表示器重容易。就算好听的话说尽了,也都是无本的生意,好做的很

真伸出手拉你一把的,才是恩人


user avatar   xian-sheng-97-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看原文: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舚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先道歉

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再解释为什么没能主动照应,并留下话口,以防刘姥姥不知好歹,贪得无厌。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关键词,头一次。意思,要是不知好歹,一而再再而三地来要钱。那就……。不过,刘姥姥也争气,再来就不是要钱,而是送礼,问好。虽然也得了礼物,但,刘姥姥的本意是为了送礼、表达感恩。)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为什么说是给丫头们做衣裳的银子?因为这么说,这笔钱,就没有那么重要。这么说的目的,是让刘姥姥拿这笔钱的时候别有心理负担,也暗含了不用她还的意思。试想,王熙凤如果说,这是从老太太治病救命的钱里抽出来的二十两银子,你拿去吧。刘姥姥还好意思拿吗?刘姥姥听了这话,必然是心一凉:这如何使得,万万不能拿……。所以,王熙凤这么说,并非骄矜,而是体贴。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虽然这20两能解刘姥姥家的燃眉之急,但凤姐只说是拿去给孩子做件冬衣,其实,也是在顾全刘姥姥的脸面。不可谓不周到。

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给完了钱,就果断结束访谈。并不留着刘姥姥多说感激的话。不挟恩拿乔,凤姐才是个爽利的人。)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周瑞家的道:“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刘姥姥笑道:“我的嫂子,我见了他,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的上话来呢。”(虽是刘姥姥的客气话,但也表明,刘姥姥对凤姐的表现是真心感激和喜爱的。)

二人说着,又到周瑞家坐了片时。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正是:

 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总之:

凤姐在这次会面中,并无任何不妥。对一个几十年从来没见过也从来没听说过,又是头一次上门的农村穷亲戚,表现的大方可亲,在送钱的时候,体贴照扶。不但不漠视刘姥姥的亲戚身份,反而向这个其实不算亲戚的亲戚道歉,表达对疏于来往的歉意。最后,不仅送了钱,还另外出了零钱为刘姥姥雇车。可谓亲善体贴、无微不至。

各位扪心自问。

如果周末你在家刷某乎,有个衣着破旧的农村老太太领着一个小脏孩儿敲门。你开门一看,从来没见过。老太太却笑着说,我是你家亲戚。

你不直接让她滚,已经算你是三好青年。

然后,你耐着性子,拍照,传给你出差在外的老爹,发现,老太太竟然真是你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于是,你让老太太进来了。

你特别懂事地给老太太和她孙子端上了食物。她们吃饱后,老太太说:今年天旱,收成不好,家里艰难,连吃的都没有了……。

你会怎么办?

你是拿出两叠整齐的现金,和颜悦色地递给老太太说:这是我单位发的高温补助,两万块,我一时也没别的用处,姥姥别嫌少,回去给孩子添件棉袄吧。

然后,再拿出几张零钱,说:天太热,别挤公交了,再去等长途车也太麻烦。直接打个出租车吧,姥姥和孩子也少收点罪。



还是直接打开某乎发出个问题:有个从来没见过面的老太太说是我家亲戚,一来就向我借钱怎么办?

然后,从里面挑个附和心意的答案照着做。挑哪个?大概率是不让你给钱的那个。



别看某乎人均百万,在这件事上,能比凤姐处理的更有气度、更得体的,不多。


至于所谓的施舍意味,就更可笑了。

人家这么好的态度,还拿出了真金白银解了你的燃眉之急,你不说感恩戴德,却只看到了别人的施舍意味。是什么样的火苗才造就了这样的玻璃心呀。


user avatar   qiao-jia-xi-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段对话《尊严》

甲: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恨你了!

乙:我哪里得罪你了,你为什么要恨我?

甲:你曾经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一万元,你忘啦?

乙:这难道不是我对你的恩情吗?你为什么要恨我?

甲:你只给了我区区一万元,便以我的恩人自居,我能不恨你吗?

乙:那你当时怎么不说?你当时不仅收下了钱,还千恩万谢的呢!

甲:那是因为,我当时傻,被你骗了。

乙:你被我骗了?我给了你一万元,你什么也没给我。我骗你什么了?

甲:你骗走了我的自尊!

乙:自尊?

甲:我说了不少感激你的话,你忘了?

乙:几句话而已,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

甲:吃喝算什么?自尊,才是最重要的事物!

乙:可是你当时饿得没饭吃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啊。

你现在能吃饱喝足,一抹嘴,就翻脸啦?

甲:呵呵,你再一次暴露了你的心态,你根本就看不起我!

乙:我哪里看不起你了?我要不是在乎你,能给你钱吗?

甲:给钱,就是看得起我了?你还给你的狗饭吃呢,你把你的狗当人看了吗?

乙:我为什么要把一条狗当人看?

甲:你没把你的狗当人看,自然也没把我当人看。

乙:你这是什么毛病,非要用自己来比我的狗?

甲:你给你的狗饭吃,不让你的狗还饭;你给我一万元,不让我还钱。

这不就是把我当狗看吗?

乙:我当时怕你心里有压力,所以才把钱送给你,而不是借给你的。

甲:你是看不起我,觉得我还不起钱吧!

乙:我是希望你能好好过下去。我觉得钱不钱的,不重要。

甲:你可真虚伪。

乙:我怎么虚伪了?

甲:你说你不在乎钱,还不是虚伪吗?你既然不在乎钱,为什么不把全部身家捐献出去?

乙:我是说,我觉得,让你好好过日子,比钱重要。钱是很重要,但是在咱俩之间,不重要。

甲:那你当初为什么只给我一万元?你怎么不给我十万元?

乙:我当初要是给你十万元,你现在就会问我,当初为什么不给你二十万元了。

甲:你没给我二十万元,也没给我十万元,只给了我一万元。凭什么?

乙:你一分钱也没给过我,我也没问你“凭什么”啊。

甲:这不一样,我缺钱,你有钱啊。

乙:有钱,就该给别人?

甲:那当然了。

乙:那你是世界上最缺钱的人吗?你怎么不把你的钱,送给生活比你困难的人呢?

甲:我不认识这样的人啊。

乙:我可以介绍几个,让你认识认识。

甲:可我不想认识比我更缺钱的人,我只想认识有钱的人,然后让他们给我钱。

乙:谁给你钱,会被你恨上的。

甲:谁让你给钱时的态度不好呢,你要是恭恭敬敬地给我钱,我就不恨了。

更何况,你只给了我一万元而已。

乙:给你一万元,是相信你的能力啊,觉得你能靠一万元,重新开始生活。

甲:那你还是看不起我。你为什么要觉得,我靠一万元才能重新开始生活?

难道说,我靠五百元,就没法重新开始生活了?

乙:你怎么一会儿嫌我给你的钱少,一会儿嫌我给你的钱多?你这人太奇葩了。

甲:因为只有你给我钱了,其他人都没给我钱啊。我不记恨你,还能去记恨谁?

乙:我当时要是不给你钱,你会记恨我吗?

甲:那当然不会了。

乙:为什么?

甲:因为不给我钱的人,实在太多了,多得数不清。

我有什么理由记恨这么多人?

再者,我就是想记恨,也没精力记恨全天下的人吧!

乙:所以你就记恨我了?

甲:对啊,就你一个人给我钱了,你多特殊啊。

我只需要记恨你一个人,这容易多了。

在你这里,我丧失了自尊,我会记恨你一辈子的。

乙:你要是真觉得丧失了自尊,可以把自尊找回来嘛。

甲:怎么找回来?

乙:把一万元还我。

甲:就算我还钱了,我还是有些欠你的情啊。

乙:那你还我一万元后,再给我一万元酬谢吧。

甲:所以,我要给你两万元?

乙:这样,你不就能找回自尊了吗?

甲:可我舍不得拿出两万元啊!这自尊,也太贵了吧!算了,这么贵的自尊,我不要了!


user avatar   rong-an-4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7.28更新:

今日看到一句话正好放在这: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又难有礼。

刘姥姥与凤姐的互动完美的阐释了这句话。

王夫人评价已经带发修行的妙玉:“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一个落魄的小姐尚且骄傲些,那凤姐有点矜持不正常么?

-----------------------------------------------------------------------------------------

“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谁都能进贾府见王夫人和王熙凤的么?不可能,“侯门深似海”,这是刘姥姥的原话,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普遍认知。

刘氏(刘姥姥的女儿)一旁接口道:“你老虽说的是,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样好到他门上去的。(公侯之家的后门也是轻易进不去的)先不先,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

刘姥姥是抱着什么心理准备去贾府的呢?

“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可见那个时代,小门小户的贫苦人家,能去公府侯门见一见,也是一种造化了,不要以为谁都能像我们现代人一样,花个几十块钱。颐和园、紫禁城就随便逛了。

凤姐的拿腔作势过分么?先来看一下这一段原文:

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贾府看大门的)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看一看,对于刘姥姥这样的乡下贫婆子,贾府的看大门的下人是什么态度,瞅都不瞅一眼,对比之下,凤姐的态度已经很得体了。想让凤姐陪笑?请问您老是有多大脸?

周瑞家的把刘姥姥带到贾府内院见王熙凤合礼么?不合礼,因为周瑞家的也心知这样的行为是莽撞的,只是因为度量着王熙凤不会怪她,所以才大着胆子把外人领进了贾府倒厅。原文中周瑞家的这样和平儿说:”等奶奶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

刘姥姥见王熙凤时,凤姐是什么状态?

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大家规矩,即便亲近如平儿这样的大丫鬟,在主子面前也只能站在炕沿边捧茶伺候)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凤姐心中有怠慢之心实情,但是她没看见刘姥姥进来去是因为她没抬头的缘故,并不是她故意装没看见)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一抬身就需要抬头,一抬头就看见屋内的刘姥姥了)

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说。(看见刘姥姥就忙欲起身,为什么要起身呢?这是对客人的一种敬意,对于需要礼遇的人,坐着的人是需要站起来的,可以参看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去见贾政时的描写:”宝玉躬身进去。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一见他进来,惟有探春和惜春、贾环站了起来。“因为探春、惜春、贾环比宝玉年龄小,所以需要站起来。另外请注意”满面春风的问好“,面对这样的待客之礼,来打秋风的刘姥姥心里会哇凉哇凉的么?)

凤姐拿大了么?吹嘘了么?没有

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凤姐可没有暴发户对待穷亲戚的嘴脸)

凤姐和刘姥姥说闲话的时候还不忘照顾板儿,”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

哪怕”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凤姐也只是以招待刘姥姥为优先考虑,凤姐道:“我这里陪客呢,晚上再来回。若有很要紧的,你就带进来现办。”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刘姥姥为什么”未语先飞红的脸”呢?这里的“耻”作何解?刘姥姥脸红就是因为这个“耻”字,这里的耻辱并不是贾府和凤姐给她的,而是求人打秋风所带来的耻辱,乞讨从来不是一个什么可值得吹嘘的壮举,更何况是四肢健全的人,如果求人尚且不感到耻辱,那这样的人真是“厚颜无耻”了。)

来借着探亲的由头乞讨的刘姥姥的现实境况是什么样的呢?刘姥姥亲口说“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家里断粮了,天气又要变冷,如果再没救济,就要全家冻饿而死活着卖儿卖女了。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从这里就能看出,凤姐的伶俐之处,非常体谅人,知道刘姥姥开口求人太难为情,既然自己已经明白她的需求,就笑盈盈的说知道了,为贫妇人留下更多体面)

“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这是实话,只要是细细看过全文的,就知道贾府的当家艰难)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王夫人与凤姐的好心)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这二十两银子的原本用途,真假难以考辨,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姥姥真真实实的获得了二十两银子)

刘姥姥得了这二十两银子是什么心情呢?“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真是高兴地恨不能手舞足蹈方已。

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面对刘姥姥的粗鄙回话,凤姐这样伶牙俐齿的人只是笑笑,一点没有生气的反应,反而又多给了一吊钱,如果换做妙玉,还不知会成什么闹剧呢!)

原文中有说:“受恩深处胜亲朋”,虽然当年王狗儿的先人是因为“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但是在几十年后,王夫人与凤姐还是大方的救济了他们,对他们的恩情真的比有血脉的亲戚还好。

----------------------------------------------------------------------------------------

更新~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给我点赞,感谢~因为以往关于红楼梦的回答,并没有多少人的回应,所以这个答案也是比较匆忙、有所保留的,想着以后在丰富一些组成一篇完整点的文字,不意竟有这么多人点赞,抽时间再补充几点。

与贾芸作对比

贾芸所求之人是自己的亲舅舅,

香料铺子的生意大不大,我看了一些资料,清朝中前期的宫廷用香一般都是各地进贡或宫内造办处配制,并不会与民间香料铺有什么联系,所以卜世仁的店不可能是皇商。

那么卜世仁的店很小了?也不是,至少不会是夫妻店,因为贾芸来找他的时候,卜世仁刚从店铺回来,这样从侧边可以看出来,店里应该雇有员工,而且不止一两个,因为一来香料比较昂贵,让旁边店铺的人帮忙照看一下肯定不会放心,二来,香料的属性决定了,大部分香料都是体积小价格贵的,所以只雇佣一两个人,难免会出现缺少监督,盗取几两香料的事情。

另外贾芸张口就是“冰片麝香每样四两”,我们可以想见卜世仁的店里是有这几样的存货的,冰片麝香在古代是比较高档的香料,清朝贡品名单中就经常出现,会经常备货的铺子,一定是有这方面的消费市场与客户往来,因为香料不同于其他产品,时间一长一旦保存不当,香味一散,轻则掉价,重则作废,所以我们可以不那么离谱的认为,卜世仁的香料铺子属于中等水平的小型企业,而且会和中上等人家发生生意往来。

原文中说:“前儿也是我们铺子里一个伙计,替他的亲戚赊了几两银子的货,至今总未还上。因此我们大家赔上,立了合同,再不许替亲友赊欠。谁要赊欠,就要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

一个伙计替亲戚赊几两银子的货,证明店主认为伙计的收入与身价足以偿还这笔担保;

借出去的东西没还上,我们大家赔上,我猜想店铺应该还有合伙人,只是没有原文作支撑;

罚二十两银子的东道,什么意思呢?就是谁违反了合同就罚他二十两银子,这罚来的二十两银子干什么用呢?做个东道,就是请个客,咱们大伙乐呵乐呵。一来二十两银子是刘姥姥眼中贾府一桌螃蟹宴的费用,也是他们农家一年的开销,但是在卜世仁的口中,也不过是他们稍稍感觉伤心的一顿酒宴而已,由此又证明卜世仁的家境是中上等。

冰片大家有可能不太熟悉,但麝香一听就是老道具了。我们大家看清宫剧,经常能看到皇宫中使用麝香这味香料,那么在《红楼梦》中贾芸能买多少冰片麝香呢?贾芸从邻居醉金刚倪二那里借得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的一卷银子,采买了冰片麝香,分量没说,但是有一个细节大家可以思量思量,原文中说香料在“一个锦匣”中放着,根据我们前面说的冰片麝香这一类易挥发的香料特性,我们可以想见大香铺会在锦匣中提供提供合适的密闭容器,本来锦匣就小,适合的容器不是小瓷瓶就是小瓷盒,这样一来可容纳的香料就更少了,再加上香料本身就不压秤,我猜应该总共不超过五两,这大概就花费了刘姥姥一家十个月的生活费,可叹可叹。

在《红楼梦》中麝香是什么价值等级呢?第二十四回原文中借贾芸之口说冰片麝香是“细贵的货”,“谁家拿这些银子买这个作什么”(可见一般人家是不会买这些精贵香料的),“很有钱的大家子,也不过使个几分几钱的挺折腰了”(消费者:很有钱的大户人家,买多少:几分几钱,这点香料钱对大家子算什么程度:挺折腰了、花了这笔开销要有段时间不敢大气说话了,为什么?伤筋动骨了。这里一方面显露出十七八岁的贾芸的说话艺术,另一方面也些微衬托出冰片麝香的珍贵)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清楚刘姥姥求王熙凤和贾芸求卜世仁的对比,刘姥姥是王熙凤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凤姐不需刘姥姥细细讲明,就提供了可供其一家人一年的花销;卜世仁是贾芸的亲舅舅,口里喊着贾芸是“我的儿”“外甥”,可一分钱都不愿意往外掏,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是怕贾芸挥霍了去,为什么不细细问一下呢?况且贾芸自小便是舅舅看着长大的,自家的孩子什么性情能不知道么?宁可前头借给伙计几两银子的货,一轮到自家亲外甥就变成如此模样,真是人情薄如纸。

既然说到态度的问题,我们就再对比一下,面对求助之人的态度应对问题:

1、贾芸借香料,亲舅舅搪塞还不是让人难为情的事情,贾芸尚能“笑道”相应,可是面对舅妈“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的喧嚷嘲讽,贾芸也只能“赌气离了母舅家门”“去的无影无踪了”(这里舅妈嚷着去对门借钱其实还有一层难堪,不知道诸位是否看出,知道的可以在评论中留言,明天我补充上)

2、贾蓉借炕屏,作为凤姐的“亲侄子”,贾蓉从隔壁东府来借婶婶家的玻璃炕屏,见面就要“笑道”相求,凤姐直接婉拒了,贾蓉再次“嘻嘻的笑”(诸公,曹雪芹真是细节用字的神手笔,嘻嘻二字,贾蓉的形象格外鲜活),“在炕沿下半跪”再装可怜相求,凤姐得势嘴利再次驳回,贾蓉第三次“笑道”“求开恩”,得到凤姐答允后喜的眉开眼笑。(这里贾蓉喜的眉开眼笑可以与刘姥姥的喜得浑身发痒相对看,令人绝倒,拍掌浮一大白)

3、刘姥姥打秋风,作为凤姐的几十年前连了宗的一家子亲戚,凤姐没嫌弃她们风尘仆仆进城而来的灰尘,请刘姥姥在炕沿上坐着,对比贾蓉跪在炕沿下可见一斑;凤姐闻弦歌而知雅意、见一叶而知秋,不等刘姥姥忍耻细求,便主动提供了二十两白银,还借口说是自家丫鬟做衣服的钱(就相当于有人受了帮助说谢谢,而出手者说举手之劳一样),我给了你实实在在的恩惠,但是我要表现的不值一提,以免刘姥姥心中过意不去,这如果换一个势力的人,一定恨不得贴着受助者的耳朵说“我可是出了大力气的,太难了”以求对方哈腰感谢,同时也可与贾蓉三次相求来做对比,凤姐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应对上,真的没什么黑点,望诸公周知。

三个事例一列举,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相比之下,王熙凤的对刘姥姥的态度、行为都是可圈可点的,其实王熙凤的诉苦话中还有两层含义,我抽空再补上。

7.13晚上10点敲完,因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练字,所以更的慢,望诸公谅解。

------------------------------------------------------------------------

今天抽时间在另一个关于神瑛侍者问题的回答,贴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下~

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是薛宝钗吗? - 柴也愚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936

------------------------------------------------------------------------------

对于评论区某些分歧的一些回应,没有恶意,只是一些探讨:

这一个朋友说的是有道理的,不管凤姐当时拨灰的动机是什么,都造成了一种我在低头玩手机的“看不见”现实,这样就化解了如何对待第一次见刘姥姥的礼节性问题。

凤姐这样聪明的人为什么在面对刘姥姥时会有一种礼仪困惑呢?因为刘姥姥的身份是一个问题。不管是出嫁前,还是出阁后,凤姐都是见多了达官贵人的侯门千金,在应对上面长辈和姑嫂兄弟以及下面的子侄下人时都有丰富的经验与通达的头脑,唯独面对刘姥姥是一个例外。

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见面前,凤姐只知道刘姥姥是个穷亲戚,至于是什么辈分,那是不懂得,对于这样一位穷亲戚,凤姐不能像对待下人一样不拿正眼看上一看,张口就啐他,也不可能违心假意的去奉承他,这两样前者不是大家子弟的待人礼节,后者也不符合官宦人家的三观习惯,所以凤姐就整出来一出“低头拨灰”的眼不见装傻的戏来,急智有礼。

以上是对这位朋友的评论的一点想法。

以下是对一个长评论的分条回应,我这个人喜欢针对已有问题回答,嘿嘿:

但凤姐是否是真心救济她,我看未必,凤姐只是为了显示贾家的阔气和自己的能干。

是否真心救济和事实救济是两个概念,原文中基本表现出“救济”的事实,是否真心,我想这个就是各有见地了,毕竟刘姥姥是不关心凤姐的真心的,能否救得一家人安度寒冬方是实在真理。

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是否能显摆贾家的阔气?能,但是凤姐是否有必要这么做呢?没必要,凤姐这些年轻主子每个月才5两银子的月钱了,为什么要拿20两银子在八竿子打不着的贫婆子面前摆阔呢?别的不说,领着刘姥姥往荣国府大门口转一圈就能领略到贾府的阔气了,哪里还用实质性的付出呢?

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是否能显示凤姐的能干?不能。对于一个理家的人来说,花钱如流水并不是能干的标志,反而是挣钱才能显示当家者的手腕,凤姐接待刘姥姥,如果想显示自己的才干,难道不应该在贾芸的舅舅卜世仁的回答基础上再拔高三倍的回应刘姥姥么?就是那种我一分钱没出还让你打心眼里觉得我是为你好、我也很艰难的话术,你觉得凤姐没有这样的心智么?不,凤姐不仅有,还玩的特别熟,贾瑞就是个好例子,瑞大爷被玩的团团转,都打心里不觉得凤姐在骗他。

另外,如果有人拿会花钱也是一种才能来驳我的话,请先搞清楚会花钱是什么意思,花钱如流水的出手大方并不是什么才干,否则薛蟠也能成中兴家业的雄才了。

凤姐好大喜功,喜欢揽事,

凤姐喜欢揽事是绝对没问题的,我没觉得喜欢揽事有什么不好,有一个词叫做“敢于任事”,恰恰可以用在凤姐身上,人们之所以讨厌喜欢揽事的人一方面是有些没能力的人还喜欢表现的无所不能,最后搞得一团糟让别人替他收拾烂摊子,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喜欢在各种事情上挂名邀功,但是却并没有在这些事上出什么力,让真正做事的人利益受损,这两点在凤姐身上几乎找不到存在事例。

凤姐不仅喜欢揽事,更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令人敬服,那些感到受委屈的下人也只是觉得被管束的太严,我觉得作为员工当然愿意天天睡懒觉了,谁来监管我我就讨厌谁,这是人性的弱点,但不是正确的立足点。

好大喜功么?凤姐当然喜欢揽功邀宠,但都不是抢的别人的功劳,家里的大小花费的宴席都不是她来决定的,仔细看一看,铺张浪费的事情都是爷们们的主意,有些时候她只是一个执行者,她并不是贾府说一不二的CEO。

而且之前好像有人求她摆平一个人命的纠葛,她为了展示自己能干就要了五百两银子(大概是这个数?)葬送了一条人命。

这件事应该说的是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得了三千银子,事情最后害死了两条人命这也是素来批评凤姐的一件关键事端。我今天简单说一下,以后再详细说:

起因:老尼姑搬弄是非,用七分真三分假的话术将一件悔婚另许的事情讲述给凤姐听,结果无辜受害的男方守备家成了恶人,起意悔婚的张家却成了受委屈的白莲花,这样就在凤姐心里形成了一种成见,即将这桩婚事搞散了是正义的,毕竟男方蛮横,女方委屈。但是凤姐拒绝了,理由是这是不大,不用找王夫人,我就能解决,但我不想管,一方面我不缺钱,另一方面我不想当正义的使者,麻烦。

转折:然后老尼姑就想法子用激将法激凤姐,说这件事是不大,但是外人可不这么想,他们会觉得贾府没本事,而不是觉得贾府没心思管。(注意,这里用了“府里”,并没有指凤姐,按这个逻辑来说,哪怕凤姐不出手,在外人眼中也是贾府威风受损而不是凤姐)凤姐一听就怒了,她那要强的性子恰恰入了老尼姑的圈套,说拿三千两银子,“我说行就行”,(凤姐的一时糊涂就是在不干净的事情上争强好胜,这也是许多年轻人犯罪的原因,喜欢比着干坏事,好像谁干的坏事多谁就了不起似的)

结果:凤姐背地里假借贾琏的名义给节度使云光写了一封信,让云光作为上司逼着守备同意退婚,这样就达成了凤姐拿人钱财为人办事的目的“退婚完成”。但是,世事总是出人意料,张家的千金张金哥自杀了,守备家的公子听说张小姐死了以后也跟着殉情了。这个造成两条人命的后果,我想绝对是王熙凤在决定管这个闲事时没法预料到的,但是我也不会为她遮盖,因为这属于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

如果没有凤姐的干预,老尼姑有可能还会去找别的豪门,因为这类人是经常出入侯门公府的,照张金哥的脾气来看还是有很大可能会自杀,这样虽然还是会发生一场悲剧,但是却不会和凤姐以及贾家发生什么关联,那么为什么作者要让凤姐管这件事呢?1、凤姐本性争强好胜,又种了老尼姑的激将法,更何况自认为自己在帮正义的一方;2、这件事如果张家自己来做确实需要花费大力气,但是落在王熙凤手中,只需假造一封书信便能了结,凤姐又不用花费什么精力,又能得到急需的三千两银子,心中一掂量就逾矩了;3、凤姐这个人,虽然出身贵族之家,但是没受到什么学问教导,一切机变皆是胸中自悟,一来不懂学问中的道德约束,二来又不信什么阴司报应,丢失了最基本的敬畏,就容易落入陷阱与迷误,这不禁使我想起薛宝钗所说:“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诸公将此话与王熙凤一生一对照便能了悟许多。

还有秦可卿那里,凤姐原本料理秦可卿丧事就是抱着显示自己能干的心情去做,并非是跟秦可卿关系有多好所以办的那么盛大。

秦可卿丧事的操办问题,只要是多看几遍原文就知道,起因是贾府遇见这样的婚丧大事就会又许多吊往迎来,而宁国府的当家女主人尤氏却病了,这样就不免外则怠慢女客,内则收支紊乱,贾珍真着急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然后贾珍求到了邢夫人和王夫人面前,迫不得已才允许王熙凤出来权理的。

那么王熙凤愿不愿意呢?当然愿意。原文中说:“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这里明白写着凤姐愿意去承担这份责任,期望通过这件大事,用自己的行动令人信服,但是这就能证明凤姐和秦可卿的关系不好么?非也。

原文中有几处涉及二人关系,‘尤氏道:“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去。”’‘尤氏道:“好妹妹,媳妇听你的话,你去开导开导他,我也放心。你就快些过园子里来。”’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凤姐说:“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可见两人不仅相好还是知己,怎么可能关系不好呢?

而且秦可卿的丧事办的这么盛大也和凤姐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一来整个前后都是贾珍做主,二来凤姐只是协理内务女眷并不涉及仪式安排,凤姐的作用就是让下人们如实尽责的完成当家男人的安排而已,是否铺张浪费和凤姐没什么关系。

其次,你说的凤姐不抬头拨弄香灰,是因为她没看见刘姥姥,难道刘姥姥进去没人告诉王熙凤吗?红楼梦里不管谁来了都是 林姑娘来了、宝姑娘来了、二奶奶来了一群丫鬟到处喊。而且周瑞家前面已经请示了王熙凤所以她不可能不知道。

刘姥姥来贾府这件事凤姐现在知道了么?应该是知道的,因为这中间有个交叉的空档,就是刘姥姥在这屋吃饭,凤姐在那屋摆饭,周瑞家的在凤姐屋里应该有说明刘姥姥来了,但是凤姐应该只知道两人是亲戚,却还不知道自家与刘姥姥是什么亲戚关系,因为我猜测周瑞家的也不知道刘姥姥和王夫人的瓜葛。

确实,王狗儿的父亲和周瑞有些交往,但是这都多少年过去了,那个时候周瑞家的是否嫁给周瑞都是个问题,因为周瑞是王夫人的配房,也就是说周瑞以前是王家的人,他和王狗儿父亲的一件事,应该是恰好王父帮了周瑞,否则王狗儿不会让刘姥姥找周瑞帮忙。

周瑞家以前是见过刘姥姥和板儿的,也就是说前几年王狗儿没有把钱造完时是有维系这段关系的,但是这样的人是决不会把自家怎么和王家连上亲戚的实情告诉周瑞的,他们只会拉虎皮扯大旗吓唬人,这样就造成一种信息不对等,让周瑞家的以为他们家和王家有什么很近的关系,这可以从后文凤姐与周瑞家的问答看出来,如果周瑞家的早就告诉凤姐刘姥姥的底细,就没必要再多问一番话。

说这么多就是解释清楚王熙凤为什么不知道自家和刘姥姥的称呼问题。

那么凤姐到底知不知道刘姥姥什么时候进屋呢?应该是不知道,因为这也是个时间交叉的空档,周瑞家的确实是从凤姐屋内出来请刘姥姥进去的,按道理来说一进一出应该用不了太多时间,但是作者恰好在这里加了一个情节“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刘姥姥会意,于是带了板儿下炕,至堂屋中,周瑞家的又和他唧咕了一会,方过这边屋里来。”

就是这个唧咕了一会,让凤姐等累了就开始低头拨灰。看原文我们就知道周瑞家的和刘姥姥进门时是没法出什么声响的,这和那些主子小姐进门是不同的,不是谁都有资格喊一嗓子的。不知道这个事情首尾逻辑,我是否讲清楚了。

后面凤姐“忙欲起身”、“怎么不早说呀”我觉得这里的起身是虚的,虽有起身的动作,没有起身的意思。然而刘姥姥怎敢让凤姐起身呢?立刻跪下来拜了几拜,凤姐受了老人家几拜才说“哎呦 周姐姐 快搀起来 别拜了”说明她是故意受刘姥姥的跪拜,否则怎会等刘姥姥拜完才开口阻止。

我直接放原文,这样咱们分析的比较清楚明白:

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凤姐这个动作是这样的,想起身还没起身的姿势,满面春风的问好态度,转眼又嗔怪周瑞家的不早说,这个不早说就是没像林黛玉她们这样的客人进门时的大声通报,王熙凤的这套动作是连贯且衔接的,没有一丝空歇,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刘姥姥的拜了数拜呢?这就要从刘姥姥的身上下功夫了。

刘姥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贫婆子,她这样的亲戚在王熙凤的来往中应该也是首次,王熙凤以往结交的亲戚朋友哪有一见面就磕头拜几拜的,那些作揖下拜的不是晚辈就是下人,可能在王熙凤的设想中,刘姥姥这样年纪的人是不会出现这样的举动的,因为就算是贾家的下人中,只要上了年纪,那在年轻主子中也是要受到礼遇的,就因为她们服侍过年轻主子的长辈,所以就得到了礼遇,转过头来看刘姥姥。

刘姥姥见荣国府的看大门的都是蹭过去的,小门小户的哪懂什么礼仪区别,见到平儿就喊姑奶奶,现在见了真佛当然要表示一下自己的尊重了,虽然她这样的尊重方式有点滑稽与可叹,但是心意表达了,也就不在乎什么拜几拜了。

这里有个细节,“已是”,也就是说,还没等凤姐说不拜就已经完成了一整套动作,一方面显示了刘姥姥的匆忙慌乱以及身体健朗,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王熙凤的“忙道”做铺垫。

联系后面刘姥姥进大观园,凤姐和鸳鸯捉弄刘姥姥,都是为了讨好老太太等人,虽然面上过得去,但心里还是不认同瞧不起刘姥姥的。

王熙凤是否认同刘姥姥?在一进荣国府时,凤姐已经明确的表示不认同刘姥姥口中那些什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话,毕竟王熙凤暂理家务,她深知贾府的艰难。

王熙凤是否瞧不起刘姥姥?一个沦落到太平年月没有什么变故却需要去八杆子打不到的亲戚家借钱的人,你让王熙凤怎么看的上呢?宝玉、贾环这样的正经爷,她还看不上没夸过几句,更别说这样来讨饥荒的人了,凤姐能画出大把时间来完整的表现出尊重与实际的馈赠,已经很值得肯定了,深夜写到此处,不仅令人唏嘘。7.20-7.21更


user avatar   pan-shi-85-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凤姐哪里骄矜了?

凤姐施舍的时候,说的明明是:“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一吊钱和“只管来逛逛”就是凤姐的文眼。借钱是有借有还,但救济就是白给。对施恩的人来说,再上门就是天上又掉麻烦事。会说“只管来逛逛”就是认你这个穷亲戚,因为亲戚才会有事无事互相串门。如果不邀请串门,那就是嫌弃你,根本不希望你再登门造访。

都说凤姐这一套话很有外交官风范。但外交官说话,粗听很舒服,细思却常闻出一股虚头巴脑的味道,甚至是细思恐极。凤姐这一套话,却完美的保住了刘姥姥的自尊心,又让她真正得到了救济,且还有了下次再来的理由。可说是让人如沐春风。

我不由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我超级喜欢山东。

因为我大表哥在那。

我记得他上次和我见面的时候,是我去山东即墨看服饰面料。

到他新家的时候。

我看见他放手办和模型的橱窗当中位置。

就摆着我送他的变形金刚。

我说,你还留着啊。

他说,自然是。

他在饭局的时候,喝的有点尽兴。

说小时候来探亲。

被我的玩具吸引。

其实,枪啊,刀啊,他虽然喜欢,但是也没有到爱不释手的地步,年龄摆在那。

毕竟他大我5岁,我是他的小跟屁虫。

但是唯独变形金刚,就电视里见过,他们那边小卖部根本买不到,而且就算小卖部里有,大表舅一家那点微薄的工资也不会给他买。

我塞他手里的时候,他是爱不释手的。

我记得那个寒假,他除了陪我疯玩,闲下来就是不挺的端详这个变形金刚。

任谁都看得出他很喜欢。

但是,我妈这点挺好的,她知道我性格,要是她自作主张把玩具送人,那我一定会发疯的。

表哥只呆5天。

临走的时候,我爸妈送了很多东西给表舅,甚至拿钱贴补。

我是哭的很伤心。

到后面直接是躺地上耍无赖,谁哄都不好使。

我家那么点地方,我从东面滚到西面,南面爬到北面。

把我妈给表哥买的新衣服都扯的跟咸菜叶,我也不撒手。

后来还是表哥承诺有机会一定再来看我的。

我哭哭啼啼才放开他。

临出门的时候,表哥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变形金刚。

我忽然心领神会。

我拿起那个我攒了5个月的零花钱,买的变形金刚。

塞他手里,我说,哥,你要好好对它,看见它就跟看见我一样。

一直没哭的他,也哭出来了。

时间过了这么久,当初一幕,我记得,我表哥也记得。

他跟我说,他真的很喜欢这件玩具,喜欢到,没人可以碰,他自己玩也是不停的擦拭,摆弄,变好形后,就静静看着。

他说,小时候以为是舍不得这玩具,长大后才明白,原来是忘不掉的恩义。

所以,我个人觉得,根本不需要在乎凤姐的态度如何。

而是,凤姐,她明白一点。

她还保存对所有事物的最后一丝善意,恩义不相负。

并且刘姥姥虽然淳朴,可是一点都不傻,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聪明。她完全的感知并珍视了这种信任,并把这种信任贯彻到底。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时,贾府已被查封,王熙凤已经落到“力诎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伤害的人们,现在都来乘机报复。

王熙凤自知树敌太多,对善良和热心的刘姥姥进行了“托孤”,把巧姐的安危托付与她~刘姥姥已经是凤姐心中唯一可以急难相依的人了。

在这个时候,刘姥姥身上具有的善良,智慧和信义的灿烂光辉,就完全的挥发出来了。而王熙凤凭着当时的一念之仁,才避免了女儿的凄惨下场。

王熙凤一死,巧姐的舅舅王仁和族兄贾芹,为了图几个钱,打算把巧姐卖到妓院。正在危急的时候,刘姥姥毅然把营救巧姐的任务担当下来,救出巧姐,避匿乡间。

一边是丧尽天良、诡计多端的亲舅和族兄,另一边是受人之托的乡下老人刘姥姥。就是这种悬殊的社会地位以及智力差距的比拼,刘姥姥却以她的热心、机智与正义,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完胜了那一边,救下了巧姐,也信守了她对王熙凤临死前的承诺。

我爸爸死的时候,他自己的亲姐姐们,没有一个站出来帮忙。

我妈妈那边的,虽然帮忙,也是夹枪带棒。

唯有我大表舅一家,千里迢迢。忙前忙后,毫无怨言。

该做事,就做事,该陪着哭,就陪着哭,一个负责接待,一个负责陪着磕头。

我表哥为了陪我,推掉了一份他求职很久才好不容易得来的实习机会的工作。

说到底,施恩和仗义一定和钱有关,而人家会不会报恩,又常常和金钱无关。

报恩时,人们一定会衡量那份恩情是真情还是假义,它的背后,有没有算计和心机。

所以,富亲戚打开门,看到穷亲戚手里有东西,就笑脸相迎,不是他们重财,人家只是籍此知道他们没帮错人,知道你有颗感恩的心。

这世上,大恩成仇,恩将仇报的多了去了。

你走投无路还嫌别人平白无故给了你二十两影子之后,态度不好。

怨不得会有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部红楼梦,最佩服刘姥姥,人生姿态放得极低,幸福感就无比。

你骄矜就骄矜,二十两是我的了,值。

文明变迁,格局变幻,免不了大浪淘沙,冲垮的都是根基不稳的海市蜃楼,留下的都是默默无名的泥沙鱼虾。

活下去,别要脸。


user avatar   zhang-chen-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姥姥原本是打秋风,混个二三两银子救一家人的命。凤姐一出手就是二十两,够全家躺着吃一年。

那是救命恩人,你还在乎她态度骄矜?那叫骄矜吗?那叫尊贵!反正如果我是刘姥姥,打个秋风就能拿一年的生活费,我是意识不到凤姐骄矜的,我还觉得她就该这么拽,不拽都配不上二奶奶的身份!

况且在刘姥姥这样的人眼里,凤姐一身金银珠玉,身段苗条,粉面含春的,简直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她说啥都对,做啥都完美,她就该被供起来。。。。这该死的魅力!

还有施舍,施舍就是不用还钱嘛。要是有人施舍我一年生活费,我当然是真心诚意的鞠躬,毕恭毕敬的接着,还要去庙里给施主烧个香祈祈福呢!

评论里20w过分了。年入20w的家庭放到现在非一线城市都是中等偏上的收入了,更何况是一年花掉20w。


user avatar   he-yong-hui-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说吧,

如果我跑到某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富贵亲戚门前,

人家压根儿记不清我是谁,但依然给我开了门,还请我吃了顿饭,

饭后我说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想借点儿钱(不打欠条)……

对方呵呵一笑,说:“我手头现金也不多,这样吧,这是打算给保姆发工资的三万块,你不嫌少就拿去用。”

我必然当场千恩万谢,绝不挑剔她的态度不够好。


然而事实是,我还真有土豪远房亲戚(远远没到贾府的程度,但万把块对他们来说也就是零花钱),

但我就算走投无路了,也绝不会向他们求助,

因为我估摸着他们大概率不会给,我玻璃心,不敢去碰钉子。


刘姥姥去贾府之前,其实也知道自己很可能连大门都进不去

但她依然去了,而且很幸运地进了门,见到了王熙凤,

甚至还拿到了钱。

她当时的心情是惊喜,也应该是惊喜,而不是钱一到手就开始矫情

刘姥姥不是玻璃心,所以拿到了钱;她更不是白眼狼,所以最终报了恩。

人可以要面子,不受嗟来之食;

也可以放下面子,先吃饱再说,

但不能吃着别人的还不领情,非但不领情还心生龃龉。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姥姥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多,知道能拿出真金白银帮助自己才是真正的好人。

而且刘姥姥有一颗记恩、报恩的心,这颗心比黄金还宝贵。

凤姐没必要学,不过心狠手辣精明好胜八个字,刘姥姥是真的值得好好学习。


user avatar   player-6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相关话题

  水浒传和红楼梦谁才是四大名著之首? 
  喜欢王熙凤的人会是什么性格? 
  为什么贾家对焦大从轻发落,只封他的嘴而没要他的命;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才好? 
  邢岫烟在《红楼梦》中是怎样的存在? 
  为什么《红楼梦》中王夫人吃斋念佛,但对下人冷血无情? 
  宝钗到底是“热”是”冷”? 
  贾琏为什么是二爷?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如何能嫁入贾府的? 
  宝玉和黛玉后期是不是生分了?如果是,为什么? 
  黛玉葬花,为什么是“扛”着锄头? 

前一个讨论
Angelababy是个怎么样的人啊?
下一个讨论
人类生理上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 2024-1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