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台积电宣布断供华为? 第1页

  

user avatar   ye-lai-liao-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能怎么看,这场战争不能输。

据可靠消息,5.15后台积累已不再接华为订单,9月停止生产。

现在官宣,只是说明解救失败。帝国亡我之心,昭然若揭。

前些割中兴,现在割华为,后面要割谁?企业虽多,却无可割让之企业。

要做好长期与帝国主义斗争的准备

倒下了华为,下一个会是谁?

从49建国,到79开放。想从科技大国挤身科技强国,没有磨难怎么可能?

更何况,纵观历史,没有一个国家能和平不流血崛起。做好一切心理准备

无论是否反击,都维护这个决定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一开始整中国企业,是很讲法理的。

中兴先被查,是伊朗朝鲜问题。

普华被封,是知识产权问题。

华为也是从伊朗开始的。

2018年贸易战之前,中美矛盾在,但是出手还是讲法理的。

美国一直有一小撮冷战遗毒,要搞新冷战或者热战发财。

有战争买武器有预算,有军工军方利益集团。

中国在1991后,是一个很好的新冷战目标(这帮人还编了几年日本军力报告,后来没意思就不编了。)

2016年特朗普这种素人上来,自己地产商,选票红脖子,没有华核心利益,很容易被鹰派忽悠。

2018年后就搞对抗了,华尔街和科技大佬的利益被压制了。

贸易战加点关税,特朗普认为是成绩,但是对鹰派来说没利益。他们需要新冷战,搞脱钩,让中国军事冒险,他们才有利益。所以他们努力搞。

目前,他们能控制移民,商务,军队,情报。但是2021就不一定了。

近期奇葩政策一个接一个,留学生那个就被打脸了。这说明鹰派也就控制特朗普政府,控制不了整个美国。

其实从1989开始,美国也折腾好几轮。并不是一直有长期几十年新冷战的政策连续性。

1989年封锁比现在厉害多了。几年后就撤销了。

资本要挣钱,鹰派赚预算,资本得势就打击一下鹰派。骂中国和做生意是并行的。

1989年制裁到了1993年就缓和了,1994年美国国防部长访华。

然后台湾1996年,又紧张的不行。1998年缓和。

2001年前又紧张的不行,炸馆撞机,舆论比今天激烈。当年是真去大使馆扔砖头,不是互联网嘴炮。

然后就911了,又消停了一段时间。亚太再平衡是好几年以后了。

所以,美国不是一个人或者整体,要打压中国搞成苏联模式,是一小撮的目的。

特朗普是想搞成80年代美日控制经济战模式,但是被一小撮给利用。特朗普甚至解雇了极端鹰派,但是没换国务卿。

还有很多美国人希望继续做生意,他们发财就行,红脖子吃福利不错了,要什么工作。这批人现在在蛰伏,2021年就不一定了。

鹰派发财是反这些人利益的。这些人没准备不挣钱先掐死中国。是被裹挟的。鹰派现在控制政策,他们只能听话。

中国目前大而不强,过去40年,是美国控制世界体系下的发展。核心技术还没出师呢。

如同二战前的日本,石油没自主,航运不能保障安全,机床依赖进口,电子差的远,日本就东亚新秩序,西太平洋主人。

结果,被制裁了。

一被制裁,就搞鬼畜英美,对抗。结果是面对更狠的制裁。

越制裁越激进,日本出兵东南亚,东印度不卖东西,我就抢。类似于台积电不卖我就要梧桐。

还没到东印度,越南一进去,石油禁运就来了。

制裁到石油禁运的层次。在日本发财的美国人也没法反对美日关系恶化了。

美国孤立主义还在,禁运但是不让战争。而日本主动搞军事冒险打破了孤立主义。

真打,再分裂的美国也团结一致了。

结果是日本丢了中国东北,台湾,朝鲜,死掉很多人,不是原子弹拯救,全日本被封锁饿死也不奇怪。

在英美国控制下发展起来的强国,一触即溃。

华为被台积电断供,是大背景下的小事件。中美一缓和,自然就恢复了。中美对抗,那就不止华为了。

掐死中国高科技,也是先有对抗思路,然后才有这个战略。

对抗思路,你不搞民主自由,又搞高科技,然后军民融合,这不是威胁自由世界嘛,当然要消灭。

中国如果不想拿二战日本剧本。就要看1989年的思路。

稳住阵脚,冷静观察,主权不退让,不搞意识形态争论。不嘴炮,做好自己的事。等美国内斗,等国际形势变化,美国折腾出新问题。

80年代美国在中国的利益还不大,禁运几年,美国企业就不干了,政府鹰派不能持久。而且国会不好忽悠,预算继续砍。树中国对抗无利益。自然就不对抗了。


如果1989年,因为美国制裁就昭和一下。热战也许打不起来,但是退回70年代继续搞封闭是可能的。中国一定发展不到今天。

2020年搞全面对抗的话,中国国民恐怕还不如1989年,更不如1979年。

对抗的话,无非全面封锁自给自足,物资少一点,就业少一点,生活水平下降到资源能够承受的水平。

中国的石油优先解决石油农业。石油农业能保证主粮自给,饲料,肉类就不行了。进口肉类取消。粮食限量供给,猪肉200元一斤。

因为自给自足,各种生活品质大幅下降。50后,60后以前有过一个月一斤肉的生活,2020后自给自足,最差也比1970年的生活强。

200元一斤猪肉,一个月吃10斤也是能吃的。公交车地铁比70年代大通道好吧。暖气哪怕不足,也比生炉子强吧。

70后和80后小时候还有低生活水平的记忆。而90后00后从来没见过这个,承受能力是存疑的。

一旦生活水平下降,这批人能不能乱很难说。

而且70年代基尼系数0.2以下,平均的穷。肉类粮食配给制,都是27斤粮食,1斤肉。

2020年封锁,基尼系数多少?

已经市场经济了,必然是富裕的生活水平完全没影响,中产大幅下降,穷的只能生存。

如果又穷又年轻,经历前所未有的低品质生活,又看到别人吃肉喝汤。这就不容易安定,一致对外了。

前天美国媒体一说gcd旅行禁止,你看微博和知乎的高潮。这个内部矛盾很难让人对2020搞全面对抗有信心。



美国鹰派得势,就等几年内斗。不搞军事冒险,不搞嘴炮对抗,维持现状守住既得利益,不动别人的蛋糕。避免对抗循环升级导致鹰派一直得势。

美国鹰派失势,就扩大开放,合法引入技术,弥补短板。

核武器可以多造点,但是消灭资本主义的话可以不说。

基于别人基础取得的成绩,可以不宣传。

超算不是从沙子开始自己造到超算,可以不去参与算力排名。

不是自己从矿石石油沙子开始造出来的先进武器,可以低调一点,加强保密。


user avatar   wang-jing-68-42-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有些人认为美国是想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认为美国只是打压中国技术领先的企业,这个看法我认为是错的。中国的发展速度已经证明了中国突破科技封锁的速度非常快,即使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现在还残缺不全,然而再过二十年,哪怕是封锁的情况下,中国还是追不上美国么?二十年前中国的科技是个什么水平?十几年前美国出45纳米工艺的时候,我们在学校学的是0.45微米的设计,还TM数据库不全。

美国实际上打算的是和中国全面脱钩,各自画一个小圈子,在小圈子里重新搞自由贸易,别人都可以加入美国的小圈子,唯独中国不可以。封杀华为只是枪打出头鸟,并不意味着就不打其他鸟了。

最后,中美之间比的是谁拉拢的小弟多,谁的贸易圈子大,谁就在随后几十年里占据优势。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是劣势。拉拢小弟这种事情,无非是威胁利诱,要论威慑力,中国是肯定比不上美国的。

而要论利诱呢?当年二战结束后,美国鼓励殖民地独立,同时搭建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结果英国的大国地位烟消云散。实际上当时假设美国国力不如英国,即使稍微弱于英国,美国要这么搞,英国也无可奈何。原因很简单,二战本身等于是开拓了殖民地人民的国际视野,助长了他们的民族解放意识。殖民地独立的过程中,民族解放就是美国许诺给殖民地的好处,换来的是美国能轻易进入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市场,而独立之后的殖民地最急需的就是全球贸易,与美国一拍即合。失去了殖民地的英国只是个二流国家。

中国现在恰恰就类似英国当时的情况。在这个中美各种划定小圈子的过程中,中国恰恰是军事实力弱于美国,却又对小弟给不出太多好处的国家。欧洲大概率是墙头草两边倒,而且倒向美国的时间肯定比倒向中国的时间多。对于其他比较落后的国家,美国能够许诺给小弟的好处是在贸易圈里把中国踢出去后,低端产能就由这些国家承接。然而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承接下中国的全部产业链,必然是各个国家各承担一部分,而负责协调这些产业链的就是美国。

中国能给小弟们许诺什么好处呢?在高端技术被封锁的情况下,短期内中国不可能把低端技术转移给小弟,然后自己去搞高端技术,那早饿死了。中国能许诺给小弟们的最大好处是推翻美元霸权。然而别人会怀疑,推翻美元后,会不会换成你人民币上台?而且对于大部分只有中国一两个省大小的国家来说,他们真的很在乎美元是否收铸币税么?小国领导人大部分不会去考虑这件事,甚至大部分小国的政治环境不允许他们去制定过于长远的政策,相比之下,几年之内就能提高就业率才是他们最关心的,而没有什么能比接替中国的低端制造业能更快提高就业率的了。

至于说什么其他小国家制造业水平不如中国,教育水平不如中国这些问题,最后造成的结果无非是工业品的成本上升而已,无论是美国也好,还是这些小国也好,他们的领导人在乎这点儿么?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都是消费者买单。至于说更高的消费成本会不会引起国民的不满,实际上不会,因为有对比才有伤害,中国都被踢出贸易圈了,哪儿来的对比?随便抹黑一下中国就消除不满了。就像当年冷战的时候,美国人会因为苏联被踢出贸易圈,导致工业品原材料成本税收军费上升而不满么?

换句话说,中国的其他产品也会渐渐步华为的后尘,而在拉拢各自小弟的过程中,中国处于极大的劣势,赢的概率很小。

那么中国最大的优势在哪儿呢?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全世界有75亿人,而中国就占了14亿人,而且这14亿人还是相同的文化,甚至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导致中国人跨学科的理解能力远强于使用字母文字的国家,换句话说,这14亿人沟通合作的效率远强于任何一个多国部队。

反过来,对于美国来说呢?欧洲是无法完全倒向美国的。美国人不想做低端产业,欧洲人也不想;美国想做高端的,欧洲人也想做高端的;中国存在的时候,对欧美产业都是威胁,中国不存在的时候,欧美自己就要闹内讧。

其他国家,非洲人口12亿,这12亿人30年内绝大部分都派不上用场,仅能提供原料和低端产品的市场;印度人口13亿,政府的触角甚至伸不到,估计有10亿可以不算人,甚至国内还有宗教矛盾和种姓区分;南美洲只比非洲好些;而美国国内,你看读书成绩好的被叫成书呆子就明白了。在美国未来的小圈子里,对美国助力最大的可能是日本、韩国、越南,人口加起来约等于3个四川省,还分别使用三种语言。

换句话说,在美国未来的小圈子里,真正能控制的,能够增加本势力科技和工业实力的人口并不比中国多许多,而且还是多国部队。中国有潜力以一国之力对抗美国和他的一群小弟。

然而问题是中国如何把这个潜力发挥出来?如果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那这大学生其实和印度那10亿不算人的人口没啥区别。中国这14亿人的利用率其实也不算高。提高14亿人的利用率,需要的是提高内需,单纯鼓励消费是毫无意义的,鼓励消费其实和鼓励买房没啥区别,全国建满房子和全国摆满汽车是一回事。

拉动内需需要的是创造真正的需求,比如发明空调。古人需要的对应凉快的商品是冰窖和扇子,那你在这方面的需求创造的工业产值就是用冰块和扇子来计算的;你发明了空调,对应凉快的需求就变成空调了, 空调可比冰窖和扇子值钱多了,这才是真正拉动内需了。

再举个例子,古代农民男耕女织,大部分时间就是在村里逛一圈,偶尔去个县城,就算城里人,那也就是天天在几十分钟就能穿城的小城市里打转,你觉得他们需要汽车么?我小时候在的县城,半个小时就能走穿,后来有人问我父母买不买出租车的顶子(有这个就有出租车的运营权),一个几千块。我父母的想法是,这么小个城市,谁需要打车啊?然而后来城市扩建,一个出租车的顶子一二十万,比车还贵。然而回过头来想想?是因为城市扩大了,才需要汽车的么?如果没有汽车,人又哪儿来的这么大的活动范围呢?换句话说,发明了汽车,才导致人的活动范围扩大,人的活动范围扩大,才导致了对汽车的需求。

中国要拉动内需,需要的就是类似空调、汽车这种发明,而且是开创性的,不是替代性的。就好比电动车能拉动内需么?不能,电动车只是替代了燃油车的产业链,并没有扩大内需。实际上改良性的商品拉动内需的效果都很弱,开创性的商品才有真正的拉动内需的效果。

------------------------------------------------------------------------------------

好了,扯了这么多,终于把背景铺垫好了,可以回到华为的话题上来了。

在被封锁的情况下,华为的前景如何,不在于能否做出技术突破,而在于华为的产品能否拉动国内的内需,如果能拉动,那就能赚到钱,只要能赚到钱,那技术突破封锁就不是问题,如果赚不到钱,再怎么扶持也是白搭。

而对中国来说,即使华为突破了技术封锁,最多也不过是和美国现在的技术持平而已,如果不能超越美国的技术,那中国靠这14亿人是打不过美国+美国的兄弟的;不管中国有什么潜力,那也只是潜力,如果不把潜力转化成优势,那潜力就没啥作用。

问题来了,华为现在在5G上有优势,然而5G开创了什么新需求没有?如果仅仅是让你下片,下游戏的速度快些,那不叫优势,对中国的国力帮助还不如淘宝和微信。所以问题是5G这么快的速度,你打算用它来干嘛?用来干嘛才能开创一个新的需求领域?

我的看法是5G应该配套AR产业和穿戴式设备:

王璟:关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突围的 可以看看我在这篇文章里写的内容,同时向各位强烈推荐一本书,弗洛文奇写的

这本书描述的是在穿戴式设备普及的情况下,社会是什么样的。里面最吸引我的一点是人和人的远程沟通,类似《王牌特工》里的这个场景:

然而有一点区别在于,《彩虹尽头》里描述的这种沟通场景并非发生在会议室里,而是发生在随意任何一个地方,你可以在散步、喝咖啡、跑步、赶公交等等任何场合下,与远在地球对面的人进行这样的面对面的沟通。

这是会造成影响呢?想一想,在没有电话的时候,公司企业是如何开展业务的,有了电话和传真之后呢?有了手机之后呢?而现在有电脑、有智能手机,还有微信,有各种辅助软件的情况下,能随时上网,网上能随时查到绝大部分资料的情况下,公司是如何运营的呢?换句话说,现在的公司的运营能力,吊打30年前的公司。这带来的是整个社会运营效率的提高。在这些技术支持下, 现在的农民工和30年前的农民工都不是同一个层次的。

而《彩虹尽头》里描写的穿戴式设备,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很多公司的很多岗位不存在固定的办公地点,连科研活动的组织方式都出现了剧变,甚至根据科研的进度实时地拆分出很多临时任务,分包到千里之外,又在极短的时间内汇总任务结果,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穿戴式设备的AR功能,让任何人之间都能做到咫尺天涯,极大提高沟通效率。而发挥人口优势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沟通效率。实际上阿里巴巴、微信、甚至快递,在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就在于人口多且这些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

那么要达到这样的技术,我们需要什么设备呢?第一,能把类似微型计算机的东西穿到身上,什么样的微型计算机?智能手机就是一台微型计算机。这点并非像有些小说里描写的那样,要把计算机做到衣服里,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方便携带。实际上手机的性能达到一定程度,就用手机的形状就可以。

然后需要的是一个替代屏幕的投影设备,也就是AR眼镜。

然后是一套输入设备,很明显键盘和手机不适合了,必须是能解放双手的输入设备。

最后当然是能支持这些影像传输的通信技术,可能是5G,也可能5G不够,要6G、7G。

这种东西一旦诞生,就会替代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而且会产生大量的需求,对5G6G7G的需求,对投影眼镜的需求,甚至还需要几个微型无人机,不然你怎么获得全身影像?这些本身就是对高端工业产能和技术研发的巨大需求,反过来,这些设备会极大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又会提高产能,不仅仅是与这些设备相关的产能,同时还提高其他行业的产能。另一方面,这种交流方式,又会创造新的产业,就像网购养活了快递行业一样。

这些设备带来的新的交流方式,会极大的把中国人口的潜力转换成实际的产出,包括实体商品、虚拟商品、以及科技产出,而且会改变社会的组织形式,变成现在的我们不太看得懂,美国人也看不懂的组织形式,当社会结构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美国基于现代社会而打造的国际关系和规则是否还适用,就是不好说了。

最后,这种技术肯定会扩散,美国人也不会落后,然而当全世界都使用这种实时地、高效的交流方式的时候,中国最大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中国有14亿人使用同一种语言,生活在同一个文化下,而且由于文字的特殊性,中国跨行业之间的沟通效率更高。美国带领的则是一只生活在不同文化中,使用不同语言,不同行业之间鸡对鸭讲,甚至还有各种种族矛盾的多国部队。

这才是华为甚至中国能够一锤定音的破局方式。


user avatar   fa-xiao-de-x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


user avatar   gao-sheng-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美国人才荒愈演愈烈,其中亚马逊员工基本工资封顶值翻番至 35 万美元,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如果华为倒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美国有哪些非常保守的方面?在文化、宗教、观念与政策的哪些方面,欧洲国家要比美国开放的很多? 
  疫情期间美国印了那么多的钱,这些钱最终的去处是哪里? 
  申请哈佛、耶鲁等顶尖名校,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分量的申请材料,才能有 6 成以上的把握被录取? 
  日本轰炸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是否是一个愚蠢的决策? 
  如何看待印度空军称「已做好空袭中国准备」? 
  敢问:一部中华史,五千年的历程,到底在讲述着什么? 
  为什么美国海军飞机会使用旭日旗作为涂鸦? 
  为什么华为的《后浪》里一个青年被迫要求加班还那么多人叫好? 

前一个讨论
中国2010年为什么会公开拒绝奥巴马提出的中美共治(G2)概念,现在看来当时的拒绝是是正确的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通信专家项立刚评论国足:「足球能和美团相比吗?中国人很多离了美团过不了日子」?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